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第1张

本文核心数据: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数字经济渗透率

中国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坚实

——5G基站建设有条不紊

5G的好处是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除了带来更极致的上网体验和更大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渗透到各个行业,推动各行业加速发展。5G基站的选址建设,是保证5G商用信号覆盖的基础,因此5G基站建设是5G产业布局的第一步。根据工信部信息,截至2021年12月,中国5G基站总数约1425万个。

——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延续

按照机架规模,可以将数据中心划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微型数据中心(机房)等类型。根据IDC中国数据,当前中国已建成的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在世界同规模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42%;若包含规划在建数据中心数量,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381%。这一数据与美国正在逐年缩小,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到全球总量的40%,中国大型数据中心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366万架。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仍在延续,区域性应用、多层级集团企业均倾向通过规模化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总量增速迅猛

蜂窝物联网终端指物联网终端接入GSM网络(如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终端内集成2G移动通信模块并插入SIM卡,通过GPRS网络与后台交互数据。蜂窝物联网一般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等。

截至2021年6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294亿户,较2020年12月净增158亿户。相较于2018年12月的671亿户,两年半时间,中国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近乎翻倍,增速迅猛。

中国数字经济体量日渐扩大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延续蓬勃发展态势,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392万亿元。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2005-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86%,2020年占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中国三大产业数字经济渗透情况对比

——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偏低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偏低。2016-2020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有限。2020年,中国农业渗透率为89%,同比上涨07个百分点。

——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中等

工业作为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处于中等水平。2016-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不断增长,增速相比农业较快。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10%,相比2019年上涨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上涨了42个百分点。

——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2016-2020年,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2020年,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407%,相比2019年增加了29个百分点,相比2016年增加了111个百分点,中国服务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愈加升级,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需求持续火热。数字技术丰富了服务业的场景,数字化将推动服务业纵深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LTE-M,即LTE-Machine-to-Machine,是基于LTE演进的物联网技术,在R12中叫Low-Cost MTC,在R13中被称为LTE enhanced MTC (eMTC),旨在基于现有的LTE载波满足物联网设备需求。
NB-IoT
2015年8月,3GPP RAN开始立项研究窄带无线接入全新的空口技术,称为Clean Slate CIoT,这一Clean Slate方案覆盖了NB-CIoT。
NB-CIoT是由华为、高通和Neul联合提出,NB-LTE是由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家提出。
NB-CIoT提出了全新的空口技术,相对来说在现有LTE网络上改动较大,但NB-CIoT是提出的6大Clean
Slate技术中,唯一一个满足在TSG GERAN
#67会议中提出的5大目标(提升室内覆盖性能、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减小设备复杂性、减小功耗和时延)的蜂窝物联网技术,特别是NB-CIoT的通信模块成本低于GSM模块和NB-LTE模块。
NB-LTE更倾向于与现有LTE兼容,其主要优势在于容易部署。
最终,在2015年9月的RAN #69会议上经过激烈撕逼后协商统一,NB-IoT可认为是NB-CIoT和NB-LTE的融合。

物联网(IoT)已经开始走入现实,到 2020 年,预计将有数十亿的服务和设备实现随时随地互联。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和智能仪表等等,各种新应用层出不穷,推动新业务模式飞速发展。

为了支持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移动行业开发了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其中包括低功耗广域网(LPWAN)。这项技术能够更好地支持这些设备和其应用的特征和要求。

3GPP 在 2014 年开始推动一项标准化任务,窄带物联网(NB-IoT)是这项工作的成果。作为 3GPP 第 13 版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窄带物联网技术规范的首个版本在 2016 年 6 月冻结并发布,旨在支持具有以下要求的类似应用:

– 优化在现有 LTE 空中接口之上的网络体系结构

– 更佳的部署灵活性

– 扩大的室内覆盖范围(与 GSM 相比 +20 dB)

– 支持数量庞大的双向通信设备(数据传输速率仅为几十 kbps)

– 低成本设备(单价低于 5 美元)

– 低功耗(电池使用寿命超过 10 年)

窄带物联网是一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虽然与现有的 3GPP 设备不兼容,但是其继承了 LTE 的很多特征,例如频带、物理层基础、参数值定义和高层复用(NAS、RRC、RLC 和 MAC 过程)。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因为其带宽减少到 180 kHz(加上防护频带为 200 kHz),所以需要创建与 LTE 不同的新物理信道和程序。

与其他物联网技术一样,此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功耗。为了减少设备复杂性和成本,它不支持很多基础 LTE 功能,例如空间复用、载波聚合、演进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eMBMS)和双连通性。也不支持高层服务,例如 IP 多媒体子系统(IMS)。

在现有 LTE 空中接口之上优化的网络体系结构

虽然窄带物联网与现有 3GPP 设备不兼容,但它仍然继承了很多 LTE 特征,例如物理层基础和高层体系结构。

唯一实现标准化的双工模式是频分双工(FDD);因此,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率。目前,窄带物联网没有时分双工(TDD)版本,而 3GPP 在短期内也没有计划定义该版本。

为了减少设备复杂性和成本,3GPP 制定了三个主要的设计决策。首先,窄带物联网遵照半双工设计,这样就无需使用昂贵的双工器滤波器来分离发射和接收链路;您可以使用开关代替。其次,不支持 MIMO,特别是空间多路复用技术,因此用户设备(UE)仅需要实施一个接收机链路。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信道带宽仅为 180 kHz,这减少了整体平台成本。

总之,窄带物联网 NB IoT 是一项新兴的 3GPP 窄带无线技术,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蜂窝基础设施。这项新技术将促使物联网实现长足增长,在不同领域催生各类物联网应用。

窄带物联网设计挑战

窄带物联网设备和系统要求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高度的可靠性,避免意外故障。下列是窄带物联网面对的一些设计挑战:

窄带物联网是由3GPP标准化组织定义的一种技术标准,是一种专为物联网设计的窄带射频技术,以室内覆盖、低成本、低功耗和广连接为特点,可应用于GSM网络和LTE网络。2015年9月,国际电联正式对外公布了物联网标准,将LTE-M更名为NB-IOT(窄带物联网)。所以,现在说起窄带物联网一般就是说NB-IOT。什么是窄带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81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