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吨地磅怎么调试?

30吨地磅怎么调试?,第1张

称重不准确?
1最先,查验电子地磅的两边是不是与底壁触碰(秤体两边务必有2cm的空隙);
2查验秤体下边是不是有脏物和硬块,若有,请马上清理;
3应用小型叉车在每一个感应器视角停住,并查验净重是不是同样(不一样,调整电位计,并维持同样的视角差)。
4假如您没法进行所述流程,请重新校准地磅称重显示器。
上海亚津公司正式注册在2004年3月,经营至今近20年,公司主营电子平台秤、吊秤、汽车衡、地磅、天平、防爆秤、检重秤、配料包装秤,lA云平台智能秤以及物联网动态称重等产品,是行业较早批通过网络销售平台的企业。

无人值守地磅称重系统一套下来大概就是几千块钱,它的优势有:
1)智能过磅方案
称重磅值自动传输至系统,并生成线上订单,打破传统作业的束缚。
2)原料、成品追溯方案
真正实现“一物一码”,对产品各个环节精准管控。
3)无人值守方案
过磅称重自动启用摄像头抓拍,实时监控,省人省事又安心。
4)远程监管方案
多站点远程管理,站点业务大数据、员工工作统计、订单异常监控等,实时监管。
5)智能出入库方案
进出库可视化管理,库存盘点清晰了然,解决传统库存混乱、进销混乱问题。
6)CRM、SRM方案
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数字化,大数据分析,智能预警,反哺供销加强粘性关系。
节省一个人工,也不用手动记账了,方便不少。还有视频抓拍,库存管理的功能,确实增加效率。我自己用的“中废通智能”的无人过磅系统。可以去他们主页看看。

1、电子地磅秤承重点调试好后,将相当于最大秤量的砝码均匀地加到地磅秤承重台上,按照各种称重显示器的说明书所介绍的位置和方法,使显示值与砝码值一致后,取下砝码,并确认空秤显示为“0”即可。最后,将最大秤量分为若干份,其中须包括该秤的最小秤量、最大秤量及允差改变的各个称量点,要求地磅秤各点的称量误差不大于各量点的最大允差要求。 2、用数字电压表依次测量地磅秤各个称重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如存在不一致,可分别调整接线盒中相应两只精密可调电阻,以减少相互间差异量。但调整量必须注意,两只可调电阻的旋转方向要一样,旋转量也要一样,顺时针转动时其电阻减小,输出电压变大,显示值增加,否则反之。直至调整到地磅秤各只称重传感器输出一致。 3、电子地磅秤调试一般可用重量法进行,即将1/10最大秤量的砝码,依次放至地磅秤承重台中心位置及各只称重传感器上方的承重台上,并用实差法准确测出各只称重传感器输出的差异量,同时分别调整地磅秤各个承重点称重传感器相应的两只精密可调电阻,减少相互间的差异量,但旋转方向和旋转量也一样。 4、参考电子地磅秤称重显示器技术说明书,检查各种功能键的正确性,提高地磅秤的称量准确度。 比如一台80吨至120吨地磅秤进行调校,最好找一台至少二三十吨的车辆先在外面你认为是正常的公磅称重,根据打印的磅单记录,把车辆开到要调校的地磅秤上,根据柯力称重仪表技术使用说明书里标定的步骤,把在公磅打印的磅单的毛重值输入称重仪表里,然后让车辆开出地磅秤范围,等称重仪表自动回0后,再把车辆开上地磅秤,若称重仪表显示的重量跟公磅打印的磅单记录一致,则可认为调校成功。 上面是北京衡准归纳的电子地磅秤调试方法,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衡准

地磅称的称重传感器原理是极板有两块,一块固定不动,另一块可移动。在承重台加载被测物时,板簧挠曲,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电路的振荡频率也随之变化。测出频率的变化即可求出承重台上被测物的质量。电容式传感器耗电量少,造价低,准确度为1/200~1/500。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下列优点:

(1)高阻抗,小功率,仅需很低的输入能量。

(2)可获得较大的变化量,从而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系统稳定性。

(3)动态响应快,工作频率可达几兆赫,稠b接触测量,被测物是导体或半导体均可。

(4)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在高低温、强辐射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应用较广。

扩展资料

电子地磅的安装位置应有良好的排水通道,安装的位置不能低于四周,否则会因地势低,下雨时造成积水,淹没地磅,损坏传感器。 对于浅基坑更应设置排水通道。另外两端必须有足够长度的平直路供汽车上下秤台,两端直道要至少等于秤台长度。

在地磅设计中应采用节能增效的部件。比如可以利用太阳能仪表连接地磅,不但减少了铅酸蓄电池的损耗,还可以节省电力能源。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太阳能仪表除了节能效果外,还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一举两得。

在地磅设计中采用节能增效的材料,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就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合理地节省材料。

例如:采用优化设计的简单机构设计替代复杂机构设计同样达到所要求的功能的实例;采用优化的工艺措施降低制造成本的实例;在HMI中TFT屏幕改为低功耗的LED屏幕,利用HMI产品的休眠模式,可使本身的功耗降低至少5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称重传感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294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 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