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锐物联网生态技术能力是如何炼成的?| 赛道Hyper

展锐物联网生态技术能力是如何炼成的?| 赛道Hyper,第1张

除了在电子消费市场狂飙突进,展锐5G技术 探索 和应用,于物联网(IoT)生态构建层面,布局更广、速度更快且相对前者的现状而言,竞争力更强。

9月16日,展锐和11家物联网模组和方案商签署5G合作协议。这显示出这家目前国内除了海思(Hisilicon)之外唯一拥有消费级(5G移动SoC)和工业级(物联网)芯片设计能力的芯片商,正在加快物联网应用生态的搭建速度。

从展锐对自身商业定位“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角度观察,不难发现,在5G时代,展锐更侧重底层数字通信技术的生态聚合对物联网的支撑能力。

整体上,展锐的商业定位由三大底座技术支撑: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 AIactiver技术平台和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
展锐正在两个方向——消费级5G SoC移动及基带以及工业级物联网芯片设计——与高通、联发科、海思和苹果等芯片商展开正面“竞合”。

展锐消费级5G SoC移动芯片设计水平和市场主流旗舰级顶尖竞品的差距,已从10年缩短至1年。在各类消费级终端出货量上,展锐的同比增幅因基数较低而显得璀璨夺目。展锐4G移动芯片也开始为荣耀和realme等主流智能手机商大规模采用。

除此之外,展锐在4G/5G技术的主场——物联网,斩获同样颇为耀眼。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跟踪报告,展锐在物联网领域依然延续高速增长:2021年第二季度,展锐是全球前五大蜂窝物联网芯片厂商中唯一一家同比增速超过100%的玩家。

在NB-IoT、Cat1和5G等物联网全场景各个领域,展锐在高速推进,并于中国、欧洲、印度、中东和非洲和拉美等区域,蜂窝物联网芯片出货量均位列当地芯片供应商前三。

展锐高级副总裁、工业电子BU总经理黄宇宁说,“工业电子BU自2019年成立以来,顺应了工业与 社会 数字化转型中对连接和计算的刚需,整体业绩连年翻番。”

展锐CEO楚庆认为,5G技术专为“万物互联”而生。即使是智能手机,也是物联网的一部分,有别于工业物联网,智能手机终端属于C端消费级场景。

自2019年进入“5G”元年至今,物物连接的规模快速扩容。

据黄宇宁预计,2023-2024年,支持5G R17技术规范的RedCap(低容量:Reduced Capacity)特性设备将得以普及,这将进一步提供超高密度的连接容量,真正实现将“每一块石头都连上网”。

5G万物互联网络的价值和连接数量的关系是什么?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联网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有别于一般的资源,分享使用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资源就越少。依靠连接构建的网络则恰恰相反,使用的人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

黄宇宁说,“可以想象,拥有30亿-50亿甚至 500亿个连接的网络价值能有多大?!”

超量的IoT连接,叠加“端边云”的智能计算,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边界将被打破,数字化红利也将从消费领域扩展到 社会 的各个基础行业,包括5G在内的全场景通信技术,将完成从个人到工业体系再到整个 社会 的智能化升级。

当前,IoT蜂窝通信网络呈现出四代技术并存的局面。

2G/3G正在加速向4G/5G转网,4G阶段出现为物联网场景做“预热”的通信标准,如NB-IoT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和Cat1中速广域物联网等,这些标准的特性是“人联网”。

5G通信技术,是为物联网而生的首个通信制式,除了“人联网”,还实现了“物连物”。

在5G三大场景中,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最先实现商用,侧重追求极致大宽带移动通信体验;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提供极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是5G面向行业连接应用的关键手段;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即海量机器类通信,专为构建万物互联而生。
基于展锐在全场景通信技术领域长期的技术沉淀,展锐能为多样化的连接(尤其是工业级IoT)提供技术支撑:从十米到十万公里距离的连接,展锐有较为完整的商用连接技术和产品体系。

比如5G R15 eMBB场景,展锐研发了业内首款同时支持载波聚合、上下行解耦和超级上行等技术的5G调制解调器。

R15 eMBB实现了5G基本功能,保证5G“能用”:但是,虽然R15的网络传输速度在目前应用最广泛,但该版本只解决了传输数据的问题,做不到终端精度控制,这需要R16加以解决。

R16标准完善了uRLLC和mMTC特性,让5G从“能用”进化到“好用”,加速5G在工业、 汽车 、能源、医疗和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的规模应用,使5G成为推动经济 社会 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7月30日,展锐和中国联通完成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6标准的5G eMBB+uRLLC+IIoT(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工业物联网)端到端的业务验证。

9月16日,展锐与联通数科联合官宣基于唐古拉V516(5G)平台,在5G物联网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共同面向5G工业互联网重大机遇,推进5G R16技术发展和商用加速向纵深落地。

展锐5G R16 Ready的关键特性,主要功能是实现了5G更好地支持垂直行业应用,为工业装备、钢铁制造、交通港口、矿产能源、医疗 健康 等领域带来数字智能技术变革。

除了5G,在中低速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展锐也有所布局,如在公网对讲机领域,展锐份额接近80%,云喇叭市占率为70%,OTT(Over The Top)领域Wifi份额有60%,市占率第一,在快递车充电换电领域,展锐产品份额占比近60%。

与业内通行做法一样,展锐在构筑4G/5G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体系时,也采取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的方式。

这种联合,就技术层面看,分为两层:一是在最新5G通信技术版本方面于中国联通单独合作;二则是基于成熟的5G通信技术版本,与更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关系。

比如9月16日,除了官宣和中国联通在新一代5G通信版本R16方面的深度合作,展锐还与包括鼎桥通信、广和通、海信通信、通则康威、讯锐通信、移远通信和有方 科技 等11家物联网模组和方案解决商,基于唐古拉V510(5G)平台做了战略联合发布。

展锐唐古拉V510是已成熟商用的5G基带芯片平台,支持5G网络切片等多项5G前沿技术,可广泛适配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能满足5G发展阶段中的不同的通信和组网需求。
为物联网提供通信技术、算力和芯片,探究展锐的商业目标,不难发现,展锐希望围绕芯片应用平台构筑产业生态,通过提供算力和通信技术能力,改造产业链,进而拓展全新业务空间。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展锐的产业目标是成为“全场景物联芯片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商”,其商业定位确立为“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

此项定位由三大底座技术支撑: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 AIactiver技术平台和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

据展锐高级副总裁夏晓菲解释,马卡鲁技术平台将调制解调器(Modem)、射频(RF)收发器及射频天线模块集成为统一的5G解决方案,在支持3GPP协议演进的同时,能针对5G典型高价值特性,开发网络驱动单元,以提供一栈式解决方案包。

马卡鲁技术平台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为港口、钢铁、矿区和制造等垂直行业客户,包括智能机、智能穿戴和AR/VR等消费应用,提供低时延、高精度和安全可靠的连接体验。

5G行业应用将分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这已是业界共识。夏晓菲说,“马卡鲁通信平台能在不同阶段支撑产业变革。”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展锐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的技术设计路径分三个阶段:2019年为5G元年,eMBB技术得以落地,5G FWA(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无线访问)/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信号转换器)和5G视频监控为典型的大带宽应用得到初步应用。

其次,5G To B应用逐步实现规模复制,同时更深入垂直行业。机器视觉、工业网关、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车)小车及无人机等典型行业应用具备适应性高、通用性强等特点,有机会率先实现千万级规模复制。

以5G R16新版通信技术标准为代表,将有效满足智能电网/制造/交通/医疗等行业的差异化需求。此阶段具有更高性能、更广连接和更安全可靠的特性。

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具备R16的技术能力,故而能推动5G技术真正进入生产核心环节,从而为工业40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的演进永无止境。

虽然R16最先落地的三种能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和更低能耗进一步夯实工业40的技术基础,R16的其他技术能力还没完全落地,但展锐已在参与推进R17版的技术标准制定。

华尔街见闻获悉,5G终端向末端节点渗透,需要更精简的终端解决方案。在3GPP R17讨论轻量版5G时,展锐认为合理的带宽范围是20MHz,这个主张已成功被标准采纳。

通过对工业I/O节点的带宽、时延、性能需求分析,展锐在天线数、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无线扩容和增频技术)层数、BWP带宽等方面做了精确的精简,从而实现更高的灵活性。

同时,通过增强的非连续接收特性(e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采用更长的休眠模式,让特定的物联网终端得到更高的续航能力。

通过这些关键技术,马卡鲁平台将彻底实现从网关到I/O节点的全场景覆盖,而这也是 AIactiver技术平台的能力,能实现5G技术对生产全流程的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展锐成为荣耀芯片套片供应商。

什么是套片?

单独的芯片无法在终端硬件体系中发挥作用,必须做成套片形式。这就涉及了展锐第三大技术底座——先进半导体技术平台。

这个技术平台的支柱是工艺制程和封装,展锐提供整体套片方案。

简单来说,套片包括SoC、射频和电源芯片(PMIC)等。根据芯片集成度、功耗和数模混合架构的不同需求做各类芯片组成,最终通过封装技术做成集成度更高、无线性能更优的解决方案。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展锐正在持续投入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封装)技术。其成果是通过SiP技术,将LTE Cat1整个方案的尺寸,做到了一元硬币大小。

2021年农业物联网概念股如下:
1、智慧农业:公司控股子公司上农信开发有成熟的农产品安全管理系统及农业物联网系统,“互联网+”水产业务综合管理平台获得201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基于北斗技术的农产品((畜禽)供应链控制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获得201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嘉定区蔬菜补贴农药管理系统获得2015年度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上农信大田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获得2015年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2、富邦股份:在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物联网、土壤修复等新兴业务领域积极进行布局;在植物营养助剂、大颗粒钾肥、含磷废水处理等朝阳行业逐步实现产业化,致力于成为农业大数据领先企业。
3、荣联科技:公司提供数据采集和接入产品,通过边缘计算和数据平台技术支持车联网水联网、农业物联网、智能楼宇运营管理平台等的建设和运营。
4、大禹节水:大禹研究进行产品、产业和技术的改良和创新,从市场、技术、政策角度为公司举旗定向;大禹资本汇集行业专业人士,为实体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与保障;大禹设计拥有杭州和甘肃两家设计院,提供全水利行业整体设计和咨询方案;大禹工程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负责工程整体方案的集成、安装和施工;大禹制造在全国有多处生产基地,进行节水材料的研发创新和节水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制造;大禹智慧水务致力于农田和水利领域信息化软件集成和硬件产品制造,打造现代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体系;大禹环保立足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农村污水处理领域设备、技术、建设和运营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大禹国际走向全球,国际业务遍及韩国、泰国、南非、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需要了解股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金融-股票进行查询。
温馨提示:
1、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2-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物联网股票龙头股票有:皖通科技、嘉城国际、新大陆等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几只股票:
1、皖通科技:物联网龙头股。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393%;实现扣非净利润-1600万元,毛利率2835%。
移远通信的产品已经形成2G、3G、4G、NB-IoT、GNSS系列产品,涵盖物联网所有应用,满足无线通信的要求。
2、嘉诚国际:物联网龙头股。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6012%;实现扣非净利润3743万元,同比增长11116%;嘉诚国际毛利润为6926万,毛利率2818%。
嘉诚国际港为五栋五层智慧仓储建筑,通过上下行盘道将各层各栋仓库连通,可供480台货柜车同时作业,项目将配套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智慧物流仓储示范基地;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平台(智慧物流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中。
3、新大陆:物联网龙头股。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01亿元,同比增长3138%;实现扣非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5602%;新大陆毛利润为3383亿,毛利率2274%。
新大陆以物联网为主线,实现“一主”(物联网感知识别核心技术、物联网关键产品)“两翼”(物联网应用与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竞争力与产业优势。公司主要提供专业化信息识别、电子支付、移动通信支撑、高速公路信息化服务和产品;形成从芯片、终端、软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技术能力以及在电信、金融等核心行业应用经验。
其他物联网概念股还有:易事特、北京君正、盛路通信、英威腾、京蓝科技、晓程科技、移为通信、怡亚通、立昂微等。


时间匆匆,转瞬即逝,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的末尾。回首2021年,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全球企业上云需求激增,企业内部的网络连接转变为企业和云、客户和云的连接,网络通信模型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网络需要进行变革,既要数字化,也要更智慧,并且具备架构可演进,自动化部署与配置,可视化运维,智能业务响应和自我演化能力。最终可以满足云计算、移动化、物联网和新业务模式的所有需求,以便与企业的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新基建”正在加速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并进一步促使企业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的步伐。“5G+工业互联网”赋能效应不断凸显,使企业业务融合创新日益深入。据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有望达到3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11%。

后疫情时代,混合办公模式正逐渐成为新常态。据思科调查数据显示,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需要混合式的工作方式。混合办公不仅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更灵活的工作方式,还可以让企业以不同的角度开始重新审视办公环境,优化重塑办公场所,让员工在更加开放的办公环境中,适应快节奏的创新工作。

那么,在网络通信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有哪些产品可以让我们眼前一亮呢为此,IT168综合了各方面的声音,经过多轮评测和试用,对网络产品进行集中盘点、总结与评比,最终产生了“技术卓越奖”、“创新产品奖”、“创新解决方案奖”等一系列奖项。

数字化转型名单:

数字化转型奖:全讯汇聚网络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赵东方

一句话点评: 赵东方专注产品功能研发和提升用户体验,带领研发团队技术深耕企业网络市场。

数字化转型奖:全讯汇聚网络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赵东方

嘉宾介绍: 赵东方,现任全讯汇聚网络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无线产业联盟无线城市委员会成员,北京市丰台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曾获得2017年度商业影响力新锐人物,2018年度第九届互联网牛耳文娱盛典互联网年度最佳创业者等称号。

创立爱快以来,爱快在企业级网络应用市场快速发展。赵东方专注产品功能研发和提升用户体验,带领研发团队技术深耕,推动了SD-WAN在企业的应用,与Intel、腾讯、迅雷等战略合作伙伴一道,为爱快60万家企业用户提供深入和持续的服务。

获奖理由: 近年来,爱快在成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在全国建立了6家分公司,拥有2000+代理商,全面覆盖企业、新零售、酒店、教育、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助力各行各业智慧发展,数字化转型。

据统计,爱快每天为超过26万场所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日活跃设备超2700万,服务了中核集团、元气森林、便利蜂等不同行业的客户,助力不同行业公司成功数字化转型。

技术卓越奖名单:

技术卓越奖:华为OptiXtrans E6600多业务光传送平台

一句话点评: 华为OptiXtrans E6600系列产品是业界首个内置Liquid OTN技术的光传送平台。

技术卓越奖:华为OptiXtrans E6600多业务光传送平台

产品介绍: 华为OptiXtrans E6600多业务光传送平台:基于MS-OTN架构,支持PCM、SDH、分组和OTN业务的4-in-1高集成度光电融合平台,并支持向下一代传送技术Liquid OTN平滑演进,为能源、交通、政府、银行等行业提供高效的传输解决方案。

获奖理由: 华为OptiXtrans E6600多业务光传送平台具备极简、超宽、智能三大性能。

第一、极简:4-in-1技术融合基于MS-OTN架构,融合PCM/SDH/PKT/OTN技术,业务统一承载,简化网络,降低TCO。

第二、超宽:带宽无忧OTN容量单子架最大可达28T,单槽位支持200G接入容量;单波200G,最大支持80波DWDM,单纤容量16T。

第三、智能:智能运维,化被动为主动基于iMaster NCE-T 提供资源实时可视、敏捷业务发放,网络自动运维等丰富的功能。

技术卓越奖:爱快SD-WAN

一句话点评: 爱快SD-WAN从端到端,为您打造一张自己的专网。

技术卓越奖:爱快SD-WAN

产品介绍: 爱快SD-WAN是由全讯汇聚网络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硬件+软件低成本的部署方案,可以与爱快路由器配合使用,用于在公网上建立专用网络,实现不同分支节点间的一键互联,使企业、餐饮、连锁超市等数据互通。

获奖理由: 通过爱快SD-WAN,帮助用户快速搭建云网关,实现异地边缘节点或分布式服务的灵活的加密互联。业务场景主要有分支机构互联、企业办公系统安全准入、大型企业互联、运维互联、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等。

企业用户无需改变现有网络架构,可根据自身网络环境,选择直通、旁路、透明网桥部署形式。在运维管理方面,基于地图的网络监控,整网状态可观;在安全方面,可用在广域网流量传输的过程中对流量进行加密,并通过对网络进行分片来提高安全性;在成本方面,大幅降低成本,较之于高昂的MPLS连接,爱快SD-WAN使得企业有效利用,所有可用的网络连接来满足其全部需求,无需担心维护空闲的备份链路。

技术卓越奖:向日葵远程控制

一句话点评: 向日葵以桌面控制为核心,提供软硬结合一体化的专业远控解决方案。

技术卓越奖:向日葵远程控制

产品介绍: 向日葵远程控制是一款提供远程控制服务的软件。向日葵远程控制支持主流 *** 作系统Windows、Linux、Mac、Android、iOS跨平台协同 *** 作,在任何可连入互联网的地点,都可以轻松访问和控制安装了向日葵远程控制客户端的设备。

向日葵远程控制开发了多款智能硬件,如开机棒、开机插座、控控、向日葵UU等,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解除部分用户使用软件限制,打造了远程开机-远程控制-远程关机一体化完善的远程控制体系,还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个人、企业等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远程方法。

获奖理由: 向日葵是由Oray自主研发的一款远程控制软件,主要面向企业和专业人员的远程PC管理和控制的服务软件。无论你在任何可连入互联网的地点,都可以轻松访问和控制安装了远程控制客户端的远程主机,进行文件传输、远程桌面、远程监控、远程管理等。

向日葵远程控制软件具有跨平台,跨网络;随时随地,远程开机;极速流畅,远程桌面;远程文件,双向传输;远程诊断、配置、CMD;支持多摄像头、麦克风;开放API,软硬件嵌入等多功能特点。

技术卓越奖:新华三S1250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

一句话点评: 新华三S1250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提供400G能力,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技术卓越奖:新华三S1250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

产品介绍: 新华三在400G交换机产品的研发方面始终保持先发优势,基于技术趋势和用户需求持续演变,现已拥有完备的400G产品序列。其中400G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12500系列,支持576400G端口(最大可扩展支持768400G端口)线速转发。

作为QSFP-DD组织成员,新华三作为Contributor成员参与制定了400G的接口电气标准、模块封装形态等规范,输出了QSFP-DD-Hardware-rev51、QSFP-DD-CMTS-rev4p0等标准文档,相关标准也作为全球以太网交换机400G端口的正式标准得以广泛应用。

获奖理由: 2019年,新华三联合思博伦通信针对S12500完成了业界首个基于SRv6的大规模400G性能测试,全连接线速转发,密度达到72个400G端口,验证了S12500满足5G承载网应用的性能表现。

该系列产品从PCB板材的工艺、散热技术、上层软件技术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所有线卡均采用工业领域最高等级的基板材料,从硬件工艺到软件效率全面升级,获得了一项专利授权“插拔模块及框式设备”。

创新产品奖名单:

创新产品奖:迈普智能网卡

一句话点评: 迈普智能网卡可以实现服务器网络流量、存储全卸载,提升服务器100%网络性能。

创新产品奖:迈普智能网卡

产品介绍: 迈普智能网卡系列产品技术架构先进,根据不同业务应用和场景,提供基于CPU+FPGA芯片的智能网卡方案,国内技术领先。可针对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设施,提供区别于传统网卡的强大优化能力,如网络加速、OVS卸载、存储标准化、加解密、安全卸载、裸金属管理、可编程能力等。从芯片到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提供安全可控、稳定、可靠、开放的高性能智能网卡硬软件平台。

获奖理由: 迈普智能网卡可以实现高速率、低延迟、零丢包的可编程灵活数据处理架构。在满足网络、存储、安全加速的基础上,具备信创云环境下网卡国产化替代的能力,针对国产服务器的性能优化,助力信创云基于国产服务器开发高性能应用。

创新解决方案奖名单:

创新解决方案奖: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

一句话点评: 华为智能云网涵盖“四大引擎”(AirEngine,CloudEngine,NetEngine,HiSecEngine)数据通信产品,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

创新解决方案奖: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

产品介绍: 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华为打造端到端智能云网解决方案,以数赋智,提供云园区网络、云广域网络、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网络安全四大场景,涵盖“四大引擎”(AirEngine,CloudEngine,NetEngine,HiSecEngine)数据通信产品,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

获奖理由: 目前,华为智能云网已经服务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家客户。未来,华为将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深耕行业,做客户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最可信赖的专家和同路人,聚焦于客户体验和业务需求,开创发展的新空间。

创新解决方案奖:七云网络SD-WAN解决方案

一句话点评: 七云网络SD-WAN是一套根植于安全底层、结合SDN技术与广域网优化技术的广域网智慧互联解决方案。

创新解决方案奖:七云网络SD-WAN解决方案

产品介绍: 七云网络SD-WAN解决方案是一套根植于安全底层、结合SDN技术与广域网优化技术的广域网智慧互联解决方案。方案具备智能广域网、轻量安全接入、全局可视化、应用加速、多云互联、边缘计算、智能运维七大核心能力辅以7x SD-WAN、7x AI OPS、7x SASE 3大平台及自研隧道,不仅能够为多分支企业提供快速、灵活、低成本的广域网接入方案,还可为企业带来高性能且与实际业务更加贴合的安全组网体验,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助力。

获奖理由: 七云网络服务团队是SD-WAN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7x SD-WAN、7x AI OPS、7x SASE等组成的平台产品体系,为企业提供面向网络安全高效管理的解决方案;通过七云边缘计算管理平台、自动化运维等产品,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及边缘计算环境的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以产品+服务+咨询的方式,支持企业快速、灵活、低成本的广域网接入方案,还可为企业带来高性能且与实际业务更加贴合的安全组网体验,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助力。

目前已为包括零售,建筑, 汽车 ,银行,餐饮,能源等十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及客户提供了专业广域网接入,安全组网的解决方案,支持着众多客户的生成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创新解决方案奖:迈普超融合数据中心信创网络解决方案

一句话点评: 迈普超融合数据中心信创网络解决方案,为客户应用需求提供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网络。

创新解决方案奖:迈普超融合数据中心信创网络解决方案

产品介绍: 在BDN解决方案基础上,结合中国电子集团云技术力量,集成打造了云网一体化的信创体系解决方案,以及超融合解决方案,为信创网络和基于信创资源的数据中心向信创云升级改造,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基于飞腾CPU、麒麟 *** 作系统为技术路线的云平台,可以实现和此技术路线云平台的顺利对接和适配。同时,迈普信创网络设备,和基于龙芯技术路线的云平台,也能够实现对接和适配,保持了云平台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获奖理由: 迈普超融合数据中心信创网络解决方案基于关键组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推动数据中心打造新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可有效地将传统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智能网卡、网络分流器等资产和组件有机整合,为客户应用需求提供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网络技术整体方案,在芯片、软件、技术、网络、应用等方面打造创新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的竞争力和价值。

创新企业奖名单:

创新企业奖: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句话点评: 华泰人寿携手深信服基于SD-WAN构建安全、智能的全新广域网络。

创新企业奖: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介绍: 华泰人寿携手深信服基于SD-WAN构建安全、智能的全新广域网络,满足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阶段对广域网络“降本增效”、提升运维效率的需求。

获奖理由: 该产品具备“灵活组网、d性带宽、统一管理、成本优化”的四个特性。

1、灵活组网:各机构的SD-WAN设备支持Internet混合接入,实现固定网络同时接入,实现智能随选;

2、d性带宽:通过多种智能应用选路策略,如重要业务保障、 基于应用或者带宽等策略,提升带宽利用率;

3、统一管理:SD-WAN集中管理平台统一管控、集中运维,更细颗粒度的全网管理;

4、成本优化:中支全面引入互联网线路,通过SD-WAN组网替换MSTP专线,通过sofast链路优化引擎保障业务访问体验,节省专线费用达数百万级别。

信创卓越贡献奖名单:

信创卓越贡献奖:深信服信创应用交付网关

一句话点评: 深信服信创应用交付网关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多链路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信创卓越贡献奖:深信服信创应用交付网关

产品介绍: 深信服信创应用交付网关,采用国产处理器和麒麟 *** 作系统,作为专业的应用交付设备,能够为用户的应用发布提供包括多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多链路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配合性能优化、单边加速以及多重智能管理等技术,实现对各个数据中心、链路以及服务器状态的实时监控。

同时,根据预设规则将用户的访问请求分配给相应的数据中心、链路以及服务器,进而实现数据流的合理分配,使所有的数据中心、链路和服务器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仅扩展应用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提高其稳定性,更可切实改善用户的访问体验,降低组织的IT投资成本。

获奖理由: 深信服信创应用交付网关,实现自主可控的同时综合技术性能优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流高档数字型处理器,有利于完善信息化产品在应用高端芯片时产生的安全和保密问题。

基于新一代麒麟 *** 作系统开发定制,最大程度发挥 *** 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整体性能。对国产处理器和国产整机进行了全面地支持,在各模块良好兼容的基础上对安全进行增强,确保安全、可控、稳定地对外提供服务。满足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需求。(雪薇)

随着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有关新技术将抢走人类饭碗的讨论再度升温。美国 科技 博客TechCrunch撰稿人扎克·苏帕拉(Zach Supalla)近日撰文指出,虽然许多物联网商业模式是通过减少劳动力来提高运营效率,但新技术并不会减少就业

从人类步入 科技 时代开始,有关新技术会抢走我们饭碗的担心便出现了。以蒸汽机为例,当它在17世纪末期被发明出来以后,人们担心蒸汽机的出现预示着体力劳动将走向结束,成千上万靠体力劳动为生的人将丢了饭碗。

然而,蒸汽机非但没有抢走我们的工作,反而在铁路系统等新兴行业以及高生产力工厂创造了全新的就业机会。虽然一些体力劳动者因蒸汽机的发明而丢了工作,但蒸汽机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比如机器 *** 作员、工程师和维护人员等。

近250年过去了,在一个由技术变革定义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同样的担心和恐惧。截至2015年9月份,亚马逊共部署了3万台Kiva机器人,以实现仓储中心管理自动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与此同时,市场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2011年作出的论断——“软件正在吞噬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真实。

未来十年,在新兴的物联网(IoT)时代,这种讨论将再次升温。在一个被打上“将实体的东西都带到线上”这种标签的行业里,许多物联网商业模式将通过减少劳动力来提高效率。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将垃圾箱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提高部署垃圾清运车的效率——这意味着我们将需要更少的垃圾清运车。无人机将显著减少对大片土地实施勘测所花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将需要更少的勘测人员。在未来十年,每一个涉及电子技术或设备的行业预计都将以这种方式被颠覆。

于是,我们还想问一个曾在17世纪末期被问到过的问题:新技术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以Target为例,这家美国零售商上个月刚刚发布了招聘物联网首席工程师的启示。招聘启事上写道,这个岗位的职责是“为用户打造创新性物联网解决方案”,要求应聘者必须拥有编程语言、代码方面的经验,在工作上采用迭代方法。

除此之外, 科技 咨询公司Janco Associates在最新版企业IT人员工作手册中,将物联网经理确定为手册中新增的三种岗位之一。作为一个高级岗位,它要求经理们负责“技术系统支持的执行和维护,以及现场控制人员的数据传输和回收。”

简而言之,物联网将可以做技术在任何一个领域从事的事情——让低技能工作与高技能工作形成互补。最终,物联网将会导致许多领域简单且重复的工作被大范围取代,比如制造业、质量控制和规划等。但更为重要的是,物联网将导致新就业岗位的出现,这些岗位将用物联网技术帮助单个企业走向成功,甚至会推动整个行业取得成功。

以下即是与物联网有关的三种热门工作岗位:

首席物联网官(CIoTO)

2016年将是CIoTO诞生之年——据市场研究机构Machina Research预测,今年“至少会有一家财富500强企业任命CIoTO”此外,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英国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聘请CIoTO,并在这个方面展开投资,尤其是在教育、零售和电信等行业。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94%表示将对与物联网有关的项目进行投资,涉及基础设施、安全、研发和人才等方面。

CIoTO将负责推动一系列与技术有关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将决定着一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此外,CIoTO将提出公司的物联网战略,负责开发物联网产品或项目,负责从物联网设备中收集数据,分析和确定各种深刻见解,最终基于这种数据采取行动。

物联网商业设计师(IoT Business Designer)

有些公司正在聘请技术驱动型“物联网专家”,负责管理一些项目或员工,但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大的行业趋势,即物联网商业设计师的出现,他们是颇具创造力的思想领袖,尽力寻找各种可以通过物联网来解决的商业机遇,然后以 科技 手段挖掘这种机遇。

物联网商业设计师必须对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有清楚的认识,可以定义和执行某个项目,而这个项目将成为公司未来10年规划的第一步。此外,他们还必须很懂技术,但又不会痴迷于技术,只要能运用 科技 手段解决问题即可。

全栈开发者(Fuller Stack Developer)

全栈开发者(full stack developer)是指那些熟练掌握后端和前端技术的开发者。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开发者必须要懂基础设施、数据库、后端代码(Ruby、Python和Java)和前端代码(JavaScript、HTML和CSS)。

但在物联网时代,这还不够。物联网产品不仅包括与网页应用和移动应用一样的前端和后端系统,同时还包括硬件,而且往往是定制式硬件。这意味着你的“全栈”必须更全面,还要懂嵌入式系统(即固件)以及电气工程学和机械工程学等。因此,你就需要更为全能的全栈开发者了。

这种人才听上去就像独角兽一样稀有,但这些软件工程师的确存在。许多学计算机工程和嵌入式系统的人才已转行从事网页与移动应用开发,因为过去十年这些工作的待遇更丰厚。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众技术都指向了智能化,眼下,对于生活场景智能化,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小到智能玩具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大到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等。在将来,跟随着科技的进一步的发展,智能化全面广泛运用成为必然趋势。。全志科技主要是为了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的芯片研发与设计企业而研发产品,它有哪些投资亮点值得关注?接下来一起分析。


在准备分析全志科技前,整理好的芯片业龙头股名单我分享给大家,戳开链接便能够了解详情:宝藏资料!芯片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全志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主要是开发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这些产品,产品普遍服务于智能家电、车联网、机器人、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


大致分析完公司基础概况后,大家共同分析一下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


亮点一:提前布局汽车半导体,国内稀缺的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


各国加强新能源车发展,随之进入了新能源车时代,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一个智能电动车时代。这个过程少不了半导体芯片,而汽车相关芯片与手机相关芯片有着巨大的差异,对于车规级芯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良品率,汽车厂商的标准是很高的,当获得门槛极高AEC-Q系列认证时,就可以进去车规芯片供应链了。


从2014年起,全志科技就开始摸索研制车规级芯片,顺利取得AEC-Q100认证,成为了国内少数的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以后,因为汽车电子化率+电动化率加速,针对汽车研发,公司也有成功更多,且对客户进行了导入,汽车半导体将会是公司未来发展壮大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


亮点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爆发,公司撞上风口


于全志科技而言,不光有多年的技术积累,而且还有多元化产品布局,以AI全面赋能作为依托,与多家行业标杆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算法、算力、产品、服务等方面依据客户需求进行整合,让AI语音、AI视觉应用更加系统,让智能家电、智能监控和辅助驾驶等多种类AI产品实现量产计划,我们目前合作了多家龙头企业,包括了美的、格力、小米、石头科技等。


随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公司将乘风而起,在未来可以充分受益从而可以顺利成功的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考虑到字数原因,更多全志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内容,学姐我已经给你们整理好了,点开下文就能浏览:深度研报全志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AIOT领域:依照IDC研究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开销为69047亿美元,其中236%是中国市场占有的。IDC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支出到2025年将达11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14%,并且中国的市场占比率也在慢慢提升,并且现在的数值达到了259%,物联网市场规模处于全球地第一位。


汽车半导体领域:智能驾驶逐渐普及的热潮席卷而来,电子化率+电动化率提升已成汽车行业势不可挡的重要趋势,这期间,汽车半导体的也将实现迅猛发展,通过数据可知,在半导体下游应用中,汽车半导体很大可能会实现最快增速。


总之一句话,智能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全志科技在智能化领域积极布局,以后将会得到充足的利益并且迎来高速进步,觉得公司未来的表现有望。可是文章具有一定的延缓性,倘若想更精确地了解全志科技未来行情,直接进入网址,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判断全志科技的估值是否有误差:免费测一测全志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1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87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 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