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开新局 决胜下半场唯“快”不破

智能网联汽车开新局 决胜下半场唯“快”不破,第1张

当前,5G、AI等技术和汽车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新趋势,汽车智能化的迅猛势头也正为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按下加速键。而作为决胜汽车产业“下半场”的关键,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突破785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发展叠加经济复苏,正在驱使汽车产业迎接新一轮变革。

4月12日,由移远通信举办的“万物智联·共数未来2023物联网生态大会”顺利举行,其中下午场特设智能网联汽车分论坛,荟聚一线从业人员,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此次分论坛讨论的话题涵盖移远全栈式产品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标准化进程、车载车联技术发展、GNSS、车载5G天线等主题,以专业技术解析前沿创新应用以及前瞻趋势,与行业众咖共探数智云联的无限可能。

移远产品矩阵丰富,5G车规级产品迭出

图源:移远通信

汽车产业从电动化的“上半场”竞局,转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未来,汽车不再定位为单独的一个产品,而是成为连接网络生态或者系统当中的一个节点,类似于一个移动终端,可触及更多的服务和应用场景能力。

可以说,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发展成为未来的第三空间,而此变化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包括整车厂、软硬件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服务技术企业等,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全新“战场”。

厉兵秣马,抢滩赛道。作为较早入局物联网行业的头部参与者之一,移远通信进展斐然。如移远通信COO张栋在大会开幕式上所述,移远通信以物联网模组产品为核心,过去几年同步开启了AIoT解决方案、车载解决方案、天线、云服务、认证测试等外延业务。现在的移远通信,更是从单纯的蜂窝模组供应商正式升级为“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一站式满足全球行业客户的智能化升级需求。

移远通信COO张栋;图源: 移远通信

在车载领域,据移远通信汽车前装事业部总经理王敏介绍,移远通信已经实现包括4G/5G蜂窝通信技术、车路协同的V2X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短距离车载Wi-Fi/蓝牙/UWB技术、定位技术、满足各类通信的天线技术和整体软件解决方案等七大车载产品技术生态。迄今,凭借上述全队列的产品架构,移远已经交付全球40多家汽车制造商以及60多家的Tier 1供应商。

其中,伴随智能座舱领域的复杂性和集成度越来越高,总体上电子电气架构(EEA)已从原来的分布式逐步过渡到简单轻量化、可扩展性较强的架构,并朝着中央集中式架构方向前进。在此过程中,移远通信无论是产品供给能力、一站式服务能力以及完善的产品队列等层面,都在不断提高,以全面满足市场所需。

具体来看,其车载产品线除了涵盖多款C-V2X模组及LTE/LTE-A模组,在5G技术上更是频频发力,在率先推出R15、R16产品后,根据硬件配置划分了多种产品形态,比如主机厂商可自由选择内置V2X、双卡双通、不同算力等功能的产品。未来,移远也将会逐渐推出更多采用5G的智能模组方案,用于满足车载对智能化、高算力的急迫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移远陆续推出了四大类符合3GPP R16标准的车规级5G产品:AG59xH系列、AG59xE系列、AG581A、AG580A系列,涵盖了不同的平台、配置、硬件方案,满足全球车厂的多样化需求。其中,AG59xH系列基于高通SA525M平台,AG59xE系列基于高通SA522M平台,两者内置芯片皆符合AEC-Q100标准。相较于第一代5G车载模组,AG59x在5G传输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C-V2X PC5直连通信能力、位置定位服务、高算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皆有较大提升与完善。

在短距离通信的车规级模组方面,移远通信目前的产品规划涵盖Wi-Fi 5、Wi-Fi 6、代表最新技术成果的Wi-Fi7,以及蓝牙和UWB模组等。

C-V2X赋能智能网联,正值爆发前夜

基于3G/4G/5G等蜂窝网通信技术的演进,无线通信技术与汽车电子技术整合的趋势提速,V2X也被认为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

根据信通院2022年底统计,2022年已售车辆中已经预装将近二十万辆具备V2X通信能力的汽车产品。伴随V2X的稳步推进,以及标准完善,高通高级产品总监艾和志更是在会上直言,V2X正处于爆发的前夜,预计时间就在近几年。

而在V2X技术的持续演进过程中,由于C-V2X拥有更清晰的演进路线和对车辆高速度的支持,发展前景优势明显,因而也被看作是一种极具清晰5G演化路径的V2X技术。

不仅如此,在智能网联发展周期快速迭代中,C-V2X已经成为受全球广泛认可的一项支持高级别ADAS和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并且在车路协同发展中将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依托大带宽、低时延的5G赋能,更让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成为智能化上车焦点。

为抢滩市场,移远已经针对车载应用开发了丰富的C-V2X产品线并实现量产落地,涵盖C-V2X模组AG18、AG15,C-V2X AP模组AG215S,LTE-A + C-V2X模组AG52xR系列,以及5G + C-V2X模组AG55xQ系列等。

图源:移远通信

需注意的是,移远通信汽车前装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友在会上坦言,迄今落地商用的大部分V2X产品还是LTE-V2X,不管是R14还是R15,采用的的技术仍是广播技术。体现在应用场景上,目前的应用进程还是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应用则会在单播和组播基础上导入车辆的协同控制以及对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保护支持。

而根据3GPP发布的LTE演进路线规划,在未来,LTE-V2X(R14/15版)会过渡到NR-V2X(R16+版)。

另关于业界对后续趋势是LTE与V2X共存,还是C-V2X跟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共存的讨论,王友表示,移远在产品化和合作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司已经总结了近九个使用场景,不管趋势如何,合作客户都将不受影响,且能够快速量产。

网络安全和功能安全以及高精度定位 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

伴随汽车智能化的推进,安全问题越发至关重要,王友在会上也强调,在C-V2X的技术能力之外,安全也是重点,包括功能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安全话题在全球尤其在交通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移远在安全上会重点投入的一个原因。”

图源:移远通信

目前,在信息安全上,移远已经通过了ISO27001产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功能安全上,移远则完成了ISO26262(专门用作提升汽车电子电气产品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的认证测试,具备为客户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并且,自R14、R15开始,移远就已经在探索VRU弱势交通参与者的保护。

其中,作为车载领域软实力的体现,智能驾驶的功能安全需求愈发迫切。移远通信GNSS产品总监曾广莲指出,随着自动驾驶从L2往L3、甚至L4及以上跃进,安全的承担者就由人变成了汽车系统、电子电气,这对功能安全提出了必需的要求。而高精GNSS定位导航技术便是各类自动驾驶的安全前提。

进一步来看,移远在GNSS功能安全上为智能驾驶提供了什么样的方案?曾广莲给出的答案是GNSS模组LG69T。

据悉,LG69T是移远以领先行业的速度推出的车规级双频高精度卫星及惯性导航融合定位模组。该模组在符合AEC-Q100标准要求的基本条件下,可同时接收并追踪多个GNSS星座以及QZSS的双频信号,在数秒内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

此外,LG69T还内置算法融合IMU(惯性测量单元),结合车辆提供的信息,通过惯性导航算法就可以实现弱信号或者无信号条件下持续定位。目前,LG69T已应用在多款主流车型中。

图源:移远通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驾驶的发展,行业对汽车GNSS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意法半导体中国区产品市场总监郑义在会上指出,车载GNSS应用目前有三大方面的技术挑战,一是高精度定位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多模式的融合趋势对GNSS芯片本身处理融合的算法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需要有效保障终端驾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力合作。

汽车天线形态迎接质变,玩家洗牌

5G、V2X、GNSS高精度以及UWB(超宽带连接)等新技术的到来,也给整个汽车天线形态带来质的改变,设计开发的逻辑也已经产生变化。移远通信天线产品总监林规感叹,特别是5G前沿技术的加入,天线行业将发生剧烈的变化,主要玩家或也面临“洗牌”局面,比如曾经由天线厂主导的整个汽车天线的开发与设计,未来会逐渐转移至汽车厂、芯片厂、模组厂等力量中。

然对于行业“变局”,移远却是有备而来,且正蓄势待发。林规表示,基于天线小型化、智能化、一定程度的集成化技术趋势,移远天线产品布局的完善性和前瞻性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常规需求,针对具体车型移远还可以进行定制化开发,确保终端性能达到最优。

此外,T-Box跟天线合在一起,是未来比较好的形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天线路径上的性能损耗,同时省掉很多连接线,大幅度降低汽车天线的成本,而且性能还能得到提升。”林规提到。为此,移远开发了5G C-V2X天线补偿系统,利用损耗补偿达到两个V2X天线对等的状态。

而针对未来越来越多的全景天窗等使用场景,移远在会上首度公开了最新开发的透明天线,该天线置于车玻璃上而不影响美观,同时性能优于传统天线。

另外,面向新一代汽车数字钥匙等场景,今年2月,移远通信还推出了第一款车规级且带内置天线的UWB模组AU30Q,精准赋能智能汽车门禁应用,例如无钥匙进入、车内乘客检测、人员接近检测、非接触后备箱开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以及汽车换电等场景。

行业极度内卷,移远唯快不破

以上提及的移动通信单元(4G/5G)、C-V2X、GNSS高精度定位模组等,都是T-Box(车联网控制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T-Box作为车联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担负着监测和控制车身状态的重要使命。

4G时代,T-Box助力汽车产业打开了接入蜂窝网络的快速通道;而进入5G时代,汽车智能化趋势驱动,传统的T-Box产品形态也快速向智能化转型,从单纯的通信功能,到给车厂带来更多服务价值。

移远通信汽车前装事业部总经理王敏在会上特别指出,T-Box未来的演进类似于集中化的EEA架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同时也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图源:移远通信

当前,汽车行业“内卷”程度至极,淘汰赛加速,对降本要求迫切,而无论是在技术迭代、研发速度,还是上车量产、竞争淘汰等方面,整体逃不开一个“快”字。对此,小鹏汽车嵌入式平台总经理余鹏在分论坛特别环节——圆桌讨论上指出,“现在这个时代,‘快’依然是车企的核心优势,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控制好节奏,找到快的方法。”

依托全栈式产品线布局,王敏则表现得信心十足。他直言,移远不怕快,反而喜欢这种快,快向来是移远的风格。不管是产品开发、客户需求,还是技术产品的迭代、降本,移远都是在快速变化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这也是移远的一个能力、一个强项。

面对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葛雨明博士也在会上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未来发展需要加强跨行业协同,推动跨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备、协同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做应用场景开发。

总体上,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架构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使未来的核心竞争将围绕“智能”展开。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提升,域控、中央计算平台进一步普及,软硬件复杂性迎来革命性变化。与此同时,未来的多生态合作也将成为必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肯定看好这家企业的未来发展。

自己上网简单调查了一下这一次重新命名之后,公司将与华为、宁德时代强强联手,对下一步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行重点打造,目的就是更好的巩固其自身的产业链,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满意生产出来的汽车,所以才会进行这样这种 *** 作。因此从目前的这个状况来看,我认为这家企业未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新能源汽车领域在中国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国家在这方面的支持政策也是应有尽有。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肯定会是一片蓝海。公司能跟随形式就一定能比其他公司发展的更快,而且公司在汽车领域也有不错的优势。因为本身就是一家生产传统企业的公司,再加上自己在新能源领域也有非常强的研发团队。因此在这个领域当中,自己本身就凝聚了不少的加分项,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更好的让自身更有优势。

其次这一次发展并不是自己单独发展,开始联合了华为和宁德时代这两家龙头企业。首先华为作为5G网络的开发者,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方面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这是其他企业根本不可比拟的。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是以电力驱动为主,宁德时代作为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商,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优势,都可以说是佼佼者。

所以综合这两大企业的特色优势,融入到自己的企业发展当中来。这无疑面对竞争对手时给自己增添了不少的得分项,能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活下来。总之,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进行联合发展,这样才能激流勇进的行业当中找到自身定位,并且不被打败。


2023年的上海车展盛况空前,智能电动化的变革力在这场车展上展现地淋漓尽致。也有人调侃,车展看官集体围观燃油时代的谢幕。


除了变革,还有卷。新老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秀肌肉的同时隔空喊话。中国汽车品牌成为车展风向标,外资品牌似乎也开始集体觉醒,纷纷表达向电动化转型的彻底决心。 


除了整车企业,也有很多助力车企转型的零部件企业正加速推动技术变革,尤其在软件定义汽车和电气化两大领域,以抓住汽车行业发展机遇。博世就是其中之一。 


4月18日,汽车产经受邀采访了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和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徐大全说,博世在“三化”领域,即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不断获取新项目。目前在中国,博世的三化业务占比已经达到40%,未来还会继续增加。 


据了解,2022年,博世中国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销售额达到约1036亿人民币(约146亿欧元),同比增长约7%。 


车展上,博世集团展示了面向自动化、电气化、个性化及互联化的领先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多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由本土团队开发的创新产品首展,例如智能座舱技术互动体验40、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190千瓦氢动力模块以及同轴油冷电机和全新多合一功率电子模块等。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以下为专访摘录 


提问:上海车展中间中断了几年,这几年当中车市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供需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博世作为供应商来说,感受最明显的变化有哪些? 


马库斯·海恩:对博世来说,我认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数量大幅增加。另外,在新车的软件功能上,我们发现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和过去相比也大大增强了,这是我们看到的最明显的两个变化。 


博世对于这两个变化是充分支持的,我们也提供很多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很多的一部分可以在我们的展台看到。博世已经从传统的动力总成向电气化动力总成提供商转型。过去主要做燃油车的供应商,现在逐渐为电动车提供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但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忽然发生的,差不多在10年前,博世在整个市场意识到电动车即将爆发增长之前,就开始做电气化的准备了,包括在电池、电驱和燃料电池技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很早就认识到半导体和碳化硅的重要性,也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投资。比如在碳化硅方面,我们在德国有一个自己的工厂,能助力产能的进一步上升。 


徐大全:从博世的角度来说,确实传统的业务在过去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但在过去几年中,在我们定义的“三化”领域,即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我们在不断获取新项目。我们预估这部分新项目在我们博世整个业务中占比将不断提升,从20%、30%,到有些地区达到了40%,这是我们过去10年,在“三化”方向上提前储备的结果。这部分的比重正在增加。 


提问:40%,是一个远期的规划?还是现在已经达到了?


徐大全:我觉得在中国,我们这部分的占比已经接近40%了。


提问:您觉得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和我们过去在2018年、2019年聊的软件定义汽车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马库斯·海恩:“软件定义汽车”和过去相比的变化,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今天对于大部分汽车的功能和系统来说,比如说转向、制动及动力总成,它们其实都是分开提供给客户的。完整的转向、制动以及动力总成系统,其中的软件和硬件是合在一起的。我们的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预见了把硬件和软件分开的需求,比如前面所说的转向、制动和动力总成,所有的这些功能我们都可以和在一个软件包里面,客户可以直接购买一个软件包。其优势在于客户能用软件包来实现跨域的功能。


今年早些时候,我在瑞典冰面上驾驶了通过新的“软件定义汽车”所实现的车辆动态控制功能,我发现驾驶体验很好。这是一个例子,也是我们下一步规划,就是主机厂可以从博世购买软件包这个单独的产品,独立于硬件。当然,我们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独立的硬件。这是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 区别于过去,主要的驾驶功能将由软件来实现。


提问:现在整个行业的成本居高不下,降不下来。博世是如何控制成本,比如提高软件的复用性?


徐大全:高阶自动驾驶在不断发展,从L1、L2,到现在的L2++,很多主机厂甚至都在尝试L3。倘若要实现接近L3,需要用很高算力的芯片,同时要用激光雷达。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会变得比较高。我们和客户之间的配合,是我们准备开发的L2++中间不同的配置,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要实现相当于“脱手”级别的自动驾驶或是驾驶辅助系统,需要很高的成本。 


未来随着系统级芯片(SoC)价格降低,或者是激光雷达的芯片价格降低,会大大减少现在增加的这部分成本,这也取决于应用的量。在这个过程中,按照客户提出的目标成本,我们会共同定义以什么样的功能实现。如果一步就走到高阶的自动驾驶,可能量会很少。另一个降本的方向是融合一些域,比如智能座舱和驾驶员辅助系统,通过域的融合将芯片算力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提问:现在也有一些主机厂提出所谓的全栈自研的概念。博世对此如何评价?


马库斯·海恩:对此我并不担心。因为现在车辆对于软件的需求和过去相比,可以说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一些主机厂做软件开发,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软件开发上就做得少,而是恰恰相反,主机厂在软件开发上做得多,我们也会做得更多,这也能从我们目前的订单量,以及我们的研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的数量看出来。我们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在大规模招募软件开发人员,因为这个需求非常大。主机厂他们可能在软件领域,会做更多功能和程序上的开发,我们在这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强,并不冲突。


徐大全:补充一点。博世也在做软、硬分离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领域多元方案,不论是单独硬件、软件或者还是软硬集成的系统,支持客户在这个基础上做应用层。


提问:各国的法规政策和产业链的完善程度都不一样,博世作为全球性的企业,对于中国合作伙伴出海的过程中,能否或者能够提供怎样的帮助?


马库斯·海恩:我们当然可以在诸多领域帮助那些有计划出海的中国主机厂。一是我们对于各国的法律法规,包括各国许可证的要求和当地市场的具体需求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有些主机厂想要去某个国家进行拓展,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二是博世的研发和制造能力遍及全球,有的主机厂在某个国家需要研发及制造,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提问:我们可以看到博世这些年不断加快脚步去适应中国变化非常快速的汽车市场。包括产品层面,我们可能会和一些本土企业进行合作,这是我们所讲的面向B端的一些举措。有没有一些面向C端的,去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一些举措?


马库斯·海恩:关于您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与消费者建立关系?我们主要想寻找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所遇到的痛点是什么。比如以停车为例,当我和别人聊天时,几乎没有听到有人说自己喜欢停车,大家都觉得停车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所以我们决定从停车入手,开发一些易于停车、自动停车的解决方案,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舒适,我们完成了很多消费者的探访,就是希望可以找出消费者在整个停车的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痛点。我们不仅开发了在车端的可以进行停车的应用软件和功能,还开发了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消费者下车之后,车辆可以自行寻找停车位,自己停进去。这是我们和消费者采取互动的一种方式。我们更多地会从消费者使用产品时候的痛点入手,这是博世的一个特点。 


提问:氢燃料电池赛道可以说是一个强基础设施导向的赛道,所以我们也看到博世会和一些地方政府进行合作,联合布设一些工厂。对于跟政府的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导向?


马库斯·海恩:博世与政府的合作,尤其是在氢能源合作方面。最近,博世与无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和商用车电动化的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


提问:今年年初,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和上百家车企、零部件企业,一起发布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博世作为物联网(IoT)最早的提出者,并且博世本身在智能网联这块具有众多的产品及技术,在中国现在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车路云一体化中,博世可以充当怎样的角色,并且愿意在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里贡献哪些技术让整个系统完全转起来?


徐大全:这方面我们也在做很多研究,甚至在做一些展示的项目。比如我们在无锡有车网连接的展示车,通过车内的信息来探测路面,并搜集很多气象信息。车辆有传感器进行路面的感测,这个信息会反馈到云端,从而被利用起来。我们也在进行很多预演的项目,并希望能在预演的过程中,将我们对车内系统的了解和外部如前方信号的联结起来,让车辆的运营环境更好、更安全。我们在做很多尝试,也和国汽智联做一些相关的研讨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到标准制定当中,在中国“车-路-云”连接的系统中制定出一套标准,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提问:前段时间华为余承东说,现在做软件需要和车企有非常深度的卷入。现在博世也在往智能电动化方向转,和车企合作的方式是不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合作方式发生变化,我们的结构、架构是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马库斯·海恩:现在博世正在通过一个叫Mobility Company项目来调整内部架构、促进跨域的协作以更好满足客户需要,给客户提供跨域的解决方案,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可以说,在未来,我们强调的是软件定义汽车,因此在和一些主机厂商合作的时候,除了要有先进的技术之外,也需要改变我们和这些主机厂商合作的方式。在过去,博世各事业部相对比较独立,现在,通过Mobility Company项目我们正将内部架构变得“横纵交错”,促进跨域。比如纵向有驾驶辅助的、有能源动力,横向有半导体、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等,通过不同的协作方式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解决方案。这对我们而言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因为要跟客户合作,除了在技术上需要领先,在运营方式上也需要调整,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中国主机厂商合作的时候,一方面强调架构方面的合作,另外一方面要强调速度,我们通过这样的改变,不断使我们和本土伙伴的合作更加深入、有效。 


提问:博世如何看待在智能领域,和华为、百度这样的企业的竞争关系?


徐大全:关于华为、百度,他们既可以是我们的客户,也可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可能在某些领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现在就是相互交叉的状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43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5
下一篇 2023-06-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