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党政人才引2022待遇

萧山党政人才引2022待遇,第1张

萧山要新选拔一批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
萧山日报
2022-06-18 · 《萧山日报》官方账号
萧山区2022年
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选拔推荐工作启动
选拔推荐条件和范围
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详情见附件)
人选推荐指标
为保证推荐人选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本次选拔推荐工作继续实行推荐指标控制。
(一)专业技术人才。可推荐符合要求的人选9名。
(二)高技能人才。可推荐符合要求的人选2名。
(三)农村实用人才。可推荐符合要求的人选2名。
选拔推荐重点
详情见附件一
申报推荐程序
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推荐工作由区人力社保局负责,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推荐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01 推荐人员确认
单位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初选人员名单,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审议后,确定本单位的拟推荐人选(一般不超过1人),填写《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表》,涉密材料应进行脱密处理。在本单位网站、公告栏全信息公示,无异议后方可上报。申报材料需进行网上申报(申报系统网址:
>王一博、易烊千玺、 R1SE全员、蔡徐坤、张杰、杨紫等等
杭州萧山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于2004年10月1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金烽,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联网信息服务业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广告;经济信息服务(除商品中介);承办会展;网上销售百货;网页设计、制作;媒体广告代理;企业文化策划与推广;文化体育活动策划;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销售;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

萧山招标办指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萧山招标办主要进行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四大交易活动的有形市场,按照"机构分立、职能分离、人员分开、财务分账"的要求,坚持政府领导、集中管理、统一市场、公开交易、规范运作、依法监管的原则,实行"两分离一结合"的招投标运行机制,即事权和人员与原单位相分离、监管和执行相分离,内外监督相结合。
萧山招标办单位简介:
一、主要职责
杭州市萧山区招投标交易中心为负责招投标交易的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为全区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国有土地经营权出让等四项交易提供信息发布、报名、保证金收退、场地设施、信息咨询等招投标见证服务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杭州市萧山区招投标交易中心内设3个职能科室(机构规格为相当于副科级):综合科、交易一科、交易二科。
1综合科
负责本单位综合性文字材料的起草、财务、组织人事、劳动工资、文件收发、文书档案及其他日常事务,本单位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及对外联络接待,重要工作事宜的组织实施和落实,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联系和协调;负责施工企业进场交易证申领资料的审核、归档及交易证的办理、发放,交易员资料的审核,归档及交易员证的办理、发放、企业信息库资料的导入和审核,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的公示,工程直接发包交易登记单的办理,各类保证金的收取与退付,交易中心各项收费的管理及资产管理,建设工程交易数据的统计;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交易一科
负责四项交易的信息公告发布;建设工程、土地交易、产权交易三项招投标业务的咨询、服务;发放开标日程安排表,并做好场地、开标前准备工作;起草和制作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公示中标结果;受理各项交易现场报名和建设工程网上报名事项,并对投标人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各类企业库的建立;投标企业项目经理证书核对、等级已及开标前项目经理更换手续的办理;评标专家的抽取;开标现场记录并其实反馈开标现场情况;交易场所、设施管理以及后勤服务、安全保卫工作;收集相关的交易资料、数据并统计、汇总和归档;完成中新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交易二科
负责政府集中采购具体 *** 作事宜,受理政府采购申请表,根据财政批准的预算核对采购单位提供的采购需求,根据政府采购目录的规定拟定采购组织形式,制作政府采购文件及采购公告并确定开标时间及场地,受理政府采购代理中介机构招标事项,申请抽取评标专家,组织开标、评标、发布预中标公告,发放《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并合同见证,审核货物验收单,开具政府采购付款通知单,政府采购项目的资料的收集及归档,对政府采购目录内的货物进行市场调查及反馈,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杭州市萧山区招投标交易中心机构规格为相当副处级(杭编2004134号),财政补助事业编制13名,单位领导职数3名,中层领导职数3名。
杭州市萧山区招投标管理信息网官网:>在纪念建党90周年报道活动中,地方报纸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善于借用新媒体的力量,运用全媒体的传播手段,用全国视野聚焦 党史 上的重大事件,打出报道活动的组合拳,就能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
就重大纪念性报道而言,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报与中央级报纸比,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地方”优势——离基层实际最贴近、离普通民众的生活最贴近、离基层群众最贴近。地方报纸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独有的优势,认真研究分析读者分众化的特点和需求,加强策划,周密部署,重拳出击,差异化报道,同样能够赢得读者的青睐。
满足“大众”读者需求:用全国视野聚焦党史上的重大事件
《萧山日报》隶属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要服务对象是杭州市萧山区120万市民和近百万外来打工人员,报纸年发行量突破6万份。在纪念 建党 90周年的报道上,《萧山日报》用全国视野聚焦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充分利用中国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党的历届历次会议会址、革命根据地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等进行详细、全面采访报道,满足了“大众”读者的最根本需求。从2011年4月开始持续到10月底,实行《萧山日报》、萧山网、萧山手机报、LED城市电视、户外阅报栏等多媒体联动的方式,推出开天辟地之红色记忆、红歌嘹亮、火红岁月等纪念建党90周年十大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出版了90个版的大型纪念性特刊,并从“大”“小”两个方面抓起一
“大”——从大处着眼,诠释党史重大事件的重要意义。2011年5月16日,萧山日报社启动“开天辟地90年·星火燎原”大型多媒体联动报道,派出六路采访小组,在—个半月的时间里,组织30多名文字、摄影和视频记者,分别深入到北京、上海、福建、广东、陕西、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地,用全国视野聚焦党史事件,寻访中国的历届历次会议旧址、革命根据地,在2011年5月17日-6月30日的《萧山日报》、萧山网、萧山手机报、LED城市电视、户外阅报栏等媒体上,以不同的报道形式和体裁对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光辉历史及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推出了满足不同媒体读者需求的图文、视频报道50多篇。
“小”——从小处入手,挖掘本地事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在“开天辟地9。年·星火燎原”报道中,报社记者还注重挖掘在中共党史上有影响力的发生在萧山的历史事件进行重点报道,推出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专版2个、图文报道18篇,再现了革命老区衙前镇“中国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运动”,戴村镇“萧山历史上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砍竹暴动一’等光辉历史,让读者了解到两大历史事件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激发市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自觉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为推进萧山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顺应“小众”读者企盼:用历史眼光报道党史人物
在巩固、提升《萧山日报》主流媒体地位的同时,萧山日报社积极创建新媒体、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目前已初步形成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手机媒体、LED城市电视于一体,涉足演出、会展、旅游、商贸、物流等多个产业、年收入过亿元的现代传媒企业,不仅顺应了“小众”读者的企盼,而且使得一部分“小众”读者转化成为全媒体的“大众”读者。
与“大众”读者不同的是,“小众”读者更希望了解全国重大党史事件中有没有本地人的身影,本地党史事件中有没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物,更喜欢看到故事性强、可读性强的亲近性报道。
在纪念建党90周年报道上,萧山日报社各媒体采用设置不同版面、板块、专题、栏目等形式,用历史眼光报道党史人物,重点做足做透两大典型报道。
一、挖掘党史人物与本地有关的传奇故事,增强纪念性报道的亲近感。
近年来,全国许多报纸出现副刊“生存危机”甚至取消了副刊,而《萧山日报》副刊却独树一帜,并且有一篇副刊作品获得了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在纪念建党90周年报道中,《萧山日报》充分发挥副刊优势,在副刊“倾诉”版开设“开天辟地90年·我的革命故事”专题,每周用一个整版的篇幅,通过萧山党史上重要事件的亲历者或者党史工作者,用历史眼光、以故事的手法、口述实录的方式还原历史,报道了一大批党史人物的革命事迹。使读者从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更为萧山有这些党史人物而自豪。
二、展现本地党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增强报道的针对性。
《萧山日报》“开天辟地90年·星火燎原”外出采访小组,还注意从党的重大事件中发现萧山人的身影,做好重点报道,增强报道的针对性。
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内,第一采访小组发现了“萧山元素”的,照片说明是:“浙江萧山县衙前镇农民在员沈玄庐的领导下,成立衙前镇农民协会,是中国领导的全国第一个有纲领、有章程、有宣言的农民协会组织。”于是,记者对这一“萧山元素”和进行了重点报道,也是对《萧山日报》4月份推出“红色记忆”专版——革命老区衙前镇“中国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运动”报道的“延伸阅读”,加深了读者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内介绍的中共早期领导中,第二采访小组发现了介绍萧山人徐梅坤的两幅照片。记者通过重点采访后,向本地读者详细报道了徐梅坤的革命生平。这样的报道,既有亲近感,又有针对性,深受读者喜爱。
调动“网友”读者激情:用互动平台参与纪念性报道活动
一、打通媒体平台,设计互动主题,吸引“网友”广泛参与
在纪念建党90周年报道活动中,萧山日报社打通备媒体互动平台,通过热线电话、官方微博、手机短信、网上社区、QQ连线、体验之旅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调动“网友”读者热情,吸引他们参与到纪念活动中来。
与区党史部门合作,在报纸和网络上刊登党史知识竞赛试题,“网友”读者通过报纸答题卡、萧山网和萧山手机报参与有奖答题活动。
如与区委组织部、中国移动萧山分公司联合发起“五红一心”系列活动,通过“发红信、看红书、听红歌、看红报、读红史”等手机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凝聚人心,让10万手机报读者特别是80后90后更加快捷地了解红色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名”、“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等称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县(市)。近几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级前位。2000年和2001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萧山分别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绒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名镇等称号。2006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981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5%、65%和3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257元,增长178%,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74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3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93亿元,分别增长305%和290%(原口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均保持全省县(市、区)级首位。�
农业基础日益稳固
全区平原约909平方公里、山地约259平方公里。2006年农业总产值5470亿元,比上年增长821%。粮食复种面积50046公顷,总产量2751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水产、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生猪饲养量为14468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达43232吨,比上年增长119%。蔬菜种植面积31677公顷,年产量1206577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929公顷。
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民的一大创举,自1965年以来,先后围涂30次,至2000年底,围垦造地面积达5262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
工业是萧山经济的支柱,截止2006年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销售产值24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4933亿元,增长257%,销售产值221314亿元,增长259%。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5%,其中工业利润总额12422亿元,增长330%;全员劳动生产率87070元/人,比上年提高11373元/人。
技术创新工作继续深化。全区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5家,累计企业技术中心16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杭州市级54家。技术创新项目38个,其中省级以上11个。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30只,其中国家级4只。
规模以上企业优势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34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产销超10亿元企业22家,超5亿元企业增至59家,超1亿元企业增至379家。新增2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2家。另有22家企业准备上市。
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年末累计拥有名牌产品161只,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14只,增加4只,省级名牌产品54只;市级名牌产品66只。全区累计拥有著名商标162件,其中:国家级商标5件;省级著名商标66件;市级著名商标91件。
建筑业发展较快。年末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34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实现增加值2612亿元,增长20%。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158万平方米,增长75%。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科技综合实力连续5年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2006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强区评审。年末拥有各类技术人员51802人,比上年增加3878人,高、中、初三级职称人员构成为1:74:195;全年实施科技项目252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级22项;全年申请专利1106件、授权专利715件;全年获各类科技进步奖73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7项;累计建有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24家,其中国家级41家、省级50家、市级3家。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以超市为主要形式的商业业态结构继续巩固,连锁经营有了新的拓展,购物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天润发超市、乐购公司、世纪联华、五星电器、国美电器等知名商家落户萧山,全区已有连锁商场超市54家,连锁分店45家,加盟店99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33亿元,增长181%,超年度计划31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业13271亿元,增长171%;餐饮业1217亿元,增长247%。总额中非国有经济14027亿元,增长240%;非国有经济比重达到965%,提高46个百分点。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区、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亿市场运展顺利。年末有各类专业市场139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9个;生产资料市场29个。新增星级市场6个,累计达38个,其中四星级4个、三星级5个、二星级23个。全年市场成交额40145亿元,增长334%,其中十亿元以上市场4个。
旅游业
萧山作为东南沿海地区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点,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颇多。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建于东晋的祗园寺,建于南朝的江寺,岳飞抗金时行军驻足、渴饮而名并刻有“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的欢潭,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墓,还有中国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旧址等。
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全国强镇论坛、第七届萧山杜家杨梅节、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1332万人次,增长2253%,其中海外游客553万人次,增长2456%;实现旅游总收入8133亿元,增长2253%,其中营业收入1837亿元,增长1197%;旅行社接待1662万人次,营业收入16970万元,分别增长481和625%;旅游景点接待65686万人次,营业收入84701万元,分别增长51%和264倍;年末拥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6家;涉外宾馆饭店全年接待13566万人次,营业收入74025万元,分别增长45%和193%,客房平均出租率683%。
对外交往不断增加�
萧山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地区,1993年经外交部批准,与日本山梨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102亿美元,增长194%,其中进口2006亿美元,出口4096亿美元,分别增长98%和248%,实现贸易顺差2089亿美元。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99家,超2000万美元的企业39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6家和5家。出口队伍日趋壮大,产品出口企业达938家,累计有自营进出口权生产企业959家,外贸公司293家,境外公司43家。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232%;纺织品出口额增长251%;服装出口额增长142%;羽绒及其制品出口额增长277%;家具出口额增长257%;化工产品出口额增长1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大幅增长,幅度为481%。
招商引资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03、2004年度获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评选的大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第一位、2005年度为第二位。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把招商引资作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重点,加大东引台资力度,鼓励以民引外、民外合壁,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2006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0家,增资项目75个,总投资331676万美元。其中一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2个。当年合同利用外资11035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962万美元,分别增长885%和476%。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5690万美元。累计有9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萧山,投资领域涉及三次产业。全年引进区外内资项目228项,协议引进内资543亿元,实际引进内资287亿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日益美化,新区建设发展迅猛,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区建成通车里程达到210584公里,各类运输完成货运总量5600万吨,全社会旅客发运量15000万人次,比上年上升271%。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91亿元,增长247%。移动通讯、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的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机7306万户,增长90%;移动电话926万部,增长52%。全区电话主线普及率(含移动电话和小灵通)达到13977线/百人。宽带网已基本覆盖城区和主要集镇,年末登记注册的因特网用户达14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3万户,比上年增长249%。
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城区实有道路总长度226公里,总面积56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6%和31%。自来水供水干管总长度达到745公里,增长42%;日供水能力95万吨;全年完成一户一表改造044万户,累计达481万户。全区农村变压线路4711公里,增长95%;变压器容量累计达79065万千伏安,增长149%。
公用事业建设加快。年末,城区已开通44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总长度达2270公里;公交营运车辆556辆,公交客运量6458万人次;年末有678辆出租车。自来水供水人口达到117万人;全年供水总量22230万吨,增90%,其中居民生活用水7680万吨,增长21%。全社会用电量1109亿千瓦时,增长168%,其中居民生活用电566亿千瓦时,增长199%。使用家庭液化气人数115万人,全社会气化率100%。
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4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142%;工业废水排放量16561万吨、排放达标量8086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9670吨、去除量3441吨,分别增长267%和127%;工业烟尘排放量11831吨、去除量321638吨,排放达标率9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3%,提高53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4862万元,增长99%;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4151平方公里,增长67%;烟尘控制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增长1656%;高污染燃料禁烧区总面积321平方公里,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7103%;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为3076%;城区下水道总长度277公里,增长235%,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5%。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投工4125万工,完成土石方103万立方米;完成标准农田建设1344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53080公顷,有效灌溉率为100%;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89万千瓦。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我区相继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科技先进县(市)。城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县级市十佳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年底在园幼儿数44823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82%;94所小学在校生105393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45所初中在校生46277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4458人,5所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在校生15134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601%,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萧山电大在校生7982人,高等教育自学ks报考人数达到5346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2%;特殊教育成绩继续得到巩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电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成人学校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各类成人大专、本科学历进修成效显著;通过公办学校和规范的民办学校,来萧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得到妥然解决;年末专任教师达到12911人,其中小学4666人、中学5576人。2006年底,全区已拥有杭州市标志性教育强镇11个,浙江省教育强镇、街道23个
萧山区广播电台每天播出16小时,区电视台每周播出1295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43个放映机构全年放映2152场,观众96万人次。建有14万多个座席的体育场和能接纳国际体育比赛的体育馆,萧山歌剧院、萧山图书馆新馆、萧山区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水准的文化事业项目已投入使用。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663家,其中医院20家、卫生院50家;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3700张,比上年增长83%,每万人拥有病床312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00人,其中医生2200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36‰,其中婴儿死亡率3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968%,提高26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26%,提高255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9749万人,比上年增长28%;年末拥有市级以上卫生镇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5个;浙江萧山医院已对外开放;农村改厕工作有力推进,三格式户厕进一步普及;积极防控麻疹和禽流感疫情,疫情监测、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发展,全年净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47万人,至年末,全区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60万余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12054家、人数4557万人;工伤保险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全覆盖,全年净增参保人员314万人,至年末,全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12677家、人数2756万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2564万人、2794万人和2756万人;社会保险实现“五费合征”,全年各项保费综合收缴率为999%,发放率为100%。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巩固。年末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31个,床位3218张,收养1884人。全区26个镇、街道全部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811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支付保障金2321万元;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对五保户、特困户、灾民进行救助,总计10830人次;全区110家社会福利工业企业安置“四残”职工7082人,残疾人保障事业不断加强。
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8元,增长125%,超年度计划35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7131元,增长222%;恩格尔系数为027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8元,增长115%,超年度计划25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8383元,增长92%;恩格尔系数为0349。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含外币)38866亿元,比年初增加7256亿元,增长230%;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到32791元,比年初增长243%。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1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4平方米。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不断扩大。截至年底,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累计达146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2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人均园林绿地面积5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平方米。(

好。
据爱企查的资料显示,杭州恬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3月18日,注册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高新十路118号507室(自主申报),法定代表人为柴俊杰。是正规的公司,信誉有保证。目前还在开业中,是个挺不错的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软件销售;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电子产品销售;信息安全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网络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物联网设备销售;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互联网安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

随着杭州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州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杭州家庭将购买新房,当新房装修完毕后,就要开始享受乔迁的喜悦了。可随之而来就是搬家的烦恼,从旧舍到新居,毕竟有那么多物品,无论是家具还是贵重物品。搬东西费力废人,怕损坏又费神,所以找一家杭州本地靠谱的搬家公司就是当急之事情。那在众多的杭州搬家公司中有没有一家比较靠谱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说说。
那么住在杭州萧山区的朋友应该怎么找杭州本地搬家公司才能又好又靠谱,小编在这里肯定就会推荐我们的海豹搬家了,相对于什么货拉拉,滴滴打车,这种主用车业余搬家的互联企业,海豹搬家才是真正的实干派,勤勤恳恳24载,苦耕搬家行业,针对不同的用户,企业公司都推出相应合理科学的搬家服务项目,并且我们的搬家师傅,以及拆卸安装工人都是有专门的培训考核的,保证我们专业性。


对于杭州搬新家的朋友们,在这大喜乔迁之日,黄道吉日并不可少,我们海豹搬家公司也会提供黄道吉日搬迁服务,准时准点,让您的吉日不晚点,在搬家前我们搬家公司会将您的所有物品进行一个整理和打包并且进行清点,让主人进行群人,发车前在进行清点,保证无遗漏让您无后顾之忧。
杭州搬家推荐使用杭州海豹搬家,一家深耕于杭州的搬家公司,减去您的搬家之苦,400-890-5858快速联系我们,也可访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501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