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从何时开始

物联网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从何时开始,第1张

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家电传感网络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无线传感安防系统、用户用能信息采集系统等,主要硬件设备包括智能交互终端、智能交互机顶盒、智能插座等。该系统与外部的通信主要通过电力线通信(PLC)、电力复合光纤到户(PFTTH)、无线宽带通信等通信方式相结合的宽带通信平台来实现。
三元数据综合才能得出有价值内容
大数据、智慧城市、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合起来叫大智移云,现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已经作为新一轮的创新的平台。
物联网也是产生大数据的来源,目前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搜集到很多数据,为了解释这些大数据,需要用到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作为大数据分析往往需要来自三个层面的数据,第一个是网络层面,就是从网上搜集;第二个是物理层面,从传感器物联网搜集;第三个是社会层面,比如政府通过体系推动来实现。把这三元数据综合起来,我们才能得出有价值的东西。可穿戴终端实际上是物联网与便携式终端的结合,可以直接连接到移动通信网,有的是通过蓝牙连接到随身携带的移动手机上,通过手机连接到网上,传感器设备成为随身的物联网。
编码需要统一标准
近几年,物联网的内涵、外延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涉及的最基本技术没有变,标识的要求没有变,对标准化的要求没有变。一般标识的时候就是标识几个位置,比如在物流行业,一个车的物品送到了需要识别标识,包括位置、时间、原因等。以后物联网里面要识别七个要素之一或者更多的要素,我们国内推动编码过程中都给标识提出了要求。物品编码中心承担了有关国家发改委物联网项目的一部分,包括标准制定、编码设计、平台建设和示范工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统一物联网的标识,这个标识的特点就是统一、兼容、创新,尤其是物品编码的标识。
物联网的编码标识标准很重要,物品编码的统一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小范围的时候不用编码,但是在公共领域打电话的时候要统一语言,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容易产生歧异费时费力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另外,编码的兼容也是有内在要求的,不能过去有的编码都不用了,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建立统一的标识。另外,物联网应用中的感知、认知,都会涉及条码,如二维条码、身份识别等,这些识别技术和IT技术的提升融合也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显着的特征。
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及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监曾明
构建统一物联网标准至关重要
目前,很多智能系统前端已足够智能,但缺乏网关与云、存储等技术的联接,继而实现后端大数据分析的能力。针对快速发展的物联网,英特尔的策略是不仅致力于提供领先的芯片计算能力,更要加速开发和部署面向零售、安全监控、网络通信、车载系统等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以连接传统系统与新系统,使原本孤立的系统转为互联设备,以此推动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云、数据分析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和共享,将小数据汇聚成为大数据,并通过过滤、分析、共享,最终形成巨大用户价值,以此创建更好的商业模式。
诚然,要将数十亿的设备相连,并与既有的更加庞大的IT系统相连,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如碎片化、互 *** 作性、安全性。同时,由于中国尚处于物联网发展初期,构建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与系统框架、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运作模式至关重要。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实现步骤主要有三步: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和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中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物联网的实现是通过物联网应用开发模式的一系列产业链来完成的,由应用解决方案、传感器感知、传输通信和 *** 作处理四个关键环节组成,物联网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整合应用解决方案、传感器感知、传输通信和 *** 作处理等关键环节,形成创新价值链。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功能:
1.获取信息功能
信息感知、识别、信息感知是指对事物的状态属性和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识别是指对事物状态的某种感觉的表达方式。
2.传递信息的功能
传输信息是指信息的传输、传输、接收等环节的过程。最后,它将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其变化方式从一个时间点(或空间点)转移到另一个时间点(或空间点),这通常被称为通信过程。
3.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处理是指信息处理的过程,用现有信息或感知信息生成新信息实际上制定决策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1.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2.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开始时,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就很容易,开始解决不好,积重难返,那么以后问题就很难解决。
3.管理平台的形成。
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
4.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5.应用的开发。
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与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6 商业模式。
物联网商用模式有待完善,要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完善政策环境,并进行共赢模式的探索,要改变改造成本高的现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46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