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传感器源源不断产生的大量数据,构成了大数据的重要来源,没有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就不会带来数据产生方式的变革,即由人工产生阶段向自动产生阶段,大数据时代也不会这么快就到来。同时,物联网需要借助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物联网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神经学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科学实验将证明大脑中也经拥有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一样的SNS系统,IPv4一样的地址编码系统,思科一样的路由系统。”
之前也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所绘制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对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40(工业互联网)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1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
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i Human ,H2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 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2云计算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架构中,,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将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核心软件层和互联网信息层统一起来为互联网各虚拟神经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从定义上看,云计算与互联网虚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非常吻合。在理想状态下,物联网的传感器和互联网的使用者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机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向云计算提供数据,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3大数据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随着博客、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数据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累积。互联网用户的互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发布,物联网传感器感应的实时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整个互联网网络体系内,体量极其巨大。这些数据中蕴含了对经济,科技,教育等等领域非常宝贵的信息[52]。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兴起的根源和背景。
与此同时,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互联网大数据开始与人工智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结合,这其中就包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世界级公司,如百度,谷歌,微软等。2011年谷歌开始将“深度学习”运用在自己的大数据处理上,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互联网大脑的智慧和意识产生奠定了基础。
4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的萌芽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云计算中的软件系统控制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家庭的家用设备,办公室的办公设备,通过智能化,3D打印,无线传感等技术使的机械设备成为互联网大脑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这些智能制造和智能设备也源源不断向互联网大脑反馈大数据数,供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决策使用。
5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进化和扩张,反映互联网从广度、深度融合和介入现实世界的动态过程
互联网+是2015年在中国迅速升温的新互联网概念,这其中离不开国家的倡议,腾讯的大力推动,张晓峰,杜军主编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等书的深入研究。对于这个原创于本土并被广泛关注的互联网概念,我们应该给与大力支持,更因为互联网+的确深刻刻画了互联网发展形态。
我们无法用上面单独的一张图表示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这是因为互联网+本质上反映互联网从广度、深度侵蚀现实世界的动态过程。互联网从1969年在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不断扩张,从美国到美洲,从亚洲,欧洲到非洲,南极洲,应用领域从科研,到生活,从娱乐到工作,从传媒到工业制造业。互联网+提出者,易观国际的于扬老师认为互联网像黑洞一样,不断把这个世界吞噬进来。其实互联网+反映了于扬老师的互联网黑洞论进一步提升,+这个符号可以看做是一张黑洞的入口或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叫互联网+,而不叫+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大数据的最大区别,一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多样且复杂性,二是物联网大数据的数据格式会比互联网大数据更加规范标准,三是互联网大数据产生者主要是人,物联网大数据产生者是物。
1 互联网大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数据也更加多样
截至到2019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这个数字已经占据中国人口接近61%,同时我国网民还在不断的增加。
人们可以在网上购物、浏览新闻、发微博、看视频等等,现在几乎所有的生活行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解决。你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上网,手机、电脑、平板、电子手表等等,人们上网的入口越来越丰富,同时你的上网行为所产生的数据也会越复杂。
人们在上网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行为数据。你的购物订单、浏览的新闻、视频、查看的商品、关注等,你的数据最终都会存储在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库中,同时这个数据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也很难为互联网大数据定义一个统一的格式,每个网民都有自己的习惯行为,他们每天所产生的数据可以都是不一样的。互联网大数据产生者主要是人,物联网大数据产生者是物。
2 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格式更规范标准,便于组织存储
物联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各种物联网设备互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物联网会实时上报监测到的环境指标,比如土地上的物联网设备,可以监测到土壤的水分湿度,从而调整是否需要浇水,物联网设备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数据。
同时,由于物联网大数据来源于物联网设备,再进行物联网设备开发部署之前,其实这个物联网采集什么数据、以及数据的格式都已经指定好,采集数据的程序也已经部署在物联网设备中,它只需要实时按照程序的命令执行。所以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有一个特点就是数据格式不复杂,相较于互联网数据,格式也更加的标准1、物联网就是“物与物互相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感知层,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将会极大地促进大数据的发展。同样,大数据应用也发挥了物联网的价值,反向刺激了物联网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觉能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获得价值,就会愿意投资建设物联网。
2、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进一步延伸为“大数据和5G之间的关系”。5G的到来,通过提升连接速率,提升了“人联网”的感知,也促进了人类主动创造数据。另一方面,它更多是为“物联网”服务的。包括低延时、海量终端连接等,都是物联网场景的需求。
3、5G刺激物联网的发展,而物联网刺激大数据的发展。所有通信基础设施的强大,都是为大数据崛起铺平道路。
4、据调查,63%的公司从对大数据投资中获得了可衡量的效果。如果再加上传感器、追踪器等物联网能力的加持,数据驱动型企业有潜力实现更广泛的市场研究、更好的流程可见性、更高的运营效率。然而,大数据咨询专家认为,某些行业或许本身就更适合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结合中受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