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这一概念提出已有20多年,但受全球各国重视是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各国纷纷推出物联网相关政策,我国也开启了物联网发展里程碑的年份,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经过10年发展,物联网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在云+AI等技术加持下,让物联网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发展迅猛,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代。
运营商、半导体厂商、通信设备、云服务商和应用端等形成物联网产业链,而NB-IoT和LoRa等LPWA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解决物联网大规模部署连接等需求,继而使得物联网在工业、零售、物流和交通等垂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产业链积极推动下,物联网连接规模成倍速度增长,LPWAN连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9%。此外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指出,5G技术部署,也将把物联网带上更高的层次,也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其中运营商是万物互联积极推动者,全球运营商纷纷转型寄望于在大连接时代,不再局限做一个管道提供者,希望能抢夺物联网应用端市场,例如面向工业、教育、医疗、车联网和智慧家庭等应用场景寻求机遇。
物联网在移动监测、智能可穿戴、POS机、气象、医疗和能源等行业用途很大,而且是实现设备联网不可或缺的产品,不少相关的top域名都被注册。
7月27日,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拉开帷幕,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当天下午,天翼博览会又迎来了 “重头戏”: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与智能生态领域各产业伙伴一起,分享中国电信在经历一年的转型升级战略实践和探索后对行业发展的最新理解,详细阐述构建“生态魔方”的理念,诚邀合作伙伴共享、共创、共荣,携手拥抱智能未来。
(以下为杨杰董事长演讲主要内容摘要)
中国电信生态化发展初见成效
中国电信转型升级战略发布后的一年间,在各产业联盟和产业伙伴的鼎力贡献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令人惊喜。
全网通引领终端市场发展。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广全网通,取得了卓越成效。整体终端市场中,全网通销量达147亿部,增长85%;市场份额达73%,较去年底提升20个百分点。全网通终端标准的统一,尤其是获得GCF和GSMA两大国际标准组织的认证和认可后,实现了对产业上游、开放渠道,以及用户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终端产品设计、工艺创新、质量提升迈上了新台阶。上半年,在终端整体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天翼终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销量6900万台,同比增长336%;市场份额达338%,较去年底提升73个百分点,有力带动了中国终端市场繁荣。
三大精品网筑牢生态基础。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完成了800MHz重耕,建成优质的4G全覆盖网络,4G基站达105万个,人口有效覆盖率98%,4G用户驻留4G网络时长占比近99%。同时,中国电信领跑全球4G物联网,建成全球首张基于4G网络的具备商用能力的全覆盖新一代物联网(NB-IoT),该网络基于800MHz低频覆盖优势,实现城市、农村全覆盖,穿透力强。中国电信还联合泰尔实验室发布了物联网模块标准(物联网的全网通标准),助力终端厂商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另外,在光宽网络发展上,也收获喜人成果,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端口超过 3亿个,并在150多个城市具备了千兆接入规模商用能力。
五大业务生态迈出坚实步伐。智能连接的用户规模已超过5亿,智慧家庭用户规模超过8000万,物联网用户规模达3000万,上半年新兴ICT收入超过200亿元,互联网金融的翼支付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
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智能化、生态化是最主要特征
纵观信息通信业最近30多年发展,1995年PC互联网兴起,主要特征是电子化、在线化,价值高地是基础网路;2005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主要特征是移动化、O2O,价值高地是智能终端;从2015年开始,产业互联网兴起,主要特征是智能化、生态化,价值高地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综合来看,行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趋势1: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出货量,此后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增长,预计明年将6倍于PC。2014年,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首次超越PC,2016年手机网民占比超过95%。在这个进程中,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已占全球78%,中国4G用户和4G基站数在全球占比均超过了50%。
趋势2: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人口红利减少,消费互联网增速放缓,如我国网民增速从2012年开始已下降至个位数,资本、技术等纷纷转向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和产业加速融合,推动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空间巨大。
趋势3:从人人通信到万物互联。人与人连接增长趋缓,在LTE、NB-IoT、“1美元芯片”推动下,物联网迎来爆发式增长,万物互联时代到来,2017年全球物与物连接数将超过人与人连接数。与此同时,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从2016年16亿增长到2020年70亿,复合增长率高达45%,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多。
趋势4:从简单信息化应用到智能信息化应用。CT、IT、DT三者深度融合,交融区域不断扩大,综合三类技术的智能应用服务需求旺盛,DICT成黄金区域。
趋势5: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创造了大量的用户新需求。正如乔布斯所说:“消费者并不总知道自己需求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形态从产业链条演变为生态魔方
如今,无论是终端制造商、互联网公司,还是电信运营商,均已从既有起点业务,实施垂直纵向拓展,如亚马逊是做电商起家的,目前其云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已走在世界前列。端管云芯垂直整合加速,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据有关咨询机构分析,企业未来发展业务对合作伙伴的“高度依赖(第四等级)”和“非常依赖(第五等级)”程度占比将从现在的不到30%提升到50%以上。
过去我们叫产业链,是上下游的概念。链条上的各环节主要依赖内部资源驱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会影响其它环节的成本变化,竞争结果往往表现为“零和”。进入生态化后,产业链条演变为“生态魔方”。 各模块更多依赖资本和数据驱动,共赢是必然结果。
“三多三共四促”可形象地展现“生态魔方”。其中,“三多”是魔方的本身特性:多模块,每个模块(相当于一家企业)都有特定功能,形式各异,但只有组合才能有效互补协同。多组合,不同模块组合灵活多样、变化多端,形成统一的有机体。多业态,模块间的不同组合相互融合、衍生,创造出各种新业态。
“三共”是指魔方实现新价值的方式:共享,各模块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共享。共创,各模块纵向和横向一体化,能力资源叠加放大,共创价值。共荣,各模块协同演进,共同成长。
“四促”是指魔方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溢:促进企业生产组织灵活可扩展、促进整体运营质量提升、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竞争优势增强等。
“生态魔方”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满足用户需求,并创造新需求。
此外,在传统产业链竞争中,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行业结构、竞争地位等。而在生态竞争中,除了行业结构、竞争地位外,更为关键的是“集体行动”。生态矩阵显示,憨态可掬的熊猫,无论是个体能力,还是生态能力均较差;老虎虽然个体能力很强,但不合群;蚂蚁生态能力很强,但个体能力太差。要实现“集体行动”,就需要我们不断做强各自的长板,同时强化生态协同能力,只有两方面能力都强,才能成为有战斗力的“狼群”。
构建生态魔方,促进各业务生态更加繁荣
未来,中国电信将通过网络演进、平台开放、深度合作、供给升级,做强各自的长板,强化生态协同,携手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魔方”。
网络演进,持续领先
积极发展5G。应用牵引,逐步推进网络与平台建设,2017-18年开展外场试验,2019年试商用典型场景应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同时,加强产业合作和大规模的资本运营。
发展全系列物联网。中国电信在NB-IoT方面已经领跑全球,建成全覆盖的网络,下半年将开展规模商用,并创新业务模式,实现客户、用户、账户等可灵活组合付费。下半年还将开展eMTC(CAT-M)验证测试,计划2018年实现商用部署。加上已经商用的CAT1,中国电信将建成基于4G的全系列物联网。
大力推进光网升级。规模部署千兆光宽带,新增10G PON端口70万,累计将达90万,支持光宽、视频和移动融合发展。完善2+31+X云资源池布局,打造IDC集群;优化CN2、IPRAN架构,实现天翼云间高速互访;采用开放标准,加强运营支撑,实现云网高效协同。
能力共享,共创共赢
在打造优质网络基础上,中国电信将持续建设和优化物联网、智慧家庭、翼支付商户、双创等能力平台,通过平台开放实现能力共享,促进共创共赢。其中,物联网平台包括连接管理平台、业务使能平台和垂直应用平台,将有力支持合作伙伴基于平台开展终端管理、业务开发、市场拓展等,降低应用开发门槛,提升产品推出效率;智慧家庭开放平台能够提供网关接入、大数据分析、云网融合等能力,支持合作伙伴智能外设的开发、销售,以及基于大数据能力的产品改进;翼支付商户开放平台目前已汇集百万商户,能够提供营销(商户红包、代金券等)、财务(网关支付、资金归集等)两类能力,帮助商户协调各方资源、获取资金支持;双创平台包括1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7个示范基地(南京、杭州、广州、成都、深圳、上海、滁州),为创业者提供科技开发、创新孵化、产品运营等能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深度合作,做大规模
中国电信还将通过深度合作促进多元发展,全力做大市场规模。
加强终端合作。针对全网通手机,聚焦明星机型、成长机型、特色机型等三类品牌,开展全网通终端合作;针对泛智能终端,重点在可穿戴、车载、家庭网关等领域积极推进多种方式的合作。同时,加强专业化运营,依托精品门店系统,开展专业化终端 *** 盘,坚持年初设定卓越100终端激励和明星机激励政策,以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强化终端合作运营。
加强渠道合作。重点与Top代理商合作推进“首推天翼”,拉动新增用户发展;并在社区店升级万家智慧家庭体验专区,加载家庭云、智能组网、智能家居等智慧家庭系列产品,开展体验营销。加大与厂商渠道资源互投力度,加快佣金结算,提供IT智慧支撑。
加强业务应用合作。在B2I2C产品上,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力争年内销量过千万;深化与游戏、教育、体育等大视频内容提供商的合作;通过云、大数据、支付等能力输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应用;投入专项营销费用,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互联网金融用户和商户。
供给升级,惠及大众
近两年来,中国电信累计投资2300多亿,加快网络建设,夯实提速降费基础。宽带接入速率连续两年分别提升131%、956%,累计提升了365倍,目前平均接入速率已超过50Mbps;宽带接入平均单价连续两年分别下降59%、549%,累计单价下降了81%。手机接入速率先后从31Mbps提升到150 Mbps和目前的300 Mbps;手机流量平均单价连续两年分别下降33%、366%,累计下降了574%。
2017年,中国电信新增投资1000亿元,持续加强网络建设,提升网络速度,加快“提速降费”,让消费者得实惠、创业者得发展。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预计将惠及1230万家中小企业。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幅降低国际及港澳台长话资费、以及数据漫游资费,估计将惠及2600万用户。从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漫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
“提速降费”将有力推动全网通终端市场的发展,2017年预计销量将超过36亿台,保持近两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最后,中国电信表示,愿与各领域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魔方”,共创全新价值,携手引领智能生态新时代!
现状: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大势所趋:一方面认为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
物联网的出现不管你欢不欢迎,赞不赞成,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比如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逄诗铭对记者说。
逄诗铭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据他个人估计已达两三千亿,很快会上升为万亿规模,再过几年就会到五六万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仓储配送、集装箱监控、运输调配等多个环节都已经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推进的,不应该纠缠于物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更不能因为现在应用程度不高就否定这个新技术。”欧阳宇说。
逄诗铭认为,物联网技术现阶段虽然并不能降低实际运费,但是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大面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
“换一个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物流中丢失了两个集装箱,给货主赔的钱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们给集装箱装上电子封条,采用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进行全程的监控,这个货品就不可能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容易追索回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
近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
多名专家认为,铁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将有效改进目前我国线性物流运输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联网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多渠道联运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