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

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第1张

一、“互联网思维”一词的起源: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的提及者应该是李彦宏,在2011年,李彦宏在一些演讲中,就曾偶尔提到这个概念,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并没有引起重视。在互联网行业主要的社区网站之一“知乎”上,最早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提问,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当时几乎无人应答。
2012年,雷军开始频繁提及一个相关词汇——互联网思想,几年来,雷军一直试图总结出互联网企业的与众不同,并进行结构性的分析。从他的两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变化:2008年的《关于互联网的两次长考》,以及2012年的《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在2012年的每一场公开演讲中,雷军都会使用这个词,但起初小米影响力尚有限,除了众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并没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体的跟进。
2013年,随着雷军曝光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如罗振宇等自媒体人士开始频繁提及“互联网思维”(好像是从罗振宇开始“思想”又变回了“思维”),一些TMT行业的记者也开始引用这个词。
在2013年中,我们能看到“互联网思维”有如下重要曝光:
——2013年11月3日,新闻联播发布了专题报道: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
——2013年11月8日,小马哥在一次发言中,以这个词为结语: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摘自马化腾2013年“道农沙龙”发言)
行业和新闻联播的连续引用,将这个词迅速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后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各类媒体纷纷摇旗呐喊,各种解读日益喧嚣,一时好不热闹。
二、“互联网思维”一词为什么能够攀上神坛
这个词汇的走红,直接原因是一些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腾讯1000亿美元市值,小米估值100亿美元),从业人士开始变得越发自信,他们需要一个词汇来统一表达与传统企业的区别,用来区隔他们的身份。
仔细研究现在各种跟这个词汇有关的言论,无论是以用户为中心,增强服务,数据管理等等,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早些年,相关的表达都曾经在一些行业,家电、快销、零售、房地产……轮替出现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为什么又可以热炒一次?这个就得说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这个要分四个阶段来说。
1、互联网的核心本质是将信息电子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存储和传输。信息在变成“比特”之后,传播的效率大大增强,这个变化是龟速和光速之间的差异,因此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也是颠覆性的。但这种变革是渐进的,因为人类对信息传播效率的需求并不一致,科研机构、军事单位对信息沟通效率的需求最为迫切,因此他们成为互联网的发明者,在他们开始了二十多年之后,互联网才真正进入民用阶段。
2、既然互联网主要是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对信息进行结构性整理,并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服务。简单分类一下,大概这么几项:
A、信息交流:如通讯工具、邮箱、电子商务平台、社区等;
B、信息娱乐:如互动游戏、音视频网站等;
C、信息安全:如网盘、云盘或者杀毒工具等;
D、信息计算: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等……
无论这些企业的定位或者描述多么的复杂,所开展的业务多么的纷乱,拨开他们的外衣,你会发现大部分企业所提供的仍然是信息服务。
3、人类活动本质上是由两种交流构成的,一种是信息流,一种是物流。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也就影响了物质的流通。很多原本需要承载于实物上的信息交流便可以虚拟化了,胶片因为成本和实效性较差,很快就被完全整合,纸张则拥有一些先天的优势,暂时还在整合的过程中。
4、互联网既然是针对于信息方面的革命,那么它必然会走向物联网,也就是物体与物体间的无缝对接,以及人与物的整合,有几则新闻可参考:“A、本田开发仅靠人脑思考即可 *** 控机器人的BMI技术;B、首个思维 *** 控飞行器曝光”。从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再到法国的机器人NAO,以及可穿戴设备,还有远程医疗,3D打印,智能家居……通过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基于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革新,会进一步改变整个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区别,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一些从业者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难免会急于表达内心的激动。2013年又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收获颇丰的一年,电子商务、新媒体斩获了诸多眼球,新一届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重视更是催生了各种媒体的兴趣。我们从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无疑是点着这一簇火焰的关键火源。
三、“互联网思维”要不要有?
互联网技术既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对发展趋势没有一定的了解,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就有可能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一些以信息服务为主的行业,正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在重新构建新的竞争形态。
媒体:我们经常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做一些区分,事实上媒体提供的是图文信息、影像信息编辑汇总整理发布的服务,至于到达用户的载体是纸张还是智能手机,区别真的不大。
通信:这个不用说了,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在这一百来年里的变化。
金融:也是一种信息服务,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本身就是很便于虚拟化的。
零售:基于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商品溢价空间,已经被互联网挤压,目前线下的零售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正在向体验经济倾斜。
家电家居:之所以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是因为未来它们都是属于智能房屋的范畴内,彼此之间应该会在企业层面出现大的整合,google收购Nest,应该可以昭示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小米如果想真的想让格力紧张一下,只要研发一个家庭信息控制系统,未来就可以将格力所提供的空气调节服务整合在旗下了。
交通工具:在这个领域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很平稳的状态,下一步的技术突破主要是在控制系统上,Tesla带给汽车行业最大的冲击并不是在能源方面,而是在控制技术上的思路。从汽车、船舶一直到飞机,多数企业在智能和安全之间一直难以平衡,所以在控制系统数字化上的发展非常缓慢,相信下一个十年这方面会出现大的变革。
工业生产:快速成型技术中的“3D打印”试图民用之后,很快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实际上相关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好几十年了。目前快速成型技术整体还很粗糙,不过大概能看出来,未来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损耗会越来越低,整体发展的趋势正趋向于—设计即制造,也就是说全球的设计资源和制造资源因为互联网将比现在结合的更紧密。
以上简单举了几个例子,用来说明互联网技术虽然只是简单的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所引发的联动反应则是覆盖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四、“互联网思维”究竟该是什么
至于“互联网思维”的真正要义其实就一条: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
至于企业的经营策略究竟该做怎样更具体的考量,大体上可以从战略、营运、定位、渠道、定价五个方面来总结。
——从外至内的资源组织,以及效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既然互联网打通了全球的信息传输,那么企业的外部资源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筛选的,从Nike在全球整合生产资源到ZARA在全球整合设计资源,从IBM当年因为外包而击溃苹果的硬件部门,再到google因为长尾而建立的广告帝国。我们能看到不仅任何硬件资源都可以全球采购,信息资源同样可以进行跨区域的组织,这就要求一家企业的管理不仅建构于企业内部,还要将标准化体系输出至外部。
但是,面对宽广的外部环境,需要整合多大范围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整合?企业最核心的能力集中在怎样的范围内?能够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才会弄明白企业的发展战略。因为外部资源是开放的,任何商业模式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将很快被复制,只有基于在同等商业模式上效率的竞争才会维持企业的发展。
——通过众包进行创新管理,以及从用户端建立纠错机制:
BAT(百度,阿里,腾讯)同时都是风投公司,Google、苹果也都在不断通过并购收购来进行布局,可以理解为他们都是在通过外部的众包来完成创新。人才资源是互联网时代最贵的生产资料,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这个层面的垄断,因为人口基数十分庞大,人才的筛选机制不是以企业的力量就可以构建的,但是信息如此发达,我们可以在全球适时跟进各项技术的发展,伺机猎食。
至于以用户为中心,这本来就是任何企业的核心要义之一。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用户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非常通畅,企业完全可以将用户反馈囊括在纠错机制之中,形成内部创新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产品的更新周期。所以快速迭代不是制胜法宝,快速迭代背后的纠错机制才是核心武器,如果你本来就是错的,那么你迭代的越快,只会从行业里滚开的越快。
——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可以延展的竞争能力,以及创新型品牌人格: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在任何产品上所面临的选择都变得空前繁杂。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筛选商品,也可能接触过全球各地的服务。大的企业往往通过用户粘性和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建立起一定的壁垒,对于一家新的企业来说,就需要通过在某个环节完成突破性的创新才能够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这个环节可能是一个非常细分和小众的市场。
为了便于企业在细分市场突破之后经营范围的多元化调整,塑造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格化品牌形象将给企业的生长带来便利。小米将针对年轻人的亲民形象带入家电领域,360从网络安全进入家庭安全,黄太吉的励志故事,雕爷的完美化偏执,阿里的颠覆者传说,这些品牌人格最终都指向创新,但策略和方法各有不同。
——信息推广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物流向集约化转移:
当今消费者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分散,传统的硬广+软文+陈列的推广模式需要按照传播渠道进一步的细分。为了便于传播,利用最有效率的口碑途径,企业必须在形式感上有所突破,表现出一定的偏执。无论是海底捞,或者是小米,还是黄太吉,或者雕爷,你可以选择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研发等任何环节来表现你的偏执,体现你对用户满意度的重视。具体将哪个环节作为中心其实不重要,但只有做到形式感的绝对迥异,才具备口碑传播的价值。
与信息传播相对应的,是物流的集约化,在信息传播受到地域限制的时代,物流和信息流是同步的,一家企业需要通过仓库的层层转移,才能接触到顾客。随着图文音像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依靠信息便可以让消费者对体验产生期待,所以物流完全可以滞后于信息,进行更加系统的分发和管理。
——多层次的定价策略,将交易从基础服务转向溢价能力更高的增值服务:
免费的背后实质上是互联网时代供应的充盈,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搜索引擎,只有一个通讯工具,那么他们都不会免费。互联网行业免费如此丰富,和供应能力的充足息息相关,其他行业同样,我们是一个全球消费一体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全球供应一体化的时代。
既然基础服务难以产生很高的溢价,那么定价策略就必须要向增值服务转移。QQ解决生存问题的收入是来自于移动QQ的流量收费;宜家销售的也不是家具,而是简洁、美观以及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宜家不同商品的利润差距非常明显;麦当劳在中国从售卖合家欢的聚餐场所,再到销售快餐中的“快”,卖的都不仅仅是汉堡;迪斯尼通过和乐园所提供的卡通形象,一年可以在全球卖掉300亿美元以上零售额的授权商品;这些都是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非常充盈时,定价策略的成功案例。
五、结语
事实上因为全球各地通讯技术的发展情况不一,国内各个行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程度也各异,因此在各个领域所体现出的竞争形势都不一样。如果落到具体行业具体产品,还得具体分析,所谓包治百病拿来就用的策略肯定是没有的。并且当一个行业里有人开始想给自己著书立传时,也就代表着这个行业似乎泡沫有些严重了,我相信不久之后会看到很多打着“互联网思维”大旗的跟风者死在沙滩上。

导读:移动Labs一直致力于洞见 科技 前沿、创新成果,协同产业力量,传播技术先声,助力业务发展。 为了促进新技术新应用的认知普及,特此推出《五分钟技术趣谈》系列活动专栏,以趣味科普的方式分享当前先进技术知识和领先应用场景。专栏每周持续更新,欢迎各位持续关注!

作者:杜鹏、冯杰、李金、白莉莎、周品

单位:中国移动雄安产业研究院

1是什么呢?

是5G,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立命之本就是移动无线网络,而5G作为无线网络的明日之星,那是运营商的双王。说起5G,就要从移动通信的 历史 开始说起,1G时代也就大哥大时代,民用手机刚刚出现,采用了模拟技术,简直是土地革命级别的产品。但是问题呢也非常致命,容量太小而且保密性差,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贵……

2G时代手机采用了数字技术,然后几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词GSM、GPRS就是那个时期进入大众眼球,即使到了现在2G技术也是覆盖面积最广的网络,很多偏远地区还是通过2G网络做覆盖。但2G的问题就是带宽太小,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所以由引发了3G网络的建设,3G网络相比较与2G提升了几十倍的带宽,然而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当时国内外的运营商都花费了很多的资金建设3G网络,但是都亏损严重。

原因是网速还是不够看且资费超出想象,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消费终端完全没有爆发式的增长,话费巨大投资提升的网络性能却没有带来收入的大幅增长,所以3G可能是通信家族5兄弟里边混的最惨的一个。08年,3GPP组织提出了LTE标准,之后09年第一张商用LTE网络就开始建设,当然还有一个人是必须要提及的,苹果之父—乔布斯,4G网络带宽的大幅提升、资费降低以及终端市场上优质智能机例如苹果、小米等厂商的出现。让运营商实现了很多很多很多的“小目标”。

但是运营商是不满足眼前的诗,还想要远方的诗歌选集。一直到这个时候,电信运营商的盈利基本都是靠建设网络去卖卡、卖流量,产品都是基于卖手机的套餐。并且2G+4G的模式已经基本覆盖了主要人口聚集区,大部分国内的群众也用上了只能手机,那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运营商就将目光移向了政府和企业,既然个人的市场已经趋向于饱和,那就去赚企业的钱吧。

5G的原始需求升正是基于这点,5G呢也提出三大特性: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正是对未来金主的共性需求提出的,大带宽是为高清视频、4K/8K等场景,低时延针对智能工厂、车联网等场景,多连接是对未来孪生城市、物联网普及覆盖的场景。

5G不仅做出了性能上的升级,同时还有更多新特性,最重要的就是灵活,因为5G比4G更灵活,所以可以给每个企业单独配置一个专用网络,可以是基站企业独用,也可以是光纤传输的独用,也可以核心网的服务器独用。甚至还可以网络跟公众实用,但是数据单独开辟“虚拟通道”保障了安全。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来,5G其实最看重的就是企业专网的—不仅挣散户的钱,还要挣大家族的钱!

5又是什么呢?

是AICDE,就是人工智能(AI)、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简称。为什么把这5位放在一起说呢?这5位都是上世纪被提出,在本世纪出开始被重视,然后现在 科技 工程界最火的F5。

- 人工智能

五人组里边,大哥是人工智能,算是现在 科技 界名头最响亮的大哥,大哥出身高贵,混迹于上层名流圈。但凡一个新的小兄弟想加入 科技 圈,不跟人工智能大哥混好关系那是进不来的。人工智能最近买的热搜呢就是大家熟知的案例就是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逼出了李世石神之一手才胜了阿尔法狗一句。当时各种对阿尔法狗和人工智能的吹捧甚嚣尘上,说的好像用不了多久人工智能就造反了要取代人类一样。但是我们现在重点研究的人工智能是弱人工智能,跟大片中展现的有思考创造能力,有性格的强人工智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 物联网

二哥物联网,物联网相比较于大哥就低调了不少,大哥能够混入上层名流圈,物联网兄弟就是很接地气了,虽然这物联网的出身也很好,最早是麻省理工大学提出了物联网的构想,并且很早就被 科技 界认为是关键技术。物联网兄弟虽然是名门出身,但是一点没有架子,为人低调走雷锋好同志的路线。

物联网呢有两个大优点,一是能够忍受各种环境,各种恶劣、极端的环境他都可以忍受,从井盖、地下管道、阀门到沙漠、高原、雪山等环境,只要领导分配了任务,他就勤勤恳恳的一直干下去一点也没有富二代应该有的表现;二是精力充沛,只要物联网设备部署了,他就一直埋头苦干,一直干到没电,如果说996是福报,那么物联网的一生就是美丽人生。

- 云计算

三哥和四哥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俩呢算是双胞胎,所以咱们一起说道一下。老有人问,什么是云啊?云就是将算力、存储资源作为服务的服务器集群,其实就是一大堆服务器。所以公有云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一大堆服务器,私有云就是只有“云主”能使用的一堆服务器,那混合云就是大家和“云主”都可以使用的一大堆服务器。

云计算家里富裕,而且会做生意,自己买了很多服务器资源,希望其他人都租用他们家的。他也是勤快人,他让别人把数据、应用都迁移到他们家的云上去,这个服务器的维护、升级都由他自己来做,有什么需求都跟他提,他就按照别人的需求去扩容,CPU不够了呢就加CPU,内存不够用了就给加内存。

云计算的带货模式主要分为三种IAAS、PAAS、SAAS。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就是基础设施即服务,是将基础的计算、存储资源作为卖,直白来说就是出租CPU和内存;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就是平台即服务,云计算把将部署在云中的平台以能力开放的形式提供给客户,常见的例是很多软件支付的时候采用微信、支付宝来付款;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将云上的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客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他们家的网站去使用线上软件。

三哥云计算通过以上的模式让大家把程序、应用和数据呢都放到他那里,当越来越多的数据和应用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四弟大数据就可以闪亮登场了。

- 大数据

这四弟大数据,看似其貌不扬但是洞察力很强,决策能力强,能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里边看出内在规律、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所以可以果断给出各种建议和对策。

大数据能这么厉害主要是两个能力很突出:一是他能一心多用,而且反应很快,不管扔给他多少数据和文件,他都能同时给你处理了,如果是当场传输的实时数据,他就实时流处理;如果是滞后的数据,他可以批处理。二是思维活跃,他把这些数据采集到以后,他有很多高级的方法去处理,大数据跟大哥人工智能偷学了很多手段,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拓展了很多手段,机器学习领域的贝叶斯、逻辑回归、决策树算法以及深度学习领域的CAFFE、TensorFlow框架都被他灵活运用了。他的能力有多强呢,咱们每天打电话、上网产生的移动数据都丢给大数据,他就能分析出这个区域的人口情况,每天通勤的整体态势,消费习惯等等。

- 边缘计算

五兄弟里边最后出场的五弟是边缘计算。这个边缘计算岁数最小,可是他最受运营商喜欢,为什么呢,他跟运营商的5G网络灵活的特性非常契合,而且跟三哥云计算还长得像,不过他跟云计算大包大揽的方式又截然相反。边缘计算是将计算能力、存储资源部署在网络边缘。所谓边缘,就是远离中心,电信网络的核心网都是在大区域内集中部署,云计算呢也是将计算、存储资源集中部署,但是边缘计算恰恰相反,他就是依靠着运营商广泛分布的网络、机房将各种资源放到离客户近的地方,这样呢不需要数据、应用远离客户现场,就让客户就近使用。例如移动推广的车联网、云 游戏 、4K/8K高清视频加速都是需要边缘计算技术。

结语

未来移动会以5G+AICDE五兄弟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全力发展前沿 科技 ,重视创新成果,助力信息通信业务发展。

一、技术革新
从目前来看,元宇宙的发展路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由实向虚,是物理世界的虚拟移情和增强渲染;另一个是由虚向实,是虚拟世界的基础承载和未来呈现。事实上,元宇宙有六大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区块链(Blockchain)、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游戏(Game)、人工智能(AI)、网络及运算(Network)、物联网(IoT),概括为“BIGANT”。放眼全球,元宇宙已在游戏行业、虚拟办公等领域集成应用。相关技术的融合应用,也将带动更多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直接带来巨大商业和就业机会。
谁都想搭上通往元宇宙的虚实融合的快车,但这趟车并不好赶。正如PC互联网“跃升”到移动互联网的改变,元宇宙对于技术的要求,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当下的世界已经到了一个虚拟和现实互相融合的临界点,每一项技术的革新,都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契机。在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看来,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不同种类前沿技术的全新整合。从这一视角出发,沈阳点出了几项核心技术:一是VR和AR(增强现实)等扩展现实技术;二是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的数字孪生技术;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而如果从更细分的技术维度出发,马杰则认为,在当前的网络技术条件下,视觉、听觉和交互是阻碍元宇宙发展的三座大山,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ARM云、边缘计算、智能视频、VR和AR等领域,都需要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
二、内容为王
元宇宙一定会带来全新的内容,新内容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形态的迭代,二是创意驱动。①形态的迭代:从PC互联网到4G、再到5G,从文本到、音频、长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历次基础设施迭代都带来内容形态的变化。元宇宙有望革新观众与内容的交互形式,以及极大程度地丰富内容展现形式,如影游结合,甚至是增加了交互等其他功能。我们认为未来元宇宙的杀手级内容将集齐四大特征:沉浸式、交互性、更多维度的感官体验、经济体系。②创意驱动:相比于影游等,元宇宙内容面临更大的技术难题,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制作更复杂的元宇宙内容对制作方的全方位要求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元宇宙时代的新内容一开始创作时就应该以创意为导向,而非流量思维。
“元宇宙”本质就是线上线下更高度的融合,互联网与实体世界更紧密的结合,当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的边界逐渐消弭,就形成了所谓的“元宇宙”,可以说元宇宙就是数字化的升级版。内容行业(各类场景的内容),其供给决定需求的行业属性,决定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必然是百花齐放;同时,由于元宇宙是囊括了现实物理世界的,其内容包罗万象,不限于TMT行业,不断外延拓展至其他行业,如服装消费(虚拟服装设计)、餐饮(类比线下餐饮+移动互联网=外卖业态的兴起)、旅游、教育等领域,探索新营销、新商业化业态。
三、场景赋能
元宇宙时代,就是利用5G、云计算、AI/AR、区块链、智能机器人等技术革命,打破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壁垒,给人类带来更多超乎寻常的沉浸式场景体验,不仅会改变互联网的形态,更给营销带来新的挑战和机会。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元宇宙”赋能下的场景,正以其独有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而元宇宙不是某一项应用,也不局限于某个场景。元宇宙是一个向人们提供可以活出另一种人生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完整的运行体系。人们可以进行多种场景的日常活动,除游戏外,可以进行社交活动、购物、学术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甚至可以通过外接设备在元宇宙中切身的感受运动。
譬如,上海是一个人口、货物、资本、信息汇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国际经验而言,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都在大力推动消费业态形态的更新,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促进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最大程度地将自然人的购物活动,渗透到新场景、高级场景、复杂场景、多跨场景中,从而转化为法人的创新创业活动,让消费不但“黏”住自然人,也“黏”住更多法人。这就需要我们转换理念。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等,归根到底都是场景链。我们要时时刻刻想着场景,想着我们的优势场景、专属场景。我们做工作,就是推动趋势场景化、场景项目化、项目企业化、企业证券化、证券社会化。各行各业要走近场景,不能超脱于场景之外。此外,元宇宙的首要场景是消费,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深度交互出来的新消费。

全面5G网络覆盖带来的商机:物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VR/AR游戏。

1、物联网

物联网这个话题近些年一直处在热论的中心,但受制于终端的功耗以及无线网络的覆盖及传播速度的局限,物联网并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但伴随着5G网络的出现,在其强大传输速度的支持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在未来几年里有新的突破。

2、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70年代就开始了研究,我国同样也对无人驾驶进行研究,但如今的无人驾驶技术并不完善,也到无人驾驶的时代,而5G时代的到来极有可能推动无人驾驶的进一步完善。

3、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在现实生活中较无人驾驶更加的完善,也进行了实践,伴随着5G的发展,今后的家具会更加的智能。

4、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正在发展中,我国也在许多的城市进行试点,并取得了成果,再加上如今即将到来的5G,城市会更加的智能。

5、VR/AR游戏

5G技术带来更大的带宽,让网络数据传输更加快,延迟更加低,这就给VR/AR以及多人在线游戏提供了基础,5G能让人们在在更好的网络环境下游戏,让人们的游戏体验更加丰富,更加的顺畅。此外还能让游戏进行“云渲染”,这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游戏的硬件要求。

整个2019年科技风波不断,共享经济、乐视风云、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等2017十大科技事件你方唱罢我登场。整个2017人们都在目不暇接的迎接新产品、新概念和新思维。2019年将会是这些科技成果沉淀的一年,承上启下,2019年将会是这些科技热点整装待发的一年。

10:5G通信技术

2019年将成为物联网引爆的一年,智能电器终端日益增多,为5G通讯网络试用提供了条件。随着科技巨头们在5G商用上不断加快步伐,5G智能手机发布的时间表愈发清晰。年底,高通正式宣布,一款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成功实现5G数据连接,这意味着5G手机已经进入调试阶段。一旦5G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发生关联,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场景应用将成为可能。

9:共享单车合并

共享单车利益方日益牵扯不清,既包括阿里、腾讯、滴滴等巨头们的生态布局意图,也包括财务投资者的退出变现考虑,而创始团队抱持着独立发展的愿望不知还能坚持多久——原本不曾引人注意的哈罗单车在年末也成为了资本的宠儿,成为了新的变量。他们互相利用、互相妥协、互相制衡,构成了共享单车终局的变量和可能性。合并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区别只是谁和谁合并。

8:直播平台淘汰

宣亚国际收购映客在2019年年末告吹之后,行业的变现能力遭遇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直播红利的消退,直播平台竞争虽然以烧钱著称,也将进入最终战。

7:数字资产监管

历经ICO被监管取缔和在期货交易所上市事件后,比特币和数字资产在2019年经历了一轮过山车。数字货币给现有监管体系带来了诸多挑战,风险源自其跨境、电子化,并缺少可鉴别的“发行方”等特点。2019年,比特币和数字资产的崛起将继续与监管进行角力。

6:全面屏

随着苹果iPhone X使用AMOLED屏幕,AMOLED面板在高端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将加快。虽然2019年进入了全面屏之战,但是这块世界上最惊艳的屏幕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概念。从技术上来说,全面屏还属于市场紧缺资源。由于拥有了更大的屏占比,全面屏不仅需要异形设计,还要用CNC或者激光进行面板异形切割,而且,屏占比越大、里面走线的空间越小。此外,更大的屏占比也会对其他的零部件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更需要摄像头、指纹识别、听筒、天线以及设备厂的协同配合,对于品牌厂商和ODM厂商来说,也考验着他们对于上下游资源整合的能力。

5:智能汽车

小鹏、蔚来等互联网造车企业陆续推出量产车,奇点、威马、正道等造车新势力也在提速前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在汽车产业朝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以及共享化迈进的大趋势下,传统车企逾百年固如金汤的地位开始动摇,造车新势力正逐渐壮大,欲借互联网以及资本等方面的力量对汽车产业重新洗牌。

4:AI投资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各种应用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智能手机的运算能力,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对人像、食物等物体的识别,带来了更清晰的摄影效果和近两年主流旗舰机必备的自拍背景虚化功能。同时,在金融、医疗领域都有着广泛的拓展空间。

3:新零售

在新零售道路上, 阿里走得最早,对线下实体零售的布局也最广。从数年前入股银泰系开始,阿里一路将银泰商业私有化,随后又投资了盒马鲜生、三江购物,并与百联集团展开合作,而腾讯入股永辉超市,不仅是对其线下支付优势的进一步巩固,增加自家的流量、数据,防御阿里;也是其试水改良其智慧零售方案的重要举措。如果说线下商业的本质是人、货、场(购物环境)三要素,目前的落地效果更多集中在“人”和“场”这两个维度上,新零售未来对货、供应链、库存管理这些背后的聚焦将会更明显。

2:量子竞赛

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9年7月打破了量子隐形传态的记录。这次成功,将中国带到远距离超安全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同年,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从美国到欧洲、从顶尖科研机构到科技企业巨头,围绕量子技术的攻关已全面展开,量子革命引发的新一轮科技竞赛如火如荼。而量子通信也从理论构想逐步走向现实应用。

1:移动支付

央行发布了关于条码支付业务的规范,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今天,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崛起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思维变化,包括中国银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各种中小金融机构等在内的传统金融力量都在致力于革新,其中的博弈远未到见分晓的时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83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 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