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有哪些?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有哪些?,第1张

截至2015年3月,该校下设22个教学系(部),开办5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专业有: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统计学、经济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
其中比较好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社会工作、艺术设计、化学、材料物理、软件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下已经更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6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86人,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达到2463%,具有硕士学位611人,占5263%;教授168人,副教授331人,高级职称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达到4298%;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聘请中国国内外院士7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滁州学院王牌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测绘工程、工商管理等。

滁州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是一所以工、管为主,工、管、文、理、经、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7万册,电子图书132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942人。

滁州学院王牌学科专业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黄河科技学院占地面积约为2800多亩。

学院介绍

黄河科技学院(Huanghe S & T University),本部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私立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1994年成为经国家教委批准第一所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0年成为经教育部批准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舍建筑面积100万多平方米。设有1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8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有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9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本专科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180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7人。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馆藏图书3628万册。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在郑州市、济源市建有四个校区,下设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设有工学、理学、文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开设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68个本科专业,数控技术、护理等35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教师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学历。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63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教师15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7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科技创新型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7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科技创新型团队。


                                 

黄河科技学院特色专业:

省级特点专业: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音乐表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民办教育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经济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广播电视编导、土木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经济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物联网底层无线传感网络应用技术创新团队

校级精品课程:服装工艺实验基础、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体育教材教法、刑法学、药理学、模拟电子技术、微生物与免疫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解剖学、信号与系统、武术(太极拳)、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广告设计(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美文学、证券投资学、管理学、英语精读、生物化学、广播播音与主持、市场营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理学、篮球。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7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资料3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94万册、电子图书1003万种。中外文期刊2341种、报纸178种,其中专业类期刊占总数的90%以上。阅览室18个,座位4600余个。拥有中外文数据库23个


                                 

学术期刊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黄河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CN41—1279/N,ISSN 1008—5424)。

1999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2006年为季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开设有民办教育研究、中原文化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哲学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

2010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

2014年,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民办教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教学效果

2012年至2017年,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区级以上奖励7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300余项,授权专利1300余项。2015、2016连续两年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名列前茅,全省高校位居前列。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5个河南省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生药学

学术研究

截至2017年7月,学校研究所(中心)有:民办教育研究所、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医药研究所、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所、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中原音乐研究所、少数民族研究所、临床医药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学校建有河南省管理学科员是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建有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高分子基高伏材料、郑州市有机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郑州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工业机器人视觉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物联网传感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光电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地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7月,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河南省科技计划等省部级课题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检索收录280篇、中文核心期刊1356篇。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3363项,其中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及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

学院荣誉

截至2018年5月,学院曾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50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诚信自律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9日,荣获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8月,荣获河南省第五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22年4月,黄河科技学院团委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释义:黄河科技学院,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

一轮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从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喷薄欲出。以其敢向历史挑战、敢向未来宣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昭示着黄河科技大学辉煌事业的崛起以及无限壮丽的广阔前景

图中倾斜并列的三道线,所显示的光芒感、速度感。

表现了黄科大人以质量求发展、以效率为生命、以信誉为保证

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

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学院文化

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成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拥有600多名双师型教师,多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措并举,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立德树人育桃李,东方风来满眼春。黄河科技学院,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正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实的步伐,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建设地方名牌大学和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的征程中昂首前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26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