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业传统壁垒 海尔实力诠释物联网生态品牌

打破行业传统壁垒 海尔实力诠释物联网生态品牌,第1张

近日,“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隆重召开,全球前沿调研机构凯度集团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海尔集团携手发布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据悉,这是截至目前最为权威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说明书”。

根据白皮书的定义,物联网生态品牌是指以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最终实现终身用户及生态各方共赢共生、为 社会 创造价值循环的新品牌范式。

新消费时代,品牌通过传统方式提供给消费者的体验已趋于同质化。对此,虽然品牌作出了服务升级,但却仍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因此,时代在呼吁新的生态品牌,而生态品牌的核心在于共创、共赢、共生,这意味着物联网时代所需的是由生态体系构建的生产关系,是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品牌关系演进。

以海尔9月11日发布的三翼鸟智慧阳台场景为例,其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联合生态体系内的箭牌、迪卡侬、懒猫等相关品牌,设计制定不同的场景化需求方案,为客户打造涵盖洗护阳台、健身阳台在内的共计9大类1450+个场景方案。这种生态合作模式既做到了以客户为核心,又能带动生态体系内的品牌增值。比如懒猫,在其加入三翼鸟智慧阳台场景体系后,其客单价就提升了近40%。

当然,海尔对于新型生产关系的贡献不止于此。9月20日,白皮书还发布了“人单合一”计分卡以及共赢增值表,相较于传统的品牌管理运营模式,这样的新模式更能充分发掘物联网生态品牌隐藏在“生态”二字下的共创、共赢、共享的真正价值。

简言之,如果说真正看过世界的人才能形成世界观,那么生态品牌也必然会在坚持打造共创共享生态的土壤里,实现无限制的繁衍生息。由此可见,生态品牌所构建的是一个共生的生态体系,是一种能够打破传统壁垒、促成动态多边合作的模式。而将海尔作为范本,则为物联网生态品牌提供了模板,同时也为那些渴望成为时代企业的品牌方带来指引。

一个真正的物联网生态品牌,一定是围绕用户体验,跨过了行业和领域的鸿沟、打通了前端生产和终端消费,具备普适实用价值的品牌。因此,它的定位不是“先有产品,再有顾客”,而是“先有用户交互产生订单,再生产产品”。

以海尔做场景为例,其形成了三个库,组件库、场景库、体验库。组件库包括宝洁、双立人、迪卡侬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它们都是网络场景中的一个组件,共同打造场景;场景库里则是许多品牌打造出来智慧家庭场景;最后则是体验库,即海尔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而打造的“可随机应变”的服务体系。

可以说,海尔早已不是家电制造商,它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迭代,生生不息地繁衍出海尔智家、卡奥斯、海创汇、日日顺、盈康一生、海纳云等一系列生态品牌的新物种,已经拥有海尔智家、海尔电器、海尔生物医疗、盈康生命等4家上市公司,成功孵化了5家独角兽企业和23家瞪羚企业。显然,海尔已经是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全球“课代表”。

众所周知,谁定义标准,谁就掌控了未来,就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当今时代,打造物联网生态品牌不仅是运用战略性和可行性兼备的方式来建设和发展品牌,同时也可以助力品牌实现更大价值。

当以这样的视角放眼审视全球,我们必然会在领跑者位置看到海尔的身影。海尔的生态品牌网络就像一个星际生态,形成自身的引力场,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加入,共同围绕用户的体验迭代改变着行业的发展轨迹和速度。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再到孵化自涌现的新场景和新物种……从“制造”变为“孵化”,持续变化的背后则是张瑞敏对物联网时代以及品牌发展的深刻洞察:“一场暴风雨可能让花园破败,却没有办法摧毁热带雨林。我希望海尔成为一个热带雨林的生态,而不是一部机器。”

而本次发布的白皮书也充分诠释了这段话:员工角色由打工者转变为合伙人;组织结构由科层制组织转变为网状组织;管理模式由管控转变为赋能;激励机制由员工做事、企业付薪转变为联合共创、利益共享。

可以说,物联网生态品牌的理念,更新了品牌竞争的层次,昭示了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内在驱动和崭新方向。如白皮书结语所述:“企业终将灭亡,生态永远不朽”,通过让“人的价值最大化”,物联网生态品牌创造了一种兼容并蓄、生生不息的新商业生命体,也开创了一种永续发展的新品牌范式。相信未来,全球企业都将可以以海尔为实践样本,重点研究“生态品牌”的要素、模板,提炼可复制的经验,加速实现生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以海尔为参照。

文丨华商韬略 小新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它助推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

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的发布是物联网时代品牌发展的里程碑,由此全球企业转型生态品牌有了世界“通用语言”,生态品牌引领者将不再孤单,同行者或已在路上。

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选取海尔作为核心案例,探讨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成因、定义和对组织、 社会 的影响, 更关键的在于,这是全球第一次建构起对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评估模型。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左)与凯度集团中国区CEO、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右)共同见证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的发布

所谓物联网生态品牌,即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最终实现终身用户及生态各方共赢共生、为 社会 创造价值循环的新品牌范式。

白皮书通过品牌理想、用户、合作伙伴三个视角建立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评估模型。在这三个视角之下,通过对海尔等在物联网时代不同维度进行 探索 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生态品牌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

伴随着这一白皮书的发布,物联网时代全球企业终于有了可借鉴和参考的品牌建设和发展方向的范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时代需要生态品牌?

或许可以从时代发展、企业竞争与用户需求三个维度找到答案。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当前物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商业发展的逻辑,快速迭代的场景式体验经济、个性化的社群经济、使用权重于所有权的共享经济席卷而来,传统模式在商业竞争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上一个十年,以电商为代表的平台型品牌完成了对产品品牌的颠覆。但本质上零和博弈的交易关系并未因此改变,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的消失,平台型品牌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并因增长乏力逐渐走上价格战的老路。 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平台品牌,它们都存在着最大的逻辑BUG——即它们始终游走在用户交互之外,没有像海尔这样将用户需求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每个时代几乎都会诞生专属这个时代的引领企业,而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他们中的大部分便快速陨落, 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上个时代建立起的竞争力没有在新时代更迭。

在传统时代,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要素往往局限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维度,处于一种单纯的生产要素竞争阶段,而在平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转变为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发展的根基,这也正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平台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但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平台品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体系中的各方都是相互竞争的,处于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

但在物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体验经济以及社群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 “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应再是有围墙的花园,而应该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会死亡,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自己能够繁衍出新的物种而生生不息”。

更为重要的是,用户需求此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场景体验。正如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所言,“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但只有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因此,想要在物联网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更要通过模式创新为自身构建独特的护城河。换言之, 物联网时代呼唤一种能够打破传统壁垒,促成动态多边合作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品牌”。

对所有玩家而言,想要快速建立生态品牌,少走弯路,就必须要有一个可参考和效仿的标准和依据。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的发布,可谓恰逢其时。

引领物联网时代的 探索 标杆

时代之音,呼唤物联网生态品牌,能够顺时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则体现了领先企业超前的行业洞察以及引领的行业实践。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凯度(Kantar)是全球领先的数据、洞察和咨询公司之一,作为WPP旗下的专业市场研究组织,拥有多家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其90%的客户公司位列世界500强。他们在为全球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敏锐地洞察到了全球产业变化的趋势。

牛津大学是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赛德商学院更是被誉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商学院,他们在商业研究领域也积累着丰富的经验和案例。

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堪称全球顶尖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不仅是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更是第一个以中国企业为核心参照的品牌国际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海尔?

或许从凯度集团中国区CEO、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在论坛现场演讲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端倪,她说每次能够向全球业界分享人单合一以及海尔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的 探索 ,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这是中国品牌在世界商业领域所做出的引领和示范。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界物联网 探索 的先驱者,如今海尔在 探索 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已经领先行业。这一切都源自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前瞻性的时代洞察与快速实践。

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于物联网时代的深刻洞察。 他认为:“传统工业时代,企业要么成为世界品牌,要么为世界品牌代工;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要么拥有平台品牌,要么被平台品牌所拥有;而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么转型为生态品牌的引领者,要么成为生态品牌的合作方”。

引领,无可争议。

海尔的这种引领或许可以用三个“最”来形容:最早、最引领、最全面。

所谓最早就是指海尔开始 探索 物联网时代模式的时间早。海尔的 探索 始于2005年,彼时刚刚经历过千禧年泡沫的互联网方兴未艾,海尔就已经开始 探索 人单合一。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尔针对物联网的 探索 可谓是引领时代。

海尔 探索 的人单合一模式,就是将员工与用户需求连接在一起,将科层制组织颠覆为网络组织,将企业付薪颠覆为用户付薪,将传统工厂颠覆为互联工厂,打破组织的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和外部边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无边界、自驱动的生态组织。

最引领即海尔的物联网转型实践是引领行业的。白皮书中如是定义生态品牌:“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

在这一点上,海尔的 探索 堪称行业典范。以智慧阳台场景为例,它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场景方案,吸引了包括博洛尼、箭牌、迪卡侬、晾霸、懒猫等行业头部品牌持续进入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洗护阳台、健身阳台、休闲阳台、萌宠阳台、绿植阳台等共计9大类1450余个场景方案。

同时,海尔通过持续与用户进行需求交互,持续吸引生态资源进入平台,生态圈正持续放大。

最全面指的是海尔的转型 探索 覆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是一种完全的体系性变革。事实上,进入物联网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提出了要打造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企业模式体系,也都在进行着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 探索 ,但像海尔这样能够实现企业全维度转型升级的却寥寥无几。

海尔已经撕下了曾经的家电标签,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生态。而且,这个生态处于一种持续裂变扩大的状态中,以卡奥斯、衣联网、盈康一生、日日顺物流为代表的小微不仅在海尔的生态圈内持续壮大,同时也自成平台不断裂变出新的生态圈。

在过去两百年工业史中,连续与3次工业革命引领地位失之交臂是中国几代人心中永远的痛。

但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海尔已成长为全球引领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以海尔为首的中国企业踏入了前人没有去过的“无人区”,在某些领域扮演了关键,甚至引领角色。

在物联网时代,大企业想要深化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品牌,并向生态品牌的“头狼”发起冲击。海尔率先预判到这一点并展开布局。

新生态品牌建设的“灯塔”

物联网生态品牌,强调的是开放、包容、共创、共赢。

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出现,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对内,物联网生态品牌通过对企业员工角色、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的变革,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就像美国GEA总裁凯文·诺兰在论坛现场所言,人单合一模式给组织带来了极大的颠覆,让我们每个人都争相以创业者心态去创新。今年疫情期间,在美国第二季度GDP下降超过30%的形势下,GEA却实现了逆势两位数的增长。过去5个月中,GEA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生产线上已经投入了15万个小时,自愿帮助企业复产复工,而且没有拿一分钱的报酬,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对外,物联网生态品牌加速了跨界创新与资源共享,尤其是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让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方共创共赢成为可能。 像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通过吸引乐家诚品、伊尚智能运动、沃隆食品、绿沃川农业等各类行业30多家资源方加入,围绕用户的居家健身、科学减脂等需求,定制了2000余个居家健身、 健康 场景解决方案。

对此次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The Store WPP首席执行官、BrandZ和BAV集团主席大卫·罗斯这样评价道, “它将帮助我们在物联网新纪元以全新的方式迎接新的世界,成为推动生态发展的公认价值创造者”。

同时,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的打造对中国企业来讲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是全球首个以中国企业为主要样本而发布的品牌类标准。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这种突破更多的都集中在技术等硬实力领域,在管理、品牌等软实力方面却并不多见。

其次,《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白皮书》的发布将成为新生态品牌建设的“灯塔”,通过标准化品牌评估模型的建立,大大缩短后来者摸索和碰壁的过程,加速更多物联网生态品牌的衍生,也让中国企业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创牌上占据极大先发优势。

在中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的当下,它的赋能将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极大提升中小企业的效率、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关键领域 科技 创新。

更广泛的意义上,这或许也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企业向世界输出“中国模式”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和开端。

——END——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本文核心观点

1、海尔智家在市值上大幅落后于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弥补之路有两条:一是私有化港股海尔电器;二是向智能家居生态转型,寻求新的估值空间;

2、相比小米和华为代表的封闭和开放的两种智能家居生态模式,海尔智家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中间状态;

3、海尔智家作为转型中的家电企业,发展智能家居并不具备入口和连接端的优势,独立生态并不适用。

很多家庭购买的第一个大件电器,就是海尔的产品,海尔的产品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在资本市场,海尔的存在感不及格力和美的。即便它成名最早,也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

相比老对手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智家在市值上已经被拉开了明显差距。目前,海尔智家的市值仅有1850亿元,落后格力超过2000亿元,落后美的超过4400亿元。

近年来,智能家居风口渐行渐近,传统家电企业纷纷转型,家电龙头的新一轮卡位赛正在进行,海尔也更加注重家居生态的构建。

2019年,原本的“青岛海尔”改名为“海尔智家”,更体现了海尔公司转战智能家居的决心,甚至相比美的、格力更加激进。

已走过36年的海尔,为何要“聊发少年狂”?已经走上转型之路的海尔智家,是否可以期待价值重估?从家电制造到家居生态,海尔智家的这次跨越能否成功?

截至2020年11月16日开盘,美的集团的市值超过6300亿元,而海尔智家市值仅为约1850亿元,落后前者超过一个格力。

从 历史 缘由来看,海尔集团的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两个上市主体并存已久。A股海尔智家的业务板块主要承载冰箱、空调等家电业务;港股海尔电器则主要包括洗衣机、热水器等业务,市值约为1060亿港元。然而,即使将A股与港股的两个主体相加,海尔与格力和美的的市值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其实,三家公司在经营状况上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2015-2019年美的集团在营业收入上均保持领先,海尔智家与格力电器则比较接近。2015年以来海尔的毛利率均高于美的,2019年也超过了格力,为三者之中最高。

真正将三家公司的市值拉开差距的是它们的净利润。 过去三年,海尔平均销售净利率58%,而格力和美的为13%和8%。高居不下的费用率直接影响了海尔的股权价值,2019年,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68%和50%,均高于美的和格力。

为了提升企业价值,海尔在2019年完成了两项重要举措:一是提出私有化港股海尔电器的方案;二是改名为“海尔智家”,由家电品牌向生态品牌转型。

海尔智家私有化海尔电器,是为了解决两地上市带来的资源配置分散、利益无法统一等诸多问题。长江证券家电分析师管泉森认为,若私有化方案成功落地,海尔的少数股东损益、资金使用效率和费用率都将得到改善;海尔在业务上剥离低利润环节(工业互联网业务卡奥斯),高端、成套及物联逻辑有望在数字化转型助力下加速,实现“开源节流”。

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向智能家居进军更成为了当前海尔确立市场竞争优势的筹码。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瑞敏所说,“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会被生态覆盖”,海尔智家正在为用户提供从单品到成套,再到智能互联的生态产品。

如何构建起最有利的智能家居生态,对于以传统家电制造起家的海尔智家来说,是当前转型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的智能家居渗透率仅为49%,明显落后于美国32%以及欧洲国家20%以上的水平。对比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需求,智能家居在国内可谓是蓝海市场。

2015开始,由于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趋向饱和,诸多智能硬件厂商开始开辟新的增长点,智能家居市场投融资出现热潮。201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融资次数由2014年的94次猛增至174次,2015-2019年的融资事件总数达到747次。

资本大量涌入加速了市场竞争。

智能手机、互联网和家电制造企业是智能家居领域的三类主要玩家。智能手机厂商拥有天然的入口设备,用户基础庞大;互联网厂商的线上渠道以及多样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是其优势;而家电企业则在硬件制造上具有丰富经验,品牌效应突出。

选择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生态还是融入完全开放的平台,是各类智能家居市场参与者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在市场竞争中,国内优势龙头小米、华为的设备连接数量已经具备了规模起量的潜力。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的智能设备连接数量(不含手机、PC)超过252亿台,而华为目前设备连接数约为22亿。二者在生态构建上,也正好形成了相对封闭和开放的两种代表性模式。

小米以智能手机为入口,用生态链的打法铺设AIOT硬件设备,用生态链产品获取物联网流量。其生态链的模式是:参股不控股、共享供应链。

这种相对封闭的生态链模式带来的优势是高性价比与统一标准。 产品由小米统一销售,减少了广告费用、渠道费用,同时压低自身和生态链硬件利润率,造就出极致的性价比。小米智能设备也由统一 *** 作系统米家App控制,具有统一的设计风格。

华为则采用了更开放的模式,侧重通信协议统一,而不参与硬件生产。华为推出的HiLink平台,扮演了第三方“非竞争”的角色,搭建互联平台,选择与家电、家居等企业合作以助力其转型。

华为模式的优势在于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降低了传统家电企业进入门槛;同时具备清晰的业务边界,有利于吸引渠道资源,而不与硬件制造企业竞争。 然而,由于通信协议的统一在前期投入所需时间较长,华为目前连接设备数暂时落后于小米,但在未来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海尔智家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自身的“U+智慧生活平台”,目前在全球拥有成套用户近2000万。 对比华为和小米,海尔智家的生态模式,更接近于“半开放+半封闭”。

对于正在转型中的海尔智家来说,打造一个具备全面覆盖能力的独特生态圈,还是加入全面开放的设备连接模式,未来它将向哪个方向前行?

对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大厂来说,封闭模式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实现入口端、连接平台以及智能硬件的全面覆盖,则将有希望在智能家居市场获得垄断优势,保证高额利润率。

对于海尔、美的和格力这样的家电企业来说,它们的优势都在硬件制造和高国民度的品牌效应上。 因此,硬件设备智能化升级,往往是家电企业进军智能家居领域的第一步。

从硬件基础上看,海尔智家构建自己的专属生态具有较大潜力。

根据2019年海尔智家、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年报,相比空调在美的和格力的主营构成中分别达到42%和69%的占比,海尔在冰箱、洗衣机、空调、厨卫等产品上的分布比较均匀,覆盖的生活场景更加全面。

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为海尔推行“一站式全屋定制”的产品策略打下了良好的硬件铺设基础。

那么海尔是否能够由应用设备端向入口和连接端延伸,像小米一样采用“生态链”式打法,争取市场份额呢?

海尔智家虽然早在2014年就开始打造自身的智能家居平台,但相比小米,其在入口端的缺陷仍然十分明显。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小米和华为可以轻松地在其设备中添加智能家居入口,但家电类企业却缺乏这样的流量入口基础。

为了弥补在交互入口上的弱势,格力曾经尝试过从智能手机市场“分一杯羹”。2015年,格力第一代手机问世。在处理器、摄像、版本均不如其他手机厂商的情况下,它仍然定价1600元,可想而知消费者并不买单。随后其二代、三代手机销量也只有数万台,并没有取得太大突破。

在国内几大手机龙头厂商的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下,家电类企业想要通过智能手机的流量入口,抢占智能家居市场份额,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在入口端之外,构建智能家居连接平台也是很多企业瞄准的方向。海尔的“U+智慧生活”平台能够承担起统一家居生态的重任吗?

事实上, 家电企业的优势也并不在连接端。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仍然未实现通信协议的统一,并且在连接方式上,Wi-Fi、蓝牙、Zigbee以及更长距离的NB-IoT模式仍将同时并存,造成不同品牌的产品无法兼容,或者只能在自己的“小生态”中互联互通。

连接平台的统一虽然极具吸引力,但最终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大概率不会是一家来自家电行业的公司。家电企业由于缺乏通信芯片、大数据及云计算领域的技术积累,在连接平台、数据处理等方面更适合寻求外部合作模式。

此外,随着智能家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将不再局限于家电之间的互联,还可能与安防、社区服务、车联网等外部场景息息相关。未来通信协议和连接标准的统一将成为大势所趋,“小生态”最终会融入“大生态”。

对海尔智家来说,回归“智能硬件”才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

过度“重连接”而“轻硬件”对于海尔这类转型中家电企业来说是一个误区。如果只是将更多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统一控制,消费者拥有的其实并非智能家居,而只是一台“多功能遥控器”。

TCL家电集团CTO认为,智能家居并不能局限于远程 *** 控和语音识别这样的简单交互,而更需要自动感应环境和人,自我学习、自我调整。

奥维云网(AVC)和腾讯家电联合调查数据就显示,目前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感兴趣程度高达952%,但有875%的用户对智能家居现状不满。

在智能硬件产品不能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实行封闭的生态模式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三星收购SmartThings后,就要求必须购买SmartThings中枢器,才能享受它的技术。但这种封闭的智能家居系统,一旦没准备好,就成了“绑架”用户的手段。

国美智能总经理徐燕松认为,智能家居行业产品都是面向C端的,但交付却经常由B端企业来完成,因此消费者需求并不能得到完全匹配。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在选择家居产品时往往更偏好多品牌产品组合。

尾声

海林节能董事长李海清指出:“现在消费者购买不同公司的产品,要装不同公司的App,智能家居的本质是为了方便,但平台无法兼容实际上带来的是麻烦。”

智能家电产品与其他行业的联动,到目前为止仍只是一个开始,生态“中间派”的状态,显然难以长久维持。

实现与其他家电品牌的兼容, 将产品融入到更开放的生态中,对海尔智家来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致谢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海林节能董事长李海清、国美智能总经理徐燕松、TCL家电集团CTO、海尔云厨商务运营、长江证券分析师管泉森

参考文献:

1《三问海尔智家:私有化开启新征程》,华创证券,龚源月

2《智能家居行业走进了死胡同》,虎嗅网,曾响铃

3《对话海尔U+:三大核心技术 海尔智家如何构建智慧家庭新生态》,同花顺 财经

4《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从全屋智能到空间智能化》,CSHIA Research

美的,中国的小家电之王,微波炉·电磁炉·加湿器等·空调·热水器·冰箱这些是美的的专业产品质量绝对领先,其他的美的产品也是一般的质量。

海尔的冰箱·洗衣机是海尔的专业主打产品,产品质量没的说,其余都属于业余产业比如 电视 手机以及其他,质量一般。

美的主要家电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吸尘器、取暖器、电水壶、烤箱、抽油烟机、净水设备、空气清新机、加湿器、灶具、消毒柜、照明等和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

现拥有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冰箱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在全球设有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产品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扩展资料: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通过对互联网模式的探索,海尔集团实现了稳步增长。

2016年海尔全球营业额预计实现2016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实现203亿元,同比增长12.8%,利润增速是收入增速1.8倍。海尔近十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6.1%,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0.6%。

利润复合增长是收入复合增长的5倍。互联网交易产生交易额2727亿元,同比增长73%,包含海尔产品也包括社会化的B2B、B2C业务。

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6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

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6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这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 、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参考资料:

美的集团-百度百科

物联网概念定义张瑞敏曾讲过物联网概念尽管已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但仍未引爆。海尔基于互联网进行的转型,不仅旨在对公司结构进行根本性变革,更是希望能够成为物联网的引领者。在物联网时代,企业需要与用户直接互动,专注打造最佳的用户体验。然而在传统经济中,完全没有“用户”的一席之地,有的往往只是“客户”。客户是匿名的,而用户却是真实存在并且与创造过程直接相关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38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