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京能新能源战略发展总裁孙茂建作为VIP嘉宾,全程出席了本届论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下简称:百人会论坛)始于2015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本届百人会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共设有2场全体会议、4场闭门会议和9场开放专题论坛。
本届百人会论坛定向邀请了包括: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住建部部长倪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
国资监管委副主任赵世堂
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世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
国际能源署(IEA)副署长Mary Warlick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Beate Trankmann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
日产总经理Matsuyama Masashi
华为常务董事兼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
百度副总裁Chu Robert Ruison G
等在内的国内外政府有关部门,国际组织,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约200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出席并发言,议题围绕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新型交通能源保障体系等热门话题。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年一度的最高水准的行业盛会,百人会论坛凭借准确的主题设定、高规格的嘉宾阵容、高质量的研讨氛围,其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已跨越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了汽车、能源、通讯、交通等跨界产业共同关注的最高级别行业盛会。
汽车产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走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必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汽车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京能新能源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建设、运营、运维为一体的一站式充换电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掌握着智能控制、物联网、算力、大功率定制等核心研发能力。
京能新能源密切关注着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新型交通能源保障体系等相关议题,也始终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创新研发与制造。2022年,京能新能源推出了自主研发生产的480/960kW的分体式直流液冷超充终端,输出电压200-1000V,在理想情况下,能实现10分钟补电100度。
为了响应“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号召,京能新能源将从以下方面发力:第一,加大大功率充换电产品的研发,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增长;第二,加速布局车网协同发展,积极与新能源汽车品牌、负荷聚合商、电网等多方寻求合作;第三,加速布局电、光、储、检一体化模式,开展综合供给服务,布局充换电、智能交通等综合服务试点示范。
未来,京能新能源将加速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携手全产业链上下游一同拥抱绿色能源,更好地支撑汽车产业现代化的变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京能新能源,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简称:“物专委”)作为全国性物联网产业社团组织(或称为协会组织),于2010年6月经过国家民政部初审、8月通过工信部核准,同年9月经民政部审批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协会,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国性经过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的社会团体。全国各省的几大物联网产业联盟均为其成员,包括中关村物联网联盟、成都联盟、天津联盟、河南联盟、杭州联盟及台湾联盟等。
物联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机构分析,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尤其是消费级市场成长可期。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AIoT大时代来临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元、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个;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是下一步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 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
信达证券点评称,《行动计划》明确四大行动目标,定性与定量齐登场,计划落地决心强。在智能革命推动下,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智能网联 汽车 等为代表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应用有望相继爆发,智能革命将开启AIoT大时代,AIoT赛道具备“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物联网成长空间大且可持续性强,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当前5G通讯网络已大规模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开始具备,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将迎来大爆发,一场基于万物互联的智能革命就在眼前。”国信证券如是分析。
中信证券也认为,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连接技术迭代进步、产业政策持续驱动、下游场景需求井喷式爆发驱动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据IoT Analtytics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至少达到250亿个,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70亿个。据GMS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1万亿美元;IDC预计中国物联网支出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67%(约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物联网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合计市值近5万亿元,多只个股年内涨幅明显,国民技术、国科微、上海贝岭、全志 科技 等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
基金加大持仓配置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年内,机构频频前往物联网概念的公司调研。同花顺数据显示,物联网板块中颖电子、海康威视等十几家公司年内受到机构调研超10次,海康威视受到超千家机构调研,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等5家公司受机构调研家数超500家。
中金公司认为,在物联网连接数上升、硬件与场景双线驱动等因素影响下,新的消费电子创新拐点即将到来,消费级物联网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浪潮。尤其是“场景智能”方面,智能 汽车 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
产业结构层面,通信模组被机构普遍看好。中信证券称,在物联网连接数爆发、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网络连接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需求爆发等驱动因素下,物联网模组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超9亿片,对应千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华创证券也认为,未来5G模组、车载模组等市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相关产业链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应用层方面,中信证券认为,多应用场景将刺激需求爆发,除了 汽车 网联领域,万物智联领域,双碳目标下智能电网是必经之路。电网万亿元级别投资规模将逐步向配电侧和用电侧倾斜,包括智能电表在内的各类电力智能终端出货量将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加快物联网相关布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亿户。华为、百度、小米等 科技 巨头早已布局AIoT,持续拓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 汽车 等消费级物联网品类,并在生态方面不断发力,尤其鸿蒙系统的发布,更加快了物联网生态构建。通信模组方面,移远通信、广和通分别采取“份额优先,规模为王”策略和“深耕高价值场景”策略,加大全球范围博弈。
“由于物联网对产业和经济巨大的拉动作用,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相信在未来几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以下产业将面临较大的机会。”,广东西奥科技工程师如是说。1传感器产业。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器件,2010年的市场规模达到630亿元。我国传感器制造企业众多,但外资企业比重达到67%。国内传感器芯片研发生产薄弱,集中在低端的温度、湿度等物理量传感器研发,中高端赖进口。
2RFID产业。RFID在国内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大的应用领域是电子票证,如电子门票、手机支付、车证及垃圾处理等应用;其次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港口集装箱管理、食品安全溯源等领域也有较多应用。目前我国企业在低频和高频RFID方面技术相对成熟,但超高频、有源RFID未形成整体产业能力。
3基础设施服务业。云计算是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联网中也是对终端感知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我国云计算应用相对滞后,云计算市场没有形成规模化服务,但多个省市都在打造云计算中心,产业机会巨大。
4物联网应用。我国的物联网应用更多地是在行业内部发展和应用,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但这些应用的发展将带动相关设备、基础设施和系统集成产业的规模发展。以十二五物联网发展的几个重点领域为例,可以看到每个领域都涉及庞大的市场规模,充满了发展机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