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供应链公司,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商中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
1、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
建发集团是厦门市属国有企业,创立于1980年。主要业务涵盖供应链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会展、医疗健康、城市公共服务以及投资等领域、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2、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产中大是浙江省省属特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引领者。
3、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
象屿成立于1995年,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流通服务、物流平台开发运营等业务于一体的公司。提供从原辅材料与半成品的采购、供应直至产成品的分拨配送之间的全价值链流通服务。
4、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国贸是厦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业务涵盖供应链、先进制造、城市建设运营、消费与健康、金融服务五大领域。
5、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旗下,国内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京东物流建立了包含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在内的高度协同的六大网络。
6、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菜鸟网络是一个数据驱动、开放、协同、共享的社会化物流平台,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技术等物流科技结合物流行业数智化升级的痛点和需求。提供仓配一体解决方案、跨境无忧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
7、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怡亚通成立于1997年,深投控旗下企业,中国供应链服务的先行者。提出供应链外包服务理念,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
8、浙商中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商中拓成立于1999年,浙江省交通集团旗下,深交所上市公司。是一家创新引领、科技赋能、行业领先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
9、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是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统一运营平台和统一品牌,业务遍及全球。集水运货代、空运货代、铁路货代、船务代理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
10、海尔集团公司
日日顺供应链成立于2000年,国内知名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具备覆盖生产制造,线上线下流通渠道,到末端用户场景服务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
尽管现在 科技 还在“拖累”快递员,但未来,或许真如马云所言,会是“替代”。
全文6600字,阅读约需13分钟
文丨杨俏
编辑丨小北
小推车上摆满了大小不一的快递包裹,顺丰快递小哥在电梯间按下10层。到达亿欧前台,他用顺丰APP扫描了下电子面单上的二维码,收走了一批要寄出的快递包裹。
寄快递的客户大多没有留意到, 纸质面单、手持扫码q已经消失了很久。不知不觉中,这个行业已经从原始的“刀耕火种”,悄然进入了 科技 物流时代。
从仓储环节的机械臂、传送带、自动立体货架,到运输环节的智能运力调配、智能路线规划,再到配送末端的智能分单、无人机配送、智能快递柜等,原本“土又笨”的物流行业,如今每个环节都弥漫着浓浓的 科技 因子。
但 科技 环绕的物流行业,在物流格局上,却展现出另一幅景象:
快递企业在 科技 的渲染下,更加注重客户体验,继而不断试探业务边缘,开拓新的项目,导致末端配送人员数量和压力都有增无减;
面向消费者的快递企业, 科技 投入金额大,应用程度高,相应的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而面向企业端的快运企业, 科技 投入在与快递企业相同程度下, 科技 渗透反而迟缓;
资本助力下,快递市场整合、并购加速,形成了以菜鸟、京东、顺丰为主的三股势力,再加上占据全国快递市场四分之一体量的拼多多,有意建立自己的物流平台,促使快递市场格局向电商物流市场转变。
电商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快递包裹的数量指数级攀升,最终这些“重担”都压在了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公司身上。
2013年双十一,淘宝+天猫的订单首次破亿,“快递爆仓”第一次成为网络热词。2014年, 我国以140亿的快递单量,超过了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
在当时电商蓬勃发展的带动下,物流产业的升级已经蠢蠢欲动。产业升级集群现象最早体现在定位于智能骨干网的菜鸟身上,菜鸟联合通达系等14家快递企业共同推出了电子面单平台,统一各种数据标准,规划快递路径, 从快递的下单揽件环节开始缩短信息传输距离;
紧接着,菜鸟在2015年推出了首个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云处理能力,为用户展现物流运输详情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京东首次宣布使用带有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货架及自动化输送设备的上海“亚洲一号”现代物流中心,为双十一的大促做足了准备。它们通过搭建 科技 和效率驱动的物流基础设施, 实现了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数字化。
2016年,物流 科技 更是在运输环节展现出了“惊人”的一面。 亚马逊首次使用无人机为消费者投递快递包裹;DHL集团在德国巴伐利亚镇通过无人机投递了130多个快递包裹;京东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无人配送车开始上路测试;菜鸟与心怡 科技 打造的自动化仓储运营中心在广州运营。
自动化分拣设备、AGV、智能仓储、智慧决策、无人配送小车等硬件设备与技术逐渐成为了各大快递企业的刚需,一票快递从下单—揽件—中转—运输—派件,时效化、透明化充斥着整个物流运输流程。
但随着快递行业的 科技 化进程加快,一个新的问题展现出来: 物流行业智能化,是否会引发快递员的大规模失业?
马云曾在2017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留下了一则关于“物流 科技 与快递员”的预言:“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失业,但是真正的新技术,是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快递人员,很多可能都会失业,因为有了机器人,因为有了无人驾驶 汽车 ,还有今天概念还比较不错的无人机送货。”
截至目前,快递员数量并没有像马云预言的方向发展,而是相反。
2019年双十一旺季,全国快递行业业务量达到28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达到52亿件。也就是说, 全国210万的一线快递员平均每人需要每天送240多件快递。
这是一个严重“超载”的数字。各家快递企业为了弥补高峰期间末端投递能力的不足,普遍加强了末端人员、场地、车辆储备,临时补充近40万人。
快递员们几乎时刻在与时间赛跑。 韵达快递员告诉亿欧,无论高峰还是平常,从早上6点多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工作了七八年的圆通快递员也表示,几年前送货大概120-130票,如今最低都有300票;双十一高峰期,不少人甚至凌晨收到了各家快递员发来的短信:“包裹给您放对面的水表箱了,注意查收”。
朝阳区居美家居旁的顺丰站点负责人向亿欧介绍,自动化分拣设备在分拨中心、中转仓等总部运用的更多一些。最后分派到站点,快递员需要自己动手将包裹分拣到派送小区。
据58同城招聘研究院数据,2019年上半年包含“快递员”字样的招聘需求同比倍数增长。其中,2019年4月份同比增长最高,达到了27196%,其次是6月份同比增长16227%。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大成对亿欧表示, 物流的 科技 应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技术, 实现物流全流程的精准对接,实现节点、成网、车货匹配等;
二是装备基础, 自动分拣、自动运转、自动装卸等装备技术;
三是物联网技术, 实现物流运输中货物、车辆、人员的实时监控;
四是整体系统的采集能力得到加强;
五是决策支持, 计算机的决策支持能力帮助企业进行预测、决策等。
也就是说,长期而言,马云的观点是对的,快递企业的物流 科技 化体现在了仓储、分拣中心、货物中转中心等分层阶段中。但在目前, 科技 化并未达到物流全链条的程度。加上快递正处于增长阶段,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相关人员也未从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
从站点到末端配送的环节中,人工 *** 作仍占绝大多数工作量。 物流 科技 的应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实际上是将行业从业者的劳动重点转移到了那些机器无法代替的工作当中。
但末端配送环节的智能化也初见端倪,比如智能快递柜越来越多的使用,就替代了快递员一部分工作。
物流领域 科技 应用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像上市的快递企业,在流程标准化高的环节上 科技 化程度高,科研投入所获得的盈利效果与其付出成为正比。
反观快运企业,本身行业就处于散乱的状态下,集中度也差,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其 科技 方面的开发与应用,导致 科技 渗透力不足,所带来的成效也不尽如意。
“爆仓”一词是伴随双十一电商业务高峰期出现的高频负词,AGV、自动分拣设备等在仓内的高度 科技 化并未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快递企业仍要面临着爆仓所带来的仓库货物积压、消费者投诉率增加、旺季盈利与淡季亏损产生的落差、抗风险能力的考验等。
在物流 科技 成体系之前,这些都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难题。但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服务需求的提升,都在倒逼着物流企业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2016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民营快递企业集体上市,登陆资本市场。7家上市快递企业形成了1家收入超千亿、4-5家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集群。
再加上阿里持续不断对中通、圆通、申通、百世企业投资,都让快递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加大 科技 研发投入的比例。从2015年至2018年,通达系、百世等各家快递企业逐年提升对自动化设备投入的金额比例,加大其在仓储、分拨中心、中转环节等物流运输中的自动化设备投入使用。
在 科技 及信息IT方面,仅2018年,顺丰、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就分别投入了2723亿、155亿、506294万、436214万、5810万元。
申通义乌分拨中心正式上线运行,350个机器人同时作业,加快货物分拣速度;圆通率先研发并推出了隐形面单,加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韵达曾发行股票募资4517亿元用于智能仓配一体化及转运中心自动化升级项目中;中通更是计划到2020年实现部分分拨中心的无人化 *** 作。
快递与快运作为两种不同的业务发展,快运业务不同于快递业务,主要以工厂件为主,提供B2B服务,发货频次低之外,票均重量偏大。
为此,快运市场格局未定,市场分散,既没有龙头企业浮出水面,也没有像阿里一样的“带头人”,就连现在打起的价格战也进入了十年前快递市场的局面。不过在研发方面,德邦、壹米滴答等的投入达到了数亿元规模。
德邦从2016年至2018年,每年的研发费用均在3亿元以上。数字化管理方面,德邦上线了智慧场站、的卢系统等智能管理系统;运派送方面,智慧收派、大小件融合分拣、德邦小D PLUS等设备齐上阵。
获得D轮融资的壹米滴答,也打算将18亿元融资用于客户获取、核心运营节点、智能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三大方面,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比如,其运营的智能调度智慧中心可以在货物上形成监控、预警、指挥等功能。
安能物流每年投入过亿元用于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及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拥有一支近200人的专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团队,在信息化方面更是推出了快运电子面单和“令牌”APP,辅助人员快速下单收发件。
在业务量上升的过程中,机器数量的增加摊分了企业的固定成本,降低了边际成本,从而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例如,自动化分拣设备是传统人工分拣效率的10倍以上,近三年仅末端快递小哥人均效能,就由80件提升到了100件左右。以往三五天送达的快递包裹,如今能够实现当日达及其次日达。
持续投资,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也为企业提供更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2018年,中通、韵达、申通、圆通的盈利更是达到了4383亿、2698亿、2049亿、1904亿元,只有百世处于亏损状态。
反观快运领域的企业,2018年登陆上交所的德邦情况不容乐观,转型大件快递领域后业绩持续萎靡,2019年一季度,更是亏损了近05亿元。此后,盈利能力一直下滑,到2019年三季度,相比于2018年同期的459亿元而言,同比下滑了757%,德邦还存在着负债率高、现金流恶化等问题。
快运与快递的科研投入平分秋色,但成效却并不如快递一样乐观。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对亿欧表示,首先, 越靠近C端客群的生活资料物流,市场化自由竞争程度越高,进入门槛越低,市场资源也越分散,更容易被数字 科技 洗牌, 例如快递、即时物流等多跟民生消费相关的生活资料物流, 科技 应用程度高。
越靠近B端客群的生产资料物流,行业门槛越高,市场活跃度越低,服务链条的惯性越难改变。 服务B端的物流市场是规模更大的金矿。但包括能源物流、钢铁物流等市场都因为高度集约, 科技 渗透反而迟缓。
其次, 运输方式的不协调、 科技 应用分散分化等问题,也间接导致了物流成本高、 科技 普及程度不高。 铁路运输只占中国全部货运的5%-6%,高速公路占货运的86%,水运、空运等运输方式占据10%左右,便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顺丰、通达系等企业占据整个快递市场的70%以上市场份额,而快运领域企业的集中度仅仅只有29%,公路货运行业集中度只有12%。
刘大成也认为,行业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规模型产业,物流 科技 应用程度就会越多、广、深。而行业集中度较差的快运领域,容易形成散、小、乱等状况,企业的溢价议货能力差,融资账期和现金流弱,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物流 科技 方面的开发和应用。 现在整个快运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更难用重资产来做 科技 上的升级。
物流行业发展至今,资本市场对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投资回报率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行业吸引资本的代价。
阿里通过投资来编织自己的物流网络,将快递市场的半壁江山纳入旗下,强化电商与快递之间的关联。自建物流的京东,一方面加强自身的 科技 掌控力,一方面又通过拆分或独立的方式,想让京东物流成为年收入规模超千亿元的物流 科技 服务商。
此外,作为民营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顺丰,一直面临菜鸟系与京东的围剿,开始急着突围,拥抱电商市场。加上电商企业拼多多的崛起,也搅起了物流市场三足鼎立的“浑水”。物流市场新的格局演变正在拉开帷幕。
2016年起,快递市场开始了深度整合, 各大企业都朝着综合物流型企业的方向布局。 中通进军快运领域,正式启动全国地区的招商和加盟;圆通拓展大件重货运输、仓储等领域;韵达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德邦战略升级,布局电商大件快运业务等。
上市的快递企业加速了整个快递市场的变革,迅速抛开了第二梯队。全峰、国通、如风达等逐渐被淘汰出局。
此时,菜鸟已完成首轮融资,拿出10亿元启动“菜鸟联盟“,推出当日达、次日达等产品,四通一达、天天、EMS等均参与其中。2019年,阿里又用233亿元进行增持,加大对菜鸟的支持力度。
马云曾经公开表态过不会去碰快递和物流,“不会抢快递公司的生意”,但实际上,2019年5月,菜鸟成立了自有品牌落地配企业“丹鸟”,并且几乎将通达系全部纳入旗下。
目前,菜鸟已经入股或持股了中通、圆通、申通、百世等快递企业,和点我达、蜂鸟配送等即时物流企业。未来阿里大概率还将会寻找入股韵达的机会。
阿里用资金纽带链接了电商生态与新零售业态,打通仓干配送资源,增强对快递企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菜鸟搭建的智慧物流骨干网从技术、供应链的角度对整个物流行业实现了数字化升级,带动行业进步。
京东、苏宁本身力量的雄厚,就足够自己撑起一片物流的天地。刘强东从创业之初,就认定只有自建物流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物流服务的难题。
2007年京东获得首轮融资后,刘强东就执意要自建物流,为此不惜大规模烧钱。京东物流在连续亏损了12年后,如今才刚刚开始实现盈亏平衡。未来,京东物流也要独立上市。苏宁在2017年初,花费425亿元收购了曾被多次“易主”的天天快递,希望与其在仓储、干线、末端等方面整合,强化苏宁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
顺丰在快递领域逐渐受到电商件的冲击,开始寻找突破点。在唯品会旗下的品骏快递,花钱速度始终赶不上盈利速度,唯品会苦心经营并未获得很好的结果,品骏彻底关闭,并纳入顺丰旗下。
相比于电商物流的阿里、京东,民营企业顺丰,异军突起的拼多多似乎将要打破原本的三足鼎立局面,成为新的一级。拼多多的订单业务增长之快,在短时间内市值一度超越京东,成为中国市值排名第四的互联网上市企业。
拼多多以下沉市场起家,一半以上的包裹流向了三、四线城市及广大的县城和农村,一年占据中国快递市场总量的25%,成为快递企业的第二大订单来源,与淘系订单处于三七分状态,其带来的增量市场是阿里、京东所“眼红”的。
曾说过“永远不会介入物流”的拼多多,如今也开始试用自己的电子面单,并开发“新物流”技术平台。
快递市场的竞争格局似乎演变成了电商物流的市场竞争格局。而电商竞争的本质不是流量,而是推进价值变现的供应链。 拼多多通过资本杠杆撬动的大流量,需要一个数字化物流基石,搭建数字化物流枢纽。
资本的介入力量总是强大的,它可以让物流企业快速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完成生态圈的布局;同时,企业通过对资本进行有效的运作,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大与竞争对手抗衡的砝码。
巨头对快递市场的重构,资本的全方位介入,让快递行业生态发生了清晰的变化。
快递企业是集网络、生态、文化、产品、服务、系统于一体的集合体。 在以 科技 为驱动的物流行业发展中,最末端的配送端是连接商户与用户、线上到线下的重要一环,也是承压最大、话题最多的一环。企业的降本增效,也体现在了快递员身上。而他们的提速,不仅代表着企业的 科技 成果,也体现着整体快递的服务质量。
居民社区、写字楼、高校、商圈都成为了快递员最密集的场所。如果按照社区单位衡量,万人的大型社区一般需要配备20名快递员。这一数字在十年之前,一个社区仅需要2-3名配送员。
再加上电商零售渗透的深入、即时配送的兴起,快递员与社区之间接触更加紧密了。从单纯的运输、配送人员,到现在成为了“技术流”,快递员上门给居民提供服务的比例已经非常高。
就像顺丰快递小哥所说的那样:“只有公司壮大了,发展好了,员工的体力就能够减少一些,效率就会提升一些。”
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目前重流程、轻终端发展阶段,意味着快递员更大的工作压力。但从快递公司的角度来看,技术的武装下,其链接互联网公司与社区方面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
朝阳区绣菊园内一位退休教职工刘女士表示,快递员缩短了商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对双方都是互惠的,也代表着企业的进步、 社会 的进步。
北苑家园茉莉园的高先生则觉得,快递柜、驿站等站点的高 科技 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
快递企业在用 科技 承载着巨大的业务量,用速度传递着冰冷的包裹,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装车,到中间的运输环节,再到最后一公里配送,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都在一步一步夺走属于我们身边的非创造性岗位。尽管现在 科技 还在“拖累”快递员,但未来,或许真如马云所言,会是“替代”。
多位资深业内人士与相关工作人员在本文写作过程中鼎力支持,为亿欧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支撑,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专家、京东快递员、顺丰快递员、韵达快递员、中通快递员、圆通快递员、朝阳区居美家居旁顺丰站点负责人、朝阳区绣菊园内退休教职工刘女士、北苑家园茉莉园的高先生等人。
最近利用工作之余读了《轻资产时代》,轻资产概念诞生依赖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作为全世界互联网落地应用最发达、最成熟的国家,产业、行业以及生活的各种轻资产化已经成为社会优化的主流趋势。这本适合管理者、创业者以及对时代变化的有心者阅读,站在时代浪潮上,作为一名清醒的旁观者,亦作为热情的参与者,去品位、审视、借鉴、迎合以及拥抱时代的到来。
我们生活在轻资产时代,人们大都认同改革开放初的20年是属于下海者的时代,这时期创造了无数先富阶级的青铜时代,同时过去的20年是属于炒房者的时代,这一阶段是地产新贵走向鼎盛的丝绸时代。但没有人可以阻挡的是未来20年将注定是属于互联网弄潮儿的时代,这时期将是无数年轻人想得尊贵的黄金时代。
资产数字化和数字生产力将为年轻人打开一个有别于房地产经济的崭新财富空间,区域经济活跃和城市崛起将为年轻人构筑一个独立于北上广之外的广阔生存天地。无数的年轻人将因智慧商业的发展而成为未来的财富新贵,与此同时,大量无人居住的鬼屋鬼城令房子不再是财富的象征。
万物流通。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商业发展的程度。传统的“四流”让物理性资产流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动性差。幸运的是,物联网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互联网金融兴使得资金的流通进入了秒时代,随着而来未来的生意可以归结为数据的流通。连同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液化流动也会成为必然。万物互联及万物流通。
另一方面,个体无法负担系统成本,是轻资产出现的深层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阶段物质不足,所以条件下非资源经济优化配置和各类人情关系产生了“借”文化。第二阶段,人情过渡到稍正式的经济关系,而加速资产流动,产生“租”模式。三是分担购买成本,产生了个人分享出资产的分享文化;第四阶段,系统成本分散与个人共担,放弃产权只享受服务的“共享经济”营运而生。
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新思维模式。 物资稀缺的年代,拥有大于使用;而物资过剩的今天,“购买即拥有”转变为“付费及使用”。大数据化催生的智能商品是个称职暖男,比你拥有的东西更懂。不仅如此,产品突破工业化生产的边界带有服务属性,全社会由物质型社会转变为服务型社会。产品变革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智能化商品在莫种意义上实现了共产主义。
资产重组,轻重联手。 市场供需模糊滞后及传统资产成本高,使结构性过剩成为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加上云计算大数据AI,形成无形的脑,从而将资产放在正确的位置。然而这无形脑,更善于 *** 作便于交易流通和使用的轻资产,因而形成的未来社会也成为轻资产价驾驭重资产重资产。类似万达玩命的想融入互联网,马云疯狂的收编传统商业,这种手脑并用、轻重资产联合的模式,就像灵与肉的关系,只有彼此合为一体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迭代快速,物尽所用。 重资产存在严重弊端,重资产迭代需要付出高昂的额外的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且迭代过于频繁,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将因此耗尽。而轻资产迭代只需软件提供高效的算法和数据能力即可,这一点完胜重资产。另外,在传统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归为一体的资产集权的概念下,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的特点可实现资产确权、分权和资产溯源,从而实现资产管理的革命性进展。典型例子,土地流转交易利用区块链技术所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进行三权分立,从而闲置的农村土地参与流转和抵押贷款。区块链用这种魔力,让大量拥有固定产权的闲置资产,通过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形式流入市场,达到了社会资产的物尽所用。
“愉悦行业”呼唤轻资产。 “愉悦行业”,或者叫做“孤独产业”成为当今消费的一个小众却潜力无穷的趋势。消费的非物质化,倒逼新型商业基础和商业体围绕“精神愉悦”来开展。主播、伴游、陪聊、美容师、助眠师、心理咨询师等等类似职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商业正沿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物质走向精神需要,精神资产的诞生也突破了邓巴定律150人交际圈的上线。
电作为新型货币的构想:新型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底层逻辑来源于通信介质书信到光电的变化。加上货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速度快,产生价值,具备信用力,生产力、人人平等。电力正好满足以上条件,流通快,作为智能时代的支柱能源,被认为绝对是硬通货
存量向增量转变。 中国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高速增长阶段人们向增量要效率,所以带来了大工业化时代,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向存量要效率,也催生了智能化时代。现阶段存量效率提升受益于末端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连接商业末端,形成“无形的脑”来精准调节市场资源,以代替传统价格市场调节。因此,通过赋能存量及智慧化改造,打造超级个体也可以来盘活存量,减少存量,个体的闲置时间发展出的共享经济又可以通过虚拟化存量。用数字货币替代纸币,用虚拟互联网来消灭实体银行,用网络售票代替实体售票点。
消费者消失,用户崛起。 新型商业由以消费者为中心(购买即结束)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付费即开始)。消费者这个角色对商业效率的提升的贡献为零。以沃尔玛为例,其效率的提高来自于商业体系和员工管理。用户思维是商业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以盒马生鲜为例,效率的关键和核心环节都在于用户。用户更进一层是“超级用户”或“智能用户”,是指通过智能终端接入商业20的主人(主动接入),或被商业基础设施20服务轻松覆盖的人群(被动接入)。超级用户对商业效率的改进是革命性的,手机上众多的APP是超级用户的接入端口,用户是商业连接点,新兴商业体一用户为中心形成完成闭环,若不重视与“用户”链接,就会被其他智慧商业体淘汰。对于用户,权益保护的努力,也无形中贡献者商业效率的提升。大数据杀熟、信息泄露、恶意搭售这些侵犯用户的商业行为便成为新兴商业体不应触碰的雷区。
反向交易与逆向商业化。 传统商业为正向交易,从研发、销售到购买一个系统的反馈比较慢;而新兴商业是反向交互式,从研发到销售到购买的,接着到反馈到体验到收集资料分析,再进行试生产化形成一个循环。新兴商业是末端思维,有需求才会发生交易;传统商业是供给性思维,向上整合产业,例如中粮集团,主要集中于技术,人力,生产,销售这些前端,所以它带来高品质、价格、技术的高端化的弊端。而新兴商业体焦距于需求侧,主要发力在需求体验消费者,从需求侧向上逆袭给供给侧。相对于传统,它是一种逆向商业化。
加法生活到减法生活。轻资产意味着人们从加法世界过渡到一个减法世界,新兴商业体应运而生的过滤和筛选的功能,为我们的减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数据的偶然匹配到数据的恰好合适,众多的好运气般商业体验都来源于商业的力量。
智能家居的暖男体感、区块链点对点无延迟交易、以及AR、VR等各类App,给人类行为、人类流程及人类沟通都在做减法。未来商业模式的真正竞争力就在于:如何在信息过载、物质过载、生活过载、社交过载的社会里,帮人们做一个减法,让乱糟糟的世界游刃有余。
信用就是商业的杠杆。拥有多少财产的高度是一致固定状态,驾驭多少财产则适用于杠杆原理。在轻资产世界里,作为信用良好每个人,都有机会无抵押获得贷款,对于失信者,新兴的商业机制和互联网信用社会反而加以惩罚,从吃穿住行都限制失信者行为能力,从而让守信者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真正的激发个体商业的效率。
时间是商业的新战场。 新商业下的效率并非越快越好,而是刚刚好。智能商业不仅实现了刚刚好,且时间维度上消灭了库存与生产过剩。其本质在于为用户节省时间,为商业链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将企业效率导向变为用户效率导向,商业竞争手段由价格屠夫让位于时间屠夫。另一方面,以收割的注意力为目标,优化商业的中间环节,顺畅匹配供给和需求。第三消灭第三方中介,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诞生,打造点对点的直接网络交易,也实现无中间延迟,解放时间。
人类社会的商业进程。 智慧商业10阶段;新型产权社会。万物因互联网快速涌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轻资产时代,轻资产会加于重资产,财富被重新定义和分配。智慧商业20阶段:连接型社会。万物因互联网而效率提升,商业运行从机器效率升级为生物效率,秒级响应和无缝对接,让末端经济爆发和崛起。智慧商业30阶段:超智能社会。万物因互联网而智能进化,人类社会被数字生产力推动前行,随遇而安的超智能社会进行到来
大数据链接驱动数字市场。 传统商业的规则是等价交换,新商业规则是数字市场,可以区别为;链接+数据替代传统的货币+商品。这种数字生产力驱动的数字市场演化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物联网(看不见的脑)替代人为管理。二是企业+消费者的模式转变为商业体+用户。三是自由市场依赖人提供商业粘性,而数字市场依靠人建立的智能系统,让衔接更平滑。四是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变为商业体与=与商业体间的共生关系。总之,数字市场中,需要通过智能APP来无缝介入基础设施,20重资产的物理世界商业规则,与轻资产虚拟世界的商业规则完全不同。
软商业超越硬商业。 传统商业组织内部协调,像骨骼一样沟通高效,衔接有序,但难以与外部建立神经反射一样的密切联系,称之为硬商业。新兴的软商业由云计算、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构成新机制突破了互联网虚拟世界的边界,神经网络般的反应处理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生物控制。各种传感、5G、cpu等硬件网络设备,以及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据软件系统从是硬到软的过渡必不可少的条件。像万达影院+猫眼,例如快递公司+菜鸟物流,这些模式,完全反映了经脉超越骨架的新型商业特征。
机器智能是未来出路。 机器智能经历三个典型的迭代发展阶段,第一人工智能+机器:如无人工厂汽车辅助驾驶,特征是自动化机器与人工智能相连接实现无人化,。第二机器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工厂特征是海量传感器和芯片构成的物理世界,的神经网络实现物理世界的智能化。三人机融合:特征是带有脑机接口的机器智能出现,人类大脑与机器之间连接实现人机交互。到第三阶段,科技高度发达,真正建立起人类意识与物理世界的连接。
云端大脑引领高维智能。 稀缺性定理使得一切稀缺资源由商业流向他们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既是商业的魅力也是文明的规则。在物理世界,通过买卖、租赁、拆借等变换使用权的形式来解决稀缺问题;在虚拟数字市场,通过数据存储、数据计算、人工智能使稀缺资源"云化",商业体从而接入云端,付费获得云上资源的使用权。熵增定律告诉人们:智能问题从根本上是消除不确定性,而大数据是恰是解决不确定性的良药。越大量,越多维度的数据,引入到封闭系统中,从而降低信息熵,增加确定性,产生高级智能。
数字孪生商业体与用户的无缝连接。 商业体和用户的结合,我们称之为数字孪生的生产力。前面已讲,随着商业第3次进化,企业和消费者的消失而诞生。传统商业是固定资产决定估值,而新兴商业是用户规模决定估值,孪生生产力走的是自下而上的改造路径。因此注定多面临的问题是交叉股权:多生态合作,共享用户,交叉股权是智能化时代的责任和利益考量,需要面对的课题 。
随遇而安的超智能社会到来。 随着人类与商业基础设施之间建立同步密切联系,所有商业基础设施作出符合“实时在线”和“即插即用”的属性改造;加之人工智能的迭代将是指数级进步,超级社会抵达无限智能的临界点,也将变得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另一方面,超智能社会将会改写人类的财富观。因为人们必须链接到商业生态中才能生存,世界不会再有财富孤岛,人们将为使用权付费。在超级社会里财富规则是:“拥有只是一时自我安慰的假象,使用才是长情告白”。随之而来,量子世界也完成了由力学到量子比特学的晋级,突破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在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安全、信息容量、信息监测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量子智能也将物联网的算力直接晋级成智联网,那时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无延迟的、随遇而安的世界。
物流网络大平台
目前,围绕电子商务物流,有三大参与方,分别是电商自建物流、物流网络平台、第三方快递(三通一达为代表)。而菜鸟网络的定位是物流网络平台。菜鸟网络主要是提供标准,扮演平台的角色,将仓储、干线、配送,甚至铁路、公路、航空等社会资源可自由接入菜鸟平台。
菜鸟利用大数据来进行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实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这一点从菜鸟联盟整体的股权分配便可看出。菜鸟网络的出资企业涉及电商、快递、金融多领域,包括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物流、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多家企业
补物流短板,完善阿里生态网
阿里建设菜鸟网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弥补物流短板,二是完善阿里生态网。尽管近几年来,阿里电商仍然实现了增长,但其增速逐年下降,阿里电商即将达到一个发展瓶颈。据统计, 2015财年,阿里巴巴平台GMV达244万亿元,同比增长45%;至2018财年,阿里巴巴平台GMV达48万亿元,增速仅28%。因此,早在2012年阿里开始升级电商平台,将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商城,以期升级平台形象。
(注:阿里巴巴财报中的财年指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1日)
阿里虽然在商流上进行了升级,但物流跟不上成为最大痛点。以往“三通一达”这几个合作伙伴虽然在价格较优惠,但其服务质量却仍然和京东物流、顺丰等企业有着一定的差距。据统计,2018年11月,京东物流申诉率仅912%,远远超过“三通一达”这几家企业。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也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而物流这一环节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阿里布局了菜鸟平台,用来改善电商平台的物流服务短板。
此外,阿里建设菜鸟网络,除了可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善阿里整个生态网络。目前,阿里“淘宝+天猫”得到了客户商流数据,“支付宝+蚂蚁金融”得到了客户现金流的数据,从供应链数据完整性角度来讲,如果菜鸟获取物流数据、就可实现三流合一,完善整个生态系统的数据库。
虽然电商平台和金融平台可以获得用户的大部分数据,但平台下的非电商件物流数据并不受它控制,而非电商平台的物流数据也包括客户信息、如姓名、地址、寄取时间等信息,而这些数据的量并不小。
阿里系前端规模优势助力菜鸟一路腾飞
菜鸟基于阿里的基因,主要挖掘自身的平台价值,利用合作伙伴的物流能力,服务淘宝、天猫上的第三方商户。自2013年成立以来,菜鸟网络携阿里系前端规模优势以及持续投入,至2018上半年,菜鸟物流市场接入142个城市,3879个仓库,总仓容面积5212万平米,当/次日达服务覆盖1500个区县。
从菜鸟网络的订单量来看,我们以历年天猫双11为例,可以看出菜鸟网络所处理的包裹数量持续增长,从2014年至2018年,菜鸟网络双十一当天的物流订单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8年双十一,菜鸟网络订单量达到104亿个,同比增长28%。
立体布局快递物流链,“天地联动”统筹发展
菜鸟平台意在打造综合物流平台,现阶段已与物流相关的四个领域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规模化平台运营体系业已成型。在成立之初,菜鸟计划根据天猫、淘宝的交易与物流信息搭建起一个数据网络,称之为“天网”,并在分布全国的几大重要物流区域搭建起数个巨大仓储中心,称之为“地网”。最后,“天网”配合“地网”进行“天地联动”,根据其信息大数据的优势,布置仓储,调配物流,在多个方面提高物流快递转运的效率。
阿里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投资进一步完善了菜鸟网络生态系统。除了投资设立菜鸟网络,阿里还在不断的投资并购物流领域的多个企业,而这些企业与菜鸟网络的合作会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阿里投资的相关企业包括:复星、银泰、日日顺、全峰速递、百世汇通等。菜鸟和苏宁无人仓的区别在于:菜鸟的无人仓是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的仓储自动化的方案,而苏宁的无人仓是在存储,分拣等环节采用自动化设备。不过两者的无人仓都是差不多,都是从内部驱动对外赋能。
对于菜鸟无人仓:菜鸟在分拣,打包和存储等几个主要的环节上使用一条全自动流水线的设备,让更多AGV机器人和机械臂机器人一同 *** 作,增加效率。而且菜鸟的无人仓启动物流物联网战略。
对于苏宁无人仓:苏宁也是在高度存储和交叉分拣还有打包的环节内实施自动化设备,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分拣率比传统人工分拣率高出5倍有多。手机的NFC功能完全可以用到物流行业上。
传统的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强,各种功能优越,但其实从物联网的基本需求而言,使用者无非就是需要:1权限明确2远程监控3方便管理,其实很多时候很多功能用处不大。而且传统技术安装与维护成本也很高!
在新基础设施建设中,物流和供应链在智能化轨道上向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情境的升级发展,及其在现代化前景中将形成的不凡作为,十分值得重视和期待。
以京东的“数字化供应链”和菜鸟物流的“阿里全球供应链”为代表的新一代物流企业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高效的基础设施能力,使得物流已经不是单纯的运输,而是新兴的智慧物流。充分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引领、大平台架构、高速应变能力、效率出色等特点尽显无疑。
在智能化新基建的基础上,新一代智能锁更是形成了新物流中信息网交通网的重要一环
如此一把锁便联通了整个物流系统,通过5G网络,一个手机就能远程授权,远程监控,一步到位
1一锁一店
一把锁联系一间店铺
2一锁一仓
一把锁联系一个仓库
3一锁一车
一把锁联系一辆运输货车
4一锁一箱
一把锁联系一个物流周转箱
仓库--车辆---周转箱--店铺 通过一把简单的智能锁统一构成一个循环。通过5G云端监控管理,远程授权、手机直接管理一刷即开,更加安全方便
NFC智能锁为主体的“一锁互联”提供了物联网新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以智能锁为中心来联通管理整个物联网:任何场所、运输、包装等为了安全性都离不开锁!自带芯片的智能锁便是一个定位终端,只需要一部手机作为移动端通过手机网络(4G\5G)开启与远程监控管理,不需要额外的监控与接收装置,网络基站都是是现成的,完全能满足物流基本需求。
十大供应链公司,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商中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
1、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
建发集团是厦门市属国有企业,创立于1980年。主要业务涵盖供应链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会展、医疗健康、城市公共服务以及投资等领域、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2、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产中大是浙江省省属特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引领者。
3、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
象屿成立于1995年,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流通服务、物流平台开发运营等业务于一体的公司。提供从原辅材料与半成品的采购、供应直至产成品的分拨配送之间的全价值链流通服务。
4、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国贸是厦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业务涵盖供应链、先进制造、城市建设运营、消费与健康、金融服务五大领域。
5、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旗下,国内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京东物流建立了包含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在内的高度协同的六大网络。
6、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菜鸟网络是一个数据驱动、开放、协同、共享的社会化物流平台,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技术等物流科技结合物流行业数智化升级的痛点和需求。提供仓配一体解决方案、跨境无忧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
7、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怡亚通成立于1997年,深投控旗下企业,中国供应链服务的先行者。提出供应链外包服务理念,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
8、浙商中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商中拓成立于1999年,浙江省交通集团旗下,深交所上市公司。是一家创新引领、科技赋能、行业领先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
9、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是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统一运营平台和统一品牌,业务遍及全球。集水运货代、空运货代、铁路货代、船务代理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
10、海尔集团公司
日日顺供应链成立于2000年,国内知名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具备覆盖生产制造,线上线下流通渠道,到末端用户场景服务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