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72亿元,同比增长4951%;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54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6亿,同比增长5209%。业绩增长接近业绩预告上限,符合预期。
下游行业高景气催生收入持续高增长
受益于公司的卡位优势和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快速增长4951%。分季度来看,Q1、Q2和Q3分别增长了7880%、4881%和3254%,三季度增速有所降低主要是因为部分项目交付和部分合同确认收入延期。分业务来看,伴随着5G手机渗透率和 *** 作系统、软件单机价值的双升,公司智能软件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现营收1055亿,同比增长约26%。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的提升和整车智能 *** 作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产品的商业化应用,智能座舱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智能 汽车 业务收入为781亿元,同比增长63%。受益于华为线国产开放平台的应用渗透和物联网行业的高景气,前三季度公司物联网领域收入达826亿,同比增长80%。前三季度毛利率微升289个百分点至4176%,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化了307、-012、043、297和-021个百分点,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整体费用率有所提升。2021年年化人均产值较2020年提高20%。
继续发力智能 汽车 和智能物联网领域布局
智能 汽车 方面,公司9月8日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与安卓 *** 作系统完全兼容的 汽车 HMI工具链——KanziOne。此外,9月公司引入智能驾驶行业的资深专家张平负责自动驾驶业务,张平曾带领团队实现中国国内首个满足ASILD、车规级、量产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软、硬件平台,顶尖专家的加入有望进一步扩充公司的人才力量。创达物联网方面:9月公司发布两款基于欧拉 *** 作系统面向边缘计算领域的商业发行版。ModelFarm和IoTHarbor,前者主要是为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全流程服务平台,后者主要面向物联网设备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10月底,公司获华为HarmonyOSConnectISV合作伙伴,多项OpenHarmony行业解决方案已形成。嵌入式WiFi+BLE模组和智能 *** 作系统产品打入鸿蒙生态,助力打造智能家居、智慧生活等全场景应用。产品布局进一步完善。
投资建议
维持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16、856和1186亿元。长期看好智能 汽车 、物联网等高景气赛道上公司的原有产品服务渗透率的提升和新增产品服务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增量。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网联 汽车 业务、物联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智能家居物联网的物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数据采集能力:能够采集环境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等。
数据通信能力:能够通过无线、有线等方式与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
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分析和存储大量的数据,提供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功能拓展能力:具有可拓展的硬件和软件平台,能够支持银行、社保、医疗等应用。
安全可靠性:能够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同时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RFID电子标签成为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物联网与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关系紧密,RFID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部分,但RFID技术的应用却不仅仅在物联网领域。RFID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对物联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RFID技术物联网信息化最大助手。
智能制造,一般理解认为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而在我国,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先进制造业是要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了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和模式创新,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从而取得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制造系统的总称。
而“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到当前阶段,整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由集中式控制转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并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及三项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实现智能化、社会化生产的最新形态。理解“智能制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制造业当前所处位置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避免盲目求新和急于求成的倾向。
智能制造有哪些价值呢?
它能够科学地编排生产工序,提升生产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还可以调整资源使用,采用最节约能耗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最有效果的信息化手段就是RFID技术大家都知道,现代制造企业在生产线或仓库中的零配件、原料和产品种类有成千上万种。导致在现实情况中,无论再好的管理模式或制度都难以保证整个物料的可视化流转,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工作效率难以大幅度提升。
而目前,各国都在利用条码和RFID技术,对生产中零配件和原料实施快速、准确的定位和状态统计,以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
特别是RFID技术,一套完整的制造企业生产线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有助于企业简化业务运营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材料盘点、产品追踪、物料管理、库存管理的实时性,大幅度提升企业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随着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不断提升,成本的慢慢降低,RFID技术已经在慢慢地取代条码技术。
EV视界报道“像老司机样驾驶”,是现在各个车企在辅助驾驶领域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拿出来的成果确实各有千秋。在这个领航辅助产品内卷严重的赛道上,智己NOA正在试图通过更快的变道速度,更灵活的变道策略和更拟人的线路选择,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我们今天就来抢先体验一下智己NOA 高速高架领航辅助。
咱们先介绍一下智己NOA高速高架领航辅助功能(下简称:高速NOA),是基于高精度地图,可通过高速、高架道路的动态路径规划,在设计区域内实现主动变道、自动上下匝道、加塞处理、自动速度调节等行为。所以它还是需要在使用NOA高速高架领航辅助功能导航还是需要在开启状态下的。
而我们此次体验的车型则是智己LS7,它有关于辅助驾驶的相关硬件有:2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11个高清感知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这些硬件配置由英伟达OrinX芯片进行梳理,算是目前中国品牌同类车型,使用激光雷达这一条科技树中,比较主流的配置。
智己高速NOA的开启方式,在有高精地图覆盖的路段,下拨换挡杆一下便可进入高速NOA驾驶仪表的交互足以让用户了解所有关于NOA领航辅助驾驶的信息,例如系统的开启与关闭指示、车道保持、社会车辆 SR 模型、道路限速等等。
智己在开启NOA的时候,交互中设计了一个叫做置信度的工具,类似于WIFI信号,当周边路况比较简单,系统觉得大概率自己可以应对的情况下,这个信号会表现满格。当周边路况比较复杂,信号可能就会逐渐减少,这个时候就提示用户要注意去监管甚至干预。个人觉得这个设计是非常好的,能够帮助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感知系统处于什么状态,以便更好的提前做出是否要接管车辆的预判。
下面咱们先来说说智己高速NOA在进出匝道和匝道内的表现。在出匝道进入高速路的时候,高速NOA能够提前感知到导流带以外的后方车辆,根据车流提前调整速度,并采取合适的行为策略。提前提速,并且加速过程非常线性、顺畅,驾驶员和乘客都不会有身体上的不适。
在下匝道的时候,并没有像有些车型为了求稳,极早并入最右道,因为大货车急剧的影响通勤速度。而是选用了800m到16km来自主根据速率进行变道,并且可以在到达匝道口时达到最合适的速度,在安全性和效率中取得一个平衡。
我们在进入匝道前,遇到了车道旁出现了一排桩桶的情况,系统在判断桩桶并没有影响车辆安全行驶后,高速NOA并没有退出,依旧是顺利通过,这里值得点个赞。
在进入匝道以后,通过大曲率匝道(大概曲率半径40-50m)的时候,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居中性很好,方向盘平稳度也不错,基本上没有出现来回打方向盘的情况,车辆的动作特别接近“老司机”的驾驶方式,不会让人害怕。
在主路行驶过程当中,如果旁边车道车速较慢的时候,车辆会加速超车变道;而当旁边车道车速较快时,车辆就会减速择机变道。开车的人都知道,在开车过程当中,这种加减速的策略其实是很微妙的,所以智己高速NOA可以做到如此精准、干脆、丝滑地判断和动作,还是很不错的。
不仅如此,智己高速NOA的变道逻辑上并不会强调一定要优先从右侧变道,而是根据前车通行速度来选择,比如在第二车道的时候,车辆感知到第一车道车速明显低于第三车道,即便是在第一车道车速高于第二车道的情况下,车辆还是会选择从右侧变道,去提升通行效率。
智己高速NOA的智能躲避打车这个功能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就是在面对旁边车道有大货车时,会往另一侧做出一个小幅度的避让动作,这个设计是我个人认为非常实用的一个功能,跑高速的人都知道一个原则,那就是能快过绝不拖泥带水,尽可能的离他们远一点,虽然只是小幅度的调整,但是确实会舒缓大车带来的压迫感
写在最后
由于体验的距离有限,我能遇到的情况基本上都和大家分享了,整体来说智己的高速NOA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不过,我个人觉得也有一些需要优化的方面。第一,就是智能躲避大车的时候,车辆的躲避动作略微有点大,希望优化之后可以再提前一些时间判断出旁边车道大车的情况,然后躲避的时候转向速率变低,这样就不会让人觉得突然的感觉。
第二就是智己高速NOA的变道策略比我想象的要激进一些,可能一些开车比较“佛系”朋友会有一些不适应,希望可以将变道的策略稍微柔和一点,让大家可以更快的来适应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视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