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本号,更多行业内容推送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 旅游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盘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闲置农宅开发民宿,必须要以正确的改造方式为指导,对旧民居建筑进行优化设计,融合本土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古朴建筑和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通过三个案例,解析如何将闲置农宅变身人气民宿。
一、凤凰居 :古老建筑肌理的新灵魂
老房子是不是一定要拆建?乡土味的东西就没有一点价值?其实,恰恰是这些被人遗弃的老房子代表了独具中国传统色彩的乡村建筑文化,它们跟自然的关系远远要比现代的钢筋混泥土建筑来得和谐、永生。
坐落在莫干山上的凤凰居,原建筑结构老旧,已被废弃多年。经过向当地农民学习与土地相处的伦理以及以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改造,将本土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古朴建筑和现代生活相融合。
项目改造前
项目改造后
门前有石阶,是用有纹理天然石块的削成。种一些野花草在石阶缝隙内。取带有苔藓痕迹未经斧凿的石块砌成围墙,这样便有了山谷间的风味。
相较于“室” 的隐秘性而言,”客厅“是对外敞开的部分,位于建筑前部,是用来宴请宾客、朋友聚会的场所。
山中居室适宜明亮干净,不可太宽敞。明亮干净则令人心旷神怡,过于宽敞则费人目力。为了复原山中原始风味,让居住体验更加的神清气爽,后室的墙全部改成了全景玻璃,让后山的景色一览无余。透过玻璃,室内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的阳光、风雨、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
亭子下是SPA冲浪池,花池中种满了罗勒和香料,方便烹饪时新鲜采摘。
开放的大厨房有些夸张,为了瞒足众多客人可以同时参与料理,共享度假欢乐的时光。顶面天窗采光的设计让室内更具室外感。
吧台后面隐藏着顶级的BOSS音响设备和TV设备,可以移门推开却又不经意被发现,为了不同客人需求而设计。
柔软舒适的多功能榻榻米床。为满足度假时而超出人数而准备,能满足2-4人同时入住,也具备儿童在此同时玩耍沟通的场所。
精心挑选制作的橘色旧瓶灯,让房间更加温馨,床品按照5星级酒店的标准配置。
房间的浴缸将是推开度假时间后续的故事
这种不破坏原有建筑外观的改造型乡村度假小屋被称为“超五星”,因为星级酒店所有的空间都是公用的,从公用区域跨到私用的房间,不会有诸如院子、客厅这样的过渡空间,但改造类的乡村老屋不同,它通常私密性非常好,有很大的院子,独立的客厅,视野开阔的露台,加上创意十足的配饰,柔软的床垫,绿色无污染的食材……,从内心的享受来说这些其实已经超过了五星级。
二、霸王岭雨林酒店:建筑与自然交融
霸王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昌江县境内,是海南省面积最大的林区,也是规划纲要首批17个重点景区之一。雨林老屋酒店位于霸王岭山脚下,原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石结构职工旧住房、旧厂房,通过设计改造后,打造成了一家集黎苗风情、森工文化为一体的森林 旅游 度假酒店。
设计充分体现节能、环保。酒店拥有24栋青砖灰瓦的墅式院落,每套房都配有独立庭院、温泉泡池等设施。融和“霸之林、王之木、奇之石、温之泉”同时也拉开了霸王岭 旅游 风情小镇建设的一个序幕。
项目改造前
原始状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石结构职工旧住房和旧厂房,宿舍联排单间,庭院、围墙。
项目改造后
雨林老屋的24栋小院依地势而建,分列三排,第三排位于最高处,第一排位于最低处,项目组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改造。
雨林老屋酒店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规划改造思路,通过修复、加固、重建、保留手工痕迹,营造农家院原生态的建筑风格。
房舍分为三排,最边侧是一条直接通向前厅的石板小道,两旁是葱郁的绿色植物,还有翠竹;一套一个院落,进入院子都是打开半人高木门。
夜晚的林荫小道,这是中间一排的房舍,有起高的阳台,都是独门独户的小别墅构造。
院落各有不同,有石板铺的小道,散落各处的鹅卵石,石桌、竹子,设计中充满意境。进入小院内,有树有石凳,到了晚上还有射灯,让人感觉到非常宁静。
这是带有桑拿室和温泉的院子,院中石阶上下有起伏,充满层次感。整个风格既乡村又现代。
室内装修豪华,房间分为一室一厅一卫,布局得当,动线合理;装修采用部分文化石点缀,肌理感很强,卫生间采用大量石灰石和鹅卵石,积极乡村气息。让人有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但房间内的设施却是非常现代化的,而且配备齐全。
到处是充满设计感的景观,大多是生活常见的物品,稍作加工便成了艺术品,石头、木头构成了景观的主元素。
风格独特的围墙设计,细高的塔楼、茅草门楼和文化石块堆砌构成了围墙,数十米之外就能看到木牌上刻着的雨林老屋四个字。
纯木结构的酒店大厅,木梁、木柱的错落,整个大厅通透宽敞,船木桌椅、红灯笼、木质窗棂构成了独特、质朴的民宿风格。进入雨林老屋酒店,会感觉一阵雨林气息迎面而来,不仅因为它的整个基调很让人放松,外观上给人感觉既 时尚 又古朴。
三、沿坑岭头村:艺术点亮民宿产业
浙江省松阳县的沿坑岭头村,有近400年 历史 ,距县城较远, 历史 上交通极不便利。如今的沿坑岭头村已入选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黄泥墙、小青瓦的传统民居随处可见,成片上百年的古金枣柿树更是村里的一大景观。
沿坑岭头村局部鸟瞰
2012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技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李跃亮老师被下派到松阳县枫坪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枫坪乡党委副书记。画家出身的他闲暇之余常走村进户寻找可以写生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沿坑岭头村——一个在当地下山脱贫政策鼓励下即将被废弃的村庄。
村落所在地自然环境非常好,整体山势如同一把金交椅,很是特别,村落周围植被繁茂,有良田美竹散落其间,传统民居高低错落的成片分布于各个小山坳中,两片集中成片的金枣柿树群可金秋时节可谓美不胜收。“画家村”的想法应运而生。
沿坑岭头村“金交椅”格局之座面部分
金枣柿树群局部(已落叶的前景树)
经过第一代住宿、第二代住宿的开发,促进了沿坑岭头村的 旅游 发展,村子的名气也随之大增。
沿坑岭头村错落有致的民居
第一代民宿(习称10版本),主要接待前来写生画画的学生,条件相对比较简陋,仅仅满足了基本的住宿需求。
一代民宿“得造花香”天井院
“得造花香”客房床铺
“得造花香”餐厅
二代民宿摈弃了高低床,以标准间为主。在一代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了适当的装修,屋内相对整洁干净,房内采用明瓦,窗户加大,满足通风和采光的需求。每个房间有了独立的卫生间,也出现了公共空间,布置了茶几、沙发等现代生活的元素。这样的民宿,以“速写小院”为代表。
二代民宿“速写小院”入口
“速写小院”标准间两张
二代民宿简单舒适,却满足不了画家创作的灵感。需要一个集住宿、茶歇、创作间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三代民宿(30版),已成为“画家村”发展到此时能否有所突破的一个瓶颈。“柿子红了”便慢慢的生根发芽。
三代民宿选址根据房屋的位置及周边环境,民居的可塑性,以及主人的态度等,最终选择了现在“柿子红了”所在的这一栋民居。
民居位置不错,坐北朝南,刚好在路边,门前有开阔的山谷和层层叠叠的远山,且离村口近,交通比较方便。除去房子本身比较破旧之外,其他条件都很不错。民居建于1976年,占地1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院落面积80平方米。主体两层加附属用房,坡屋顶,可以有较多的空间利用,也可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民居为木构结构,梁架结构完整且较为稳固,仅需局部进行结构加固,无需进行大的调整。夯土墙体,同时二层窗户本身较大,较好的规避了夯土墙开窗困难的问题。
“柿子红了”对面的山田景观
县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政府作示范、打头阵,以向村民租赁20年,并出资改造。原主人住在一楼的大房间,民宿的日常经营也由原主人打理。
整个房屋的改造主要由李跃亮老师和知秋画廊的吴小芳完成。李老师负责是建筑改造和硬装部分,主要包括结构的加固、屋顶的改造、门窗的替换、楼梯的设置、室内墙面的设计与处理、室内的地板处理、以及院落的设计和铺装。改造主要以安全性、舒适性、多样性与本土性为原则。
“柿子红了”一楼接待厅
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民居结构的加固、屋顶的防水(防漏)处理。沿坑岭头的降雨量较大,当地的屋顶做法是在檩条上铺设望板,望板上直接搁瓦,屋面没有做防水处理,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漏水、雨水腐蚀梁架结构的现象,需要经常对屋顶进行检修。这里解决办法是檩条上放木板,木板上做防水层,防水层之上才是望板,上面再搁瓦。檩条上的木板一是给室内一个比较平整舒适的屋顶界面,再则可以避免人直接看见防水材料。
改造民居所在地自然风光极好,南向可见远山、山谷、林木,阴雨天的云雾景观又是这里不可多得的自然之美。通透不仅在于“通”,更要“透”!将四时美景收于眼底,最重要是便是——窗,把原有窗户增大。因夯土墙体结构特征导致开窗面积不宜太大,因此窗户主要在纵向方向增高,并增加木过梁。一层原有的楼梯间十分暗,没有窗户。为了增加通透感,在楼梯间的墙上开了四个小窗,增加采光的同时,又创造了画框一样的效果。
这里还出现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当地流传着一种在堂屋后面(正中间)开窗会漏财的说法,于是主人极不同意开窗。游说村民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四小窗避开中轴线来开,是不是就不算正中开窗了呢!增加了四个小窗之后原有的墙体“透气”了,屋外的绿色也被画框收入屋内。在二层的客房中,都增添了“天窗”采光,也为客房营造了温馨浪漫的氛围,白昼的阳光,夜晚的星空,只要你抬头,它们一直都在。
在公共区二层的咖啡吧有一处很有创造性的改造,原有南面墙体上有一处局部倒塌后残留的墙洞,改造成了顶部倾斜的大面积条形窗,在传统的老房子里又增加了几分现代的 时尚 感。
左:原有楼梯间墙面,比较封闭
右:在此墙面上增设了四个小窗
左:南部墙体原有的墙洞
右:墙洞改造后的效果
“柿子红了”与一般的民宿或农家乐的重要区别在于空间使用的多样性,这里既有针对不同使用需求的单间和套房,又有可供创作或交流的公共空间。从建筑平面上看,“柿子红了”在常规三开间正房的东侧有一个不规则平面的两层的结构。
主体部分的一层正中是原堂屋改成的接待厅,东西两侧分别为西侧原主人的居住空间和东侧两间独立客房;客房之间的过道可通往东侧的公共区域;二层正中是一个疏朗的公共空间,西侧有两间独立客房,东侧则是一个集茶饮、创作、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套房。
主体建筑的东侧被改造为整个民宿非常重要的公共区域,分上下两层,以楼梯相连,一层通过西侧过道可达接待厅;一、二层均为的可提供咖啡、茶饮的交流空间,吧台设在一层。这样的公共空间即适用于熟人的小聚会,又为陌生人的相识、交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场所。
左:茶室改造前;右:茶室改造后的效果(一)
茶室改造后的效果(二)
在满足安全性、舒适性和多样性之外,“柿子红了”在材料的处理和使用上非常注重本土性。改造中多采用当地传统的青砖、保留夯土墙、木隔断、红黑瓦顶,延续了浙南民居特色;室内地板和天花板尽量采用当地的旧材料,尽管旧材料在使用存在着重新拼接的难度,人工成本也相对较高,但保留了原始古朴之感,这是新材料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屋面瓦的使用也上,也保留了当地传统的红瓦和小青瓦;公共空间和室内的墙面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夯土墙或木隔墙,夯土墙仅做了简单的处理,保持原有的肌理与色彩;客房部分为了满足使用者对干净整洁的需求进行了风格适宜的室内粉刷。
经过改造,“柿子红了”已经拥有了一个多样的、流动的、有 历史 记忆的空间本体,更进一步功能与品质的提升就要依赖于室内的软装来表现了。
二楼楼梯尽端的陈设
“热爱自然,回归简单生活,追求小而微的生活,以及这样的乡村生活所带来的心灵修复和成长。”是室内设计师在体验了沿坑岭头村生活之后对“柿子红了”的定位。希望把自己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对居住使用者的尊重与体恤,落实到“柿子红了”的一器一物。在独立客房的设计上,分别采用“幽兰生前庭”、“野竹自成径”、“采菊东篱下”、“为梅且拆屋”、“陌上缓缓行”五个主题,既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也富有乡村野趣。大部分的家具采用木质等自然材质。房间的装饰大部分是来自这个村子,如盛花的土陶、采摘的果子、野花,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是经过设计师仔细思考和精心挑选的。
左上:“幽兰生前庭”主题房间墙面
右上:“幽兰生前庭”房间内茶具
下:“幽兰生前庭”房间内灯具与摆件
左:“野竹自成径”主题房间改造后效果
右:“采菊东篱下”主题房间改造后效果
左:“为梅且拆屋”主题房间改造后效果
右上:“陌上缓缓行”房间内摆件
右下:“陌上缓缓行”房间内茶具
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也是“柿子红了”出彩之处。二层低矮木梁结构的保留为咖啡吧创造了独特的空间感受。同时,咖啡吧的设计聚集了乡村、工业化、自然和7080怀旧等各类元素。桌子是利用收集来的旧木料由村民亲手制作,天蓝色的旧墙壁是原来留下的,并保留了剥落的状态,没有刻意重新粉刷,这块墙壁成为了留言墙,让充满 历史 记忆的老墙得以续写新的 历史 。
主体建筑二层正中的公共空间被用作了茶空间,命名为“茶余云起”,没有多余的装饰。中式茶几、简易的家具和通透的落地窗,既可以品茶聊天,又能观云。在家具的使用设计师也逃离了固有的模式,将柱间横梁作为茶几、鼓当凳子。灯具的选择上则与当地编织手工艺相结合,保留了当地的传统元素。
咖啡厅一层改造前
咖啡厅一层改造后
咖啡厅二层改造后的布置及陈设
“柿子红了”民宿改造总共用了40万元,硬装30万,软装10万,于2014年10月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之所以叫“柿子红了”正是源于那村中180多棵的古金枣柿树,而“柿子红了”庭院内已为金枣柿预留下了树池,也是希望沿坑岭头的标志景观可以在这院子中得以延续。
“柿子”红了之后,画家村的名声更响了,游客多了,柿子也卖疯了,还有人远道而来就为体验一下“柿子红了”……
从计划整村搬迁到如今的画家村,沿坑岭头有了 历史 的转折。一间民宿的成名挽救了整个村子,这是我们从“柿子红了”中看到的最直观也是最好的结局。
“柿子红了”
乡村民宿设计主要是以旧民居建筑为载体,在实际设计改造过程中,需要以建筑本身为基础,实现物与景、人与物的完美融合。乡村老房子承载着时光的印记、记录着乡村的厚重 历史 ,通过对其进行改造设计,将老房子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是老房子获得新的生命力、促进乡村 旅游 发展的重要途径。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需注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开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下面是我给大家准备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心得体会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 文章 ,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 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录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2
在干部培训平台中认真学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作为最基层人民政府的我心绪久久不能平复。从学习的过程好像已经展望到未来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农村新面貌。
党的十九大 报告 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民风民俗、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甘南是藏王故里,临潭是拔河之乡。众所周知藏区幅员辽阔,有着无尽的草山资源。牛羊满山的情景是人们心底对藏区最深的了解,随着甘南州在全省率先实施环境卫生革命战略以来,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了。今后我们本地的土特产将成为纯天然无污染的代名词,我们卖的就不仅仅特产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藏区文化,让每一个来甘南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 传统文化 的精髓所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作为中国党员中的一员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为人民谋幸福”将成为我们工作的目的,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3
在百色干部学院学习期间,聆听了凌经球教授所作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讲座后,感触很深,作为从传统古村落高田镇朗梓村走出来的农村孩子,每当回到家乡,总是在想,若古村落传统文化的得到开发,一是传统文化会得到保护和传承;二是村民能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享受到红利。乡村振兴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让老百姓能感受得到的满满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传统古村落的振兴,就要在产业的发展中,找到适合的产业发展之路,因地制宜,找准路子,明确发展的方向,从而激活乡村振兴发展中乡土文化的活力。
一、推动传统古村落的乡村振兴,以文化为载体,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挖掘乡土文化,对于具有三百多年明清古建筑的朗梓村而言,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丰富和提升传统古村落农耕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乡土文化的振兴,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乡土文化是该村几百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厚重而深沉正是朗梓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所立足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把传统文化转变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就应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进外面的资本,克服动不动就喊“狼来了”的狭隘思想,只有先进的理念和雄厚的资金运作,才能让朗梓古民居这深藏的闺秀展现在世人面前,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传统旅游产业文化村落,并以此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推动传统古村落的乡村振兴,以农村居民为主体,促进生态宜居乡村的良性发展。
传统古村落的乡村振兴,从原来的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实现了从产业单一性到产业体系化的跨越,在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中,广大的农村居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为此,应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和发展地域文化的主体,无论是农耕文明的保护,以及民族地域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并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然而,推动乡村振兴,把发展壮大农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有利于助推古村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形成开发中保护与保护中开发的良性循环,构建集旅游、生态、文化、休闲一体化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主要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群众明白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全体村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做好引导村民思想,向外推介和宣传各村的旅游文化资源,从而吸引外资。
二是乡村振兴的内容要有系统性,传统古村落的开发建设本身就是生活、生态、生产、规划、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首先要站位高,品味高,眼光远,谋全局,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建筑等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做到相得益彰。
-指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传统古村落的人文、社会和自然资源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增加村民收入的福祉。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 *** 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解决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 教育 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5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
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6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习-的核心地位,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7
一路走来,桐庐县的精致大气,环溪、荻浦的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同志纷纷表示,“桐庐样本”可圈可点、可看可学,将借鉴和学习该县在城建管理、绿化美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好 经验 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启示一:要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善于挖掘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美。越剧文化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启示二:要重视群众。“和美越乡”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把宣传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形成全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和美越乡”建设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要突出重点。“和美越乡”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全面铺开不现实,一步到位更加不切实际。
重缓急,逐步推进,就当前来看,农村环境卫生是重点,要转变思路,实施从“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另一个是要打造亮点,要按照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带、示范区块和精品村。
启示四: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从消除一处卫生死角、建好一处垃圾站房、改好一座卫生厕所等细微环节入手,用“纳米精神”,一点一滴抓推进、抓示范、抓落实,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和美越乡”。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8
为期一周天的乡村教师进名校培训活动结束了,我有幸成为30名学员中的一员。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精彩的讲座、现场的观摩,以及师生研讨会等。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手段,让我深深的 反思 起自己的教学来,使我如“井里之蛙”从“井里”跳了出来。认识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认识了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农村教育要想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必须从我们农村教师身上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允许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创设平等、互助、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从很多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一个教师要想把课讲得好,有吸引力,授课的教师必需具有丰富的阅读知识,在庄季葵老师的课堂中,庄老师的学生训练有素,庄老师是个非常有个人底蕴的老师,他的课堂让人有种浓浓的文学气息。可以看出她平时就十分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有直接关系。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读书、阅读对于教师的重要性。而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集体观课议课活动团队展示的环节,教师们分工明确,提出的问题针砭时弊。是我大开眼界。
我们每个学员都来自农村,多媒体教学在我们学校是很难开展的、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但我想这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做为一名好师的绊脚石。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用自己的师魂塑造孩子的灵魂。让他们的未来充满阳光。
这次培训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新的教学理论。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更加充满了热情与信心,我相信我们的我们的农村教育会有一次更大的提高。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10篇
★ 乡村振兴策略心得体会范文8篇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精选版8篇
★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心得体会
★ 202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范文5篇
★ 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范文7篇
★ 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5篇范文
★ 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五篇
★ 2022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2018年关于农村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强力推进“活力临泉、绿色临泉、平安临泉”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时期。为服务“三个临泉”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攻坚克难完成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美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玉米振兴计划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粮食生产模式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粮食连续十一年丰收、总产稳定在110万吨左右。2010、2011、2012、2013年连续四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土地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00多家,土地流转面积由2010年的196万亩增达到73万亩。全县蔬菜日光温室面积由2010年的1千余亩增加到2万亩;钢架、竹木、水泥支柱、钢架等一般保护地蔬菜面积由2010年的15万亩增加到3万亩;大棚早春西瓜由2010年的3万亩扩大到5万亩,此外,大葱、生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统计数据来看,临泉县常规露地蔬菜年种植面积30余万亩,保护地瓜菜面积16万亩,全县粮经比稳定在7:3以上。全县实现养殖面积447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12万亩,河沟养殖面积235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8500吨。
(二)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突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2014全县共有各类规模养殖场6120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5%,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4513亿,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全国生猪大县、全国畜产品百强县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2家,比2010年81家增加了1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10年的42亿元提高到到2014年的75亿元,增加了33亿元。全县累计建设县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四)林业生产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县抓住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机遇,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土地流转,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74万亩,“十二五”期间净增5万亩,森林覆盖率174%,增长18%,活木蓄积量2718万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净增758%,2013年林业产值78亿元。
(五)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农田水利兴修累计投入资金65637万元,完成土方2319万方。到2014年,全县防洪堤防总长达到11168公里,各类水闸116座,扩挖水塘1354处,可控制河沟库容7735万立方米;机电排涝站17处,总装机3230千瓦;农村大、中、小、沟桥梁共172万座;机井6011眼,小口井329081万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解决89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052万亩,除涝面积10943万亩,防洪面积283万亩。
(六)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我县农机补贴资金11000万元,补贴各类机具6766台(套),拉动农民投入32000万元,受益农户5238户。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726台,联合收割机3245台,农机配套比1:25。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7%,农机经营总收入达85亿元。
(七)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农民纯收入由十二五末的3476元增加到2013年的5721元,年增幅15%左右。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二、“十三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十三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比较有利。一是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全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沿着精品农业方向发展。全县蔬菜、花卉、绿化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不断上升;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占农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三是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变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耕地承包经营权向少数种植大户集中,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涌现,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全县农业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明显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初显风貌。四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拉大了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十二五”以来,我县农业产业虽然实现了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制约因素客观存在: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新时期农业作为“接二连三”的产业,其重要性在全社会还未被广泛认知,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亟待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农业本身,部门内部机构、人员编制大都仍沿续过去传统的设置,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职能未能充分体现,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传统专业占比大,知识亟待更新,能力亟待提高,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近些年新鲜血液补充难,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力量显得薄弱,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老化、素质偏低。
二是农业有效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农业是个露天工厂,比较二、三产业,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回报期也长,加之农业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投资农业的风险大,地方政策投资农业的力度与周边县(市)比相对较小,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催生的农业大项目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带动能力还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依法治农护农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广大技术人员、农民、涉农企业的法制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和提高。
三、“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美好乡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三个临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坚持完善和创美好乡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10000元左右,年均增长15%;粮食产量达到115万吨,10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种养面积达60万亩,种植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到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左右;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000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重达45%;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206%。
四、“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积极开展小麦、玉米千斤县创建,提高粮食整体生产能力。提升粮食作物品质,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加快发展现代粮食加工,坚持全加工、全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要求,优化农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跨越发展。积极发展西瓜、生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区),重点突出牛羊业优势,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畜产品供给区。推进水产跨越工程,加强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水产品加工水平。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大力发展黑红薯、水果、中药材、特种养殖、食用菌等特色农业。
3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菜篮子”工程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推动“菜篮子”产业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价格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到2020年,力争实现“菜篮子”主要产品供应量年均增长5%以上,从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4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委托有资质、高水平的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围绕制约农业经济开发展的瓶颈和难点,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同时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把农业项目整合与开发区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成效一片。到“十三五”末,把开发区基本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的安徽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
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812”转型倍增计划,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促进加工型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县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以大宗农产品产后初加工为重点,提升产后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新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合同价格优惠、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
6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生产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7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和自助合作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依托乡镇工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培育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改善装备条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名牌产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建筑业。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餐饮娱乐业和旅馆服务业等农村休闲旅游业。
2支持农民创业。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活力。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资助青年农民工群体创业。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和乡镇工业集聚区,统筹发展农民工创业园。实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计划,建立创业者入园孵化、出园兴业的良性机制。支持农民创办小微型企业、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庄。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创业。
3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的培训新格局。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工集聚地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民外出就业信息引导,开展劳务供需对接,引导成建制建筑、服装加工、机电产品加工等劳务输出。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把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4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本上,稳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大牲畜和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等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盘活农民资产,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渠道。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最一公里建设和节水改造,推进易涝低洼地治理,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进行农村沟河清淤和塘坝扩挖,清淤疏浚沟河385条,扩挖村塘810口。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积极开发和推广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努力提高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计划每年新增造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34个百分点。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打造宜居宜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2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以提高防洪除涝和供水能力为重点,以“水利安徽”战略为契机,兼顾水环境保护和美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抓好“治、蓄、排、节、引”五水文章,实施“水多、水少、水脏”三水同治,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相适应的现代水利支撑体系。实施城乡防洪保安工程,完成洪河治理工程和泉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分期分批实施县城防洪排涝工程,拆除重建中型水闸4座,维修中型水闸5座,维修、重建小型水闸22座,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小型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新打恢复机电井5000眼,配套机泵5000台套,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全县累计达到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力争达到07;努力构建水源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引淮济阜”工程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地表水,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初步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河流、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生态水利建设;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
3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020年农村居民自来水使用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短缺问题,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完善网络、提高技术标准为目标,重点实施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和安保工程建设。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4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化。按照严格保护耕地、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科学编制村镇、新型农村社区和土地整治规划,将土地整理和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实施村庄合并、农村危房改造、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保护村庄自然生态,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做到道路干净、河渠畅通、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与处理体系。提高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和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四)深化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积极发展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使城乡进入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改革,积极探索“扩权强镇”工作,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政府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的三项职能,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推进村改居,推动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权益。认真执行强农惠农政策,完善“一事一议”等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鼓励社会力量与农村结对帮扶,开展共建活动。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地、宅基地确权成果。加快土地整治项目试点示范,到2020年,完成全县各乡镇空心村土地整治任务。统筹实施村庄合并、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切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政策的实施,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电信、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确保广大农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城区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面积约260平方公里的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集中发展中心镇,优化功能分区,建设布局合理的居住生活区、产业集中区、生态景观区,各乡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十三五”期间,每年建设10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各乡镇分别建成1个中心社区、1个农村社区和2-3个中心村。形成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社会救助查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拓宽农业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额度,增加对农民的消费补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财产权属,稳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交易市场。在继续支持农业生产环节的同时,加大对产前的种子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筹集农业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投资农业。
(二)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疫情疫病防治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探索与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培训基地,抓好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大力开展“家电、农机、汽车”下乡活动。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大力推进依法治农。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继续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由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系统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抓住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每一个政策性机遇,加大农业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农业的自我保护体系。整合农业投资,减少和避免各项重复建设,集中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编制各类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发展,以量化指标考核发展,明确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投身“三农”建设。分年度拟定发展计划,分阶段选择重点,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临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江南慢村德式亲子乐园将于2020年4月1日正式开业。为了确保开业前的准备工作顺利进行,江南慢村德式亲子乐园的管理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他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开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能顺利完成。首先,江南慢村德式亲子乐园的管理团队将对乐园内的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可靠,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其次,他们将组织专业的安全检查人员对乐园内的设施进行检查,确保乐园内的设施安全可靠,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此外,江南慢村德式亲子乐园的管理团队还将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乐园内的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乐园内的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最后,江南慢村德式亲子乐园的管理团队还将组织专业的安全培训人员对乐园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乐园内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给游客带来更安全的体验。通过以上准备工作,江南慢村德式亲子乐园将于2020年4月1日正式开业,为游客带来更安全、更舒适的游乐体验。
诗曰:
黄河东流去,岸边向北行。
蜿蜒六七里,山青野花红。
山村名水源,炊烟袅袅升。
我念桑梓深,日月牵乡情。
归来结草舍,苍桑天命身。
筑屋在道边,夏听蛙鸣声。
朝迎红日升,夜沐月光明。
薄地两三亩,地贫人辛勤。
风雨春秋忙,种得瓜甜香。
盘中菜蔬鲜,皆自田中产。
味美纯天然,少有农药染。乡邻皆亲人,老幼尊长严。
闲时农家院,也听诗酒欢。
门外车马稀,小犬捕雀闲。
犬吠客进门,来往皆乡邻。
语虽有不雅,言来必赤诚。
山上草色青,野鸡唱其中。
晚霞映山廓,飞鸟归黄昏。
休言山野偏,我自心向远。
此间得真趣,于君话闲言。
摘自《闲吟集》
这是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我只想在她蝶变之时,记下我所知道的她曾经的过去岁月的只言片语,以做抛砖引玉的引子。
很久很久了,总有一种想为我生于斯长于斯,我的祖祖辈辈生活生存的山沟沟里的村庄,这个名叫“水源"的地方说点什么。但每每欲说,又总是在心中的很多纠结中讷言。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自己近乎文盲的无能和对这片土地所承载的 历史 的无知,对此自己常有深深的汗颜之感!
省会金城沿黄河东行,站在通车不久的宽阔平坦的盐什公路的河岸,从此处向西望去,浩浩荡荡的黄河,奔腾起浪花,激荡出旋涡,咆哮轰响于此处折了个弯向东面的桑园峡流去。抬头望,一桥飞架两山的柳忠高速路上,车辆从头顶上飞驰而过,与它下面的大河一样不舍昼夜。桥下两山之间有沟,旧称小沙沟。沟口的高杆上端,有块牌子上写着“水源甜瓜基地”的字样。一条简陋的水泥路与盐什公路相接,入沟前行,地势渐高,路崎曲蜿蜒,路面多有破损。左侧是裸露的红沙岩的崖壁及上面高耸的山峁,右侧的沟底有咸涩的溪水顺势下流而去。进沟一两公里之内,沟两边的山上,多有丹霞地貌的红沙岩壁或高或低的呈现在你的视野中。曾经自然形成的似兽非兽,似鸟非鸟,似麦垛,似屋宇的天然的红沙岩景观,在当今满世界的开发开挖,征用抢建中几乎都没有了踪影!最有名的处于似有一线天之险, 历史 常有土匪出没的“狼舌头"景观也在这两年被附近郊区的人们,因听说要扩修公路,抢拓土地要补偿而掩埋了。过了此险要之地,再拐两个弯,山势顿开,看到包兰铁路,兰渝铁路分于两边的山侧,穿山跨沟,时有长龙般来往的客货列车快速驶过。再往前行数里路,便可看见散落在高坪低台上的农家院落,大多是朝阳而居。
西北干旱,地瘠民贫,古来有名。大多以“水"字之意为名的地方,无不因缺水为昐反其意而用之。"水源"村之名概没能外。这一点从现在水源的五个自然村庄的名称就可见端倪。一社卲家塘,二社潮泥沟,三社甘井沟,四社上水头(水源),五社下水头(马家铺子),所有的名称无不与水有关,表达着对水的心声。从前除上下水头两个村庄的河沟里有地下溢出的清清溪流可用外,其余村庄生活用水,都是在沟谷里挖数米深的井,肩挑手提回家做饭洗衣。水虽味咸,但可养人。祖先们便在此结束了背井离乡,开始了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到了今天。
上水头村庄河沟里的水流过下水头村庄时,夲就咸涩的水就更苦咸的无法食用了。上下水头村庄的河沟里,从前各有一眼清泉溢出,人们便从泉眼处接水以用。四季不断的泉流,便汩汩于低洼处,汇成无数个水塘,也常有波光粼粼之趣,只是面积都是几到几十平米大小不等,到夏天水里蛙声一片,日夜呱噪时,老人们便说天要下雨了,确也十不离八九,两三天内必有雨降,只是雨大雨小由老天爷掌控。冬天因结冰水流不畅,水越积越多,冰面就越冻越厚,面积就越大,河沟窄的地方冰就布满了沟,行人,车辆,骡马就都从冰面行过,冰面下的水却还继续着它向前的行程。滑冰戏耍后的娃娃们,回家时便刨下晶莹剔透的冰块背回家烧水煮茶。说来也怪,冰化的水竟少了原先的咸味。便有将冰块或冰化的水存放到天热,专门招待家中来客。也有从稍高于沟底的地方淘井而用,以保证人畜分用,干净卫生。但水依然是咸的,却有个好处,煮肉,做饭是无需放盐的。那沟里流淌的溪水便是驴,马,羊与天上的飞鸟,夜晚的走兽汲水的乐园,也是天热时人们浣衣洗物的去处。水越往下流越苦咸,自然是无法浇田润地,十年九旱的土地只能靠老天雨水的滋润了。那沟底的水却在阳光里闪着欢快一直流进前方的黄河中去了。好在聪明的祖先们发现了铺压沙田,保墒保产伟大实用的生产方法。但那又是一种不仅仅是勤劳辛苦所能完成的事情。因为要开山洞取沙,或挖地深十几米的沙井,用简陋的工具将沙石运出,用人背,或独轮车,架子车,或牲口驼运到半山的,坪台的田里。地下的沙井,山上的沙窰塌方,或伤或亡,其中有多少的艰难和生命的负出,难以想象……,多少年多少代,这里的人们就这样在艰辛与苦难中,在消失生命的代价中,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爱恨情仇!
土地虽然贫瘠,人却生来勤劳。就有了瓜甜麦香的日子。盛夏时节,水源村的各种瓜品成熟季节,满沟都是清香的瓜甜之味。山间的路上,白天黑夜便多了摘瓜运瓜上市出售的人流,车流。那名闻在耳的白兰瓜,成熟后先绿后白,切开是莹莹如玉色,流淌出蜜一样的汁液,忍不住咬一口厚厚的瓜瓤,便是满嘴的如蜜醉人的香甜。红沙瓤的西瓜,瓤口黄艳艳的籽瓜,圆鼓鼓的如肥嘟嘟的小猪娃在瓜秧中趴着,摘个下来,手一拍两半,偿一口顿时一缕甘甜沁入心肺,解渴防暑,是极佳的首选。这就是那用艰辛与生命铺出的沙田结出的慰人心灵的收获。旱沙瓜,名不虚传。因为砂的保墒效果很好,凡在沙地种出的不管是翠绿的香瓜,还是金黄的黄河蜜,铁蛋子,金蛤蟆,但凡老天能给上几场透雨,这里成熟后的瓜便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味道。可惜近年来,因品种的退化,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优质上等的瓜类品种少之又少,几乎成了风毛麟角,更因为经济收益的差距,从前此地优质的和尚头小麦等粮食作物几十年再无人耕种。以致于好多三四十岁以下的年轻的农民(暂切还算吧)很多没有见过自家的田地里小麦,糜子,谷子等五谷粮食是怎样生长,怎样收割,怎样打碾。地里的茄子,辣椒,蕃瓜,西虹柿,豆角等蔬菜,每家的地头上都有不错的长势,那完全是自给自足自家食用,或者留给城里的亲友们分享食用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大兴水利,国家划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里的人们在付出了辛苦与汗水,甚至用生命为代价,历数年,劈山钻洞,筑坝修渠,引水上山,修建了水力灌溉工程,在运行发挥了数年的灌溉效益后,因时代所变,集体经济瓦解,无人重视,无人管理,被盗窃破坏殆尽,成为一个失败遗憾的记忆。地就仍然是铺沙的旱地,也就有了名至实归的旱沙瓜。
近几十年间,因河沟地貌数度的自然改变,河沟中流淌的泉水早断了踪影,到处是泛起的白色咸土。甚至淘挖的井里也没水出来。只有几个外来的私营工厂时不时的排出的散发出恶臭的污水和夏天偶尔暴发的山洪从沟中流过。好在这几年政府加大了农村生活基础条件的治理改善,污水排放没有了肆意的猖狂。自来水数年前就通到家家户户,早些年安装的村村通卫星电和有线电视这两年己被宽带网络取而代之,在古道的沙土路基础上,政府重修乡村公路,又恢复了一点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原有的功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脚下的曾经记忆中自然形成的,随着每一场山洪流过就改变线路,不断变化的沙土路,现在基本稳定的水泥路,确确实实是一条被掩没于岁月长河中的古丝绸路的一段,是自古以来兵马粮草的必经之路。一九四九年我人民解放大军的一部,就是经此处一夜的休整后,精神抖擞的沿着这条路,继续追击由此溃逃的马步芳残匪,继而解放更广矛的祖国大地。上岁数的老人们记忆的深处还留有从前驼铃铛锒的响声,马车,驴车驶过的吆喝声和清脆的马鞭声……
从古至今,这条路不知留下了多少骑马座轿,南来北往商贾行人,贩夫走卒的足迹。
沿着古道继续往北,过水源村,翻山越岭,便可下联宁夏,上达津京,北通大漠,远抵西域,谁也说不清楚多少年多少代,多少故事与传说都在这古道的 历史 云烟中散去!此处村庄,距省会兰州只有十来公里之远,沿古道远行而来的,不管是进城办事的还是公干的,或是经兰州继续前行的人们,大多在此住上一晚,休整一番,养足精神,梳洗打扮,面貌一新后,向城里进发,带着到达目地的欣然。继续远行的,怀揣着漫漫征途的忐忑。由此,这里便有了供行人留宿的车马店,饭馆,商铺,也就有了遗留下来的“马家铺子",“张家场子”等带有商业信息的地方的名子。也就有了做醋的,做酱的,做盐的维持生机小商小贩谋利以生的机遇。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建设日新月异,包兰铁路穿村而过,喷着浓烟,发出轰隆隆巨响,震颤着大地的蒸气机车便南来北往日夜兼程,为奋发图强的国家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直到本世纪初,轰隆声响,喷着浓烟的老式蒸气机车被速度更快,运力更大的电力机车所取代,为国家建设货运南北,客送东西的奔驰如飞到了现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新建的国道公路解放后改修于别地,从黄河边经水源沙沟而过的古道,曾经的的热闹便渐渐寂寞了,记忆与传说便随着一辈一辈远去的先人们的背影消失而去。路只剩下村民进出的唯一功能,村庄也就成了半封闭的村庄。
改革开放,国家大政方针调整,水源村的人们,听从党的号召,顺应时代变革的 历史 洪流,抓住时机,在勤劳中 探索 ,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在几十年苦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传统经济作物种植,在政府的扶持下,将水源村打造成了有名的甜瓜基地,村民的生活在衣食住行各各方面的变化正可谓地覆天翻,有目共睹。尤其是最近几年,翻建的标准化小学窗明几净,新修的道路车来车往,新装的太阳能路灯让夜晚的乡村一片明亮。村民盖起了楼房。光纤通天下,网络联世界,人们出行从前靠驴车,自行车,步行,现在除火车,乡村公交,私家骄车已成主要交通工具。尤其是年轻一代,其思想与行动与这个现代化的世界已毫无违和之感。
农闲的时候,大部分闲下的人都出村打工了。健身广场上音乐响起的一刻,便看到跳舞的妇女们姹紫嫣红的身影,朝阳而聚者,抽着烟闲喧的,是年长的人们在下棋打牌中展现出的闲散舒畅。年轻的一代用他们的所学之长,努力追求创造着更好的生活而不至于被这个 社会 淘汰,为自己为家庭改变着命运,为 社会 做着贡献。外出打工谋生的,学成在外创业发展的,虽然对土地没有了先辈们安身立命的感情,人在他乡,但对这个养育自己长大的山沟沟,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渐行渐远的岁月,总有无法排遣的乡愁……
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张,水源村已被划入大城区的范筹。开发商的脚步在踏进这里停止了六七年后,因为政策的变化和投资环境的完善,2020年新冠疫情初步缓解的下半年,两个大的开发项目同时被启动。以包兰铁路为界,西面的称“万福城”,东面的名“黄河新城”。一样的大张旗鼓,声势浩大,一样的圈地数万亩。只不过不知道实力究竟如何?
村民们在被征占中盼望着,又在对补尝的不满中诅咒着,在参与中阻挠着,在同意与反对中矛盾着,心挣扎着,身疲惫着。道听途说的消息真假难辨,人们都在等最真的官宣结果。大大小小的领导与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乘坐着大大小小的车辆来来往往,与被征地的村民们在争议与妥协中,在灵活与原则中,获取着各自的利益,实现着各自的目的。
政府要政绩,商家要利益,百姓要权益。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这是村民,商家,政府之间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一场搏翼。这是旧事物的消亡,这是新希望的开启。新旧交替的时刻,尤如新生命诞生时的疼痛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事关祖祖辈辈,子子孙孙生活与生存悠关的变化,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是 社会 结构的变化与重组。原有的农耕生活随着田地的失去,将无影可寻,取而代之的是更新,更先进,更强大的思想与文化及整体的更加文明的 社会 形态。
新旧交替,振荡必然。
无人机在天上飞着,人们不知道它被何人 *** 控,为何而来?当上水头庄黑马驰沟口被开发商才开出一条车辆机械上山的路,五社下水头庄刘家沟复工后数天之内便已将一座山头几乎铲平,继而以“万福城”商住区的项目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开盘造势。
这是恒古未有的巨变时代,
在这个星球上与生具有的,在这个地方矗立了数亿万年的数平方公里内高低大小的山峦,即将在如蚂蚁搬家的渣土车的飞驰中消失殆尽。在黄尘漫天的飞扬中,在没日没夜的机械轰鸣中,一座座山将变成一片片平地,一幢幢楼群,一条条街道,一个个社区,出现学校,公园,商店,影院,花坛……
同时依附于她怀抱里的古老村庄也将消失!那些祖辈们生存过的土地,祖先的坟茔,曾经生活的窑洞,祭拜的庙宇,寒冬里的热炕,新建的房屋,还有那闻名遐迩,香甜如蜜的白兰瓜,那翠绿如玉的香瓜,那红沙瓤的大西瓜,水淋淋的萝卜,黑油油的茄子,如小小红灯笼的西红柿都将与已经成为记忆中的石磨,石碾,圈里的猪,拉车犁地的骡马,山坡上移动的羊群,报晓的雄鸡,看门的狗,山中的兽,最终都将成为人们的回忆与后来的人们口中传说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基于以上为载体的乡邻乡情也将成为一种新的 社会 形态。
土地没有了!
变化开始了!
都市的繁华来了!
乡村的宁静没了!
风里的歌声还唱着:
生来山里人
野菜食亦香
曾闻山外雅堂大
破衣难登它
井底说天大
芝麻当西瓜
粗茶淡饭养活咱
听风唱野花
山人自题
山,即将不存!
村,必获新生!
愿我的山村,凤凰涅槃!
愿我的乡亲,富足康宁!
耘耔
2021年元月于水源山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