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云在物联网应用云计算解决方案?

华为企业云在物联网应用云计算解决方案?,第1张

传统的物联网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云计算的不断冲击。一般的物联网企业都需要节省成本,提升服务质量,走平台化和系统化方式。作为企业平台的承载,传统的线下 *** 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线下与线上的接合已经慢慢被企业和用户普及,作为线上渠道的载体云服务,成为物联网企业的最佳选择,也是企业搭建线上渠道的基础设备。华为企业云在国内云计算研究方面,投入得比较早,是早期推出物联网云计算解决方案的运营商,依靠云计算技术解决物联网一系列问题>

自7月垃圾分类进入“硬约束”时代,处于先行先试城市方阵下的市民们纷纷感慨垃圾分类的难易程度堪比高数试卷。随着政策的实行,这场垃圾分类大战,陆续将登陆全国46个重点城市。

8月的最后一天,华为云宣布携手“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南方都市报上的大版面给全深圳市民发了一封信:向深圳市的每位市民征集垃圾,市民每在华为云公众号上传一张垃圾照片,标上垃圾名称和种类,都将为垃圾分类AI模型准确率的提升做出贡献。

面向工业、房地产、零售等行业有大量依靠人工质检以及人工巡查的场景,如产品缺陷检测,合规检测、异常识别,安全穿戴、场地巡检等细分场景的自动分析,需要定制化模型实现。但这类企业普遍没有AI开发人员,不具备高门槛的模型开发能力,又无法承担高昂的模型定制费,可通过M规模模型训练,大幅度提高模型开发效率。

AI实践应用正当时,+智能掀起行业变革

如今,各行各业上云,已经成了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路径,云计算也逐渐从为互联网服务的专属技能,转变为连接智能化与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华为云正如一个广袤的智能“黑土地”,它以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为基础养料,向存在智能化需求的企业、开发者提供蕴含深厚的技术底气、安全可靠、简单好用的AI能力。简单来说,华为云正在用AI,潜移默化地改善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华为云还将AI运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等医学前沿领域。在10月份即将在深圳举办的国际顶级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学术会议MICCAI2019上,华为云人工智能医疗团队将发表诊断报告自动生成、脑中风分割及宫颈癌筛查等领域相关领先成果。

面向行业,华为云持续提升模型算法,实现工业生产环境的“工作”优秀,而不仅仅是各种比拼环境的“考试”优秀,同时实现模型的闭环、实时更新,保证企业AI应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截至2019年Q1,华为云可提供59种AI服务、159项功能,已在城市、制造、物流、互联网、医疗、园区等10大行业的300+个项目进行探索,助力众多企业构建AI核心能力。

事实上, 不仅仅是AI,华为云正在做的,是将云、AI与5G、物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数据库等技术充分协同。AI、5G、IoT在云平台聚合后,将使云成为行业数字化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驱动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企业越做越强势,这家企业就会变得多样化,或者说是百花齐放。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到手机小到电池,什么行业都会涉及。因为原来的业务发展会遇到瓶颈,如果再不开拓新的市场的话,这家公司就会很快被淘汰,为了生存下去企业不得不拓展其业务,发展新的客户人群。而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为多次强势跨界,从最早1988年的电话线路交换机,到后来的是移动通信基站。再带现在的手机、芯片、电脑等等设备。其跨界范围也是很大的。从一个设备的销售商逐步过渡到消费者领域。其转型还算是很成功的。
不过,从消费者业务角度看,华为现在已经开始不断突破自我,甚至转型。华为已经开始涉足一些新兴的行业,其中第一个就是 IT领域。华为有自己的云生态——华为云,从华为云的角度来看,华为希望重塑国内生态系统,打破老牌生态系统统一市场的局面。

二是以鸿蒙系统为基础,实现物联网、手机系统、 汽车 等领域的相互融合,并以鸿蒙系统为基础建立一个强大并丰富的生态平台。
很多人觉得云服务与华为之前的业务没有太大区别,但实际上,这种差别是天翻地覆的。让我们看看华为之前的业务都属于,从交换机到手机还是电脑都属于硬件产品,这都产品都是华为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商品通常销量不错,但是利润微薄。
但是从华为云和鸿蒙系统开始,华为就开始设计系统软件的部分,软硬件同时发力,并驾齐驱。这与以往的硬件业务是不一样的,需要更大的投入和精力。难度可想而知。面向消费者生态平台的业务并不是简单地生产硬件然后销售。相反,华为所以部门都要相互联系,才能共同组成华为自家的生态。
以鸿蒙 *** 作系统20为例。鸿蒙在拓展物联网领域时,美的、九阳、老板等头部厂商达成合作,并发布搭载鸿蒙系统的家电。在 汽车 方面,华为和比亚迪、吉利都达成了合作。所以这并不像卖硬件产品那么简单,鸿蒙系统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很多。

事实上,我们从苹果、亚马逊等巨头都可以看到,生态的建设尤为关键,生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做硬件企业在以后是行不通。从这个角度看,华为的跨界或转型是一个值得去 探索 的方向。

我们对AI是如何认知的?是曾经被封神的Alpha Go?是幻想中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是一串串密密麻麻的代码?总之,AI曾经是遥不可及、高冷且昂贵的。不过,2018年5月华为云提出了这样一个畅想:让AI走下神坛,同时也勾勒出了一个叫做“普惠AI”的愿景。

让人工智能技术变成像水、电、煤气一样的存在,有没有可能?华为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华为公司预计,到2025年智能终端数将达到400亿,届时全球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到86%,企业数据利用率将剧增至80%左右。很快,一个AI会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现实即将达成。

当AI从实验室走到城市、走进企业、走到街头巷尾、走进每个人的家里,就需要它变得“高而不贵”。华为云认为,所谓“普惠AI”,最重要的就是让普通的行业从业人员也能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自助式把数字技术与本行业的流程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能联接。而智能联接将驱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创新,基于智能联接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将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规模发展,最终走向智能经济。

2018年5月,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云首次提出了“普惠AI”的概念。在华为云眼中,AI应该是一组技术集合,是一种新的通用技术,并不简单的是一个独立产品,更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AI同时也应该成为像电力、互联网一样的基本生产力,通过智能联接使得众多行业效率实现指数级提升,这既是华为云做“普惠AI”的出发点,也是未来AI应该有的模样。

随着华为云“普惠AI”概念的提出和实践,AI 技术已经开始向它应该有的模样慢慢靠近。

一个照进现实的例子,是华为云EI的展开。今年,华为云与北京市交管局合作,在海淀上地三街开展了利用AI技术实现信号配时优化试点应用。在部署了EI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之后,据第三方公司(北京世纪高通 科技 有限公司)评估报告显示,这条东西方向的京城最堵道路之一,如今平均延误下降了152%,平均车速提升了15%。或许每天往返于上地三街的白领们不懂AI究竟是什么,但他们对这条变得没那么拥堵的路产生了好奇。

同样,另一条没那么拥堵的路也落地深圳。深圳交警将华为云的EI智能体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在坂田9个路口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平均车速提升了17%,通勤时间节省了10分钟,一杯早茶的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被节省了出来。

2018年华为云的“普惠AI”,不仅照进了城市,也落地工业和医疗领域。在工业领域中,如北京三联虹普通过EI工业智能体进行生产数据的智能分析,成功释放了产线柔性化能力,从而让企业更好的应对下游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在医疗领域,华为云EI与金域医学合作,在宫颈癌病理监测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敏感度(真阳性率)超过99%,特异度(真阴性率)超过80%。

过去一年中,华为云EI尝试超过200个项目,6-10月先后发布了交通、工业、城市三大EI智能体,这是“普惠AI”的方案之一。而这,也仅仅是“普惠AI”萌芽期的产物,2018年的它“才露尖尖角”而已。
华为云的“普惠AI”与业界其它厂商所不同的是,它弥补了在迈向智能经济的过程中,AI技术的发展与行业落地之间的巨大落差。如何让AI高而不贵、让各行各业“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如何与各行业的各种场景相连接,让AI成为智能经济的底座?这就要求“普惠AI”不仅是软件的普惠,也必须是硬件的普惠,以及工程化的普惠。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和技术这块基石必然是绕不开的。

2018年10月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对外展示了华为云“普惠AI”的另一种落地方式,即AI开发成本和门槛的降低,这意味着行业的开发者和从业者们可以站在华为云的平台上,跨过曾经的高门槛与AI对视。从前我们仰望AI,未来AI可以俯拾皆是。

华为云的“全栈”是从技术功能角度,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技术方案;所谓“全场景”则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全场景的部署环境。其中,华为云全场景AI是软硬一体化方案,这也是华为云“普惠AI”的独特之处:包括基于可统一、可扩展架构的系列化AI IP和芯片Ascend 910(华为升腾9100)和Ascend 310(华为升腾310);芯片算子库和高度自动化算子开发工具CANN;支持端、边、云独立的和协同的统一训练和推理框架MindSpore;以及提供全流程开发服务(ModelArts),分层API和预集成方案的应用使能。

具体来说,比如华为自研的AI芯片Ascend系列基于统一的“达芬奇”架构,其好处是可以一次性开发算子、算力可扩展、一致的开发和调试体验、开发一次可跨各场景平滑迁移、超高带宽和极低时延以及可扩展的片上互联等。基于统一的达芬奇架构的Ascend系列芯片,可实现任何场景下,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优性能。而在工程化方面,相对业界其它开发平台,ModelArts是更快的普惠AI开发平台,覆盖数据标注与准备、模型训练、模型调优、模型部署等AI开发全流程,为AI应用开发提供一站式服务。

依托华为30年的技术积累,在华为云看来,AI并不高。依托华为云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华为云想让行业从业者也能拥有同样的平台、站在同样的高度,让AI在开发、应用、调试等场景下变得不再繁琐。截止2018年9月华为云已经提供了45种人工智能服务、涵盖142种功能,再加上AI开发平台ModelArts、AI应用开发平台HiLens、量子计算模拟器与编程框架HiQ,以及与线上体验一致的离线开发套件Atlas200等,形成了端到端工程化落地AI的普惠能力。

诚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先进技术不断扩展到普通人的过程,智能时代也不例外。随着AI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将触及人工智能技术,华为云“普惠AI”的落地无疑将缩短这一进程。至少,2018年的华为云让我们看到,AI可以是街头巷尾的。(文/宁川)

人民网成都5月28日电 (朱虹)今日,由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承办的“融合新技术、开创新体验——5G超高清论坛”亮相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本论坛以“融合新技术、开创新体验”为主题,旨在探讨在5G新技术对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在多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咪咕公司携手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人民网、华为、百视通、等十余家网络视听行业伙伴,带来了关于5G多媒体应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前沿资讯和新锐观点,共同探讨关于5G时代下超高清产业的发展融合之路。

开创新体验,5G驱动超高清视频多元发展

未来,5G的普及将无限拓展场景,给用户带来更极致的超高清体验。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温晓君认为5G技术与超高清视频两者应用场景十分契合,并指出产业要构建发展开放的生态体系,围绕生态体系加速商业模式的形成,引领超高清视频行业的发展。

背靠中国移动5G技术,咪咕将充分发挥5G先发优势。咪咕文化业务发展事业群EVP朱泓表示,咪咕公司将从5G+4G、5G+AICDE、5G+Ecology三方面发力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同时基于5G超高网速、超低时延和超大链接的特点,咪咕给广大用户带来5G超高清视频、5G视频彩铃、5G快 游戏 三大特色业务。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固网和多媒体总裁助理、5G大视频产品总监陆薇表示未来,5G网络将与超高清视频的协同发展,5G网络连接、泛5G终端、端到端切片及云+MEC的协同将持续推动视频行业5G+进程。同时5G智慧室分高精度定位与超高清/XR技术的结合,将带来智慧融合与万物互联的新体验。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 科技 专业教授费俊则以独特的视角, 探索 5G时代下“媒体与身体”的艺术奥秘。他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5G技术,不仅仅是为艺术赋能,是为越来越多的身体赋能,让我们留下一个更快、更有生命感受的世界。

融合新技术,开创5G多媒体创新新时代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产业发展部部长吕明分享了“5G切片+边缘计算“助力超高清视频产业大发展的思考。他表示,5G发展关键在于提供差异化与确定性网络服务能力,华为先后实践全球首个5G全4K演艺直播切片、全球首个5G AR 游戏 切片等等,还通过5G MEC+网络切片使能云 游戏 产业加速成长,推动5G技术商用落地。

京东AI研究院副院长、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实验室主任梅涛表示,超高清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是人工智能、5G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产物。5G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智能数字化 社会 的进展。对此他分享了京东如何 探索 AI在零售、物流、金融、云计算,以及 时尚 等领域的应用。

面对超高清视频分辨率的极大提升,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内容产品部总经理郭天飞认为,8K视频不仅仅体现在分辨率层面,而是一场视听领域的产业革命。8K采用大色域、高动态范围、12 比特的量化深度、以及120 fps的帧频,将给观众观感带来观看体验上质的飞越,并带动视听产业的升级演进。

“面向4K/8K、VR等视频应用的新一代AVS3视频编码标准已于今年3月发布,编码效率比AVS2再提升一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AVS组长马思伟介绍,随着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在政策的推进下,我国视频产业将迎来超高清的全新视界。

“在5G的高带宽下,VR效果将更容易达成,为用户带来不同的观看视角。” Intel全球视频云事业部总监姜怡然着重分享了英特尔在5G技术与VR融合方面的成果,她表示,期待能够能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飞速发展。

建立新标准,共创5G超高清视频产业新篇章

针对5G超高清视频的未来发展,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研发一部负责人种璟表示,具有定制化网络、专用频段、定制化网络切片及边缘计算能力的5G行业专网将用于视频内容生产;集d性计算能力、行业边缘运营平台、AICD行业中台、属地化和边缘协同于一身的5G行业边缘云将提高视频平台服务与视频内容分发能力;5G行业安全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保障用户的终端访问。

体奥动力(北京) 体育 传播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宇分享了“5G网络下的 体育 场馆及 体育 赛事直播”内容,他表示结合5G的超大带宽和网络切片技术,赛事制作服务商能够从制作中心进行二次分发;利用4K、8K、VR等超大码率数据传输工具,提供多路并行低延时传送,实现更加多元的信号分发模式。

作为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领域设立的专业子公司,咪咕公司依托5G技术积极开展超高清视频内容领域的实践。在“创新文化全场景沉浸体验生态的技术公司”的愿景下,咪咕将充分利用5MII平台优势, 探索 超高清视频商业新模式,推出更多更优质的超高清数字内容,共同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5G超高清产业生态圈。

(责编:袁菡苓、罗昱)

如今, 科技 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和改变着 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即将迈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智能时代。其中,物联网作为智能时代的基础,将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物联网也正在形成一个包括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协会在内分工明细、合作紧密的产业生态圈。

本次论坛中,政府代表、行业精英、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智能化趋势下应该如何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从而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新发展。

“当前,海南正在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探索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可以说,物联网将为海南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弯道超车的机遇。”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海南的发展离不开以物联网为基础的 科技 创新支撑,希望陵水借助此论坛机会,与华为公司及众多物联网相关企业一起,积极 探索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 旅游 、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康养等方面的应用,争取将陵水打造成为海南省物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和先行先试的样板城市。

据介绍,近两年来,陵水以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中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陵水互联网创业园为依托,互联网产业日益成为陵水经济产业的新亮点。在本次论坛上,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从招商领域、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陵水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规划与思路,“陵水希望与包括华为在内的ICT技术企业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生态企业落户,同时尽最大的力量扶持好新落户企业的发展。”

“华为公司是5G行业领导者,专利占比以及签署商用合同数量均排名世界第一,在物联网的研究及实际应用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华为也拥有着从物联网芯片、边缘计算、网络传输到云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政府业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华为愿意开放自身在5G和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在陵水成立海南物联网创新中心,联合合作伙伴打造陵水物联网应用的示范标杆,同时发挥华为在物联网的行业影响力,孵化培育本地物联网产业生态,驱动陵水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本次论坛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

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2018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 2018)”期间,华为面向全球重磅发布新一代关键业务全闪存,并联合SAP发布全新TDI解决方案,与InfoVista联合发布SD-WAN开放生态合作,还包括意图驱动的CloudFabric云数据中心网解决方案和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等多项最新ICT解决方案,以及面向行业的智简网络解决方案和loT及AI新品等。其中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涵盖智慧机场运行可视化、安全可视化、服务可视化、机场物联网等多个方面,为全球机场客户提供云管端协同的一站式创新ICT平台,合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机场。相对于智慧机场10主要方案“可视化地勤”,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更加聚焦于智能视频监控、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的联动,打通机场各垂直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机场运营、响应更快捷的安防体系以及更加便捷舒适的旅客体验。
近年来,全球民航业蓬勃发展,航空客运量和航空公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航协最新发布数据,航空客运需求2018年预计增长70%,客运总量预计达到436亿人次, 2018年全球航空公司净利润将达到338亿美元,全球航空旅行支出将增长104%,达到7940亿美元,民航业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权威报告显示,全球机场ICT投入主要受到包括旅客服务项目升级、出行安全、移动商务以及新技术驱动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进入到智能运营以及开发转型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上。机场服务能力以及ICT环境愈发强调业务零中断、高可靠性以及高稳定性,这背后需要强大的ICT基础设施以及出色的解决方案支撑。
然而机场运营压力与日俱增,面临安全形势复杂、运行资源饱和、旅客满意度低等多重挑战:快速增长的运输业务量与运行保障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突出;服务过程缺乏及时准确地全面监控运行和保障资源状态,通信和生产指挥调度效率低下;机场是人群密集区域,而当前机场可视化安全管控 *** 作复杂、效果差,亟待增强自身感应-分析-反应能力。不仅如此,旅客体验作为机场重要关注点,涉及到达机场、办理值机、办理行李托运、安检、候机、中转、行李提取等各个环节,如何为旅客提供端到端便捷、贴心、愉悦的出行体验也是智慧机场建设中的重点。
此次发布的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化协作、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 ICT 技术,重构机场的信息流,不仅在智慧机场的运营安全保障、机场移动化、运行效率、面向旅客及企业的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带来显著效益,并且从候机楼安全,机坪作业到旅客体验进行机场业务全场景设计,贯穿机场航班流、旅客流的各个环节,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通过全面态势感知、先进的安全功能和智能化的协同运行为旅客提供最具体验的机场服务。
运行可视化”让机场更加高效可视
机场运行效率关系到自身效益和服务水平,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助力机场实现智能机位分配、智慧导航灯和可视化地勤,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航班周转时间。以智能机位分配为例,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配停机位,提升廊桥机位利用率,靠桥旅客率提升10%,将帮助乘客节省2300个小时/天。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导航方案,解决了传统导航灯无法实时监测和控制的问题,每年节约人工巡检成本1万小时人以上,同时可以实现灯光导航,提高飞行器的跑滑效率和安全性。采用LTE和ICP技术的可视化地勤解决方案,实现3公里远距离的无线覆盖,一网一终端承载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地勤车辆实时监控,速度位置信息可视,使航班保障全流程可视,风险可控。
“安全可视化”:让机场更加精准智能
华为智慧机场20解决方案为机场量身打造全景视频监控、智能边界防护,实现机场安全可视。通过4K智能摄像终端,无源光网络快捷回传视频,在AOC可以轻松监控航班的起降全过程并自动追踪,实现无死角的超高清监控。通过物联网和智能视频监控联动,传感器触发的异常会经过智能视频监控自动分析,过滤掉无效的告警信息,误报率从99%降低到10%以内,从而实现从技防到智防。
“服务可视化”:为旅客带来全流程便捷品质
华为智慧机场服务可视化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协助机场打造极致的旅客服务体验。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安检和登机时, 旅客可以“刷脸”快速通过,在航显屏可以自动显示该旅客的航班信息和登机口导航图;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在行李托运、运输、提取全过程,可以实时查看行李状态和位置,防止行李丢失;Wi-Fi室内定位技术的引入,可以协助机场运营方快速统计旅客流量,实时调整安检通道开放状态,以便让旅客能快速通过安检。
华为企业BG交通系统部总裁刘仲恒表示:“华为从云管端三个层面,为机场提供端到端的ICT解决方案,提高机场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安全性,提升旅客的切身体验,这正是华为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同力打造全联接、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机场的价值所在。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并重点构建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机场。”
华为致力于成为航空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合作伙伴,已经为全球50多个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提供了ICT服务,包括全球范围内超过15个年客流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华为愿与机场和航空行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相互信赖,合作共赢,用创新改变未来。
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 2018于6月12日至15日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举行,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和客户展示诸多全新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共谱数字世界交响曲。会上,华为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SDN等领域开展活动,分享最佳实践,这些技术都在当今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03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