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时代,人和物的流动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建立在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上,交通枢纽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流通成为关键,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跃迁为新的地区竞争力。
今年3月中央多次提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上海、北京、浙江、成都、日照等地先后发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广州还聚焦数字“新基建”,率先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各地的“新基建”方案计划都以2020-2022年为周期滚动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取得较大成效。各地也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区域承接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纷纷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目标:打造“云、网、端”,改造“铁、公、机”
上海明确“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北京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云南提出“新网络、新平台、新引擎、新载体”四大领域……梳理各地于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建设目标,打造涵盖“云、网、端”全领域的基础设施、改造以“铁、公、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可谓各地着力下好的“先手棋”。
围绕“云、网、端”,各地明确了多项任务的具体指标,为未来三年绘就建设蓝图。如浙江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云),率先完成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网),实现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20%以上(端)。
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也是各地的三年行动重点。如上海方案围绕“新终端”提出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
2、投资部署: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其建设首先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在“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各地制定了不同的投资计划,如浙江计划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资近1万亿元,并提出要奋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的标杆省份;广东已建立起数字“新基建”项目库,着重以项目拉投资;上海则明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要求放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与发布三年行动方案相对应,多地也将新基建列入专项债投资清单,引导专项债支持新基建投资。其中在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过程中,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近日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而背上400多亿债务的贵州省独山县也启示“新基建”投资应避免出现超前建设、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
因此“新基建”的推进,也需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3、赋能城市:“新基建”优化城市生产生活
“新基建”是打造智慧城市、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各地“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新基建”为地方发展服务是未来三年的主旋律。
一方面,“新基建”需充分考虑结合地区特色,如上海方案提出要探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在江南水乡风貌基础上增添新型基础设施时代特色。这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土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网络等要素资源,也需要考虑地区承载能力,如《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19)》已基于能耗考虑严禁在上海市中环以内区域新建 IDC。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优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如北京围绕“新应用”部署了智慧政务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慧民生应用、智慧产业应用以及中小企业赋能等;《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项目策划需考虑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一起成为当年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随着国家积极布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动数字经济增长,并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升级,我国经济也将加速向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的数字新时代迈进。
下一代网络(NGN)是这样一个平台,支持丰富的业务,如话音、视频、短信、协同工作、与Web整合等等,从而使得上层的应用开发商可以利用这样的网络平台的技术业务功能,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客户化应用。NGN采用分层的全开放的网络,具有独立的模块化结构,是业务驱动的网络,业务和呼叫控制完全分离,呼叫与承载完全分离,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的网络体系。它的三大特征是多媒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多媒体化就是向用户广泛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交互式通信与信息服务,它要求网络宽带化和具有巨大的多媒体业务处理能力;个性化则这个网络可以按个人意愿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服务,而上一代电信服务中基本上是没有个性的;多样化就是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开发能适应社会各界、千姿百态的大量应用。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已向我们预示,21世纪人类将在网上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这些新的方式将对应于许许多多的应用。
下一代网络(NGN)是以业务驱动为特征的网络,将业务从承载网中剥离出来,灵活地构建于一个统一的开放平台上,由于平台的开放性和标准性,未来业务的开发者可能是运营商,也可能是第三方,从而可以使业务的种类得到极大地丰富。
为了加快NGN的研究和标准化进程,ITU-TSG13继2003年9月的会议之后,于2004年1月和2月又召开了NGN课题报告人联合会议和研究组全会,推出了12个NGN标准草案,意在对NGN的研究方向、框架体系、业务需求、网络功能、互通、服务质量、移动性管理、可管理的IP网络和NGN演进方式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为世界各国的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提供网络发展及产品研发的思路与依据。
此次会议经过激烈的辩论,给出了NGN的定义: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此外,NGN可以使用户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并支持通用移动性。
尽管对于下一代网络仍然争议颇多,但NGN的研究步伐一直没有停滞,变革是一定的,但是如何演进和实施仍须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发展下一代电信网的驱动力量
1革命性的技术当前
电信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未遇的巨变,开放市场、引入竞争的进度明显加快,电信管制体制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近年来,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框架,其迅猛发展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工业中最快的。尽管其年增长率已经逐步放慢,但其增长率本身特别是积累的业务增长量仍然十分可观。多数专家相信,微电子技术会继续按摩尔定律发展(18个月翻番),可以持续10到15年;光传输容量正以超摩尔定律发展(9个月翻番),可至少持续10年,成本中的距离因素正逐渐趋向死亡;无线容量也正以超摩尔定律发展(9个月翻番),估计也能持续若干年,其用户数将在未来2年左右超过有线用户数。高性能路由器技术也已有重要进展,服务质量问题也有望基本解决。
2网络融合的趋势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
网络的融合正成为电信发展的大趋势。首先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其次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质量,是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再有是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了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3市场开放和市场竞争
当技术条件准备就绪后,管制的放开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成为关键因素,世界性的管制放开只是时间问题。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管制政策的变化已成为三网融合的外部推动力,从此,信息业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三网的最终融合已不可阻挡。
电信市场的开放,新竞争者进入电信市场,其网络建设往往采取高起点,直接建下一代融合的电信网。面对竞争的局面,传统电信公司也在改造网络,向下一代电信网逐步演进和融合。显然,随着背景和竞争策略不同,下一代电信网的演进路线和特点也不尽相同。
4新形势的需要
对新形势的认识在上述宏观大趋势下,电信业本可以朝着上述既定目标迅速稳步前进。然而,由于。com公司和媒体的过度炒作,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放任的管制政策使信息业生存链的下游环节失去了冷静的思维能力,大量借贷和投资,纷纷组建新兴电信公司,盲目新建网络,导致了网络基础设施的过度竞争、过度投资和大规模盲目建设,造成网络资源的大量浪费。随着。com公司的泡沫破灭,包括电信业在内的整个信息业生存链的下游环节都陷入了空前的困境,恶性竞争导致电路价格暴跌,电信企业利润化为乌有,巨额债务无法偿还。
针对上述新的形势,电信公司开始收缩战线,调整和放慢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而将重点逐渐转向业务收入和业务开发上。然而,有一点不应怀疑和动摇,即电信公司所面临的向下一代网络的战略转型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那是由外部竞争环境需要、业务发展驱动和内部技术发展规律所共同决定的。当前的困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这一转向的速度,而绝不会也不可能扭转这一发展大趋势。
二、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方向
1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
传统电路交换机将传送交换硬件、呼叫控制和交换以及业务和应用功能结合进单个昂贵的交换机设备内,是一种垂直集成的、封闭和单厂家专用的系统结构,新业务的开发也是以专用设备和专用软件为载体,导致开发成本高、时间长、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而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完全不同的横向组合的模式,采用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硬件分散,业务控制和业务逻辑则相对集中。这样可以使业务提供者灵活选择最佳和最经济的设备组合来构建网络,不仅建网成本低,网络易升级,而且便于加快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生成和部署,快速实现低成本广域业务覆盖,推进话音和数据的融合。软交换的关键特点是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实现分布式通信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结构扩展性。
采用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技术尚不成熟,缺乏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经验,特别是在多厂家互 *** 作、实时业务的QoS保障、网络的统一有效管理以及业务生成和业务应用收入能力等方面。
2向以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统一频段、统一制式和无缝漫游,开拓新的频谱资源,应付中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市场需求以及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增加容量,降低成本,移动通信向3G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进入2003年以来,作为3G两种FDD制式的WCDMA和CDMA2000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有的核心网已经开始实施具有软交换结构概念的R4版本。可以肯定,WCDMA和CDMA2000两种制式均已基本成熟,技术和业务能力相差不大,两者除了在核心网信令、码片率、基站同步方式和导频结构等方面不同外,其他技术参数和性能均比较接近,在话音容量、数据容量和覆盖方面基本相当,经济性能也相差不大。近期CDMA2000在市场上领先;远期WCDMA具有更广泛的设备厂家、芯片开发商和业务应用开发商支持,并具有全球漫游能力等优势,有可能逐渐成为主导应用制式。
另一方面,作为3G的TDD制式,TD-SCDMA的开发要明显落后于WCDMA和CDMA2000。这一状况有其历史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该标准没有得到全球的广泛支持,导致在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上处于绝对劣势。此外,TDD制式独立组建大网的成本较高、干扰大、国际漫游受限,也是运营商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TD-SCDMA是由中国提出并拥有物理层的主要专利的技术,这种制式综合应用了时分、码分和空分三种多址技术以及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和上行同步等一系列新技术,在频谱效率和频谱灵活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TD-SCDMA与WCDMA制式在核心网上完全一致,无线网络部分的高层协议也相同,可以与WCDMA制式实现优势互补,混合组网,重点覆盖热点地区和支持数据业务,捆绑应用方式也将使其漫游能力大大加强。
除了技术因素外,3G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业务的部署以及业务的架构。为了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新型产业链和业务模式的要求,以及提高新业务的生成速度,开发一个开放的横向结构的综合业务平台是拓展3G业务的关键,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实施统一配置、统一计费和统一安全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业务开发方面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基本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话音和窄带数据为主的连接业务仍将是移动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收入,各类内容业务只是一种不断增长的补充业务而已。
随着3G的商用化,具有更高速率、更高频谱效率、更好覆盖和更强业务支撑能力的后3G或4G技术也开始进入预研阶段。从发展角度看,移动通信的性能价格比应该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随着话音压缩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调制技术与智能天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位话音的成本将继续成倍降低,而新的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将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的个人移动世界。
3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目前在全球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是以IPv4协议为基础的,这种协议理论上有40亿个地址,实际上考虑各种因素后只有一半地址可用,全球互联网公用地址有可能在2008年左右就全部耗尽。此外,IPv4在应用限制、服务质量、管理灵活性、安全性方面的内在缺陷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互联网逐渐转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采用IPv6最基本的原因是其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存在的地址限制和庞大路由表的问题以及对移动IP更加有效的支持。
有关IPv6的技术标准已经基本成型,但实际网络推进速度很慢。主要原因是IPv4通过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等措施尚能应付5年内的地址需求。另一方面,IP地址方式与上层协议和网络的运作方式关系紧密,实施IPv6不仅需要升级网络层协议,还需要升级应用软件或更换用户的通信程序,改变路由器的包转发模块,几乎涉及网上所有设备,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目前IPv6应用工具和应用软件很少,用户缺乏应用IPv6的原动力。
总的来看,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已经开始,但大量的网络和终端方面的工作需要跟上,特别是如何实施这一重大转型的平滑过渡策略还需要仔细研究解决,而且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周全的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已经开展了一些前期研究和试验工作,不久即将开展现场试验,在实际网络条件下摸索和积累经验,探索过渡策略。
4向多元化的宽带接入网演进
面对核心网和用户侧带宽的快速增长,中间的接入网却仍停留在窄带和模拟的水平,而且仍以支持电路交换为基本特征,这与核心网侧和用户侧的发展趋势很不协调。显然,接入网已经成为全网宽带化的最后瓶颈,接入网的宽带化将成为接入网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将成为固网的最终出路,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和发展速度都很快。
然而,接入网对成本、法规、业务、技术均很敏感,迄今并没有一项公认的绝对主导的宽带接入技术。从世界范围看,近期内ADSL、HFC和以太网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本身仍在不断改进之中。然而各种新技术仍然不断涌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入网领域都将呈现多种技术共存互补、竞争发展的基本态势。
电信网迫切感到必需向下一代网络转型。有线电视网的双向改造不可违背技术发展的规律的。在网络双向改造中,应当采用下一代网络技术或靠近下一代网络的技术,以便为过渡到下一代网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5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演进
由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市场的驱动,近几年WDM系统的发展十分迅猛。目前16Tbit/s 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尽管依靠WDM技术已基本实现了传输链路容量的突破,但是普通点到点WDM系统只提供了原始的传输带宽,需要有灵活的节点才能实现高效灵活的组网能力。现有的电DXC系统十分复杂,其节点容量大约为每2~3年翻一番,无法适应网络传输链路容量的增长速度。因此进一步扩容的希望转向光节点,即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连接器(OXC)。
随着网络业务量继续向动态的IP业务量汇聚,一个灵活动态的光网络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其最新发展趋势是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即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使光联网从静态光联网走向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带来的主要好处有:允许将网络资源动态地分配给路由,缩短了业务层升级扩容的时间;快速的业务提供和拓展;降低维护管理运营费用;光层的快速业务恢复能力;减少了用于新技术配置管理的运行支持系统软件的需要,减少了人工出错机会;可以引入新的波长业务,诸如按需带宽业务、波长出租、分级的带宽业务、动态波长分配租用业务、光层虚拟专用网(O)等。
当然,实现光联网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硬件和软件以及标准化问题,但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智能光网络将成为未来几年光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市场机遇。
三、移动IP技术的发展概况
移动IP技术是在传统网络中实现下一代网络应用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支持网络移动性、访问的双向性,支持多媒体业务的实时性等。
移动IP技术是IP技术发展的新领域,是无线通信技术和IP这两个最成功的信息技术融合,其发展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网络IP化的趋势要求
自1994年以来,Internet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各种网络无论其各自硬件和低层协议如何只要通过TCP/IP技术,就可以透明地连接在一起,彻底实现了网际通信和信息共享,并真正促进了网络时代的到来。Internet能提供实时的话音、会议电视、VOD等业务。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者融合的趋势使多媒体业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Internet将可能成为宽带网的基础,并将取代现有的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可见,未来的网络将基于IP报文交换技术。
(2)TCP/IP协议不支持移动性
Internet协议栈TCP/IP是假设终端系统是静态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在一个动态网络任务中,如果通信的一端移开,则通信中断。而处于TCP/IP层次以上的网络服务自然的中断。TCP/IP协议不支持移动性。
(3)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的要求
作为个人通信的最高境界,即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任何业务的理想通信模式。为了实现上述梦想,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始了对卫星互联网和蜂窝移动网及移动互联网(或移动计算网络)的研究,其中心问题就是为了解决全球移动性支持问题。在移动性或漫游支持方面,依对移动的处理层次不同,存在三种不同的概念:①在应用层次上的移动;②在物理网层移动;③在IP层移动。第一种移动主要指用户或应用的移动。第二种移动的例子如DHCP或使用数字移动电话的拨号入网方式,这种情况下,用户及其携带终端设备可在物理网覆盖范围内漫游。第三种移动指用户及其携带终端设备可在IP网间移动,即可在多种移动物理网(譬如无线局域网及数字移动电话网)间无缝漫游。目前无线网络领域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入,例如TDMA、CDMA、GSM等,和核心网络技术,如IS-41、MAP等,来共同构成。它们的异质性限制了互相之间移动性的范围。随着异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它们的移动管理应能保证异质网间的无缝切换。移动IP可望将蜂窝系统和Internet的移动性融为一体。产生一个公共的移动性方案的优越性在于其与具体的接入网技术无关,可以应用于有线和无线网络中。
(4)许多网络应用的要求
许多应用的配置数据库都以IP地址为基础,而不是主机名。如果频繁地改变IP地址,这些应用就会中断;将来有可能服务器也需要移动功能,而不仅仅是客户机,这时,只知道服务器的IP地址的客户就找不到服务器了,除非服务器具有移动IP提供的移动功能;有的应用提供商提供网络注册系统,它们只允许IP地址在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接入。如果没有移动IP,切换了链路的漫游节点就有可能改变IP地址,这样它就不可能再注册到这些应用上了;有些安全机制根据节点的IP地址决定它的访问权限,移动IP使得在提供节点移动功能的同时仍可利用这些安全机制。
因而,移动IP将会广泛地应用于所有TCP/IP网络环境中,同时,也最大化地满足了人们对任意移动或到处漫游的需求。网络IP化的趋势、TCP/IP协议不支持移动性以及用户对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的要求,使移动IP成为IP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是无线通信和IP这两项信息技术的融合。同时,从人文理念方面则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们追求个性化的心理,促进了互联网更为人性化的应用,互联网也因此真正的“动”了起来。
移动IP是一种在全球互联网上提供移动功能的方案,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IP路由机制,使移动节点可以一个永久的IP地址连结到任何链路上。事实上,移动IP可以看作是一个路由协议,只是与其他互联网路由协议相比,它可以将数据包路由到可能一直在快速地改变位置的移动节点上。简单地可解释为,移动IP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它能够保证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在不改变现有网络IP地址、不中断正在进行的网络通信及不中断正在执行的网络应用的情况下实现对网络的不间断访问。
目前互联网产业的实际增量还很大。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只要有增量,就不存在泡沫破灭的可能性。
日前,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几年可能面临极大瓶颈,泡沫很有可能破灭。”
不可否认,在当今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被炒得过热,没有盈利能力的公司都能轻松得到融资,今后可能导致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倒闭。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巨头估值不断冲高。
但中国互联网泡沫高潮是否即将来临?是否真的如此令人恐慌?
笔者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当前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即便存在一定的泡沫,还没有到破灭的程度。
互联网泡沫应该是从1999年开始的,那时候美国处于一个相对低息的周期,只有4%左右的利率。互联网泡沫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金融监管体系造成的。90年代,为了振兴经济,美国监管机构继续放宽甚至撤销了监管机制。于是在无监管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投资银行会推销毫无前景的互联网公司,却对极具潜力的科技股不闻不问,可以说,是投资银行对存在泡沫的互联网股票过度投资,导致了互联网泡沫的产生。
但当今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尤其独特的地方。
一方面,美国互联网泡沫是基本属于投机动因引起的泡沫,集中在二级市场。而在中国却是一级市场过热,而二级市场相对理性。虽然在二级市场也存在投资泡沫,比如p2p互联网金融。但是总体来说,这只是个别跟风和投机行为,并不会对总体造成太大影响。也可以说,投资人更加理性精明了,学会了闻风而动,并没有出现羊群效应,没有过多盲从权威而跟风投资。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公司规模更加巨大,企业内部的生态系统也趋于完备和国际化。和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产生的技术不成熟的背景不同,互联网市场在不断的拓展细分,向着市场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在某个范畴内的失败不太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最后,这一次移动互联网浪潮中伴随的是技术进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就现在而言,互联网产业的实际增量还很大。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只要有增量,就不存在泡沫破灭的可能性。
事实上,互联网行业有着高过其他行业的利润水平,资本和人才要素的不断流入必然会引发互联网创业大潮,导致竞争加剧,产生泡沫。互联网泡沫一直都存在,但这更像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
无论如何,要想在互联网泡沫中屹立不倒,还是要借助实体之力。互联网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工具,炒作、营销和融资,都不应该是互联网企业关注的重点,经营的重心应该放在做好产品上。在竞争激烈的生死存亡过程里,留下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企业。(盘和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内容来源 新华网
一、作用: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我国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已经很高。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却处在起步阶段,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二、意义:
无论是在线办公助力复工复产、云商业云服务便利社会生活,还是智能制造加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新基建”的有力支撑。有机构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2020年至2025年,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将达106万亿元。
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可以预见,“新基建”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是企业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能很好地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扩展资料
一、基础保障:
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新基建”对国民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在短期内助力稳投资、扩内需和增就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推动作用:
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中国实现多种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提供新动能
工业经济时代,人和物的流动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建立在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上,交通枢纽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流通成为关键,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跃迁为新的地区竞争力。
今年3月中央多次提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上海、北京、浙江、成都、日照等地先后发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广州还聚焦数字“新基建”,率先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各地的“新基建”方案计划都以2020-2022年为周期滚动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取得较大成效。各地也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区域承接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纷纷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目标:打造“云、网、端”,改造“铁、公、机”
上海明确“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北京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云南提出“新网络、新平台、新引擎、新载体”四大领域……梳理各地于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建设目标,打造涵盖“云、网、端”全领域的基础设施、改造以“铁、公、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可谓各地着力下好的“先手棋”。
围绕“云、网、端”,各地明确了多项任务的具体指标,为未来三年绘就建设蓝图。如浙江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云),率先完成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网),实现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20%以上(端)。
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也是各地的三年行动重点。如上海方案围绕“新终端”提出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
2、投资部署: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其建设首先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在“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各地制定了不同的投资计划,如浙江计划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资近1万亿元,并提出要奋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的标杆省份;广东已建立起数字“新基建”项目库,着重以项目拉投资;上海则明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要求放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与发布三年行动方案相对应,多地也将新基建列入专项债投资清单,引导专项债支持新基建投资。其中在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过程中,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近日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而背上400多亿债务的贵州省独山县也启示“新基建”投资应避免出现超前建设、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
因此“新基建”的推进,也需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3、赋能城市:“新基建”优化城市生产生活
“新基建”是打造智慧城市、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各地“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新基建”为地方发展服务是未来三年的主旋律。
一方面,“新基建”需充分考虑结合地区特色,如上海方案提出要探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在江南水乡风貌基础上增添新型基础设施时代特色。这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土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网络等要素资源,也需要考虑地区承载能力,如《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19)》已基于能耗考虑严禁在上海市中环以内区域新建 IDC。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优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如北京围绕“新应用”部署了智慧政务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慧民生应用、智慧产业应用以及中小企业赋能等;《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项目策划需考虑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一起成为当年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随着国家积极布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动数字经济增长,并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升级,我国经济也将加速向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的数字新时代迈进。
编者按: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硅谷的汽车保险杠上都贴着标语“再来一次泡沫吧”,现在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和美国其他地区相比,硅谷的经济欣欣向荣。公司高管职位需求增加,写字楼租金飞涨,为数据处理人才提供的工资和好莱坞不相上下。考虑到投资者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这一切都不出所料。全球TMT行业肯定有泡沫,但是泡沫是否致命,这是一个新问题。
风投吹大全球科技泡沫
李静颖
互联网的盛宴显然不是中国企业的独食,全球的互联网同行都试图能在此轮分得一杯甜羹。
5月24日登陆纳斯达克的俄罗斯搜索巨头Yandex,首日开盘价达35美元,相对25美元的发行价上涨40%,截至收盘已上涨5636%,市值达1256亿美元完美收官。而其IPO融资13亿美元也创造自2004年谷歌17亿美元之后互联网企业最大融资规模。
资本的热捧显然让全球的互联网企业陷入了狂欢的局面,融资估值更是节节高攀。与此同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不甘落后。
早在Groupon拒绝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后,国内团购网站的估值开始同步升温。拉手网在今年4月初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融资,让其估值一跃达到11亿美元,而一年前该公司刚上线时的估值仅为100万美元。视频网站PPlive在获得软银25亿美元注资甚至超过优酷IPO时的募集资金,其估值在未上市前就超过了7亿美元。而京东商城第三轮高达15亿美元融资金额,甚至超过了不少企业的IPO融资额。
“追捧高增长行业是投资人与生俱来的DNA,特别是在行情看涨的时候。”纽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告诉记者,“泡沫其实一直都存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也向记者表示:“站在资本的角度,此轮互联网泡沫的始作俑者来自于风险投资,从表象上看这轮泡沫跟2000年的泡沫有点类似,通过风险投资对互联网企业狂热追捧,加剧投资竞争的门槛,无形中抬高企业融资估值,之后双方试图赶在IPO通道顺畅时包装上市,最后遭遇股价大跌。”
事实是,现在整体进入下跌通道的痕迹已开始显现,Linkedin的股价在本周一遭遇了首次重大卖盘,原因是投资者开始对其在IPO交易中获得的极高估值进行了重新评估。
此外,本月成人社交网站Friend Finder和无线互联网运营商Boingo Wireless上市首日均跌破发行价,成为了美国今年上市首日表现最差的两只股票。
紧跟着的还有近期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频频破发,人人网在上市第六天跌破发行价,而移动安全服务厂商网秦和中国婚恋网站第一股世纪佳缘甚至难逃上市首日破发的厄运。
然而,相对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在不少投资人看来,这轮尚属稳健的泡沫。
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合伙人周炜告诉记者,此轮泡沫无论从相对值还是绝对值来讲,都不及2000年。“今天互联网庞大的用户基数已非当时能够企及,此外2000年时的不少互联网企业大多停留在炒概念的阶段,并无实际的收入,而目前上市或拟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较稳定的用户基础和基于实际的市场需求。”周炜指出。
与此同时,高原资本合伙人涂鸿川也向记者表示,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波的海外投资人并不仅仅盯着用户规模,亏损与否虽然并不重要,但业务模式是否有可持续性,收入是否多元化都被列入考量范畴。
“资本市场经历周期性的起伏很正常,现在的调整是件好事,此时没有‘体力’的企业一定会摔下去,而这也会逐渐促使后期的投融资更趋于理性。”涂鸿川说。
硅谷新泡沫是否致命?
刘佳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11年后,硅谷这个互联网的发源地自今年来受到了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它的一枝独秀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一片唱衰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曾在硅谷工作多年的IT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技术创新的浪潮与泡沫几乎同时产生。泡沫会有,但不会像11年前的那样致命。大起、大落、回归正常轨道,周而复始,这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规律。”盛拓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秦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前他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麦肯锡纽约办公室负责投资工作。
泡沫表象
淘金者们依然乐此不疲,希望在硅谷找到像当年的Google那样有活力的创业公司。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3月,Color Labs在还未发布任何产品的前提下,仅仅凭借“d性圈子”的概念就获得了红杉资本、贝恩资本等多家风投在内的4100万美元投资。
随后,照片分享应用Color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尽管此前的高调炒作令这款应用下载量极高,但人们对它的评价仅集中在一颗星到两颗星之间。
一派生机勃勃的硅谷上空弥漫着泡沫的气息。著名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逊称:“我看到了许多投资者投资行为越来越不自然,投资者竞争性地急于参与进年轻人流行的创业潮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势头。”
今年5月10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天价收购网络电话Skype。联想到2005年eBay收购Skype时花费25亿美元,并且Skype一直在做亏本生意,不少人认为微软的85亿美元并不值。不过微软并不这么认为,微软CEO鲍尔默说:“通过Skype微软能赚到更多的钱。”
获得高估值追捧的不只是Skype。成立仅4年的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估值达90亿美元,超过了1982年成立的行业巨头美国EA公司;还未实现盈利的Twitter被估值100亿美元左右;而Facebook估值一度高达 830亿美元,足以与波音公司或时代华纳市值媲美;没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Foursquare被估值5亿美元……半年前,这些企业的估值几乎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得不警告投资者,现在绝大部分社交网站估值过高。
与上述还未迈入IPO大门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刚刚上市的Linkedin才是目前硅谷最具争议的话题。不久前,这家硅谷系出身的商务社交网站在纽约股市挂牌,上市首日以45美元价格开盘,当天股价飙升达109%,市值一度冲到90亿美元,这几乎是其去年1500万美元利润的近600倍,相比之下,当年谷歌上市首日的市盈率是149倍。
从华尔街到硅谷,人们对于Linkedin众说纷纭。MarketWatch专栏作家John C Dvorak指出,对科技行业而言,Linkedin 热烈的市场反响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在于,这一IPO交易开辟了道路,使得更多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它们又会吊起投资者的胃口,并最终像当初的互联网泡沫一样酿成大祸。
互联网企业估值过高、风投变得越来越不理性,种种迹象似乎在向人们拉起警报:11年前的泡沫又回来了?
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认为,新的互联网泡沫正在企业估值领域浮现出来,且迹象相当明显,投资者相信这些公司在未来将被卖个好价钱。
MarketWatch专栏作家特丽萨·普雷蒂(Therese Poletti)认为,这轮泡沫比2000年的超级泡沫还要大很多。“这些泡沫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会伤害到少数高端投资人,而是会直接影响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环境,造成无穷麻烦。”
泡沫不致命
“11年前的com泡沫的突出特征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几大高科技股被大量抛售,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清盘。对比来看11年后的今天,私募股权融资渠道比较充裕,新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以及私有公司股票交易渠道也有了增多。最重要的是,如今的互联网环境前后对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过去,无论是广告、宽带、物流等都处于发展极不完善阶段,缺乏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如今,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比以往更加清晰,比如,游戏、广告和电子商务等。”秦致说。
美味的啤酒一定会有泡沫。泡沫的好处在于,有泡沫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帮助一些优秀的公司更快发展,然后再迅速地把泡沫填实。或许正如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杰夫·卡拉维尔(Jeff Clavier) 所说:“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泡沫骤然破灭,但在市场疲软的路上还是会有人付出代价的。”
相比较泡沫,或许更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 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 等众多革命性的社交产品及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或许会持续5年,甚至10年,但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创造的真正价值。
互联网泡沫波及电信业?
刘佳
2000年,急剧膨胀的互联网曾一度让电信业变得疯狂。
大多数的电信设备商过于乐观地预计了互联网市场,纷纷投巨资建网扩容,当时的光缆价格甚至达到每公里数千元。
凭借在光通讯方面的绝对优势,电信设备商北电订单不断。2000年,其网络设备销售额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00亿美元增加了2倍,达到了300亿美元。“光通信狂人”罗世杰信誓旦旦地称要将北电打造成一个网络革命的中心,大力发展无线互联网、智能网和IP电话解决方案。
随之而来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成为了电信业自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惨痛的商业经历。据统计,美国电信业在这次泡沫崩溃中损失了2万亿美元,整个行业有50万人失业。
电信业过度投资建设带来的结果是整体供大于求,直到2003年美国的光纤利用率只有10%,运营商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受此影响,在2000年开始的3年内,一大批新兴电信设备商像多米诺骨牌一般纷纷倒下,曾经是全球增长最快企业之一的思科在此后2年间的市值损失高达4300亿美元;电信明星北电的股价更是从最高时的124美元下跌到了不足2美元,并在此后一蹶不振。
10年前的那场由互联网泡沫引发的电信“惨剧”至今仍让人们记忆犹新。当新一轮互联网泡沫甚嚣尘上,电信业还会重蹈覆辙吗?
有些情况并没有改变。对互联网公司来说,现在它们仍然需要借助电信无线和有线宽带展开业务。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络社区、微博……越来越多元化的互联网应用正在迅猛发展,他们所需要的电信资源逐年增大。
iSuppli公司的宽带与数字家庭部门高级分析师李·拉特利夫(Lee Ratliff)表示:“虽然网络泡沫时代的辉煌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但互联网仍以45%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带宽视频流量的暴增、点对点流量、中国宽带市场的迅速扩大和光纤到户系统的部署。”
不过,吸取上次经验教训的电信设备商,已经不愿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国内外电信设备商开始多方向出击,外包、软件、物联网、云计算等都留下了它们的身影。以爱立信为例,目前其收入的大部分比重仍是传统网络,服务业务紧随其后,再次是多媒体业务。但到2010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务在爱立信总收入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8%。
华为则将从网络业务向云计算和终端业务延展,倡导“云管端”理念,即在云计算、管道及终端领域进行全线布局。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认为:“运营商设备市场的‘天花板’已经出现,我们必须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产业趋势给了我们机会。”
在上一波互联网泡沫冲击中,当时的中国电信运营商,还在从快速成长的固话业务、2G移动通信业务中赚钱,无暇顾及刚刚在中国初步发展的互联网。但目前,基于互联网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冲击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承载能力,却并没有给之带来相应成比例的业务收入增长。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还面临着做“管道”还是“通吃”的选择。
不甘沦为管道的运营商开始提出战略转型。中国三大运营商在音乐、手机阅读、游戏、电子商务、IM、手机 *** 作系统、应用商店等与移动互联网关联的领域几乎都有所布局。虽然很多尝试并不理想,甚至并没有看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线,但至少说明了电信运营商们融入互联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术业有专攻,运营商一家通吃的想法并不现实。如果运营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到头来很可能什么都做不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三网融合带动的产业融合能繁荣到什么程度,皮鞋,一个关键是看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服务商的关系怎么处。“如果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意味着进入互联网增值领域,去做不该干、干不了、干不好的事,那么商业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到头来运营商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干这个的。”
互联网的盛宴显然不是中国企业的独食,全球的互联网同行都试图能在此轮分得一杯甜羹。
5月24日登陆纳斯达克的俄罗斯搜索巨头Yandex,首日开盘价达35美元,相对25美元的发行价上涨40%,截至收盘已上涨5636%,市值达1256亿美元完美收官。而其IPO融资13亿美元也创造自2004年谷歌17亿美元之后互联网企业最大融资规模。
资本的热捧显然让全球的互联网企业陷入了狂欢的局面,融资估值更是节节高攀。与此同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不甘落后。
早在Groupon拒绝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后,国内团购网站的估值开始同步升温。拉手网在今年4月初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融资,让其估值一跃达到11亿美元,而一年前该公司刚上线时的估值仅为100万美元。视频网站PPlive在获得软银25亿美元注资甚至超过优酷IPO时的募集资金,其估值在未上市前就超过了7亿美元。而京东商城第三轮高达15亿美元融资金额,甚至超过了不少企业的IPO融资额。
“追捧高增长行业是投资人与生俱来的DNA,特别是在行情看涨的时候。”纽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告诉记者,“泡沫其实一直都存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报道: DoubleClick前CEO忆互联网泡沫:曾损70%客户科技股高估值有其合理基础 现在泡沫已经不小李开复谈中国互联网泡沫:华尔街不懂中国互联网淘金潮席卷全球 网络泡沫或卷土重来泡沫破灭十一年后 美国硅谷互联网热潮再来
十四五规划中,重大趋势将转向以内部需求为主的,用内需来拉动经济的结构。从高质量发展的方面来解释,就是让市场生产要素流动结合起来。让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并且刺激新的供给。通过改善创新环境,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体制内的科研单位强调以科研成果转换为主,对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激励政策,也要积极引进海外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让中国市场更加具有包容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国。
目前按照国际货币组织的数据显示,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速会比早前预测的下降一个百分点,对应到中国经济,可能会比预期下降04%,虽然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不低了,但面对长期的经济下滑压力,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挑战。然后就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针对性政策会更多一些,外部环境会更加恶劣一些。
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很多行业还是有国企占据垄断地位,获取了大量不属于它的垄断利益,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强,面对同类国际企业还不具备竞争力。然后就是金融资源对实体企业的支持不够,大量优秀的企业还是不能顺利上市,进行市场融资,银行体系的融资结构过于僵化,对中小企业不够友好。
最后在投资方面,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投资拉动经济,尤其是西部地区城市,存在过度投资,负债累累的情况。尤其是以城投债为主的地方债务,风险巨大,中央政府应该及时控制债务规模,避免泡沫化,最终导致财政破产。地方债务已经是多年积累的风险了,在这次的“十四五”规划中,一定要妥善使用债务杠杆,避免重蹈覆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