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与达沃斯有和联系和区别

博鳌亚洲论坛与达沃斯有和联系和区别,第1张

夏季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是目前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会议组织。达沃斯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都非常关注经济发展问题,但达沃斯论坛更多地从全球的角度关注和探讨经济发展问题,而博鳌亚洲论坛则主要从亚洲的角度关注和探讨亚洲地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和挑战。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之初,其办会理念深受达沃斯论坛成功经验的影响。

两者联系和区别:

(一)运作模式

1、达沃斯论坛的运作模式

达沃斯论坛是一个以基金会形式成立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国际会议组织,每年都要召开主题年会。2007年起,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始在中国举办,参会企业主要是新兴经济体中的新领军者,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的高新企业。达沃斯论坛每年都会发布年度报告和全球风险网络评估报告,并且不定期地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报告和其它专题报告。

2、博鳌亚洲论坛的运作模式

博鳌亚洲论坛为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会议组织,也是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且经常举办各种会议,如论坛大会、研讨会、座谈会和讲座,独立或合作开展有助于实现论坛宗旨的各类研究活动。博鳌亚洲论坛每年都会发布论坛年会报告、亚洲经济一体化年度报告、新兴经济体发展年度报告和亚洲竞争力年度报告,以及其它专题研究报告。

3、对两个论坛运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达沃斯论坛可称是世界级论坛运作模式最为成功的代表,其运作模式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非官方性,二是非盈利性,三是研究力量强大。达沃斯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作为最具权威的排行体系,被全世界的政府作为自己工作业绩的衡量基准,成为反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达沃斯论坛善于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来达成组织目标。全球性挑战具有的高度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要求国际性论坛的主办者必须整合官、产、商、学、媒各界的力量来共同应对。目前,在各种国际性会议组织中,只有达沃斯论坛能够提供这种全球性合作框架,博鳌亚洲论坛则缺少提供外部智力支持的松散型社会网络。此外,博鳌亚洲论坛的非官方性特征并不突出,应努力淡化其官方色彩,追求建立一个公平、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使每一位发言者都能各抒己见、指点江山。

(二)会员特点

1、达沃斯论坛的会员特点

达沃斯论坛的参与者主要是各国政、商、学界的高层、企业首脑以及著名专家,达沃斯论坛的影响力就在于其成员组的实力。达沃斯论坛的会员按照不同功能和层次划分为战略合作伙伴、行业合作伙伴、基金董事会会员和全球成长型公司。各个成员组的人们都代表着各自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和潮流领导者,具体包括各行业领袖组、未来全球领袖组、媒体领袖组、论坛嘉宾组、政界人士组和文艺精英组。

2、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员特点

博鳌亚洲论坛的参与者主要是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博鳌亚洲论坛正日益发展成为全球政府高官、工商界代表和学术界精英就亚洲以及其他地区重要事务进行平等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上述各界人士为了亚洲走到一起来,这本身就是亚洲合作的象征,而通过论坛产生思想、凝聚共识、催生政策和行动,则是对亚洲经济一体化实实在在的贡献。

3、对两个论坛会员特点的比较分析

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员有着相似的宗教和文化背景,而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各成员国的宗教和文化则趋向多样化,因此博鳌亚洲论坛会员在价值观念方面显示出了更多的差异性。相较而言,博鳌亚洲论坛虽然名义上也是采用会员制,但是在会员分类方面更接近于美国财富论坛的赞助商分类模式,不如达沃斯论坛按照功能和层次分类那样能够凸显论坛会员各自的特点。

(三)品牌形象

1、达沃斯论坛的品牌形象

达沃斯论坛已然成为一个成熟的品牌。经过40多年的发展,达沃斯论坛参会者层次不断提高,议题日趋重要和广泛,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已成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别论坛”。在中国举办的新领军者年会借助达沃斯论坛的品牌效应,其会议的筹备、议题和内容的选择等等也都是地道的达沃斯模式。

2、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形象

博鳌亚洲论坛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品牌。博鳌亚洲论坛较之作为一个成熟品牌的达沃斯论坛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的论坛,关注的是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这与达沃斯论坛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3、对两个论坛品牌形象的比较分析

博鳌亚洲论坛是由三位亚太国家的前政要,即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和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于1998年共同发起倡议的,论坛发起者的影响力很大。利用论坛发起者的良好声誉可以迅速确立品牌形象,如果论坛的发起者影响力不大的话,其品牌建立就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所以世界经济论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步建立品牌的过程。

(四)政府支持

1、达沃斯论坛的政府支持

达沃斯论坛的政府支持力度较小。瑞士格劳宾登州是达沃斯论坛的政府运作主体,专注于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协助接待政要;二是安全保卫;三是媒体公关;四是旅游推介。其余诸如会议后勤服务等均外包给“阳狮公司”承担。

2、博鳌亚洲论坛的政府支持

中国政府对博鳌亚洲论坛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历届论坛年会均有国家出席开幕式。因此,尽管博鳌亚洲论坛将自身定位为非官方组织,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区域性论坛,在论坛的实际运作中政府的特色和政策的趋向都非常明显。

3、对两个论坛政府支持的比较分析

与达沃斯论坛相比,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几乎由海南省政府全部承担,这显然与博鳌亚洲论坛特殊的发展背景有关。然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对这一服务保障模式进行优化。博鳌亚洲论坛可参考、借鉴达沃斯论坛的一些成功做法,按国际惯例走商业化服务保障之路,在会务接待和后勤保障领域率先尝试实现商业化运作。此外,还应向达沃斯论坛的政府运作主体瑞士格劳宾登州学习,提高东道地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建立常态化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五)资金来源

1、达沃斯论坛的资金来源

达沃斯论坛实行会员制,资金来源主要有会员会费、会议赞助费和参会费。达沃斯论坛年会和区域高峰会的资金完全来源于会议收入本身,包括会议费、合作伙伴赞助费和实物赞助。因此,达沃斯论坛的每一次会议实际上都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其收入全部用于论坛自身发展和服务改善。

2、博鳌亚洲论坛的资金来源

博鳌亚洲论坛也实行会员制,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会员费、参会费、各界捐款和政府资助,在论坛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论坛资金的利息,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其稳定的会员费收入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各家赞助商提供实物赞助也非常普遍。

3、对两个论坛资金来源的比较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达沃斯论坛是自负盈亏的,而夏季达沃斯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则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政府支持,尤其是东道地政府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升夏季达沃斯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的商业盈利能力,逐渐淡化二者的“官方”色彩。(六)社会影响

1、达沃斯论坛的社会影响

达沃斯论坛能够影响全球舆论,关系网遍布全球。40多年来,达沃斯论坛的参会者层次不断提高,议题日趋重要和广泛,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视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论坛”。

2、博鳌亚洲论坛的社会影响

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目前已经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地区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3、对两个论坛社会影响的比较分析

博鳌亚洲论坛是个主要面向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地区性论坛,而达沃斯论坛则是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全球性论坛。达沃斯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都集中关注经济发展问题,但达沃斯论坛更多地从全球的角度关注和探讨经济发展问题,而博鳌亚洲论坛则主要从亚洲的视角,关注和探讨亚洲地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和挑战。两个论坛从不同的角度,引导人们共同思考当今世界和亚洲面临的重大问题。

太多了,龙头是:远望谷,厦门信达,东信和平,新大陆。
详细点就是中财网的新闻了,下面这篇
物联网概念掀起科技新浪潮
时间:2009年09月16日 08:23:15 中财网
上周四,我鲜明提出"海虹两涨停掀起科技股浪潮",政策背景是温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全会上致辞时特别强调,"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盘面表现上,"从最近海虹控股连续两个涨停看,我感觉科技股有望成为近期的热点。计划在680元附近买进厦门信达1万股,关注生益科技、振华科技和丰华高科"。
随后几天,大盘呈现震荡盘升,涨势温和,而个股表现却是如火如荼。从海虹控股率先崛起、连拉涨停,到零散的科技股开始表现,厦门信达逐步盘升,再到IT科技股集体飙升,海虹从633元起步,短短六个交易日最大涨幅达50%,厦门信达昨日也放量封上涨停。正如一个小小的浪花逐渐激起波澜,微微波澜逐渐汇聚形成一股新的浪潮,这就是--横空出世的物联网概念。
周二,我们看到与IT沾边的个股走势
非常强劲。其中,远望谷继周一的大阳线之后,周二放巨量拉涨停,同时新大陆、东信和平也封上涨停,我近期看好的厦门信达下午开盘不久就封死涨停。在它们集体涨停的背后,就是"物联网"新概念。远望谷是铁路射频识别(RFID)行业领先企业,并一直用各种方式拓展在非铁路领域的应用,在烟草、图书馆、军事应用、物流零售、集装箱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尝试;东信和平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智能卡供应商,在2008年4月初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表示将跟进电子标签等新兴市场;厦门信达子公司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大陆是国内唯一拥有核心技术的二维码自动识别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二维码识别设备的公司。
9月11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9月14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在国际上又称为"物联网",据悉,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
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所谓"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在我看来,就是给互联网装上各类传感器,增加了感知现实世界的能力,是网络的延伸和进一步的应用,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只目前公认的物联网概念股将成为绝对龙头外,我感觉这个概念涉及面较广,今后还将挖掘出新的黑马。而从物联网相关行业看,网络股如海虹控股、上海梅林等,通信股如大唐电信、中国联通、三维通信、中创信测等,电子股如超声电子、大族激光、东方电子等,软件股如浙大网新、东华软件、华胜天成、湘邮科技、东软集团等都可能因物联网而受益
受益股:新大陆、远望谷、高鸿股份、同方股份、航天信息、上海贝岭、东信和平、厦门信达、北斗星通、怡亚通、飞马国际、恒宝股份、东方电子

联网行业的话,通信或者计算机都是该行业需要的人才~~推荐计算机,本人也是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的,大三了,准备考研,也是考计算机,网站制作,数据库管理,通信协议,加密解密技术,什么的,都是属于计算机范畴~~计算机精通一门语言就OK了,搞理论,没饭吃的,除非你做经理!!做管理!!!
虽然回答得和你提问无多大关系,仅在此探讨一下~~呵呵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前身是1971年由现任论坛主席、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论坛会员是遵守论坛“致力于改善全球状况”宗旨,并影响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1000多家顶级公司。由于在瑞士小镇达沃斯首次举办,所以日后也称其为“达沃斯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 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前身是现任论坛主席、日内瓦商学院教授克劳斯·施瓦布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坛”。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论坛因每年年会都在达沃斯召开,故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每年在达沃斯召开的论坛年会,一般是在一月下旬,会议持续约一周时间,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安排200多场分论坛讨论。截止2010年共举办了39届年会。
论坛年会
每年一月末在达沃斯举行的年会是世界经济论坛的旗舰活动。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度假胜地举行的年会每年吸引1000家论坛会员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的到来,同时还有来自政界、学界、非政府组织、宗教界和媒体的众多代表,只有收到世界经济论坛邀请的人士才可参会。每年约有2200位参会者参加为期五天的会议,列入正式会议议程的场次多达220余场。会议议程强调关注全球重点问题(如国际争端、贫困和环境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全球约有来自网络、纸媒、广播和电视媒体的500余名记者到会场进行报道,媒体可以进入所有列入正式议程的会议场次,其中一些场次可通过网络视频观看。
区域会议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举办10余场会议,使企业领袖与举办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密切沟通。会议分别在非洲、东亚、拉美和中东等地举行,每年选择不同的主办国家。但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与印度已成为论坛的长期主办国家。
活动倡议
“全球健康倡议”(GHI)是由科菲·安南在2002年年会上提出的。其目标是使商业企业加入到公私合作的健康项目中去,以应对艾滋病、肺结核、疟疾等疾病,并建立更好的健康体系。
“全球教育倡议”(GEI)发起于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全球IT公司与政府人士在约旦、埃及和印度会议上达成协议,将新的个人电脑硬件引入更多学校课堂,并培训更多掌握电子教学方法的地方教师。这一倡议对孩子们的生活产生了切实的影响。GEI模式已成为不断扩大和持续发展的项目,被列入包括卢旺达在内的很多国家的教育计划。
“环境倡议”关注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在2005年在苏格兰Gleneagles举行的G8峰会气候变化对话会议上,英国政府邀请世界经济论坛在第31届G8峰会上协助商业社区成员参与气候变化对话,提供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建议。由全球多位CEO首肯的一系列环保建议方案在2008年7月日本洞爷湖举行的G8峰会前承交给各国***。
“水资源倡议”得到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其中包括:加铝公司、瑞士发展与合作署、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印度、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印度、印度工业联盟、拉贾斯坦邦政府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商业基金会,它们在南非和印度就水资源管理开展了公私合作。
"反腐伙伴倡议" 为加强反腐败力量,在2004年1月的达沃斯年会上,来自工程、建筑、能源、金属和矿产行业的企业CEO共同启动了“反贪腐伙伴倡议”(PACI)。此倡议提供了一个为同业者相互交流反腐实际经验和面临困境的平台。已有140家企业签署了此倡议。
“创新:势在必行”[9] 是2013年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00名各国政要和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为期3天的会议。就可持续增长、能源安全、贸易和投资展开了深入地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57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3
下一篇 2023-06-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