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对联。

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对联。,第1张

1、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
3、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黄山文殊院)
5、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合肥民教寺)
7、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凤阳龙兴寺)
9、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黄山玉屏楼)
11、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3、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2、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4、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马鞍山采石矶大风亭)
6、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合肥民教寺)
8、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10、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12、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4、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合肥民教寺)
1、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武汉黄鹤楼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5、镇江北固山多景楼
登楼便欲凌云去;
临水应知得月先。
6、桃花源、陶渊明祠
(1)、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7、广州黄花岗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8、杨州梅花岭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伴取岭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残水留得风中劲草。
9、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0、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11、湖南洞庭湖岳阳楼
(1)、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厅,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2、信陵君祠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
13、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睦行地大文章。
14、陕西苏武庙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羸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15、成都武侯祠
心悬八封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16、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17、白居易祠、墓
(1)、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2)、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3)、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18、稼轩祠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南阳医圣祠
法崇仲圣思常沛
医学长沙自有真
汲县比干庙
以忠爱为心,国步多艰,匡时句出惊风雨;
为生民请命,痌瘝在抱,警世诗成泣鬼神。
汤阴岳飞庙
千古奇冤,热血挥洒遍寰宇;
百世流芳,精忠彪炳启后贤。
邓县二忠祠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潮州胜迹联述略
蔡国平
潮州古城,人文鼎盛,胜迹繁多,风光如画,早已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誉。自一九八六年古邑潮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各级领导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寻求有潮州特色的旅游文化。近些年来,潮州已经修复或正在修复一些古迹,如凤凰洲、北阁佛灯、滨江长廊、湘子桥、石牌坊等;也拓展另一些景点,如饶宗颐学术馆、淡浮院等,为发展旅游事业做了不少努力。
潮州的名胜古迹与全国各地的胜迹一样大多有楹联点缀其间。楹联是我国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样式,好的楹联,也如其他优秀文艺作品一样,能使江山添姿,名胜增色。潮州较著名的胜迹要数“湘子桥”和“韩文公祠”。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修桥时对桥上亭阁进行改造,所增望楼各有特色并有对联,如冰壶楼左右亭各有一副对联,左亭联:
一带鼍梁循禹迹
千年鳄渚定韩潮
右亭联:稳度韩江千尺水
归来秦石一时鞭
另外,今位于潮州城东韩山西麓“韩文公祠”是岭东地区的一处重要名胜,现今刻于韩祠内石柱上的有清人四副对联,现举其一:
原道开理学渊源,吏部文章,长昭日月;
辟佛作中流砥柱,孤臣羁旅,独占江山。
几副对联大多从韩愈贬潮,驱鳄兴学,为民做好事,得到老百姓的敬仰着笔,但流传得最为广泛的是下面一联: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此联切人切地,非用于潮州昌黎祠不可。
历史悠久的潮州开元寺是来潮旅游者必到之地。开元寺内楹联众多,多为名家墨迹,进门一联为:
百万人家福地
三千世界丛林
寺内“客堂”有一联流传颇广:
静邀明月归禅室
闲剪春云补衲衣
依山傍水的潮州景点“北阁佛灯”亭阁高低错落甚为别致,其中有清人姚竹园一副对联:
折地河声奔足底
脱天峰影落城头
这副对联切地、切景,作者妙用“折”、“奔”、“脱”、“落”四个动词,使联的动感、气势十足,只有站在“青天白日”这个地方赏景的人,读此联时就会有一番特别的感受。
潮州的另一景点涸溪塔也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涸溪塔也叫“凤凰塔”,不少人误认为“涸溪塔”就是“龙湫宝塔”,包括《对联纵横谈》的作者余德泉教授在内也犯此错误。凤凰塔联:
玉柱擎天,凤起东山标七级;
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
与“凤凰塔”隔江相望的位于南堤旁的“青龙庙”也有一副广为传颂的佳联:
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
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
潮州新修复景点“凤凰洲公园”,风景幽雅,空气清新。中有天后宫,天后宫原有一副对联:
大海茫茫,到无岸无边,观于天,天高在上;
飘风发发,正可危可惧,徯我后,后来其苏。
“天后宫”也称“妈祖庙”,老百姓认为天后是海上的保护神,这副联的意思是人们在从事海上劳动中,如果碰到危险的时候,祈求天后的帮助,一定会转危为安。
潮州现在不少新修缮的景点都有对联,如位于城郊北堤中段,面临韩江的“鳄渡秋风亭”,此处江面开阔,每值秋季则天高气爽,江面白帆点点,景象秀丽,“鳄渡秋风亭”立于二层石台之上,前柱有联:
佛骨谪来,岭海因而增重;
鳄鱼徒去,江河自此澄清。
后亭柱有联:
溪石何曾恶
江山喜姓韩
二联均用韩愈祭鳄故事,明白易懂,后亭柱联为著名学者邑人饶宗颐教授撰书。还有如座落于东门城楼旁的“饶宗颐学术馆”,大门外就有一副黄苗子撰书的四言联:
陶镕今古
点染江山
进门大厅也有一副由学者、邑人曾楚楠撰,香港大书画家杨善深书写的对联:
旷世奇才,导夫先路;
鸿篇巨制,惠及后人。
潮州名胜繁多,楹联不少,以上所举乃十不及一,限于篇幅,不敢�嗦。潮州素称“海滨邹鲁”,人文荟萃,为发展名城旅游事业,吸引更多游客,愿更多饱学者为我潮新景点撰联。不久前,我不揣浅陋,曾撰数则潮州八景联,现以“鳄渡秋风”联作此文收结并作引玉之砖。
鳄去澄江斜晓月
渡馀芳草荡秋风

1、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
3、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黄山文殊院)
5、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合肥民教寺)
7、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凤阳龙兴寺)
9、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黄山玉屏楼)
11、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3、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2、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4、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马鞍山采石矶大风亭)
6、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合肥民教寺)
8、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10、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12、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14、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合肥民教寺)
1、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2)、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武汉黄鹤楼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黄州赤壁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九江琵琶亭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5、镇江北固山多景楼
登楼便欲凌云去;
临水应知得月先。
6、桃花源、陶渊明祠
(1)、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7、广州黄花岗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8、杨州梅花岭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伴取岭上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山残水留得风中劲草。
9、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0、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
11、湖南洞庭湖岳阳楼
(1)、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厅,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2、信陵君祠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
13、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睦行地大文章。
14、陕西苏武庙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羸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15、成都武侯祠
心悬八封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16、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17、白居易祠、墓
(1)、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2)、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3)、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18、稼轩祠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弧光乍现》之联说书法名家对联雅座
书法,是无色的图画,无声的音乐,是千里阵云,万岁枯藤,是涓流,是大江。。。眼手所及,线条灵动,血肉温润。正是:
高低草木芳争发;
多少龙蛇眼未开。(宋·郭赞)
书法大家之:
1、李斯
(?—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代表作品:《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瑟瑟秋风,摩及泰岳,看崖刻安然,独留擎骨;
年年草色,绿到东门,问斯人何在?不见牵黄。
 2、程邈

程邈,生卒年不详,字元岑,下杜人;一作下邳人。秦代书法家。相传他首行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 蔡邕称其“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法上称秦隶为“古隶”,汉隶为“今隶”。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但秦朝初创的隶书,结体和用笔都带有篆书的意味,长扁不一,波磔也不明显,可以说只是篆书的潦草写法。到了东汉,隶书才有了大的变化,结构向扁平发展,笔画出现了雄健的波磔,更趋于工整精巧,从而形成了汉朝隶书的独特字体。汉隶结体用笔富于变化的特点,又影响和促进了楷书和其他书体的形成及风格的多样。
 
囚身岂让囚心,覃思十载;
用指当成用笔,古隶三千。

导语:你发现了么很多票名胜古迹啊里边的对联都是分别的好,我收集了,供你欣赏。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合肥包公祠)

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合肥民教寺)

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合肥民教寺)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黄山文殊院)

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合肥民教寺)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黄山玉屏楼)

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马鞍山采石矶大风亭)

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只赢

得灵寝盘空江淮带郭黍离离满目旧

山河伊何人斯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省刑罚薄税敛沐当代深仁浩泽试看

那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瑞霭霭一天新

雨露登斯楼也岂独观乎绿树红云

(凤阳谯楼)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凤阳龙兴寺)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

如狼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

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黄山九龙瀑)

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

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

要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

容国土扬眉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

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

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

醒余千载后

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年来

(安庆大观亭)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

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安庆大观亭)

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要先生

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土扬眉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

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

古让先生

(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

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

醒余千载后

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年来

(安庆大观亭)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安庆大观亭)

滁州学院是公办的。

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Chuzho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2019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23万册,电子图书1541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2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物流工程

数学与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音乐学院:

音乐学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含中韩合作办学2+2国际班)、环境设计、广告学、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理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木工程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园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依托“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安徽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副高级职称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读98人)、硕士737人。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认定“双能型”教师402人。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特支计划”。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

教学建设

数据截至2019年5月,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学校的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安徽省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新闻学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地理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华塑盐(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滁州学院—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中国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计算机网络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数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GIS基础应用技能、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旅游地理学、食品化学、教育心理学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测绘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交流

截至2016年3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4+1”硕士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6+7课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

学校荣誉

2010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1年6月,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

2011年11月,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11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1至2014年度,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优秀”等次。

2012年2月,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4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5年2月,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机构8个;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化工技术研究所、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厅(市)级科研项目572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年创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校徽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滁州学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缩写)和“1950”为基本元素。

篆字“滁”为核心,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旗帜的形制,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奖杯的形制,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

校名“滁州学院”采用郭沫若的字体,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1950”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

校徽呈现开放形态,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汉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34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9
下一篇 2023-06-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