中国航天科技越来越发达,把卫星运上太空的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近日,中国又有一卫星被发射升空。
5月7日2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我们都知道 卫星也分成很多种,有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人造卫星,可这颗遥感卫星是一种什么卫星?
先进的遥感卫星遥感卫星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主要是用来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增强我国的电磁环境安全,我国的遥感三十号系列卫星使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搭载了欧科微航天所研制的数传与广播分发系统,运行空间很快,储存数据量也很大。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为了检测中国电磁环境的安全。
随处可见的电磁波电磁环境是就是指在传输媒质是泛指种类传输线、缆和空间传输媒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磁设备都是有电磁波的,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电视、电脑等智能设备都有电磁波的现象,而且信号的形式各种各样,有脉冲式的,也有连结波,有的还被各种调制方式所调制。这些电磁波和电信号是由成千上万,甚至几百万信号源所产生的。总的来说,只要使用电的仪器都会产生电磁波。
遥感卫星对我国海陆起到了保护作用现在各国科技比较发达,但是还存在“间谍行为”,利用高科技对我国进行窃取机密信息,但是有了遥感卫星后,我们就可以检测出它们位置,进行监控和摧毁,比如现在的隐形飞机,还有海底下的潜艇,陆地上的雷达是检测不出来的,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产生电磁波,所以能够被遥感卫星检测到,对我国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你好,以前我们把农业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副业主要以农业加工制造为主。现在农业出现了很多新型主体,比如大家熟悉的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还有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型组织。所以农业涵盖很广泛,每行都有好的项目。今天宜亩地就给大家推荐几个未来有发展的农业项目。2、特色产业村
从日本传来的“一村一品”对中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具有效仿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主导佛山经济发展的主体单元,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镇发展格局。
中国的“一村一品”的目的推动农产品单品产业化发展和主导产业。
《规划》指出: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
创业机会:休闲农庄、农产品代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
3、粮食储备及流通
粮食是生活的基础,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的命运。但国有粮食部门的经营设施尤其是仓储设施显得严重不足,各地的粮食部门相继出现了“储粮难”的情况。
因此,企业或者社会力量参与粮食储备十分必要。
《规划》指出: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网络。
创业机会:粮库建设、低温冷库、烘干机、农业物联网设备、粮食加工设备等。
4、节水农业
我们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近70%,节水、减肥成为“国家行动” 。
2017年12月1日期,农业用水要交税。其中我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在河北首个试点的基础上,再增加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等9省(区、市)。
《规划》指出: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节水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明晰农业水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另外,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亿亩。
创业机会:智能灌溉、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节水设备等
5、数字农业
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中,提高产前、产中和产后效率,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自2017年,国家重点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4类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并给予先进补贴。
《规划》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创业机会:农业物联网、植保无人机、AI技术、智慧农业等。
6、水产养殖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水产养殖市场价值169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420亿美元。
我国作为海水养殖大国,中国为21世纪养活全球100亿以上的人口提供优质的海洋蛋白质。水产养殖是我国大农业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预计到2030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将会增加约2000万吨、未来将发展绿色渔业。
《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华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禽水产和特色园艺产品,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水产品养殖。同时,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渔港渔区振兴。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深远海养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渔业捕捞强度,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创业机会:智能化养殖、工厂化水产、绿色饲料等。
7、循环农业
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是很多创业者首选项目,也是国家政府大力扶持的项目。
《规划》指出: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
创业机会:种养一体化、种养结合、秸秆综合利用、智能化养殖场、沼气综合利用等。
8、农村电商
数据:农村电商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6万亿元!,估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预计2020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6860亿元。
《规划》指出: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
创业机会:农产品电商、农村物流、冷库项目、农产品品牌孵化、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产品溯源等。
9、农产品品牌
通过品牌建立,提高农产品价值,这个决定农产品溢价的关键。
2018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提到,将打造300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国家级农业企业品牌,1000个农产品品牌。
《规划》指出: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良好农业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
创业机会:农产品品牌孵化、农村电商、农特微商等。
10、农村金融服务
据社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05万亿元。我们将闲置的金融资源分配到农村,可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规划》指出: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发展乡村普惠金融。探索县级土地储备公司参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试点工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农业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引导农民合作金融健康有序发展。鼓励证券、保险、担保、基金、期货、租赁、信托等金融资源聚焦服务乡村振兴。
创业机会: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租赁、供应链金融等。
11、农村土地流转
把农村闲置土地合理利用起来,这将是国家未来几年土地商业化等等关键一环。
通过政府或者企业,将农村土地集中规划利用,大力发展新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生产性、科技及高技术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等新产业发展。
《规划》指出,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鼓励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土地使用功能。同时,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创业机会: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休闲农业、休闲养老、光伏农业等等。
12、农村新能源
农村地区新能源变革与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逐步开展乡村战略的历史新阶段,也是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着力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重要的位置。
2018年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农村能源应用的相关目标包括:
“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制定农村通动力电规划,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散煤替代,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新能源利用。”
《规划》指出: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加快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供热、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等燃料清洁化工程。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探索建设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区。
创业机会:沼气能源项目、光伏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
13、农村物流
农村物流拥有亿万级市场规模,通过农村物流帮助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村消费。
《规划》指出: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面向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
创业机会:城配、冷链仓储、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
14、农业休闲农业
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从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休闲农业将实现20%~30%的增长。到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900亿元。
尤其是农业休闲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农业、农民带来新的机会。
《规划》指出: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
创业机会:创意农业、休闲农庄、特色小镇、休闲养老等。
15、农业创业服务
据相关数据统计:返乡创业的人数,全国初步统计大体达到740万,这些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创办市场主体148万个。
这些返乡创业者和新兴经营主体需要互联网、法律、财税、资本、广告等商业服务。
《规划》指出: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鼓励农业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
创业机会:互联网培训、法律服务、工商财税服务等。
16、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
在政策上,国家层面发布多项农业扶持政策。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规划》指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创业机会:种养加一体化、加工企业、综合利用项目、粮食加工、饲料加工、农村工艺品、果品加工等。
17、创新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农业订单、土地入股、社区支持农业等方式。
《规划》指出: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户提供信贷担保、领办或参办农民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
创业机会:土地入股、联营社、社区支持农业、订单农业等。
18、农村文化产业
我们除了提高农村经济外,还要建设农村文化,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就要深入挖掘本村的文化特色。
《规划》指出: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各级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
创业机会:手工艺、乡村文化节、文化演艺、乡村文艺或视频等。2013年,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同年,河南省以中央政策为依托,发布了《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申报指南》,这些政策是“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省一级的落实。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自发展开,使我省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上而下模式硕果累累
我省以“竞争立项、标准管理、环境整治、运行维护、绩效考评”的机制确立了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搬迁、传统村落保护等不同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项目制、试点制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活力,2013年至2016年间,我省共确立了562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通过省财政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试点项目。2017年,我省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竞争立项工作,共有31个县被确立为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县的确立标志着我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由点带面的阶段,乡镇政府所在村、重点中心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镇村人口集聚效能增加。2017年,我省还出台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与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申报立项”的通知,经过筛选,驻马店遂平县获批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试点工作。2018年以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合拳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其间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37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保洁机制,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满意度保持在80%以上。
我省的成绩也获得了国家的肯定:在第一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名单上,“信阳市光山县净居寺名胜管理区扬帆村村庄规划”赫然在列;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上,“汝州市蟒川镇、巩义市竹林镇等11个镇”上榜;在2017年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中,河南省有保障基本示范村3个,环境整治示范村4个和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中,我省商丘市永城市和信阳市光山县上榜,农业农村部推荐的特色休闲美丽乡村中,河南省有8个入围。
综上,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于国家及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以项目制竞争为主要手段,通过上级制定政策和下级落实执行,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精神,激励村民挖掘特色产业及文化,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自下而上模式是必要补充
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则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它主要依托于民间资本,以社会贤达参与为主,通过低成本、高标准、人性化的方式对乡村环境进行美化,对乡村人文进行净化,这一模式不仅增加乡村原住民的幸福感,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价值感,打通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下文以几种常见的模式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发展旅游和民宿经济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孟州市莫沟村原是交通闭塞的偏僻小村,这两年一批村民返乡创业,充分挖掘当地山水资源和地坑窑洞,建设生态水系,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餐馆,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村里人气在集聚,文化活动在丰富,给乡村带来了一股文明新风。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80%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挖山,不填坑,不扒房,不砍树,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古老村落、民俗风情为村魂,让村庄融入大自然,使“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第二,经营有机循环农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新乡市原阳县小刘固村原是贫困村,农场主李卫和日本专家川崎广人改造原来的养猪场,发展有机循环农场。70岁的川崎在农场办公室的窗户上贴着“白天不喝白酒”“不抽烟不吐痰”“打扫厕所要勤快”等标语,通过躬身示范,使附近的村民养成了自觉打扫庭院,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农场的贡献有:通过培训业务吸引外地人来小刘固参观学习;蔬菜大棚依靠有机肥和人工养护,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制作堆肥和液肥供村民免费使用,村民贡献原料。小刘固农场目前挂牌“循环农业示范农场”,农场的循环农业逐渐改善了当地生态,这个黄河边的贫困村庄也吸引了大雁、白鹭等动物的归栖,贫困村变得人美、景美、产业美。
以上是社会人士通过动用资金,驱动产业发展的方式改善乡村面貌。产业发展也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建美丽乡村的政策建议
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应该继续推进,服务好广大农村居民。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能够补充政策覆盖不到的乡村区域,比如荒山、无人居住的古村落等,应该鼓励和动员各方力量自发地改造这些空间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服务社会需求。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要求继续推进建制村的规划编制、村庄建设、村容整治、乡风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等,这部分活动无法交给市场来完成,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财政资金、政治压力进行改善。而我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力度还不够大,我省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及争取上级财政的能力有待加强。加强获取上级财政的能力可以保障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拓宽宅基地、耕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延长流转周期,做好产权认证和保护,扩大市场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开展有机种植、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搭建平台促进大型家庭农场和小型农场合作,在采购、种植、销售等环境使用统一渠道,降低产业成本。制定措施扶持有机循环农业的发展,鼓励资本在乡村开展康养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同时,做好农村地区违法建设的监管,通过卫星数据等手段,杜绝资本大兴土木、建设楼堂会馆、违法建设别墅等。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见缝插针式地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第三,引导科技赋能美丽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遥感、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提高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社会服务等信息化水平;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导金融科技公司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鼓励官员、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以“新乡贤”的身份参与乡村建设。新乡贤是传递新旧文化的“转换器”,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国家政策和现代知识,凝聚人心;新乡贤也是缓和社会冲突的“安全阀”,他们可以利用较高的群体地位化解村民之间及村民和政策之间的矛盾。因此,制定具体的政策鼓励贤达人士归隐乡村,解决其在乡村生活中的具体困难,这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治理文明”的全面完成。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中要重视条件的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更多地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因势利导,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