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如何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如何应用?,第1张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典型应用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市
场主要可以分成高速公路

智能交通系统、铁路智能交通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
统和水上智能交通系统四大类,
其中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又可以分成城市道路智能
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系统。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从发展的趋势
来看,
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必然的选择,
物联网、
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
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
而根据智能交通不同细分市场
自身特点的不同,
对物联网的应用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需要对各细分市场提
供相应的物联网应用。

以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为例,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将集中在通信系统、

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三大块,利用
RFID
、传感网络以及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等物
联网技术分别通过提升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效率以及利用智能化、
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来帮助高速公路管理部门、
运营商更加高效、
便捷的实现对
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帮助高速公路司机和乘客更好地享受在高速公路
上的旅行。

一、接入方式不同
①车联网:车辆上的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信息网络平台中的所有车辆动态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在车辆运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
②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二、功能不同
①车联网:车辆和车载系统是参与交通的每一辆汽车和车上的各种设备,通过这些传感器设备,车辆不仅可以实时地了解自己的位置、朝向、行驶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等车辆信息,还可以通过各种环境传感器感知外界环境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线、距离等。
②物联网: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
三、作用不同
①车联网:联网能够为车与车之间的间距提供保障,降低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几率;车联网可以帮助车主实时导航,并通过与其它车辆和网络系统的通信,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
②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车联网是5G创新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未来的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应用车联网的道路会对车辆和道路全程监测,道路更加通畅,出行更加安全快捷。目前,车联网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有很多技术需要提高和进一步发展完善。车联网系统可以混合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如蜂窝网络可以提供及时的互联网接入;短距离通信如DSRC,WiFi能够提供车辆实时变化的数据;GPS技术可以对车辆精准定位。

智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不同,1,智能汽车,智能汽车的智能有两种模式。(1)自主式智能汽车,依靠自车所搭载的各类传感器周围环境进行感知。依靠车载控制器进行决策和控制并交由底层执行,实行自动驾驶。(2)网联式智能汽车,车辆通过v2x通信的方式获取外界的环境信息并帮助车辆进行决策与控制。这两种智能的模式都在各自往前发展,同时也在融合,去融合的结果就是智能网联汽车。并且在当“智能”和“网联”一词一起出现。“智能”一般做狭义理解,给自主式智能。当“智能”单独出现,一般做广义理解。既涵盖了自主式智能和网联式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是由智能和网联两部分组成。

数据,数据时代最重要的资源,蕴含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巨大能量。随着消费者对车联网的期望越来越高,各大整车厂对互联网的态度与从前已大不相同。转型拥抱互联网,通过车联网运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从此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甚至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物联网技术范畴内的车联网技术,其数据量是惊人的。
车身CAN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Mbps(每秒1,000,000 bits),这使得车身信号可以达到毫秒级的响应。根据需求不同,信号采集的频率可为秒级、十秒级等等。对于精度需求的信号(例如安全相关信号,自动驾驶信号),往往采用100ms级采集的频率。

假设数据采集的频率为每秒一次,也就是1Hz,按每天一个小时平均使用时长来计算,那么每辆车每年采集数据1,314,000次。可采集的CAN信号有数百个,如果只假设每次采集100~200个不同信号,每次采集的数据量按1KB计算,那么一辆车每天产生35MB数据,每年产生125GB。100万辆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达335TB。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并且没有算入平台接受tbox上传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解码、转义后得到的入库数据。

对车联网的数据分类,目前很难说得上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个人认为,按照人、人车交互、车身、环境四部分进行分类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思路。

一般用户相关信息来源于用户上传。应用数据、 *** 控数据、工况数据、环境数据都来自车机或手机APP采集上传。性能数据稍有不同,一些零部件本身自带诊断功能,在出现问题是会像CAN上发送故障信号,这部分信号可直接采集上传。而还有一些根据业务需要而定义的指标,也算作性能数据范围内,这部分数据需根据采集的车身数据计算得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904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 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