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年的合作开发宽带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模化应用时机来临

经多年的合作开发宽带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模化应用时机来临,第1张

经国网多年的合作开发,宽带(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时机终于来临!
中国现代电网量测技术平台

张春晖
2018年6月21日
1)IEEE19011国际标准
网上报道:中国电科院发布”IEEE19011国际标准”
— 2018年5月22日,由中国电科院、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等企业联合制订的IEEE19011《适用于智能电网应用的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该标准是以国网Q/GDW 11612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为基础,大量使用创新技术,提出以OFDM、双二元Turbo编码、时频分集拷贝为核心的物理层通信技术规范,以及以信道时序优化、树形组网、多台区网络协调为代表的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应用在智能电网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提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 IEEE19011标准通过构建高带宽、高可靠、低时延、低成本的电力线通信网络,支持远程自动抄表、配电台区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以电力线载波通信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有效应用。
该标准将促进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通信模组、智能终端全产业的发展。
2)国网,宽带(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合作开发进程
国网为何重视宽带(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开发
国网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从2010年开始,2017年基本完成,用电信息采集43亿户,覆盖率99%,用于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及用户工程投资巨额,约510亿元。其中,70%的本地通信方式采用窄带(低速)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经过多年的运行,窄带(低速)载波通信方式的通信速率慢,自动采集成功率低,有的居民小区的单相电表,24h都抄不到表,成为本地通信的技术瓶颈,一时难以解决。由此,国网利用配电网户户通电电力线的资源优势,将宽带(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实用化应用,列为通信新技术重点开发课题。
根据中国电科院专家提出的配电、用电管理通信流量的预测:宽带(中频)载波通信速率需满足下列用电信息采集的要求:
· AMR/AMI的通信速率:12/20 k bps

·负荷管理10 k bps

·扩大到配电业务,配电自动化、报警管理、DG均为10 k bps;

·配电视频监控要求1 M bps;配电新提出的其它视频通信要求。
— 2012年7月,国网”新一代智能电力线载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该智能PLC是具有跨频带(150 k Hz---10 M Hz)、频率自认知、自适应、自组网、协调通信功能的载波通信技术。
该项目由中国电科院牵头,国网通信公司、南瑞集团参与。
2014年11月,该项目通过验收。其智能PLC系统在绍兴、长春电网的中、低压电力线路上开展了实际测试与验证。
— 2014年7月,在本文作者组织召开的《进口高端电能全性能研究》课题(长沙:威胜)技术交流会议上,华为海思公司介绍了自主设计的Hi3911型宽带(中频)载波芯片,频段:2---12MHz,通信速率200k---14M bps。
由此估计:华为海思公司的中频载波芯片推出时间还要更喜欢早一点。
— 2014年10月,国网召开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标准研讨会,提出宽带载波通信单元技术规范、检验规范、通信协议(初稿)。
— 2014年11月,在本文作者组织召开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新标准、新产品(青岛:东软)技术交流会议上,重点交流国际/国内宽带与OFDM窄带载波通信新技术。
— 2015年,据了解,华为海思公司将(中频载波芯片)物理层及通信协议在国网宽带载波通信技术企业标准中进行共享。各宽带载波芯片厂家在芯片物理层统一的前提下,自主开发宽带载波产品。
— 2016年,在本文作者组织召开的当前电表行业发展热点问题(重庆华立)讨论会上,重庆市电科院介绍了在大型公变台区(约700户)进行现场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测试结果。
— 2017年,江苏省电科院完成宽带载波模块互联互通测试,验证宽带载波模块在架空线路、预埋电缆、城市及农村等现场复杂运行工况下的互联互通情况。
— 2017年,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电科院《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宽带电力线脉冲噪声实现方法》提出:实现基于FPGA的Class A 噪声发生器,将有利于宽带PLC产品抗噪声性能评估测试。
— 2017年,国网发布:《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Q/GDW 11612---2016)》
据了解,该标准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技术要求

第3部分:检验方法

第4部分:物理层及通信协议

第5部分:链路层及通信协议

第6部分:应用层技术要求
— 2018年5月,中国电科院发布:《适用于智能电网应用的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标准(IEEE19011)》
3)青岛东软公司:推出符合IEEE19011国际标准的宽带(中频)载波通信芯片,并获得国际通行证
网上报道:”IEEE发布载波新标准,东软载波芯片获国际通行证”
—东软推出新的载波(中频)芯片的型号:

Eastsoft SSC1667。现在,已有至少100万颗芯片在网使用,并不断深化应用,拥有超级电容停电上报台区自动识别等功能。
—东软SSC1667型宽带(中频)载波通信芯片的设计性能
· 40nm Flash工艺,SOC芯片集成度高,Flash内置,外围成本低

· 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

·通信速率6MHz

·通信频带07MHz---12MHz

·功耗更低:静态功耗07W/动态1W

·支持新的/老的国网宽带互联互通标准,支持频段切换功能

· 4频段、6种模式,具体支持的标准和频段:(略)。
4)点评
—我国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国际标准制订方面实现零的突破
在国际上,由中国电科院等单位联合制订的《适用于智能电网应用的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标准(IEEE19011)》,填补了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应用在智能电网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经查证:
·国际上,宽带(高频:2MHz及以上)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的制订:先期研究的重点领域是智能家居网络,后来面向家庭数字多媒体、视频、音频、数据、能源智能化控制等通信的需求。这方面,Home Plug(家居即插)联盟提出的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标准较早、面广,其中的部分宽带载波通信标准,已经转换成IEEE国际标准:
从2001年的Home Plug 10标准,数据速率最高达14M bps,主要定位于家庭网络应用,也有用于低压宽带接入;2004年的Home Plug 10 ---Turbo标准,提升数据速率,最高数据速率85M bps,;2005年的Home Plug AV标准,频段:18---25MHz,最高数据速率200M bps,用于传输视频、音频、数据;2006年的Home Plug Green PHY标准,是为家庭和建筑物中嵌入式智慧能源和自动化应用而设计,它与IEEE1901/Home Plug AV标准的电力线网络协议互 *** 作,并具有将数据速率由200M bps降低为低速率(注:10M bps)、低功耗(注:功耗降低80%)、低成本和宽广家庭覆盖能力等特性。
·国际上的窄带(低频:500kHz及以下)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的制订:
2009年,MAXIM公司发布G3标准
2011年,PRIME联盟成立,发布G3---PLC标准;ITU(国际电信联盟)的G9955兼容G3---PLC物理层;IEEE P 19012兼容G3---PLC物理层
2012年,G3---PLC更新,由ITUG9903发布;10月发布更新版本
2013年,ITUG9903发布更新版本;IEEE19012投票通过成为正式版本
2014年,ITU G9903发布再更新版本。
这些窄带通信标准,使用OFDM的低频窄带载波通信技术,以较高的传输速率及频段具有d性等优势而快速兴起,主要用于自动抄表管理、智能家居网络,频段:10k---500k Hz ,数据传输速率20k---150k bps。
·以上情况说明:
a1 国际上,长期以来,适用于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的中频(150k---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一直未推出国际标准。
a2 国内,自2009年国网提出开展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之后,对适用于智能电网应用的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进行多方位的合作研究。
IEEE19011国际标准的提出,是基于国内通过几年的宽带(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中频载波芯片开发、现场宽带载波通信干扰性能测试、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联讨论、宽带载波通信标准制订等多方位的合作创新、系统研究成果。
—从应用的视角,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有哪些技术难点与争议
国际上,迟迟未能推出适用于智能电网应用的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国际标准,估计主要有应用技术难点与争议。
经综合2014年青岛电力线载波通信新标准/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议、2016年重庆电表行业发展热点问题讨论会议的情况,本文作者提出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应用技术开发的3个难点与争议问题:
其一,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双向高频干扰。网上报道:2013年6月,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发布《电力线通信系统对工作在80MHz以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影响(ITU---R SM2158---3报告)》,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提出质疑。
注:SM系列,频谱管理。
(说明:目前尚未看到国内有关部门对ITU--R SM2158---3报告的评论)
其二,配网预埋电缆、无功补偿装置对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影响的严重程度与改进措施的合理性评估。经现场实测,有时将集中器布置在

无功补偿装置之前(电源侧),自动抄表成功率极低甚至抄不到表。
其三,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问题。据了解,在国内,各宽带载波芯片厂家的中频载波芯片物理层及通信协议已经统一,网络的路径选择和中继功能还是各不相同,在现场实际的组网和抄表时,互联互通的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以上难点与争议问题,据了解,国网计量部门统一组织了现场测试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但是从期刊、网上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
这次,IEEE19011国际标准提出中频(低于12MHz)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其大量使用的创新技术,提高了通信信号(位、帧)的收发质量和数据传输性能。据了解,随后国内有意向继续合作开发中频载波通信网络的网络层及其它层级的技术规范,期望在组网技术、路由算法、数据传输、互联互通等深层次通信技术进行开发统一,实现大幅度提升用电信息采集速率、自动采集成功率,化解中频载波通信质量引发的应用难题。
同时,本文作者提出尚需合作研究制订另一个重要标准: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监测、管理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制订的建议,在本文第5)部分叙述。
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的高质量,只有从中频载波通信网络技术性能开发与信道监测管理两个方面措施相结合,才能较好地化解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应用的3个难题。
—载波模块价位。与窄带(低速)载波模块相比,目前的中频载波模块价位还高,将影响其大规模推广应用。但是,可以预期,随着中频载波模块应用量不断增长,其价位可以降到合理水准。
—拓展载波模块更新资金渠道
2010---2017年,国网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招标量:集中器约464万台,采集器约5115万台。如集中器、采集器的窄带载波模块70%,更新为中频载波模块,按目前的中频载波模块价位估计,集中器的新模块投资65亿元,采集器的新模块投资25亿元,单相载波表的新模块(按国网供电服务区457亿户的15%估算)投资34亿元。以上3项合计,国网采用中频载波模块需投资655亿元。按传统电子式电表8年轮换周期,每年需载波模块更新资金82亿元。
2017年底,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基本完成。现在要申请进行用电信息采集载波模块的更新资金,化解本地通信技术瓶颈,这条资金渠道是否可以走通,还难以预料。国网,当前投资的重点还是特高压工程与推进配电网智能化建设。
目前,居民用电低压电网的主动故障报警与抢修,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配电网与用户之间实用互动功能开发,是国网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的短板。由此,通过各级电网配电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拓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用新功能,申请中频载波模块购置资金,则是另一条合理渠道。
5)国内,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监测、管理技术规范制订的建议
国际上,EN50065:《3kHz至1485kHz频段的低压电气装置上的信号传输》:
第1部分: 一般要求、频带和电磁骚扰
第2---1部分: 95kHz至1485kHz频段用于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下工作的交流电源通信设备与系统的抗扰度要求
第2---2部分: 95kHz至1485kHz频段用于工业环境下工作的交流电源通信设备与系统的抗扰度要求
第2---3部分: 3kHz至95kHz频段用于电力提供商和分销商工作的交流电源通信设备与系统的抗扰度要求
第4---1部分: 低压去藕滤波器 --- 通用规范
第4---2部分: 低压去藕滤波器 --- 安全要求
第4---3部分: 低压去藕滤波器 --- 输入滤波器
第4---4部分: 低压去藕滤波器 --- 阻抗滤波器
第4---5部分: 低压去藕滤波器 --- 分段滤波器
第4---6部分:低压去藕滤波器 --- 相位藕合器
第7部分: 设备阻抗
国内: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监测、管理技术规范的制订,可参考EN60065系列标准,结合中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特征,需要涵盖中频频带和双向电磁骚扰限值;中频载波信号衰减及信噪比测量,集中器选址勘测;双向高频干扰监测;

各类应用环境的抗传导、幅射干扰要求;预埋电缆、无功补偿设备对中频载波通信影响测试及处理方案;同频干扰测试及改进方法;各类去藕滤波器;设备阻抗;双向通信与网关技术规范;其它要求。

智能路灯是应用先进、高效、可靠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无线GPRS/CDMA通信技术,实现路灯远程集中控制和管理的路灯。智能路灯具有根据交通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主动故障报警、灯线防盗、远程抄表等功能,可大大节约电力资源,提高公共照明管理水平,节约维护成本。智能路灯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联系在一起,简称科技。实际上,它们密切相关,有着重要的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联系事实与现象的理论;技术任务是将科学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科学主要研究未知领域,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突破是不可预测的;技术工作在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规划。

它应用城市传感器、电力线载波/ZIGBEE通信技术和无线GPRS/CDMA通信技术,将城市中的路灯串联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和管理,具有根据交通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和主动故障报警等功能。可以有效控制能耗,利用太阳能大大节约电力资源,提高公共照明管理水平,降低维护管理成本,使城市道路照明“智慧化”。智慧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从而智能响应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

智能路灯是智能杆的一部分。智能杆的功能包括:森林防火监测、治安监测、道路交通监测、应急报警、应急中心对外联络及广播、广告广播、照明、景观灯、灯光秀、红绿灯、环境检测、气象站检测、温湿度检测、4G/5G通信等诸多功能。上述功能设备可以是可选的。智慧棒壁厚大,强度高,可安装4G/5G等设备供电。与普通灯杆相比,4G/5G通信等重型设备以及需要24小时供电的设备,由于墙体较薄,白天没有电,无法安装。智能棒的监控系统为无线监控,无需拉线即可输入或存储。

受缺芯危机影响,“国产替代”成了芯片行业的热门关键词。以最为紧缺的MCU芯片为切入点,我们挑选了一些电子工程师最喜欢的MCU芯片,从它们的核心技术、应用领域、规格书型号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兆易创新

主要产品:GD32F150系列

核心技术:基于Arm架构的 Cortex-M3处理器,其主频为108MHz。精简指令集架构配上百兆主频,提供出色的运算处理性能。

主要应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电机控制、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家电及物联网等领域。

主要产品:GD32E230系列

核心技术:基于Arm Cortex-M和RISC-V 内核的通用MCU

主要应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电机传动、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领域

二、国民技术

主要产品:通用安全MCU N32G455系列

核心技术:采用高性能32位ARM Cortex -M4F内核,集成浮点运算单元(FPU)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支持并行计算指令。

主要应用:工业控制、空调压缩机控制、无人飞行器、云台、工业及消费类机器人等先进电机控制应用场景,以及UPS、太阳能逆变器、数字电源等需要控制器有高效运算能力同时又集成丰富的模拟特性的数模混合应用的场景。

N32G455系列产品可稳定工作于-40 C至+105 C的温度范围,供电电压18V至36V,提供多种功耗模式供用户选择,符合低功耗应用的要求。该系列产品提供包括从48脚至100脚的4种不同封装形式,根据不同的封装形式,器件中的外设配置不尽相同。

三、东软载波

主要产品:HR7P/ES7P/7H系列8位MCU、HR8P/ES8P系列32位MCU、ES32F系列32位MCU

核心技术:8位/32位 MCU设计开发

主要应用:智慧家电、智能楼宇、智慧医疗、车载电子、无人机、工业控制、智能互联网等。

四、晟矽微

主要产品:无线连接MCU MC8015

核心技术:内置 24GHz 无线收发模块,具有高集成度、高灵敏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主要应用:无线遥控、无线键鼠、无线通讯、工业控制等领域

主要特性:

片上集成发射机,接收机,频率综合器,GFSK 调制解调器

片上集成 32 位 Cortex-M0 结构 MCU

工作电压:20V~36V

封装形式:QFN48、QFN32

五、中微半导体

主要产品:电机控制MCU CMS32M系列

核心技术:基于ARM-Cortex M0内核的高端电机控制专用芯片

主要应用:CMS32Mxx系列MCU是中微半导体电机控制产品线主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落地扇、正弦波吸尘器、油烟机、电动两轮车、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等典型电机控制领域。

六、乐鑫 科技

主要产品:Wi-Fi MCU通信芯片、ESP32-S2(搭载单核32位处理器,并集成RISC-V协处理器)

核心技术:大功率Wi-Fi射频技术、Wi-Fi物联网异构实现

主要应用:智能家居、物联网、可穿戴设备

七、灵动微

主要产品:MM32F系列、MM32L系列、MM32W系列、MM32SPIN系列、MM32P系列等

核心技术: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 内核,超低功耗、具备多种无线连接功能等

主要应用: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智慧家庭、可穿戴式设备、 汽车 电子、仪器仪表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MCU厂商,还有华大半导体的电机控制MCU HC32M系列、 超低功耗应用HC32L系列、高性价比HC32F系列,还有航顺芯片的32位M3、M0的通用MCU,8位OTP、MTP、EEPROM、FLASH的通用MCU等国产热门MCU芯片

道合顺大数据Infinigo

物联网(IoT)已经开始走入现实,到 2020 年,预计将有数十亿的服务和设备实现随时随地互联。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和智能仪表等等,各种新应用层出不穷,推动新业务模式飞速发展。

为了支持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移动行业开发了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其中包括低功耗广域网(LPWAN)。这项技术能够更好地支持这些设备和其应用的特征和要求。

3GPP 在 2014 年开始推动一项标准化任务,窄带物联网(NB-IoT)是这项工作的成果。作为 3GPP 第 13 版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窄带物联网技术规范的首个版本在 2016 年 6 月冻结并发布,旨在支持具有以下要求的类似应用:

– 优化在现有 LTE 空中接口之上的网络体系结构

– 更佳的部署灵活性

– 扩大的室内覆盖范围(与 GSM 相比 +20 dB)

– 支持数量庞大的双向通信设备(数据传输速率仅为几十 kbps)

– 低成本设备(单价低于 5 美元)

– 低功耗(电池使用寿命超过 10 年)

窄带物联网是一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虽然与现有的 3GPP 设备不兼容,但是其继承了 LTE 的很多特征,例如频带、物理层基础、参数值定义和高层复用(NAS、RRC、RLC 和 MAC 过程)。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因为其带宽减少到 180 kHz(加上防护频带为 200 kHz),所以需要创建与 LTE 不同的新物理信道和程序。

与其他物联网技术一样,此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功耗。为了减少设备复杂性和成本,它不支持很多基础 LTE 功能,例如空间复用、载波聚合、演进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eMBMS)和双连通性。也不支持高层服务,例如 IP 多媒体子系统(IMS)。

在现有 LTE 空中接口之上优化的网络体系结构

虽然窄带物联网与现有 3GPP 设备不兼容,但它仍然继承了很多 LTE 特征,例如物理层基础和高层体系结构。

唯一实现标准化的双工模式是频分双工(FDD);因此,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频率。目前,窄带物联网没有时分双工(TDD)版本,而 3GPP 在短期内也没有计划定义该版本。

为了减少设备复杂性和成本,3GPP 制定了三个主要的设计决策。首先,窄带物联网遵照半双工设计,这样就无需使用昂贵的双工器滤波器来分离发射和接收链路;您可以使用开关代替。其次,不支持 MIMO,特别是空间多路复用技术,因此用户设备(UE)仅需要实施一个接收机链路。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信道带宽仅为 180 kHz,这减少了整体平台成本。

总之,窄带物联网 NB IoT 是一项新兴的 3GPP 窄带无线技术,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蜂窝基础设施。这项新技术将促使物联网实现长足增长,在不同领域催生各类物联网应用。

窄带物联网设计挑战

窄带物联网设备和系统要求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高度的可靠性,避免意外故障。下列是窄带物联网面对的一些设计挑战:

MRP技术 MRP是一种复用模式技术,主要用于频率规划。每组载频可以根据网络容量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复用。这项技术与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无关。对于其他选项,比如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技术属于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此外,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还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网络服务、工业应用软件等。这些都是网络相关的软硬件技术。MRP(多重复用模式)是一种多重复用模式技术。所有可用的载波频率被有规律地分成几组,并且每组中的载波频率作为独立层。在进行频率规划时,每组的载频可以基于网络容量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多路复用方法。MRP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固定频率复用。模式,这使得载波频率配置灵活,尤其是使得扇区小区的载波频率完全相同,这不仅提高了同频干扰保护比提高,跳频效果也提高。

4G模块,也被叫作4G通信模块或4G DTU模块,他是物联网行业具有4G通信功能的一种产品,通过4G模块,我们可以实现工业设备数据通过无线4G网络传输到远端控制中心,并从控制中心通过4G模块远程对工业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工业设备通过无线4G网络的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通过4G模块可大大的减少运营人工成本。

4G模块的工作原理

近年来物联网行业飞速发展,通过各种物联网模块来代替人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那么4G模块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我们就来分析4G模块塔石怎么工作的。4G模块是基于4G网络来进行通信的,4G模块是指支持TD-LTE和FDD-LTE等LTE网络制式的统称。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等特点。4G模块在硬件上将射频、基带集成在一块PCB小板上,完成无线接收、发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软件上通过4GLTE网络传输,对下位机modbus数据进行传输到服务器端,支持心跳包,注册包功能。并可支持软件支持语音拨号、短信收发、拨号联网等功能。

WiFi模块又名串口Wi-Fi模块,属于物联网传输层,功能是将串口或TTL电平转为符合Wi-Fi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的嵌入式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bgn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传统的硬件设备嵌入Wi-Fi模块可以直接利用Wi-Fi联入互联网,是实现无线智能家居、M2M等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串口WiFi模块的工作原理

串口WiFi模块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网络发送–TCP数据 => 模块 =>串口数据–单片机接收,反向也是一样的,模块作为一个数据传输的通道。

三、串口WiFi模块在智能插座上的应用

串口wifi模块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一般在几K/S,所以这种传输速率不适合传输和视频等大文件,倒是非常适合传输小数据量的数据,比如开关通断信号、控制信号等。比如将串口WiFi模块应用在传统插座上,再结合手机app就能做成智能WiFi插座。见下图。

智能WiFi插座支持远程WiFi *** 控以及定时开关等功能,可实现在异地对家里各种家用电器的控制,比如控制空调、电饭煲、热水器等的开启和关闭, *** 作方便省心。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功能,比如定时延时,usb充电,网络远控,电量统计,节能省电……

海信中央空调采用的NB-IoT可以说是一种革新性的技术,它支持海量链接、有深度覆盖能力、功耗低。许多人拿它与WiFi、蓝牙等无线技术相提并论,不过WiFi、蓝牙等是面向短距离的互联应用,而NB-IoT是长距离广域的通信技术,两者之间不在一个层级上,没有可比性。 百度谢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22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