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到了,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最近关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维权事情颇受大家关注,也注意到大家突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人说特斯拉的 *** 作系统是分时 *** 作系统,这是导致特斯拉安全性的最大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讨论一下,看看特斯拉的 *** 作系统究竟有没有问题。
分时 *** 作系统又称为非实时 *** 作系统,之前有篇文章《5分钟搞清楚实时 *** 作系统与非实时 *** 作系统的区别》介绍了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平时用的Windows,Mac OS还有Linux,包括手机 *** 作系统安卓和iOS都是分时 *** 作系统。分时 *** 作系统上运行的各个任务分时轮流占据处理器,如果同时运行的任务多,那么每个任务所能分配到的处理器时间就比较少,完成时间受当前负载影响,无法确定最终完成时间。
严格意义上的实时 *** 作系统,又称为 硬实时系统 ,是指系统要在最坏情况下确保任务的完成时间,即对于事件响应的截止期限是无论如何都必须满足的。对于一些涉及到人身安全或者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使用“硬实时系统”。
在智能电动 汽车 上,既有控制 汽车 运动系统的硬实时需求,又有车载 娱乐 这种非实时需求,通常会分别用不同的 *** 作系统来满足。比如中控大屏一般是基于android的,可以解决看、听音乐、车载导航等车载信息 娱乐 需求。对于控制 汽车 ABS、ESP、电控等电子系统的底层车机,需要用到实时 *** 作系统。
从设计角度来说,分时 *** 作系统不能用于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应用场合,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结论。
从2012年开始,特斯拉就决定自研 汽车 *** 作系统。这样的好处是 特斯拉可以不再依赖于软件供应商,而是自己掌握堆栈开发,一旦发现问题即可通过 OTA 进行快速修正与升级,提升用户体验。
特斯拉的 *** 作系统 Version 基于 Linux 内核深度改造而成。Version *** 作系统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V4-V6(2012—2015) ,特斯拉处于 汽车 OS的 探索 阶段,2015年,特斯拉首次在Model S上使用了Version5;
第二阶段:V6-V7(2015——2018) ,V7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版本,加入了新的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包含自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和自动泊车三大辅助驾驶功能;
第三阶段:V8-V10(2018——至今) ,2018年,特斯拉推出了自研的FSD芯片, *** 作系统开始与自研芯片深度结合,走上软硬一体的研发道路。
由于特斯拉 *** 作系统的公开资料很少,因此我暂时还无法了解到特斯拉 汽车 OS的实现原理。
前文《纵论物联网(六):基于Linux的物联网 *** 作系统 》中曾经介绍过由Linux系统改造来的实时 *** 作系统,比如RTLinux。所以并不是说基于Linux开发就一定不是实时 *** 作系统。
对于 汽车 *** 作系统这么大的市场,Linux系统也不会无动于衷。 Automotive Grade Linux (AGL)就是一个由Linux基金会主导的一个开源项目。
这个项目于2012年启动,吸引了很多车企参与。最初的成员包括:捷豹路虎,日产,丰田,富士通,英伟达,三星等公司,目前成员已经超过100家。
AGL以统一代码库(Unified Code Base)的形式对外发布版本,从 车载信息 娱乐 (IVI:In Vehicle Infotainment )系统 切入,首款量产产品,就是搭载全新Entune 30信息 娱乐 系统的凯美瑞。
不过目前来说,大部分车企的车机 *** 作系统都选择了更加成熟的QNX系统。Android或Linux系统通常仅用于车载信息 娱乐 系统,而没有用于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底层车机系统。
QNX是一个分布式、可扩展、遵从POSIX规范的类Unix硬实时 *** 作系统。 2010年04月14日,黑莓手机(BlackBerry)制造商RIM收购了QNX软件公司,所以大家一般也都称其为黑莓QNX。几乎全球所有的主要 汽车 品牌目前都采用了基于QNX技术的系统。
这个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对特斯拉的问题,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理性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会持续更新关于物联网、云原生以及数字 科技 方面的文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技术,也会偶尔发表一下对IT产业的看法,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关注,谢谢 。
今日导读
主题详情
特斯拉再度出手!这类新能源金属成“香饽饽”,这些公司已在海外拥有大量矿产
特斯拉周一宣布已签署公司在美国的首份镍供应协议,选择Talon金属公司在明尼苏达州的塔马拉克(Tamarack)矿山项目,因为特斯拉计划以更环保的方式生产电动 汽车 电池金属。根据协议,特斯拉将在6年内购买75万吨镍,还将从Talon购买钴和铁矿石。
去年7月,特斯拉曾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旗下的西部镍业(Nickel West)签订镍供应合同;去年10月,特斯拉又与位于新喀里多尼亚的矿业公司普罗尼资源(Prony Resources)签订采购合同,计划采购约42万吨镍。镍具有较高能量密度且价格较低,因此三元电池中提高镍占比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续航能力。信达证券分析指出,在成本和能量密度提升的驱动下,高镍电池的性价比优势逐步凸显,与磷酸铁锂的成本差距有望收窄。2020年国内高镍三元正极占比43%,相对于2019年提升13PCT,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镍三元正极电池占比将达到83%,5系三元电池占比将下降至17%之下;对镍的需求量也将从2020年的为66万吨提升至到2025年将达到89万吨,新能源 汽车 成为镍最重要需求增量。
A股上市公司中,青岛中程在印尼苏拉威西省持有的Madani镍矿约2014公顷(公司持有95%的股权),持有的BMU镍矿约1963公顷(公司对该镍矿持有80%的收益权)。盛屯矿业在产的印尼友山镍业项目及赞比亚穆纳里项目合计拥有4万吨/年镍金属量产品,公司日前公告拟在印尼投建年产4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中国中冶在产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估算保有资源量156亿吨,镍平均品位 085%、钴平均品位 009%,折合镍金属量132万吨、钴金属量14万吨。
产销率超过100%,多家企业发涨价函,新能源产业成为业绩显著增长点,这家公司技改项目待投产
国内多家玻璃生产加工企业发出涨价函。目前玻璃现货价格运行在近两年的低位。随着市场转暖,部分地区现货价格回稳正在路上。据机构监测,近几日主要产地玻璃生产企业产销率超过100%。
从供应端看,玻璃产能增加空间有限。目前各地对于玻璃的生产耗能及污染等问题有着更加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北方受制于环保压力,产线恢复难度较大。业内人士预计2022年是冷修大年,目前国内到预期寿命待检修的窑炉超过20条。需求端来看,平板玻璃主要用于建筑领域、 汽车 行业、光伏电子行业及包括制镜家具在内的生活装饰行业等,去年建筑玻璃需求有显著增量, 汽车 玻璃需求恢复性增长。在新能源产业的拉动下,去年以来,光伏玻璃已成为许多传统玻璃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与其他光伏产业细分领域相比,光伏玻璃行业盈利能力更强,ROE和毛利率水平较高。国开证券表示,随着双玻组件打开光伏玻璃的增长空间,大尺寸、超薄化实现降本增效,加速双玻组件渗透率,行业景气度较高。根据CPIA预测,预计“十四五”期间光伏玻璃需求量增速平均在20%左右。
A股上市公司中,南玻A拥有节能玻璃、电子玻璃与显示器件及太阳能光伏三条完整的产业链。德力股份表示,公司日用玻璃窑炉技改的光伏玻璃项目待天然气气源满足后即计划点火。安彩高科与包括晶澳太阳能、阿特斯光伏、隆基股份、韩国LG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组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光伏玻璃出口量位于行业前列。
环保+轻量化+安全性,该产品车用市场蓄势待发,2025年之前新增产能有限,这家公司产品还可用于VR/AR头显
车用聚氨酯市场广阔,国内企业蓄势待发。受 汽车 轻量化趋势、国家环保要求和更高安全性要求的影响,聚氨酯在 汽车 结构件、 汽车 低VOC内饰、天窗玻璃包边以及动力电池的密封和阻燃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氨酯具有橡胶、塑料的双重优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包括 汽车 、建筑、家居、冶金、能源、电子电力、等。近年来,聚氨酯的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扩大,除传统领域外,聚氨酯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在高铁、城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BASF的聚氨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 仪表板、车顶衬里、悬架部件、电缆护套、头枕、方向盘、换档把手、座椅、保险杠、门罩等。西部证券表示,长期来看聚氨酯材料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改善建筑能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减少空调使用从而降低能耗,目前我国聚氨酯保温材料的使用率不足15%,而欧美国家使用率约40%-50%,碳中和背景下,国内聚氨酯材料需求有望提振。长期看好建筑装修、保温材料及新能源车带来的需求增量。供给方面,2025年之前新增产能有限,欧美厂商受天气及装置性能影响,开工负荷长期低迷,行业供给持续偏紧。预计后续随着海外需求持续恢复和国内建筑装修需求的走高,或有新一轮景气上行。
A股上市公司中,安利股份为谷歌公司提供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公司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可用于VR/AR头显,目前处于开发阶段。红宝丽主营聚氨酯硬泡聚醚、高阻燃聚氨酯保温板、异丙醇胺、环氧丙烷、DCP等产品。七彩化学聚氨酯项目已经进入中试生产阶段。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启动 将从9个重点方向遴选试点示范项目
工信部、国家网信办、水利部、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央行、国家广电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民航局等十二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将面向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应急管理、金融、医疗、广播电视等重要行业领域网络安全保障需求,从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大数据安全、车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智慧城市安全、网络安全共性技术、网络安全创新服务、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创新平台9个重点方向,遴选一批技术先进、应用成效显著的试点示范项目。
据IDC预测,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97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增长至1879亿美元,五年CAGR约为179%。天风证券缪欣君表示,中国网安市场有望对标美国市场,逐步在细分领域出现龙头公司。政策层面,我国具备相同战略高度以及持续完善的法律体系;市场规模层面,我国网安市场增速为全球市场增速的2倍以上;市场需求层面,网络攻防演练的推进持续加深下游安全意识与需求。
上市公司中,国华网安子公司智游网安为专业移动应用安全综合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移动应用安全,为移动应用在安全开发测试、应用优化、应用安全发布以及应用上线运营等全生命周期阶段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任子行业务覆盖网络安全、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运营商网络资源安全等众多领域,是国内技术最为全面的大规模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组织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推进视频会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吴树林以视频方式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推进会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持续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和《西部大开发“十四五”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会议要求,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尽早开工、顺利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今年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中银证券陈浩武研报指出,1月4日至6日,已公布的2022年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已超3万亿元。从基建方向来看,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并重成为此次集中开工的显著特点,传统基建方向,城市更新、交通运输与城市管廊是此次集中开工的重点方向。
上市公司中,新疆交建是新疆自治区施工资质最全、资质等级最高的路桥工程施工企业之一,先后参建新疆地区吐乌大、乌奎、赛果、喀伊、新藏、乌赛等绝大部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项目及县乡道路的建设,新疆本土市场份额居疆内施工企业前列;东华 科技 是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拥有石油化工、医药、市政、建筑等十多个领域的设计、咨询及工程总承包甲级资质,具有对外工程总承包权和进出口自营权。
在即将成为过去的2021年,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频繁拿下涨幅榜收尾……在这些年度关键词的背后,汽车行业的“火热”窥见一斑。
汽车行业从未像如今这样,处在各种新技术变革的交汇点,AI、大数据、云计算、IoT等技术正在深入改变汽车和出行领域。不论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转型,汽车行业的本质开始从“以产品中心”的生产制造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服务商。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是4440万辆,到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7620万辆。这四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45%。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市场将逐渐趋于成熟,移动出行的未来已来。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也预示着未来整个汽车乃至移动出行产业,将会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等趋势的推动下,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人、路、车”再次被重新定义,而这场变革对于车企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汽车行业的“可选项”还是“最优解”?创新技术如何与业务更好地融合?12月19日,2021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华为北京城市峰会召开,在下午举办的“领跑汽车智能时代”高峰论坛上,一汽解放、阳光出行、禾多科技等多家汽车行业企业,分享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探讨了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看一看,在数字化转型一线阵地的ta们,是如何做的?
一汽解放:数字化背景下,解放的云化之路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一汽解放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进步。
一汽解放作为一汽集团的商用车企业,也是传统车企阵营的代表,对于其所面临的能源和数字化的革命,用一汽解放CIO陈磊的话来说,就是“焦虑”。“首先,传统的优势,在能源革命下,‘护城河’被打掉了。对于传统的IT部门来说,数字化转型也不是自身所擅长的部分,所以需要合作伙伴协助共同做好数字化转型。”
2020年9月,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和策略,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而一汽集团则在2019年就在全集团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了“数字驱动美妙出行”完整战略。一汽解放也按照集团的整体规划,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和实施。
陈磊回忆道,“从2018年3月,华为给一汽集团提供了DST,从战略的规划到落地的整个流程化的方法论,基于此制定了一汽解放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通过引入ICT数字技术,高度融合于业务和产品,创建数字业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服务),最终实现用户为中心体验提升、平台为基础运营效率提升,数据为资产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双轮驱动’,回归业务创造价值,技术驱动产品创新。今年3月份成立了数字化部,为把解放集团所有的IT职能统一,希望能够统一架构,统一底座,然后能够更好降本增效以及响应业务的需求。”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战略中,“上云”是重中之重,在内部被称之为“解放云”。从2018年开始,车联网全都放在华为公有云上,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连接了一百多万的车辆和一百多万的客户和用户。从2019年开始,持续不断建设私有云,开始私有云建设,陆续扩容至17个节点,在2020年10月私有云二期建设,共12台计算节点,IaaS扩展和PaaS建设。
陈磊透露,最初做云选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一汽解放的业务特点,首先,一汽解放在全国多个城市或区域都有自己的工厂,其次,面对中重卡、轻卡、新能源、海外未来解决方案等新业务,业务场景多样化;再次,历史遗留的系统和技术栈是比较复杂的。“在我们看来,华为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把能力总结出来,对我们的业务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和规划,来指导一汽解放逐步上云。”
在上云的具体成效方面,陈磊举了两个例子:
1、通过华为云来构筑云上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产品开发中,对CAE仿真设计投入逐年加大,CAE计算量大、对HPC硬件性能要求高,集群规模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研发效率亟需提升,以加速新车TTM,各研发部门对HPC需求呈现明显波峰波谷分布,峰值需求超过平时2-3倍,本地资源池显然不能迅速满足业务要求。华为云通过d性扩展,突破了传统超算中心限制,提供无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实时应用到高性能最新技术产品,即租即用的灵活模式,可节约建设周期,配置多样性满足不同场景。线上线下协同调度,资源按d性需求统一调度,互为补充,缩短作业计算时间,满足了突发需求,支撑快速响应研发的业务。
2、“解放行”车联网云化架构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
一汽解放的车联网的品牌叫“解放行”。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开发迭代,中重型卡车、轻型卡车 还包括新能源卡车等近三年的全部产品都装了Tbox跑在华为公有云,实时在线百万量级车辆和一百多万的用户,采用基于华为云的混合云满足高可扩展性,华为云MRS+华为云OBS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以及计算资源与任务的灵活调度,优化数据湖后台数据模型,结合大禹平台打造数据共享服务,优化用户自助式查询的性能。
“经过与华为五年的合作,特别是近三年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我们越来越觉得,华为无论在数字转型咨询,包括云相关的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很好地符合一汽解放战略转型的诉求。”陈磊说。据了解,在11月,一汽解放和华为再次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未来,华为的数字化经验、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将以更深入的方式持续不断为一汽解放转型赋能。
一汽解放CIO陈磊
禾多科技:自动驾驶全场景量产实践思考
自动驾驶,任重而道远。
作为量产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禾多科技聚焦于行车和泊车两大场景,打造由本地数据驱动的量产解决方案。“打通场景比级别更重要,广泛运行比无人运行更重要”,在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看来,这是未来自动驾驶真正量产落地的一个必经之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是相对能够更快实现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场景,禾多科技以这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进而打通城市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自动驾驶上路到底有多难?提起自动驾驶技术,有代表跨越式路线阵营的Waymo和渐进式路线阵营的特斯拉。禾多走的是渐进式路线。“解决一万个场景可能有一万零一个场景,只有大规模积累在道路上行驶的数据,才能解决自动驾驶长尾的问题。”王征表示,目前国内许多主机厂与禾多签订了平台化自动驾驶的量产合同,预计在未来5到10年,搭载禾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会有近十款,将达到百万量级的交付,车辆未来5-10年在路上积累百万平方的数据,对于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数据迭代将会是飞跃性的。
2021年,华为云与禾多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一起携手实现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实际路测和数据积累,包括不同的天气情况、道路环境、道路参与者和驾驶行为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华为云助力禾多打造的自动驾驶车辆大数据平台,通过算法针对不同的场景提取,放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上去反哺算法,来打通数据闭环。此外,量产自动驾驶系统会同时收集众包地图,通过云端更新,经过OTA推送到终端车辆,这两个闭环完美实现未来自动驾驶的算法和地图的迭代。
此外,禾多借助华为MDC赋能自动驾驶最强大脑,在MDC610上面部署,可以实现2D、3D可量产的实时感知的效果。基于华为MDC610的领航驾驶辅助系统也已经部署完成,可实现上下匝道、长弯道行驶等复杂的功能。
未来,自动驾驶解锁更多的场景,指日可待。
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
阳光出行:如何让出行更智慧
从18世纪至今,出行行业最大的变化都发生在近十年。从2012年的“网约大战”,到其用了5年时间统一了整个中国用户侧的出行市场,再到2018年涌现了更多的网约车平台,整个过程看来,是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平台的出现,让原有的用户和司机之前,增加了一个第三方平台侧。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认为,一站式出行平台面对庞大的不同场景的市场,通过自身平台把全场景服务好的挑战很大。“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链从需求、服务到要素市场,如果是让这个市场能够良性运行,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阶段。”在此背景和行业判断下,阳光出行没有选择在需求侧也就是流量测,直接面对乘客,而是采取在各大流量入口平台后边的运力侧进行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建立核心引擎。把流量,各家平台流量重新聚合到一起,再分发给司机,用更公平的方式或者更随机的方式,给司机分发不同的订单。
其次,通过技术赋能司机管理和风控体系。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系统来智能触发司机的学习和考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司机管理提效,提升安全行驶水平。通过AI手段赋能客服端,致力于将全行业平均1%的投诉率降低到05%,通过司机和乘客电话、车内服务过程的录音等,转化成服务管控的手段,也跟华为云共同进行探索,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通过智能运营系统,区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司机可以更好地去服务,其中有一些价格杠杆和服务体系。
“智能出行领域还可以有哪些创新?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探索,阳光出行也在实践,我们认为在供需市场上要保持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平台经济的一个代表,核心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创造价值。”孙洪静说。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
华为云: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
在这些车企数智化实践的背后,笔者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身影——华为云。据了解,中国TOP30车企的80%都选择了华为,原因又是什么?
在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投入下,华为已形成了汽车行业“云、管、边、端”的整体布局,2019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布了华为汽车行业的战略,即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汽车行业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在分享中表示:
首先,造好车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数字化给汽车制造价值链附加值带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让研发和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在研发上,软件、平台、数据等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比如汽车仿真,低代码开发平台,敏捷软件开发,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大数据等。在生产上,通过对工厂里生产产品的人、机器、物料、工艺流程和环境进行建模,构建数据底座,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进行连接,汽车生产的全流程就可以高度协同。汽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既解决了造好车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大规模实现降本增效。
其次,卖好车的关键是做好数字化营销。随着汽车企业出行相关的服务增多,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界面和频次也将大幅增多,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用户增长和维护用户活跃度,比如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处理技术,完成用户画像,增长分析、智能营销等,围绕消费者用户旅程,进行精准营销,促进消费者留资、试驾、购车、保养、增换购,助力用户活跃度提升,为企业的业务增长助力护航。
再次,用好车的关键是实现价值链的重构,实现数字化出行。汽车企业要解决数字化出行的问题,就要投入整个车联网平台、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出行保障等。这些都是华为包括华为云所擅长的。
据了解,面向汽车行业,华为云持续和伙伴/客户一起,共同打造了汽车行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除了自动驾驶、移动出行、车联网领域,也提供了面向数字化营销、HPC、数据使能平台等解决方案,助力汽车行业客户应对智能汽车新时代的挑战:
例如,江铃集团与华为云开展合作,华为云为其统筹规划了“数智江铃”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通过打造智慧总部、联动四大板块、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可感知、可洞察、可预测、可协同、可共享、可统筹的六大提升。通过优先建设本部数字化项目,实现本部的数字化能力构建,推动客户、员工、管理与服务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