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沧州交通学院是一所理工类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设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专业,建校14年。
沧州交通学院(Cangzhou Jiaotong College)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由北京交通大学于2008年举办的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校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沧州交通学院。
学校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建有标准化体育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文体活动场馆。学校已建成了面向全校各专业涵盖工、管、经、文、艺等学科需求的各类实验室百余个,完全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
沧州交通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聘请各学科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高级智囊团;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教学督导,监控、检查、指导教学工作;引进高级职称教师、行业骨干充实教师队伍,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壮大育人队伍。
沧州交通学院教学建设
沧州交通学院开设有33个本科专业,建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
沧州交通学院科研平台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批沧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沧州市绿色成型及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沧州市高温合金熔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沧州市瓶罐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沧州交通学院科研成果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先后主持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8部;获得专利授权15项。2019-2020学年,学校省级教研课题获批立项4个,厅局市级科研课题获批立项34个;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84篇,SCI、EI及北大中文核心类期刊科研类论文31篇;省级项目结题1项,厅局市级项目结题24项。
沧州交通学院荣耀称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始终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已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支持地方发展特别贡献奖”、“最佳人才培养奖”等多项荣誉;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品牌实力独立学院”、“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
沧州交通学院获奖殊荣: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学子在全国、省市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2015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近500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性竞赛奖项60余项。
沧州交通学院校徽由外圈圆和内圈齿轮组成的同心圆构成。上书毛体校名“沧州交通学院”和黑体英文校名。内圈圆中图形为铁砧、榔锤、链条、书本。齿轮象征管理,寓意学校以管理特色见长;铁砧、榔锤、链条象征工业制造及产品;书本象征理学和知识。整体中心标志体现学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数字“2008”代表学校的创办时间。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贺州学院的前身广西省立乐师范学校创建。
1953年,校务委员会决定把12月1日定为平师校庆日。
1957年5月,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58年9月,在贺县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办梧州师专。
1959年7月,梧州师专迁往梧州与梧州大学合并,师专附属师范改称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
1966年,梧州专区八步师范学校改名为梧州专区红卫师范学校。
1972年3月,取消红卫师范校名,恢复八步师范名称。
1972年4月,贺州市师范学校的前身贺县中等职业学校创建。
1975年10月,更名为贺县师范学校。
1987年7月,在梧州地区八步师范学校设立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8年3月,学校更名为梧州地区教育学院。
1982年7月,贺县师范学校被自治区教委确认为自治区定点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正式定名为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
1997年5月,贺县师范学校更名为贺州地区师范学校。
199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覆、广西区人民 下文,撤销梧州地区教育学院建立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11月,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第一届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申办本科院校的工作目标。
2002年12月,更名为贺州市师范学校。
2003年7月,撤销贺州市师范学校,并入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专家组评估,申本获得成功。
2006年2月、3月,教育部、自治区人民 分别下文批准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梧州学院。
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4年,加入中国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2015年,成为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6年,成为套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数字媒体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截至2018年5月,学校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形成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
序号 学院 专业名称 1 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方向)、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秘方向)
2 外国语学院师范教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旅游英语专业
3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套用化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及套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
4 理学院数学与套用数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5 教师教育学院国小教育专业、教育套用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6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行销专业、商务管理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7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
8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
9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专业
11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
12 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美术学专业、服装与服饰专业
13 套用技术学院(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贺州学院官网--机构设定 )
学科建设学校重点发展社会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三个学科,截止2014年获得广西重点学科3个,在教师教育、生物套用技术、食品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旅游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截止2014年3月学校有招生本科专业33个、高职高专专业12个,拥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
校园雕像 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4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420人,双师型教师319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38人;拥有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各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另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3人,客座教授、知名专家140人;外聘一批凤凰教育、中兴通讯、甲骨文、新道科技等企业专业教师、双创导师。
教学建设 精品课程截至2014年,学校的自治区精品课程有《分析化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有《国小英语教学法》、《国小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贺州学院校级精品课程有《无机化学》、《食品微生物学》 、《综合英语》、《机率论与数理统计》、《化学教学论》 《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教育学》、《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小数学教学法》、《儿童文学》、《信号与系统》、《机械设计基础》 等。
校园风景 教学成果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6项,横向项目16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南岭历史文化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邓玉荣教授主持的《桂东北地区方言地图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立项;《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爱莲湖 学校荣誉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自治区首批绿色大学、自治区绿色先进集体、广西森林校园、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文明卫生学校、贺州市" 花园式单位 "等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在南岭走廊族群文化、贺州方言、桂东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颇具特色,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截至3013年,学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学校教改工程立项58项、优秀教材立项2项。出版《南岭走廊瑶族乡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等著作。《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贺州学院 研究机构截止2014年3月,学校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2个、重点文科基地(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 )1个、其它科研基地26个等,这些是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族群文化博物馆、贺州矿冶钱币博物馆和林汉涛艺术作品陈列馆,建立了24个科研机构。"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广西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贺州学院博物馆。
校园风景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纸质图书9269万册,电子图书22723万种(其中本地镜像4723万种、网路包库180万种),多媒体资源1000余件,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7000余种,交换学报400种。文献收集符合学院专业设定要求,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图书馆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1998年设立了"古籍与特色资料室",收藏古籍5623种、贺州地文特色文献资料200余种,其中清代刊印的《贺县志》和民国时期出版的《贺县志》各1套。建立了完善的"贺州学院图书馆图书书目资料库"和"贺州学院图书馆期刊目录资料库",订购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总库"、"中国知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中国知网博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维普资讯网科技期刊资料库"、Springer、EBSCO等,开通50多个免费和试用资料库,供广大师生教学、科研使用。
学术期刊《贺州学院学报》系贺州学院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报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桂学与南岭民族走廊研究、语言学、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理论探索、实验与技术等。适宜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区内外各类专业人士和党政干部参考。
学术交流学校先后与泰国、越南、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1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合作关系,已招收5批留学生,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旗(一)旗形采用长方形红色通用形式,代表学院积极、规范的办学方向。
校旗(二)校名"贺州学院"与校徽居于正中主 置,代表旗帜的主体名称和学校的形象标识。
(三)校旗整体构图稳重大方、对称和谐,代表学校追求完美的办学精神。
校徽设计理念
以"贺州学院"汉语拼音字母为设计素材,以贺州学院"山水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规划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贺州地方特色,采用多元素变形组合的方法,以圆形校徽之样式进行创作。校徽体现了该校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和谐团结、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主体图案释义
1校徽主体图案由"贺州"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H" 、"Z"及中文数字"三"变形组成。图案美观,构图和谐,体现了"人文校园"、"山水校园"和"和谐校园"理念。
校徽2校徽中艺术形"H"构图与该校校门图案一致,形象一目了然,具有唯一代表性。
3校徽中字母"H"还代表灵峰山,下方是由"三"字变形而成的三根横线,既代表贺江水,也代表"三省通衢",点明了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具体环境,体现"山水之间美校园"的"山水校园"理念。
4 校徽中字母"H"还似一船帆,字母"Z"似一大鹏,寓意学校"一帆风顺"、"展翅高飞",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5 校徽中高耸的主图案还象征著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树立的一座座丰碑,反映了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求知进取的昂扬精神。
外环中英文校名及年号
外环互为环抱的是"贺州学院"中英文校名,中文字型为毛体,英文字型为PmingLiU,正下方数字"1943"为学校历史沿革中最早的办学年份,彰显学校久远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校训自强 自立 求知 求真
“自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召唤激励著一辈又一辈中华儿女奋发努力。“自强”就是充分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充满信心,勇于面对。“自强”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把荣辱得失都归因于自己,不怨天,不尤人。“自强”是大有作为的人生哲学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 澎湃的人生状态和永不言败的人生豪情。“自强”是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和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自立”是人生的基石。“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只有“自立”的个人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有益于社会。只有“自立”的国家才会不受欺负,才能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唯有“自立”才能赢得尊严。如果说“自强”是一种精神,“自立”就是一种作为;“自强”是一种仰望理想,志存高远,“自立”就是一种俯视大地,脚踏实地。
校歌“求知”即求得知识、求得博学,它是每个人固有的内在潜力,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经常自我反省,坦诚自己所不知,以真诚谦虚之态度求知,才能不断进步。“求知”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紧跟时代;才能增长才干,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求真”是大学的内在秉性。它要求拒绝假、丑、恶,与真理为友。“求真”就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勇于探索,努力前行,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物质变化的规律性。“求真”要求我们在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务必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求真”要求我们真抓实干,不走形式,紧紧把握发展主线,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教师追求真学问,学生学到真本领。
学校领导 姓名 职务梁丁丁
党委书记
吴郭泉
校长、党委副书记
毛芳才
党委副书记
何星存
党委常委、副校长
黎琼锋
党委常委、副校长
吕海波
党委常委、副校长
朱其现
党委常委、副校长
蒋峰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瑞龙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谢雪清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知名校友姓名
职务 江中舟 南宁市校友会副会长 翬剑平 广西建工集团贺州分公司总经理 杨立汉 原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黄昌云 平桂管理区校友会会长
根据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本科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了。
学院简介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总占地1420亩;设有14个教学及科研单位,有3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200余人,教师630余人。
办学历史
1998年,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合作办学,建立了“解放军体育学院增城教学点”,主要承担解放军体育学院地方委培学生第一、二年的教学和训练任务。
1999年,松田实业有限公司在解放军体育学院增城教学点的基础上,与原广州大学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了“广州大学增城教学点”。
2000年,广州大学与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主要承担广州大学普通专科的教学任务,颁发广州大学文凭。
2004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正式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独立学院)。
2011年,学校15个申报专业一次性通过了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2018年,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增城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学校实际控制人。
2020年5月19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肇庆校区开工奠基仪式举行;7月8日至9日,广东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转设考察论证专家组一行莅临该校实地检查,同意提请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转设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9月15日,教育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莅临该校,对学校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实地考察;12月28日,教育部发文,同意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转设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同时撤销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建制。
2021年1月16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正式揭牌;7月10日,举行肇庆校区落成典礼暨揭牌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及科研单位,有33个本科专业
二级院系
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
法政学院
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
艺术与传媒学院
新闻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
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
体育科技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教师63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70余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体育学、民商法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1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建有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校级科研所5个;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
科研成果
2019-2020学年,学校共组织科研项目申报20余次,立项16项,其中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8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共建项目1项,广东省财政厅会计科研项目1项,协会类科研项目4项,横向联动课题2项;顺利结项22项,其中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3项,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9项,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科研规划项目9项;教师公开发表CSSCI论文9篇,CSCD论文2篇,EI收录2篇,CPCI(原 ISTP)收录4篇,北大中文核心8篇,一般学术论文162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专著2部,编著1部;获得专利12项,其中教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外观专利10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纸质)9009万册,其中期刊合订本32万余册;订阅期刊604种,订阅报纸28种;电子图书1038万册,电子期刊13045册,学位论文68557册,音视频数据库累计16万集,约5万小时。
校徽
校徽释义:
校徽的主体标志是“用”字,取自校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字形源于甲骨文、石鼓文和鼎文。“用”表明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
校徽中间图形由8个梯形组成。形如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校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寄寓莘莘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徽外围由2个同心圆构成,象征师生同心同德、追梦圆梦。中间图形三纵三横,寓意三生万物,基业长青。三纵代表流经学校广州校区、肇庆校区的珠江、东江和西江,象征学校海纳百川,集八方学子,纳四海英才;三纵中间的2个区域寓意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2个核心城市广州和肇庆,体现学校“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远景;三横中的5个白色梯形寓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徽中的蓝色代表科学技术,白色代表纯洁高尚。
校训
博学笃行 经世致用
校训释义:
“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寄寓师生勤奋学习,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努力践履所学,把知识和学问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远承先秦儒学传统,近取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诸人学旨。寄寓师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以己之所学“务当世之务”,志存高远,敢为人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