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设计时考虑哪些电梯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

建筑物设计时考虑哪些电梯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第1张

一、建筑设计施工时对电梯机房的基本要求
1)机房应当专用,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但可设置空调、采暖器、火灾探测器和灭火器。机房内也不能安装其他设备,如通信设施等,有可能对电梯控制系统产生电磁干扰。
2)电梯机房应设置窗户,当机房室内温度过高时能开窗通风降温。但窗户的形式和位置应合理,尽量远离电梯主机和控制柜。笔者曾经处理过多起雨水从百叶窗飘入电梯主机和控制柜,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案例。
3)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米的垂直净空距离,和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并且相差大于05米时,应当设置楼梯或者台阶,并且设置护栏,保护电梯安装和维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建筑结构中电梯井道的要求
1、电梯顶层空间应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当电梯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下列部件的距离:a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2)所涉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 + 0035V2(V为电梯额定速度)。h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 + 0035V2。
2、在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电梯生产厂家井道布置图的标注。
一些国外的电梯公司较为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在标注电梯井道高度尺寸时,都是以最小的要求尺寸标注,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尺寸都是井道结构内尺寸,建筑设计人员如果不注意,按照外尺寸标注建筑设计图纸,两者正好相差了一层楼板的厚度。往往就是这个尺寸,导致很多电梯在验收时,电梯顶层空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对于观光电梯,可以采用部分封闭井道,但必须保留一定的围壁,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轿厢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也是有要求的,轿厢与而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米,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
对于一些钢结构观光建筑,很多电梯不能达到这个距离要求,导致空间过大留下安全隐患。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方法是在井道壁上加装隔板使这个距离减小到合格要求,不过这会极大地影响观光建筑的美观;另一种方法是轿厢门本身带有机械锁紧装置,这种办法要在电梯选型配置的时候提出来,否则,待电梯出厂后,无法进行改造加装。
4、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 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该遵循相关规定。这种隔障应至少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米高度。宽度应能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如果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0米,这种隔障应该贯穿整个井道。其宽度应至少等于该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需要保护部分的宽度每边各加010m。另外,井道应适当通风,这对于无机房电梯尤为重要,有利于井道内主机和控制柜的散热,防止控制柜或主机过热保护。
三、建筑结构中的电梯底坑要求
1、电梯底坑安装的是缓冲器,当电梯失速蹲底时,缓冲器是电梯最后一道安全保护装置。
由于底坑检修人员安全作业空间尺寸的要求,缓冲器必须通过基座安装在底坑地面上。根据笔者调查,目前90%以上的电梯缓冲器基座都是混凝土结构,而其中几乎所有的混凝土基座都是由电梯安装单位自行施工浇筑,非土建相关专业人员施工,混凝土基座质量和承载能力都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土建设计和施工单位要重视基座的浇筑施工,保证混凝土基座能够承受缓冲器的设计载荷。
2、对重下方空间防护。
如果对重之下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应当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者在对重上安装安全钳。这个空间包括:车库、储藏室和积水坑等等。如要加装对重安全钳,必须在电梯选型配置时提出来,需要额外安装对重限速器和安全钳,并且要求对重导轨也是实心导轨,能承受相应的设计载荷。 对于一些储藏室、积水坑等空间,可直接浇筑混凝土实心桩墩来解决,然而对于一些地下车库及过道,这个问题就十分棘手,如若浇筑实心桩墩,则会影响过道通行,从而影响整个地下车库的设计施工。 从建筑结构承载的角度来说,采取一定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直接浇筑实心桩墩,也可以满足承载要求,但这一做法并不被电梯相关的标准认可,因此,碰到此类问题时,必须在建筑设计时给予考虑。
3、应注意底坑渗水、漏水的防水施工,如果不在建筑施工时就加以解决,等到建筑交付使用后修修补补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电梯故障和相关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很多都是由于底坑积水,或环境潮湿,引起电梯安全回路上的电气元件故障导致的。潮湿也会导致电梯金属结构件的腐蚀,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些设计和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直接利用地势位置较深的电梯底坑作为积水坑,避免了挖掘施工积水坑,人为地营造一个较为潮湿的底坑环境,从设计施工上就给电梯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必须杜绝把积水坑设置在电梯底坑内。
四、电梯抗振设计要求
电梯主机是旋转部件,不断地启动、运行、停车,难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两类振动噪声问题:一类是机房附近楼层的振动,这类振动由主机直接产生,通过建筑结构传递到机房下1层-2层,此类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减震措施来解决。另一类是中间楼层产生的振动噪声,这部分楼层离机房位置较远,不是由主机直接产生的,而是建筑结构共振引起的。另外,电梯运行时,导靴和导轨之间高速接触难免产生振动和噪声,紧邻井道的房间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极大地影响住户休息,这方面的投诉也屡见不鲜。因而井道最好设置在远离卧室的位置,或者通过楼梯走廊等使井道和房间隔开。
我国电梯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电梯监督检验中,只考虑电梯运行时机房内部噪声、电梯运行时轿厢内部噪声以及开关门时的噪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建筑物内部其他区域由电梯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则不在检测范围内。因此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应与电梯生产厂家合作,事先考虑如何减振减噪的问题。

国标7588-2003中要求,
8171 轿厢应设置永久性的电气照明装置,控制装置上的照度宜不小于50 lx,轿厢地板上的照度宜不小于50 1x。
8172 如果照明是白炽灯,至少要有两只并联的灯泡。

不知道你说的监控设施是哪一种的,一般来说电梯的监控系统分为两种:
1、普通的cctv监控,就是我们在电梯中常见到的摄像头监控,主要起到的作用是监控轿厢内的乘客,由轿厢内的摄像头将图像传送到小区监控室或者甲方制定的控制中心。
2、电梯远程监控,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也分为好几种,简单的说,就是把电梯的运行状况通过数据线,传送到小区的监控中心或者电梯公司建设的远程监控中心。一般这种监控监控的是电梯的运行状况,比如故障情况等等。
国家对于监控设施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如果说是必要的对外联系设施,这个是国家的强制规定,现在国标GB7588-2003中强制规定电梯必须具备五方通话功能,所以这个功能也一般是电梯公司的标配,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是选配功能。五方通话功能是一个很简单的功能,指的是轿厢、底坑、轿顶、机房、物业中心可以实现通话互联。可以说,现在的电梯都会具有这个功能,无论你提出要这个功能与否,电梯公司都会给提供,否则技术监督局不会给验收。
希望解答能够解除你的疑惑。

浅谈船用电梯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船舶工业以每年10﹪~15﹪的速度持续增长,2004年全国造船产量已达850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造船产量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三位。伴随社会生活条件的稳步提高,船员追求舒适生活环境的愿望逐渐强烈,在大、中型船舶上安装船用电梯的需求日益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造船业相比,我国船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较低,如国产船用设备的装船率只有50%。因此,提高船用国产设备的占有率是国家船舶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船用客梯、货梯相对陆用电梯需求量较小,且具有行业特征,因而并没有引起国内电梯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从而使现有安装的船用电梯或者依靠于进口,或者是在陆用电梯结构及技术基础上的简单改造,这与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不协调的。因此深入进行船用电梯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是必要的。
船用电梯与陆用电梯存在较大差异。首先,陆用电梯的广泛应用使得其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我国根据国情并参照欧洲标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对电梯的设计、生产、安装、改造、维护维修做出规定,如国标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陆用电梯的设计生产有详细要求,使企业有章可循,促进了电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船用电梯由于处在江河、大海环境中运行,因而对产品技术设计的要求具有其特殊性。结合现有的行业标准CB/T 3567-93《船用乘客电梯》及CB/T 3878-1999《船用载货电梯》,综合而言,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船用电梯工作气候环境相对恶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系统高低温设计:
设备运行环境温度区间相对更大,如陆用电梯正常工作温度要求在5°~40°之间,而船用乘客电梯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在-10~+50°之间,船用货梯正常工作环境温度甚至要求在-25~+45°区间内。显而易见,船用电梯系统部件要能承受更低的环境温度,故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所用材质在低温下容易变脆,继电器易出现故障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样系统在高温下的热设计也不容忽视,因为环境温度的升高,会使某些元器件的失效率增大。因此系统设计时除了正确选用、老化筛选器件外,还需充分利用传导、辐射、对流等冷却技术解决散热问题,最终使控制系统通过高低温试验,以满足船舶检验局的相关技术条件要求。
2)船用电梯的三防设计:
三防设计是指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设计。江河特别是海上气候环境变化大,因此在船用电梯标准中对此专门提及,如船用电梯工作条件中“空气相对湿度为95%并有凝露”,“周围介质中有盐雾、油雾和霉菌”。一方面潮湿的环境会造成水汽凝结,并直接造成产品的绝缘电阻降低,可出现漏电现象。另一方面元器件在潮湿中工作,其吸潮作用将导致介电常数变化,介质损耗增大,金属腐蚀加快,使得产品可靠性大大降低。而盐雾是一种气溶胶状体,一旦元件表面形成含盐水膜的附着,将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也降低了电子产品的绝缘电阻值。霉菌则属于真菌,可以导电,它所造成的危害 主要包括:
a、可使产品的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大幅度下降,微型电路板上的霉菌可使线路间短路;
b、使金属材料腐蚀,天然橡胶件破坏;
c、漆膜会被穿透,从而失去保护作用。
三防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关重件采用密封结构及提高元件、材料防腐、绝缘等级,比如电机、接触器、继电器尽量采用船用电器等。
2、船用电梯与陆用电梯的整体设计结构差异:
陆用电梯的机房绝大多数设在建筑物顶部,这种布局系统结构最简单,且建筑物顶部受力相对最小。船用电梯则不然,由于船体结构设计布局的多样化,直接决定了船用电梯的整体布置形式,由此导致了船用电梯的机房位置随意性大,根据需要可能会在围井附近的任意位置,大多不局限于顶部,从而造成船用电梯曳引方式、曳引比、驱动主机位置、对重及厅门位置等整体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而每台电梯的设计均应充分考虑围井的结构特点,因地制宜,以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最可靠的产品性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3、船用电梯运行的特殊性:
由于船用电梯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仍然要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因而船舶运行中的摇摆升沉,将对电梯的机械强度、安全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结构设计时不容忽视。船舶在风浪中航行产生的摇荡有横摇、纵摇、艏摇、垂荡(又称升沉)、横荡、纵荡六种形式,其中横摇、纵摇及垂荡对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相对较大。在船用电梯标准中规定:船舶横摇±10°以内,摇摆周期10S,纵摇±5°以内,摇摆周期7S,垂荡≤38m,电梯可以正常运行。且要求在船舶最大横摇角±30°以内,摇摆周期10S,最大纵摇角±10°以内,摇摆周期7S以下,电梯不应损坏。鉴于此类条件,船舶摇荡时船用电梯的导轨、轿厢受到的水平方向作用力大大增强,相应地应提高该方向上结构部件的受力强度,避免结构变形甚至损坏造成停梯事故。设计中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小导轨支架间距,增加导轨截面尺寸等。电梯门应加装船体摇荡时防止自然打开和突发关闭的装置,以避免门系统的误动作,或造成安全事故。驱动主机采取抗震设计,以防止船体大幅度摇荡时发生倾覆、移位事故。船舶运行时的摇摆震动,还会对电梯的悬吊部件产生较大影响,如轿厢与控制柜之间传输信号的随行电缆,应该采取措施加设保护来防止危险,以免因为随行电缆的摇荡引起与围井内电梯部件的相互缠绕,损坏设备。钢丝绳也要设置防脱落装置等等。船舶正常航行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为0~25HZ,全幅值2mm,而电梯轿厢的垂向振动频率上限一般在30HZ以下,可见存在产生共振的可能,因此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避免谐振。控制系统中的接插件应采取防松动措施,以免因震动引起系统故障。电梯控制柜应进行冲击、震动试验。
另外为保证设备安全及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可考虑设置船舶摇荡检测装置,当海况指标超出船用电梯可接受的正常工作范围时发出报警信号,停止电梯的运行,同时通过航行固定装置把轿厢与对重分别稳固在电梯围井的某一位置上,避免轿厢及对重随船体作惯性振荡,从而引起电梯零部件的损坏。
4、船用电梯与陆用电梯的控制系统差异:
1) 控制功能差别:
船用电梯的检修运行试验要求:
层门打开可运行、轿门打开可运行、安全门打开可运行、超载时可运行。
2) 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梯是频繁启动的大容量电器,不可避免会产生电磁干扰,若不加以控制解决,其电子辐射将影响船舶上的其它电子设备。轻者可影响产品精度,重者能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电梯也不应被其它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所影响,特别是电梯的安全电路、控制信号电路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整梯设计中合理运用屏蔽设计、接地设计、滤波设计、隔离设计等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削弱甚至消除电磁干扰,避免船舶电气系统之间正常使用时的相互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船用电梯的技术设计主要是针对其所处江河、海上复杂环境展开的,多种因素中对设备影响最大的是船舶在航行时海浪作用下的摇摆及垂荡,因而在船用电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必要的系统仿真外,在产品设计定型时还应考虑利用海况模拟台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摇摆振动试验。
有意咨询我,赵先生(德圣米高电梯销售),联系:壹叁陆#伍壹陆伍#捌捌捌零 抠抠:75408450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涉及国防军事领域方面,虽然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但物联网应用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大到卫星、导d、飞机、潜艇等装备系统,小到单兵作战装备,物联网技术的嵌入有效提升了军事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极大提升了军事战斗力,是未来军事变革的关键。

一、智能交通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简称ETC),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上安装定位系统,能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及到站时间,乘客可以根据搭乘路线确定出行,免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社会车辆增多,除了会带来交通压力外,停车难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城市推出了智慧路边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技术,共享车位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用户的方便程度。

该系统可以兼容手机模式和射频识别模式,通过手机端APP软件可以实现及时了解车位信息、车位位置,提前做好预定并实现交费等等 *** 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

二、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就是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涉及到方方面面。 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甚者还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 *** 作,使用户在炎炎夏季回家就能享受到冰爽带来的惬意;

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等等; 插座内置Wifi,可实现遥控插座定时通断电流,甚者可以监测设备用电情况,生成用电图表让你对用电情况一目了然,安排资源使用及开支预算;

智能体重秤,监测运动效果。内置可以监测血压、脂肪量的先进传感器,内定程序根据身体状态提出健康建议; 智能牙刷与客户端相连,供刷牙时间、刷牙位置提醒,可根据刷牙的数据生产图表,口腔的健康状况;

智能摄像头、窗户传感器、智能门铃、烟雾探测器、智能报警器等都是家庭不可少的安全监控设备,你及时出门在外,以在任意时间、地方查看家中任何一角的实时状况,任何安全隐患。看似繁琐的种种家居生活因为物联网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三、公共安全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美国布法罗大学早在 2013 年就提出研究深海互联网项目,通过特殊处理的感应装置置于深海处,分析水下相关情况,海洋污染的防治、海底资源的探测、甚至对海啸也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预警。该项目在当地湖水中进行试验,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供了基础。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智能感知大气、土壤、森林、水资源等方面各指标数据,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发挥巨大作用。

趋势和特征

物联网近年来的主要显着趋势是由互联网连接和控制的设备的爆炸性增长。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具体细节可能大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特征。

物联网为将物理世界更直接地集成到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中创造了机会,从而提高了效率、经济效益和减少了人力。

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在 2017 年同比增长 31% 至 84 亿,预计到 2020 年将有 300 亿台。物联网的全球市场价值预计为到 2020 年达到 71 万亿美元。

环境智能和自主控制并不是物联网最初概念的一部分。环境智能和自主控制也不一定需要互联网结构。然而,(英特尔等公司)的研究发生了转变,将物联网和自主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初步成果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将物体视为自主物联网的驱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是深度强化学习,其中大多数物联网系统提供动态和交互式环境。训练代理(即 IoT 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得更聪明,无法通过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例如监督学习)来解决。

通过强化学习方法,学习代理可以感知环境状态(例如,感知家庭温度),执行 *** 作(例如,打开或关闭暖通空调)并通过最大化其长期获得的累积奖励来学习。

可以在三个级别提供物联网智能:物联网设备、边缘/雾节点和云计算。每个级别对智能控制和决策的需求取决于物联网应用的时间敏感性。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摄像头需要进行实时障碍物检测以避免发生事故。

通过将数据从车辆传输到云实例并将预测返回给车辆,这种快速决策是不可能的。相反,所有 *** 作都应在车辆本地执行。集成高级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深度学习物联网设备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使智能对象更接近现实。

此外,通过分析物联网数据、提取隐藏信息和预测控制决策,可以从物联网部署中获得最大价值。物联网领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学习技术,从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传统方法到卷积神经网络、LSTM和变分自动编码器等高级方法。

未来,物联网可能是一个非确定性和开放的网络,其中自动组织或智能的实体(Web 服务、SOA组件)和虚拟对象(化身)将可互 *** 作并能够独立行动(追求自己的目标)目标或共享目标)取决于上下文、情况或环境。

通过上下文信息的收集和推理以及对象检测环境变化(影响传感器的故障)并引入合适的缓解措施的能力的自主行为构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趋势,显然需要为物联网技术提供可信度。

市场上的现代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支持这种上下文感知自动化,但需要更复杂的智能形式,以允许在真实环境中部署传感器单元和智能网络物理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74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