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没有了企业竞争力这个企业就很难生存发展想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得知道怎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1抓住核心技术,创造“全球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京东方主要生产与彩色显像管(CRT)配套的精密零件与材料,尽管当时企业蒸蒸日上,但时刻关注全球行业走向的王东升已经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彩色显像管迟早要被新一代半导体显示技术淘汰,必须及早布局新的替代技术。
当时被业内看好的替代技术方向有三种:等离子显示(PDP)、场致发光显示(FED)和液晶显示(TFT―LCD)。经过反复深入的考察研究,京东方选择了液晶显示。王东升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有核心技术不一定能赢,但没有核心技术一定会输。京东方从踏入显示领域的那一天起,就咬定技术不放松,确定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战略。
跟跑阶段(2003―2007年)实施“扎根”战略,通过海外收购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在北京投资建设了中国大陆第一条5代TFT―LCD生产线,瞄准成为世界标杆的目标奋力追赶。
并跑阶段(2008―2012年)实施“钢剑”战略,立足自主创新,陆续自主设计、建设了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北京85代线、合肥85代线等新生产线,带领中国成为全球显示产业重要一极,实现了与领先企业并跑。
2013年起,在产业规模、技术实力、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京东方,开始实施“铁剑”战略,向着行业领导者快速迈进。同时,京东方提出“颠覆性创新”,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实现全球领跑。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京东方连续14个季度新增专利申请量全球业内第一,2017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8678件;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 TOP50榜中,京东方连续两年增速第一,2017年排名第二十一位;首发新产品覆盖率达到40%,高居业内榜首。
同时,京东方建设了中国大陆第一条柔性AMOLED 6代线和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105代线等生产线,独有的ADSDS显示技术已成为全球显示领域三大技术标准之一;同时,首次推出超大尺寸98英寸/110英寸8K超高清显示产品和多款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的柔性AMOLED显示产品,引领创新潮流。
短短十余年,在全球显示领域,京东方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由显示屏制造商向物联网公司转型
2013年,在京东方的显示屏做得顺风顺水时,王东升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推动公司由显示屏制造商转向“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
王东升认为,以人工智能与生命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来临,只有瞄准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把京东方此前积累的显示技术、传感技术等与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健康技术等进行跨界融合、集成创新,才能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基于此,京东方制定了“DSH”战略――
D是显示和传感器件。不断提升TFT―LCD、AMOLED和新一代显示技术实力,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增强/虚拟现实等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在基因测序、理化检测、分子天线、光电传感和安防等传感器领域提供整合的信息交互端口解决方案。
S是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发展智造服务、数字艺术、智慧零售、智慧车联、智慧能源等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新零售、交通、金融、教育、艺术、能源等领域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场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H是智慧健康。将显示、传感两大核心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跨界创新,发展信息医学、移动医学和再生医学,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体系和大数据系统,让老百姓都能享受高品质的智慧健康服务。
经过几年的持续创新,京东方的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在物联网智慧系统的数字艺术领域,京东方与艺术家、美术馆等合作,把显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推出数字艺术物联网产品――BOE画屏,让艺术爱好者在家里就可以欣赏到世界艺术名作;在智慧健康领域,打造移动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检测数据,可将相关数据直接连接到用户的手机上,智能医学助理可以预测健康风险、出具治疗建议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方案。
“自2003年至今,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左右,最多的时候达到10%。即便是在企业经营亏损的艰难时刻,京东方的研发投入比例都没有低于7%。”王东升说,“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坚持研发投入、争当世界第一,企业才能活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
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推进
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京东方同步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王东升看来,技术创新是核心、模式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频共振、一体推进。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介绍,随着“DSH”战略的实施,企业提供的不光是硬件产品,而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我们改变过去‘一卖了之’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制造、金融、医疗、艺术、销售等行业客户紧密联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荣共生’的伙伴式商业模式,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提高了创新效率。”
“人才是第一资源,管理创新的真谛就是把优秀人才吸引来、利用好、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接力,把创业创新的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据王东升介绍,在个人职业成长方面,京东方制定了“五阶段接力”计划:明确岗位、获取信任、建立战功、成就他人、受人尊敬;在团队建设方面,部门负责人需“过三关”:冲在一线带领团队创业成功,过创业关;培养各方面人才、授权定责,过授权关;在适当的时候把领导权交给继任者,过交班关。
在京东方,原来是“50后”带着“60后”“70后”干,现在是“60后”“70后”带着“80后”“90后”干。从开发、销售、生产到战略企划、财务、人事管理,京东方管理层的平均年龄比同行企业年轻10岁左右,形成了自我修复、自我造血、自我纠错、自我发展的人才队伍梯队,为企业永葆青春奠定了基础。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2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 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内部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结合,也是企业本身内在综合实力,更是企业处于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偷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静态的 , 而是动态生长的。在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力 , 创造竞争优势。因为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求得生存 , 只有不断创新 , 才能不断超越竞争对手 , 创造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人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里有四个基本点:第一,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是资源,也不能只是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二,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但独具性还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第三,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但资源不能是零散的而应是有效整合起来的。没有对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更难以持续维持下去。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系列复杂技能的集合,也是建立在企业内外职能互动基础上的集合。第四,动态实现的过程。竞争力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和培育。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附加值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通过质量创新,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优良的品质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打造服务品牌,就是要将品牌战略作为优质服务的一种理念和一种追求,按照“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超越客户期望”的工作标准,不断从观念上和管理上力求突破;打造优秀的服务品牌,就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涵。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用户满意度,使用户信赖于自身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第三,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
第四,通过文化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第五,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维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 ,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公司始终专注于专业化生产或服务 , 那么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就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 , 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适当的多元化拓展 , 是维持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 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 , 另一方面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 并且具有极强的发散性 , 只有通过适当的多元化经营 , 才能有效发挥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最大效益。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有企业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努力。一个企业,想要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到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寻找自己的长处,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识、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锻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简历和求职需求,例如 LinkedIn、微博、知乎等等。2 在职业社交平台上寻找并加入行业相关的社交群组,与相关人员建立联系,寻找求职机会。
3 参加招聘会或行业活动,与公司招聘负责人或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进行求职推销。
4 利用求职网站或招聘平台进行简历投递和搜索职位,在线面试和沟通。
5 与一些有名望的人士建立联系,如时尚博主、设计师等,争取引荐。
6 参与相关行业的志愿者活动,获得更多机会进行展示和认识更多人。
7 创办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例如创作个人博客、导流到Instagram等,积攒水准、知名度及吸引网店与实体店加盟商的目光。
8 创新营销策略,通过个人营销手段制作并发布解说品优秀穿搭,建立粉丝,在网站上询得发展机会。
曾读到很有思辨力的一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才能做到”。汽车有必要融入IoT物联网生态圈吗?又该怎样融入?将来的话语权会旁落吗?不妨带着问题思考答案。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曾做出设想,未来的住宅应该具备智能家居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物联网真正兴起,则要进入21世纪10年代了。2014年,谷歌收购Nest,对业界提了个醒,这家公司要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提速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2013年年底,开始看到智能硬件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到如今,小米生态链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围绕的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应用场景。
IoT生态的觉醒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可以网络互通,我们也可以连接并控制万物。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1 硬件要智能,可以被控制;2 物物之间如何连接,通讯技术如何落地。
目前,技术门槛正在被碾碎。
智能硬件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容的正是智能硬件;通讯技术也不是问题,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而5G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联网加速落地。
以小米生态链为例,链条核心是手机,周边才是小米或投资、或结盟的硬件生产企业。
智能硬件搭起了物联网的基础,这是第一层建筑。再往上,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第三层是云服务。当完全搭成之后,就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了。
不过,你可能发现了,小米生态链的触角暂时并没有延伸到汽车领域。或者说,汽车还不是小米周边的硬件生产企业。
车联万物,还是人联万物?
事实上,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相融合,并非一个新热点。我们有一个词叫“车联网”,但如果仅仅理解为“汽车能上网”,那还是过于狭义了。
车联网更广阔的边界其实是V2X技术,V是汽车,X是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联万物。
具体有V2V(车与车)、V2I(汽车与基础设施)、V2P(汽车与行人)、V2N(汽车与互联网),再广义一点想,汽车也可以融入到智能家居的网络中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车联万物”的核心是汽车,是站在汽车端往周边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手机,当然是站在手机端往周边扩。这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点,不同的扩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多数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一般都会以手机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是最为普及的智能硬件,可以做到“人手一部”。那么,每一台手机的背后,主体就是一个人。
这才是需求所在。终究,我们搭建复杂的物联网,是希望以人为核心,与万物互联,也可以控制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也可能成为人们移动的“第二起居室”。汽车与智能家居一定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互联的边界还要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但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究竟在汽车端,还是在手机端?哪一种“物”,可以真正代表背后的“人”?
下个十年,谁是核心?
重新再来审视开篇那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和场景才能做到”。
汽车与智能家居生态链相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而需求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会倒推着技术走向成熟。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物联网大融合的需求势必存在。那么,这场融合会怎样进行呢?我们试着畅想一下。
1 谁在主导?
究竟汽车端是核心,还是手机端是核心,也可能两者都不是,智能穿戴设备反而有可能成为核心。
我们可能戴着一款智能眼镜,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具备远程 *** 控各种智能硬件的能力,既可以控制家居家电,也可以控制车辆来去。当然,如何控制智能硬件,能语音对话的,就别动手。
2 车能干什么?
车与家之间,其实是空间上的一种转换,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无缝衔接式的对接体验。
比如,你正在家中用智能屏幕观看一条视频,却着急乘车赶往目的地,当进入车内时,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继续观看。
此时,汽车可以完美承接智能屏幕的作用,也可以说,进入车内与家中无异,相关内容与服务不会断点与卡顿。但前提明显是,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
3 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或在有限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纵使在主要行程路线中,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车辆,但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停车需求仍是很充足的。
未来将允许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并自动充电,而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远程召唤,让车辆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
4 共享出行可能真的会成真
现在的共享出行,脱离不了租赁的本质,取车还车的痛点也没有解决。真正的共享出行仍需要与自动驾驶深度捆绑,自动来,自动走,闲置资源可以更好地运转起来。
但是,共享化未必会消灭汽车私有化,我们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独享权,就像手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私有化特征其实很明显。而汽车独享于我,其个人差异化将体现在内部布局及内容服务层面,外观设计或许越来越趋同。
经济条件允许则买车,暂时不允许则共享,大概会形成这样一种汽车消费观。
5 汽车去品牌化
汽车品牌越来越少,而产品将越来越趋同,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之后,产品自身的品牌已经不重要了(类似于小米生态链的现状),消费者优先记得的,是生态链的名字,或者内容服务商的名字。一句话总结,软件压倒硬件。
未来畅想,未必全对。只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定会在未来肆意生长,那就驱动技术来一场变革吧。
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小米小米布局智能家居时间较早,与华为类似,小米也是是搭建平台吸纳生态资源方来共同构建全屋智能方案。从2013年起布局IoT战略以来,小米的生态链战略贯穿始终。2014年10月,小米发布第一款智能插座,拉开了小米的智能家居大幕,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凭借依靠生态链企业提供的一个又一个爆款智能产品,建立了号称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网络。
但是与华为不同之处,在于小米的生态链更偏重于中小硬件领域的封闭生态。
随着绿米、创米等生态链企业“去小米化”的现象出现,小米全屋智能家居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做出“直属”的爆款产品和场景。毕竟,只靠“外挂”很难修炼自身的竞争力,小米的未来发展是这个道理,对于小米生态链企业来说,也同样需要思考未来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2华为
华为最近几年大力发展智能家居,通过与知名商场合作,打造消费者满意的智慧生活,并且致力于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其拥有的雄厚技术和研发实力。这个凝聚着国人对科技研发最大期望值的品牌,以自身强悍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基础,在全屋智能领域,相比其他品牌来说,华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布局和落地速度却非常快。
产品方面,依托着华为打造的HarmonyOS平台驱动,其正加速布局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虽然华为没有“直属”的智能家居硬件体系,但是凭借过硬的科技平台打破“藩篱”,通过整合行业硬件生态资源,令各个品牌旗下的网器实现沟通和联动。
渠道方面,2021年4月首次发布全屋智能产品,10月23日发布全屋智能战略,10月30日,首批15家华为全屋智能门店正式开业。2021年底,基本上完成全国50+城50+店建设计划。
另外,华为去年推出两个全屋智能套餐,3室2厅(约100平米)和5室2厅(约200平米)分别是99,999元和149,999元。据智家网了解,今年华为将推出更多亲民的产品。
预计2022年,华为将加速线下渠道布局,同时还将推出更为平价的产品系列,进一步扩大市场。
3海尔智家
海尔智家最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好,通过海尔全系列的家电产品,可以打造全屋智能家居。
以U-home系统为平台,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实现"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物物互联。
有海尔集团的品牌实力做支撑海尔U-home已经形成成熟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了对讲、安防、监控、面板、影院、家电等方方面面。
4欧瑞博智能家居
欧瑞博智能家居是智能家居加盟10大品牌之一,欧瑞博同样可以加盟,提供了全套的装修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欧瑞博已经通过开店和联动地产企业的方式,打通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落地渠道。首先,体验店作为线下销售渠道的重要形态,可以增强用户体验感,从而刺激用户购买,也能助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落地。
预计2022年,欧瑞博将继续推动线下渠道建设,并向三四线城市等下沉市场倾斜。
其次,地产企业是智能家装市场的重要入口,欧瑞博联合碧桂园、万科等地产企业可以抢占智能家装的前装市场,推动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欧瑞博已与50多家百强地产企业合作,累计落地超过300个智慧地产项目,这使其在行业已经建立了品牌声誉。
此外,欧瑞博在去年发布多个智能照明系列及产品,随着近两年智能照明市场的升温,今年应该还会持续发力。
5美的智能家居
美的智慧家居M-Smart是美的集团在智能家居发展战略上提出的基于美的产品群及产业群优势、围绕消费者核心诉求,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最专业的智慧家居体验服务。
根据规划,美的在智慧家居领域将实施“1+1+1”战略,即“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通过打造“空气智慧管家”“营养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等智能服务板块,加速布局物联网家居市场。为此,美的拟定了四个阶段的推进计划,实现从各品类联网、单品类自动控制,再到智慧管家系统自动控制,直至社区、商店、医院等生态圈的交互应用,最终目标是构建全新智慧家居生态圈。
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内,美的集团不断加大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研发投入,2014年美的相关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未来三年累计投入将达150亿元。与此同时,美的对内部各产品研发部门,统一了同一种代码,实现旗下全品类产品的互联互通。目前美的流体技术研究室、营养研究室、水健康研究室、变频研究室等单位已在加紧研发新型智能产品。
6小度智能家居
小度是百度旗下人工智能助手。
小度内置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让用户以自然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800多项功能的 *** 作。同时,借助百度AI能力,小度不断学习进化,了解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变得越来越“聪明”。
截止2019年2月,搭载小度系统(DuerOS)的智能设备激活量已经超过2亿。小度系统(DuerOS)平台生态持续扩大,合作伙伴数量已经超过300家,搭载小度系统(DuerOS)落地的主控设备超过160多款,在小度系统(DuerOS)平台上的开发者群体已经超过27万人。小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77个国家的1188个城市。
2019年4月18日,小度人工智能音箱1S发布,功能大升级可红外控制传统家电。
7涂鸦智能家居
涂鸦智能
我第一次了解到涂鸦是前几年在美国的LFI照明展,当时看到一个很大的展位很是惊讶,以为是国际上哪个牛B的公司,后来问同事才知道是国内的(孤陋寡闻了),北美各大照明企业均是它的客户。不过也正常,涂鸦只做B端市场,并且最开始以欧美客户为主,早几年就是飞利浦、斯耐德的合作伙伴,也是这两年才大力发展国内。
我比较看好的国内十家智能家居系统——第六位
涂鸦智能
涂鸦智能采用“PaaS+SaaS”的打法形成了研发、运营、管理的闭环,PaaS层扩充物联网硬件SKU聚集开发者,垂直行业SaaS,提供完整的IoT体验,提升用户留存的同时拉高了利润。涂鸦智能便是基于这样的活跃生态获取收益。
而涂鸦智能之所以被广大开发者认可,主要在于其智能硬件开发平台的惊人高效,具备了丰富的硬件生态链和提供快速硬件智能化的能力:提供475种免开发方案,1510种MCUSDK以及4000多种公版面板App。基于涂鸦IoT开发平台,开发者最快可在5分钟打造自定义的App,8小时实现产品智能化,15天内完成产品量产。
8UIOT超极智慧家
UIOT超级智慧家,是超级智慧家(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品牌。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专注于全屋智能家居系统的企业,先后获得红星美凯龙、保利、中金等风险投资。这是我比较看好它的地方,美凯龙是中国家居卖场龙头企业,保利是央企龙头地产公司,这些都利于智能家居产品及系统的推广。另外,我原本是想把松下智能放到排行版的,但查阅资料才发现,松下是跟超级智慧家合作开发的,也就是利用了松下的品牌和超级智慧家的技术达到双赢,原来超级智慧家才是松下幕后的王者。除了松下,还跟飞利、京东、美国SU集团(全球顶级影音集团)等合作。
9绿米智能(Aqara)
绿米拥有自己的云平台,可以与米家(小米系,必须的)、苹果Homekit,GoogleAssistant、亚马逊的Alexa等多个平台互联互通。产品覆盖了智能家居的方方面面,采用的是Zigbee/WiFi无线技术,并实现局域网本地化为系统稳定性保驾护航,实现集散控制。
销售渠道线上京东天猫等平台都有售,线下有智能体验馆(以Aqara自有品牌),截至目前,Aqara已拥有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的超600家服务商,500多家智能家居体验馆,为上万个用户提供了从上门勘测、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到售后维护的专业一站式全屋智能定制服务。
10京鱼座智能家居
京鱼座是围绕智能家庭、车联网、智能酒店等场景,提供语音控制、远程管理、场景联动等智能服务的智能家居体验空间。目前,京鱼座已在河南、四川、山东、湖南、河北、广西等多个省市招募了合作运营商,并落地智能家居旗舰店。此前在2021年9月,京东云智能家居品牌京鱼座全系列产品已正式进驻居然智慧家,北京首家门店亮相于海淀区居然智慧家世纪金源旗舰店。
近年来,医疗器械正在走向家庭,医疗场景也向家庭延伸, 健康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是延伸的触角,它以智能化、小型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 健康 管理的需求,与大数据、AI等技术结合,开始发挥 健康 风险评估、智能预警、个性化 健康 管理的作用,成为物联网生态的入口。
市场研究机构Ahadome预测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 健康 领域的应用成为主流,占比超过50%。2012年也被称为“可穿戴设备的元年”,但是很多产品沦为“玩具”。
想要在医疗领域有更多话语权,可穿戴设备需要进入医疗核心,具备更多的不可替代性。
想要突破壁垒进入医疗中心的企业很多,苹果在Apple watch 推出搭载了通过FDA认证的ECG监测产品,也有2016年上市市值达891亿美金的iRhythm。
在大部分产品还处于无权威认证、淹没在同质化泡沫中时,动脉网发现维灵(VivaLNK):一家源自硅谷的医疗物联网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和谷歌合作“电子皮肤”项目,旗下首款医疗级柔性智能体温贴产品获得包括FDA、CE Medical、TGA等在内的多项专业认证,并与世界500百强企业Reckitt&Benckiser合作,成功实现世界范围内商用化。
在基础技术平台之上,维灵(VivaLNK)针对全球市场推出“Developer Program”开发者项目,以期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医疗物联网(IoHT)生态。目前,维灵VivaLNK携手AlacrityCare、Myia,共同助力癌症与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创新 。
除了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反面,维灵(VivaLNK)助力提供临床解决方案外,维灵还和斯坦福大学、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达成合作展开压力管理研究。
兼具底层技术平台开发和软硬件一体化开发能力的维灵(VivaLNK)又将如何成为创新医疗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此,动脉网专访了维灵(VivaLNK)创始人、CEO、国家千人专家李江博士和市场发言人徐磊女士。
用领先的传感器和算法提升体征数据质量
维灵(VivaLNK)拥有自主研发的颠覆性电子皮肤(eSkin®)医疗传感技术与先进的医疗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能力,致力于通过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实现医疗物联网领域多生命参数监测和体征分析,为其市场合作伙伴提供 健康 管理、患者监测、远程看护等综合性解决方案。
目前,维灵(VivaLNK)主要的三款产品是Fever Scout体温监测贴片、Vital Scout 健康 监测贴片、ECG监测贴片。这三种产品都建立在维灵(VivaLNK)独研的电子皮肤(eSkin®)医疗传感技术上,通过柔软穿贴、实时监控生命体征提升了动态生命数据管理质量。告别了传统设备无法持续监测、笨重等缺陷,也革新了市面上可穿戴设备缺乏精准度的问题。
医学数据重要的三块,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医学影像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体温是生命 健康 的基本指标。Fever Scout配合医疗级双面胶贴,可以贴在儿童腋下,实现“零距离”的实时体温监控。
徐磊对动脉网说道:“小朋友发热容易诱发热惊厥等其他疾病,需要家长实时观察了解孩子的状态;一些术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也会通过体温指标显示出来,维灵(VivaLNK)有和AlacrityCare类型的公司合作,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有效得连接患者与护理人员,更好得了解整个治疗过程中人体体温等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致力于为医院提供临床级的监控方案。”
除了体温监测产品线,基于专利技术,维灵(VivaLNK)也开发了一系列心率、房颤相关 健康 体征监测的产品。硬件上有顶尖传感器,在软实力上维灵(VivaLNK)也有AI、云计算等技术支持数据整合和分析。
以维灵的 健康 监测贴片Vital Scout为例,通过HR和HRV,即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心跳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它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连同后台专业算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进行 健康 管理,通过一个粘贴在胸腔处的小小贴片和APP,用户就可以在终端上看到压力、睡眠、运动、恢复等指数。
在生命体征监测方面,维灵(VivaLNK)用专利芯片和传感器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技术实现了医疗级别的数据收集和整合,亦达到了消费级产品的便携和智能。
除了成立初期就与谷歌合作推出“电子皮肤”外,维灵(VivaLNK)与斯坦福大学于近期也达成了合作,由维灵自主研发的Vital Scout 健康 监测贴片将助力斯坦福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用以实时、长效追踪青少年压力指数与其他关键生理参数,该项目意在探究压力水平与青少年抑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在去年12月底,维灵(VivaLNK)再下一城,和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达成合作。
凯斯西储大学将采用维灵(VivaLNK)的设备测量相关指标和压力水平的关系,这些关键指标包括心率、呼吸率、出汗率以及急性/慢性工作负荷比率,急性/慢性工作负荷比率是测量运动损伤的一个固定指标。
用专利传感器技术和智能计算技术构筑核心壁垒
这个市场的需求将会非常大,在国外,根据动脉网2018年医疗物联网专题报告,2022年,全球医疗物联网将突破1580亿美元,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9%。其中,体征监测、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成为医疗物联网应用最多的场景。
登陆生命体征监测的最早的消费级的产品大多都变成了泡沫,而剩下的都在向把消费级产品加持为医疗级产品突围。
凯撒医疗集团CEO Robert Pearl博士就说过:“ 健康 级别可穿戴设备的难以普及和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所提供的监测功能一方面准确度有限,另一方面在于无法提供后续医疗干预的服务。”
这两个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数据获得医生认可,让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通过FDA的认证可以在这两方面为产品背书。
在这方面在登陆的头部企业有两家,一是iRhythm,二是巨头苹果。两家也休戚相关,在苹果推出搭载ECG监测的Apple watch时,iRhythm还因此股价大跌。
iRhythm核心产品是一个心律失常快速检测的可穿戴设备Zio@Patch。但是Zio@Patch只能通过开具处方获得,不能实时传输数据,在两周后,病人再将贴片邮寄到iRhythm公司,在云平台分析数据。最后发送给用户的医生。无法实现维灵(VivaLNK)产品的便携式记录和对生活方式进行即时管理和反馈。
对于用户来说,只呈现数据,价值不大,设备不光需要反馈交互,更需要在数据呈现之后提出解决方案。
李江博士表示:“电子皮肤对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封装工艺、信号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技术壁垒。维灵即将推出的ECG产品可以识别房颤,拥有数据预警、自动监测等功能,并可重复使用,有助于用户进行生活方式管理。”
而决定着潮水流向的苹果是也同样在生命体征监测上重金投入,也有新闻报道表示多人因为Apple watch的心律异常提醒救回一命。
虽然Apple watch的产品通过FDA认证值得叫好,也代表了医疗可穿戴设备迈向更加精准化的潮流。目前院内权威监测部位处于心脏附近,手腕处获得的数据通常都要进行再确认。
集IT、医学界大拿组建梦之队破除医疗信息孤岛
维灵(VivaLNK)能够研发出易于使用并具备数据分析功能的医疗级IoHT尖端传感设备及其平台级解决方案,离不开背后强大团队的支撑 。
创始人李江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被评选为中国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个人拥有23项美国专利,曾在AMD、Spansion等高 科技 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成立维灵(VivaLNK)的契机源于其在美国看病的一次经历,因心跳较普通人更缓慢,险被误诊。
“医院因为缺少了我平常的心电信息,因而难以准确判断,过去几十年,IT产业发展极快,可是医疗行业却迟迟没有感受到 科技 之光。我在瞬间就选择投身于数字医疗产业。”李江博士说道。
苹果在团队组建上采用挖角的方式,从多个公司挖人。而维灵(VivaLNK)壮大团队的方式没有剑拔弩张而是水到渠成,以维灵(VivaLNK)的医疗顾问Jeffery Olgin 为例,Jeffery Olgin是世界级心脏电生理学专家,酷爱中国 美食 的他在一顿饭后就答应加入维灵(VivaLNK)。
凭借着核心的底层技术和顶尖的团队,维灵(VivaLNK)在硅谷成立不久就通过 “5050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的引进,作为A类重点资助企业落户在杭州,并获得国家高新企业的称号。接下来,维灵(VivaLNK)将继续发力中国和全球市场,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完整的物联网监测方案。
文 | 杨雪
微信 | hhhh333yyyy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前景和趋势包括以下4个方面:趋势1:人机交互性增强的数据和设备增长 到2019年底,将有约36亿台设备主动连接到Internet并用于日常任务。随着5G的推出,将为更多设备和数据流量打开大门。
趋势2: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参与者 充分利用数据,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提供计算机帮助。人工智能是理解收集的大量数据并提高其业务价值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人工智能将在以下领域帮助物联网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数据发现,流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时间序列准确性,预测和高级分析以及实时地理空间和位置(后勤数据)。 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主要云供应商越来越多地希望基于其AI功能进行竞争。各种初创企业希望通过能够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AI算法使企业能够从不断增长的数据量中提取更多的价值。
趋势3:VUI:语音用户界面将成为现实
语音占了我们日常通讯的80%,就像科幻中一样,与机器人交谈应该是常见的通讯方式,例如R2D2,C-3PO和Jarvis。在设置设备、更改设置、发出命令和接收结果中使用语音不仅在智能房屋,工厂中,而且在诸如汽车,可穿戴设备之类的设备之间都是常见的。
趋势4:在物联网上的更多投资
物联网是少数新兴和传统风险投资家都感兴趣的市场之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客户越来越依赖于使用它们执行许多日常任务,将增加对物联网初创企业投资的兴趣。客户将等待物联网的下一个重大创新,例如可以对您的面部进行分析的智能镜,如果您生病了,可以打电话给您的医生;将结合智能监控摄像头的智能ATM机;可以告诉您如何进食和饮食的智能叉子。吃什么,以及每个人都在睡觉时会关灯的智能床。BOE(京东方)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 健康 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已形成端口器件(D)、智慧物联(S)、智慧医工(H)三大事业板块。
2018年,BOE(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9585件,其中发明专利超90%,累计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覆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美国商业专利数据显示,2018年BOE(京东方)美国专利授权量全球排名第17位,成为美国IFI Claims TOP20中增速最快的企业。
近期,BOE(京东方)在北京举办BOE(京东方)2018年度创新成果展,展出系列柔性AMOLED显示产品、超高清显示系统解决方案、传感器及解决方案、BOE 画屏、物联网解决方案、移动 健康 管理、智慧 健康 服务等DSH三大事业板块的创新技术、应用和产品。
一、前瞻技术展区
BOE(京东方)秉持“技术领先、全球首发、价值共创”的理念,坚持自主创新,搭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设置分级架构,开展短、中、长远的协同创新,确保技术和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性。
亮点产品:
1波导透明显示:
波导透明显示是一种透过率很高的显示技术(>80%),与传统液晶显示相比,该技术基于波导全反射实现导光,通过散射的方式实现显示,不需要导光板、偏光片与彩膜,从而实现高透过率。聚合物稳定液晶材料体系响应时间小于2毫秒,支持180Hz高频刷新,结合场序式彩色技术实现全彩显示。与现有透明显示技术相比,波导透明显示在透过率、成本方面有相当优势,该技术潜在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家居、移动终端、车载显示、橱窗展示等。
2dPCR(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诊断系统:
dPCR分子诊断系统主要通过对DNA分子进行检测,主要用于癌症早诊、产前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BOE(京东方)的dPCR分子诊断系统采用集成化数字微流控芯片,集进样、封闭、控温扩增于一体,控温精度达到025 ℃,且更加小型化、便携化;产品采用玻璃基阵列腔室方案,在小片玻璃基芯片上拥有超过100000个反应单元,实现DNA检测的绝对定量,解决了参照物难以寻找及检测不准确等问题;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填装技术及驱动单元,完成检测所需的30个循环仅需35分钟。产品具有集成化,自动化,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
二、显示与传感器件展区
在半导体显示领域,BOE(京东方)TFT-LCD、OLED、柔性显示、微显示等新型显示器件及传感器件,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医疗、拼接(DID)、VR/AR、穿戴等创新应用领域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BOE(京东方)拥有14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其中3条在建),其中包括全球首条第105代TFT-LCD生产线以及全球领先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是中国唯一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和制造最大至150英寸的全系列半导体显示产品的企业。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BOE(京东方)2018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排名第一,出货量同比增长24%,出货面积同比增长45%,在全球前五大面板厂中增幅均领先。2018年,BOE(京东方)投建的全球首条第105代TFT-LCD生产线顺利量产爬坡,电视面板产能同比增长40%以上。预计2018年BOE(京东方)液晶显示屏总出货量仍将位居全球第一。
亮点产品:
1、27英寸超高清Mini-LED HDR
BOE(京东方)拥有业内领先的Mini-LED HDR解决方案,可实现1000000:1对比度。该产品搭配京东方业界领先的高色域膜片解决方案,色域可达到NTSC 100%。
2、64英寸全面屏 Camera Hole
据市场调研机构IHS预计,打孔屏将是2019年智能手机屏幕形态最重要的发展趋势。BOE(京东方)64英寸全面屏 Camera Hole屏占比高达94%,采用盲孔屏解决方案,盲孔屏下集成摄像头模组方案设计,不需要在屏幕上完全钻出物理孔,只需在背光层和偏光片层打孔。这种结构可以跳过面板钻孔工艺,使良率较通孔方案大大提升,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产品信赖性。
3、123英寸FHD 驾驶员监视器
产品采用AI算法,使用单个镜头感测驾驶员的多项参数,包括计算头部位置和方向、瞳孔扩张、开眼幅度、眼睛注视方向等,并通过准确计算,正确掌握驾驶员的状态,减少交通意外发生,提高驾驶安全度。
三、传感器及解决方案展区
BOE(京东方)经过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多年耕耘,积累了丰富的半导体产业经验,多个核心技术可应用于传感产业。传感器及解决方案可为医院检测、家用检测、通讯与交通、智慧家居等应用场景,提供X-Ray平板探测器、微流控芯片、智慧视窗、分子天线、家居安防等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亮点产品:
1、4317全尺寸脊椎平板探测器件
全球首发最大尺寸平板探测器,长43英寸,宽17英寸,采用BOE(京东方)特有的拼接曝光工艺制程,支持全身扫描,只需一次性拍摄,就可获取完整人体脊柱图像,避免病者接触X射线剂量累加,大幅降低人体辐射伤害。
2、有源数字微流控芯片
BOE(京东方)首款有源数字微流控产品,通过扫描信号控制有源TFT阵列电极,实现对万级液滴量的产生、运输、混合、分离等 *** 控;采用业界领先的TFT加工工艺,形成有源微电极阵列;集成PIN Sensor,可实时检测液滴位置及透光度等特性。可应用于生物、化学、医疗等领域中对样品的处理、分析、培养等。
四、IoT解决方案展区
BOE(京东方)以终端智能、系统集成、云计算为支撑技术,为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商务办公、智慧教育、数字医院、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和智慧家居等八大细分领域提供全球领先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亮点产品:
1云屏信发系统
该系统由BOE(京东方)自主研发,可轻松部署并支持一键接入多个终端、多种媒体格式及小应用扩展,交互内容丰富;同时能快速在线编辑,为客户提供运营数据支持及各行业广告模版,播放内容经过审核,用户可自主管理内容,设备可远程监控安全信息,实现了大数据推送及设备监控一体化以及大数据可视化。
2AI数字标牌
该产品由BOE(京东方)自主研发,具有独特的ID设计,可兼容Windows及Android平台,采用人脸识别边缘算法,对人脸属性进行提取,并配备3D摄像头实现刷脸支付,可以配合云屏信发系统进行广告信息推送,是一台集自助服务、广告推广双重身份的机器。
五、数字艺术展区
BOE(京东方)推出数字艺术物联网产品——BOE画屏,将绘画与影像等艺术品数字化,集艺术展示、欣赏和交易于一体,配以强大的APP应用和云端数据库,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尽赏世界艺术佳作,实现了 科技 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亮点产品:
目前,BOE画屏已发布其第二代产品S2,S2在对画框、内衬、电源线材等外观进行升级的同时,也采用AI语音功能,让BOE画屏具备艺术、音乐、影讯、故事、天气和百科六大功能,实现使用者与BOE画屏之间更自由的交互。
六、移动 健康 管理展区
BOE(京东方)已推出移动 健康 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终端进行 健康 数据检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为用户提供生命体征数据监测解读、AI疾病风险预测、专家 健康 课程以及在线问诊、体检挂号等就医服务,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个性化的家庭 健康 管理服务。
亮点产品:
1、动态心电记录仪
在心血管慢病领域,BOE(京东方)推出一款医疗级产品——动态心电记录仪,可用于采集心电波形。轻巧便携,蓝牙传输,在线即可远程获得医生判读结果,及时发现心电异常。赋能基层,助力早日迎来心脏事件下降拐点。
经过简单培训,可实现1分钟非医疗人士轻松佩戴,2分钟心电图的判读响应,24小时全天候服务,危急状况主动联络。可满足社区、诊所、家庭医生等不同类别诊疗需求,是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指定可穿戴心电设备,国家 科技 部重点研发项目入选设备。
此外,在睡眠、母婴、运动等 健康 管理领域,BOE(京东方)强化生态链整合,严选智能睡眠仪、智能体脂秤等多款产品,为个人和家庭用户提供 健康 生活一站式解决方案。
2、移动 健康 APP30
除检测类硬件之外,BOE(京东方)还推出一款个人和家庭客户使用的软件BOE移动 健康 APP。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连接多款家庭检测终端设备,实时监测和智能解读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并提供 健康 服务包、在线问诊和转诊服务,用智慧 科技 守护家庭 健康 ,真正实现 科技 让 健康 触手可及。
七、智慧 健康 服务展区
BOE(京东方)以 健康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平台和医工融合转化平台为依托,重点打造数字人体、细胞膜片、AI全科医生系统、骨科手术机器人等系列产品,支撑数字人体、数字医院、再生医学、解决方案四大板块,未来主要服务于数字医院、智能诊所两大应用场景。
亮点产品:
1、智能诊所
BOE(京东方)智能诊所包含AI全科医生系统、智能诊所信息化系统等。AI全科医生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知识图谱技术打造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以对话的方式同患者或医生进行交互,依据患者或医生提供的信息和知识图谱中的知识进行推理,从而实现智能诊断。
智能诊所信息化系统以AI医生为信息系统核心,辅助医生诊疗,将体征检测设备、数据与系统无缝衔接,并使用BOE显示屏进行诊疗及检测数据的展示,全方位医患交互。采用互联网技术将支付、转诊、审方等环节在线上完成,并接入智能药柜以便患者快速取药,相比传统医疗机构,节约患者大量时间。通过移动端平台,使患者远程挂号、咨询,并可随时查看 健康 档案。
BOE(京东方)智能诊所致力于打造“医疗+AI+互联网+金融”四位一体创新模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中国初级诊疗体系能力不足问题。
2、骨科手术机器人
BOE(京东方)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多功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利用光学导航、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智能交互及语音 *** 控等关键技术,可完成骨折复位、脊柱定位、关节置换手术,同时可胜任医生助手的工作。专用C型臂采用独特设计其性能远超传统C,在同等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了射线剂量,显著降低射线给医生和患者带来的伤害。可实现手术的可视化、数字化、远程及语音控制,医生免辐射、精准度高、稳定性好。物联网是怎什赚钱的
物联网是一个行业的统称,比如说汽车、水稻、网际网路等行业一样。
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才有货币发行权,其他任何企业说发行货币的都是传销骗子。
发行原始股也不会随便这样来发的,需要专业的证券公司来 *** 作,其他个人说交钱可以给原始股的基本是传销骗子。
如果有人说这个是原始股货币送积分要个人资讯什么的,基本可以确认是传销。
看到请点赞让更多人看到,防止上当受骗。
中国的网际网路有几类一类是靠搜寻引擎来实现收益的如百度、360、搜狗等,这一类搜寻巨擘的收入来源有一下几种途径:1、由于现在人们上网都要通过浏览器,百度早期虽然没有浏览器但是10多年前网际网路在中国刚起步时中国规模比较大的只有2家:李彦巨集的百度和周巨集祎(现在的360老总)的3721,但是3721当时太流氓导致网民放弃了3721选择了百度,百度成为搜寻界的老大。当时ie是世界最大的浏览器,那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要网民上网ie也就只能跳转到百度的首页,使得百度成为了虽然没有浏览器且是中国最大的搜寻大佬,由于他的垄断地位,为了能找更多的钱,他采用了一些现实中的挣钱渠道;卖广告位,你只要到百度的好123去看看你就知道了只要是在百度首页的都是一些大企业,他们的广告少则几千万动辄过亿,一般的中、小企业你想都别想。你算一下一个广告位我给个列子:如“淘宝网”里这3个字连结一年在百度的广告费至少几千万。360公司也是这样,不过他的广告费没有百度高,毕竟他只有百度的1/3的规模。2、竞价排名。你要想在百度首页的位址列搜寻词语的话如:“云南旅游”,会出现不计其数的搜寻结果,排在前面的都是出价高的,特别是热词,像有的词点一下20多块钱就不在了,就是这么一群人养著百度。竞价排名使得百度声名狼藉从原来的80%份额,减到现在的60%。第2类网际网路企业是靠收起租金和手续费来挣钱的如淘宝、天猫、58同城等。现实中的商铺搬到虚拟世界中,这是阿里巴巴老马的一大创新,当他要搞网上商城时别人都认为他疯了,可是他先搞了阿里巴巴又搞了淘宝,短短几年间网上交易达到上万亿,原来到淘宝做生意的人不收钱等到淘宝做大了,比实体店都还要好,人人争相到淘宝来做生意,老马开始收那些店家的租金了,不进收租金还要收交易的手续费(支付宝)。后来老马也收广告费。第3类;京东、苏宁靠吃差价来找钱,低价拿来高价卖给顾客。总结起来网际网路靠:广告、竞价排名、收租子、吃差价挣钱
物联网怎么赚钱很好赚钱的,你可以做沃腾物联网络卡代理,或者是投资智慧穿戴、智慧家居等产品
物联网是个很大的范畴,你可以经营一个范围,例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等。
网际网路是怎么赚钱的啊?可以有自己的产品,或者网站做好了,有了一定的使用者了就会吸引广告商或厂家跟经销商来投广告了
学习物联网赚钱靠谱吗? 360行,行行出壮元
只要你肯努力,在哪里都可以发展?
那你种菜也可以发展,为什么在网上玩手机也不能发展的?
靠不靠谱就要,看你的知识啦!
你不懂网路,又想快速赚到钱,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你刚刚玩网路,就想赚到钱,你必定失败,投多少输多少
要是你要在网上发展 的话,那随便开个店涨人气。
现阶段这两块赚钱的机会很多 智慧硬体能提供的一体化是目前传统企业转型的关键服务 许多小的传统企业甚至大的厂商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企业如果不跟进产品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淘汰 因此解决方案是唯一的选择
再者是产品 目前C端使用者接受能力越来越强 面对各类协议的智慧家居产品已经不再惊讶 甚至他们都已经懂得wifi跟zigbee的优劣势 智慧家居作为物联网最为典型的案例 是最容易走进百姓家里的 伪需求也是一种需求表现
首先,物联网是一个行业,而且物联网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说个人怎么赚钱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涉及到一定的专业技术类
例如,智慧家居的安装,这些需要搭建物联网平台,其实有点类似现在的网际网路的网管,需要搭建系统,所以需要对物联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硬体销售
这种其实和传统的生意是差不多的,只是售卖的商品变成了物联网的硬体商品了而已。
打工
去一些物联网公司,硬体,方案,软体,打工也是能够赚钱的,而且现在行业发展阶段处于初步,如果随着技术和各个领域的成熟,物联网人才也会非常的受欢迎。
当然还有其他的行业赚钱的,不过适合个人的,可能以上比较合适。
发掘科技一家专业的物联网硬体方案公司:发掘科技
物联网是啥? 物联网是新一代资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际网路。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网际网路,是在网际网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充套件的网路;第二,其使用者端延伸和扩充套件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资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际网路”。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路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网际网路之后世界资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网际网路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路,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使用者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网际网路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资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慧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资讯科技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但是与传统网际网路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线,从而使得物品连线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因为网际网路并没有考虑到对于任何物品连线的问题,故我们使用物联网来解决这个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线物品的网路,许多学者讨论物联网中,经常会引入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an to Man)、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 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动,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资讯互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资讯感测装置,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线、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资讯,与网际网路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路。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路的连线,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在市场应用方面,2011年从整体来看,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慧工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农业和智慧环保。其中智慧工业占比最大,为200%。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于此同时物联网的提出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计算机学报》刊发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对其体系结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
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2011年增长386%。从智慧安防到智慧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的态势和产业规模丛集的形成,我国物联网时代下的产业革命也初露端倪。从具体的情况来看,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纺织、冶金、机械、石化、制药等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流程监控、生产链管理、物资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监控、装备维修、检验检测、安全生产、用能管理等生产环节着重推进了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建立了应用协调机制,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工业的集约化生产、企业的智慧化管理和节能降耗。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预计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896亿元,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发展前景将超过计算机、网际网路、行动通讯等传统IT领域。作为资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可定址、可通讯、可控制、泛在化与开放模式正逐渐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演进目标。而对于" 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物联网将资讯交换延伸到物与物的范畴,价值资讯极大丰富和无处不在的智慧处理将成为城市管理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网际网路(Inter)向公众或大型使用者群体提供服务;
社群物联网(spaqiot):向一个关联的“社群”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 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