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边有提供物联网卡服务的吗,哪些行业在用?

重庆这边有提供物联网卡服务的吗,哪些行业在用?,第1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使用到重庆物联卡,说起重庆物联卡的应用大家可能会有些疑问,我们生活当中都有哪些智能产品设备会需要使用到重庆物联卡呢?中创物联网就拿最近比较火的全民出行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通过重庆物联卡实现单车设备的扫码数据传输以及定位功能,除了共享单车外还有如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桩、自动售后机等等设备都应用了重庆物联卡,那么重庆物联卡是什么又是如何推动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发展?
重庆物联卡是什么?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物联卡在物理结构以及网速上与寻常的SIM卡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通过移动通信信号进行信息的传输。若要寻找最大的差异,则在计费方式上有所区别。
物联卡业务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采用物联网专用的段作为MSISDN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等基础通信服务,并提供通信状态管理和通信鉴权等智能通道服务,默认开通物联网专用的短信接入服务号和物联网专用APN。
重庆物联卡基本按照流量来收费,通常这些上网卡一般情况只面向企业进行批量销售,很少针对个人进行售卖。并且物联卡基本只有上网功能,缺失语音和通话能力,作为日常使用的SIM卡而言,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单纯用作流量卡则非常划算。也正是由于缺少了其他功能,只留下了上网能力,因此物联卡的流量资费相较于营业厅的语音通话卡便宜更多。
中创物联网提醒各位需要注意的是,物联卡只针对企业级应用,不针对个人,许多人想要在个人手机上使用物联卡,毕竟便宜的上网流量资费还是能吸引众多消费者尝试去冒险使用,但这样做的后果便会被封号,因此不建议在个人手机中使用物联卡,有可能得不偿失。

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 里面有设有物联网工程的大学
,物联网是新增的专业。
序号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 北京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 北京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7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9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 南京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2 南京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4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
15 大连海事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16 中国人民大学 020121S 能源经济 四年 经济学
17 北京科技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8 北京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9 北京化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0 北京邮电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1 中国传媒大学 050307S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四年 文学
22 华北电力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23 华北电力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4 华北电力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5 华北电力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7 南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8 天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29 天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0 天津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31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2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注:专业代码加有“S”者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
33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4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35 大连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36 大连理工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37 东北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8 东北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39 东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0 东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1 吉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2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3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4 东华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45 东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6 东南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47 中国矿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8 河海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9 河海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0 江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1 中国药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52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2S 药物分析 四年 理学
53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3S 药物化学 四年 理学
54 浙江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5 浙江大学 081302S 海洋工程与技术 四年 工学
56 合肥工业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57 合肥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8 山东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9 山东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0 中国海洋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6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62 武汉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3 武汉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64 华中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65 华中科技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66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7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8 华中科技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69 武汉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0 武汉理工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1 湖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2 湖南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3 中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74 中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5 中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6 重庆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7 重庆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8 西南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9 电子科技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0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1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82 四川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3 四川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4 四川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5 西安交通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86 西安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7 兰州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88 华侨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北京市
89 北京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90 北京学院 050432S 数字技术 四年 文学
主管部门:天津市
91 天津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2 天津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主管部门:河北省
93 河北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4 石家庄铁道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山西省
95 太原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96 山西医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主管部门:辽宁省
97 沈阳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8 沈阳建筑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9 沈阳建筑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吉林省
100 长春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1 长春理工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2 长春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黑龙江省
103 东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04 东北石油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05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上海市
106 上海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江苏省
107 苏州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08 苏州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9 苏州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0 南京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11 南京工业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2 南京邮电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113 江苏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4 江苏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116 南京师范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理学
主管部门:安徽省
117 安徽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福建省
118 福建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江西省
119 江西中医学院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0 南昌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1 南昌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山东省
122 山东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23 山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湖南省
124 湘潭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5 湘潭大学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126 湖南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27 南华大学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广东省
128 广州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9 华南师范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四川省
130 西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31 西南石油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32 成都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云南省
133 昆明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陕西省
134 西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35 西北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1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8 西安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甘肃省
139 兰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主管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0 新疆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达到物物相连,并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所以物联网综合了互联网、RFID、GPS、激光扫描器等,其中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从目前来讲不仅是个跨多个专业的行业且是个高新技术的行业。
首批增加该专业的高校:
序号
主管部门、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
年限
学位授
予门类

工业和信息化部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
北京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
北京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7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9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
南京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2
南京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4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4S
水声工程
四年
工学

交通运输部

15
大连海事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教育部

16
中国人民大学
020121S
能源经济
四年
经济学

17
北京科技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8
北京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9
北京化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0
北京邮电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1
中国传媒大学
050307S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四年
文学

22
华北电力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23
华北电力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4
华北电力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5
华北电力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27
南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8
天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29
天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0
天津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31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2
大连理工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注:专业代码加有“S”者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
33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4
大连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35
大连理工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36
大连理工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37
东北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38
东北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39
东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0
东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1
吉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2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3
华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4
东华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45
东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46
东南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47
中国矿业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48
河海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49
河海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0
江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1
中国药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52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2S
药物分析
四年
理学

53
中国药科大学
100813S
药物化学
四年
理学

54
浙江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5
浙江大学
081302S
海洋工程与技术
四年
工学

56
合肥工业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57
合肥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8
山东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9
山东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0
中国海洋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工学

6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62
武汉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3
武汉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64
华中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65
华中科技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66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7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68
华中科技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69
武汉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0
武汉理工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1
湖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2
湖南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3
中南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74
中南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5
中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6
重庆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77
重庆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8
西南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79
电子科技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0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1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82
四川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3
四川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4
四川大学
080642S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85
西安交通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86
西安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7
兰州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88
华侨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北京市

89
北京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90
北京学院
050432S
数字技术
四年
文学

天津市

91
天津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2
天津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河北省

93
河北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4
石家庄铁道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山西省

95
太原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96
山西医科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辽宁省

97
沈阳工业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8
沈阳建筑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99
沈阳建筑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吉林省

100
长春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1
长春理工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2
长春工业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黑龙江省

103
东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04
东北石油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05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上海市

106
上海理工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江苏省

107
苏州大学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年
工学

108
苏州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09
苏州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0
南京工业大学
080643S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11
南京工业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2
南京邮电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113
江苏大学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14
江苏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081107S
生物制药
四年
理学

116
南京师范大学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四年
理学

安徽省

117
安徽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福建省

118
福建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江西省

119
江西中医学院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0
南昌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1
南昌大学
080716S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四年
工学

山东省

122
山东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23
山东理工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湖南省

124
湘潭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25
湘潭大学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四年
工学

126
湖南师范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27
南华大学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学

广东省

128
广州中医药大学
100814S
中药制药
四年
理学

129
华南师范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四川省

130
西南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131
西南石油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132
成都理工大学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四年
工学

云南省

133
昆明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陕西省

134
西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35
西北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1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1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138
西安石油大学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四年
工学

甘肃省

139
兰州理工大学
080215S
功能材料
四年
工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0
新疆大学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工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设计所。其前身是第一设计室,在六、七十年代主要进行科研项目和三线军工企业的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献身精神,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今天。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一所承接了大量的民用与工业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同时还在1988年到2001年间兼管上海分院。在上海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如上海人才大厦、浦东永华大楼等。
第一设计所是一个各个工种配备齐全的综合设计所,现有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26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9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人。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大型民用与工业项目的设计工作,尤其擅长办公、宾馆、教育、医院、体育场馆、商业及交通、通信等类型的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近年来更在居住类建筑及房地产项目的前期策划及包装、销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帮助许多开发商实现了事业的腾飞。
一所的主要设计作品如“西安民生百货大楼”、“西安联合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国家开发银行大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大厦”、“西部创业园”、“陕西省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中华世纪城住宅区”等项目已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标志性建筑。
近年来一所不仅在设计产值方面有突出的业绩(2001年为全院设计产值第一,2002年为院生产状元单位,2004年设计实收创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再次成为院生产状元单位),在设计质量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获得过国家、省、部、市各级设计奖很多项。如“3262长波发射站”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西安民生百货大楼”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西部创业园”获陕西省优秀工程二等奖。在住宅设计方面,我所设计的“中华世纪城”项目获国家建设部2004年西部住宅科技最佳户型奖。
一所尤其重视项目的后期配合与服务。在这方面有着极好的声誉,也为一所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设计任务。
我们第一设计所的全体设计人员愿与广大的业主一道共同开创美好、灿烂的明天! 二 所 简 介
二所是一个同时拥有辉煌成就的过去和璀璨业绩现在的设计所,也是一个传承西北设计院企业文化并勇于开拓新天地的设计所。上世纪80年代全力熔铸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陕西广播电视中心、西北大学主教学楼、陕西财经学院主教学大楼、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期工程等设计作品。进入90年代以后设计作品遍布全国,甚至走向海外。精心打造了陕西省电信公司网管大楼、陕西移动公司全球通大厦、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区二期扩建工程、陕西省教育学院新校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综合楼、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长安科技产业园区、西安第四医院病房楼、榆林机场航站楼、陕西环保大厦、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深圳龙岗区建设大厦、广州华夏奇观大佛阁、宁波华联大厦、青海省农业银行、宁夏中卫第一高级中学、山西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处办公楼等设计作品。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磨合、吐故与纳新,二所已成为一个专业齐全、优势突出、经营稳定、朝气蓬勃的设计集体。在大型公建、超高层、大跨度、钢结构、智能化、科技含量高及技术难度大的建设项目上突显优势。作品已涉及通信、金融、交通、科研、教育、体育、医疗、旧楼改造以及商业综合等领域。尤其近几年在居住社区的设计方面卓有建树,完成的作品有:鑫龙天然居二期工程、天地源曲江首府、金地紫荆花园、和平房地产世贸大厦、双鱼花园、豪盛花园、宁夏中卫世纪花园等等。
第二设计所拥有教授级高工3名,高级建筑师5名,高级工程师15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5名,一级注册工程师8名。并拥有全国建筑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给排水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制冷委员会委员等一批学术带头人。经过全所的共同努力,精心设计、诚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信誉与业绩。设计作品获建设部优秀设计奖3项,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1项,陕西省优秀设计奖7项,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奖8项,科技进步奖1项,每年度均有多个项目获得本院优秀设计奖。
二所是一个团结向上、能打硬仗的设计团队。2000年荣获中共陕西省建设厅党组授予的“先进党支部”称号,荣获2003年度本院“生产状元”称号。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形势下,二所将立足科技进步与创新,打造新的强项优势。将以饱满的热情、过硬的技术、真诚的服务迎接新的挑战。 第四设计所是一个专业设置齐全,人员配备合理的土建综合所其严格的管理体制和务实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所的生产经营连续五年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大家爱岗、敬业,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
四所是一个开拓创新成绩卓著的团队。所内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各个专业工程师。近年来完成了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如陕西省防疫站科研楼、经发大厦、西安海关综合楼、二炮工程学院综合接待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实验楼、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等教育建筑。西安凯丽大厦、高科城市风景、经发集团白桦林居等住宅及居住小区设计。
四所是一个勤奋敬业的团队。全所同志凭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以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感投入工作。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四所是一个务实求真的团队。在四所不受职称、资历的限制,使得人尽其才,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有施展才华,张扬个性,发挥潜能的机会。
四所是一个追求诚信、重视服务团队。从满足客户要求,到分析客户需求,是四所对服务目标的更高追求。四所守时、守信的工作作风;及时周到的服务得到业主好评,四所70%的任务是业主直接委托的。
四 所承包集团将以务实求真的作风,带领全所同志拼搏奋进,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第五设计所是直接隶属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综合性设计研究所。设有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城市规划、总图等专业。现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7人,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3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9人。全所高级技术职称21人(其中4人为教授级高级职称),中级技术职称20人。第五设计所具有一支技术精良敬业求实作风过硬的设计人才队伍。
第五设计所可独立承接各类大、中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主要擅长大型公建,办公、酒店,综合性高层、超高层建筑,教育、体育建筑等。近几年来五所设计的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如西安城运村体育馆、浙江温岭市瓦屿山公园东辉阁、西安大唐电信等。五所设计项目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且多次向境外派出专家承接援外设计项目。
近几年五所完成了大量设计项目,如陕西省人大办公楼,陕西大剧院,城运村体育馆,延安体育场,咸阳国际贸易中心,榆林供电局生产调度楼等。特别是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设计了西部国际广场,财富中心广场,新世纪大厦,亚美伟博广场,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办公住宅小区等一大批大型项目。
住宅开发是近年来的建设热点,五所设计的住宅小区有银川康居工程,万国金色家园,亨泰锦绣园,八水洋房,苏州泰泓洋房别墅区的规划及设计等。以及内蒙古额济纳旗策克口岸四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及设计。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五所设计了大量教育建筑,如西北大学南校区规划及教学区的设计;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教学区的设计,宝鸡中学新校,靖边二中新校的规划和设计,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西安翻译学院的设计等,均受到社会各界和业主的好评和有关部门的奖励。
第五设计所全体员工向社会各界朋友承诺,精心设计,诚信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愿与各界朋友携手共创丰硕成果和美好明天。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第六设计所能够承担各类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在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大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传统建筑设计、钢结构设计、特殊地基处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六设计所近年来,除自己独立创作外,还先后与日本、德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设计机构进行过合作设计、技术交流和业务往来。近年来,有多个设计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曲江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北广场、西北电子信息大厦、紫薇田园都市、翠竹园小区、金桥国际广场、长安区行政中心、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
六所秉承西北院“精心设计、诚信服务”的理念,坚持“速度快、质量高、服务好”的承诺,愿与国内外设计、科研单位进行广泛合作交流,愿为各建设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七设计所是一个涉及了许多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社会声誉的设计所,一直致力于大型民用建筑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策划及设计工作,将做出精品工程作为所的奋斗目标及指导思想。
在公建设计方面,南二环矗立着西北最高的陕西信息大厦,北郊耸立着规模庞大的长庆油田办公区。
在学校设计方面,长安科技产业园的紫薇国际中学、示范高中以其秀丽新颖的面貌迎接着路人。
在商业建筑设计方面,锦园五洲风情获2004年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综合大奖、2005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国际设计大奖赛》金奖。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方面,更是取得了骄人成绩。西郊的西安锦园小区,为西安房地产业带来了清新的设计思路,对西安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郊的西安锦园新世纪花园小区更是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西安房地产大盘的规模化建设开发模式;锦都花园小区在建设部2005年度优秀工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此外长庆兴盛园、曲江兰亭、宝鸡左岸新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所现有院副总建筑师2名,所总建筑师及所总工程师7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8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人,教高3人。
我所秉承西北院“精心设计、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坚持“质量高、服务好”的承诺,在设计过程中,精心组织、精心设计、认真与甲方配合,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规定,满足国土、建设、消防等部门对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整个设计过程及施工过程中紧密配合甲方,做好每一步工作。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要保持我们独特的规划设计方式,还希望能更多的和国内知名的大型专业房地产公司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大胆创新,创造出更多的优秀建筑作品。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八设计所人员构成以中、轻年同志为主,很多青年建筑师、工程师在前辈的培养下成为设计骨干,在越来越多的方案创作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配备教授级高级工程(建筑)师、高级工程(建筑)师、工程(建筑)师、助理工程(建筑)师,从而形成了既有丰富设计经验又有不断创新精神的完整设计团队。
我所始终贯彻西北院“精心设计、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创新设计理念,力创建筑设计精品,全力为业主奉献最优秀、最满意的设计作品。通过不断的设计耕耘,逐步形成了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商业建筑及体育场馆设计的专业优势。先后完成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门诊综合楼、西安未央区行政中心、榆林市法院及检察院办公楼、陕西省政府3#住宅小区(73万㎡)、榆林巨丰花园(100万㎡)、国际幸福城住宅小区(140万㎡)、西北工业大学体育馆、商洛市体育中心、民安大厦等多项设计作品。其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国家重点工程,2004年获国家鲁班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门诊综合楼获2006年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评选二等奖;其他项目获多项各级奖励。
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我所将继续以“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 持续改进 顾客满意”为质量方针,确保向业主提供合格满意的产品。同时抓住机遇,大力开拓市场,努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第九设计所是中国建筑西北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设计所。设有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总图、景观园林等专业。人员是由实力雄厚的院部设计师和具有多年沿海特区工作经验的设计师组成,能够承接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高层建筑设计、大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尤其在大型居住小区、酒店、办公会议中心、大型商业中心设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工程遍及省内及全国各地。
九所完成、参与的主要设计项目有:
1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
2厦门磐基国际中心(五星级)
3厦门明发商业广场(40万平米)
4长安国际广场
5西安高新国际商务中心(40层,超高层)
6西北工业大学15-2教学楼(国家设计银奖)
7曼哈顿洋房
8紫月山庄
9宝鸡水岸郦园
10红星七贤府 (中国建筑协会规划、建筑双金奖)
11西安大明宫建材家居广场
九所秉承院“精心设计、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尤其重视项目的后期配合与服务。为广大建设单位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为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做到利益最大化。 华夏设计所是由张锦秋女士创建、隶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一个综合性设计所。华夏所创建于199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首届“梁思成奖”获奖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女士为首任所长兼所总建筑师(现为名誉所长、名誉总建筑师)。
华夏所现有设计人员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总图、环境艺术七个专业。现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7名、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7名、一级注册规划师2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现任总建筑师赵元超先生兼任华夏所总建筑师。
华夏设计所自成立以来,已先后完成百余项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数十项省、市重点工程,并多次在中建总公司、陕西省各级优秀工程评选中获奖,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广泛赞誉,其影响远及西北地区、全国乃至海外。
华夏设计所以“精心设计,诚信服务”为宗旨,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愿与各界朋友一起,共创辉煌。 暖通设计所现有工程技术人员51人,其中教授级高工9人,高级工程师20人,工程师15人,助理工程师7人;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28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2人具有工学硕士学位。
在五十多年的设计实践中,暖通设计所积累了数千项工程设计经验,工程类型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室内采暖(包括散热器采暖和地板辐射采暖)。代表性工程有:西安锦园、白桦林居、中海国际、紫薇田园都市、枫林绿洲等。
2高大空间集中空调。代表性工程有:西安火车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冰蓄冷)、城运村体育馆、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法门寺合什舍利塔(地源热泵)、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大唐不夜城、榆林机场等。
3商业建筑。代表性工程有:民生百货大楼、世纪金花购物广场、骡马市商业步行街等。
4办公及写字楼。代表性工程有:省政府办公大楼(冰蓄冷)、省委办公楼(一次泵变流量)、高新国际商务中心、西安产灞生态区行政中心等。
5高档宾馆类建筑。代表性工程有:西安宾馆、唐城宾馆、曲江会展中心、西安喜来登大酒店、陕西省国宾馆(水源热泵)、西安浐灞国际会议中心等。
6医疗建筑。代表性工程有:西京医院门诊楼、唐都医院综合病房楼、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医疗综合楼、长安医院医疗综合楼、西安中心医院门诊病房楼、山西长治医院门诊楼等。
7精密空调、恒温恒湿空调、超净空调等。代表性工程有:陕西省电信网管大楼、四医大动物实验楼等。
8大学院校。代表性工程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长安大学新校区、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西安邮电学院新校区、西安工程大学(原陕西纺织学院)临潼校区、西安空军工程大学等。
9空调改造工程。代表性工程有:省政府办公大楼、西安人民大厦索非特、西安咸阳机场老航站楼、西安人民剧院等。
10大型园区供热管网。代表性工程有: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新校区热网、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新校区热网、西安交大校区热力管网改造、长庆未央湖花园小区热网等。
11大锅炉房及室外热网。代表性工程有:西安市南大街集中供热工程(3台×7MW热水锅炉,10KM室外热网)、高新区区域锅炉房(2×75T/h+3×150T/h蒸汽锅炉)、西安热力公司城北供热站一期扩建项目供热管网、西安咸阳机场锅炉房(3x15T/h燃油、燃气蒸汽锅炉)等。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电气设计所现有职工57人,专业技术人员5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100%,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25人、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22人。
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工程设计咨询及工程承包:
1: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包括10~35KV变电所、工业与民用供配电、建筑防雷、系统接地等)。
2:照明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室内照明、室外景观照明、建筑泛光照明、智能照明控制等)。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包括设备自控及管理、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弱电机房、防盗监控;电子巡更、周界防范、弱电系统集成等)。
本专业设计所具有高素质的专业设计队伍和管理水平,本着精心设计、信守合同、精益求精、热忱服务的宗旨,确保为业主提供满意的产品。近年来承揽了机场、星级酒店、体育场馆、医院、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车站、大型写子楼、综合楼、商场、厂房、教学实验楼、高档居住小区等建筑项目的电气设计,范围涉及机场、银行、旅游、宗教、电力、通信、邮政、地产、市政等诸多领域,通过大量工程设计项目的工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程专业设计经验和建设经验,形成了完整的项目设计管理制度和符合ISO19001-2000要求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各项设计工作高效、优质、有序地进行,可为业主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和良好的后期服务。 技术经济所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唯一的工程经济生产部门,是具有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工程招标代理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的国家“三甲”级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建国后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工程造价部门,我们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是西部地区工程经济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经济所现在职人员共4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74%,其中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师占24%,执业人员均为本单位在职职工,他们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自l952年成立以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经济所以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开拓精神,以优异的工程质量、快速的工作效率与各界朋友精诚合作,完成了一大批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咨询的重要机构。
现业务范围包括:建设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及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竣工结(决)算、工程招标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提供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监控及工程索赔业务服务,提供工程造价信息咨询服务,接受司法机关与仲裁机构委托对工程经济进行鉴定,工程招标代理及与工程造价业务纠纷有关的其他业务。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经济所信守“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本着“科学管理、确保质量、恪守合约、争创精品”的宗旨,采取工序承诺制,责任到人。在咨询服务中,做到客观、公正、廉洁。同时整合我们各方面有利资源,尽我们所能,精心编制各项成果文件,诚信服务,让顾客满意是中建西北院人的永恒追求。

2022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大学有哪些?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2设置“物联网工程”的高校

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江海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电子、通信和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和物联网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未来可从事物联网及互联网的协议标准与系统、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综合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工作,或可继续深造,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022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教育装备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据测算,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82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