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气象学、环境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区块链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网络空间安全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四川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成都气象学院,创建于1951年;1980年9月,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学校;2015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百度百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是二本,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前身是陕西和甘肃两省邮电人员训练班及随后的西安邮电学校。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邮电通信类普通高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邮电大学。
西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一所以邮电管理为主,兼容电信技术专业的邮电中专,为西北邮电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接办了小寨邮电局、临潼邮电局作为实习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邮政学院(物流学院)、体育部、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教学科研单位。
学校现有46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西安邮电大学
4月26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六大技术挑战(2020)”(以下简称“挑战”)。“挑战”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16个领域方向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1微电子光电子
摩尔定律不断逼近物理与工艺极限,新结构、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封装是该领域补短板、加长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围绕通信用激光的收、发、调制、放大等光子集成和光电集成芯片技术的微小型化、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光电融合与智能化是该领域补短板、加长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光学工程
自然界许多生物具有目前人工系统无法比拟的光学感知能力。围绕“仿生光学如何模拟这些生物的可调谐、宽光谱、宽视野、抗反射和隐身的视觉系统,以及将这些生物及其群体智能感知的机理和功能赋予人工智能系统,提高仿生光学在强背景干扰下的动态感知和处理能力”等是重要挑战。
3感知
遥感技术正向着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和小型化高重复周期观测的方向发展,结合图像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推进遥感信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数字化和智能化传感器研发。“具备自主采集、数据处理、传输和安全管理等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4测量计量与仪器
通过实施基于”常数”重新定义的国际单位制,中国计量体系正在经历从多层金字塔架构向扁平化的历史性变革,直接推动国家测量体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跨越,支撑中国科技、产业、健康和国防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加快研制和生产服务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的计量标准和测量仪器,满足国家迫切急需,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5电磁空间
电磁频谱已成为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的主要活动空间和竞争资源之一,用户数量、类型和频次爆炸式增长。电磁空间探测感知,通信传输和管制控制等系统形态和技术体制渐现一体化趋势。实现智能全谱和多元一体的频谱感知、高频宽带高效的频谱利用、动态精细的用频管控以及系统设备的高集成、低成本,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6网络与通信
受可用频谱资源限制、关键光电器件指标等制约,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容量提升趋缓。伴随网络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和天空海全覆盖的重大需求,技术代际跃升急需突破性的理论和技术。在人网物三元万物互联,以及网络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网络极大复杂性、巨容量、大连接、广覆盖、高可靠、低能耗、低成本等压力和驱动下,网络架构、服务质量、用户体验、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7网络安全
面对各国激烈角逐制网权的变局,“维护网络安全主权需创新主动、自适应的多层联动技术体系,构建以快打快、以智对智的积极防御屏障,突破“御攻击于外”的网络边防关键技术,形成以我为主的威胁感知和攻击预判能力”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8水声工程
针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开展水下网络化的声学观测,获取海洋水下声学环境规律及水下目标声学信息,以实时化的信息传输和大数据信息处理为手段,实现海洋水下信息自主掌控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9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及其在高速通信、无人系统、工业互联网、先进能源、先进空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类装备面临严峻的电磁安全问题。突破传统思维和方法束缚,建立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新理论,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提升我国信息电子及其应用的电磁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制衡能力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10控制
“在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深空深海等不确定复杂动态环境下,如何采用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理论、技术和系统,针对重大装备、自主运动体和流程工业过程等机理不清及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实现自主智能控制、人机协同优化决策、决策与控制一体化”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11认知
脑认知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在无人系统、类脑芯片、智能视觉等领域广泛应用。以脑认知机理为基础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国际热点。“多尺度动态脑观测、针对记忆、情绪、视觉等认知功能的机理揭示和易泛化、鲁棒、低功耗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模型的建立”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12计算机系统与软件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爆炸式增长和计算模型日趋复杂,人们对计算力的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面对后摩尔时代的物理制约,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多个环节面临着高效能、高可靠、低能耗、敏捷设计、智能化及应用多样性等重要挑战。智能计算已经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使能技术。
13计算机应用
随着人机融合、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程度的加深,支持各类工业设备、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企业产品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互 *** 作技术也愈加复杂。构建一个更高效、更适人、更智能的互 *** 作技术体系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14工业软件系统
软件运行固有的离散性和工业系统运行固有的连续性之间的适配成为 *** 作系统和中间件等工业基础软件的首要难题,高稳定性三维几何引擎、工程分析仿真求解器、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工业核心软件,以及大型高可信嵌入式工业软件和新型工业互联网系统软件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15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属信息领域的部分)
“如何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大突发事件(比如新冠肺炎爆发等)信息化决策平台,集思广益,突破局限性,延伸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包括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建设、环保、教育、能源、民政、国企数据等,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平台;如何建立平战结合能支撑应急科研的计算环境和平台,用于新药、疫苗研发等”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16新基建
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正在发挥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支撑疫情期间及后期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和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在技术协同、大规模组网、应用模式创新、光电芯片和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支撑、网络安全、高可靠绿色化低成本、与各行业融合的垂直整合等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物联网专业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另外,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应对国际交流。
通过学科可以看出学物联网专业的女生应该不会很多。黑龙江省工程学校中专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营销与维修技术、发动机工程技术、通用机械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服务与检测技术、电子制造技术、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等。
泉州的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很好的高职类院校。学校设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49个专业,形成以应用工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布局。
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专业3个,成为1+X证书试点院校,参与18种证书的1+X证书试点,覆盖15个专业。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黎明职业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成为教育部与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学校高度契合泉州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形成9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重点建设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融媒体广告技术、现代建筑、智能制造等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按“一院一品牌”的要求打造产教融合典范,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以上内容参考 黎明职业大学——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贺州学院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贺州学院的前身广西省立乐师范学校创建。
1953年,校务委员会决定把12月1日定为平师校庆日。
1957年5月,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58年9月,在贺县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办梧州师专。
1959年7月,梧州师专迁往梧州与梧州大学合并,师专附属师范改称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
1966年,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改名为梧州专区红卫师范学校。
1972年3月,取消红卫师范校名,恢复八步师范名称。
1972年4月,贺州市师范学校的前身贺县中等职业学校创建。
1975年10月,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87年7月,在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设立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8年3月,学校更名为梧州地区教育学院。
1982年7月,贺县师范学校被自治区教委确认为自治区定点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正式定名为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
1997年5月,贺县师范学校更名为贺州地区师范学校。
199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覆、广西区人民 下文,撤销梧州地区教育学院建立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11月,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第一届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申办本科院校的工作目标。
2002年12月,更名为贺州市师范学校。
2003年7月,撤销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专家组评估,申本获得成功。
2006年2月、3月,教育部、自治区人民 分别下文批准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梧州学院。
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4年,加入中国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2015年,成为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6年,成为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数字媒体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截至2018年5月,学校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形成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
序号 学院 专业名称 1 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方向)、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向)
2 外国语学院师范教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旅游英语专业
3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套用化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及套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
4 理学院数学与套用数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5 教师教育学院国小教育专业、教育套用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6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行销专业、商务管理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7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
8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
9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专业
11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
12 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美术学专业、服装与服饰专业
13 套用技术学院(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贺州学院官网--机构设定 )
学科建设学校重点发展社会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三个学科,截止2014年获得广西重点学科3个,在教师教育、生物套用技术、食品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旅游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截止2014年3月学校有招生本科专业33个、高职高专专业12个,拥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
校园雕像 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4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420人,双师型教师319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38人;拥有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各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另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3人,客座教授、知名专家140人;外聘一批凤凰教育、中兴通讯、甲骨文、新道科技等企业专业教师、双创导师。
教学建设 精品课程截至2014年,学校的自治区精品课程有《分析化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有《国小英语教学法》、《国小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贺州学院校级精品课程有《无机化学》、《食品微生物学》 、《综合英语》、《机率论与数理统计》、《化学教学论》 《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教育学》、《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小数学教学法》、《儿童文学》、《信号与系统》、《机械设计基础》 等。
校园风景 教学成果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6项,横向项目16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南岭历史文化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邓玉荣教授主持的《桂东北地区方言地图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立项;《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爱莲湖 学校荣誉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自治区首批绿色大学、自治区绿色先进集体、广西森林校园、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文明卫生学校、贺州市" 花园式单位 "等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在南岭走廊族群文化、贺州方言、桂东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颇具特色,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截至3013年,学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学校教改工程立项58项、优秀教材立项2项。出版《南岭走廊瑶族乡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等著作。《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贺州学院 研究机构截止2014年3月,学校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2个、重点文科基地(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 )1个、其它科研基地26个等,这些是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族群文化博物馆、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和林汉涛艺术作品陈列馆,建立了24个科研机构。"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广西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贺州学院博物馆。
校园风景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纸质图书9269万册,电子图书22723万种(其中本地镜像4723万种、网路包库180万种),多媒体资源1000余件,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7000余种,交换学报400种。文献收集符合学院专业设定要求,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图书馆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1998年设立了"古籍与特色资料室",收藏古籍5623种、贺州地文特色文献资料200余种,其中清代刊印的《贺县志》和民国时期出版的《贺县志》各1套。建立了完善的"贺州学院图书馆图书书目资料库"和"贺州学院图书馆期刊目录资料库",订购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总库"、"中国知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中国知网博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维普资讯网科技期刊资料库"、Springer、EBSCO等,开通50多个免费和试用资料库,供广大师生教学、科研使用。
学术期刊《贺州学院学报》系贺州学院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报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桂学与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语言学、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理论探索、实验与技术等。适宜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区内外各类专业人士和党政干部参考。
学术交流学校先后与泰国、越南、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1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合作关系,已招收5批留学生,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旗(一)旗形采用长方形红色通用形式,代表学院积极、规范的办学方向。
校旗(二)校名"贺州学院"与校徽居于正中主 置,代表旗帜的主体名称和学校的形象标识。
(三)校旗整体构图稳重大方、对称和谐,代表学校追求完美的办学精神。
校徽设计理念
以"贺州学院"汉语拼音字母为设计素材,以贺州学院"山水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规划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贺州地方特色,采用多元素变形组合的方法,以圆形校徽之样式进行创作。校徽体现了该校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和谐团结、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主体图案释义
1校徽主体图案由"贺州"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H" 、"Z"及中文数字"三"变形组成。图案美观,构图和谐,体现了"人文校园"、"山水校园"和"和谐校园"理念。
校徽2校徽中艺术形"H"构图与该校校门图案一致,形象一目了然,具有唯一代表性。
3校徽中字母"H"还代表灵峰山,下方是由"三"字变形而成的三根横线,既代表贺江水,也代表"三省通衢",点明了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具体环境,体现"山水之间美校园"的"山水校园"理念。
4 校徽中字母"H"还似一船帆,字母"Z"似一大鹏,寓意学校"一帆风顺"、"展翅高飞",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5 校徽中高耸的主图案还象征著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树立的一座座丰碑,反映了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求知进取的昂扬精神。
外环中英文校名及年号
外环互为环抱的是"贺州学院"中英文校名,中文字型为毛体,英文字型为PmingLiU,正下方数字"1943"为学校历史沿革中最早的办学年份,彰显学校久远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校训自强 自立 求知 求真
“自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召唤激励著一辈又一辈中华儿女奋发努力。“自强”就是充分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充满信心,勇于面对。“自强”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把荣辱得失都归因于自己,不怨天,不尤人。“自强”是大有作为的人生哲学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 澎湃的人生状态和永不言败的人生豪情。“自强”是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和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自立”是人生的基石。“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只有“自立”的个人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有益于社会。只有“自立”的国家才会不受欺负,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唯有“自立”才能赢得尊严。如果说“自强”是一种精神,“自立”就是一种作为;“自强”是一种仰望理想,志存高远,“自立”就是一种俯视大地,脚踏实地。
校歌“求知”即求得知识、求得博学,它是每个人固有的内在潜力,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经常自我反省,坦诚自己所不知,以真诚谦虚之态度求知,才能不断进步。“求知”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紧跟时代;才能增长才干,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求真”是大学的内在秉性。它要求拒绝假、丑、恶,与真理为友。“求真”就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勇于探索,努力前行,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物质变化的规律性。“求真”要求我们在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务必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求真”要求我们真抓实干,不走形式,紧紧把握发展主线,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教师追求真学问,学生学到真本领。
学校领导 姓名 职务梁丁丁
党委书记
吴郭泉
校长、党委副书记
毛芳才
党委副书记
何星存
党委常委、副校长
黎琼锋
党委常委、副校长
吕海波
党委常委、副校长
朱其现
党委常委、副校长
蒋峰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瑞龙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谢雪清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知名校友姓名
职务 江中舟 南宁市校友会副会长 翬剑平 广西建工集团贺州分公司总经理 杨立汉 原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黄昌云 平桂管理区校友会会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