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的扛旗之作!大连试驾阿维塔11

智能电动汽车的扛旗之作!大连试驾阿维塔11,第1张

在言必电动的新时代中国汽车市场,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你分得清油改电和真正的全新纯电车的造车逻辑上的巨大区别嘛?

你选择电车,难道仅仅就只因为驱动的能源是电嘛?

那些你想要但说不清的电车真正的需求,都藏在这款车里。

2022年4月23日,阿维塔“真智能,才安全”智驾体验活动在大连正式开启,以行业领先的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惊艳滨城。同时,阿维塔还在活动中发起了APA智能泊车挑战,并展示了RPA遥控泊车等功能,用“智驾天花板”的实力,将“情感智能,悦己而行”的品牌新主张进行了生动诠释。

无惧滨城复杂路况,驾车看景两不误

作为东北首个准万亿GDP城市,大连本地车辆保有量超过200万辆,这使得道路网络常年处于车流量大、交通繁杂的状况。而基于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的强大软硬件能力,阿维塔11高速NCA能够出色应对大连复杂的高速交通网络。

在鹤大高速和沈海高速上,阿维塔11全系标配的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能够根据导航设定的线路,自主上下匝道并选择最优车道及路径,提供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同时,高速NCA通过实现A点到B点的全程导航辅助驾驶,能够大幅度降低驾车疲惫感,让驾驶员能够更多去享受沿途的风景。

此外,“停车难”也是城市出行的一大痛点。在APA智能泊车挑战环节中,需要让车辆在桩筒设立的方形区域进行掉头动作,再完成倒车入库的停车 *** 作。基于“行泊一体”的全融合感知泊车方案,阿维塔11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云端赋能的路径规划经验自主重构场景,即便在难度极高的窄区域内也能够规划出泊车线路,从而完成掉头入库。仅用时1分35秒,阿维塔11高效出色地完成了极难的泊车挑战。

不止于滨城大连,阿维塔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已经覆盖了259个城市、30万公里结构化道路,且智能驾驶功能累计行驶里程已超100万公里。另外,截至2023年4月26日,APA智能泊车累计调用334,732次,RPA遥控泊车累计调用27,226次。智驾数据的急剧攀升,充分印证阿维塔用户对阿维塔高阶智驾的认可。

阿维塔11持续进化,为用户创造悦己生活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阿维塔科技围绕“情感智能,悦己而行”举办品牌升级发布会,宣布将聚焦“悦己”的情感诉求,通过产品和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悦己生活。在本次活动中,阿维塔希望用户在感受阿维塔11智驾体验极“智”魅力的同时,更能在醉人的海滨美景中,尽享悦己生活。

在过去3个月,阿维塔在30多个城市举办了超过150场用户活动,与超过3000名用户一起体验悦己生活的精彩时刻。

为了让用户能够拥有更好的用车体验,年内阿维塔11的智驾系统将进化至华为高阶智驾系统ADS 20,摆脱高精地图的依赖,解锁更多城市的智驾功能;下半年阿维塔11将搭载原生的HarmonyOS车机 *** 作系统供用户选择,以持续性的产品进化,提升智驾体验和智能体验,为阿维塔用户带来更“悦己”的用车生活。

今年下半年,阿维塔第二款全新产品将如约而至,明年还将陆续推出品牌第三款和第四款车型。新车型都将遵循阿维塔的产品准则,以情感智能,陪伴用户奔赴所悦。

威观车市:满足客户希望拥有但自己不能清楚描述的用车需求,将是新势力的造车品牌决战未来必备的技能。显然,像阿维塔这样的品牌并不多。作为智能电动汽车(SEV)新赛道的引领者,阿维塔科技致力于打造国际化高端SEV品牌。得益于阿维塔三大股东: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分别在整车研发智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智慧能源生态领域为阿维塔科技赋能,共同开创领先的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具备“新架构、强计算、高压充电”三大特征,并且这样的核心能力第一次真正完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去了解阿维塔,你会喜欢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车客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君竹路。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可知,珂娅斯祛斑宁德连锁店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君竹路。连锁店是指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同一品牌的零售店,在总部的组织领导下,采取共同的经营方针、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联合。

财联社上海4月20日讯, 去年,业内对新能源车行业最大的担忧来自于两点: 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补贴退坡。

3月底之前,在各大主流整车厂一顿涨价 *** 作之后。从Q1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数据看,价格上涨并没有压低终端需求。反倒是在“抄底价”的心理倒逼下,零售数据同比大增。

具体来看,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445万辆,同比增长1384%,环比增长806%;Q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05万辆,同比增长1358%,环比下降114%。插电混动车3月零售85万辆,同比增长2012%,环比增长433%;Q1零售219万辆,同比增长2129%,环比增长46%。

3月限购城市渗透率达到423% ,非限行限购城市和限行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287%和312%,创 历史 新高。3月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四线以下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423%、339%、306%、236%、179%,表现优异。

涨价也挡不住汹涌的订单,新能源车行业已经迎来底部反转?

探究22年一季度的销量逻辑,似乎还无法完全证伪去年的担忧。

首先, 碳酸锂涨价+补贴退坡 ,对于终端购车成本影响大概上升8000-11000元,但对于宏光MINI这样本身没有补贴 、单车带电量较小的车型, 影响成本上涨幅度较小

其次,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导致 3-4月包含了消化前期的订单

另外,终端价格涨跌对于 刚需人群 来说,不是买不买的问题,更多的是选择买哪家品牌、哪个价格段车型的问题,因此上游价格传导影响较小。还有个细节,虽然从今年初到3月底各厂家不同程度调高了售价,但 涨价的生效时间基本是3月中或月底之前,这也促使订单会呈现一定的集中,引发更多消费者理性或跟风抢订。

而接下来的二季度,是 汽车 行业传统的淡季,如果后续上述提到的关键不确定担忧不能改善或解决,那么面对一季度优秀的销量成绩单还不能太乐观。

另一方面,由于 疫情突发、海外地缘zz冲突,带来的长产业链影响逐渐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需求延期担忧。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被不断抬升,包括钢、铝、煤、电池主材等。 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对于价格信心的预期出现起伏。其次,经济复苏的速度影响终端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可以看到,上游原材料涨价或是补贴退补的幅度/时间都可以通过zc的一定干预实现一种理性平衡,但疫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可控的难度系数。

如何破局? 汽车 作为家庭可选大消费、对经济意义深厚的大制造业、对未来影响深远的智能 科技 产业。谁能逆境复兴?

大概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观察:

第一,自持上游资源占比大的公司; 锂电池上游成本压力最大的原材料是碳酸锂,约占电池材料成本25%~30%。以宁德时代为例,在上游的锂、镍、钴资源布局上,通过收购、合资、参股、参与产业基金、定增等方式获得原材料自给权。

涉及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 Minerals、天华超净;北美镍业 North American Nickel、与广东邦普、格林美、青山钢铁、印度尼西亚IMIP合资建设印尼红土镍矿,子公司1375亿美元获得KFM 25%股权,而KFM拥有刚果金Kisanfu铜钴矿95%权益等……

去年9月公司公告,拟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宜春)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35亿元。

矿权优势让企业拥有相对更低的成本并享受更高的毛利率。伴随着海外新增供给推进进度的不确定性增加,锂资源供给需求错配时间延续,拥有上游矿权、掌握资源自供安全的公司预计持续受益行业红利。

第二,通过控股或者合资建厂锁定材料产能; 根据测算,正极一体化打通后,单吨净利有望从单纯正极环节的1万元/吨提升正极全产业链一体化后的34万元/吨,负极环节有望从单纯负极的4000元/吨提升至一体化后的7000元/吨,电解液从3500元/吨有望提升至8500元/吨,一体化将显著增厚盈利。

第三,预先布局新技术产能,例如4680电池的产能布局; 由此衍生出了“新的产业链条”:高镍正极(中伟股份、容百 科技 、当升 科技 、华友钴业等);硅基负极预计2022年-2025年复合增速达46%(璞泰来、杉杉股份、贝特瑞等);碳纳米管(天奈 科技 是中国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之一);新型锂盐 LiFSI(天赐材料:年产 2 万吨电解质基础材料装置及年产4000吨LiFSI装置目前已达到稳定生产状态);结构件(科达利:公司已经具备生产4680电池技术积累和生产各圆柱电池紧密结构件的能力;宁波精达:钢壳4680的拉伸设备已完成样机生产;震裕 科技 :结构件业务深度绑定宁德时代);设备:激光膜切设备(利元亨:激光膜切设备、涂布机等)、涂布机、卷绕机(先导智能:已推出适用于全极耳圆柱电池的卷绕机)、高速激光制片机(海目星:高速激光制片机龙头,无极耳切割技术领先,已在特斯拉4680电池中获得验证)、焊接设备(联赢激光:拥有4680电池焊接技术,已有样机装配调试)等新产业链;

第四,储能业务拓展; 2022年以来,受碳酸锂涨价影响,市场担心储能系统的成本上涨会削弱储能的经济性,最终削弱行业装机量需求;但从本周全球储能项目来看:共计新增4224 MW(其中电化学储能3024 MW/6099MWh),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分别新增约2930/619/100 MW。美国加州储能贡献率已达电网负荷峰值的10%。日前,特斯拉公开最新巨型Megapack储能项目“Townsite Solar and Storage Facility”,其容量达360MWh,可为6万户家庭供电。该项目位于内华达州博尔德市,是特斯拉最大Megapack项目之一。可以看出海外储能需求旺盛,不降反升。

根据宁德时代2021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1-12月实现净利润140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19552%。业绩增长原因主要是:2021年新能源 汽车 及储能市场渗透率提升,带动电池销售增长;市场开拓取得进展,新建产能释放,产销量相应提升。 公司2020年储能销量在24GWh,21Q3达8GWh,毛利率保持在35%左右。 随着更多省市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和推广,火储联合调频可以改善传统电源调频性能,并不新增调频容量,相关公司储能的业绩贡献占比有望持续提高。头部电池企业、储能变流器、高精度温控都将受益。

如下:

士兰微(600460):生产的MCU芯片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工业变频器、电动车、纺织机械等诸多领域,是如今国内掌握核心科技的行业领头羊,销售额大幅上涨。

兆易创新(603986):国内闪存芯片巨头,全球NORFlash的市占率达6%,2011年就开始布局MCU芯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MCU芯片制造企业。

因全球芯片的短缺,营收大幅上涨,产品性能和价格在业内极具竞争力,生产32位的通用MCU芯片有望吃到这波MCU国产化的红利,研发水平业内领先,签约客户已超两万家。

公司MCU业务的爆发实现了净利润的暴涨,2019年再次推出新型的risc-V内核MCU,2020年又开始车规级MCU生产,是MCU芯片龙头。

芯海科技(688595):多年来专注高性能MCU产品的研发,提供物联网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行业深耕多年对MCU技术有着丰富经验,产品在智慧家居、微控制器和工业测控领域有诸多应用,同美的、小米、中兴、海尔等主流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还是鸿蒙生态的战略伙伴。

投入的研发费业内领先,拥有数百项专利,32位MCU开始量产,车用MCU的布局,赛道空间广阔,极具核心竞争力,未来可期。

北京君正(300223):生产的MCU芯片应用在汽车照明和触控领域,一季度业绩翻倍,新产品竞争力强,MCU生产线正快速扩张。

国民技术(300077):MCU芯片的主流品牌,同宁德时代、华为和大疆等一系列大客户签约,目前正研发M7内核的最新产品,通信、安全领域双向拓展。

中颖电子(300327):中国工控芯片最大的供应商,从事MCU设计,通过家电使用的MCU芯片打开市场规模,并逐渐发展到家电主控、物联网、电机控制等各品类工业应用,中国MCU芯片最大的供应厂商,利润高复合增长,是优质的MCU龙头。

四维图新(002405):公司从事高精确度的地图设计,提出了“芯片+数字地图+物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的战略格局,目前MCU芯片的业务营收占比123%。

乐鑫科技(688018):在MCU通讯芯片领域技术先进,掌握了前沿的研发科技,产品应用在智慧家居、支付终端、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市占率位于全球首位。

景嘉微(300474):斥资13亿发展高性能图形芯片和电子芯片的研制。

深科技(000021):子公司提供DRAM和Flash芯片的终端业务,是中国存储芯片行业的强有力竞争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58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