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发展战略

小米的发展战略,第1张

1、小米起于手机业务。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同年,小米推出MIUI *** 作系统,2011年推出小米手机。小米手机2017年全球出货量9141万台,市占率46%,全球和中国市场份额均排名第四。
2、以硬件为营收基础,却不以硬件盈利为目标。小米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毛利率均不到10%,仅互联网服务毛利高达60%-65%,综合毛利率仅为11%-13%。反观其历史发展轨迹,我们认为小米的价值观、营销理念共同形成其产品力,硬件产品力与粉丝文化构成其品牌价值的基石,依靠品牌价值正反馈于硬件产品,并形成互联网服务的利润增值。
3、因时制宜推出新系列,形成包括小米MIX、小米系列和红米系列三大类覆盖高中低端市场。2015年推出红米系列助推其在新兴市场份额提升;2016Q1以来,中国手机市场已成为存量市场,而成熟市场消费者更追求创新升级卖点,因此MIX是小米创新力的重要输出口。
4、加快国际化进程。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的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印度、印尼为主要出货区域。就2017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而言,公司在15个国家及地区位列智能手机品牌前五名。
5、低端产品出货高增,初步完成高端机型布局,整体均价仍有提升空间。近两年,通过小米对手机黑科技不断应用,使得小米手机从传统的低端形象渐渐成为一家高中低端产线完整的互联网生态企业。但是,2017年中端机型和入门机型仍是小米的主力机型,而3000元以上的高端旗舰机型出货量尚不足一千万只,2000元价位的旗舰机型销量同比亦未见显著增涨。在中国市场上,2018Q3小米100美元以下机型占比仍有18%,而中国市场主流需求为100-400美元,100美元以下需求只占59%。在印度市场,低价有助于份额进一步提升。2018前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均价同比略有下降,但低于同期印度市场整体均价。
目录
 
1 起于手机,立于三足
2 小米手机业务战略特点
21 择时推出精准差异化品牌
22 从性价比战略到重视黑科技
23 轻资本的营销理念与销售策略
24 以本地化实现国际化战略
25 电子消费品平台型企业
3 小米手机简史:不同定位,同样发烧
31 旗舰机系列,极致性价比时代
32 红米系列,让千元机品牌化
33 MIX系列,以创新获奖无数
4 产品结构仍有优化空间

小米集团向4931位员工授予小米股票,此举不仅能够激励更多人才加入小米集团,同时还能激励已经在小米集团岗位上的员工努力进行物联网以及手机的研发。

小米集团近几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风头无二,小米集团不仅成功上市同时还将物联网进行了整合,通过小爱同学作为智能家居的中介已经小有成效。随着小米集团发展得越来越好,小米集团也开始了自己的股权激励计划,不仅许多年轻的工程师新进小米集团之后能够通过特定计划获得股权激励,就连普通员工也有可能因为加入小米集团的年限而获得一定奖励。小米集团通过股权激励稳定自己的股权结构,同时还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小米集团,这都是有着正向作用的,这也让小米集团发展得越来越好。

激励更多的工程师进入小米集团

对于入选小米创业者计划以及其他优秀员工,小米集团向他们1749亿股小米股票,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工程师进入小米集团。小米集团已经创业很多年了,但是小米集团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在服务好客户的同时也对许多员工进行回馈。众所周知,小米的基础工资比其他互联网大厂是要低那么一些的,但此次的股权激励计划却让更多人羡慕了,因为许多大厂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此前小米集团就已经对新加入的一些优秀工程师奖励了不少的股票,股权激励也许会成为吸引更多工程师进入小米集团的惯例。

激励原有员工更加卖力的工作

小米集团这几年的发展计划都是围绕着手机以及智能家居的研发进行的,在手机产业以及智能家居行业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小米也就像这些原有的老员工授予了小米股票。股票激励无疑让老员工觉得小米就是自己的家,自然也就更加卖力的工作了,对于手机和智能家居的研发也就更加卖力。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小米的这种股权激励是经过计算好的,这样不仅能够稳定小米的股权架构,同时还能够激励员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在热闹非凡GMIC2016大会上,小米在全新的米家品牌展台上展示了小米电饭煲、小米yeelight床头灯、小米随身灯/电风扇,蓝牙耳机、水质检测笔,甚至骑行自行车等一批新潮奇趣的小米生态链产品。在展会期间,笔者对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副总裁和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进行了专访,就启用米家品牌的原因,新形势下小米生态链变化,未来规划、以及其对于小米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干货颇多,一起来看一下。

建立全新米家品牌,跟小米品牌区分

小米生态链在今年3月底已更名为米家,对于这种变化,刘德表示这是因为小米生态链体系发展壮大,产品越来越多,需要对产品品类进行合理的解释。比如小米出了手机、手环、路由器,这都手机周边产品,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现在又出了电饭煲之类产品,一些人会有疑惑。通过推出米家品牌,就可以跟小米产品很好的区分开来。总体来说,米家品牌会比小米品牌更为宽泛,它是将围绕着米粉群体、年轻人居家生活、整个周边去延伸。

今年小米会大力发展小米之家线下店,预计将达到60家。刘德表示,小米之家线下店扩展对小米生活类产品非常有意义,因为像小米电视或小米电饭煲这类产品,会更适应在线下让消费者感知、体验后进行购买。

放缓下的小米生态链 孵化、助推到站台

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小米生态链团队看过了600多个团队,共投了55家公司,目前已有20家公司发布了产品,其中年收入超过1亿的七家,超过10亿元的有两家,小米生态链的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刘德表示,小米生态链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是因为站在了IOT物联网巨大的风口下。小米通过生态链的方式,去抓住IOT方面的机会。

据介绍,小米生态链体系去年收入有220%的增长,今年保守估计也会有100%的增长,达到100亿元规模。刘德还透露去年4月和11月分别开过两次减速会,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小米生态链体系的扩大,除了继续探索新兴领域外,小米生态链也需要将一半的精力放在已投的公司,这可能更为重要。“小米生态链投资正经历从孵化、助推到站台的过程”,对新加入生态链的公司的要求无形也更高了。

米家展台

更加关注AR和VR领域,无人机一定会做

对于小米生态链未来的规划,刘德坦言表示,会对AR和VR领域加大关注力度,这也包括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两方面,不过后者会慢一点出来。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组织了一个团队来做这个方面探索。他同时还提到,也会对个人短途交通加大关注力度。据称,这跟去年推出的小米平衡车不同,后者是更像是一个酷玩产品。对于个人短途交通,他表示就是大家上班时用的私人交通这部分,预期大家会很快看到这方面产品出来。刘德还明确表示,小米生态链不会做汽车。“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规划”。至于近期传闻迅猛的小米无人机,刘德明确表示,这个一定会做,会做到一定的高度,而且会觉得确保安全,该产品会在理想的时间段推出。

为小米未来进行探索

在谈到小米生态链对于小米的价值和作用的时候,刘德表示,除了提升小米关注度,吸引新的用户群,以及是小米流水的一个有利补充外,他还跟小米平台启到互为放大器的作用。 他说,早期小米是每家生态链公司的放大器,一个生态链对的产品会在小米生态链上放大,如果未来有100家,200家这样的生态链公司,也会成为小米的放大器。

他还特别提到,小米生态链也帮助小米做了未来的探索,这是更为重要的。一家公司总会去想未来会怎么样,然而在过去的5年,或者10年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对未来有准确想象。小米生态链投资的模式,可以让小米对未来进行广泛的布局和探索,最终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点来勾画出未来的画像。

原标题:小米要造“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车”?造车传闻一出,市值就飙500亿, 汽车 专利、产业布局“一箩筐”,小米这样回应…

小米将要发力年轻人第一辆新能源车?

网传小米造车,小米集团股价尾盘一度暴涨10%

2月19日下午,有媒体报道称,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消息一出,小米集团股价随即大涨,涨幅一度超过10%,截至收盘,涨幅收窄至625%,报306港元/股,总市值为7723亿港元。

随后,小米集团对于最新造车传闻回应称,“等公告”,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雷军此前曾多次考虑造车

早在2013年,雷军就两次去美国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撰文称,“我对Musk的Tesla 汽车 很感兴趣。”

在拜访马斯克和试驾特斯拉后,雷军认为,Tesla的成功依赖的是准确的定位、先进的产品思维,以及用当下尖端成熟的技术把超前产品构想稳健、可靠、经济实现的超强系统工程能力。马斯克造特斯拉“也是软件、硬件加互联网,铁人三项”。而用“铁人三项”的互联网模式做手机,一直是小米的商业模式。

2015年,雷军曾流露出造车想法,但反馈并不乐观,没有继续推进,雷军转而通过其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2017年,顺为资本参与了小鹏 汽车 A+轮的融资。不过,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招股书显示,顺为资本并没有出现在主要机构股东中,其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5%。2019年,小米集团参与了小鹏 汽车 C轮的融资,投资5000万美金。

据悉,2018年,小米在内部启动了名为 “micar” 的造车项目调研,由负责制定小米战略的参谋部牵头。时任小米参谋长的王川,多次与蔚来、小鹏等中国新造车公司高层交流,了解行业情况。

有媒体称,2019 年第三季度小米决策层在董事会上再提造车,王川拿出 汽车 行业调研报告向雷军建言,认为 2019 年底到 2020 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

不过,小米始终没有官宣造车,种种相关消息,也都被辟谣。

小米积极布局 汽车 领域

尽管小米尚未正式加入造车大军,但一直积极布局 汽车 领域。

企查查APP显示,当前小米关联公司拥有的与车辆相关的专利共有134件,并且,小米多家关联公司均将 汽车 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

企查查投融资显示,小米关于交通运输类的投资事件达到17项,其中,2012年,小米曾投资木仓 科技 ,据资料显示,北京木仓 科技 是一家专注于 汽车 领域的实用应用开发商;2014年,小米投资了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商凯立德,和车载智能产品研发商睿米等。

具体业务上,小米此前已公开的发力点是物联网大版图里的车联网车载服务系统。2019 年 6 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 汽车 人机交互系统。两个月后,小米 MIUI 负责人在 “MIUI 负责人在线” 活动中表示,正在考虑研发基于 MIUI 的车载服务系统。2020年6月,小米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有分析认为,“时间点让他(雷军)下定决心”。就目前来看,新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在供应链方面,特斯拉等先行者已帮助培育了相对成熟的供应商和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才。市场也对智能电动 汽车 情绪高涨。

根据2020年9月正式实施的《新能源 汽车 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小米造车的第一步,可能是选择一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整车厂合作。

科技 巨头纷纷杀入造车赛道

2020年,新能源 汽车 是当之无愧的风口。特斯拉股价上涨近7倍,登顶全球市值第一大 汽车 公司,是传统车企龙头丰田的三倍有余。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股价屡创新高。

风口之下,恒大 汽车 市值已超6000亿港元,贾跃亭创立的FF也即将纳斯达克上市。

目前,新造车运动正开展地如火如荼。 科技 巨头纷纷开始打造自己的“造车梦”。

2020年12月底,外媒报道,苹果正在美国设立 汽车 组装厂,并开始与全球 汽车 电子供应商展开初步合作洽谈,预计2024-2025年,“Apple Car”就会正式亮相。同时,苹果目前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共同开发自动驾驶芯片。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吉利控股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吉利控股表示,此次合作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

腾讯、阿里、华为、滴滴、亚马逊、谷歌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入造车赛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335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