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2022年九大科技产业趋势预测

集邦:2022年九大科技产业趋势预测,第1张

TrendForce于“2022年集邦拓墣 科技 产业大预测”研讨会中,针对2022年 科技 产业发展做出预测如下:

一、电信商着眼6G技术

5G具有超快传输速率和低时延特性,使智慧城市、虚拟实境、扩增实境之沉浸式协作体验、自动驾驶车应用成为可能。2022年将有更多透过沙箱建置,开发人员于其中创建新体验案例,且可用于“智慧医疗、工厂自动化、扩增实境”等,如5G具备实时性连线功能,可使得装配保持稳定连线状态,其中5G低延迟更助于“触觉应用程序”较灵敏,可有效改善模拟触觉方式,应用则扩及至机器人手术、远端医疗、视讯 游戏 等。另一方面,随着5G、低轨道卫星持续朝向商业化发展,卫星可与5G并存且补足5G基地台于艰困环境不易布建的痛点。

电信营运商在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下,如何结合5G和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为发展关键。展望2022年电信营运商着眼6G技术,将有更多国家政府、大厂投入,包括美国、中国、欧盟、韩国与日本等,透过公私单位合作研究6G标准。6G强调多元化XR装置整合,包括VR、AR、MR、8K和更多影像,使用全像投影(Holography)交流将变得更真实,远端工作、控制、医学、教育得以推广,覆盖范围甚至扩展到天空、海洋和太空等地。

二、2022年晶圆代工12吋产能年增约14%

由5G领头带动的半导体需求自2019下半年逐渐发酵,加上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因素,延伸至2020年新冠疫情,除了加速全球数位元转型需求,疫情更驱动了恐慌性备货,为半导体供需带来结构性的改变,造成晶圆代工产能严重供不应求情况延烧将近两年仍未停歇。有鉴于此,各大晶圆代工厂先后在2021年宣布扩产或新建晶圆厂,以满足来自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电视、笔电、 游戏 主机等需求,亦或是中长期 科技 发展所带动的如服务器、云端、物联网、电动车/自动驾驶、5G基地台等各项需求。TrendForce预估,2022年全球晶圆代工8吋年均产能将新增约6%,12吋将年增约14%;其中,12吋新增产能逾半为现今最为短缺的成熟制程(1Xnm及以上),预期现阶段极其紧张的芯片缺货潮可因此稍获喘息。

三、2022年智能型手机产量可望回升

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趋缓的前提下,2022年智能型手机可望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预估全年将有139亿支的生产表现,同比增长约35%。规格创新方面,摺叠机的市占比重持续提升,但由于缺乏杀手级应用推升其市占,成长速度缓慢;其余规格则着重既有功能最佳化,创新幅度不高。5G议题上,受惠中国政府积极推动5G商转,并带动2021年全球市占快速爬升至37%,如今该市场覆盖率已达八成,其驱动力也随之放缓,尔后将伴随全球5G基地台覆盖率稳定向上提升,预估2022年5G手机渗透率将有机会达47%。整体而言,2022年智能型手机市场发展的观察重点仍以疫情变化为主,另一方面,明年晶圆代工的产能供给仍相当紧缺,对于零组件的资源取得,以及手机的造价成本也是一大观察重点。

四、2022年物联网三大主战场

乘着5G与半导体的产业热潮,2022年物联网近200亿台的连接设备将续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并取关键性(Critical)与永续性(Sustainability)为贯穿来年物联网产业的两大发展支柱,进而带出三个技术主战场,包括诉求环境永续、脱碳生产的绿色物联网,着眼无远弗届、万物相连的太空物联网,以及聚焦数据演算、镜射现实的元宇宙物联网。各技术可望成为产业大厂跨域布局的滩头堡,以及物联网产品服务的设计主轴。延伸此基础至终端应用面,2022年物联网将以更为稳定、实时、节能且预测之效益,赋能多元垂直领域;而市场主流的物联网应用中,预期将以智慧城市的环境监控与防疫管理、智慧家庭的居家安全与沉浸 娱乐 、智慧制造的虚实整合与数位模拟,以及智慧医疗的远程服务与精准医学为四大核心领域,协助企业于后疫情时代转型再进化。

五、2022年服务器出货量将成长4~5%

近年因5G商转与智慧终端装置的普及,使得大部分应用服务皆藉由云、端、网来进行统合,尤其需倚赖庞大数据进行运算与训练的应用服务;伴随着虚拟化平台及云储存技术发展,促使服务器需求与日俱增。因此,TrendForce预估,2021年及2022年服务器出货均可达4~5%成长。2021年服务器供应链仍持续受疫情影响,提前备货需求明显,促使各级零组件采购动能较疫情发生之初更为强劲,此状况不仅反映于今年上旬server DRAM的采购订单上,也加速DRAM 价格演进周期的循环。除此之外,由于疫情带动工作模式与生活型态的改变,包括远距办公与教学、云端应用服务(SaaS)需求扩张、企业在基础架构的支出上选择更为d性的模式(IaaS、PaaS)等云端题材仍持续发酵,也推升整体服务器需求扩张。其中,今年多数企业对于基础架构的采购行为逐渐从以往高投入门槛的资本支出,移转为更为灵活d性的营运费用,故除既有服务器采购订单外,也加速转移至云端(Cloud Digital Transformation),因此直至今年第三季前,以Dell、HPE为首的企业服务器供应商为满足相关需求,也开始调整生产计划与出货安排。

六、电动车迈入高速发展期

全球在脱碳声浪不断升高下,各国持续以法规和政策影响该国车辆电动化的速度,并且试图将电动车产业链本土化,积极争取企业设厂。整个产业正为市场主流转为电动车而做准备,随着车款与销量持续上升,车厂面临多项转型所需的策略规划,加上芯片缺货风波未平、疫情干扰供应链稳定性,使得“确保供应、d性管理”极为重要,2022年将持续就半导体、电池与闭回路生态链三大关键领域进行布局。而在自动驾驶方面,伴随着芯片运算力、传感器性能双双提高,以及5G覆盖率增加和法规放行下,Level 3~Level 4的自动驾驶将在商用车与乘用车上落实,自驾商用车扩大商用服务、乘用车则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功能,其中ODD (operation design domain)的设计为重要的自驾商用条件,“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功能”成为产业与 社会 共识。

七、大尺寸面板供需比开始趋于宽松

疫情爆发下所带起的面板热潮逐渐消退,2021年下半年起,面板产业进入了新的转折。零组件供给上已不再是全面性的缺货,只有特定关键零组件仍有缺货风险。但需求面上,伴随着需求退烧,过去一年超额备货,以及物流不顺而衍生的后遗症正逐一浮现,市场势必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消化。然而,在韩厂延后退出TFT-LCD市场的时间,同时数家面板厂再次启动新一轮的扩产计划,这都让市场供需正逐渐往宽松方向发展,2021年大尺寸面板供需比为54%,预期2022年供需比将达73%,可以想见面板价格将在会一段时间内呈现疲软态势,能否再创反d契机,则将考验着众家面板厂在稼动率、产品组合,以及获利水平之间如何调节。

手机市场中,AMOLED面板技术逐渐成熟,逐步扩大市场规模,渗透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42%提升至2022年的47%,也进一步压缩LTPS LCD在手机市场的发展,趋使面板厂积极将LTPS LCD产能转往中尺寸应用。但AMOLED面板的产出仍有可能受制于目前供给仍偏紧俏的OLED DDI,让2022年AMOLED面板与LTPS LCD面板在手机市场的消长仍有些许悬念。

八、品牌掀起Micro & Mini LED显示器产业升级新纪元

2022年将是Mini LED与Micro LED在新型显示器上逐渐商品化增量的一年,品牌已摆脱以往处于观望的方式,转而以务实的方式,将Micro LED与Mini LED规划在自身品牌的新产品里面,以率先布局,优先抢占Micro 与Mini LED的供应链中技术与供货量的主导权,同时在价格上能有高度的制价能力。就如苹果与三星在2021年,即分别推出Mini LED背光应用在平板与电视的光源上,也都各自优先掌握Mini LED背光打件的关键技术,采用具有高度技术含量的COB (Chip On Board)方案,作为Mini LED背光,使得Mini LED在背光排列的间距更小,Mini LED在背板上的分布密度将大幅提升,并搭配更细密的驱动方式,实现高背光分区,以符合百万等级的高对比效果,拉开与传统LED的对比效果的差距,直接对标OLED的高对比效果,提升了产品亮点,也促进了产业升级的机会。不仅如此,三星除了在新型显示器上除了采用Mini LED作为背光源之外,也跨足LED芯片更小的Micro LED,应用在自发光的大型显示器上,将创造下一波新型显示器产业升级的风潮。

九、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合计出货将达1,202万台

随着元宇宙等议题发酵再次带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的热度,再加上疫情促使数位转型也拉升AR、VR在远端互动应用的普及度,将促使更多厂商和产品跨入该领域,预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的合计出货量将会在2022年达到1,202万台。在追求更为真实的第二个虚拟世界之下,除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头戴装置本身硬件规格的发展外,亦会延伸至手部肢体的追踪感测、控制器或穿戴装置上的触觉反馈、甚至是耳机上的声学功能。而除了商业应用外,独立虚拟现实装置搭配更多相机模块在内的传感器设计,将会成为消费市场更常见的选择,若再搭配更为成熟的5G网络环境,虚拟社群及多人互动等应用会是2022年厂商投入的关键。

12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
122 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背景
(3)项目承办单位
(4)项目建设用地
(5)项目建设期限
(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7)项目开发建设模式
(8)物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3 前瞻对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
(2)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3)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
(4)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
(5)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7)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8)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9)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
21 物联网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
22 物联网行业前瞻市场分析
2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222 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223 物联网盈利情况分析
224 物联网市场竞争分析
225 物联网进入壁垒分析
23 物联网行业市场前瞻预测
第3章:物联网项目建设场址分析
31 物联网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312 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
313 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
32 物联网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321 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322 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23 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
324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
325 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
326 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327 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
328 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
329 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
3210 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
33 物联网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
331 项目建设条件对比
332 项目建设投资对比
333 项目运营费用对比
334 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335 项目场址位置图
第4章:物联网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 物联网项目技术方案
411 项目生产方法
412 项目工艺流程
413 项目技术来源
414 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图
42 物联网项目设备方案
421 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422 项目主要设备来源
423 推荐方案的主要设备
43 物联网项目工程方案
43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432 项目特殊基础工程方案
433 项目工程建设规模
434 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
435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
第5章:物联网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5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
511 节能政策分析
512 节能规范分析
52 物联网项目能耗状况分析
521 物联网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
522 物联网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53 物联网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
531 项目节能目标
532 节约热能措施
533 节电措施
534 节水措施
54 物联网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541 装备节能效果
542 建筑节能效果
第6章:物联网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61 物联网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
62 物联网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622 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
63 物联网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6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
63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635 绿化措施
64 环境保护投资预算
6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66 地质灾害及特殊环境影响
661 物联网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情况
662 物联网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
663 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
664 特殊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第7章:物联网项目劳动安全与消防
7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711 项目编制依据
712 项目执行标准
72 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
721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
722 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
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
731 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
732 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733 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
741 火灾隐患分析
742 前瞻消防设施方案
第8章:物联网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1 物联网项目组织架构
81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812 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
82 物联网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821 项目员工数量
822 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823 员工培训方案
824 工资与福利
第9章: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分析
91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规划
9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立
912 项目资金筹集安排
913 项目技术获取转让
914 项目勘察设计
915 项目设备订货
916 项目施工前期准备
917 项目完整竣工验收
92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表
……………………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蜂窝物联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可实现在线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监控+自动化控制,实时掌控农作物的“心跳”、“脉搏”、“体温”、“温饱状态”、“病虫害”等特征,实现农业设施智能化远程控。相比传统农业管理,可节水50%-80%,节约肥料30%-60%,节省农药50%,提高效率5倍以上,目前福建蜂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各地的温室大棚、生态农林园场、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基地广泛应用。
(1)一套投入,全面升级
一套设备的成本投入,便能完成对温室大棚的全面智能化、生产标准化的升级改造。节约成本,有效节约成本。
(2)产品升级,全为致富
保障产品的优质、高产,形成极富特色、极具卖点的品牌农产品。产品加分,消费者放心,新农人致富。
(3)产业升级,激活资源
以大数据调动农场全部可用资源,激活农场休闲、旅游等功能。助力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新农人多方面创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13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 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