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问题:“2G时代看文字,3G时代看,4G时代看视频,5G时代能做什么?”其实回顾这些年「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不难看出2G→3G→4G→5G,真正进步的只有信息传输的速度。
2G时代可以看,只不过很卡。3G时代也可以看视频,只不过也很卡(当然那个时候的流量费也很贵,这是另一个问题)。所以「通信网络」的核心,就是通过信息传输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这个优势,延伸出更多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法。
你现在每天拿手机刷抖音觉得不以为然,其实你手向下滑那一瞬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在2G时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如果我们想知道5G可以带来什么,我们现在不妨想一想:以今天的数据传输速度,我们还做不到什么?
很巧,车联网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时候肯定会有很多朋友问了:“汽车不是早就能实现联网了吗?4G时代就可以啊,怎么能说做不到呢?”
用车里面的屏幕上个网页,看部《飞驰人生》就叫车联网了吗?其实真不是,现在所谓的车联网我认为只能叫「车内上网」。只要设备拥有SIM卡槽和相对完善的移动端系统,上网就是打开个流量开关的事儿。换句话说,能上网的车不过就是一台可以移动载人的超大号ipad。
我所讲的车联网,是指「车与云端」「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内设备」这五个方面同时连接网络,再相互之间协调,最终通过互联网真正解决人车内人员的便利性需求。这才是真正的「车联网」。
其实车联网的概念来源于「物联网」,或者说「万物互联」。但由于汽车交通工具的特殊属性,它的联网难度自然要比常见的「家庭设备互联」(比如空调、电视、台灯之间的网络连接)高的多。这也是为什么4G时代不好实现车联网的原因。
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超过4G数十倍的数据传输速度给车联网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我也尽可能打开脑洞,按照刚才咱们说的五个方面,分别聊一聊未来的车联网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便利。
1 车与云端:聪明的大脑中枢
其实不仅仅是车联网,未来任何物品的联网,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定是云端。
云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数据上传解放设备的存储系统。也可以通过扫描上传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便利。比如云端扫描了你的一张老照片,AI识别了照片中的建筑,车内的地图显示出这个建筑在哪、怎么去等等。
在车联网到来的时代,车与任何物品的网络连接都会留下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光用车内的硬盘存储显然有点困难。一来是硬盘不会设计的那么大,二来也会影响运行速度,所以这些数据放在云端是最好的选择。简单来说,云端是「万物互联」的基础条件。
此时一定会有敏感的用户说:它窃取我的隐私了!
是的,没错。用户在车内上传数据时,云端一定会查看到你隐私(否则大家百度云里不可描述的是怎么被封的呢)。但这不是窃取,是你主动上传的,隐私和便利共存本来就是个悖论。
举个例子:一哥们儿想去银行但不想被任何人看见,那他必须得各种绕路躲避才行。另一个哥们儿直接打车去银行了,你说他俩谁快?
我觉得大家完全没必要面对「隐私」这种话题就如临大敌,大数据时代本来就没有隐私可言。咱们每天都在用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就是通过手机把资料传到一个「安全区域」,而至于这个区域是不是真的安全,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能选择相信它。(不过好像好莱坞女星们就是太相信icloud才导致艳照泄露的,emmm…)
2 车与车:缓解拥堵
既然是「车」联网,那车与车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也是十分重要的。别以为车与车之间只有交通事故,如果能够做到信息共享,那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现在的自动刹车、并线辅助等功能,利用的是车上的传感器。而车联网的主动安全,可以通过车与车之间的信息共享再配合传感器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把传感器比喻为眼睛的话,那车与车之间的联网相当于给这双眼睛增加了一个大脑。到那个时候,传感器灵敏度过高、过低的现象就都不会出现了。
除了安全之外,车与车之间联网还能缓解一个现在令人崩溃的现象:堵车。
可以说,堵车一定是因为某个驾驶员没按照法律法规行驶而引起的。这样的人多了,就会形成堵车。车与车联网之后,可以检测哪辆车是堵车的根源,它现在应该怎么 *** 作,如果顺利的话多久可以解决拥堵等等。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大家都往前抢,越抢越堵,越堵越抢的现象。
3 车与路:实时路况更准确
车与路的联网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我认为简单的很。因为网络并不是被铺在地上,而是建立新的通信设备实现车与道路之间的信息交流。
如果道路上建立类似设备的话,它可以直接和每辆车进行网络连接。然后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并线到哪条路,哪里有拥堵有什么最快的方法可以躲避。
虽然听起来现在很多手机导航也可以实现,但导航的问题在于它是GPS传输,手机稍微差一些或者网不好就GG了。而通信设备完全可以避免没信号的地方(远郊、桥下、山里等)就没法导航这种尴尬的情况,这一切都得基于5G的高速传输才能实现。
另外,车与路之间的网络连接也可以将通行效率最大化。手机导航经常出现「导航显示堵3分钟,其实赌了3个小时」这种事情,一切的锅还是卫星的传输速度和运算速度不够快。
如果5G时代能建立起通信设备,它就可以把真实的堵车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你。然后你再通过车与车之间的协调,想办法解决拥堵,实现真正的「网联」。
4 车与人:远程 *** 控
在车联网这五个项目中,只有「车与人」是仅通过4G网络也能实现不错效果的,5G对它来说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其实仔细回想,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主机厂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从最早的通用安吉星,再到丰田的G-BOOK,都是在解决人与车之间的网络连接。
而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很多车已经可以实现手机互联了。比如从手机上打开车门、关闭车门、点火、开空调等等,日常需求已经被满足。那5G时代能在哪些地方做得更好呢?
不夸张的说,也许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实现远程 *** 控汽车。
其实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实现了,但仅仅处于「炫技」阶段,并不具备真正使用的可用性。等未来的数据传输速度上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远程设备 *** 控汽车的行驶(相比技术,这个项目更难的地方在法律法规)。
总而言之,汽车与人之间的网络连接一定是这些项目中发展最快的,同时也是效果最好的。在汽车科技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实现科幻中关于汽车的场景,恐怕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
5 车内设备:贴心的智能服务
还记得开篇说过的「万物互联」吗?车内设备的网络连接,基本就相当于小型的万物互联盛宴。
想象一个场景,你对着车说:“空调你赶紧给我调到最低,热死我了。还有你天窗,把盖板盖上,太晒了。遮阳帘你也别闲着啊,赶紧升上来。嘿,你个座椅通风,一点眼力见儿没有呢,赶紧开到最低啊,没看我屁股都出汗了吗?”
如果它对你说:“好的,先生,我这就办。”那说明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汽车。
如果它对你说:“你这么吹不怕着凉吗?”那说明车内的网联系统已经变成「贾维斯」了。
没错,未来车内的设备互联一定会通过某个终端AI执行。现在有的叫“斑马”,有的叫“NOMI”,反正名字不一的同时,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极其难用。
5G时代一定会加快它们的运行速度,但我更希望的是能通过软件算法让这些AI终端变得好用起来了。哪怕它不会说话,起码要做到能听得懂我说话的水平。像“NOMI”这种平时没用,想起来就逗一下的AI,真的能给你提供便利吗?
写在最后
说真的,即便5G时代到来,我心理也很清楚上述说的很多场景都无法实现。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关系法律法规,交互逻辑,甚至是模拟人性。
这别说5G时代,就是再过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实现。
现在5G概念炒的火热,每个人都提出了很多美好的未来。我也深刻的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多大的影响,所以我不认为脑洞大开是件坏事,毕竟我一直坚信:天马行空的想法从来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懒才是。
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李安琪编辑|苏建勋
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在武汉肆虐。
在学校和体育馆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内,电力成为了最短缺的物资之一。
由于这种会场原有电路不易改变,医务人员和患者集中用电时,往往会出现电力过载跳闸的情况。
2月5日,武大校友之一给创始人王雷打了电话。
彼时,王雷刚刚创立正浩EcoFlow (以下简称“正浩”),旗下的便携式蓄电产品(又称“户外电源”“大电池”)主要用于地震救援、应急电力、户外活动等场景
援助确定后,两天内,王雷和团队迅速清点库存,安排了发往海外的订单产品,并向两家方舱医院发送了价值140万元的户外电源设备。
这个捐赠决定,对最初的正浩来说实在不容易。
正浩的一位员工对36氪说,2019年,公司刚刚跨越了“鬼门”。
此前正浩曾推出过小容量户外电源产品,但容量和充电效率不够,无法顺利卖出。
在最危机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能支撑几个月的现金,为了给员工发工资,王雷曾经抵押了深圳的房子。
就连长江商学院王雷的导师甘洁也为这个决定捏了一把汗。
长江商学院官方账号显示,甘洁知道捐款想法后,问王雷:“公司能挺过去吗?”
“你能挺过去。
”王雷回答。
这是正浩为方舱医院捐赠电源设备时,新品接受市场验证的关键时期。
2019年5月,主打超快充电、大容量的DELTA 1300新产品发布,成为正浩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点。
DELTA 1300主要是快速充电,16小时就能给自己充满电,但很多室外电源需要8-12小时; 另外,DELTA 1300的大容量,在充满电状态下可以给90-140部手机充电的——,无论是自身充电时间还是电池容量,在同类产品中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正浩EcoFlow首款快速充电户外电源DELTA 1300图源公式
通过这两点,2019年以后,正浩逐渐打开海外户外电源市场的国内,户外露营很流行,正浩的名声也很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氪,直到2019年,华宝新能源的“电小二”品牌几乎都是户外电源的代名词,而正浩三角洲1300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
户外电源是被中国玩家占领的细分赛道。
据《中国便携式储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介绍,2023年全球便携式储能产品出货量仅为52万台,2023年全球出货量为4838万台,为——台,这在5年间暴涨了90倍,其中9成的产品由中国企业生产提供。
行业领导者由2011年成立的华宝新能源把持。
2020年,华宝已获得全球市场第一,在室外电源出货量市场约占166%,2023年,华宝新能源营收为2315亿元。
成立仅5年的正浩声势浩大。
2020年,正浩全球出货量市场占63%,排在华宝之后,2023年,正浩营收近16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正浩已经成为投资机构青睐的对象。
去年6月获红杉中国领投、高瓴创投、中金公司青睐,完成逾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一位投资者对36氪表示,目前正浩正在进行最新融资,估值200-300亿,“不知名机构很难接触”。
同时,正浩已经在准备上市。
其内部员工对36氪表示,内部今年决定了40亿的销售额,目标是超过华宝新能源。
从无名到行业老大,正浩几乎踏上了每一个正确的节点:
从政策上讲,中国的“双碳”目标是在储能为风口的模式下,移动电源兼具To B和To C属性,在高规模的渠道中,巧妙地利用了出海和融资; 加上创始人王雷大疆出身的背景,正浩带来了产品、技术上不亚于人的——一步步“精准”,正浩在宏观环境特别特殊的当下,迅速成长为独角兽。
“西丽小疆”,产品至上时代的风口似乎很看重同一个人。
正浩创始人王雷2017年创业前,是大疆电池研发部门的创办人和负责人。
创业后,正浩拿到了孵化大疆的李泽湘教授的投资,初期团队也多来自大疆。
曾在两家企业工作的员工对36氪表示,企业文化氛围相同,从大疆离职的员工进入正浩后,工作基本无缝衔接,由于大疆、正浩两家公司的地址都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正浩被员工告知:“西西
两家公司确实有相似之处。 创业者在香港大学的创业氛围下成长;同样通过技术创新突出重围。
但不同的是,大疆凭借无人机的技术门槛,可以将对手甩在身后,但正浩所在的室外电源赛道,墙壁并没有想象中的贵。
户外电源最先在海外市场爆发,行业最初由几家跨境电商带动,这类企业往往不具备研发、制造能力。
“他们只设计外观,不涉足生产,而是利用国内工厂资源,制作加工产品,利用现有客户、销售渠道推销东西。
“新能源行业资深人士孙华对36氪说。
为了区分气质,孙华认为华宝新能源等企业倾向于电子商务型公司,公司业务由营销推动。
“上司认为什么产品会畅销的话,会按什么? 上司是最大的产品经理。
”
一位华宝的前员工也向36氪表示,华宝内部有产品计划部门,但人数很少,“只有一位数”。 产品计划基本上由公司创始人孙中伟拍摄。
电子商务公司的另一个特质是研发短板明显。
从华宝新能源上市招股书中也可以看到,2019年-2023年,研发支出占比一直徘徊在3%以下。
截至2023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859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197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达2293%。
正浩是跨境电商企业中的另类,其科技属性更强,团队千人左右,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还设有50人的设计团队。
这和创始人王雷的履历有关。
王雷学霸出身,2006年以664分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2010年考入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以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为研究方向。
2014年博士毕业后,王雷进入深圳大疆,负责大疆电池研发部建设,负责全线产品电池开发。
正浩EcoFlow创始人王雷图源公式
对于无人机产品来说,续航时间是最大的瓶颈。
大疆电池本身是向供应商购买的,王雷带领团队通过硬件集成、软件系统改进,将当时新型航拍无人机的电池续航时间从20分钟提高到30分钟以上。
请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 在无人机体积小、功耗高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将电池密度提高到极限来提高1分钟的续航时间。 十分钟已经是重大突破。
2017年,王雷与3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正浩,4人中3人来自大疆。
在与王雷接触过的投资者看来,王雷综合能力很强,是一个注重产品体验、外观设计、使用效率的人。
一位大疆员工认为,在大疆电池部门,王雷不仅积累了传统的贸易和加工,还积累了对外观设计、品牌宣传、渠道搭建、市场教育等产品建设的理解。
“很少有公司用产品思维制造户外电源。 正浩就是其中之一。
”
带着大疆的烙印,相似的产品思维紧跟正浩。
2019年,正浩发布了DELTA 1300新产品。 这个产品有两个主要功能。
一种是超快充电,2小时内可快速充满电,比市场产品快3-4倍; 二是可以驱动电磁炉、电烤箱等大功率家电。
就使用体验而言,这两点几乎秒杀了当时所有的户外电源产品。
得益于功能创新,正浩获得了更高的产品价格。
通过官方渠道,DELTA 1300的价格为6999元,华宝相近型号的电小二1000的价格为3999元。
目前,正浩除了户外电源外,还拥有太阳能板、户外空调、模块化储藏(面向b方向)等产品。
正浩EcoFlow室外电源及太阳能板生态图源公式
在大势所趋、“借力”大疆航线的猛攻线下,毕竟户外电源是家电产品,准确寻找市场和用户非常重要。
正浩来势汹汹,除了快速充电技术的增强,——众筹还在寻找验证市场的方法。
从创业之初,正浩就选择了众包平台。
2018年,正浩在美国众筹平台上宣布Indiegogo推出首款室外电源产品RIVER 370,获得108万美元预购金。
但是,这款RIVER 370是正浩推出快速充电功能的“史前产品”,现在已经从其货架上消失了。
正浩在海外受欢迎的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款快速充电产品DELTA 1300。
在美国Kickstarter众筹网站上,DELTA 1300获得了280万美元的众筹金额和2662名支持者,大大超过了5万美元的预期目标。
“德尔塔1300在众筹平台上销售火爆后,我们一直在走上坡,越走越顺利。
”正浩员工刘天对36氪说。
随后,River 600和DELTA Pro两款产品也相继效仿,率先在美国Kickstarter、日本Makuake两家众包平台上发布。
从电池容量3600Wh起步的DELTA Pro,通过Kickstarter筹集1218万美元的——金额堪比融资,成为该平台年募集资金最多的科技类产品。
刘天让36氪想起了DELTA Pro众包项目:“几乎每天都打破金额记录。 刚开始的几天还很兴奋,但走到后面就麻木了,金额在上升。
“正浩在平台上的帖子显示,该产品1小时内筹集100万美元,项目结束时超过了原定10万美元目标金额的12倍。
正浩EcoFlow36度电气的大容量室外电源DELTA Pro图源公式
正浩的产品在众筹平台如此火爆,究其原因,Kickstarter平台核心用户约八成是男性,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
他们期待着新发明新产品的出现,并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众筹无疑给正浩的产品开发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完全上市之前,这是一种快速、直接、有效的市场验证方式。
在众筹中,企业只需提供产品原型而非成品,企业就可以在量产前提前尝试水用户的反应。
例如在Kickstarter平台上,正浩的粉丝们表示:“电池的频率输出会不会降至欧洲的50hz标准? ”等常见问题。 “DELTA 1300能给其他便携式蓄电装置充电吗? ’等等。
这些为正浩产品的迭代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为了回馈早期支持者,正浩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于早鸟价格的价格,比正式销售便宜500-1000美元。
但众包平台往往只是企业产品发布的第一站。
产品上市后,正浩仍要通过多种渠道向消费者推广产品。
过去,跨境电子商务只注重线上渠道。
因为亚马逊、日本乐天、独立站、官网等渠道比较畅通,跨境电商企业只需要通过自建仓库或租用海外仓库的方式,将产品邮寄给用户即可。
离线渠道将更加考验企业的渠道业务资源,需要与大型企业和专卖店合作。 由于链条很长,传统的跨境电商不愿接触线上渠道。
但王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户外电源是高客单价和体验的产品,想要获得更多的增长,离不开在线推广和体验。
截至目前,正浩在欧洲建立了800余条零售渠道,与沃尔玛、Costco等大型连锁店超合作,在国内,与三夫、迪卡等户外运动零售商合作。
正浩EcoFlow参加海外在线展会图源官方
36氪透露,目前正浩销售团队有百人,包括国内(售后、客服、直播等)、日本区、北美区、欧洲区、亚非拉国家等团队。
但成立5年,正浩为何迅速散布如此密集的销售渠道?
刘天和孙华都表示,正浩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大疆无人机的销售体系。
据了解,在正浩初期,团队半数以上的员工来自大疆,正浩负责全球销售和市场拓展的联合创始人Eli Morgan Harris负责全球行业无人机业务拓展(正浩由Eli Morgan Harris在大疆离职)
大疆无人机掌握着全球无人机市场80%的份额,门店遍布全球。
刘天表示,大疆和正浩的目标群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相对收入水平较高等。
“国外很多销售渠道都可以和大疆通用。 之前卖无人机的很多欧洲代理商,都是为了卖我们的产品,用户买无人机的时候,顺便也买了户外电源。
“他说,目前国内大疆部分授权店(非直营店)也将销售正浩的产品。
孙华也表示,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的俄美战争爆发海外市场,正浩的线上渠道获得了巨大的红利。
华宝新能源见状,正在加紧布局欧洲渠道。
左手掌握快充等技术基础,右手利用众筹精准验证市场,搭乘大疆销售体系,正浩的崛起几乎成为必然。
“未成年”正浩拥有家用户外电源,人气火爆,先后吸引宁德时代、华为、小米等公司入驻,各大企业纷纷推出户外电源产品。
但正浩员工刘天认为,这些大公司更倾向于找人贴牌,代其工作,而不是直接走下场。
“去年华为也找了我们的代理商,但因为条件问题没能谈成。
华为应该从0-1开始就不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上消耗能源。 大概率投钱代理产品,带上自己的标志。
”
这表明未来品牌的自相残杀是必然的。
有投资者对36氪表示,虽然户外电源本身才刚刚开始需要,但使用频率不高,每年充电使用次数可能高达200次。
“市场上有天花板。 华为和小米这些巨头结束后,市场将逐渐趋于饱和。
“和充电电池市场一样,我们认为户外电源进入品牌厮杀阶段后,大品牌会更有利。
凭借新技术和销售模式,正浩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口碑。
但这并不意味着正浩的护城河足够坚固。
3C消费者电子评价博主彭飞是正浩的粉丝。
他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在快速充电快速放电功能上,正浩已经不是唯一的玩家,德兰等友商也在紧跟步伐。 另一方面,正浩今年的新产品功能提升并不像第一代产品那么令人惊叹,只是让室外电源容量更大、更轻、体积更小。
多位采访对象也对36氪表示,室外电源的核心技术主要在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等,壁垒并不高。
换句话说,正浩的技术和销售优势带来的时间窗口不会太长。
与室外电源不同,正浩必须开始寻找能维持后劲的第二种产品。
扩大生态是常见的做法。
本质上,户外电源是可以移动的电力,在燃料时代为移动用电力所困扰的领域中,有可能成为正浩类的扩大方向。
正浩EcoFlow户外空调图源公式
据了解,在室外电源之外,正浩已经推出室外空调、模块化储藏。
室外空调电池容量为1008Wh,可持续制冷3小时,节能模式下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
但刘天表示,尽管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预热和发布,户外空调的市场反响依然普遍。
模块化储存主要面向拖车、林中小屋、油井等场景,取代传统的燃油发动机。
正浩的员工表示,模具存储几乎固定在墙上,电池容量大,整套产品也很贵。
“科技产品往往为大家设定生活方式。
有些人想购物时考虑到环境。 储藏并不是100%环保,但比火安全多了,是绿色的。
即使体验没有使用燃料箱那么好,也想把车内空间的一部分让给室外的电源。
”彭飞对36氪说。
但他承认,这种户外电源和衍生场景的生活方式仍然属于少数人。
36氪表示,在正浩今年内部确定的40亿元销售目标中,室外电源承担780%,至少占30亿,室外空调和模具存储等新品加起来占10亿左右。
另外,正浩正在走向家用储藏。
如果户外电源是大型充电桩,那么家用蓄电就是可以为家庭供电的超大型充电桩。 (更大型的蓄电产品为工商业用蓄电、发电侧蓄电)。
一般室外电源内置电量在05-5度之间,普通家用蓄电的内置电量在5-20度之间。
今年以来,在俄乌战争背景下,欧洲一直处于能源短缺状态,家庭储存在海外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欧洲人担心家庭供电的稳定性,欧洲电价特别高,所以很多家庭新能源的采购热情特别高,把光伏和蓄电产品安装得很好。
”孙华说。
家用蓄电可以使家庭用电自主自立,不仅可以缓解供电不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家庭用电成本。
一套家用储能产品约1万美元,如果用户将储能发电剩余电力卖给电网,使用20年生命周期,用户不仅可以抵消储能的安装成本,还可以赚5,6000美元。
特斯拉不应该在美国家用储能产品Powerwall上长期供货。
“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再过几年,该放的东西都放好了,特斯拉的生产能力也提高了,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刘天说。
特斯拉Powerwall图源公式
36氪表示,正浩内部已经开始探索家居场景用电解决方案。
但与友商相比,正浩还不太有优势。
华宝新能源也计划成立高端品牌进行家用储能,产品将于明年上市。
户外电源市场份额排在华宝和正浩之后的德兰,去年推出了家用蓄电产品。
此前,国内派能科技等公司已在海外扎根多年。
更重要的是,在家用储能领域,正浩无论技术和销售体系都需要从零开始。
在研发层面,由于内置电量更高,家用蓄电对电池单元一致性和电池管理系统要求更高,功耗安全性是首要任务。
如果房子储蓄起火,可能会给国内品牌的海外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向大规模贮藏方向进化的道路上,正浩目前没有很多经验。
在销售层面,家用储能也不再依赖跨境电商M2C (厂商对消费者)的模式,而是依赖企业的当地代理商、装机商或经销商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近20年的维保服务。
“因为需要与当地电网连接,结合不同的家庭线路设计方案,配电屏的位置、墙内线路的填充方式,每个用户的方案都不一样,必须由专业电工来完成。
”孙华说。
家用能源储存与室外电源的目标用户群、销售渠道不一致。
这意味着,过去正浩利用大疆资源建立的部分销售体系,在家用储藏领域并不一定有效。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家用储藏领域与特斯拉等品牌进行正面竞争,用户会希望选择知名度更高的品牌。
这也是国内企业选择与当地渠道商、安装商深度对接的原因,利用经销商关系,企业有望在海外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垄断性区域市场。
从2017年发展至今,正浩从几十人的团队扩大到了千人规模,深圳的办公室也搬了三次家。
从创业阶段的无名,到刊登在美国TIME 《时代》杂志上,正浩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少年形象。
正浩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疆吗? 一位投资者对此寄予厚望,他对36氪说,储存市场比无人机大得多,想象空间也大。
“正浩能超越大疆吗? 可能性相当大。
”
(文中孙华、彭飞、刘天均为化名) )。
见文章:
长江商学院《两天解决武汉方舱供电难题——长江“闪电侠”是怎样炼成的?》
小刀研究员《专访成立5年估值超10亿美元,正浩EcoFlow如何借露营风口成为独角兽?》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之上,使不可交流的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交流,而产生的过程,称之为物联网。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见证了各种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各种传感器,温度计,交通、流速传感器以及数据传输。
大家都听说过互联网,那有没有听说过物联网呢?
首先从字面来理解,就是物品和网络之间相连。起初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把所有的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等等的一种网络概念。当然了,物联网的官方定义是:是基于互联网之上,使不可交流的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交流,而产生的过程,称之为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