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普惠AI:把人工智能变成“水电煤气”

华为云普惠AI:把人工智能变成“水电煤气”,第1张

我们对AI是如何认知的?是曾经被封神的Alpha Go?是幻想中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是一串串密密麻麻的代码?总之,AI曾经是遥不可及、高冷且昂贵的。不过,2018年5月华为云提出了这样一个畅想:让AI走下神坛,同时也勾勒出了一个叫做“普惠AI”的愿景。

让人工智能技术变成像水、电、煤气一样的存在,有没有可能?华为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华为公司预计,到2025年智能终端数将达到400亿,届时全球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到86%,企业数据利用率将剧增至80%左右。很快,一个AI会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现实即将达成。

当AI从实验室走到城市、走进企业、走到街头巷尾、走进每个人的家里,就需要它变得“高而不贵”。华为云认为,所谓“普惠AI”,最重要的就是让普通的行业从业人员也能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自助式把数字技术与本行业的流程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能联接。而智能联接将驱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创新,基于智能联接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将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规模发展,最终走向智能经济。

2018年5月,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云首次提出了“普惠AI”的概念。在华为云眼中,AI应该是一组技术集合,是一种新的通用技术,并不简单的是一个独立产品,更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AI同时也应该成为像电力、互联网一样的基本生产力,通过智能联接使得众多行业效率实现指数级提升,这既是华为云做“普惠AI”的出发点,也是未来AI应该有的模样。

随着华为云“普惠AI”概念的提出和实践,AI 技术已经开始向它应该有的模样慢慢靠近。

一个照进现实的例子,是华为云EI的展开。今年,华为云与北京市交管局合作,在海淀上地三街开展了利用AI技术实现信号配时优化试点应用。在部署了EI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之后,据第三方公司(北京世纪高通 科技 有限公司)评估报告显示,这条东西方向的京城最堵道路之一,如今平均延误下降了152%,平均车速提升了15%。或许每天往返于上地三街的白领们不懂AI究竟是什么,但他们对这条变得没那么拥堵的路产生了好奇。

同样,另一条没那么拥堵的路也落地深圳。深圳交警将华为云的EI智能体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在坂田9个路口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平均车速提升了17%,通勤时间节省了10分钟,一杯早茶的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被节省了出来。

2018年华为云的“普惠AI”,不仅照进了城市,也落地工业和医疗领域。在工业领域中,如北京三联虹普通过EI工业智能体进行生产数据的智能分析,成功释放了产线柔性化能力,从而让企业更好的应对下游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在医疗领域,华为云EI与金域医学合作,在宫颈癌病理监测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敏感度(真阳性率)超过99%,特异度(真阴性率)超过80%。

过去一年中,华为云EI尝试超过200个项目,6-10月先后发布了交通、工业、城市三大EI智能体,这是“普惠AI”的方案之一。而这,也仅仅是“普惠AI”萌芽期的产物,2018年的它“才露尖尖角”而已。
华为云的“普惠AI”与业界其它厂商所不同的是,它弥补了在迈向智能经济的过程中,AI技术的发展与行业落地之间的巨大落差。如何让AI高而不贵、让各行各业“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如何与各行业的各种场景相连接,让AI成为智能经济的底座?这就要求“普惠AI”不仅是软件的普惠,也必须是硬件的普惠,以及工程化的普惠。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和技术这块基石必然是绕不开的。

2018年10月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对外展示了华为云“普惠AI”的另一种落地方式,即AI开发成本和门槛的降低,这意味着行业的开发者和从业者们可以站在华为云的平台上,跨过曾经的高门槛与AI对视。从前我们仰望AI,未来AI可以俯拾皆是。

华为云的“全栈”是从技术功能角度,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技术方案;所谓“全场景”则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全场景的部署环境。其中,华为云全场景AI是软硬一体化方案,这也是华为云“普惠AI”的独特之处:包括基于可统一、可扩展架构的系列化AI IP和芯片Ascend 910(华为升腾9100)和Ascend 310(华为升腾310);芯片算子库和高度自动化算子开发工具CANN;支持端、边、云独立的和协同的统一训练和推理框架MindSpore;以及提供全流程开发服务(ModelArts),分层API和预集成方案的应用使能。

具体来说,比如华为自研的AI芯片Ascend系列基于统一的“达芬奇”架构,其好处是可以一次性开发算子、算力可扩展、一致的开发和调试体验、开发一次可跨各场景平滑迁移、超高带宽和极低时延以及可扩展的片上互联等。基于统一的达芬奇架构的Ascend系列芯片,可实现任何场景下,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优性能。而在工程化方面,相对业界其它开发平台,ModelArts是更快的普惠AI开发平台,覆盖数据标注与准备、模型训练、模型调优、模型部署等AI开发全流程,为AI应用开发提供一站式服务。

依托华为30年的技术积累,在华为云看来,AI并不高。依托华为云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华为云想让行业从业者也能拥有同样的平台、站在同样的高度,让AI在开发、应用、调试等场景下变得不再繁琐。截止2018年9月华为云已经提供了45种人工智能服务、涵盖142种功能,再加上AI开发平台ModelArts、AI应用开发平台HiLens、量子计算模拟器与编程框架HiQ,以及与线上体验一致的离线开发套件Atlas200等,形成了端到端工程化落地AI的普惠能力。

诚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也是先进技术不断扩展到普通人的过程,智能时代也不例外。随着AI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将触及人工智能技术,华为云“普惠AI”的落地无疑将缩短这一进程。至少,2018年的华为云让我们看到,AI可以是街头巷尾的。(文/宁川)

指华为云平台上的一系列生态系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合作伙伴、开发者和用户等。华为云生态旨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云计算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

传统的物联网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云计算的不断冲击。一般的物联网企业都需要节省成本,提升服务质量,走平台化和系统化方式。作为企业平台的承载,传统的线下 *** 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线下与线上的接合已经慢慢被企业和用户普及,作为线上渠道的载体云服务,成为物联网企业的最佳选择,也是企业搭建线上渠道的基础设备。华为企业云在国内云计算研究方面,投入得比较早,是早期推出物联网云计算解决方案的运营商,依靠云计算技术解决物联网一系列问题>

关键是老余能打又能扛,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他的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把云BG带起来就基本上可以接班了!加油老余

时势造英雄,如果当时华为头号技术天才李一男不走,现在估计没余承东什么事,华为的路也许没今天这么难走,李一男是技术型天才,余承东就不一样,他是多面手全方位大才,余承东撑起华为手机的半边天怎么样的荣誉和赞许都不为过,现在转行云计算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余大嘴不会让支持他的所有人失望。

1、雷军雷布斯谈到创业时找伙伴一定要找那些有过几次成功创业经历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余承成从过往整合无线和终端两大业务板块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其能力,威望也足够震慑那些华为老臣,杀伐决断由老任撑腰应该问题不大。

2、在整合华为终端的战役中余承东对云并不陌生,接管起来连学都不用学。另外从四五年就布局鸿蒙 *** 作系统,专注于物联网业务,可以看出对未来的布局已经很深了。未来一定是c2m的格局,C端消费者互联网业务,掌握客户需求;M端机器个性化生产。这两者纯天然是联系在一起的,负责人不统一,很容易打架。让余来负责顺理成章。

3、综合分析这几十年ICT行业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1980到2010这三十年产品服务新技术是从政府企业到个人;未来2010以后发展趋势是新技术先从移动互联网发展出来,然后延伸到政府企业。这是大趋势,余从负责终端延伸负责企业云业务是暗合这个趋势的。

4、从无人驾驶和物联网云服务这两大事关华为未来命脉的业务委让余承东来负责。任务很重,但离封神的距离很短。祝福华为成功,这也事关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能否成功。

首先必须承认余承东是真的厉害,能干事,能力强,很拼,对任正非也十分忠诚,能短短几年把终端业务做出全球第一,真的很了不起!

从余承东的经历来看,他就是典型的理工男,而且绝对是个理工科大神。 余承东当时是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又考上清华大学的硕士。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当时华为名气也并不大,但他居然一呆呆了25年。

网上有很多人挺佩服余承东的,他在华为是类似于《亮剑》中李云龙的一个形象。一个敢打硬仗、作风顽强,把队伍带的嗷嗷叫,蔑视强大对手,从心理上就不怵任何强敌。可能不是个帅才,但肯定是个将才。

当然余承东能做出成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华为企业文化的成功。唯才是举,所以任正非一再强调,华为不要完人,要有缺点的英雄。

平时说的头头是道,为人四平不稳,到处传经布道,就是没有成绩,公司一塌糊涂,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 最稀缺的就是余承东这样的人,余承东是情商不高,说话有欠考虑,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没办法忽视他,毕竟这个 社会 还是以成败论英雄。

做人先做事,你连做事都不成功,还有什么资格谈做人,这个世界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别忘了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的时候,华为手机是个什么样子,就是低端贴牌手机。 而现在华为手机又是个什么存在,世界第一,国产手机头把交椅,国产手机中唯一一个高端品牌,谁的功劳?余承东的贡献肯定最大。

要知道华为之前是搞B2B业务出身,对应的客户是运营商,但是现在要搞B2C了,对应个体消费者了,这需要重新思考,重新试错。 对于当时线上还是线下问题,华为当时也很犹豫,而且十分焦虑,有种彷徨不知去路的感觉。当时他们的做法是都弄,都试试。

可见余承东在手机业务的成功是华为方法论的成功,不能仅仅归到余承东个人身上,但余承东也确实是华为体系下不亚于李一男的人才。

余承东在负责终端线之前,已历任过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等职。他在欧洲片区时,正是华为全面突破欧洲市场时期,应该说单就欧洲战绩,就足够一个人吹上一辈子了。

而在承继了前几位同事的失败教训之后,余再次在终端业务上大展宏图,有时运成分,有能力成分。但是,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在华为体系下取得的成功。

不过据说余承东快要从终端CEO下来了,但本人还是希望他继续执掌,抛开傲慢与偏见,你会佩服这样的一个真性情的人。


余承东于1993年加入华为,已经在华为待了二十七年,是地地道道标准的华为人。

进入华为,余承东先是在华为无线部门,也就是现在的运营商业务。

1998年,余承东带队3G网络项目,华为在研发上投入了40多亿元,此前的2G GSM上华为也投入了16亿元的研发。

但由于国内迟迟不发牌照,华为2G国内几乎颗粒无收,3G也是迟迟没有突破,华为亏损很严重。

当时任正非见到无线产品的负责人就经常问: “你们什么时候给我把60亿拿回来? ”这搞得无线产品总裁徐直军和3G产品总监余承东压力巨大。

华为无线被迫走向海外,香港是出海的第一站。

在香港,华为通过给运营商提供借款和入股,获得了香港WCDMA订单,并以此作为标杆案例,接着拿到阿联酋电信的3G订单,自此,华为无线的海外业务,开始突飞猛进。到了2005年,华为的海外收入超过了50亿美元。


余承东还主导推动了2G和3G的一体化基站解决方案 。 余承东顶住压力拍板,倾尽无线部门全部的力量,调动了全球顶尖的专家,用了一年多时间,攻克了多载波技术,推出了SingleRAN——一体化基站建网理念和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运营商多制式建网难题。

这个解决方案几乎横扫欧洲所有运营商,让华为无线产品的收入位居世界第二,逼近当时的爱立信。

可以说,在无线业务时, 余承东已经成了任正非眼里,一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大将 了。


在2011年之前,余承东并不为人所知,他似乎是隐身的,外界根本不知道余承东是干嘛的。

彼时,华为手机业务正在经历一波三折。

终端业务自从诞生就不太顺利,任正非坚持“华为不做手机”, 在3G业务部张利华的一再建议下,任正非终于在2003年同意立项做手机

但华为手机的早几年做得并不成功,主要为运营商贴牌做定制,价格低廉,性能一般,甚至连自己的员工都不愿意使用。

2008年,任正非一度决定将华为手机业务出售,但在当时“蓝军首长”郑宝用的力阻下,华为终端才得以保留。

直到 2010年,任正非将余承东从无线调到了终端,华为手机才开始逐渐上了轨道,余承东也开始成了“余大嘴”,成了常常和雷军的名字排在一起的手机界大佬


余承东到了终端,陆续三板斧出手,砍掉3000万部运营商定制机,定为中高端路线,力主使用海思自研的芯片,虽然经历了前期的挫折,但从2013年全球销量一举超过400万台的P6机型开始,余承东“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终端路线,终于获得了成功。

此后,对标小米的“荣耀”独立成一个品牌,华为的P8、荣耀7和Mate7相继面市,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开始逐渐增加。 到了2019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已成为华为第一大营收贡献者

一波三折的华为终端,起于张利华,中途郑宝用力保,余承东手上崛起,真可谓三个人,一部华为手机史。


华为被断供芯片和GSM系统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华为终端。

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华为终端确立了 “1+8+N”的战略方向,虽然由于芯片短缺导致华为手机的出货影响,但华为可以有更多的战略力量在“8+N”上发力,华为智慧屏、车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等,正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新主力。

两个月前,余承东刚刚被赋予了统领 汽车 BU的重任,1月27日, 华为发布最新的人事任命公示,余承东兼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


余承东兼任华为云和计算业务负责人,也就意味着余承东将同时负责手机、 汽车 以及云业务。

如果考虑到当下终端手机业务的困境,这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余承东,危机之下,一并统领手机、 汽车 、云业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一场华为终端的破局之路,也是华为芯片断供的破局之路,更是华为未来的破局之路。

余承东,正是这一场破局之战的先锋大将

可以说,华为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在每每经历危机之时,任正非慧眼识人的启用余承东并在“倒余运动”中力挺,可谓是极具战略眼光和超前格局。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凡成大事者,必有过人的眼界。

任正非凭借超越常人的眼界和智慧,将华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发展成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在《眼界决定你的高度》中,任正非用32年创业经历、75年人生智慧,为您讲述华为领袖的超前眼界、非凡气度、宏大格局和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心得。

《眼界决定你的高度》分别从眼界、战略定力、创业纲领、企业价值观、奋斗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本书,任正非告诉你,创业史我们应该做什么,创业要想获得成功,不能只靠“狼性文化”,领路人还必须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眼界和大智慧。

国人最容易被忽悠。谁善于忽悠,谁最能忽悠,谁就能掌握绝大多数消费者。余承东号称“大嘴”,再加上华为这个平台,可谓珠联璧合,大有用武之地。余承东为华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贡献仅次于创始人任正非,他为华为赚了不少钱,尤其是手机全部是溢价卖出的,还为华为圈了不少粉丝,难得的人才呀。

余承东为华为贡献很多他曾经忍辱负重赴东北开拓市场又远赴欧洲开辟英国德国市场其功劳不亚于何庭波,关键是他许下的承诺基本都承诺都实现了,如此能打硬仗的牛逼人可谓一将难求,没有余承东华为可能都垮了一大截这也是任总如此器重他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华为选择了余承东?选择他当部门领导、还是当接班人?

以前的李一男,特别是孙亚芳,都曾经被认为无限接近接班人的位置,结果呢?

任总在大家心目中跟神一般的存在,你都能猜到他会怎么想?

除了老于能力强,出业绩,还有就是有个轮值CEO太强势,功高震主。老板早就想下手,现在在传说这个轮值要离开

这个问题不要问大家了,直接问问任老板[大笑]

您好,截至2021年,华为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超过200个云服务区域,其中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这些云服务区域使用华为自主研发的服务器硬件和软件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稳定的云计算服务。
据华为云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华为云的服务器数量已经超过260万台,其中包括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等多种类型。这些服务器分布在全球各个云服务区域内,为用户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各种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除了数量庞大的服务器,华为云还拥有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业务效率和创新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60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