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慧城市有哪些

中国的智慧城市有哪些,第1张

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智慧城市
北京、深圳
获奖理由:北京和深圳,一个是中国的首都,历史文化悠长久远,数字经济高度发达;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模范之城,短短三十多年就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全球科技、金融、贸易中心。一个是千年名城,固然底蕴丰富、基础雄厚,却免不了因首都功能承担着党中央、国务院引领全国发展的时代使命需统筹全局、负重前行;一个是白手起家却因改革先锋的重任在肩必须时刻保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与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坚定决心一往无前!北京和深圳的数字经济、智慧产业近年来始终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地位,分别孕育出了包括百度、京东、联想、华为、腾讯等一大批世界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向往之的必选之城!两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殊途同归、成果斐然,可以说创造了人类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两大奇迹!北京和深圳今日之荣光以无可争议的数据和事实充分说明在完全不同的物质基础条件下,在形态迥异的历史发展时期,只要始终坚持中国的领导,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造、建设和发展超大型城市的进程中能够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巨大力量,无论条件如何基础怎样短短三十多年中国就能创造出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的智慧城市建设成就!这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典范,综上评估组一致推荐北京和深圳当选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智慧城市!
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智慧城市
杭州、重庆
获奖理由:杭州是浙江省省会,拥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杭州还是我国市值最高在全球排名前三的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所在地,杭州可以说正是在阿里巴巴引领和带动下,各类无人零售店,无人超市,无人餐厅,无现金看病,银联闪付过闸等新业态新生活新消费无处不在,也标注了杭州就是一座在全球都遥遥领先、名符其实的“移动支付之城”。杭州2017年1月成立数据资源管理局并专门设立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近期又发布城市数据大脑规划,预计2022年基本完成,一系列大胆举措标志着杭州这一座文化旅游名城正以其超前创新意识和勇于变革精神,为数字杭州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赋予全新的动能。重庆素有山城之名,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并不优越,但近年来重庆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却在持续发力。截止2017年底,重庆市工业机器人企业突破120家,工业机器人产值达798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完善的机器人研发、检测、制造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机器人产业将成为重庆新的支柱产业。伴随着城市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全国首批5G试验网陆续在重庆落地运行,重庆将成为西南地区我国数字经济和智慧产业重要的创新基地。2018年8月23日-25日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即将在重庆隆重召开,这一标志性的盛会将向全世界充分展示重庆智能创新的发展全貌。综上,评估组一致推荐杭州和重庆当选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智慧城市!
第二系列 2018-201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智慧城市
2018-2019年度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智慧城市
2018-201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智慧城市
成都、武汉
获奖点评:
成都是天府之国的中心蓉城,今天也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引领示范之城;成都先后成为全国八大通信枢纽之一和国家“八纵八横”光纤骨干网节点,并成为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今年,全市城域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市的千兆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首个千兆省会城市,提前三年完成“宽带中国”2020年战略目标。随着微信支付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落地,成都人可通过微信实现医院挂号预约,医保支付等便捷体验,在挂号、支付等环节无需排队等待。数据显示,微信支付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每天为成都人节省等待时间共计18000小时,智慧医疗已经深入成都人的生活。
武汉不仅坐拥两江三镇,经济发达,而且还拥有高等院校82所,高校数量全国第二,因此武汉是华中地区的名符其实的新经济新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武汉在建设智慧城市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全球16个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其中4个标准被16个联合国机构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建可持续智慧城市全球举措”(U4SSC)所采用,成为迪拜、新加坡等40多个试点城市评估标准。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在近几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该市充分挖掘大数据潜力,打造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小区等71个应用系统其中2017年5月正式上线的武汉交管智慧监管平台,利用交通“大数据”为缓解交通拥堵、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手段。总体来说,成都和武汉智慧城市系统工程建设正在让这两座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价值!评估组推荐成都和武汉当选2018-201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智慧城市!
2018-2019年度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智慧城市
福州、西安、贵阳、长沙
获奖点评:福州、西安、贵阳、长沙在2016年国家启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以来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福州是新型智慧城市的福州样本,今天也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引领示范之城;西安千年古都,成为丝路经济带上首个移动支付智慧城市;贵阳是中国大数据之城,依托大数据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典范;长沙作为少有的文化影视娱乐的全国聚集中心,智慧城市建设也为长沙的下一步腾飞插上了翅膀。无论是福州2018年4月21—25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聚集了全国绝大部分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还是西安2017年8月20日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唱响的“‘一带一路’:新西安 新经济 新活力”城市发展主题;无论是贵阳2018年5月26日至29日举办的“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数博会,几乎涵盖了全球主流互联网企业云集贵阳,还是长沙2018年4月2日至3日盛大召开的“智能互联、于斯为盛”互联网岳麓峰会,彻底点燃了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长沙这一座革命创新之城的春的萌动激情。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造就了北上广深等世界级超一流城市,那数字经济新时代将是推动包括福州、西安、贵阳、长沙等四大内地数字名城强势崛起的下一波新浪潮,评估组推荐以上四大城市为2018-2019年度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智慧城市!
第三系列 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旅游特色智慧城市
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魅力宜居智慧城市
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旅游特色智慧城市
苏州、丽江、南京、三亚、洛阳、秦皇岛
获奖点评:以上入选的“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旅游特色智慧城市”,在本年度评估中积极搭建智慧旅游平台,从苏州打造“智慧+生态”的旅游模式,手机一扫,电子支付,无需排队;到丽江成为中国首个全部出租车线上化城市;从南京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化浪潮,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到三亚以大数据为指示平台的虚拟旅游互动以及推动旅游业多元化产业体系;从洛阳依托丰富的千年古都旅游文化资源,不断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到秦皇岛‘一网三平台一中心’的建设。以上城市充分体现了智慧旅游创新发展的新特色,因此经专家组推荐为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旅游特色智慧城市。
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魅力宜居智慧城市
广州、青岛、昆明、大连
获奖点评: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有着千年商都的称号,它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襟,实施开放型发展战略。广州拥有着国际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处于全国前列的互联网经济以及发展迅速的金融产业,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科技的创新打造自己的供应链,实现资源、生产、服务以及消费的连接,创下连续27年中国经济第三城的“交椅”。青岛是山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被誉为“东方瑞士”、“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同时青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大地上,都有着“青岛元素”和“青岛制造”的光辉,2018年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隆重召开。昆明是我国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以其北亚热带舒适的气候和地理位置著称,四季如春,有着“春城”的美誉,也是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中心城市。昆明的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等智慧城市系统的不断融合,使其成为昆明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有“东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称 ,大连的智慧健康养老和在线教育为主的智慧校园等一系列的智能化服务平台,为满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养老、旅游等方面的切实需求提供了宜居生活的好环境好设施。综合上述内容,推荐广州、青岛、昆明、大连为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魅力宜居智慧城市。
第四系列 2017-2018年度转型升级优秀智慧城市
2017-2018年度信息惠民优秀智慧城市
2017-2018年度转型升级优秀智慧城市
郑州、邯郸、太原、兰州、沈阳、运城、乌海、大庆
鹰潭、东莞、梧州、咸阳、敦煌、新余、阜阳
获奖点评:为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调整,积极响应和落实中央针对经济新常态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上述城市都在原有经济和产业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强劲有力的改革措施,依托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推动各自智慧城市的建设。他们分别通过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旅游等智慧产业项目的建设,推动了自身智慧城市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评估组推荐上述城市一同当选为2017-2018年度转型升级优秀智慧城市。
2017-2018年度信息惠民优秀智慧城市
宁波、无锡、南宁、宜昌、齐齐哈尔、辽源、石家庄、哈尔滨
南平、湘潭、威海、莆田、宝鸡、绵阳、保山、黄山、济源
获奖点评: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群众办事的“一号”“一窗”“一网”以及最多跑一次实事工程,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便捷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水平。上述城市结合自身的发展基础,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探索政务服务创新举措,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了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等问题。同时上述城市还通过一系列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新举措新政策,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参与感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评估组推荐上述城市一同当选2017-2018年度信息惠民优秀智慧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 南平市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健康南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1年省对市绩效考评中,南平市医疗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351%,位居全省第1位。

十年来,南平市医疗健康资源供给不断扩增,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组数据见证着南平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变化:2020年南平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746岁,10年间提高了309岁,年均增加031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572%,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84元,均等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末,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提高到5782%,比2012年增加179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保持稳定;全市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为18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10‰,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核病、艾滋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全市连续27年无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报告,17年无白喉报告病例,小儿麻痹症、麻疹、乙肝等疫苗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十年来,南平市持续推进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南平市第一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第三医院整体迁建等市级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闽北中医重点专科大楼项目主体工程建成,武夷新区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平台项目开展勘察设计。 邵武市 、浦城县、 建瓯市 、顺昌县妇幼保健院, 武夷山市 中医院等完成新址新建搬迁。政和县中医院、延平新城医院等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10个县级综合医院开展县域医疗技术服务六大中心和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完成58个中心建设。市级医院4个专科、县级医院14个专科列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病有所医”惠民生,“医有所惠”谋民利。十年来,南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10个县(市、区)全面完成县域总医院组建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科学规划设置1159所一体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通村级医保终端服务1278个,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双向转诊等建设。

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市积极开展检验检查互联互通互认工作,通过优化就医流程、信息系统改造等方式,实现省、市、县三级满足条件的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报告互认。截至目前,南平市已实现27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和实时查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引用数2603份,互认金额334亿元,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十年来,南平市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筋强骨健”,成立南平市中医医疗联盟,加强对口支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截至2022年8月,全市共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养)项目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省级“创双高”重点专科3个,省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34个,中医药人才队伍和服务水平得到加强。县域常住人口30万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10个县(市、区)均有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目前,全市共建成112个中医馆,2022年底将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

十年来,南平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59支,参与家庭医生2324人,与辖区内居民签约813万人,提供慢病监测、上门随访、健康管理、用药指导等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帮助老年人“病有所医”。鼓励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养老床位或开办养老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公立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3个,全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签约地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本实现应签尽签。持续推动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目前,60%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到100%。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平市筑牢战“疫”的铜墙铁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d”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建立流调队伍融合协同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派出近千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上海及厦门等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奋进“十四五”新征程,全市卫健系统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宗旨,抓紧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补齐卫生事业短板,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不断续写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为南平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根基。(林奥 陈雯)

数字城市建设的牵引是外生的数字化技术,本质是内生的刀刃向内改革。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依然是“强政策驱动”的领域,如今全国已有近300个城市完成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数字城市作为促进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重视。

未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的不再是数字城市,而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建设是要以数字化为手段,引领撬动政务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政府运行等各个领域的整体性转变和全方位改革,根本上引领治理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幅提升。

当下物联网,数据智能等技术已经开始深度应用到城市的各种场景中,将现实城市中的人、物、地、事、场等各种要素结构化和数字化,充分融合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的各类数据,构筑起让城市耳聪目明的城市大脑基础设施。

尤其针对城市治理中的安全保障、应急处理、资源调度和研判分析等痛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城市大脑的运行做到从“事后统计”到“事前预测”,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处理”,把原有的靠人工为主的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到靠智能驱动的城市运行。Hightopo数字孪生智慧城市,协助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一体化化监控体系,通过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信息共享与整合,聚焦城市运行监测、分析决策、可视化指挥、应急管理等环节,对人口统计、民生服务、信访举报、产业经济、突发事件等一系列综合指标进行有效监控,并围绕网格化管理、综合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重点领域,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打造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智慧型城市。

对接公安系统、消防系统、医疗系统,全方面支持对城市公共安全各领域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测与可视分析。为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公安数字运维、社区安全管理等行业提供可视化管理工具。

通过数据汇聚和分析,结合 GIS 地图的可视化展现形式,以生态化的服务为运营模式,利用“实时、全面、精准”的城市数据建立全程在线、全域覆盖、实时反馈的“城市运行态势地图”,从而快速有效的感知、预警、调度、处置全市网络安全风险,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管理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助力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紧急事件处理趋势

可以随时调取对应突发事件的视频监控,并能实时显示在城市地图上。为城市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等阶段工作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提升决策人员对事故、自然灾害的处置效率。

相对于传统管理上信息庞杂且无法融合交流,导致数据毫无规律可循的痛点,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打破信息壁垒,为管理者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增强生态保护力度。

城市数字化将改变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改造将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等环节的智能化,让定制生产成为可能、虚拟运维变得普遍,数据资源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对于城市经济系统而言,市场运行状态将通过数据平台实时、全景呈现,产业链协作将更加高效,供给与需求将更好匹配。

对于个人而言,繁重的体力劳动将加速由机器所“代劳”,更多脑力型、线上型、创造型的工作岗位将被创造出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会有更多人过上d性上下班、居家云办公的生活,城市的功能规划与空间格局也会随之突破传统模式,推动城市交通更便捷、运行更低碳、环境更宜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45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