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扑控制结构设计原因及意义

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扑控制结构设计原因及意义,第1张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一般采用电池供电,节省能量是网络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拓扑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保证网络连通性和覆盖庋的情况下,尽量合理高效的使用网络能量,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
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通常密集部署,在某些范围内节点密度可能极高,如果每个节点都以大功率进行通信,会加剧节点之间的干扰,造成网络通信冲突,降低通信效率,导致通信等待、数据重传等重复 *** 作,造成节点能量的浪费,若节点发射功率过小,又会导致网络的割裂,影响网络的连通性。
3、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只有活动的节点才能够进行数据转发,而拓扑控制可以确定由哪些节点作为转发节点,同时确定节点之间的邻居关系。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融合指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骨干节点,骨干节点进行数据融合,并把融合结果发送给数据收集节点,而骨干节点的选择是拓扑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5、传感器节点可能部署在恶劣环境中,在军事应用中甚至部署在敌方区域中,所以很容易受到破坏而失效,这就要求网络拓扑结构具有鲁棒性以适应这种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目前的无线物联网技术的优缺点吧。1、ZigBee:
具有自组网能力,安全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穿墙能力和衍射能力较弱,传输距离只有20米左右。其理论节点具有6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中200-300个节点时稳定性上就会衰减
2、Wi-Fi:实现大数据在小范围内的无线传输,可连接30左右个产品但是实际中连接20个以上就极不稳定。适用于智能单品,不适用于系统应用。3、蓝牙 Mesh:
蓝牙Mesh网络,也称为“多跳”网络,具有自组网能力安全性可靠,但穿墙能力和衍射能力较弱,需要借助邻近节点中转来实现长距离大范围组网,组网速度慢,节点多时延迟较大。4、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需基站的支持,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快、功耗低等特点,但缺点是成本较高,普及性低,每个节点需消耗移动流量
。然后给您推荐一下深圳咻享智能的无线物联网技术YIO协议:具有自组网能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跳频抗干扰能力强,节点数量可达到百万个。单节点半径可达200米,并无限桥接,非常适合大面积,多数量的设备无线管控。

不可以。物联网的节点不仅仅是指传感器,物联网节点包含物联网传感器,是一个RFID的读写器,不可以获得ipv6地址,是一个巨大的缺口,在部署物联网时,没有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NAT)这一技术层的介入,大多数的设备都无法连接到地址。

WIFI 6标准推行不过数年时间,相关移动终端、路由正走进千家万户,高速的多链路技术让人们享受到多人同连一个WIFI时仍能流畅玩 游戏 、看视频,千兆网络也因此成为当下竹林。正当人们还以为WIFI 6标准将会成为未来十年通行的无线局域网络主流,短期内再有新的标准挑战其地位时,WIFI 7来了。

就在最近,联发科、高通均公布了自家的WIFI 7(80211be)相关技术,并提出了对WIFI 7(80211be)应用前景的展望,于此同时,另一家世界级通信巨头在官网公布了WIFI 7(80211be)相关技术概述,没错,说的正是在下—印度。

说错了,这家位于深圳的通讯巨头正是华为。国家知识产权官网显示,,华为已经提交了一份关于“适用于多链路的组播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的专利,并正在接受审查。

WIFI 7(80211be)继续沿用多链路传输技术方式,从WIFI 6(80211ax)的8条流数提升至最高支持16条流数,理论单用户设备能达到更高30Gbps速率,是WIFI 6(80211ax)最高96Gbps速率的6倍。频段方面,WIFI 7(80211be)将新增支持6GHz频段,且单个信道最大波段频宽支持支持320MHz,相比WIFI 6最高支持160MHz要大一倍。WIFI 7(80211be)将会带来更高速率的传输速度,与此同时收发设备功耗也会随即大幅增加。

在专利中的一种实施方法提到,组播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AP MLD(无线节点多链路设备)的多个AP(无线节点)中每个AP是否有组播业务与第一AP管理的站点仅能获知该第一AP是否有组播业务的方式相比,避免了STA(接入无线AP的节点,通常指代终端设备,如笔记本、手机) MLD中每个STA均周期性侦听对应的AP是否有组播业务,该方法节省了STA MLD的功耗。

简单来说,在该实施方法中,组播业务主体的无线站点通过多链路技术向域网内设备广播收发数据时,分布在多链路中的多个无线节点将会自动获知实际接入的设备,如产生组播业务再进行数据收发。那么接入的无线终端设备不需要主动侦听对应AP是否有组播业务,也就减少了设备的功耗。

除此之外,另一种实施方法提到,传输AP还可以代发非传输AP所在AP MLD的各AP的组播业务指示信息,从而有利于STA MLD获知第一链路上与第一AP MLD共位置的AP MLD中各AP是否有组播业务,进一步降低STA MLD的功耗。

翻译一下就是,作为传输的无线节点可以为非传输AP代发多链路中的各个组播业务指示信息,以一个传输方式统一整合数据收发,这样终端设备就不需要在众多链路中频繁寻找各个无线节点是否有组播业务,既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也能降低数据传输时的功耗。

WIFI 7(80211be)是一项全新的无线网络标准,如果说WIFI 6(80211ax)将会大幅提升物联网进程的话,那么WIFI 7(80211be)将会为这一进程再提速,在未来实现商用后,视频/语音会议、云 游戏 、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元宇宙、远程医疗等行业的核心网络将会以WIFI 7(80211be)为重要基础。

这项专利对于华为来说是其WIFI 7(80211be)汗牛充栋的成果中其中一个,既为未来接入的终端设备将有可能产生高功耗做好前瞻性准备,也等于向WIFI 7标准的制定提出了重要的解决方案,提高华为WIFI 7标准协议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完整性,令整体方案实施有了更充分的规范方法基础。

作为致力于打造超级终端的华为来说,打通WIFI 7也不仅是面向物联网、工业智造等高精尖领域,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低的延迟和更流畅的网络体验,也能有效地提高接入超级终端的智能家居设备传输效率。而且随着超级终端内的智能家居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用户也不需要担心设备过多导致网络卡顿的现象,这也有利于设备用及所需,选能所用,通过多链路传输技术对数据有效分流。

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商用元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支持WIFI 7标准的设备能问世,当然现今拥有WIFI 6及以下标准的设备的小伙伴也不需要担心WIFI7的到来会被淘汰,因为WIFI 7是支持向下兼容24GHz、5GHz,这样家里的智能家居也能接入WIFI 7标准下的无线网络。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根据物联网的以上特征,结合信息科学的观点,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可以归纳出物联网处理信息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2)传送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3)处理信息的功能。是指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4)施效信息的功能。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这个问题物联网不是重点,无线电波才是重点。对于无线电波,为什么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短
这个问题我见到过一个答案回答的很有道理,共享一下:
A距离远近是相对的,你提出的问题只是狭义上的,不是真理。
你说的结论是在存在障碍物(物体尺寸与波长相当就视为障碍物)
解释如下: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饶射(衍射效果)能力越弱,但穿透能力(不变方向)越强,信号穿透会损失很大能量,所以传输距离就可能越近,频率越高在传播过程的损耗越大。
但高频信号本身携带的能量很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比如当无线电波频率很高时,他会穿透电离层,不会再电离层形成反射
结论:有障碍物的情况下,频率越高损耗就会越大。
我的解释里已经提到了--频率越高,遇到障碍物是就会直接穿过去而不是绕过去,这样就会元气大伤(衰减太大)。
给你举个通俗例子:
一个是视力正常的人和一个瞎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谁走的远一点?
答案不能完全确定-----如果没有障碍物,那就看谁的本领大(电磁波的能量);若有障碍物,可以肯定瞎子肯定走不过视力正常的人。因为瞎子会被撞死。
B高频电波的特点是:直线性好;波长小,不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遇到障碍物容易被阻挡
可见频率越高,越容易被阻碍。
C在理想情况下,即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频率对传输距离是没有影响的。
但是实际情况中经常有各种障碍,比如山体,建筑物等。电磁波通过障碍是根据衍射原理,障碍物小于波长时,电磁波容易通过。电磁波速度一定,根据v=f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长短了就不容易穿越障碍物,所以传输距离短。
D
自由空间损耗公式:Ls=20Lgf(MHz)+20Lgd(Km)+324 f是频率,d是传播距离
如果d不变,Ls与f就是一个以10为底的底数函数,这个函数是增函数,所以f越高,Ls就越大
原帖在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086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