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抓肥水繁饵,适时投苗。4月下旬往虾池内放水,使水深达到05米,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使池中的藻类、轮虫等大量繁生,以达到肥水繁殖基础性饵料的目的。5月20日前后,适量投苗,每亩投苗3至4万尾,一定要投放无病健壮的虾苗。
3、抓调节水质。在对虾养成前期,换水次数较少。当池水透明度降到15厘米~20厘米时,要换一次水,换水量占池水量的1/2。养成中期,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换水的方法是先排掉池中底层水,后添加新水。一定要防止那面排水,这面进水的混水养虾,在降雨较多的汛期不搞大排大灌,而是把表层的淡水排掉,以保证池水盐度相对稳定。
4、抓合理投饵。要自制推网一个,每早5时取样50至100尾,认真观测对虾的胃及长势。同时用旋网测定池中对虾生存量,以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投饵。在对虾养成后期每天喂6次,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各投饵喂一次,占日投饵量的40%,晚上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占日投饵料量的60%。每天的投饵料量,池中四周占80%,滩面占20%。但在池中水温超过30℃时不投饵料,水中溶氧少时,不投饵料,水质恶化时不投饵料,雾大气压低时不投饵料,注进新水后1小时不投饵料。
5、抓防止浮头。要坚持经常观察,加强水质监测,提高防治病害技术,及时准确分析掌握水情、池情、天情、虾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当发现蠓虾、小鱼靠时,说明水中缺氧,是虾浮头的前兆。这时候要昼夜不停地把水搞活,也可搞人工造浪、人工造氧、投冰降温,投放增氧剂。投饵也不能在下半夜易缺氧时投饵料。切不可发现浮头搅得沉渣泛起,这只能加剧对虾的死亡。
6、抓虾贝、鱼混养。坚持对虾与贝类混养和对虾与鱼混养,不仅大大提高池面积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养虾成本,还有利于对虾发育生长,提高对虾产量、防止对虾浮头死亡,增加虾池效益。
虾池选址:选择合适的地方围建虾池,保证周围水资源丰富、排灌水方便。 水质管理:水中透明度要保持在40厘米左右,定期更换池水和撒施生石灰溶液。 投放时间:最好在春季3月份投放。 饲喂方式:每天定时定量的喂食。
人工养虾的条件和技术
1、虾池选址
人工养殖虾时,首先就要选择合适的地方围建虾池,必须要保证周围水资源丰富、排灌水方便、采光充足、远离污染区,或者直接将不会被水淹没的稻田改成养虾场地,水位深度在90-150厘米。
2、水质管理
养虾时的水中透明度要保持在40厘米左右,水中的ph值控制在78-86之间,最高不能超过91,定期更换池水和撒施生石灰溶液,不仅能调节水质,也能灭杀细菌防止病害滋生。
3、投放时间
养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养虾苗,大多虾类适合生活的水温在23-26度之间,最佳的放养时间在春季的3月份,保证温度适宜时就能健康生长,一般养殖2-3个月就能达到可售的规格大小。
4、饲喂方式
虾类属于杂食性的动物,饲喂时主要以蚌螺类、家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为主,搭配水草、蔬菜、谷物精饲料,每天定时定量的喂食,夜晚停止进食后,及时打捞食物残渣,以免霉变。
水质条件:将水深控制在09-15米,水体适宜的硬度是250mg/L以上,切忌使用自来水。 养殖设备:选择水桶、鱼缸、脸盆等,底部铺放一层泥沙。 放养密度:一般养殖数量在15只左右。 定期补钙:在水中放入磷酸钙、豆浆等,为虾补充钙元素。
室内养虾的条件
1、水质条件
室内养虾时,水质条件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养虾的水合适的深度是09-15米,ph值范围是77-88,水体适宜的硬度是250mg/L以上,尽量不要使用自来水,以干净的河水为好。
2、养殖设备
在室内养殖虾时,要为其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可以选择水桶、鱼缸、脸盆等,注意消毒后才能使用,由于虾喜欢钻洞,还要在底部铺放一层泥沙,以便于藏匿、栖息。
3、放养密度
室内养虾期间,要合理控制密度,若是投放过多,会因缺氧而大量死亡,一般养殖数量在15只左右,如果容器较大,可以将数量维持在20只以内。
4、定期补钙
虾在生长过程中会脱壳,从脱壳到再次长壳需要12-24个小时左右,在此阶段,要为虾提供丰富的钙元素,可以在水中添加磷酸钙溶液,或者倒入豆浆、牛奶等物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