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路团队成立于2012年9月,位于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理科楼B205,目前在校成员超过200人,分技术、策划、美术三类,来自计通、设艺、经管、电气等学院。团队分应用、游戏和算法三个板块,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特色方向,以“创新、规范、传承、感恩”为文化精神,集学科竞赛、外包服务和科学研究于一体。
凡路团队分应用、游戏和算法三个板块,外加财务小组。应用板块包括:硬件技术部、后端技术部、前端开发部、移动开发部、应用策划部,游戏板块包括:游戏程序部、游戏策划部、游戏美术部,算法板块包括:AI算法部、大数据部。
(1) 硬件技术部
硬件技术部主要负责各类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开发。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51单片机、stm32、以及各类传感器的编程应用;中期主要学习掌握树莓派、Arduino等智能硬件平台的复杂功能实现;后期主要学习嵌入式 *** 作系统,以实现物联网多平台的兼容性。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常见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功能开发的能力,进而达到硬件工程师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智能导航盲杖》、《汽车滞留儿童险情预警系统》、《物联网生命腰带》等,不少成员就职于台湾联发科、深信服等公司。
(2) 后端技术部
后端技术部主要负责各类软件系统和物联网系统的后台开发。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Java语言、MySQL数据库、Spring Boot、MyBatis等;后期主要学习技术底层源码。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完成一个完整的java web项目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后台开发工程师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智能会议室管理系统》、《智能坐姿矫正护眼台灯》等,不少成员就职于腾讯、字节跳动、PingCAP等公司或读研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3) 前端开发部
前端开发部主要负责页面的展示及其逻辑的处理。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html、css; 中期主要学习JavaScript,包括ECMAScript 5、ECMAScript 6;后期主要学习前端主流框架React、Vue。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独立开发一个前端项目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前端开发工程师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积分宝》、《女性防狼手环小程序》、《智能会议室管理系统》等,不少成员就职于美团、滴滴出行等公司。
(4) 移动开发部
移动开发部主要负责移动应用APP的开发,包含界面的绘制和展示、数据的存储和交互、用户体验的提升和优化。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Java基础等;中期主要学习安卓开发入门等;后期主要学习安卓开发进阶。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界面设计、开源组件使用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安卓开发工程师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智能台灯APP》、《约球APP》、《爱宠APP》等,不少成员就职于字节跳动、阿里、网易、腾讯等公司。
(5) 应用策划部
应用策划部主要负责各类产品策划、实验室活动策划和实验室官方媒体管理。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Visio、PPT等基础技能;中期主要学习平面设计、视频图像处理等;后期主要学习如何策划一款高质量产品、编写规范设计文档等。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能对产品进行理念包装、市场定位、发展规划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产品策划、产品经理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远方旅人》、《爱宠APP》、《心悦智音》等,不少成员就职于碧桂园等公司。
(6) 游戏程序部
游戏程序部主要负责各类单机游戏或网络游戏的开发。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C#语言的基础内容以及特性等;后期主要学习Unity3D实际 *** 作部分,学习如何制作一款游戏,以及如何使用各种Unity3D所支持的插件。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完成一个单机或联网游戏所需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游戏前端开发工程师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远方旅人》、《Space Bounce》、《EZ4Slime》等,不少成员就职于多益网络、萌蛋互动等公司。
(7) 游戏策划部
游戏策划部主要负责规划组织一款游戏的开发和进行项目团队组织管理等。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游戏的设计与制作流程、相关历史等内容;后期主要学习关卡设计、游戏数值、项目团队组织管理等相关知识。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策划制作一个单机或联网游戏所需要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游戏数值策划、游戏主策划、游戏剧情策划和游戏关卡策划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远方旅人》、《Space Bounce》、《EZ4Slime》等,不少成员就职于多益网络、萌蛋互动等公司。
(8) 游戏美术部
游戏美术部主要负责游戏美术素材的制作。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Ps、Ai等,为游戏的2d美术提供支持;中期学习通过Ae、Flash等动画特效软件进行的动画特效制作;后期主要学习Maya、Sp,为游戏3d模型与贴图绘制提供支持。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完成一个完整的游戏素材制作项目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游戏原画师、游戏动画师、游戏3d模型师、游戏特效师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目前,部门代表项目有:《远方旅人》、《Space Bounce》、《EZ4Slime》等,不少成员就职于深夜学院、湖南卫视、蜗牛等公司。
(9) AI算法部
AI算法部主要负责人工智能领域中高级复杂算法模型的学习、应用和改进。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线性回归、Logistics回归等经典机器学习算法;中期主要学习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等经典网络、数据挖掘基础;后期主要学习中文分词、Word2vec等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内容。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加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备独立搭建神经网络、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深度学习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就业岗位或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读研方向的技能要求。
(10) 大数据部
大数据部主要负责大数据平台和可视化,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的学习。部门成员前期主要学习python, java语言和linux编程开发基础;中期主要学习Hadoop大数据存储与处理、Hive数据库等技术和统计学习、机器学习等理论基础;后期分两个方向:①大数据平台和可视化方向主要学习Spark, Kafka, HBase等大数据进阶平台和Superset, Kylin等可视化前端技术;②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方向主要学习深度学习理论及其应用(视频数据、自然语言、文本等)。通过组队开发项目和参与各类竞赛,部门成员基本具有完成大数据相关项目所需要的能力,进而达到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等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11) 财务小组
财务小组主要负责团队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采用团队责任老师和总裁决策、出纳和会计执行的管理方式,具体事项包括:团队基金的收支预算管理、团队部门的活动经费审批、团队成员的发票报销工作、毕业成员的团队赞助资金、团队成员的竞赛奖金捐赠等。通过合理利用团队经费,有效开展团队各项活动,保证团队和各部门的良好运转和持续发展。
截止2020年底,团队成员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25项、省级80项,获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10项,承接企事业单位外包项目14项,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32项。每年均有一批毕业生就职于腾讯、字节跳动、滴滴出行、美团等一流企业,或进入中科院、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一流高校读研深造。
通知明确
各地要按照《管理办法》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1号)要求,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坚决不参加名单以外违规举办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人员聚集的竞赛具体举办时,主办单位须报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门同意。
据统计,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2021-2022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 自然科学素养类20项,人文综合素养类10项,艺术体育类6项。
相较于2020-2021学年竞赛活动名单,本次名单进行了多处删减和新增。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
8项 删减,9项新增
自然科学素养类
删减: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创客大赛
第三十一节“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新增: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环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人文综合素养类
删减: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
新增:
“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正文大赛
全国中学生环境保护优秀作文征集活动
新概念作文大赛
艺术体育类
删减:
全国青少年造型艺术作品大赛
国奥行知杯中小学足球邀请赛
新增:
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季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
参加哪些竞赛对高考更有利?
五大学科竞赛
在36项竞赛活动中,“五大学科竞赛”可以说是“含金量”最高的, 除了能被高校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测试等认可,如果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获得高校保送资格 !
首先提醒各位网友,理性看待,切勿发表过激言论。
给各位吃瓜知友普及一下这几个本科生比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赛)、全国大学生物联
网竞赛 (华为杯 )、计算机设计竞赛、软件 创新大赛。
这几个比赛的参赛流程大致相同:提交作品报告+PPT+答辩(近几年都是线上答辩),最终评委的评
分大多通过答辩PPT展示效果进行打分。另外,每个比赛有自己的侧重点,例如信息安全 作品赛侧
重“安全与隐私”,物联网竞赛侧重“万物互联”(因此会出现同一个作品在某比赛中没有进决赛
但在另一个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情况)。
最近和同学聊过,本科生的这些“作品赛”一稿多投的现象比较多,也是这两天才知道居然一个作
品可以投那么多不同的比赛,非常惊讶,将一个作品的放在不同的背景下就可以参加不同的比赛。
类似的“一稿多投 ”在往年的比赛和保研加分中似乎也出现过,但是从没有听说过闹得有今年这
么严重的,可能因为今年的种种原因导致今年保研竞争异常激烈,才点燃导火索引爆炸药桶。
问题中的这件事,当事人曾有过回应,几次投稿的作品,应用场景、算法设计、方案设计都有迭代
更新。 我们抛开保研加分的背景不谈,本起事件的问题焦点在于下面三点:
一、是否真的存在“一稿多投”现象?即不同比赛中的几个作品是否真的在算法层面、应用场景层面
都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个问题的解释在于当事人本身,如果当事人能够公开答辩的PPT,或是
部分文档,相信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产品的商业价值、知识产权产生的影响
是难以估计的。
二、如果真的是“一稿多投”,是否违反比赛的相关规定?一稿多投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 行为。在
学术界,一篇文章投某个会议没有录用时,是可以尝试“换一个故事”投递另一个会议的。在这
些本科生比赛中同样如此,几乎每个比赛都在比赛章程中写明了一稿多投的相关条款,但是不同
比赛的规定不尽相同。例如有的比赛规定“投递本比赛的作品不能投递任何其他比赛”,有的比
赛只规定“不能已申请相关专利”,有的比赛规定“不能投递其他的国家级比赛”。当事人所参
加的这几个比赛,如何认定一稿多投,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一车多带”问题。所谓“一车多带”指的是同一个作品,投递不同比赛,每个比赛中换着队
员,让不同的同学都能加上分。这一点似乎是最严重的一点,因为它似乎是非常非常影响保研公
平性的。仍然回到上面的第1点,如果该作品在不同比赛中确实不是同一个项目(即并非“一稿
多投”),也就是说每个项目中的内容都不同,那么每个项目挂名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反之则是很严重的问题。答主在这里不想过多讨论和保研利益相
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作过多扩展。
综上所述,希望各位网友理性吃瓜。
另外:指导老师李老师并非计算学部的老师,希望从明年开始工大和计算学部严查一稿多投,这样
的事件无论结果如何,对学校的声誉是肯定有影响的。这个项目貌似还申请了专利,但还没批下来。不太清楚专利和那些比赛之间是否会存在一些
知识产权和法律上的冲突。事实上在点进来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正常 *** 作一个项目不仅可以参加同年的多个竞赛,甚至可以
代代流传,“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保研人。
保研焦虑的来源-清高和投机的冲突
一个项目凝聚着历年老师和学长学姐打磨的心血,可想而知它的含金量之高,也不难推测什么样的
人才有机会参与这种祖传项目。我想说拿这种项目去和本科小白做的普通项目比,其实本身就是一
种不公平。
这不就是保研焦虑 的来源吗,绩点至少通过努力就可以提高,这种参赛机会的不平等怎么弥补。
你第一我第二,你有竞赛我没竞赛,现在有一个一稿多投的好项目摆在我面前,你让我讲仁义道
德?
其实参加祖传项目和举报祖传项目就像硬币的一体两面,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提问者多半也是利
益相关,保研当前,不相干的人谁会为了所谓的公平费时费力。所以我并不想谈论这种做法是不是
公平或者学术不端,毕竟深究起来人家说只是名字相仿内容全都改了你也没法界定。遇到这种情
况,如果不影响自己的保研名额大多数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如果影响到自己获得保研名
额那还是有必要争一争,该举报举报该走程序走程序。
保研政策制订的反思-提高附加分门槛
我认为这件事情引起我们反思的地方在于保研中竞赛设置的重要性和合理性。长久以来,我们都默
认了在竞赛中找到一个好团队比个人能力更重要。尤其是创新创业 类等团体竞赛,拿到好项目的
人就可保“一世安稳”,而空有热情缺乏人脉拿不到好项目的人却只能徒增伤悲。竞赛面前,让我们更深刻地知道了什么叫做有些事情不是光凭努力就行的,知道了什么叫做人情冷暖。
我们什么都知道了,却唯独忘记了这些竞赛的宗旨和初衷,整天纠缠在这些破事里,到头来连专心学习都做不
到了。这些都是那些一开始就拿到一手好牌的保研人无法体会的。
是时候好好正一正保研里的“不正之风”了。本科生首先应该打牢知识基础,而不是想着怎么投机钻营。所以我认为保研名额评定应该逐步降低竞赛加分比重,而提高对课业水平的要求。
附加分可
以有,但要留给那些真正有技术的人,比如以第一作者身份发C刊或者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拿国奖
等。门槛高加分低,这样的政策发下去还继续参加竞赛的相信都是竞赛的真爱粉了。
不过这样做高校可能不乐意,毕竟竞赛获奖是高校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没有人参加可不行。
那学校就公开重点培养的项目,透明选拔人才,凭能力上位和踢出局,说不定比关系户更有利于项
目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