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IT工作室
2012年2月,在系主任齐广玉教授的亲切关怀下,计算机系组建了系学科竞赛的专门指导小组和固定学生团队,最初仅由2名教师和5名同学组成,当年7月即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2012年10月,在紫金学院软件工程实验室举行了揭牌仪式,紫金学院陈仁平副院长、吴恒心副院长莅临现场并亲自揭牌。
2012年11月,工作室开始面向全系招收新成员,吸收了10级成员39名、11级成员10名、12级成员4名。
工作室成立理念:
(1)为学生提供产、学、研一体的平台
(2)培养创新应用型IT人才
(3)企业化管理
2013年扬帆:
2013年是计算机系IT工作室大力发展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全年共获得24个国家级比赛奖项,55人次获奖,骨干成员共30名,正式成员共50名:
2013年6月,10级软件工程班傅康等同学参加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首次参赛获得全国个人二等奖1名、江苏省个人一等奖3名、个人三等奖5名、团队三等奖1名,在江苏省独立学院中成绩最佳;
2013年7月,10级自动化班宋凯健等同学参加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大赛,首次参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个、华东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为江苏省唯一入围全国总决赛独立学院;
2013年8月,金厅、隋振波、丁泽奇等同学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举获得两个全国二等奖,为所有独立学院中最优成绩。
2014年稳步发展:
2014年是工作室稳步发展的一年,在科技竞赛中凯歌频奏,在科研和横向项目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仅上半年已获得27个国家级比赛奖项。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承接了多个企业项目。
2014年4月,由于工作室学子研究方向不断扩大和成熟,分别成立了服务外包项目组、数字媒体项目组、移动互联网项目组、智能系统项目组;
2014年5月,11级自动化班毕翔等同学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大赛中获得了中国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2014年7月,IT工作室学子承接腾讯公司QQ音乐外包项目;
2014年9月,工作室微信服务平台和淘宝官方店建立,进一步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
2015年再创辉煌:
2015年3月,工作室学子承接江苏某大型超市移动平台项目,IOS和Android App同步发布,获得用户好评,下载量突破20万;
2015年5月,由14级学子高永健、颜正浩、曹玺、秦健等同学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中勇夺中国区特等奖;
2015年6月,工作室学子檀鸿浩等,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旅游机器人专项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绩居江苏省参赛的独立学院首位,我院成为江苏省唯一通过此次旅游类别比赛晋级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公开赛总决赛的独立院校。
2013年计算机系学科竞赛获奖清单(共24个奖项,55人获奖)比赛名称主办方奖项获奖学生指导老师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一等奖3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三等奖5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优秀奖2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三等奖蔡铖凯、高兵、费梅帅辉明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毕翔、周裕龙、黄鑫帅辉明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郑诚、邵凯文南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施耀祖、马涌钦、周佳南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全国二等奖傅康朱俊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一等奖宋凯健、孙海波、吕佳志丛玉华、谢玲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二等奖黄紫阳、隋振波帅辉明、丛玉华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三等奖吴卫、黄雅思谢玲、丛玉华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三等奖徐朴、陆伟、徐娟帅辉明、谢玲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总决赛三等奖宋凯健、孙海波、吕佳志丛玉华、谢玲第四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二等奖金厅、吴宇斌、殷佳楠、丁泽奇、夏美娟南磊第四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二等奖隋振波、邵凯文、王逸禅、郑诚、费梅朱天昊第六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全国二等奖、最佳网络评选奖胥鹏等朱惠娟2014年计算机系学科竞赛获奖清单(共35个奖项)比赛名称主办方奖项获奖学生指导老师微软创新杯全球大赛Microsoft中国区一等奖毕翔、李颖、周裕龙、崔佳庆帅辉明2014中国旅游机器人大赛自动化学会一等奖1个谢晟阳等谢玲二等奖3个张爽爽等谢玲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电子学会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吕佳志、黄鑫、张璇丛玉华华东区决赛二等奖王宁斌、马雨松、宋歌谢玲华东区决赛二等奖毕翔、李颖、经缘帅辉明2014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江苏赛区特等奖1个、二等奖2个。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严薛杨等朱惠娟2014 Robocup机器人大赛工信部全国一等奖、优秀设计奖谢晟阳、杜思舟等谢玲第五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个严薛杨、刘放、孙丁美等朱天昊、南磊等第五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工信部毕翔全国三等奖,江苏赛区一等奖丛玉华、黄萍、郑磊、帅辉明丁浩江苏赛区一等奖胥元忠江苏赛区二等奖马雨松江苏赛区二等奖吴宇斌江苏赛区二等奖严薛杨江苏赛区二等奖王宁斌江苏赛区三等奖钟志文江苏赛区三等奖范卉敏江苏赛区三等奖吴波涌江苏赛区三等奖蒋磊江苏赛区三等奖金厅江苏赛区三等奖李颖江苏赛区优秀奖周裕龙江苏赛区优秀奖李绍可江苏赛区优秀奖刘敏江苏赛区优秀奖张涛江苏赛区优秀奖江苏省机器人大赛省教育厅王井旺等二等奖谢玲
为突出我院对“创新应用人才标的重视,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电光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模式,创新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组织优秀的学生进行集训,参加各类全国科技类竞赛,由此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成立至今,已经累计有包括各年级在内的约150名学生参加到创新实践基地的活动中来。该基地由孟迎军教授和李盛辉老师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多项全国高水平的比赛,在大赛中与众多来自985、211高校的学生同场竞技,进行激烈角逐,最终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2012年电光系创新实践基地累计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参赛项目 获奖情况 指导教师 获奖学生人数 2012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华东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孟迎军 李盛辉 12 2012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全国三等奖一项。
并获得“单位优秀组织奖”。 孟迎军 李盛辉 6 201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全国三等奖一项。 李盛辉 孟迎军
曾志鹏 3
3 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省二等奖一项。 曾志鹏 3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一等奖一项。
省二等奖两项。 孟迎军 李盛辉 9 201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全国优胜奖一项。 孟迎军 李盛辉 3
重庆移通学院 普通本科 理工类 民办
官方网址: >
官方地址: 重庆市
官方电话: 023-42870166,023-42871166,023-42871001
电子邮箱: cyytzsb@163com
重庆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有合川、綦江两个校区。合川校区位于重庆主城新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合川区大学城,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中心40分钟车程;綦江校区位于重庆主城新区西部信息安全谷--綦江区东部新城,校园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式书院大学,距重庆市中心40分钟车程。綦江校区新建省部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公共大数据安全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围绕重庆市公共大数据应用中“聚、通、用”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 现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德国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淬炼商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共开设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互联网金融、软件工程等4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五大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目前在校学生近28000人。 学校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校训精神,致力于建成以新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优势、中西部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中国最受尊崇的特色本科大学。明确信息产业商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成为未来信息产业经营管理者。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重庆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就业示范中心,就业主要分布在通信、制造、软件开发等行业,基本实现对口就业。在世界或中国五百强企业就业的学生占比达到10%,服务重庆市第一支柱信息产业的毕业生占比达到60%以上,高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目前,学校共签订校企(地、校)合作单位360 家,校外实习基地89个。与重庆电信、重庆移动、中兴、华为、惠普、长安、四联、南方证劵、西永微电园等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共建共育。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措施有力。创新探索“四位一体(完满教育X通识教育X商科教育X专业教育)+双院制(生活在书院X专业在学院)”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新工科”“新商科”专业集群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完满教育”搭建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竞技体育、艺术修养与实践四个版块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素质教育大平台,“通识教育”形成基于公民意识、全球视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情趣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学校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科幻学院、中国第一家创意写作学院、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评论基地,拥有全国唯一每个学生选修不同课程包的精英式“文理”学院、全国唯一拥有“双体实训”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西部地区领先的产业精英管理学院,是中国第一个成立大学生音乐剧团、最早实施素质拓展和淬炼营的本科高校。并实施全生异科导师制,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是国内第一所实施学生全程全生异科导师制的大学。 名家讲坛大师课堂邀请国内外各领域权威专家和知名人士面向全校开放性授课、远景学院借鉴国外办学先进模式,探索并打造寄宿制文理学院以及万画影城、光影学堂、素质拓展、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大学城·钓鱼城国际音乐节、中德国际教育论坛、劳动教育等多个特色举措已成移通名片,影响深远。 学校实施全员书院制育人。书院作为社区化、交互性、共享式的育人平台,支撑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办学愿景,匹配“完满教育”育人理念,依托家文化和领导力双核驱动实践服务式管理、生活式学习、社区式教育,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助的新圈层。现有专业集中式书院6个、社区文化式书院13个、文理式书院1个。 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继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中德应用技术学院以来,已与德国、美国等国十余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本科双学历教育活动,目前已输送出近900名学生到国外深造,在校预备赴德学生1700余人。2019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德国际教育论坛,邀请10余所德国高校、60余所国内高校参加,促进了中德高校交流合作。学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其中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4个本科专业通过德国学科专业认证协会(ASIIN)认证,是西部地区唯一获得德国学科专业认证协会(ASIIN)认证的高校,同时获得欧洲工程师项目(EUR-ACE Bachelor)认证。 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共获奖1010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11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等奖(含特等奖)30项,如2019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特等奖,第十二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31项,国家级三等奖40项,国家级优秀奖10项;省部(市)级获奖899项,其中包括省部(市)级一等奖63项,省部(市)级二等奖150项,省部(市)级三等奖170项,省部(市)级优秀奖516项。近5年,教师共承担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29项,公开发表论文75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9篇,被SCI、EI检索12篇,获各类专利36项。出版著作教材221部。
其他信息:重庆移通学院是几本,需要根据各省份的录取批次来看。重庆移通学院在重庆、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本科二批招生,所以通常认为重庆移通学院在这些省份是二本院校。重庆移通学院在天津、上海、湖北、湖南、广东、辽宁是本科批招生,所以一般认为重庆移通学院在这些省份是本科大学。
补充材料: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学院移通学院”)简称重庆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面向全国招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开设的专业主要包括英语、德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
一、咸宁的大学有哪些 咸宁共有2所大学,名单分别为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二、湖北科技学院简介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利的高校 位于湘鄂赣交界处的鄂南地区,北临武汉70公里,南距岳阳120公里,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两个“两型社会”试验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武咸城际列车、106国道、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大广高速、长江黄金水道把学校纳入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从学校出发,乘坐武广高铁、武咸城际列车半小时内可以进入武汉市区,全程高速70分钟内可达武汉天河机场。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校园环境幽雅,教学条件优良的高校 1861亩的校园里处处竹枝摇曳,桂影婆娑;一汪揽月湖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校区,被评为“湖北省花园式学校”。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图书馆藏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28个。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高校 学校起源有两支。其一是1937年创立的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和1942年创立的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几经变迁,于1971年合并组建湖北省咸宁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升格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198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二是1965年创立的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1994年独立设置咸宁医学院。2002年3月,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1年12月,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从单一性的师范教育和医学教育,几经艰苦创业、升格合并、交叉融合,逐步发展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以来,相继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 、 湖北医药学院 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11年,药学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招录首届研究生。现有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办学层次。近年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先后与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的10多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
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30余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屡获佳绩。2013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014年荣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决赛特等奖;2015年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特等奖2个,获咸宁市温泉赛区首届“香城杯”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1个;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电轨组二等奖,获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2016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总决赛三等奖等。2017年,获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获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三等奖;获第六届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专业组)团体三等奖,个人一、二、三等奖各1个;“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口述史调研”暑期实践团队荣获团中央优秀报道奖,星火支教团队获得团中央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 81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医学为传统优势学科,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研究生招生专业3个,本专科专业89个,教学院19个,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药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全科医学);“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医药工程学科群)、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个(药学、核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教育学)、湖北省第三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1个(湖科爱尔眼视光学院)、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省级品牌专业4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小学教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2011计划”1个(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3个、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的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398人,其中专任教师1023人,正高职称120人,博士25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87人;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15人、“彩虹学者”24人、“揽月学者”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级重点产业化团队1个(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2个(药理学教学团队、地理科学教学团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成为咸宁市及周边地区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还有不少人是海内外学界名流、商界雄才、政坛精英。《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美国克拉荷马大学终身教授、血管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邹明辉等均毕业于我校。
湖北科技学院是一所融入地方,勇于担当的高校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长期以来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依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药学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咸宁机电产业联盟”,全力助推咸宁百亿机电产业链。依托“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全力孵化百亿非动力核技术产业链。依托“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和“咸宁研究院”等基地,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依托 “国培计划”和继续教育项目,为咸宁中小学提供师资培训。依托“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和“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引领咸宁信息产业发展。依托“院士工作站”、“咸宁桂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油茶研究所(筹)”,全力助推咸宁百亿油茶产业和其他农林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全力助推鄂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咸宁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精神病咸宁市重点专科,打造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康复“咸宁经验”,服务城区百万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三、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咸宁教育学院、咸宁应用科技学校、湖北省咸宁财贸工商管理学校和咸宁财税会计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始于成立咸宁专区的1965年。原咸宁教育学院的前身华中农学院咸宁分院创办于1976年,1984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北省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在4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培养了近10万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高职专科毕业生23800余名。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联合确定为“开展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全国79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随后规划并用四年时间投入18亿元,全力拓展主校区,到2007年底,主校区扩建工程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
学院校园面积1086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058万元,图书馆藏书1082万册(含电子图书),收订各类期刊383种、共收藏合订本38947册,建立了主干10万兆的校园网,教育教学设施、体育运动场馆、学生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设有10个系,即生物工程系、机械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管理系、财经系、艺术系、体育系、文法系、英语系;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34个,涉及了理、工、农、经、文、法、管、艺、体、教等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12026人;教职工1028人,其中教师76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51人,青年教师中96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学院被认定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和IT&AT培训基地,设有湖北省自学ks考点、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建有数控实验实训室、电子电工综合实验室、视听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筑软件实验室、信息工程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98个,其中园艺技术实训基地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奖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了较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09个,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一应俱全。
学院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是省级“园林式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准备的时间会比较长,应该需要进行三四个月。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一项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全国性创业比赛,一般大赛从报名筹备到最后结束至少需要进行三四个月。
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需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民办学校。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
学校特点
学校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196元;各类实验实训室239个;馆藏纸质图书23183万册,图书馆内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3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
百度百科-四川工商学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