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安全有保障吗?会不会被黑客攻击从而被监控?

物联网信息安全有保障吗?会不会被黑客攻击从而被监控?,第1张

你好,要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需采用一定的防护手段。物联网是“万物互联”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原理更需要依托计算机,然而现在信息泄露事件还是非常严重的。前段时间国家有过相关报道过,在2020年境外约52万个计算机恶意程序控制服务器控制了国内大约有531万台主机,国家的信息安全也还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威胁,所以物联网被黑客攻击并且监控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要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可以采用加密软件来防护的解决方案,天锐-绿盾加密软件可以对信息安全进行有力防护;如果担心被黑客攻击,可以采用天锐-绿盘的智能备份系统来对信息进行智能备份,通过灵活数据备份策略和高速恢复的智能备份方式,有效保护信息的安全。

物联网的普及,会遇到很多安全问题,比如:服务器数据泄露,智能终端数据泄露,黑客入侵等问题。智能化的设备很容易被黑客入侵,或者勒索病毒的入侵。我们有两种方法对付它。
第一把补丁打全,安装杀毒软件、IPS、WAF等安全设备的事件库升级到最新版本,但是这种方法是对抗已知的勒索病毒。
第二是可以安装软件,比如LMDS最后一米数据安全, MCK云私钥、CBS赛博所,专门对抗未知的病毒,为终端设备,服务器通信管道,业务服务器平台各加一把锁,提高抗入侵风险能力。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就包含此方面的业务,希望能够帮到您。

十大重要标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其它相关标准
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 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02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其中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应用类测评标准)

这两个标准就是具体的评价准则!
希望能帮到您!

物联网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物联网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定义为:在既定的安全级别下,信息系统抵御恶意行为或意外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而这些恶意行为(事件)可能危及数据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那么在这个背景下,研究RFID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就是为了保障物联网中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是可靠的、安全的、机密的、可控的状态。

物联网RFID系统安全漏洞

RFID系统安全漏洞分析 
RFID系统作为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也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物联网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安全。

攻击RFID系统主要方法 
RFID标签是物联网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它们储存了大量的商业价值信息,这对于非法用户、黑客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一旦造成信息泄露或篡改,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

在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前,应该首先解决信息安全与防护的问题。隐私信息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位置信息、个人信仰、个体特征等。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共同的需要。在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研究并应用隐私信息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法律法规保护政策:通过法律政策来规范化物联网信息系统对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和使用过程。

(2)隐私信息使用方针:通过终端用户本着自愿的原则,以及根据需要与物联网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等供应商达成协议来使用个人隐私信息。

(3)匿名身份应用:使用间接的匿名信息来代替实名制信息,防止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以及被非法用户用于非法活动或行为。

(4)数据加密解密:对于重要的数据信息,比如商品交易信息,个人的位置信息等,可以使用复杂的加密及解密算法来混淆或置换这些隐私信息,防止被非法用户窃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53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7
下一篇 2023-06-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