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农业技术创新有哪些

物联网农业技术创新有哪些,第1张

有以下创新点:

监控功能系统:根据无线网络获取的植物生长环境信息,如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监测功能系统:在农业园区内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太阳能供电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路由设备、配备无线传感传输系统,每个基点配置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农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是实现农业上作物与环境、土壤及肥力间的物物相联的关系网络,通

主要应用在设施农业中。对温室各项参数的监测是目前研发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北京旗硕基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用通”已在全国六省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是2010年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上的金奖产品。它由传感器、无线采集器、智能网关、无线控制器、监控管理系统5个基本部件组成,可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6种常用环境参数,结合3G通讯技术、图像监测技术,对温室环境进行有效地监测控制,节省成本,增产增收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主编的《农业物联网导论》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是科学出版社 “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系列—— “物联网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本。该系列定位高端,从作者筛选、内容锤炼、装帧设计等封面都严格要求,在业界享有盛誉。
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但是农业物联网基本的理论框架是什么?它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体系是什么?它在农业中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它的产业化体系又是什么?如何快速推进?随着农业物联网在全国各地实践的突飞猛进发展以及相关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特别是农业院校农业物联网专业的设置,迫切需要系统、全面、客观地回答上述问题。而《农业物联网导论》一书则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
《农业物联网导论》一书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系统性:系统地从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集成应用四方面对农业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案例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②先进性:本书介绍的大部分农业信息感知设备和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均属于团队十几年的自主研发成果,部分研究成果经鉴定为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对每部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大胆预测和评述; ③实用性:本书中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江苏、山东、广东、湖南、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20余省市开展了应用示范,可以指导农业物联网实际应用者和建设者开展具体工作,也可指导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本书适合高等农业院校电子、自动化、通信、计算机和农业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作为专业教材使用,也适合其他专业作为选修教材使用,亦适合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企业人员参考阅读。希望本书首先能作为一本入门的教材供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使用,其次也尽量使其成为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的一本指导书,用于指导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开展相关建设工作,更希望本书也能成为一本通俗的读物,引起农业物联网爱好者的共鸣。

1.1 物联网的产生及概念
2009年以来.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大量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然而早在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来。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突出的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就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使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目前我国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现代物流领域、城市管理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及物联网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极大的降低物流成本。在“智慧地球”和“数字城市”的理念指导下.在物联网和3S等关键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将城市管理中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和管理等。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则主要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5种业务。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和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远程控制与实时采集两方面。“智能农业”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如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调节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还可实时采集光照、土壤温度、CO 浓度等环境参数,随时进行处理,为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环境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另外还可以运用成熟的物联网传感技术,在生态农业基地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使消费者通过实时的网络视频了解农副产品种植全过程,从而达到对农产品的放心使用。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德福等与会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在五个环节应用成效明显:一是在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和调度方面,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精细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实现科学决策;二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方面,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三是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是在农产品质量溯源方面,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五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有效提高农产品在仓储和货运中的效率,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28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