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还要多久?

物联网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还要多久?,第1张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的网络。

其实物联网已经在悄悄地走进了你的生活中,把所有智能的一切物体联合成一个网络。

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把你家里的一切连接到互联网, 汽车 、道路交通等你可以想象的一切连接起来。
比如,你走在路上拿起手机,用手机就可以控制你家的电饭煲做好饭,热水器烧好热水,你可以在出门的时候就能通过手机知道道路上的交通状况。

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其实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你生活中,只是你还没有察觉而已。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特别的广,而且是真真切切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云电视、物联网空调、物联网冰箱等等。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所以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看重物联网的研究。

应该是问物联网何时普及全民才对!

因为它己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平时你轻触一下电脑或者手机的按钮,即使千里之外,你也能了解到某件物品的状况、某个人的活动情况。发一个短信,你就能打开风扇;如果有人非法入侵你的住宅,你还会收到自动电话报警。如此智能的场景,已不是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情形了,物联网正在步步逼近我们的生活。

实现这一切是因为“物联网”里有一个存储物体信息的关键技术叫射频识别(RFID)。比如在手机里嵌入RFID-SIM卡,手机内的“信息传感设备”就能与移动网络相连,这种手机,不仅可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还能进行费用支付、预约参观、实现查询及缴纳手机话费、水电燃气费缴纳、投注、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

可见,“物联网”在个人 健康 、智能电网、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将特定物体嵌入射频标签、传感器等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后,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联网系统,在这个网上,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人们也能轻松获知和掌控物体的信息。

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上万亿规模的高 科技 市场。届时,在个人 健康 、交通控制、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几乎所有领域,物联网都将发挥作用。有专家表示,只需三到五年时间,物联网就会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是近几年比较热点话题,其实从物联网概念在中国提出伊始,已经有许多行业引领者进行了相关实际应用 探索 。物联网发展应该也是走互联网时的发展路线:概念阶段、摸索试点阶段、研发推广阶段、应用爆发阶段、常态创新阶段。目前物联网主要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向研发推广阶段过度,每一个阶段的递进都是通过催生新技术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的过程。在现阶段寻常百姓家也在参与其中,比如智能冰箱、空调、电源开关等,都是物联网摸索试点阶段的过度产品和物品。未来随着5G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物联网将快速进入应用爆发阶段,这一点毋庸置疑。这是 社会 智能化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所以物联网完全走人寻常百姓家的场景是未来可期,就在不远的将来啊。

从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 汽车 到各种智能硬件,物联网身影遍布。人们在热议物联网神奇的同时,却发现它既熟悉又陌生。

“5G已经蓄势待发,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将是5G的应用场景之一。”在近日举办的“双创1+1”走进高校系列主题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物联网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相伴发展,市场将更为广阔。

万物互联时代即将来临,未来的物联网又将是什么模样?物联网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阻碍?

可穿戴设备扩展了物联网应用领域

轨迹追踪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衣服里的嵌入式传感器等可穿戴设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邬贺铨说,可穿戴设备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一个网球运动员,球拍上有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测震动等情况;手腕上可以戴手环、手表、智能化戒指,动态记录运动量、查看天气,监测脉搏等;身着polo衫的胸部下方安有传感器,可以随时记录身体的变化情况,如皮肤水份的流失等……加载了高 科技 的运动画风出现在眼前。

试想一下,这就是未来的生活场景,是不是很酷?由于移动互联网、软件、云计算技术的诞生,可穿戴设备应运而生。邬贺铨介绍,作为代表的谷歌眼镜推出市场后迎来两个现实问题:第一是成本,大家是不是都用得起;第二是应用,这个应用是不是刚需。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苹果、阿里巴巴、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开始掘金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智能手环、腕表的面世带来了大众对运动、 健康 的关注,相比动辄几千的高昂售价,小米手环以79元的售价快速占领中国市场大半份额。从市场反馈来看,高性价比成为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发力点。

除了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来降低成本,邬贺铨说,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存在一个误区,开发的很多应用不是刚需。但这似乎是一个怪圈,如果找不到市场,规模不上去,成本也下不来,“归根到底还是需求驱动的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物联网“碎片化”成为联结生活的阻碍

从概念,技术开发再到产品应用,物联网一直“看起来很美”。邬贺铨表示,物联网之所以发展的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碎片化”,阻碍了物联网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联结。

实际上,“碎片化”却是物联网的“天性”。“传感器是多种多样的,有物理的传感器,化学的传感器,生物的传感器,甚至同一物理传感器也多种多样,不可能有一种通用的传感器适用于所有领域。”邬贺铨说。

另外,他还谈到物联网在技术层面基本采用集成电路技术,不能通过传统工艺直接生产出来,也导致成本不易控制。“集成电路技术是以规模来支撑,但是它比一般机器人的电路还要难。因为它涉及到物理量的转换、电量的转换、化学量的转换、生物量的转换,这些转换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等等多种技术。”

邬贺铨将碎片化的第三个原因归结于行业间的门槛。“物联网的应用是面向行业的,而每个行业都有门槛,不是有了传感器就可以联成网,关键是通过使用物联网产生增值。”

“物联网产业的统计边界不清晰,什么算物联网,什么不算物联网,有些数字不可信。”邬贺铨既警醒又充满期待。“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物联网从感知层面上升到分析决策的层面。在不改变传感器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增加了价值,未来物联网成本仍然可以降低,应用前景广阔。”

我们先来从 历史 的发展的眼光看。

互联网自90年代诞生到2010年前后真正普及大众并产生商业影响力,用了20年左右。

移动互联网的开始可从2009年iPhone4为起点,到如今2019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便捷,更别说我现在坐在小区里刷着抖音回答问题了。

再说物联网,简单点说就是将你生活中的一切连接上网,这就要求极高的网速极低的延迟,5G刚好满足了这一点,所以2019年作为5G商用的元年,按照之前的速度,则2024年或2025年将会诞生一批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平台等,以及新时代的伟大企业。

物联网,早就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随处可见,就拿你现在使用的手机、电脑来说,本质上也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在家里,你的智慧家居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窗帘,空调,冰箱、智能音箱都可以接入网络,并且可以用手机控制;在公交地铁上,你可以看到监控探头(视联网),并且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GPS模块);上班打卡,用的考勤机,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类型,也有接入局域网的;物联网尤其在车联网、物流网、环保监测、安全监测、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城管执法、智慧校园/教室、医疗等方面,应用的非常广泛。

相信会很快的,其实现在有一些产物也是物联网的类型了!如小米旗下的那些智能家具,家用电器。组合到一块就是物联网。

等到5G的普及会看到各行各业的产业互动互联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全部链接起来就是物联网。相信未来35年会是一个物联网井喷的时代!所以离普通人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近了!

物联网,早就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随处可见,就拿你现在使用的手机、电脑来说,本质上也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在家里,你的智慧家居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窗帘,空调,冰箱、智能音箱都可以接入网络,并且可以用手机控制;在公交地铁上,你可以看到监控探头(视联网),并且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GPS模块);上班打卡,用的考勤机,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类型,也有接入局域网的;物联网尤其在车联网、物流网、环保监测、安全监测、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城管执法、智慧校园/教室、医疗等方面,应用的非常广泛。

别把物联网想的太高深,不是AI机器人导出跑,才叫物联网。

家里摄像头、门锁、WIFI、智能开关、连接wifi的冰箱、高压锅

这些已经出来好几年了,很多普通家庭都有了,只是没有组成一个统一的网,并经由一个统一的界面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里有技术问题、有厂商问题、也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必要性问题。

比如门锁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你的授权问题。以前是谁有钥匙谁就是被授权的,就和带兵虎符是一样的。出现的智能锁有密码的和生物认证的(指纹、声纹、人脸等),这些属于你作为独立个体就拥有的授权验证方式,即方便也安全。

但存在一个有趣的逻辑,就是技术带来便利与安全的同时,会带来新的不便利与不安全。

一、不便利——电力依赖和网络依赖。你用电池,意味着以后要换电池,你接入电网意味着怕停电。你要人脸、声纹,你要手机管理,就得联网,网络出问题,就得歇菜。

二、不安全——不考虑锁本身的安全构造,联网之后的个人隐私安全,就暴露出来了(有大佬说了, 中国人愿意牺牲隐私以换取服务和便利 )。
一大早说了很多, 就以智能锁这个家庭物联网最佳切入点做个讨论,聊聊物联网的问题。

物联网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做,市场很大。但是还没有爆发,也没有真正的龙头行业,很大部分跟网络速度有关。现在5g行业正在发展完善,相信你也或多或少的了解5g的网络速度,等5g完善后,相信离物联网行业的爆发不远了,估计也就一两年开始爆发式增长

如下:
(1)属性标识的建立。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2)属性读取和数据整理。利用专门的识别设备读取物体属性,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3)数据传输和计算。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个人的计算机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数据中心。
每当谈起科技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物联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物联网几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建了智能家居、互联交通、智能能源系统等,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随着5G的到来,物联网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人们在物联网的信息轰炸中,或多或少的了解了“物联网是什么”。在这里面,芯片的话题,尤为瞩目,更加上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和华为被制裁的现状。人们对发展国产芯片的渴望,希望国产芯片强大的愿望,最为强烈。那么,在物联网领域,国产芯片行不行?又跟无线通信模组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无线通信模组?

无线通信模组(下面简称模组),也可以叫无线通信模块,简单的来说就是芯片+软件的合体。它是物联网中的通信基础,是不同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入口,为终端提供网络信息传输能力。

模组的价值何在?

模组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

集成芯片,整合不同的网络制式(2G/3G/4G/5G/NB), 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稳定的硬件通信,简化应用厂商的工作;

定制烧录系统。可以根据应用厂商的需求,定制系统,比如:linux、android、rtms等等,提供软件开发的基础系统。

应用厂商,不需要直接面对芯片和软件,只需要知道,需要接入什么网络,在哪种系统上开发应用,然后直接购买现成的模组或者定制模组。这也是大部分应用厂商真正的使用方式。

模组的现状?

目前模组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红海。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很成熟的一个产业了。也出现了不少大的公司,国内厂商也很争气,占领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比如:simcom、移远等等。而且,模组中使用的芯片以国内芯片为主,海思、展讯等等,都是应用规模比较大的芯片。

总之,模组是上游芯片,下游应用之间的一座桥梁。在物联网中的话语权还是比较重要的,应用厂商不会直面芯片,而是直接使用模组。所以,在物联网领域,不用担心国产芯片的发展,它一直很强也很好。

答案是no。
物联网和 *** 作系统这个话题出现在IT界时,你常常听到“嵌入式 *** 作系统”这个术语与“实时 *** 作系统”(RTOS)互换使用。但实际上,一些嵌入式 *** 作系统有实时功能,另一些则没有这种功能。
真正的RTOS物联网设备需要处理数据时没有缓冲延迟。RTOS的好处包括:能够实现多任务处理,能够调度和优先处理任务,还能够管理资源在多个任务之间的共享。这种 *** 作系统通常用于比较复杂的航空、工业和医疗物联网设备中。
另一方面,我们又有不大复杂,不过仍功能齐全的 *** 作系统,它们有另外的好处:功耗比较低,对资源的要求也比较低,比如处理能力和内存。十之八九,诸如此类的 *** 作系统的增长率会超过RTOS,至少对第一代物联网设备来说是这样。
参考:引领未来的八大物联网 *** 作系统>当前物联网专业才开,都还没有毕业生,楼主去的话几乎就是小白鼠物联网这个专业实在太宽泛~课程而言包括以下的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楼主需要的是将其中的一门内容学好学精通,以后就能在物联网领域的一块有所作为~

国内物联网概念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物联网概念”满天飞,似乎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在A股市场上,凡是具有“物联网概念”的股票,称之为“物联网概念股”,均大幅飙升。“物联网概念”成了一时间A股市场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什么叫“物联网概念股”呢?所谓“物联网概念股”就是具有物联网概念的股票 。
物联网概念股的龙头股主要有:
1、远望谷(002161):该公司是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龙头股。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以RFID业务为主业务的上市公司,专门从事超高频RFID研究和发展的公司。其业务除了涵盖整个铁路射频识别产业链外,还在烟草物流、军事应用等其它超高频RFID领域取得初步成果,现拥有5大系列60多种产品。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公司属于RFID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之一。
2、新大陆(000997):该公司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拥有二维码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设计、开发了全球首台掌上二维码识读产品,并率先在国内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生成解译技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移动“电子回执”项目、农业部“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和种公牛冻精生产管理系统等项目产品远销北美、欧洲、韩国等海外市场。
3、厦门信达(000701):该公司是自动识别芯片生产商。主营生产、销售无线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标签等。08年公司生产的图书馆专用电子标签,中标厦门市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项目。
4、东信和平(002017):该公司是智能卡生产商,是国内智能卡企业龙头。公司主要从事移动通信、银行、身份识别、社保、公交等各个应用领域的智能卡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拥有5条智能卡封装生产线,是国内最大移动通信智能卡产品的生产企业。

HICOOL 2020 ENVISION YOUR FUTURE

2020年9月12日,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先生、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先生和36氪CEO冯大刚先生在 HICOOL 全球创业者峰会上与来自全球 80 多个国家的 2000 多位海外创业者及现场参会嘉宾分享了一场关于“新形势下 汽车 行业趋势与新能源 汽车 未来的发展”的圆桌讨论。

@HICOOL @沈亚楠 @俞晨 @ 冯大刚

一起了解未来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冯大刚: 感谢各位莅临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我是主持人36氪的CEO冯大刚,这位是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先生,这位是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欢迎两位。

今天的主题是:在新形势下, 汽车 行业的趋势和新能源 汽车 未来的发展。今年8月的时候新能源乘用车迎来了自2018年5月份以来最好的一个市场增长,其中新能源的乘用车批发销售量突破了1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437%,意味着整个市场和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信心在不断增强。

我们应该看到新能源车毕竟还是新生事物,今天还有两个数据,一个数据是 在今天整个的中国 汽车 保有量中,新能源不超过15%。 说的是存量,如果看增量,依然有95%是燃油车,意味着我们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我们如何向新的行业转型?这种直接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如何把市场做大?首先第一个问题,如果说要打造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当下最重要的发力点是什么?比如动力模式?还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服务?或者是其他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非常快要解决的东西?先有请沈总。

未来新能源 汽车 最重要的发力点是什么?

沈亚楠: 这个问题比较大。 汽车 的竞争是一个全方位的竞争,单在某一个点突破都是很难获得胜利的。所以在我们看来,理想 汽车 坚持在三个方面考虑这个事情。

第一个是新的电驱动,第二个是新的智能,最后是新的商业模式,这代表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如何解决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的一个驱动形式的问题。 今天有很多的方案,纯电,像ARCFOX是很好的纯电车,还有比亚迪一直是做双模投入很多,理想 汽车 我们是坚持增程的模式。

在行业里面有很多的讨论,有人说这个好,那个好,其实对我们来说,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是让更多的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至于说在新能源车之内区分各种技术路线,其实是百家争鸣的。每个方案都有用户群和技术的优势,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技术方案是一招制敌的,如果想一招制敌恐怕是不太现实的,这是驱动的形式。

第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更愿意接受智能新能源车 ,不光是新能源车,大家希望的是一辆智能车。智能车的标志是什么?浅显地来看是车主不再用手机了,更深层次的是说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车。通过OTA不断升级,就像手机一样,每次升级都有新的功能,新的用户体验,甚至在 汽车 上通过OTA升级还能改变 汽车 的性能,包括刹车的性能、加速的性能提升,油耗的降低。这个智能是客户选择新车时候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考量点,和驱动形式一样重要。

第三,也是理想 汽车 一直在做的,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客户关系。 过去比较传统的车,是把车通过批发的形式,然后再直接去满足客户,售后是4S店来满足的,今天这个时间点,直接的客户关系是对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全采用全直营的方式,自己服务客户,包括卖车,包括服务,包括售后的保养,这样的话才能够积累你的客户资源,积累这个客户关系。我们认为这个发力点不能偏废,这三方面都需要。

冯大刚: 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突破口,如果要系统性地解决用户的体验,不可能是一个点,应该是全方位的。北汽的俞总,您同意刚才沈总说的吗?

俞晨: 谢谢主持人,谢谢沈总。我们的观点跟沈总的观点也是非常类似, 目前我们在新能源方面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在 科技 ,就是生产力方面; 第二个是在模式上。 如果有产品,而没有模式,这个产品或者 科技 方面的力量没有办法进步,只有模式,没有产品的话,这个模式也不会长久。

所以,我们在产品上,主要还是在 科技 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个往前的研究,我们现在跟华为一起建了1873的艾维斯实验室。一方面是基础科学研究,一方面是应用 科技 ,其实我们作为企业来说,在应用 科技 方面会应用得更多,我们跟华为的合作更多的是在具体的产品应用上,比如说一些传感,激光雷达方面的,可能信息比较多,有很多合作方面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模式上,模式跟自身的DNA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的状态,国有企业这样的性质,现在的模式,直营也好,分销也好,是处于一种过度阶段,直营也好,传统模式也好,都有一个发展。我们现在走的方向是复合型的战略,我们重点采用的是直营模式,我们本身就有这样的资源。同时在广泛的市场上还会采用相对传统的模式,但是在形式上会有一些变化,也是交付跟销售是分开的,也是这样的模式,学习理想这样优秀企业先进经验。我们觉得殊途同归,最后都是要服务好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来满足用户。

新能源产业如何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36氪CEO 冯大刚

冯大刚: 我本来以为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作为服务消费者来说都是一致的。下一个问题请问俞总,ARCFOX的αT即将上市,预售价应该是28万,可能跟今天很多新轿车势力第一款的定价,以及市场中高端车的定价是比较一致的,在这样的一个激烈竞争中,一个新能源车企应该怎么去入手,做出差异化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呢?

俞晨: 我们有时候内部在讨论,差异化是怎么打造的? 我们感觉差异化应该是从自身的DNA上来找,机制也好,本身的资本来源也好,DNA上的东西决定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们ARCFOX在很多产品上,或者模式上,也是向理想这样的优秀企业在学习,在靠拢。我们本身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很大的一个优势是在资源的采用上,今天会场上就我们一个企业有比较大的展台,也是感谢政府领导的支持。我们这样的一些资源促成了我们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说在产品上,因为产品是我们传统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我们能够跟麦格纳这样的公司合作制造,我们一起合资在镇江,专门为ARCFOX这个产品进行生产和制造。

麦格纳有将近100多年的制造 历史 ,宝马的5系也是他们代工生产的,他们在制造方面有比较长时间的传承。我们国内也有优秀的供应商资源,比如北京奔驰,北京现代,都有采购的优势,我们ARCFOX能够在采购上,在供应链上形成一定的小小的优势。我们在制造和供应链两个传统企业的优势上,把它放大,这样的话我们的竞争优势也会初步建立起来,同时在外部,因为刚才是属于外因,我们学习理想这样的优秀企业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内外点的结合构建我们的差异化竞争力。

冯大刚: 虽然定价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背后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资源,合作伙伴,供应链,制造,很多东西是内在体现差异化的。沈总,包括前段时间行业都知道理想是增程式的技术路线,确实有一些争议,可能认为纯电动是未来。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理想 汽车 一直坚持增程式的道路,还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变成电动式的?

沈亚楠: 这个问题大家讨论得比较多,首先行业里面比较纠结,我们自己反而没有那么纠结,我们的客户也没有那么纠结。因为我们做出使用增程技术路线的出发点,主要是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的。

从客户的角度讲,客户在选择新能源车的时候,非常浅显,只有三个需求。

第一个是好不好开 ,因为电驱动的车天然比燃油车更好开,因为加速更平顺,更安静,更线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关心方不方便。 我们今天加油还是很方便的,到处都可以加到油,但是一旦到纯电车,或者电动车,大家就会想家里能不能充电桩,即使家里能安充电桩,出远门的时候怎么补电,就会有方便不方便的问题。

第三个, 消费者很简单,就是考虑合不合算, 价格怎么样。

我们之所以选择做增程,最主要的是看客户的这三个需求。

第一,因为增程式,底子还是纯电车,只是增加了一套增程系统,所以在好开方面跟纯电车是一样的,比PHEV有优势的,因为PHEV的底子是燃油车,没电的时候还是燃油车的体验。

第二是方便,今天我们国家的充电设施也在逐步的改善,但实际上这个速度还是不尽如人意的,从方便的角度讲,我们在想能不能让客户无论有充电条件,还是没有充电条件,都可以方便地使用我们的电驱动的车,我们就选择了增程。可以慢充,可以快充,可以加油,我们做持续地监控了很多数据,目前为止,理想在市场上有15000多辆了,接近60%的里程都是纯电形式的,剩下的里程主要是大家跑长途,或者出远门的时候,就会通过加油的方式来补,所以很方便。

第三,便不便宜,合不合算。我们增程的结构,电池的成本会极大的降低,从总体的成本来讲,跟同性能的燃油车相比,因为所谓的行业专家,有的时候拿我们跟小轿车比较,当然不是一个东西。同性能、同尺寸的车,我们的成本只是略高于燃油车,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买我们的增程车是不用付购置税的,所以综合的购买成本甚至低于燃油车。有了这三个方面,非常符合客户的要求,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

另外,我们在行业里面,对于 社会 的贡献来讲,无论是纯电车还是增程车,其实对整个国家的节能减排都是有贡献的。只要能替代一辆燃油车,不管是纯电替代,还是增程替代,排放都会下降很多。

第二,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角度讲。为什么做纯电,为什么做增程,做我们新的技术,还是希望在我们 汽车 行业上,能打出中国产业的优势。过去我们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劣势,无论是纯电还是增程,我们都实现了所谓的弯道超车,就不再受制于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技术落后性了。

特斯拉的优势是什么?

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沈亚楠

冯大刚: 谢谢沈总,刚才我们在讨论为什么理想选择增程式,不说理想选择,而是消费者选择了。我问什么时候会改变,答案也很明显,这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下一个问题,还是从沈总开始,一会儿也请俞总回答。最近有一个说法,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特斯拉究竟赢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可以拆开问,我们先问是不是,然后再说是为什么。特斯拉已经赢了吗?如果赢了,什么地方做得最出色?两位都可以回答一下。

沈亚楠: 特斯拉的势头是非常猛的,自从Model 3国产之后,在主要的限排城市,销量都是遥遥领先的。之所以说很多人没有搞明白特斯拉为什么赢,是因为我们每天也在讨论如何跟特斯拉竞争。我们的看法是什么, 特斯拉为什么能赢?主要赢在解决了充电,它用它的方案,帮用户去解决充电的问题。 因为如果真的去试开一辆Model 3,从尺寸、配置、制造质量,从业内人来讲,都不是一辆非常好的车。

冯大刚: 不是终端的优势,是网络的优势。

沈亚楠: 对,今年特斯拉会为客户在全中国铺设4000个超级充电桩,过去6年只铺设了2000个,一旦你解决了这个充电的问题,让你的客户无论有充电条件,还是没有充电条件,都会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放心。在我们600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三根特斯拉的充电桩,客户的心理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讲特斯拉赢,就赢在能源网络上 ,这个能源网络也是有局限的,因为超充桩不是越来越好铺,而是越来越难铺,因为有限的城市资源,如果被单一的品牌,不能被别的车共用的占用了,实际上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好处。我们理想 汽车 把充电桩直接安在了你的车上,你给一个补能的装置,这样更方便。

冯大刚: 俞总怎么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可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吗?

俞晨: 特斯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北汽新能源的大楼是诺基亚的大楼,在亦庄,后来诺基亚离开以后,我们就买了这个楼,放在长的时间轴上,只有某一个时刻是赢的,但是最终是什么样?现在也不知道。

我们国内有那么多优秀的企业,有的把它放在眼里,有的也不一定把它放在眼里,输赢来说还未定,我想有理想 汽车 、小鹏、 蔚来 ,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也包括ARCFOX,包括我们北汽。

特斯拉的成功,其实跟初期的时机也有点关系,他们2014年进来中国,当时国家是开始启动电动车的行情了,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特斯拉的出现顺应了这个时机和潮流,同时又开创了很多产品标准的形式,比如说大屏,比如说OTA,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电驱动,包括一些对电池安全的标准,这些东西都是开创性的。

所以消费者也好,行业内也好,都不自觉把它作为一个先行者和标杆来对比,一对比,这个势能就上去了,当然它本身也做得很好,现在也在中国投资了,进入市场以后,Model 3的出现也把价格拉下来了,也进入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也开始进入完整的竞争。 汽车 行业前面20多年,30多年,跟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竞争 历史 来看,可能还是会有很强的较量,特别是像OTA,车载生态等等,都有很强的比拼机会。

如何提高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

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 俞晨

冯大刚: 我们反过来再问,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去打败它?狭义的是说打败特斯拉,更广义的说,新能源车只占市场的5%,怎么去赢得市场?

俞晨: 我们相对比较传统, 第一是从 历史 的角度来看,从市场竞争 ,充分竞争,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些提升,跟特斯拉进行竞争,这是相对可以实现的。 第二是对用户的体验和把握上 ,理想也好,蔚来也好,就是用户思维的把握上,传统企业最大的缺憾就在这儿,我们是甲方思维,并没有充分的了解用户,我们来更深入的进行一个发展,同时再结合产品跟制造方面的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理解的优势,相信我们在市场上能够跟特斯拉,或者说跟油车进行更广泛的竞争。

沈亚楠: 跟特斯拉竞争,从中、长期来讲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特斯拉赢在独立的充电网络,但是一寸长就有一寸险,有强的地方就有弱的地方,下一步的体量发展就会受限于自己充电网络铺设的速度,会给自己形成一个瓶颈。因为在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美国95%的特斯拉用户是有家用充电桩的,在中国会受到充电网络瓶颈的限制。而且走了一条自己单独的技术路线,从整个 社会 化的解决充电基础设施角度讲,他们是走了一条另外的路,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更有信心的是打败它在智能方面,因为今天来讲,如果从智能座舱的角度来讲,理想 汽车 肯定是胜过了特斯拉,淘宝卖的特斯拉最好的零配件是什么?还是手机架。多数的特斯拉用户还是要在车里用手机,因为觉得它的导航不好用,它的音乐是用H5实现的,只能做128K的音乐。

美国人在做这些方面跟咱们中国人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在智能方面一定能赢过它。 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确特斯拉是有领先的,但是通过我们的数据积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人工智能,数据算力方面也是有机会超越它的。 唯一它作为先行者,确实在品牌上相对有一定的领先优势,通过我们的不断积累,无论是新轿车,还是北汽孵化的ARCFOX,还是有机会跟它去竞争的。

新能源 汽车 的竞争格局及市场规模

冯大刚: 最后一个问题,还是在探讨未来新能源车的竞争格局,我想知道两位怎么判断竞争格局会跟以前一样吗?

有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看起来跟智能手机更像一些,未来是像燃油 汽车 的格局还是智能手机的格局?智能手机的竞争会非常快速,比如10年,传统 汽车 可能百年才杀出一个格局出来,在这个手机方面,我们是全方位的竞争,既有系统竞争,又有生态竞争,这是不一样的,原来是一条线的竞争,现在是一张网的竞争,这些东西都不一样,包括合作格局,过去是每个人发展自己的东西,今天是共建很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两位觉得未来的竞争格局是什么样的?新能源的市场空间是什么样的?

沈亚楠: 从终局的角度讲,我们认为智能电网 汽车 这一波,从结果来看非常像智能手机,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品牌的整合, 汽车 行业本来在国外就没有中国这么多品牌,我们认为终局来讲,和智能手机差不多。智能手机现在就是苹果为代表,国外的品牌,然后中国是华为、oppo、vivo、小米,基本上是这样的格局。还有从非智能手机转型到智能手机很成功的企业,三星,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格局。

智能手机剩下的品牌可能比这几个品牌略多一点,甚至是一样的,特斯拉占据了苹果类似的地位,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受限于我刚刚说的这些问题,不应该有苹果那么高。中国一定会崛起,华为、oppo、vivo和小米,一定会的。传统车厂一定有像三星一样转型成功,生存下来的企业,所以整合,然后有新的入局者,这是我们认为的结果。但是从时间周期上讲,肯定会比智能手机要慢,这一点也是我们最近思考很多的。

我以前是做手机的,我是经历过这一轮变化的,之所以智能手机的转化会这么快,是因为一方面客户的需求,从非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转化非常快,另外从供应的角度讲,因为供应链无论是做智能手机,还是做非智能手机,供应商体系差不多,昨天做诺基亚的手机,可能一个月之后就能够转做小米手机了,需求变化很快,供应也跟得很快。

汽车 会有一个差异,第一客户转化会稍慢,但是也会很快,下一步会有一个拐点,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非常想要买智能电动 汽车 ,因为我们目前看到只要是试乘试驾过理想ONE的用户,或者现在在看理想ONE的用户,就很难回去开传统车了,所以会有这种拐点。从供应链的角度讲,研制的程度要远远高于手机,传统车商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型服务新能源 汽车 。

冯大刚: 手机用户的更新换代可能是一到两年,但是 汽车 不会,也许需要五到十年,完成这个替代会在什么样的维度上?

沈亚楠: 每年我们还有2500万辆,我们看的不一定是保有量,每年的转化率,我估计到2025年的时候,国家新能源整体的规划是有机会实现的,保守500万辆每年,激进一点是750万,这是2025年非常有机会做到的。其中可能纯电占一部分,增程和插混占另外一部分。

冯大刚: 沈总说得还有点保守,俞总,刚才说到这个比喻,到底更像是智能手机,还是更像传统燃油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俞晨: 刚才沈总已经说得非常完整了,非常全面了,对于格局的判断,我们从销售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消费是在升级, 在20-40万的区间的车, 蔚来、小鹏都在这个区间,在这个区间竞品比较少,也是传统燃油车必争的区间,同时也是下一代消费升级的,原来20万以下车的需求升级。 未来最重要的竞争环节还是在这个价格区间内 ,产品上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加剧,其他的沈总说得非常全面了,我就不再补充了。

冯大刚: 还有一个问题没有问,新能源车的市场规模会有多大?

俞晨: 我们也是期待在2025年500-800这样一个区间,我们北汽集团一直期待在2025年实现集团的全面转型,同时我们自己ARCFOX也是北汽集团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先锋,今年我们会推出第一款车,每年会有新车推出,每一款新车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惊喜。

冯大刚 感谢两位嘉宾带来的精彩分享,谢谢!

本文由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先生、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俞晨先生和36氪CEO冯大刚先生分享,内容源自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速记稿,未经授权,不可转发。

本期创业话题

#未来一年最值得投资的TOP领域

> 立刻分享 > 我的精彩创业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15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 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