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家居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什么?

物联网智能家居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什么?,第1张

物联网智能家居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安全保护、环境调节、照明管理、健康监测、家电控制、应急服务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物联网技术给传统智能家居带来了全新的产业机遇。一些全球优秀企业纷纷涉足物联网智能家居行业。很多企业利用物联网春风的概念宣传已经淘汰的产品,甚至举办大量所谓的智能家居品牌测评点评,让消费者看东西模糊,不知所措。

1根据物联网的标准,锁的所有状态,包括解锁、锁定、反锁定等。,应该对消费者透明。一旦锁被打开,无论何时何地,消费者都应该能够立即感觉到它。如果家人忘记锁门,你甚至可以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及时提醒。显然,目前普通的智能锁根本不具备这些功能。该中心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其能够从不同品牌或行业收集数据,并快速连接到云服务提供商。

2物联网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无处不在,物联网的目标是发展绿色全无线技术,包括感知、通信等,不仅要求极低的功耗,还要求全无线覆盖、高可靠连接、强安全通信、大组网规模和自修复。具体到家庭应用,要求安装很简单,使用很方便,不用担心维护,扩展随意,可自行组装。这些都是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的主要特点。由于智能家居的种类繁多,智能家居需要多个节点终端相互响应。各种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互 *** 作性涉及许多标准问题。如果没有办法降低原材料和传输成本,就达不到理想的开发效果。

3数据库环境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业务应用程序。每个物联网智能家居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库设计。除了数据库设计,还包括不同的数据结构设计和不同的支持数据类型。比如每个业务应用单独运行,会产生大量数据,无法有效共享。以上就是对物联网智能家居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各国已经成为战略共识。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分别增加到1500亿元、1000亿元、1100亿元和650亿元。
物联网在我国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市场规模很大,行业增长速度也很快,行业前景十分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需要多少人答题:根据调查的目的和样本的代表性,确定需要多少人进行答题。一般来说,样本量越大,结果越准确,但同时也需要考虑调查的成本和时间。一般来说,至少需要100人以上的样本量。
开门见山解答: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设计一份简明扼要的问卷,让受访者能够轻松理解并回答。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顺序和逻辑性,避免引导性问题和歧义问题的出现,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回答50字以上:在进行信息技术20能力点调查问卷时,需要考虑受访者的背景、经验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在设计问卷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受访者群体设置不同的问题,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同时,还需要考虑问卷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尽量避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言结构,让受访者能够轻松理解并回答。
分段解答:在进行信息技术20能力点调查问卷时,需要分别从技术能力和应用场景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从技术能力方面,可以设置一些基础的技术问题,如编程语言、数据库、数据分析等,以评估受访者的技术水平。从应用场景方面,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问题,如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以评估受访者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了解程度。同时,还需要考虑问卷的逻辑性和流畅性,确保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和合理性。

1信号泄漏与干扰2节点安全3数据融合与安全4数据传送安全5应用安全物联网面对的安全问题根据物联网自身的特点,物联网除了面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与已有移动网络安全不同的特殊安全问题。这是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的机器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相关特点造成的,这些特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他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 *** 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感知节点通常情况下功能简单(如自动温度计)、携带能量少(使用电池),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道路导航到自动控制,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此外,现有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都是从人通信的角度设计的,并不适用于机器的通信。使用现有安全机制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设备可能是先部署后连接网络,而物联网节点又无人看守,所以如何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远程签约信息和业务信息配置就成了难题。另外,庞大且多样化的物联网平台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否则独立的平台会被各式各样的物联网应用所淹没,但如此一来,如何对物联网机器的日志等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成为新的问题,并且可能割裂网络与业务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新一轮安全问题的产生。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就如同领导间的交流方式与秘书间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而物联网的特殊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上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带来的,也就是说,领导与秘书合二为一了。因此,移动网络中的大部分机制仍然可以适用于物联网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如认证机制、加密机制等。但还是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1物联网中的业务认证机制传统的认证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层的认证就负责网络层的身份鉴别,业务层的认证就负责业务层的身份鉴别,两者独立存在。但是在物联网中,大多数情况下,机器都是拥有专门的用途,因此其业务应用与网络通信紧紧地绑在一起。由于网络层的认证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其业务层的认证机制就不再是必需的,而是可以根据业务由谁来提供和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来设计。例如,当物联网的业务由运营商提供时,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层认证的结果而不需要进行业务层的认证;当物联网的业务由第三方提供也无法从网络运营商处获得密钥等安全参数时,它就可以发起独立的业务认证而不用考虑网络层的认证;或者当业务是敏感业务如金融类业务时,一般业务提供者会不信任网络层的安全级别,而使用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业务层的认证;而当业务是普通业务时,如气温采集业务等,业务提供者认为网络认证已经足够,那么就不再需要业务层的认证。2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传统的网络层加密机制是逐跳加密,即信息在发送过程中,虽然在传输过程中是加密的,但是需要不断地在每个经过的节点上解密和加密,即在每个节点上都是明文的。而传统的业务层加密机制则是端到端的,即信息只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才是明文,而在传输的过程和转发节点上都是密文。由于物联网中网络连接和业务使用紧密结合,那么就面临到底使用逐跳加密还是端到端加密的选择。对于逐跳加密来说,它可以只对有必要受保护的链接进行加密,并且由于逐跳加密在网络层进行,所以可以适用于所有业务,即不同的业务可以在统一的物联网业务平台上实施安全管理,从而做到安全机制对业务的透明。这就保证了逐跳加密的低时延、高效率、低成本、可扩展性好的特点。但是,因为逐跳加密需要在各传送节点上对数据进行解密,所以各节点都有可能解读被加密消息的明文,因此逐跳加密对传输路径中的各传送节点的可信任度要求很高。而对于端到端的加密方式来说,它可以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不同的安全策略,从而为高安全要求的业务提供高安全等级的保护。不过端到端的加密不能对消息的目的地址进行保护,因为每一个消息所经过的节点都要以此目的地址来确定如何传输消息。这就导致端到端加密方式不能掩盖被传输消息的源点与终点,并容易受到对通信业务进行分析而发起的恶意攻击。另外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说,端到端的加密也无法满足国家合法监听政策的需求。由这些分析可知,对一些安全要求不是很高的业务,在网络能够提供逐跳加密保护的前提下,业务层端到端的加密需求就显得并不重要。但是对于高安全需求的业务,端到端的加密仍然是其首选。因而,由于不同物联网业务对安全级别的要求不同,可以将业务层端到端安全作为可选项。由于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开始加速,对物联网安全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明确物联网中的特殊安全需求,考虑如何为物联网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护,这些安全保护功能又应该怎么样用现有机制来解决?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机器间集群概念的引入,还需要重点考虑如何用群组概念解决群组认证的问题。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还是初级阶段,的时候只是一种概念,其具体的实现结构等内容更无从谈起。所以,关于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在业界也是空白,关于物联网的安全研究任重而道远。

物联网的缺点是:

1、安全性:物联网系统互联互通,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尽管采取了任何安全措施,系统几乎不提供任何控制,并且可以引发各种网络攻击。

2、隐私:即使没有积极参与用户,物联网系统也能提供最详细的大量个人数据。

3、复杂性:设计,开发,维护和支持大型技术到物联网系统是相当复杂的。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优点:

1、高效的资源利用:如果了解每个设备的功能和工作方式,会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监控自然资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当物联网设备相互交互并相互通信并完成大量任务时,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

3、节省时间:因为它减少了人力,所以它绝对节省了时间。 时间是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节省的主要因素。

4、增强数据收集:联网并收集相关数据。

5、提高安全性:系统能够将所有这些内容相互连接,那么就可以使系统更安全,更高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通信网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比较多,比如说像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互联网就不解释了!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技术并不是新的,综合了例如传感器,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射频识别技术)把任何需要感知识别的物体连入互联网中,最后根据需要让物体完成事先设定的动作!比如说可以用手机远程 *** 控你家的空调和电视或者窗帘!目前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需要不断创新!让物联网技术更加贴近生活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87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