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第1张

智慧社区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 实施方案 ”,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一)

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 创新思维 ,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 系统安全 。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市)及其组成部门、街道和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加快推进,到20XX年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逐步扩大社区公共区域WIFI 无线网络 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z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于确需通过社区受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要精简手续、优化流程,强化协同办理,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公开具体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内容、申报材料、程序和办理时限,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数据支撑,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人、地、物、组织、事件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定向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各地区以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和依托,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 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 文化 、 教育 、体育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支持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各种服务。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2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所形成的社区服务、党政服务、媒体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按照智慧沈阳建设要求,打造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媒体服务、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到2017年建成300个智慧屋,并以智慧屋为节点,实现“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社区安全、智慧家居、便民服务等线上功能的线下落地和体验。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 渠道 ,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一)夯实基础阶段(20XX年1月-8月)。在全市选择部分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以推进重点项目试点运行为主要目标,梳理各类数据和业务,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建成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率先实现民政、残疾事业、就业创业类事项的一口式办理。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和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基础数据。

(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 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和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和网络实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二)

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 方法 ,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社区网络,结合政务外网提升扩容工程,实现区、镇、社区(村)三级联网。提高社区用户互联网宽带,加快推进公益免费WIFI网络建设,部署信息显示屏等自助设备。(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流程。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 办事流程 ,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牵头单位: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分局、区司法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4、建设社区事务支持系统。建设智慧党建,规范综治三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协商(投票)、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社区事务跟踪管理、社区内部协同工作平台及社区日志、台账等应用系统,整合社区党建、综治等业务系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人员、部件和事件信息的三维、可视、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和引导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星级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8、推进社区商业增值服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规范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建设生活信息发布、搜索、交易平台,提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长江经济带正式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即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如何深化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板块、各省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湖南作为长江流域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立足自身资源与产业比较优势,优化湖南产业布局,促进湖南产业转型升级,既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湖南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并确保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湖南重点产业布局现状

1、湖南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显示,41个工业大类中39个大类在湖南均有分布,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工程机械、 汽车 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轨道交通等已成为湖南工业主导产业。2019年湖南粮食总产量290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万亿元,粮食、畜禽、竹木进入千亿产业行列,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2019年全省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9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资产总规模1252亿元,年均增长12%。2019年湖南10种主要有色金属270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9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800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1%、15%。2019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实现总产值2994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1/3,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知名品牌,长沙市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2019年,全省 汽车 产销量106万辆,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75亿元,“十三五”期间 汽车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174%,已经稳居千亿产业行列。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中两大传统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占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 旅游 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湖南省 旅游 业接待游客总人数473亿人,实现 旅游 总收入3900亿元,占GDP比例约13%。

2、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

湖南逐步形成了长株潭、洞庭湖地区、湘南、大湘西4大发展区域,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2019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3%,该区域正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其核心增长极作用显著增强。2019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9200亿元,占全省比重238%,重点打造石油化工、船舶、农副食品加工、轻纺等4大产业集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铺开,水域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2019年湘南地区生产总值7800亿元,占全省比重195%,该区域积极融入珠三角,加快建设为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的重要平台、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目前,湘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加速显现。2019年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6790亿元,占全省比重182%,在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的同时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特色经济发展迅速,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3、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湖南省已经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提升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汽车 产业集群、石化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37个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规模企业达08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662亿元。从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来看,湖南产业集群主要集聚于长株潭地区,并辐射周边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地区、大湘西地区。产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产业园区179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园区19个,全省产业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5万亿元,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约60%,产业园区逐步成为经济发展带动区、城市综合功能新区、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黄金水道”在岳阳。图/网友“一路行摄”

二、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产业空间布局不协调

湖南各区域综合实力差距明显。首先,无论是经济总量、经济密度、综合实力,长沙市远超其他地市,可作为湖南的核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其次,岳阳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衡阳市、邵阳市、怀化市作为湖南省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布局与资源禀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匹配问题,城市对周边地区产业辐射能力不强。岳阳市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辐射面有限、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能力不强、外向型经济发展不畅、沿江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2、产业链条不完整

湖南已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链,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及新材料等产业链较为完整,而 汽车 及零配件、有色金属产业链、电子信息、3D打印及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存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配套企业分布不合理、关键技术缺乏、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在石油化工产业链中,基础化工丙烯、碳四、芳烃产品领先,缺乏乙烯产品,合成化工产品缺乏有机氧原料、医用化学品、化妆品、工程塑料等产品;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全省过百亿龙头企业只有蓝思 科技 、衡阳富士康集团、介面光电、中光通信、基伍手机等企业,产品以电子元器件为主,缺失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应用电子、太阳能光伏、软件制造与服务、数字视听产品、通信设备等下游终端产品;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产业链存在着资源开采集中度不高,铅锌钨主要产品省内仅能供应20-30%,除硬质合金精深加工技术比较领先外,铅锌锑铋等产品加工技术薄弱。

三、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优化湖南产业布局的思路

按照国家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特点和湖南的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江湖联动,水陆协同,依靠创新开放汇聚生产要素,优化“一核、一区、一带、四线”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努力形成通道支撑、产业聚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把湖南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产业聚集基地。

1、优化“一核、一区、一带、四线”产业空间布局

长株潭核心增长极。依托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国家级湘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强化长株潭绿心保护和湘江综合治理,推进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一体化,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增长极。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面治理洞庭湖水环境,强化湿地、水生动植物和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促进岳阳、常德、益阳三市产业合作,充分发挥岳阳通江达海的门户功能,加快临港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全国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长岳产业联动发展承接带。长沙、岳阳地理空间相连,经济联系紧密,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区域和全省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具备加快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加快推进长沙岳阳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长岳经济带,是新形势下我省深入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举措。

京广、沪昆、张吉怀和长益常高铁经济带。在筑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的同时,以京广高铁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为节点,建设高广高铁经济带;以娄-邵为支点,以湘中经济走廊为腹地,建设沪昆高铁经济带;以打造张家界国际 旅游 目的地为重点,建设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 旅游 经济带;以贯通丝绸之路为目的建设长益常高铁经济带。

2、延伸长株潭产业链

长株潭城市群是引领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重点支持长株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钢铁有色、文化 旅游 等湖南省主导产业优化布局,延伸扩大产业链条,培育和引导企业聚集配套发展,实施创新开放战略,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打造一批标志性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现有优势产业“强链”,加强产业核心技术联合研发,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拓展株洲、湘潭、浏阳、宁乡、湘阴、汨罗配套件生产基地,实现配套企业与主机企业协同发展,建设湖南标志性的产业集群。

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建链”,在长沙、衡阳、湘潭、浏阳、湘阴等产业园区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产业链条。

围绕钢铁有色、 汽车 及零配件制造、新能源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补链”,寻找产业链条中缺失的高附加值和关键环节,株洲、湘潭、岳阳、衡阳、浏阳、宁乡、湘阴、汨罗等产业园通过产业链招商或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相关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补充相关产业链。

3、规划建设长岳经济带

长株潭核心区主要布局机械、电子、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物联网经济、文化产业与服务业,采用总部+生产基地分置模式,长沙市作为行政、科教、金融、服务、商住、人口与企业总部的集中区,将部分企业生产基地和一般制造业北向岳阳迁移。

岳阳市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岳阳“1+4+2”城市组团融合,全面建设200万人口的岳阳大都市区。根据长沙-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按照错位、补位、承接原则,明确岳阳传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定位。整合和引导全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造纸、农副食品加工、航运物流、钢铁 汽车 等大耗水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在沿江开发带聚集,依靠 科技 创新转型升级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造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提升岳阳传统产业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对长沙武汉城市圈人才、资金、物质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岳阳市湘阴、汨罗和长沙县部分乡镇是岳长联动发展承接带,是串联岳阳市区与长株潭地区的承接带。重点考虑在岳阳-长沙结合部划定跨市区域(或长沙岳阳经济协同发展先行先导区),拓展湘阴、汨罗产业承接功能,布局和承接长沙先进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生物医药、非金属矿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劳动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把岳长联动发展承接带建设成为长沙-岳阳产业开放合作的新基地,与岳阳市沿长江产业开发带形成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T型产业布局。

4、打通湖南经济北向发展新通道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争取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打通湖南经济北向发展的新通道。

一是全面加快航运扩容提质。加强航道整治,提高航道等级,构建以长江为依托,以洞庭湖为中心,构建以“一纵五横”航道为骨干的干支通畅、江海直达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同时,考虑打开常德通过长江北上的水陆通道,提高湖南洞庭湖平原与湖北江汉平原的互联互通程度,推动湖南与长江经济带的紧密融合。

二是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将综合运输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长沙市、岳阳市等运输节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快建设S201改造提质工程和岳阳三荷机场,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零换乘、无缝衔接”。

三是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以城陵矶港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港区的连接线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推进港口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拓展港口运输服务的辐射范围。

四是优化整合港口资源配置。依托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整合长沙、岳阳、常德、益阳和沅江等港口,实现沿湖沿江码头和港口联合经营、集群管理。

5、建设湖南通江达海开放新高地

坚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并重、对内和对外开放并重,进一步加强湖南与沿江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利用资本纽带,加强霞凝港-城陵矶港-上海港分工和协作,促进湖南与东南沿海省市更紧密合作。打破行政壁垒,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长沙与武汉共建“创意产业园”,湘鄂赣共同开发具有特色的 旅游 精品线路、打造长江经济带 旅游 “金腰带”。

对接“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湘品出境”,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矿产品加工、水电桥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精细化工产业,积极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东欧、巴西、尼日利亚、东南亚、中亚、南美等国或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探索 境外产业园区共建模式;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中小企业利用国家、省级政府重点支持的跨境电商平台或贸促会,以商会、联盟、行业协会的形式抱团“走出去”,稳健实施严控风险。

提升口岸、综保区平台开放功能。复制推广自贸区和海关监管区成熟经验,推进长沙、岳阳、衡阳、湘潭和郴州口岸提质升级,放大进口粮食、水果、肉类等指定口岸功能,支持5个城市设立出口加工区和来料加工区,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努力营造开放发展的新环境,把口岸、综保区平台建设成为开放崛起的主战场。

四、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优化重点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引领

成立湖南长江经济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可在省发改委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主持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商讨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套,并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沿江、沿湖各地加强联系,重点做好项目策划等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库建设,搞好日常协调工作。

湖南省政府按照《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工作要点》尽快制订出台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长沙-岳阳协同发展规划和湖南长江经济带产业指导目录,引导优势企业向沿江、沿湖地区集中,促进全省重点产业差异化布局,错位发展。做好两个规划与湖南主体功能区规划、港口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其约束与指导作用。

2、完善财政税收支持制度

出台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建立全省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对各地政府招商而在当地不宜布局的重大项目,引导到符合产业布局的区域落地建设,可由引入地政府予以一次性资金补偿,鼓励和吸引沿海产业和国际产业成体系、成规模转移。

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体系。整合省市两级财政投资资金,引导和整合 汽车 、钢铁、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产业在长岳经济带、节点城市产业园区布局,聚集、整合、延伸湖南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产业;根据国家税收调控政策,加大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的税收支持力度;运用财政与税收政策扶持自主创新产业基地,促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7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3、设立湖南长江产业投资基金

由省财政牵头并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知名的投资管理机构、上市公司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战略合作伙伴,组建股份制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扩大湖南产业发展的朋友圈,为湖南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资源。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按照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群、项目群运营方式进行对外投资,根据湖南产业发展需要设立湖南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传统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重组兼并3个产业基金群。

湖南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群重点支持霞凝港、城陵矶港、益阳港、沅江港、常德港扩容提质工程、洞庭湖及湘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以长江、洞庭湖为骨干,连通湘江和洞庭湖平原,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航道网络。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建设基金群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引进、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湖南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重组兼并基金群重点支持石化、农副产品加工、钢铁、有色等湖南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整合产业布局和新产品研发。

4、建立集约用地约束激励机制

土地部门统筹规划“一核、一区、一带、四线”重点区域产业园区用地规划和布局,加强用地调控,加快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的同时,力争把相关区域的产业园区建成全省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强化土地约束机制,提升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凡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园布局,严格按照批准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功能布局安排项目,凡不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布局的项目一律不准入驻产业集聚区;对各产业园内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低于一定数额的项目不予单独供地,全部入驻标准化厂房。产业园原则上除安排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配套设施外,严禁进行商品住宅房地产开发。完善激励政策,引导产业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产业园区依托土地储备机构,完成征地工作后,统一纳入储备,通过“招、拍、挂”方式确定用地单位后,足额收取土地出让金并全额上缴财政,土地出让收入清算后净收益全部返还园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高标准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可以利用新增、存量国有建设用地。

5、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机制

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实施水、土、大气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坚持抓好湘江重金属污染、洞庭湖水环境质量、有色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突出环境污染落实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落实河长制;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武陵山生态屏障区、长江流域中下游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调节等生态补偿政策,并逐步加大省财政对重点生态地区的补偿力度。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 社会 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4]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有关要求,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二、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四)加强顶层设计。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方案要突出为人服务,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要明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确可靠以及同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法规标准等的具体措施;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
(五)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设具有随时看护、远程关爱等功能的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加快社会保障经办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医保费用跨市即时结算。推进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用。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
(六)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建设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药品阳光采购。整合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加快征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信访的网络平台,推进政府办事网上公开。
(七)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八)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消费需求与农产品(1016, 002, 020%)供给紧密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大型工业企业深化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鼓励信息系统服务外包。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向旅游、餐饮、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发展。
(九)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差异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加强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发共享和社会化应用。
三、切实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十)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各政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将本部门建设管理的信息资源授权有需要的部门无偿使用,共享部门应按授权范围合理使用信息资源。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
(十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城市人民政府要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
(十二)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支持物联网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促进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能源利用智能化。鼓励物联网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应用。加快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生服务、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
(十三)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
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十四)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面向公众实际需要,重点在交通运输联程联运、城市共同配送、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护与健康管理、集中养老与远程医疗、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室内外统一位置服务、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加强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
五、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
(十五)严格全流程网络安全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同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在重要信息系统设计阶段,要合理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同步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在实施阶段,要加强对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安全审查,同步建设安全防护手段;在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定期开展检查、等级评测和风险评估,认真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增强日常监测和应急响应处置恢复能力。
(十六)加强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安全防护。加大对党政军、金融、能源、交通、电信、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重要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安全可控。完善网络安全设施,重点提高网络管理、态势预警、应急处理和信任服务能力。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体系,推行联合灾备和异地灾备。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十七)强化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鼓励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信息安全认证服务,为保障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六、完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十八)完善管理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推行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电子政务和公益性信息服务外包和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信息服务。
(十九)完善投融资机制。在国务院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严禁以建设智慧城市名义变相推行土地财政和不切实际的举债融资。城市有关财政资金要重点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优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应用,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对市政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要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和监督,研究出台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以及信息化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全过程监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上的科学发展。住建部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城镇化建设,于2012年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 点工作,先后公布两批共193个试点。数据显示,这些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2600个,投资总额超万亿元人民币。科技部与国家标准委也于2013年9月底 选择了2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试点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城市政府表达出申报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的明确意向。
另悉,为提高我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推进试点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于2014年8月-10月期间举 办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系列培训。第一期培训于8月27日开始,主要为智慧城市申报培训,面向申报本次试点的城市、企业。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在这一决定中,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的重要一项被列为其中,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标志着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对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2011年3月16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刚要》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已被国务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11年4月6日《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根据办法,专项资金是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物联网研发、应用和服务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突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体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组织形式开展物联网研发及应用活动。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

2011年5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标准化重点工作》(工信部)

文件提出将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标准战略研究,加快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为保持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支撑。对于一些产业急需标准,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标准制定力度。今年将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2012年2月14日:《"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工信部)

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要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2012年8月17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工信部)

根据此《纲要》,中国将加大对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税收政策扶持;同时,推进物联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到2015年,无锡示范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实现一批重点领域的典型示范与推广应用,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到2020年,无锡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成为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核心区;集聚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建成一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先导区。

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并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意见指出,将建立健全有利于物联网应用推广、创新激励、有序竞争的政策体系,抓紧推动制定完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快物联网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从而推动物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2013年3月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指出三网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对现有互联网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依靠增加带宽和渐进式改进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主要包括:原创性网络设备系统,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涵盖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空间信息网络仿真、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集成电路验证以及量子通信网络等开放式网络试验系统。该设施建成后,网络覆盖规模超过10个城市。

2013年9月17日:《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

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各个专项计划从各自角度,对2015年物联网行业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

2013年10月31日: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

通知指出,支持各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效果突出、产业带动性强、区域特色明显、推广潜力大的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项目,推动物联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2014年6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工信部)

通知指出,2014年,物联网工作重点为:1、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物联网工作统筹协调,加强对地方和行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2、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开展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与验证示范,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3、开展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开展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示范,推进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4、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和挟持物联网骨干企业,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培育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商业模式研究创新和推广。5、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6、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加强各部门工作衔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2014年7月:《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3〕1718号)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联合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制定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请根据各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分工与进度、保障措施等,尽快细化本地区的具体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务实推进相关工作。

American test tube baby
德国工业40如火如荼,中国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战略规划。“中国智造”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 然而,传统的计算模式、工厂网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制造”对于运算速度、数据交互速度、数据即时性、M2M等方面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已被业界广泛理解和接受,但在企业应用层面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提升,在具体应用和整体运营管理模式上可以带来哪些变化,仍然值得业界探讨。
在工业互联网白皮书中,将工业互联网描述为:致力于工业控制系统联网,使之形成大型的端对端系统。工业互联网系统能与人联接,能充分集成企业内部系统、工艺流程和分析工具。这样的端对端系统被称为“工业互联网系统(IISs)”。
工业互联网的架构,从商业利益诉求开始(联盟的发起者都为大型企业),基于各类应用,进行生态体系的研究,并通过简化方式对系统架构进行解释,便于各领域组织和个人的理解。
不同于工业40在“集成”之上,更注重供应链(价值链)的研究,工业互联网则更偏向于对利益相关者-“角色”的研究。生产分工的“角色”,不仅仅是指产业链上下的企业和组织,还包括了企业中的各类职业人士,包括商业决策者、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等。在工业40中也有大量内容关于对“劳动者(人)”的调研和阐述,但主要是从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进行整体性的思考。
从“角色”的需求出发,工业互联网提出了四层“视角(Viewpoint)”的结构(有些文章中也称之为“组件”)。
1业务视角(Business Viewpoint)
在工业互联网的搭建中,业务视角关注于识别利益相关者的商业视野、价值观和目标。相关人员(包括行业用户)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提供的基本功能来实现商业目标。
2 应用视角(Usage Viewpoint)
应用视角定位于可靠、复杂的系统应用(功能)。通过专业用户或逻辑用户自助式的一系列 *** 作(使用过程),能够获取到系统的基本功能或服务,并将其拼装成成熟的商业应用。
3功能视角(Functional Viewpoint)
功能视角聚焦于工业互联网系统中的基本功能模块(系统的零部件),以支持上层应用组件的运行。功能视角主要研究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组合结构、信息交互接口、使用流程和步骤,以及功能模块和系统外界环境的关联关系。
4 执行视角(Implementation viewpoint)
执行视角主要关注的是功能视角中的信息技术元素,包括具体的工业控制系统、通信方案和软件程序。执行组件(视角)关注于工业物联网最基本、核心的技术架构,功能(视角)在执行视角的技术架构上搭建,使得多个应用(视角)能够协同工作,并实现业务的完整交付。
工业互联网认为,工业领域的控制系统(ICS)已经能够实现跨产业部门的工业自动化。它们通过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获得信息的“激励”,并通过“固化”、明确的逻辑运算,向执行器发布指令信号,从而由设备上的机械装置改变物理世界和环境的状态。这种“控制”过程由工程师精心设计,使得自动化设备的所有行为都明确并固定下来。但如果生产环境发生改变,生产产品需要升级,那么必须由工程师重新设计并调整系统,这有可能需要启动一个生产线的“精益”项目。
要适应生产环境和商业需求的变化,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元器件,首先需要与外部信息系统组网通信,其次需要建立共通的“语言”(通信协议、数据规范),还要能够接受上层应用的调配和指挥,以此实现灵活的“柔性生产”,与其他商业系统协同“智造”。
四层视角之中,“执行视角”主要是构建信息流的通道。在“执行视角”中的独立设备和系统,会按照接口规范输出传感信号或接受指令信号,在“功能视角”中形成数字化映射,即在虚拟世界获得一个“身份”,能被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查询、访问、调用、关停等。
四个视角中的系统和能力是相互交织,只是看待的角度层面不同。商业视角和应用视角更多的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生产活动,它更关心的是资金、客户关系、供应链、人力资源、企业资产、产品的生命周期等等,是从上(需求)向下(实现)看待工业物联网。功能组件和执行组件是从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的角度来看生产活动,它聚焦于如何调配计算资源、如何传递信息、如何 *** 作设备、系统的维护和运营、技术构架的健壮性和安全性,更层次化、深入化地理解工业物联网系统,关注于它的“有机性”。
在工业互联网的四个组件中,功能视角和执行视角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拆解工业互联网。其中,功能视角关注工业整体系统,是顶层的技术架构,定义并展现了工业核心能力的相互关系;执行视角关注信息系统结构,是支撑功能视角的数字化基础,它对工业物联网的信息/网络能力进行了层级划分。
通俗的来说,执行视角描述了一个人(工业)的“神经网络”,而功能视角则呈现了一个人(工业)的“器官组织”。工业互联网通过这两种视角,注重于理清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之间的关系。就目前来看,工业40的架构思路倾向于将信息技术进行改进和叠加。相对而言,工业互联网则更关注未来工业系统的重构,使得信息和工业深度、有机的融合。
1功能视角
工业互联网对工业领域和信息领域的技术进行了融合,并定义和划分相应的功能模块,提出了“功能视角”的概念,这便是工业互联网的顶层功能架构:功能域模型。
功能域模型由五个基础的功能域组成。企业的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所有的功能域,也可能是其中几个,还可以是单独一个功能域,每个功能域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当然,实际的业务系统会根据应用特色,删减或修改功能域中的某些细节性技术,但这不会影响工业互联网的整体结构。
(1) 控制域
控制域整体部署在物联网边缘,贴近实物和环境,在物联网结构之中处于边缘位置。控制域包括:
感测,是传感器对设备、环境的感知;
驱动,就是指通过传递指令信号,使得设备上的机械部件或电路开关实施规定动作。此外,向电子标签等存储设备注入数据也是驱动的一种类型。
交流,是指信息在边缘网络中传递。
实体抽象可以理解为物的“数字化”,即物的(状态或属性)实体信息由统一、规范、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即数字化信息)来表示,这样上层系统就可以解读感测信息、改写设备状态(驱动)。实体抽象是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桥梁,完成虚拟和现实相互间的映射。在物联网领域中,“数字化”的狭义理解就是“实体抽象”。
建模,是对物理世界的系统性描述。建模的对象可以是生产设备,也可以是外部环境。建模的数据源来自下层的“实体抽象”。复杂的建模需要融合高深的行业技术知识,并通过高等计算(人工智能到等)来实现。
执行者通过对控制目标的解读,按照自有的控制逻辑,实施一系列的 *** 作(向驱动和感测传达指令)。执行者具有自主性,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智能,可以动态、灵活地完成任务。当然,对于一些特别重要或简单的控制目标,执行者会不经过逻辑判断,直接执行。
整个控制域实现了(控制)目标和(物理)行为的统一。
(2) *** 作域
*** 作域是对控制域系统的集中化运营,它可以远离控制域,实现远程的监管。 *** 作域主要的职责包括:
为功能(组件)的实现,调配和部署资源并进行相应管理。
为保证功能的健壮性, *** 作域还需要具备监测和诊断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来评估系统的健康,针对系统故障、性能下降等问题,及时上报或预警。
*** 作域除了“反应式”的运营方式外(出现告警后再处理),还需要支持预测和优化:预测故障和系统瓶颈,在故障和问题发生前处理(预测性维护);掌控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和下层系统设备的情况,通过调整资源分配来实现生产优化(例如动态地关闭一些空载运行的机器,来节省工厂的电力消耗)
在预测分析方面, *** 作域需要信息域的帮助,以弥补他可能在计算能力上的不足。
(3) 信息域
从不同的域中采集信息,并将这些大量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建模、存储,最终实现高级分析的功能(分析系统瓶颈或预测产业链趋势)。
信息域具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
采集(汇集)传感器和 *** 作状态的海量数据
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过滤、去重、挑拣垃圾数据)
(异构)数据格式转换
语义化处理(在原始数据中注入备注信息,关联其它数据集等,比如位置信息、时序信息等)
存储和数据持久化(data persistence,内存数据模型和存储模型的相互转换)
数据分发处理(包括流分析处理-streaming analytic processing)
控制域也有数据采集和建模的能力,但主要是用于即时的计算、实时的反馈、连续的 *** 作,其关注点在于设备的“物理行为”。信息域的建模主要是用于“后计算”的,即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预测,制定一个长期的优化目标,并通过调整控制域的执行策略,实现系统整体的性能提升。
信息域对控制域具有“引导”作用,如果将控制域看做“生产者”,那么信息域就是“管理者”。
(4)应用域
应用域是所有“功能(function)”(也称之为“函数”)的集合,包含对“控制域”进行 *** 作的功能。功能在应用域中表示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应用程序,业务则是多个应用程序的系统性组合。虽然在软件应用的底层代码中也有“功能(函数)”的概念,但应用域所指的“功能”是高度抽象(语义化)和复杂的逻辑程序,它可以包含一组协同的物理 *** 作或一系列流程化的数据处理行为。
*** 作功能发出的 *** 作请求并不是无条件执行的,它必须接受控制域的条件约束,例如违反作业安全的 *** 作指令会被控制域“拒绝”。
(5) 业务域
业务域即是企业各类的业务系统,例如:企业资源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例如人力资源的共享中心)、项目管理系统等等。这些信息业务是通过完整的一套软件程序来实现闭环的业务流程,也被称为:实现“端到端”的 *** 作流程,例如用户从客户端到电商平台(服务端)下订单购买商品。
2执行视角
功能视角作为顶层技术架构,本质上是从工业领域的整体视角看待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架构,而执行视角则是从“具体实现”的视角看待工业互联网,它其实属于功能视角的一个基础部分,不过以作者看来,“实现”的本质就是物理信息和虚拟信息的相互转换,所以执行视角所展示的功能拓扑看起来更像一种“服务于信息的组网和计算方式”,其强调了协议、接口,以及系统动作、设备状态的信息化映射。对于通信领域的人士来说就很容易读懂执行视角之下的架构,而且能够和物联网网络架构进行对应。
(1)三层架构
执行视角下的工业互联网分为三个基本层级:边缘层、平台层、企业层,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网络和功能特性。
边缘层收集各类设备数据并汇总转发至平台层,或由平台层反向发送数据(例如 *** 作指令)至边缘层中的设备。
平台层,一方面具有设备和资产的管理监控功能,可以向上层应用(企业层)提供这些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接受并执行企业层下达的 *** 作指令:数据分析、信息查询或控制设备运作。平台层整合了工业领域中的各类信息能力,并形成具有开放性的服务系统。
企业层,就是行业应用层。它可以是商业决策系统,也可以是提供给外部用户的设备监控系统,还可以是给内部运营人员用于产品质量分析的软件应用。它可以从平台层获取大量的底层生产数据,也可以通过平台层控制海量的设备,但它并不“关心”这些功能(查询、 *** 控)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它只负责高层应用的逻辑实现。
(2)三层网络
在三层架构模式之中存在三层网络:邻接网络(Proximity Network)、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服务网络(Service Network)
邻接网络,通过一定数量的转发节点连接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边缘节点(包括传感器、驱动器、设备、资产、控制系统和边缘服务),并且在区域内形成局部网络。邻接网络可以理解为物联网的边缘网络,不过它更强调了在一个场景化的空间范围内。
接入网络,实现资产、终端、设备连接到平台层的网络。接入网络可以是企业专网,也可以是商用的运营商网络,例如4G LTE网络。所有终端都需要通过网关设备连接到服务网络。
服务网络,实现平台层和企业层连接。它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或是企业私有网络,还可以是建立在各种网络之上的虚拟专线网络。其实,企业系统之间的互联也可以通过服务网络。
在美国GE发布的相关白皮书中,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畴是有明确的界定的。GE公司发表的白皮书中指出,Industrial Internet是要延展机器与人的边界。这篇白皮书中描述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包括: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和工作中的人。实质上,还是强调通过物联网联通机器、产品和人,从而提升企业的设备健康状态和生产绩效,实现预测性维护,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宕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等。相比而言,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表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白皮书中,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诠释似乎过于宽泛、过于复杂。该白皮书认为,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将带来四方面的智能化提升。实际上网络化协同和个性化定制,属于一种制造业+互联网的应用,但不应当属于工业互联网(准确来说是工业物联网)的范畴。
因此,通过上面论述,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应当有其具体的内涵与外延,其实质还是应当聚焦物联网在工业的应用,而不应过于泛化,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服务商也不应把什么云平台都叫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免误导用户。建议未来还是将名词术语统一到工业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的工业应用。
眼神阅读: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明日打新 发行价定为每股1377元
新京报快讯(记者 梁辰)5月23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在上证路演中心举行了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交流会。该公司昨日晚间更新招股书披露,将以每股1377元的价格发行197亿股股票,募集总额约为2712亿元。
经过5月17、18日初步询价,22日晚,工业富联披露,除去本次发行费用4亿元,募集资金净额将达267亿元,对应市盈率为1709倍。5月24日,投资者开始网上申购。
从A股历史首次公开募股(IPO)历史情况来看,此次工业富联IPO募集资金总额排名第12位,但是最近3年以来最大规模IPO。与药明康德和宁德时代在IPO募资过程中出现“缩水”不同,工业富联最终募集金额与之前IPO审核报告基本一致。
资料显示,工业富联脱胎于2015年2月成立的福匠科技,过去一年左右,其股东鸿海精密将旗下诸多子公司注入工业富联,直接或间接持有31家境内子公司和29家境外子公司,包括9家位于中国大陆的苹果手机零部件产业链公司。
在交流会上,工业富联董事长陈永正表示,公司正在研发应用于智能手机机构件的一系列开发项目、应用于电信网络设备的技术及应用程序,5G 技术研发、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面向应用场景的多种应用服务、业务功能组件、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采集、应用到工业机器人的治具自动化串杆技术、云计算服务及存储设备的解决方案等。
工业富联计划,投入264亿元用于上述20个投资项目,并结合投产安排和公司业务实际情况,另投入募集资金约324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优化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足部分由发行人通过银行贷款或自筹资金等方式解决。
对于战略投资者,陈永正表示,充分考虑了投资者资质以及公司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等因素后综合确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保险公司、国家级投资基金等。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称,工业富联已完成IPO战略配售投资者的初步遴选,入围标准首先考虑是否与业务能够形成战略协同,合作提供软硬结合、虚实结合的科技服务解决方案。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最终确定战配投资者名单内。
5月16日,工业富联股东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曾与博时基金总经理江向阳会面,博时基金是央企招商局集团金融板块成员公司。招商局官网内容显示,会谈中,郭台铭表示,本次在A股上市,将为鸿海集团注入更多互联网基因。
郭台铭称,这将带领代工基因的鸿海转向以大数据为导向、AI分析为驱动,以及机器人运作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速在智能制造、工业40机器人生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的发展。同时,通过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云,提高中小企业的制造能力,为3000万中小企业赋能。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25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