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的现状以及市场需求如何

中国无人机的现状以及市场需求如何,第1张

我国军用的无人机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64年Ⅰ型无人机靶机就已经诞生,Ⅱ型无人机靶机也在70年代研制完成。随后,又研制出了S-100型靶机,使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达到100米/秒,这也为我军训练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相对于发展起步较早的军用无人机,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在早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有归口管理单位,没有长远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但近些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牵引推动,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频发,急需有一种灾情监视评估和搜救手段,从而引起有关方面对民用无人机的关注,且迅速升温,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截至2020年末,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不足10%增长到372%左右。

军用无人机市场依旧活跃

我国军用无人机起步于1964年,1980年代开始批量使用无人机,最初主要作为防空系统的靶机和干扰诱饵等。到2000年后,我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积极合作,开发出了多型的无人机设备,除了2002年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WZ-2000型无人侦察机引起世界轰动外,近几年也开发出了中国版的“捕食者”——“彩虹-4号”、 “彩虹-5号”无人机和“翼龙型”无人机,还有酷似全球鹰的“翔龙型”无,而“利剑”隐身无人攻击机在2019年国庆阅兵时正式亮相,并更名为“攻击11”。

我国研制无人机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国内无人机的研究发展在总体设计、飞行控制、组合导航、中继数据链路系统、传感器技术、图像传输、信息对抗与反对抗、发射回收、生产制造和部队使用等诸多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但在军用无人机领域,我军无人机装备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国内己有的无人机任务系统载重都不大,尚难满足电子对抗、预警、侦察等大型任务系统的要求,平台技术难以满足无人作战飞机的高隐身、高机动能力的要求,在气动力、发动机、轻质结构和高精度导航等方面基础技术薄弱。

2020年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50亿元

从总体上看,在早期阶段,国内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开发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归口管理单位,没有长远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但近些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牵引推动,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频发,急需有一种灾情监视评估和搜救手段,从而引起有关方面对民用无人机的关注,且迅速升温,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无人机实名登记数量已增至5236万架,较2010年涨幅超过500%。

中国民用无人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开始在国内兴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前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已涉及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水情监测、救灾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无人机仅民用市场大概有几亿元的量级。面对这一正在兴起的市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也纷纷进驻民用无人机领域。

民用无人机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为210亿元。根据Drone Industry Insights披露的民用无人机增长率预测,2020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50亿元。

综合来看,我国无人机市场今年来处于相对活跃状态,投资与研发并举,军用与民用共同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无人机自动机场主要企业:复亚智能、中科云图、多翼创新、星逻智能

核心数据:无人机自动机场市场现状、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现状、无人机自动机场竞争格局、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前景预测、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趋势分析

无人机飞行的手动和自动模式区分

以无人机飞行的人工介入水平来划分,分为人工作业、半自动作业、自动作业、全自动作业。

工业无人机按系统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传统飞行、航点飞行、辅助自动飞行、高级辅助自动飞行、有限自动飞行和全自动飞行。

无人机自动机场定义及基本构成

无人机自动机场,也称无人机机场、无人机机库或无人机机巢,是指专门为无人机设计的专用停放场所。可将无人机直接部署到作业现场,解决人工携带无人机通勤的问题,现场部署的最大优势是增强无人机应急作业能力,作业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不工作时,无人机待机在自动机场内;工作时,机场舱门打开,升降平台上升至顶部,无人机自动飞出进行作业。

无人机自动机场通常包括机场舱体、升降平台、自动归中系统、自动充电系统、气象站、UPS、工业空调等,主要功能通常包括停放无人机、自主充电、自主巡检、一键起飞、精准降落、飞行条件监测、实时传输、飞行航线规划等。

无人机自动机场可根据自动化程度、产品形态、无人机形式、无人机大小、充电形式等方式进行分类。根据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全自动无人机机场和半自动无人机机场;根据产品形态可分为固定式无人机机场和移动式无人机机场;根据无人机形式可分为固定翼机场和多旋翼机场;根据无人机大小可分为大型无人机机场、中型无人机机场和小型无人机机场;根据充电形式可分为无人机充电机场和无人机换电机场。

无人机自动机场累计销售超1000套

从2018年开始,无人机行业内的企业开始试点无人机自动机场产品,2020年开始小规模化应用,目前无人机自动机场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最初级阶段,规模较小。根据工业无人机的使用场景划分,无人机自动机场主要应用在巡检及消防监控领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复亚智能等无人机自动机场相关企业市场专家的访谈,2021年无人机自动机场在巡检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在2%左右,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在05%左右,其他应用领域的渗透率则小于01%,2021年总需求量约为1200套。根据对无人机自动机场领域的专家访谈,目前无人机自动机场主要应用于能源领域巡检,包括电力巡检、光伏巡检等,其次为智慧城市的应用,如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安防等。

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竞争格局-复亚智能综合第一

从目前从事无人机自动机场业务的无人机企业分析,目前共有17家中国企业涉及无人机机场业务,其中有10家企业主营业务为无人机机场,6家企业为无人机,1家企业为电网运营/建设,从无人机机场的类型来看,目前仍主要以固定式自动机场为主,布局移动式的有复亚智能、星逻智能。基本上每家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均布局无人机 *** 控飞行系统,复亚智能于2018年至今持续研发和迭代的机载飞行大脑极大的提高了无人机机载计算能力,2022年3月推出飞行大脑i40兼具高算力和5G通信能力。

从各个公司的应用场景和销售渠道分析,目前复亚智能的产品应用范围较广,且无人自动机场的累计服务时间已经超过150万小时,整体排名行业首列。

根据各个公司已经公示的专利相关数据分析,目前因诺航空的相关专利数量最大,公开、实质审查、授权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合计数量为163项。通过对科技创新总含量是根据企业发明公布专利,发明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五项知识产权进行单位换算,因诺科技的科技创新总含量为4736T,其次为复亚智能、中科云图和云圣智能。

对目前主营业务为无人机自动机场的企业进行分析,目前有复亚智能、星逻智能、多翼创新、蜂巢航宇、因诺航空、云圣智能等6家企业进行融资。根据企查猫数据,目前累计融资超过1亿元的有复亚智能、星逻智能、因诺航空、云圣智能。从首次融资时间和最近融资时间分析,目前各家企业的融资周期均在300天左右,融资速度均较为稳定。

从相关无人机自动企业的标准制定参与度分析,目前仅有复亚智能参与无人机自动机场的标准制定,中科云图涉及遥感技术标准,星逻智能则制定相关无人机识别码的标准。目前,除华录云涛和中通华软外,其余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居委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而仅有复亚智能、蜂巢航宇和因诺航空为专精特新企业。

从综合来看,目前上海复亚智能科技在无人机自动机场的综合实力较强,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其无人机自动机场的产品使用时长长、应用范围覆盖广,产品覆盖固定式和移动式;从品牌竞争力分析,企业积极融资,目前完成A2轮融资。除此外,上海复亚智能科技积极参与无人机自动机场相关标准的制定,同时还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无人机自动机场发展趋势

竞争趋势:聚焦“系统化-软硬件全套解决方案”

现阶段我国无人机自动机场依然面临应用软件缺乏的困局。由于无人机数据空间分布广、时间比较难以预料和获取的数据不规则,单源处理居多,联合综合处理比较少,有时候时效性要求在几分钟内完成。软硬件一体化可以把采集的外界数据实时传回云端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在各个细化领域,和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软硬件一体化发展将大幅提升无人机自动机场的需求。近年来,复亚智能等企业已经开始同时布局硬件生产和软件开发领域。

技术趋势:聚焦“场景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无人机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无人机机场也在能源、环保、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各行业对无人机自动机场的差异化需求开始显现。无人机自动机场企业应当注重发展定制的“场景化”产品,为每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大的价值。

复亚智能已经可以提供电网、风机、光伏、石化、交通等20余种场景的无人机自动机场解决方案;中科云图也推出了针对电、公安、交通、环保等场景的行业应用方案。未来,“场景化”解决方案将成为无人机自动机场技术发展的方向。

需求趋势:电力、交通、水务、环保、应急和物流领域需求提升,地理测绘领域潜力有待挖掘。

2021年以来,国家和相关企业接连出台各项规划,利好无人机行业。《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推进智能输电、配电、用电领域升级,到2025年,35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融合应用多种物联网(IoT)技术,实现对人、车、路、环境等全要素的状态感知。无人机自动机场以其无人值守、24小时在线、智能采集感知、智能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可以大幅提升工业无人机应用能力。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无人机自动机场在电力、交通、水务、环保、应急和物流领域的应用规模将大大提升。

地理测绘领域在工业无人机中的应用占比接近30%,而目前无人机自动机场在地理测绘领域的解决方案几乎为空白,未来无人机机场在测绘领域应用潜力的挖掘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无人机自动机场市场规模有望破万套

由于无人机智能自动化成为发展趋势,无人机自动机场的渗透将出现显著提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复亚智能等无人机自动机场相关企业市场专家的访谈,2021年无人机自动机场的销量增速为70%以上。假设2022-2027年中国工业无人机的平均保有量增速为20%,从无人机自动机场的渗透率不同分析,乐观条件下,到2027年无人机自动机场的需求量将达到9万套,悲观情况下也将达到3万套。2021年仅有近1200套无人机自动机场销售,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机自动飞行系统与自动机场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我们身边的共享单车即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时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分布式云端,将所有的东西都互联起来。”其作者马切伊认为,物联网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它以不同的形式以及存在了10年以上的时间。

连接带来了时代的需求的变化,当世界上有十亿网民的时候,Facebook就自然的出现了。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过去25年里的科技企业,你就会发现变化一直在发生。

每隔3-7年,企业就必须对它们进行重塑。那些错过了一次技术转型的公司如果能迎头赶上的话,那么还有可能重新恢复过来。而那些错过了两次技术转型的公司,则有可能已经消失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查看一下50年前标准普尔500强公司的名单,如果统计无误的话,截止到2017年,只有19%的企业现在依然存在。

当我们在网络上看着90后“佛系”“中年人”的话题捧腹大笑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看到这背后透露着的真正原因是:90后们生活在“变的太快”的世界里,太多学习工作生活里的问题他的上一辈甚至前一代人都没有遇到过,他们的迷茫那么大,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至于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正解”。

而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扩展的更大一些,无论我们的真实年龄如何,我们都注定属于将遭遇革命性变革的一代人。这也正是马切伊克兰兹(Maciej Kranz)将每一个商业领域正经历“革命性变革”的这一代人叫做“物联网一代”的原因。

什么是物联网?

一个相对繁琐的解释是: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的终端是计算机(PC、服务器),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计算机和网络中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没有涉及任何其他的终端。而未来,所有物和物之间都可以实现互联。物联网能够让互联网连接对象使用嵌入式传感器进行数据收集和交换的网络,汽车,厨房电器,甚至心脏监视器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连接。随着物联网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更多的电子设备将加入物联网的阵营。

而在《物联网时代》中,物联网有一个更为简单明了的定义,它是“通过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分布式云端,将所有的东西都互联起来。”其作者马切伊·克兰兹是全球物联网专家,思科公司战略创新集团副总裁。在本书中,他基于思科的工作视野和在全球物联网行业一线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数十个他参与实施的物联网案例中,总结出4种已经获得验证的、可以快速回报的场景。顺带提一下,思科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物联网。

总的来看,物联网的本质还是互联网,只不过终端不再是计算机(PC、服务器),而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的传感器。在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单从学科上分解来看的话,它涉及到通信,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控制,电路系统,信息融合,无线自组织网络,MEMS传感器设计等等。

可以说,这是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人类服务的计算机呈现出各种形态,如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等。只要有硬件或产品连上网,发生数据交互,就叫物联网。实际上,大数据概念最早的提出,也是因为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接入网络之后,大大增加了可以挖掘的数据量,网络上的数据不但包括社交网络这种来自用户的数据,还有了来自物理世界的数据。

物联网发展速度为什么这么慢?

正如马切伊在他的书中提到的那样,物联网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它以不同的形式以及存在了10年以上的时间。

它的本质便是上个世纪学术界开始兴起传感器网络、自组织及多跳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d-hoc network,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RFID在智能物流上的应用只是最为基本的应用场景,当前的研究远比这个更为复杂。但是,受限于应用场景和技术实现的瓶颈,物联网的发展,其实无法像互联网那样爆发。

首先,现阶段的物联网应用基本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需求性并没有那么强,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智能硬件叫好不叫座的根本性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商业上也不会出现滴滴打车那样的持续性投入,这又反向钳制了这一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其次,物联网技术上还有很多没有突破。最大的技术瓶颈可能在MEMS传感器的性能和无线传感网的设计实现上。

再有,就是目前在应用上还找不到突破。目前比较活的也就是智能硬件,无人机,工业物联网这块。但是离人类和互联网形成的应用需求还无法相比,目前还没出现。

最终,物联网应用的制约因素还是能源,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扩展一直在等待电池技术的突破。所以,目前来说物联网首先会在那些对能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方向首先取得突破,比如智能硬件和工业设备上。

总之,物联网的方向毋庸置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当前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还有待发展,因此看起来发展缓慢,甚至就是停滞,学术和商业界都在等待一个颠覆性应用可以让“物联网”来一次诈尸。

共享单车中的物联网技术

完全可以想象,物联网的技术前景是广阔的。

实际上,2016年底兴起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成功的物联网商业化作品。

看似简单的单车使用过程,包括了物联网技术,人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自动控制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但是整体的技术实现并不复杂,并没有涉及到什么创新黑科技。

首先,一辆单车需要以下几样设备参与运作:

•单车上面的智能锁(这个是核心关键,包括了GPS定位模块,GPRS通讯模块,主控芯片,电控锁模块等)

•用户手中的手机和APP

•单车提供商的云服务器(平台)

关键的环节在于单车和云服务器之间的通讯,采用的是老旧的GPRS技术。为什么要用这种落后的2G技术呢? 不使用LTE呢?答案很简单: 省钱省电覆盖好。

共享单车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也能很好的克服我们之前说的物联网现存的耗能的问题。它对网络的要求并不是大数据量(它只需要很少很小的几条消息),而且它不需要速度很快(几秒钟的时延,完全可以忍受),它需要很低的功耗和很长的待机时间。

早期阶段,共享单车甚至依靠短信和云服务器进行通信,所以等待解锁的时间比较久,大约需要6-10秒。

还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有没有人遇到过。我曾经用过一次支付宝旗下集成的一款市面上不太流行的单车品牌,扫码之后,手机提示我:锁没电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单车的锁需要电!?

当然,正因为共享单车智能锁有这么多模块,所以它当然要耗电的。

为什么早期的单车骑起来特别累?除了一些材料和工学设计的原因,也是因为:你在充当人肉发电机。后来,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开始流行太阳能充电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单车装上了太阳能发电板(如下图)。

经过过去一年半的迭代和升级,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单车使用体验相比最早的那一批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近些年上市的一些空气净化器,穿戴设备以及家庭环境监控设备也已经完成了一代代的自我迭代和进化,在目前的消费场景下,服务着千家万户,这正是物联网技术未来商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何顺势借力风口,成为一名成功的物联网创业者或者职场精英?

BI Intelligence 预计:到 2020 年,地球上将有超过 240 亿的物联网设备,约为人均 4 台,当我们接近这个阶段时,60 亿美元将流入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应用程序开发,设备硬件,系统集成,数据存储等。然而这些投资在 2025 年将产生 13 万亿美元的效益。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基于一些目前无法攻关的技术难题,它的商业前景也是复杂的,特别是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创业者大部分都是小公司,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一旦市场成熟,目前的互联网大鳄公司都可以迅速投入数倍于你的资金,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模仿你,超过你,压垮你。

而且,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也已经有多家物联网平台已经初具规模,比如Amazon Web 服务、Microsoft Azure、ThingWorx 物联网平台、IBM 的沃森、思科物联网云连接、Salesforce IoT 云、Oracle 集成云以及 GE Predix。

因此,物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应该处理好两个问题。

首先,科技行业想突破垄断,对于微软和IBM这样的大企业而言,是技术积累。对于我们这样的个人或小团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缩小目标客户群体,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领域或者攻关一项技术去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主动缩小目标客群的好处就是大企业不容易来抢市场,而你我们相对容易找到目标客户,最终说服他们买你的产品。

其次,以热门概念 *** 作以达到融资目的,而从不关心成本和收入是最错误的做法。

总结来看,就是组建一个相对小型的团队来维护一款小产品或者一个项目,这样可能反而容易成功,比如团队或项目被大公司收购。

如果你只是想成为一个工作体面收入又高的技术工作者和相关从业者,有一条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借鉴:学Java,去一家当地比较有名的计算机类企业应聘;取得一定成绩后,跳槽至国内一线物联网公司;3-5年后,有机会跳槽去国际一线企业在华公司应聘,如前面所说的这几个大型的物联网平台。如果在继续在里面服务几年,等到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商业化爆炸的那一天,你绝对已经可以斩钉截铁向别人介绍说:你好,我是物联网行业的资深行业顾问!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物联网时代》作者马切伊先生一样。

就算不完全复制这条路,普通人想要搭上物联网这班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物联网的范围其实极其广泛。无论是大数据分析师、GPS定位还是井下探测,都可以算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只不过,程序猿是物联网现阶段发展时期,需求最大平均工资最高的工种而已。

以上由物联传媒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UAV被称为“无人驾驶飞行器”,是不载人的飞行器,由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己设计的程序控制装置控制。信息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信息化时代的变革,它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应用在网络与实物的融合中。物联网里面的应用就更广泛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这些都是和大数据,云计算结合在一起的,人工智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物联网(AloT)?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AIoT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追求的是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除了技术上需要不断革新,技术的落地与应用更是现阶段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亟待突破的核心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那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两者的区别,大可不必去研究谁占据主导地位。与其说两者有什么区别,不如说是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共同体”。只有它们同时使用,才能实现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最大优势。而且根据数据显示,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将无处不在,我们很难再找到没有连接互联网的设备。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是怎么结合在一起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
1、无人机交通监控
我们的城市道路随着不断发展的同时,交通堵塞问题也每况愈下。因此使用实时资料来监控和改变交通流量,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并改善塞车的情况。透过智慧路灯的架设,在每个路段监测流量并且及时调整交通号志,或者透过无人机作为机动性的更高的部署选择,并且可以监测更大范围的地区,利用智慧实时搜集信息,然后送交附近的装置进行分析。虽然物联网装置具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但网络频宽仍然受到限制。而目前正在进行的5G基础建设,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料传输延迟问题,大幅提升实时分析,以满足智慧物联网工作负载的要求。
2、特斯拉智能汽车
特斯拉很好地应用了众多传感器、GPS和摄像头来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汽车通过物联网嵌入式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应用来学习智能交通行为,以实现360度自动驾驶汽车。而这一项技术还有一个值得提的点是,所有特斯拉汽车都可以通过智能控制设备相互交流。此外,它还有助于提高每个单元的性能。
3、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行业,作为AIoT人机交互最重要的落地场景,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过去的家电就是一个功能机时代,就像以前的手机按键式的,帮你把温度降下来,帮你实现食物的冷藏;现在的家电实现了单机智能,就是语音或手机APP的遥控去实现调温度、打开风扇等等。基于互联智能的构想,未来的AIoT时代,每个设备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感知(如预处理)、推断以及决策功能。因此,每个设备端都需要具备一定不依赖于云端的独立计算能力,即上面提到的边缘计算。
有相关言论称,在未来量子计算可能在人工智能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因为经典的人工智能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仍然觉得这是一部机器,是一个机器人,它不可能完全像人类大脑一样去思考。而量子力学把观测者的意识与物质的演化结合起来,所以有些科学家会猜测,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可能和量子计算机有一些相通之处。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智慧。总而言之,无论是AI,还是物联网,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数据。数据是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基础。AI的介入让IoT有了连接的“大脑”。同样,归功于当前存储技术发展,让数据有了基本的“后勤保障”。云服务的快速扩张,则让数据有了发挥价值的物质基础。

欢迎选择大疆无人机

公司简介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如今已发展成为空间智能时代的技术、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领者。成立以来,大疆创新的业务从无人机系统拓展至多元化产品体系,在无人机、手持影像系统、机器人教育、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以一流的技术产品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的内涵,并在更多前沿领域不断革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我们以创新为本,以人才及合作伙伴为根基,思考客户需求并解决问题,得到了全球市场的尊重和肯定。目前,大疆全球员工达14000人,除深圳总部外,在北京、上海、西安、香港、东京、洛杉矶、旧金山、鹿特丹、法兰克福等地设有办公室,支撑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文化理念

大疆创新致力于成为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公司。

我们以“做空间智能时代的开拓者,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为使命,致力于通过领先的产品与技术能力,与客户、伙伴携手推动产业健康良性发展,让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心明眼亮有智慧,覆盖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的整个空间,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社会贡献

为世界带来全新视角

大疆创新经过六年积累,于 2012 年开创民用无人机行业,带来了划时代的无人机系统与影像解决方案;其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手持影像系统,与专业云台相机系统、摄像增稳系统,不断刷新消费级与专业级的视频创作体验,开启了全球“天地一体”的影像新时代。

重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大疆创新为用户带来创新、可靠的产品,并迅速进入影视传媒、能源巡检、遥感测绘、农业服务、基建工程、前沿应用等多个领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高效、安全、智能的工具。同时,我们致力于成为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地震、火灾、危化物品泄露、爆炸、突发疫情中提供强有力支持。

培养社会的科技创新力量

大疆创新持续深耕机器人教育领域,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科研人才。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了 RoboMaster 机甲大师赛,推出了教育机器人产品,受到全球科技爱好者的追捧,并与众多国内外学校、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搭建出一套由课程、产品、赛事及相关服务构成的全栈式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我们正与全社会一道拓展教育新边界,成就新一代技术人才。

我们坚信,人是科技发展的目的,而非工具。我们秉持“秉持公心、求真品诚、激极尽志、反思自省、积极正向、知行合一”的价值观,鼓励每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磨砺自我、收获成长。

通过创造最好的高科技产品,大疆创新将不断培养和成就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打造实现梦想、超越自我的精神家园,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无人机被列入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大力扶持无人机尤其是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以进一步激发消费级无人机巨大市场增长潜力、拓展工业级无人机下游应用领域,助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无人机产业经济增长点。

从航空政策上看,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等政策,将航空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有序开放低空空域,引导支持航空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做大做强。

从无人机行业政策上看,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无人机作为发展重点之一;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2019年,教育部将无人机相关专业列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发展规划,积极扶持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政府的务实推进,正在大力推动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催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多部门联合发力 无人机进入强监管时代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民用无人机更是连续三年保持超过50%的增长率,表现亮眼。基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的技术力量的变革和下游应用市场需求的持续爆发,更是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力。然而,与行业快速增长相对于的是监管政策的相对落后,无人机未经许可闯入公共及敏感区域、意外坠落、影响客机正常起降、碰撞高层建筑等“黑飞”事件时常发生,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与居民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相应的隐私问题也引起了相关关注,种种现象表明,加强无人机监管以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无人机的研制、销售、使用与出口相关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中国民用航空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及海关总署、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和深圳无人机协会等。

我国民航局规定无人机只能在低空且专门分配给无人机系统运行的隔离空域飞行,不能在有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的融合空域飞行,飞行前还要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空域和计划,得到批准后才能行动。在此背景下,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加紧出台无人机行业相关监管政策,从不同角度和多个环节对无人机的发展进行规范引导。

近年来民航局和工信部等部门陆续发布了关于无人机生产制造、驾驶证登记注册和空中飞行管理等的相关政策,如2019年国家民航局飞行标准司修订了咨询通告《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以进一步规范轻小无人机运行,2020年3月20日,工信部装备二司公开征求对《民用无人机生产制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以规范民用无人机生产制造相关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飞行安全,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无人机行业相关立法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 明确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制定纳入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该条例指出,民用无人机制造的行业管理部门由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负责,运行和运营管理部门由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即民航局负责,产品认证与监督由市场监督管理部分负责。

在政策监管重点上,2019年的政策重点在于无人机运行和空中飞行方面的管理,2020年政策主要聚焦在无人机的产品和配套设施管理上。这些重大监管政策的出台和相关立法工作的开展完善了无人机行业的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无人机行业的合法化运行,并推动民用无人机行业步入强监管阶段。

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扎实推进无人机行业监管

与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和监管政策相呼应,各地地方政府和立法部门也积极加紧开展相关监管政策的研究出台和落地实行,督促相关企业合规合法生产经营,确保无人机行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控制好“黑飞”现象蔓延的趋势,加强对无人机行业的监管,推动行业健康良好有序发展。

作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在无人机飞行管理方面同样走在前列。2018年,深圳市公布了《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并配套推出了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这是我国首个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标志着空地联合、管放结合、多部门协同管理无人机的试点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2019年1月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了《深圳市民用微轻型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生产和销售管理、飞行管理及法律责任三方面出发,明确了企业与飞手责任、禁飞区域、飞行审批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通过规范生产、销售和使用,预防事故、明确责任,有效引导合法飞行、合理应用。

浙江、四川和海南等地也发布了无人机管理的相关政策,具体如下表所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97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