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星星有哪些方法?

观测星星有哪些方法?,第1张

观测星星的整体运动而不仅仅是一条光线。假如,一颗行星在一平面内运行,在引力周围的中心恒星的移动将会引起星球在几年之内向观测者靠近或远离。这将会使恒星的闪烁频率有微小而可测的变化,但其作用甚微,木星引起太阳以每秒12米的径向速度前进或后退,从而产生了小于千万分之3的光线频率的变化。尽管大多数研究星球径向速度的方法只能精确到每秒几百米,但是有些研究者已找到更精确的系统来观测行星。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布鲁斯坎贝尔和他的同事最近使用莫纳壳西死火山上的36米长的加拿大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夏威夷式的望远镜完成了一项历时7年的研究工作。他们在望远镜信号束中用氰氟化物打开了一个洞,用以标定这颗恒星的光谱。包括德克萨斯大学的麦克唐纳天文台在内的许多研究小组也使用了同样的技术,不同的是,麦克唐纳天文台使用碘胞作为标定光谱的标准。尽管这些研究进行了7年,但至今仍未发现任何行星,他们本应能够在观测的恒星周围发现巨大的行星。

到现在为止这些计划尚无一成功,这使人们认识到想要找到木星大小的一颗行星都是如此艰难,而要找到地球大小的行星更是难上加难。据安吉尔来看,甚至是用改良的光学仪器从地球上来探测地球大小的行星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大概需要把观测点移到太空中,即使在太空中观测也并非易事。就算可以成功地避开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要找到地球大小的行星的清楚影像,需要有2倍于哈勃太空间望远镜大小和10倍光滑度的空间望远镜,这将耗资昂贵,并且在若干年内很难制成。

一个耗资较少的探测地球大小的行星的频率的计划,1994年由加利福尼亚国家航天和航空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比尔布鲁克作为该局“探索”计划的一部分提出。这个计划主要是监测类太阳恒星的明亮度以便研究行星经过它们时引起的变化,效果同样是很不明显的。当地球在太阳前经过时,太阳的亮度只会减少001%,但这种变化会持续几个小时,并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每年发生1次。这就使得研究小组有可能把这种情况与耀斑或恒星黑子引起的恒星亮度的随意变化相区别。布鲁克说3次这样重复出现的情况就可以证明1个类似地球的行星的存在,并且研究者也可预测下次的通过时间。

只要观测者大体上与恒星的行星运行轨道平面平行,小行星接近恒星就可探测到。但从几何学角度来考虑这种可能性只有1%左右,既然没有办法事先知道从哪些星星着手研究,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时观测大批的恒星,寄希望于能够找到存在正确平面的行星和恒星,并捕捉到那些正要经过恒星的行星。这种观测办法需要连续不停的监测,并且最好在太空中进行,在那里没有阳光或坏天气的干扰。

布鲁克的研究小组将使用一个视角为100的1米广角的天文望远镜,并配备一组有极高灵敏度的探测仪。这个望远镜将被安置在卫星上与卫星一道进入运行轨道。研究小组选择的观测方向包括类似我们的太阳的5000颗星星。

1995年早些时候,一个由100多个重要人物组成的审查委员会评价说,布鲁克研究小组的计划是唯一可行的探寻类似地球行星的方法。但仍有人怀疑它的实施是否可把费用控制在“探索”计划的财政预算之内,即每个小组不超过15亿美元。两个相对独立的专门小组正在对研究小组进行评估,并决定1996年它是否可以归入“探索”计划。

由于类地的行星较小的质量以及对恒星较小的影响,用天体测量学的方法探寻类地的行星就需要精确到1/10微秒的仪器,只有用干涉仪才能达到此效果。从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台望远镜发出的光束被混合在一起,去模拟一台带有与两台望远镜间距一样大的镜片的独立望远镜拥有的分辨率。

在位于帕萨迪纳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喷气推进器实验室,米歇尔绍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建造红外式干涉仪,可使其用于高精度的天体测量仪中。他们想要探测最多40光年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大小的太阳系外行星,正在建造的干涉仪是由两个相距100米的40厘米望远镜组成的。

国家航天和航空局同时正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死火山上,安装使用了两个类似的10米直径的凯克天文望远镜用于行星研究。一种方法是在主体望远镜周围搭一些小的“分支”望远镜,并与主体部分中一个望远镜平行,构成多种组成部分的干涉仪,米歇尔相信依靠如此高精度的仪器的帮助,寻找大小介于地球与海王星之间的行星应该是可能的。

用天体测量学的方法探测类地行星的最后步骤是具有挑战性的。类似于来自恒星黑子的影响的复杂因素可能会造成很难排除的错误。即使一个天体测量计划最终成功了,我们依然无法知道所寻找的行星是否能够居住。一个由巴黎大学的艾伦莱热领导进行的达尔文探测计划,将使用以太空为基地的干涉仪寻找生命存在的信号。这部干涉仪是由1~2米为直径、10~30米间距的两个或多个红外线望远镜组成的。

达尔文探测计划的仪器由于许多原因将会观察到红外光谱。首先,恒星与行星之间红外线的对比度比可视光线要大,这是因为类太阳恒星带有高达5100开尔芬的温度,主要在光谱的可视地区发射光线,而行星的温度只有100开尔芬或更少,散射的最大值都集中于红外线外侧,尽管恒星更大的体积和更高的温度使它在所有波长范围内都比行星亮,但在光谱红外线区,亮度的差别则小得多,故而行星更容易被辨别位置。在1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地球是太阳系内最亮的行星,尽管它比太阳要暗1000万倍。达尔文小组的干涉仪将会顺利安装好,这样不同的光束将会互相进行破坏性干扰甚至抵消,这使得探测类地行星发射出的微弱信号比较容易。

既然氧气在红外线区内存在易辨认的光谱线,行星的信号可在波长6~9微米的臭氧吸收带内探测到,在这个吸收带内类地行星与它的中心恒星相比较时显得相对明亮。臭氧层的出现预示着在下层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氧气具有很大电抗性,经常很快地移动出大气层中,它的出现预示氧气被生物放射物质所代替发生光能合成。

达尔文探测计划是欧洲航天局(ESA)考虑范围的两个行星探测计划之一。从现在开始到2000年,达尔文探测计划和其对手天体测量——GAIA计划将被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和评估,最终其中之一会被选中作为欧洲航天局的“地平线2000长远太空”计划(GAIA)的中流砥柱。GAIA可以胜任探测行星的任务,而在技术上,富有挑战性的达尔文研究小组同样可以探测到生命的痕迹。

实际上,确定一颗遥远的行星的距离是所有任务中最艰巨的。甚至那些直接探测行星的方案,也只能看到一个光点。它需要以太空为基地的干涉仪,并配有间隔相当远的望远镜。这些工作用一架航天器是无法完成的,但米歇尔绍相信不久就可能使用不同的航天器作为这架巨大的干涉仪的部件。他设想将3艘宇宙飞船发射进入太阳系轨道中,排列成边长为1000公里的等边三角形,两个是望远镜,第三个作为光束混合和分析的导航台。研究人员可利用激光对3艘宇宙飞船的距离进行极其精确的测量,这样光束可以正确地混合在一起。这个计划将构成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研究的最后一步,并将第一次具体描绘出太阳系外的行星世界。

这的确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未来的蓝图。

#谣零零计划#

达尔文的进化论真的是一场骗局吗?氨基酸的诡异发现,暗示了生命的出现绝非偶然

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目前最主流的说法是生命是从非生物物质例如简单的有机化合物,通过长期且复杂的自然演变一步步形成的,现在普遍认为地球形成于454亿年前,在13亿年后也就是441亿年前,地球上首次出现了海洋,又过了13亿年,在428亿年前,地球上首次出现了生命,无论是海洋出现的速度,还是生命出现的速度,都 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得多

从原始地球形成到首次生命的出现,整个过程不超过3亿年,对于这个充斥生命的星球,我们可能早已习以为常了,可是你是否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过,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奇迹中的奇迹-- 生命

1、 生命起源之谜

一提到从无机物中产生生命的假说,就不得不提 米勒尤里实验 了。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史丹利米勒和哈罗德尤里模拟早期地球环境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水、甲烷、氮气、氨气和一氧化碳密封在一个无菌状态下的玻璃回路装置里,装置的一侧是一个装置液态水烧瓶,另一侧安了一对电极,他们首先把液态水加热,让气蒸发产生水蒸气,让水蒸气通过另一侧的烧瓶中的电极在通电后产生了火花,用来模拟 原始地球中闪电 水蒸气通过电极烧瓶后,然后又再度凝结成液态水流,回到了原先装水的烧瓶中,这个过程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成云再降雨的这样一个水循环的过程,就这样一个实验过程不断的循环。

一周以后他们发现10%~15%的含碳的无机物,像是甲烷和一氧化碳变成了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其中2%变成了氨基酸,一共有22种糖类和脂质,这种能形成核酸的原料也在这次实验中形成,但是很遗憾像 DNA和RNA这种核酸本身并没有出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有机化合物全部都是同时存在左式和右式的镜像异构物,说白了就是所有通过这个反应自然产生的有机物都都是成对出现的,就有点像你的左右手一样,无一例外,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后面还会再提到,米勒尤里实验成功的证明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形成小分子有机物的可能性的,从此以后米勒尤里实验就成为了 生命可以自然产生 的最大证据。

2、 “无”中生有

随着实验的成功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因为整个米勒尤里实验都是 基于一个假设 ,就是地球的原始大气是还原性的而非氧化性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地球大气中只能含有极其微量的未经结合的自由氧,因为当时的地球有很多自由氧存在的话,那么氨基酸是不可能稳定存在的,即使有部分氨基酸碰巧产生了,它们也会被迅速的分解了,两年以后,也就是1955年的时候, 史丹利米勒 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他本人也承认了,米勒尤里实验的基础来自于推测,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地球大气是否是处于还原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科技 的进步,原始地球大气处于还原状态的证据不仅没有找到,反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原始地球大气很可能是氧化性的,科学的天平渐渐的倾向于对于米勒尤里实验假设基础不利的地方。

1991年科学家们根据科学实验和电脑模拟出了原始地球的大气环境,科学家们认为当时的地球是没有足够的臭氧层来阻挡太阳紫外线辐射的。那这样的环境对于形成氨基酸还有核酸是极其不利的。史丹利米勒教授随后也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承认,生命起源之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难解开,随着越来越多对于米勒尤里实验不利的科学证据出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对生命来自于无机物的自然反应,这一假说的态度呢发生了转变,例如之前力挺米勒尤里实验的生物学家 迪安凯尼恩后来就“反水”了 ,他说无机物能自行产生生命,这件事简直是难以置信,我们用化学来解释生命起源的理论从本质上就是错误,后来的科学实验也确实证明了它的反水可能是对的,因为后来科学家们又在氨基酸如果可以自然形成基础上看看蛋白质和DNA 能不能通过原始的地球环境自行地创造出来,实验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科学家们做了几千次不同的实验,结果 无一例外完全无法自然形成蛋白质或者是DNA ,对于生命来自于无机物自然反应的理论,更不利的是在2006年2月13号的时候,英国皇家学会曾经公开表示,通过实验证明在火山温泉和海底热液活动这种类似于早期地球环境之下,自然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极低的,这个实验结果是来自于俄罗斯的 勘察加半岛和美国加州的拉森山火山地区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热的酸泥浆并不能为化学物质的聚合提供有力的条件,实验发现这些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和DNA,还有另一种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磷酸盐全都无一例外的强有力地附着在了黏土微粒的表层。

这些有机化合物如此强有力的附着在粘土为例的表面之上,以至于它们无法再进一步地进行化学反应。除此以外,科学家们还将类似肥皂的分子放入了池子之中,让人失望的是他们并没有形成膜,作为生物的最小单位细胞,细胞膜的形成是必须的,然而 实验证明并没有

3、 最无解的发现

更无法用“ 生命来自于无机物自然反应 ”这一假说解释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大约100种氨基酸,其中只有20种是蛋白质的成分,而且这所有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全部都是左式氨基酸,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左式和右式的氨基酸吗?


它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同时产生的,而只有左完全没有右的构成,非常违背自然规律,这一点特别像是被有意为之,因为如果是自然形成的话,那么目我们应该能在蛋白质中发现数目相等的左式氨基酸和右式氨基酸才对,为什么 生命完全是由左式氨基酸组成 的,直到今天这都是科学界一个巨大的谜团。


4、 违背自然法则

生命来自于无机物自然反应的假说不仅被科学大量质疑,而且这个假说还违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宇宙法则,就是 热力学第二定律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熵处于一个封闭系统的时候,它是不会变小的,就是熵增定律,熵是用来度量系统混乱程度的。科学家们发现所有的物体都遵循熵增定律,无论其如何运动,最终都会变得混乱无序,就例如我用砖头盖了一个房子,然后这个房子就交给大自然了,后续没有任何的生物再去碰它,也不会再有人去维护它。

在这种条件下,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砖头房子最终会回归其本质,变成一堆尘土,也就是说有序的房子最终会变成无序的尘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而有序的有机生命体如果来自于无序的无机物,这个过程就绝对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它相当于 反其道而行之 了。打个比方的话就相当于一堆尘土,通过地质活动,风吹日晒、下雨闪电等等,最终变成了一个砖头水泥砌成的房子。


如果我们把无机物通过自然反应产生生命的过程,比喻成一个往东跑马拉松的人,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像是一辆往西疾驰的 汽车 ,在这个人的腰上绑了一个绳子,而绳子的另一头正拴在那辆往反方向疾驰的 汽车 之上。

5、 终极难题

生命的复杂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无机物通过自然的化学反应,最终 诞生出生命的概率究竟有多飘渺 ,关于这一点,我就不拿那些天文数字来轰击大家的大脑了。

那一大串的零我写着也费劲,你理解起来也费劲,其实想要理解他的困难程度,有一个比喻我还挺喜欢的,话说这个过程,就像一块拥有几百个零部件的机械表,我们把那几百个零部件全部拆除,再把这几百个零部件一起扔到游泳池里面,让游泳池底部的水无规则的涌动,就靠着这股动力,让这几百个零部件最终又重新组装成了那块手表,而且捞起来还能走字,就这么个概念,大家听了应该都会觉得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光是概率问题了,什么只要你时间够长,试的次数够多,它就有可能完成,它不是这个概念,因为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作用下,这些零部件不仅不会重新组装回去,而且还会 被分解成更无序且更混乱 的小零件。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觉得你看到组装精美的手表的概率大,还是一堆钢铁废件的概率大呢?你有什么想法?

社会达尔文主义
social Darwinism
19世纪的社会文化进化理论,因和达尔文生物学理论有关系而有此名。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著名的有英国的斯宾塞和白哲特(Walter Bagehot)、美国的索姆奈(William Graham Sumner)——认为影响人口变异的自然选择过程,将导致最强竞争者的生存和人口的不断改进。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进化的有机体。这一理论被人用於支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在对待社会的问题上,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支持盎格鲁-撒克逊人或雅利安人在文化上和生理上优越的说法。社会达尔文主义在20世纪衰落,因为生物学知识和文化现象知识的领域不断扩大,足以驳斥而不支持其基本信条。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由达尔文的进化论演绎而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迁,有一个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逐渐进化的必然趋势。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政治倾向,而是一种社会基模,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这种观点无可厚非。然而,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
[编辑本段]
1 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英国哲学家、作家赫伯特•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风行从19世纪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人认为现代的社会生物学也可归类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学派中。“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Richard Hofstadter于1944年初版的著作《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美国思维》,所以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来指称1944年前的相关思潮是不确切的,但这种用法已被历史学界广泛采用。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指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认为达尔文主义,特别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认为它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思想常被利用来强调人种差别和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战争不可避免等。此外,把进化论用于社会的学说和思想,通常称为社会进化论。它与社会有机体学说是相联系的。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实际创始人是斯宾塞(HSpencer)。有人说达尔文进化论确立以后,社会思想方面受斯宾塞的影响比达尔文更显著。这在美国和日本等国都是这样。虽然斯宾塞是站在拉马克主义的立场上。但在研究社会进化时,则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比较适宜。
社会达尔文主义曾被其拥护者用来为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正名,理由是赫伯特•斯宾塞所说的“适者生存”。至此,赫伯特•斯宾塞对社会和道德机制进化的理解被异化为与其哲学思想相对立的东西。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政治倾向。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用这一思想说明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不可避免,也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人类的退化不可避免。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进化论一样,经常被卷入关于优生学的争论。
[编辑本段]
2 达尔文主义和社会变革理论
社会进化和文化进化的理论在欧洲思想界很常见。达尔文之前的启蒙时代思想家,如黑格尔就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早期的思想家认为,斗争是社会生活的天然特征。托马斯•霍布斯在17世纪写成的著作《自然状态》中已经出现达尔文所描述的对自然资源的竞争。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其他社会变革理论的区别在于,它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应用于社会研究之中。
达尔文对进化的独特研讨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在于:达尔文强调自然对人类的发展的影响高于超自然影响,认为人类象动物一样为生物学法则所约束,特别是人口增长对个体的压力。与霍布斯不同,他相信这种压力使具备某种生理和智力性状的个体常胜于其他个体;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特征在种群中的积累会导致新物种出现。
达尔文觉得“社会本能”如“怜悯”和“道德情感”也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这些进化的结果使他们所在的社会得到增强。他在《人类起源》中表述了这样的观点[1]。所以,达尔文确实相信社会现象也是由自然选择塑造的。
[编辑本段]
3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来源及衍生思想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家包括赫伯特•斯宾塞、马尔萨斯和朗西斯•盖尔顿等。
社会达尔文主义有时与达尔文本人的著作是有区别的,并且与达尔文著作出版后一个半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进化论不尽相同。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个简化观点是,人、特别是男性必须为了在未来能够生存而竞争,不能给予穷人任何援助,他们必须要养活自己,虽然多数二十世纪早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支持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以赋予穷人养活自己的机会,使能够自足者胜过那些因懒惰、软弱或劣等而贫穷的人。达尔文也相信雄性较雌性优越,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一脉相承。
[编辑本段]
4 优生学
对达尔文生物学观点的另外一种社会解读是所谓优生学,该理论由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发展起来。高尔顿认为,人的生理特征明显地世代相传,因此,人的脑力品质(天才和天赋)也是如此。那么社会应该对遗传有一个清醒的决定,即:避免“不适”人群的过量繁殖以及“适应”人群的不足繁殖。高尔顿认为,诸如社会福利和疯人院之类的社会机构允许“劣等”人生存并且让他们的增长水平超过了社会中的“优等”人,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纠正的话,社会将被“劣等”人所充斥。达尔文带着兴趣阅读了他侄儿的文章,并且在《人类起源》中用了部分章节来讨论高尔顿的理论。不过无论是达尔文还是高尔顿,都没有主张在20世纪上半叶得以实行的优生政策。他们在政治上,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强制。
[编辑本段]
5 种族主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种族优越和竞争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关联。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种族观简单而言是白色人种必须以文明教化全球的有色人种,然而还有其他更复杂的观念。达尔文进化论基于基因分岔和自然选择理论进行种族划分。基因分岔是指一组物种彼此之间互相分离,从而各自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基因特征,这一理论适用于包括人类的所有生物。正是由于基因分岔,我们今天才有不同的人种和族群。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行的看法是,北欧的日耳曼人是优等人种,因为他们在寒冷的气候中进化,迫使他们发展出高等生存技巧,在现今时代表现为热衷于扩张和冒险。另外,相对于非洲的温暖气候,自然选择在寒冷的北部以更快的速度、更彻底地淘汰体格软弱和低智力的个体。大日耳曼主义者还论证,如果动物在体能和智力上适应其所在地气候,那么人类也是如此。这些思想得到当时的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全力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此人是达尔文理论的早期捍卫者,并得到“达尔文的看门犬”的绰号。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支持者包括麦孤独(William McDougall)。
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种幼稚的种族观念是:一个种族为了生存必须具备侵略性。达尔文进化论清楚地说明,各物种为了生存而不停地斗争,弱小物种和种族的消亡和灭绝贯穿了历史。白种人被看作是最伟大的人种是因为他们具有优越感和征服欲。白人在有些地方征服了野蛮人,在另一些地方则干脆将他们灭绝,正如美国人在北美洲及英国人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所作所为。从“适者生存”的观点来看,创造了辉煌的西方文明的白人才配生存。但是在现代社会,当白人成为内部政治争斗的牺牲品时,亚洲的和棕色人种不断地积蓄力量以准备推翻白人在全球的控制权。许多人相信,白种人和西方文明最终被“劣等”种族和文化所排挤掉只是时间问题。上述思想在二十世纪初得到不少名人的支持,其中包括美国记者Lothrop Stoddard和航空界的英雄查尔斯•林白。林白虽反对种族主义,却相信白种民族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必须保持技术优势,特别在航空业。
[编辑本段]
6 影响
尽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在社会和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在今天已经不再时髦,没有人再自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欧洲
社会达尔文主义曾在欧洲的一些社会圈子里--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知识分子之间--广泛流传。哲学家尼采创造了‘超人’这个概念。在国际政治上,各帝国之间的竞争鼓励了军事化和对世界依照殖民势力范围进行划分。当时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更侧重于物种间的竞争而非合作。社会达尔文主义可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有重要影响。
美国
赫伯特•斯宾塞的思想在1870年代,特别是在美国,不可思议地流行。在镀金时代的美国 ,Edward Youmans, William Graham Sumner, John Fiske, John W Burgess等作家和思想家在斯宾塞和达尔文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Sumner在1880年代放弃了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一些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他从来也没真正相信过社会达尔文主义。[2]
大部分美国生意人拒绝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中暗含的反博爱主张,相反,他们用成百上千万美元建造中小学,大学,医院,公园等设施。安德鲁•卡耐基虽仰慕斯宾塞,他却也是当时(1890-1920)世界上最著名的慈善家,他还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战争的领袖。
杰克•伦敦创作了不少许多描写生存的小说,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解。 [3]
社会达尔文主义曾在美国流行,这可以归因于如下事实: 美国社会曾是建立在适者生存的基础上,当年的美国民族是由移民组成,这些离开自己家乡去美国的人都是最强壮也具野心的。相信‘昭昭天命’去开拓边疆的扩张者需要克服极大的困难,他们对印第安人的残忍处置锻造了美国。
中国
十九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向西方国家开放国门,国家利益不断受到损害。中国学者严复于1897年翻译了英国学者赫胥黎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在中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变法图强”及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在中国,达尔文学说在社会学中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来源请求]在当代的中国大陆,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奇怪地并存,诸如“落后就要挨打”这类口号仍很常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1980年代起,在强制公民计划生育的同时,还大力提倡“优生优育”,相关的政策具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2001年新增的第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者的婚姻无效。这是出于对遗传疾病的考虑
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招聘公务员时有增加肝炎等疾病的检测,这很自然地导致了社会上对于乙肝患者的心理恐惧。一些人将此视为公开歧视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政策,部分医学和法律专家认为这是对弱势群体人权的侵犯[4]。但中国官方实际上一直致力于扭转社会上歧视的现状,并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如《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中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其转氨酶正常即为合格;《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中要求任职体检不得强行检查乙肝病毒;《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此外,正在审议的《就业促进法草案》很有可能加入关于禁止乙肝歧视的条款。
[编辑本段]
7 批评与争议
(美国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Liberal)指称保守派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放任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辩护。有不少人简单地使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反对任何形式的普世道德和利他主义。
一些二十世纪前的极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预见了优生学和纳粹的种族学说。其批评者将公众头脑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优生学,种族主义,新帝国主义,伪科学联系在一起,对它的批评还被扩展到其他与之相似的政治理论或者科学理论,例如进化心理学。
同样,资本主义,特别是主张放任自由的经济学说被(美国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Liberal)所攻击,他们将其等同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这些经济学说都建立在自然稀缺的假设上,并且主张‘物竞天择’的经济行为。
然而,1880年后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中很少有人主张资本主义或者"放任自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要求一个强势政府来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以便扫除掉劣等人。他们并不相信市场能起到这个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著名经济学家米瑟斯在他的人类行为一书中论证说,社会达尔文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原则相矛盾。
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必然产生特定的政治立场,有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论证进步是无可避免的,有些则强调人类不断退化的潜力,还有人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卷入所谓进步力量。其实,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些相关的社会理论的荟萃,正如同存在主义是一些密切联系的哲学思想的总称,而不是一种单独的哲学。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关键是论证社会意义上的‘适者生存’:是自然过程让某些人生存并繁殖,通过慈善事业对此进行校正是反自然而且低效的,成功或者失败取决于自然性状。但1880年后,很少有美国人相信这些。

视频地址:>弗朗西斯·高尔顿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出生于1822年的冬天,比他的表哥达尔文小13岁。高尔顿小时候宛若一名神童,2岁便开始学习阅读,5岁就可以流利地使用希腊语和拉丁语,8岁就会解二次方程。但是,他缺乏达尔文那种忍受枯燥工作的意志力,他曾经学习过医学,可是到了剑桥又专注于数学。1843年,他本来打算参加一门数学考试,但是由于精神崩溃而回家休养。
1859 年,高尔顿拜读了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准确来说,高尔顿是如饥似渴地“吞下”了这本书:他仿佛被强大的电流击中,并且深感麻木与震惊。他内心的激荡溢于言表,其中充满了嫉妒、骄傲与钦佩。高尔顿热情洋溢地致信达尔文,告诉表哥他“被引入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19 世纪60 年代中期,高尔顿开始研究遗传学。
高尔顿热衷于测量人类变异特征。在往返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时候,高尔顿曾经对于女性的“容颜”进行了统计分析,他会偷偷地将遇到的女性按照“迷人”“中等”以及“反感”进行排名,然后用藏在口袋里的细针在卡片上打孔计数。高尔顿犀利的目光具有审视、评估、计数以及统计的作用,他能够在转瞬之间捕捉到所有人类的特征:“视觉与听觉敏锐度、色觉、判断力、呼吸力度、反应时间、挤压强度与拉力、击打力度、臂展、身高……体重。”
随后高尔顿的工作重点也从测量转变为机制研究。人类变异性状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吗?其具体方式是什么?高尔顿出身名门,他的外祖父是伊拉斯谟斯,表哥是达尔文,这不恰好证明了天才遗传自家族血脉吗?为了收集更多的证据,高尔顿开始重新整理名人家谱。例如,他发现生活在1453年至1853年间的605位名人中,其中有102位具有亲属关系:这意味着每六位成功人士中就有一位与其他人存在亲属关系。高尔顿预计,如果某位成功人士生了个儿子,那么这个孩子出类拔萃的概率为十二分之一。与此相反,这个概率在随机选择的普通人中是三千分之一。高尔顿认为英雄本色可以遗传,贵族得以世袭的基础在于智力而不是头衔。高尔顿坚信只有遗传因素才能决定成功的模式,天赋应该在基因里被编码。后来他又给普通百姓邮寄调查表,请他们检查家谱后统计出各项数据,并将父母、祖父母及子女的身高、体重、眼睛颜色、智力及艺术才能的详细测量结果寄给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均身材高大,那么孩子的个头也不会矮。高个头男性与普通个头女性所生的子女,其身高无疑要超过正常人群的中位数。
基于前期的各种调查和研究,1883年,也就是达尔文去世后的第二年,高尔顿出版了一本叫《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的著作。在这部颇有争议的书中,他为优化人种制订了一个战略计划。高尔顿的想法非常简单:他打算模仿自然选择的机制。既然自然界可以通过生存和选择来对动物种群产生显著影响,那么高尔顿设想通过人工干预也可以加速人类进步的过程。高尔顿曾经认为,只要通过“非自然选择”手段选择出最强壮、最聪明以及“最适合”的人类,然后让这些人繁殖后代,那么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赶上自然界亿万年的脚步。他为这个宏图大略起了个名字——“优生学”,即优化种族的科学。
虽然高尔顿没能发现基因,但是他为基因技术的应用开辟了道路。对于高尔顿来说,优生学仅仅是遗传学的一种应用形式,就如同农业是植物学的应用形式一样。高尔顿写道:“自然选择具有盲目、缓慢与残忍的特点,而人工干预的方式可能更为长远、迅速与温和。当人类拥有上述能力时,他便有义务朝这个方向努力。”

一天,达尔文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亨斯洛教授一起去拜访莱伊尔教授,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谈话中,莱伊尔那种明朗、严谨、果断而又敢于创新的思想作风,给达尔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尔文把自己的计划和在各处受到冷遇的情况告诉他,莱伊尔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且设身处地地替达尔文考虑怎样把计划修改得更实际些。他坦率地对达尔文说:

“对于一个博学者来说,在英国最合适的地方,除了伦敦就是剑桥。剑桥有你的良师益友,亨斯洛教授在那里会给你必要的帮助。你搬到伦敦来住,我可以帮助你结识一些博物学者。当然,以后的工作还得由你自己去做。”

“非常感谢您,莱伊尔教授,”达尔文说。“不过,我的资历很浅。”

“资历?很多人用资历装扮自己,就像用斗篷来遮盖赤裸的身体一样,”莱伊尔激动地说,“有些人资历很深,在科学上却一事无成,甚至利用自己的资历去吓唬人;有些人好像缺少足够的资历,甚至什么资历也没有,却能在科学上作出成就和贡献。您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就是有利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287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6
下一篇 2023-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