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仙高速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北仙高速起点和终点是哪里,第1张

北仙高速的起点是民勤县,终点是骆驼河口。

北仙高速公路公路位于甘肃境内的部分,称为北(北山)仙(仙米寺)高速公路。其中,北山位于甘肃与内蒙交界处,仙米寺位于甘肃与青海交界处。在甘肃境内,北仙高速途径武威市民勤县青土湖、西渠镇、泉山镇、民勤县城等地,终点位于甘肃与青海交界处的骆驼河口。2021年11月1日,北仙高速民勤至武威段通车。

北仙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G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连接甘肃、内蒙古、青海的一条南北大通道。此次通车的民勤至武威段全长9141公里,东起民勤县城,经苏武、薛百等7个乡镇,止于凉州区武南镇尤家庄,与G30连霍高速相接。

线路概况

G569线北山(蒙甘界)至仙米寺(甘青界)高速公路,是连接蒙、甘、青三省区之间的一条南北大通道,也是联接东北、华北地区,辐射西藏乃至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项目建成后,对于改善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路网结构,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1236”扶贫攻坚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金武高速公路与北仙高速公路连接线,S04武威绕城高速公路一并通车,武威实现高速公路绕城目标。民勤至武威段主线、武威绕城连接线,均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整体路基宽度255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275米。目前,该路段开通武威东、九墩、红崖山、民勤东4个收费站,扎子沟、民勤两个服务区。

农业是高用水行业,在地下水用水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关于农业活动对地下水资源量影响的研究也愈来愈被关注。尤其是在水资源日益短缺、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活动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地下水系统的演化发展方向。

1979年国际水文地质协会于法国巴黎成立了研究地下水污染与保护的专题委员会,并于1984年6月在爱尔兰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后来专题委员会又成立了“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饮用水保护”两个工作组,JVrba担任“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工作组主席(Jaroslav Vrba,1983;CRAldwell,1986)。

沙特阿拉伯有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鲁卜哈利沙漠,面积达65×104km2,夏天温度可达45℃以上,为不毛之地。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做到粮食自给,粮食生产在1982年之前的10年里翻了一番,在之后的10年里翻了四番,成为小麦的一个主要出口国。但粮食产量的增长是建立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基础上的,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了15×108m3/a,并且有持续增加趋势,据预测在未来不到50年的时间里地下水将会耗尽(毛军,2007;高前兆等,1996)。

此外,国内外内陆河普遍存在着中上游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大,河流下游地表来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并且下降幅度不断增大,造成下游地区区域地下水补给断绝,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像非洲的乍得湖等地区,美国西部、咸海盆地和南非的干旱台地也都存在相似的问题(高前兆,等,1996)。

Madeline通过地下水占总用水量99%以上的Wisconsin、Sauk和Waukesha农灌区,发现不仅集中高强度开采地下水可造成地下水位剧变,而且分散大量开采的农业用水也能造成地下水储存资源严重超采而引发地下水流场剧变(Madeline Bgotkowitz,2008)。农田灌溉的大水量、低利用率用水已经成为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导因素,以至农田灌溉合理用水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点(Rao KPC et al,2003;Douglas EMet al,2005)。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缺水,早在2000年前,河西走廊就发展了灌溉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干旱区水利工程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缺水状况,每个农业人口占有灌溉面积26~42亩(马金珠,等,1997),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绿洲灌溉农业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近年来,人们对水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直接造成水量、水质,以及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是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年降水量仅110mm,蒸发量却高达2646mm。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打井取水,井深由几米、十几米、几十米演变到上百米和几百米。十余年时间,机井增至近万眼,占到甘肃省机井总数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积随之迅速扩大到90×104亩,成为河西地区商品粮基地。1976年,全县粮食突破1×108kg大关。20世纪90年代,每年超采地下水约3×108m3,使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水位普遍下降10~20m,局部地区达40m,已形成了巨大的“漏斗区”(毛军,2007)。

我国在1999年由地下水信息网和河南省水利厅联合举办的第7届全国地下水科技交流会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探讨了井灌区农业节水和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杨文磊,等,1999)。杨永辉等(2001)分析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与小麦、玉米生长期内降水量及灌溉量之间的关系。贾金生等(2002)利用Visual Mmodflow软件模拟了农业活动需水量增加时,地下水位下降情况。王道波等(2005)指出农田用水除了与耕地面积有关外,和种植的作物也密切相关。陈克强(2005)以洛惠渠灌区为例,采用非线性回归法探讨了北方地区大面积作物生产对地下水的影响。张光辉等(2009)指出近50年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导致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同时灌溉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刘中培等(2012)指出石家庄平原区灌溉粮田增产是驱动地下水开采量增大的根本原因,而开采量的增加是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了粮食产量增加对区域地下水影响的作用机制。

一个人,无论他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有两个地方他是永远不会忘却的,一个是故乡,一个是母校。

我的母校有好几所,最难忘的还数民勤一中,这不仅仅我在这里上过学,还当了一年的老师,有了这两种身份,我便对这所学校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怀,许多东西,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我的性格中,以至于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我总是摆脱不了母校留在我生命深处的印记,这才让我一步步地走出民勤,又走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九七二年,我和许多乡下的孩子一样,穿着黑色的粗制布老棉袄,背着口粮和行李卷儿,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梦想,踏进了民勤一中。那时的民勤一中,有许多外地老师,说话都蜇声子(外地口音),我的班主任老师叫谢俊,就是蜇声子,讲着一口四川话,起初,我们听的不太懂,后来听得多了,这才体悟到了四川话的生动与妙处,他讲课有一个特点,讲到高兴处,总爱手舞足蹈,像在表演,他用四川话说圆球的“球”时,总要拖着一个长长尾音,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然,也有普通话讲得很好的外地老师,比如二班的班主任刘仲湘,湖南人,他是讲语文的,他在别的教室里讲课时,我听到过,他的声音很浑厚,很磁性,从教室里传出后依然很动听。有时,我下课了,就站在他讲课的教室外面偷听一会儿,觉得也是一种享受。当时没有粉丝之说,如果有,我绝对是他的铁杆粉丝。我的语文老师是龙一村,学生在背后叫她龙老婆子,其实,那时她并不老,为什么学生们在背后那么叫她,我实在搞不清楚。后来我大学毕业去了一中当老师,她还常常把我叫到她家去吃饭,她的女儿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一看我,我就不好意思地回避开来了,却不敢跟她搭话。其实,严格意义讲,她应该是我的小师妹,我上高中时她上初中,早就见过面的,只是从没说过话。那个时代,男女生之间好像隔着一道墙,谁都不好意思逾越。记得龙老师每次叫我“小唐”时,声音总是拉得长长的,四川普通话中满含着一种母性的温暖,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后来我调出民勤一中,就少有联系了,再后来,她调到武威师范,我调到了金昌日报社,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了。一九九八年,她病逝了,我难受了好几天,遗憾的是,我得到消息太晚了,没能赶去为她送行。

我到了高二,语文课换成了许向东老师。许老师给人的感觉很清高,也很有风度,衣服笔挺,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脚下生风,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讲,他绝对是一个帅哥。他讲课很有激情,动情时,眼里常常挂满了泪花。他先后在四中、一中当过校长,他魄力很大,走到哪里,就把哪里搞得有声有色,为民勤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有一个帅哥级老师,叫王毓英,教化学课,写得一手好字,讲课十分精彩,人也干净利索,深受学生的喜欢。他的夫人孙老师在学校图书馆,我在一中当老师时,常到师娘那里借文学期刊看,这无疑对我后来的写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写字好的还有刘敬东、闫好敏老师,他们都教政治课,都是好老师。刘老师的板书字几乎成了我们的字帖,他在上面讲课,我就在下面照着写他的字,后来我当了老师,我的学生刘润和在他的散文中写到了我,说我的黑板字写得好,他们常在下面学写我的字,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文化的传承。好敏老师是左撇子,性子急,反应快,表达干净利索,排球也打得干净利索,他扣球是用左手扣,写字还是用右手来写,他的板书字也很漂亮,让我学了不少。我与他一起调到四中的,他先当教导主任,后当校长,我一直是他的兵,应该说,他是我共事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

还有一名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师,叫王彦山,他青年得志,被打成右派劳改过,平反后又登上了讲坛,他的语文课讲得非常好,遗憾我没有听上,后来我成了一中的老师,常向他讨教。没几年,他重返省城,当了省教育学院的教务主任,他本应该好好享享清福,没想到到省城不久就去世了,是命是运乎?使人想起,唏嘘再三。记得到高二时,新分来了一位年轻老师,他叫康天成。他的到来,就像校园里刮来了一缕风,一下子激活了沉闷的生活。他不仅长得帅,更重要的他的身上带着一种新鲜和活力,好像有一种永远使不完的劲,上了舞台,能带着姑娘们跳洗衣舞,进了篮球场,又能成为校对的主帅,他多才多艺,吹拉d唱,无所不能,我们的音乐课和 体育 课都是他带的,他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学们都喜欢他。老师中,还有马玉浩、李恭祖、胡自力、牛映奎、许许多多,都在我的脑海里刻录了下来,就像一卷封存了四十多年的胶卷,虽然外表黄旧,但是,一旦打开,图像还是那么的真切清晰。我知道,在我的性格生成的学生时代,是他们给了我至关重要的影响,给了我知识和心灵的滋养,才让我有了今天。

民勤一中,让我这个混沌未开的农村娃大开了眼界,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老师知识渊博,学校设施齐全,男生中有才华出众的,女生中有能歌善舞的,那时,我们班女生少,只有五个,其他班的女生也不多,男生都不敢与女生说话,大不了只偷偷看两眼,到了晚上熄灯睡下,一时睡不着,男生们就爱拿漂亮的女生当话题,说一阵,说累了,就睡了。当时,话题最多的是三班的宋秀英,她是北京姑娘,说着一口让我们都很羡慕的普通话,她高挑个儿,人也漂亮,穿着另类,气质高雅,走路时,小胸脯挺得高高的,像只刚会下蛋的小母鸡,给人的感觉十分高傲,当时我们背地里都叫她宋洋人。高中毕业后,我们农村来的学生都回家当了农民,她却直接进了县广播台当了播音员。记得好多次,在冬日的晨梦中,是她从广播中把我喊醒的,然后我就冒着刺骨的寒风拉着架子车去地里送肥。没想到2003年,北京来的一位导演在武威拍**,邀请我去谈谈小说改编事宜,饭桌上,我见到了时任武威电视台编辑部主任的宋秀英,她的变化虽很大,风韵仍尚在。我谈到了高中时我们暗地里给她起的诨名叫宋洋人,讲到她目不斜视地从 *** 场走过时,我们偷看她的心情,她一下笑得花枝乱颤,说她怎么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告诉她?我说,哪敢呀?那时,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一个灰头土脸的农村娃,即使打了招呼,恐怕你也不会理睬的。她说,我要打了招呼,她肯定会理睬的。岁月,没有假若,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学时,根本看不到将来,悬念总在后面。

民勤一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除了语文、政治、数学好一些,其他的几门课都是中等水平,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我在课余时间偷看了几眼漂亮女生而分了心,主要是饥饿大大降低了我的智力。那时,家里实在太贫穷,为了我能继续上学,父母经常到远亲和四邻处借账,东家借两毛,西家借三毛。借到了,勉强凑够我一星期的伙食费,要是借不到,我的生活就无法保障。记得有一次,父母实在凑不齐我的供养,就在我面临辍学时,我远在新疆的姨娘和舅舅给了一点接济,才让我勉强读完了两年的高中。

当我每每想起这些时,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如果当时我真的辍学了,我的人生又将是怎样的一种结果?也许我现在就在那个名叫羊路乡唐家湾村的沙窝窝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着,或者赶着一群羊,正在沙坡上吆喝着,哪能坐在舒适的书房里,面朝大海著书立说?我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与无私的关受;我感恩我的母校,给了我知识和开阔的胸怀;我感恩我的老师,给了我心灵的滋润和人格的修炼。多少年过去了,当我想起大学毕业时的情景仍然清晰如昨,我最初是被分到了县公安局,工作半年后,上面要求专业归队,安排我到一中去当老师,我爱我的母校,觉得能与我敬仰的老师一起工作,那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去了一中。

到一中后,我被安排到初中一个落后班去当班主任,那时的我,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也快乐,我根本不在乎是不是落后班,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虚心学习,天天向上,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到第二学期期末,学校通知让我去上五七干校上学,主要任务是一边劳动,一边改造思想,据说是县上分了学校一个名额,学校就分到我的头上。当时一听,头就大了。我是一个刚出校门小青年,没有必要再去上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更重要是,我的父亲重病在炕,还需要我每星期回去照料。于是,我坚定地说了两个字:不去!走出领导办公室,一股寒风袭来,一关门,发出了哐当一声巨响,我一下紧缩了身子,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冬天,风刺骨,天很冷。

就在这学期放假前的一次教职工大会上,领导突然宣布了县文教局的决定,把我调到了乡下的一所中学。我一下被搞懵了,在之前,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学校从来没有给我谈过话,文教局也从来没有打过招呼,一纸调令,仿佛一刀,在我的心上拉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领导让我说几句离别的话,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从领导的手里,接过学校给我送的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从此,母校就像一道遥远的背影,永远留在了我的身后。

我原本就是农民的儿子,从城里来到乡下,我没有什么不习惯的,问题是,这样走出校门,对我将意味着什么?人们不可能知道我被真正调动的理由,只知道一中不要我了,除了说明我的能力水平太差,适应不了那里的工作,还能说明什么?

从那时起,我见了人总是灰溜溜的,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总有一天,我要超越他,那位给我发笔记本的领导,我要让他知道,他曾经伤害了一颗年轻的心,从此也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2004年,我移居到珠海,正式走了专业写作的路。每当我站在南国的海边遥望天边,回望走过的路,回想起曾经的人,无不感叹万千,有些事,让人温暖如初,有些事,很难回首。如果我当时继续待在县公安局,一定破了不少大案要案,即便当不上局长副局长,至少也能成为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刑警。如果我不从民勤一中调出来,也许我就会像我的老师一样,勤勤恳恳地当一辈子园丁,三尺讲坛写春秋,一腔热血育新人,如是,那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可是,我却偏偏选择了与命运较劲,才有了今天的风景。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做梦和不断圆梦的过程,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梦,当你圆了旧梦,新梦又开始了。人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着座标,不断地走向美好,直至生命的尽头。

从1978年年底,我走出一中的校门后,直到1998年,我曾无数次地从母校的门前路过,却再也没有迈进去半步。我不是不思念我的老师,也不是不爱我的母校,正因为思念,也正因为热爱,才使我下了决心,等我取得了能够让我的母校引以为自豪的成绩后,我以学子的身份来向她汇报。1998年,我发表在《十月》《小说家》《飞天》《小说月报》等刊物上的反映家乡生活的小说,结集为《悲情腾格里》正式出版后,我去民勤参加签名售书活动。没想到我的中学老同学,时任一中校长的孙毅仁先生听到后,让我来母校搞一次签售活动,我欣然答应了。20年了,当我再次走进我的母校时,变化大得惊人,高楼代替了过去的平房,残留在我脑海中的影子荡然无存了,唯独城墙角下的 *** 场,还在那个位置,只是通过修整后,变得整洁大气了许多。当我站在天桥上远眺时,心里不觉生出了无限的感慨,从民勤一中这所名校里,一代又一代,不知走出去了多少优秀的人才,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家,相比于考上清华北大的,相比于在政界叱咤风云的,我又算得了什么?想起我被调到乡下后产生的“超越”之类的想法,又是多么的狭隘与浅薄?在售书前,我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几千名学生,激动地说:“我曾为我是民勤一中的学生自豪过,我曾为我是民勤一中的老师惭愧过,自豪是因为母校很出色,惭愧是因为自己的知识很薄弱,如今,当我又一次踏进了我的母校,感觉有一种游子回到母亲怀抱的温暖,亲爱的师弟师妹们,请不要羡慕我今日的辉煌,只要努力,我的今天将是你们的明天!”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一晃,又是二十年过去了,从民勤一中毕业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我也即将到了花甲之年了,许多东西已经被岁月的风霜雪雨洗刷得干干净净,唯独对母校的 情感 ,对老师的思念,却越发的真切和清晰。我知道母校肯定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老师肯定又老了许多,希望能在母校九十周年大庆时,再回一趟母校,再看一回老师。

作者简介: 唐达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勤县人,出生于五十年代中期,著有《沙尘暴》《一把手》《二把手》《破局》《双排扣》等十六部长篇小说。作品曾多次荣登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并被《羊城晚报》《华商报》《扬子晚报》《兰州晚报》等全国各地三十多家媒体全文连载过,在喜马拉雅听书网播出,受众达六千万人次,曾获冰心文艺奖、敦煌文艺奖,三次获黄河文学奖。长篇小说《后台》被改编成连续剧《华容道二》,在各大卫视播放过。长篇小说《官太太》被翻译成越文出版并被改编了越南版的电视剧,《双排扣》被翻译成日文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45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