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报告指出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崭新的沟通维度。物联网不是趋势,它是现实。
经过了近几年的市场及大环境的培育,“物联网”在随着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据Forrester Research指出,“物联网”有关技术、产品和应用全球市场价值将会从由2008年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115亿美元。应该说,“物联网”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市场潜力也很巨大,但是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它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乃至公众共同努力。同时,有专家预测,“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浪潮,也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物联网”将会得到大幅度的应有,而且会带来上万亿规模的科技市场。许只能称之为“时代之殇”。一如零售巨头大润发被收购时,业内人士曾发出的感慨,“它竞争过了所有同行,却输给了这个时代”。
无独有偶,诺基亚ceo在被微软收购时也曾发出了类似的感慨,“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这些企业缘何走向衰败,面对全新的时代企业又该如何保持活力?叩问时代,或许得不到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们却希冀通过这种持续的追问,尽量做时代的同行者,保持发展活力。
如今互联网经济的红利正逐渐褪去,一个全新的物联网时代正加速到来。恰如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所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正加速到来。
对时代趋势的判断,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他曾公开表示,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么转型为生态品牌的引领者,要么成为生态品牌的合作方。
向生态品牌演进,这是海尔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也是海尔踏准时代脉搏、保持与时代同行的具体路径。对此,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副教授、“未来营销倡议组织”研究学者费利佩·托马斯表示,“物联网生态品牌这个概念是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系统中的每一个品牌的价值都因此获得提升”。
针对物联网的时代之问,企业界、学界以及研究机构似乎正在给出愈来愈清晰的共同答案,那就是生态品牌。在刚刚结束的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凯度集团携手牛津大学与海尔共同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白皮书》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这份白皮书凝聚着来自企业界、学术界和咨询界的顶级智慧,堪称是针对物联网时代发展的一部指南,其权威性也不言而喻:凯度是一家以数据研究为核心的咨询公司,对全球产业发展有着深入的研究;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机构发布的榜单,英国牛津大学在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连续5年蝉联首位。
在该白皮书中,物联网生态品牌第一次拥有了明确的定义,“物联网生态品牌是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最终实现终身用户及生态各方共赢共生、为社会创造价值循环的新品牌范式”
人工智能之后是什么
(作者:邓言午)
(前言:整个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以及所有物体的运动过程,包括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过程,都是有记录的;这些记录现在有一个名字,叫做“数据”;这些数据被储存在你所能想象到的任何一个载体中,当前的载体是一些被称为“云”的计算机;这些数据可以按照任何一个形式、或规模、或级别的系统的要求构建出这个系统的虚拟模型;这些模型可以还原或重建、预测或新创任何一段时空中、或整体时空中所有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内在关联;这些模型构成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平行世界,包括我们人类本身,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后,即可替代我们这个世界!)
古人打仗追求“先胜而后求战”,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国民经济等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些信息绝对称得上“大数据”了!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信息“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意思就是来源于谍报,这是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的基础。他们不可想象,两千多年后,人们是从一个名叫“云”的东西里获取信息的。
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获取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所包含的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够修改具有缺陷的人体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复制一个人所必需的全部数据!而要完全获取这些信息,按当时的计算机水平测算可能需要100年时间。
十几年前,有一个词经常被人提起,“信息爆炸!”而今却不常有人再提这个词了。因为信息变成了数据,变成了0和1;因为有了“云”,有了分布式系统,有了非关系型数据库;将来还会有基因芯片,还会有生物计算机,还会有能够将数据存储于大自然中任何一个载体的技术。而且,人们可以借助一个伟大的工具——“搜索引擎”,轻松的找到希望了解的信息。而今,衡量一个网站的价值,第一个指标就是这个网站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越大,越有价值,访问的人自然就多,不仅索要它的信息,还不遗余力的往里添加信息。人们不再担忧信息的过载、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无穷和莫测。
2004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出品了一部科幻《后天》。影片前一部分描写了那么多的自然灾害都没能引起政府对气候变化的足够重视,而当气候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气候数据进行建模并对之进行趋势分析,得出地球将在几天内进入新冰河时期的结论,才使得政府最终下定决心下达向南疏散民众的命令。十年后的2014年,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出品了另一部科幻《超体》,片中一位脑力开发达到100%的超人最终化作一个U盘,而这个U盘里的数据包含了她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这就是数据的力量!
互联网时代,人的数据
我们正身处这个时代的开端!即使只是开端,也已经给人类运动、 社会 结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人们在执行上述行为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被存储下来。这些数据主要包括主体发布的信息、主体接收的信息、主体的行为过程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例如各类机器语言格式的文字、数字、表格、、音频、视频等等。全球的网民每分每秒都在网上创建数据、留下运动痕迹,这些信息的量是巨大的,至少是海量级的数据,因此暂可称之为“大数据”了!但无论如何,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还是人的信息、数据还是人的数据!
从上述这些行为来看,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 社会 现实意义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被连接到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相互沟通以及进行一些相关的工作。随着这些信息的单向或互动的传递,自然就形成了一些基于网络的 社会 行为及其业务,例如报社、图书馆、影院、咖啡馆、档案室、商场、银行等等。于是,人类的生存模式、人类对地球的“改造”方式,以及人类的思想观念和体能特征等等都会因之而发生重大改变。但无论人类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还是地球的主角,人类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宇宙间生存和发展下去。
物联网时代,物的数据
当互联网完成了其第一步的目标,将人与人连接起来之后,即开始着手将“物”再连接进互联网了。广义的讲,这里的“物”包括宇宙间的万物!不仅仅是人,还包括其他动物和植物;不仅仅是机器设备,还包括土地、湖泊、河流、海洋、天空、地核;不仅仅是人类肉眼看得见的东西,还包括分子、原子、电子;不仅仅是地球上的物,还包括地球以外的物这是从中观、到微观、到宏观、再到宇观的“物”!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定是其伴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当年钱学森在研究“开放的复杂性巨系统方法论”的过程中,曾无数次停下来等待更快速度计算机的产生。假设,在全球每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那么一共是51亿个,如果每个传感器每分钟传送一个温度数据,那每年将产生268万亿个温度数据,这个数量还只是沧海之一粟,假设是每平方米放置一个呢?每秒钟传送一个数据呢?这种宇量级的数据量靠人工来输入、或生成、或分析是肯定不可能的,只能是由传感器和相关设备来产生,由网络来传输,由“云”来存储和计算。而到了那个时候,网络是什么样的、“云”是什么样的、计算机是什么样的,可能只能靠想象了,也许就是《阿凡达》里描述的那棵树和动物们身上的那条辫子。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人类可以对世间万物进行监视、控制、分析和研究,这些行为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初级阶段,只是对由这些“物”自身所产生的数据的简单利用。例如,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就能看见的智能公路、自动灌溉系统、电力远程监控等等。那么,在物联网时代,人类使用数据的高级形式是什么呢,那就是基于数据对事物进行“数字建模”,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还原、优化、改造和“完善”。
假设,当我们拥有了在特定环境下的随着时间变换的一棵树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括土壤、空气、阳光、水分、气候、相关动物影响行为等外在数据,也包括尺寸、重量、密度、温度以及化学成分等内在数据。那么,通过计算机可以使用这些数据为这棵树建立一个全生长过程的还原仿真模型,还可以通过对该还原模型进行模拟改进分析,并为这棵树建立一个经优化推理过的最优的全生长过程模型,最终,我们可以按照优化模型培植出更优秀的树种。这只是宇宙万物中的一个例子,假如这个建模对象是一个人,会怎样呢!?是整个人类 社会 ,又会怎样呢!?
总之,物联网时代,大数据不再仅仅是由人类的行为而产生的数据,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周行不殆的运行数据,它们就是组成这个世界的原始素材!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的数据
如果说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还是为人所用,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数据就已开始为物所用了,当然,最终还是服务于人类。顾名思义,人工智能是人类赋予机器的一种能力,希望机器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行为,所以广义上的“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机器的代名词或是客观存在的载体,而且有意思的是后面始终要加一个“人”字,而不是单纯的“机器”。
我们现在所能理解的机器人主要分三类,一类是遥控机器人,就是机器按人的实时指令进行动作,例如拆d机器人、铁甲外衣等;第二类是程序机器人,即机器按人类输入的既定程序进行动作,例如焊接机器人、数控车床等;第三类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例如灭火机器人、智能电梯等,它们能够自己获取数据、自己根据既定的目标分析数据、自己根据既定的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之所以第三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器,那就是因为它行为的既定目标还是由人类来设定的,这一点一旦突破,就不是人工智能了!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会按照人的意志去采集更多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自动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建立模型再进行演绎、推理和优化,最后得出行动方案并提供给人类执行或者自己去执行。在那个阶段,世间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机器人的采集和汇总,数据量将达到现代人类目前所无法想象的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能力都基于机器人的存储和运算能力,那时将没有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每一个机器人都包含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功能,世间所有的机器人将连接而成类似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云”一样的东西;而且,由于机器人的能力远远高于人类,所以绝大多数决策的执行也都只能依靠机器人去执行。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多了一个帮手,机器人,去按照人类的意志了解和改造世界。人类通过机器人对数据的使用达到了从物质层面了解宇宙万物的最高级阶段,人类“改造”宇宙万物的能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机器智能时代,虚拟的数据
机器智能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机器人的行为目标不是由人来设定的,而是机器人自己来设定的。那时的机器人不应再称为“机器人”,现在还不能够知道称呼它什么,但最起码应该去掉一个“人”字。从当今人类所能预见的能力看,机器具备智能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机器具备了学习能力,从而具备了思考能力,再后有了决策能力,至于执行能力,那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机器智能时代还伴生着一个关键现象,就是:人的行为目标也不是人自己设定了,而是由机器代为设定了。自人工智能时代起,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或几个机器人伴侣,就像《超能陆战队》里的机器人大白,这些机器人在负责这个人的知识传输、 健康 管理、 娱乐 游戏 、文秘档案、信息交流、安全保卫、跑腿办事等等事务的同时,这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数据也都为这个机器人所掌握,并且同全部人类的数据库相共享,这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已被这个机器人顺理成章的“建模”了,这个机器人会根据全部人类从早期古猿类阶段的 历史 数据同未来发展趋势的模拟数据相结合为这个人的一生制定了上亿种方案(绝对的私人订制!),然后在这个人的生命过程中不断进行引导和干预,从而实现不断而持续的对人的行为目标进行修订。到了机器智能时代,人类最终将受到机器的引导或 *** 控!
在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机器智能时代中,具有智能的机器是主体,人类同其他世间万物一样已经演变成了客体。当机器拥有了世间过去和将来的全部物体和事务的所有数据,那么,他们可以随时建立一个一定范围的数字模型,例如,一个虚拟的美国!可以设定从公元1776年7月4日那天为起点建立美国数字模型,因为拥有了这个国家从那个时点起所有的包含自然界以及人类 社会 的所有数据,就可以使 历史 在模型中重新演绎一遍。同理,人类或机器为了某些目的,可以随时回到 历史 上某个时点上的某个地点的数字模型中,即实现现在我们所称之为的“时空穿越”。
谁知道呢,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以地球为特定范围的时空是不是某个或某几个机器所设定的模型呢,我们都是具有自我感知的数据模型,而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或者,另外一种更可怕的结果是,对依照整个人类发展史而建立的模型进行趋势演绎、推理和优化之后,结论是:“没有人类,这个地球会更美好!”
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以海尔为参照。
文丨华商韬略 小新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它助推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
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的发布是物联网时代品牌发展的里程碑,由此全球企业转型生态品牌有了世界“通用语言”,生态品牌引领者将不再孤单,同行者或已在路上。
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选取海尔作为核心案例,探讨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成因、定义和对组织、 社会 的影响, 更关键的在于,这是全球第一次建构起对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评估模型。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左)与凯度集团中国区CEO、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右)共同见证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的发布
所谓物联网生态品牌,即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最终实现终身用户及生态各方共赢共生、为 社会 创造价值循环的新品牌范式。
白皮书通过品牌理想、用户、合作伙伴三个视角建立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评估模型。在这三个视角之下,通过对海尔等在物联网时代不同维度进行 探索 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生态品牌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
伴随着这一白皮书的发布,物联网时代全球企业终于有了可借鉴和参考的品牌建设和发展方向的范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时代需要生态品牌?
或许可以从时代发展、企业竞争与用户需求三个维度找到答案。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当前物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商业发展的逻辑,快速迭代的场景式体验经济、个性化的社群经济、使用权重于所有权的共享经济席卷而来,传统模式在商业竞争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上一个十年,以电商为代表的平台型品牌完成了对产品品牌的颠覆。但本质上零和博弈的交易关系并未因此改变,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的消失,平台型品牌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并因增长乏力逐渐走上价格战的老路。 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平台品牌,它们都存在着最大的逻辑BUG——即它们始终游走在用户交互之外,没有像海尔这样将用户需求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每个时代几乎都会诞生专属这个时代的引领企业,而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他们中的大部分便快速陨落, 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上个时代建立起的竞争力没有在新时代更迭。
在传统时代,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要素往往局限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维度,处于一种单纯的生产要素竞争阶段,而在平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转变为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发展的根基,这也正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平台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但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平台品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体系中的各方都是相互竞争的,处于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
但在物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体验经济以及社群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 “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应再是有围墙的花园,而应该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会死亡,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自己能够繁衍出新的物种而生生不息”。
更为重要的是,用户需求此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场景体验。正如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所言,“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但只有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因此,想要在物联网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更要通过模式创新为自身构建独特的护城河。换言之, 物联网时代呼唤一种能够打破传统壁垒,促成动态多边合作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品牌”。
对所有玩家而言,想要快速建立生态品牌,少走弯路,就必须要有一个可参考和效仿的标准和依据。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的发布,可谓恰逢其时。
引领物联网时代的 探索 标杆
时代之音,呼唤物联网生态品牌,能够顺时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则体现了领先企业超前的行业洞察以及引领的行业实践。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凯度(Kantar)是全球领先的数据、洞察和咨询公司之一,作为WPP旗下的专业市场研究组织,拥有多家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其90%的客户公司位列世界500强。他们在为全球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敏锐地洞察到了全球产业变化的趋势。
牛津大学是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赛德商学院更是被誉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商学院,他们在商业研究领域也积累着丰富的经验和案例。
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堪称全球顶尖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不仅是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更是第一个以中国企业为核心参照的品牌国际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海尔?
或许从凯度集团中国区CEO、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在论坛现场演讲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端倪,她说每次能够向全球业界分享人单合一以及海尔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的 探索 ,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这是中国品牌在世界商业领域所做出的引领和示范。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界物联网 探索 的先驱者,如今海尔在 探索 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已经领先行业。这一切都源自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前瞻性的时代洞察与快速实践。
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于物联网时代的深刻洞察。 他认为:“传统工业时代,企业要么成为世界品牌,要么为世界品牌代工;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要么拥有平台品牌,要么被平台品牌所拥有;而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么转型为生态品牌的引领者,要么成为生态品牌的合作方”。
引领,无可争议。
海尔的这种引领或许可以用三个“最”来形容:最早、最引领、最全面。
所谓最早就是指海尔开始 探索 物联网时代模式的时间早。海尔的 探索 始于2005年,彼时刚刚经历过千禧年泡沫的互联网方兴未艾,海尔就已经开始 探索 人单合一。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尔针对物联网的 探索 可谓是引领时代。
海尔 探索 的人单合一模式,就是将员工与用户需求连接在一起,将科层制组织颠覆为网络组织,将企业付薪颠覆为用户付薪,将传统工厂颠覆为互联工厂,打破组织的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和外部边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无边界、自驱动的生态组织。
最引领即海尔的物联网转型实践是引领行业的。白皮书中如是定义生态品牌:“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
在这一点上,海尔的 探索 堪称行业典范。以智慧阳台场景为例,它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场景方案,吸引了包括博洛尼、箭牌、迪卡侬、晾霸、懒猫等行业头部品牌持续进入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洗护阳台、健身阳台、休闲阳台、萌宠阳台、绿植阳台等共计9大类1450余个场景方案。
同时,海尔通过持续与用户进行需求交互,持续吸引生态资源进入平台,生态圈正持续放大。
最全面指的是海尔的转型 探索 覆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是一种完全的体系性变革。事实上,进入物联网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提出了要打造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企业模式体系,也都在进行着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 探索 ,但像海尔这样能够实现企业全维度转型升级的却寥寥无几。
海尔已经撕下了曾经的家电标签,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生态。而且,这个生态处于一种持续裂变扩大的状态中,以卡奥斯、衣联网、盈康一生、日日顺物流为代表的小微不仅在海尔的生态圈内持续壮大,同时也自成平台不断裂变出新的生态圈。
在过去两百年工业史中,连续与3次工业革命引领地位失之交臂是中国几代人心中永远的痛。
但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海尔已成长为全球引领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以海尔为首的中国企业踏入了前人没有去过的“无人区”,在某些领域扮演了关键,甚至引领角色。
在物联网时代,大企业想要深化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品牌,并向生态品牌的“头狼”发起冲击。海尔率先预判到这一点并展开布局。
新生态品牌建设的“灯塔”
物联网生态品牌,强调的是开放、包容、共创、共赢。
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出现,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对内,物联网生态品牌通过对企业员工角色、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的变革,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就像美国GEA总裁凯文·诺兰在论坛现场所言,人单合一模式给组织带来了极大的颠覆,让我们每个人都争相以创业者心态去创新。今年疫情期间,在美国第二季度GDP下降超过30%的形势下,GEA却实现了逆势两位数的增长。过去5个月中,GEA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生产线上已经投入了15万个小时,自愿帮助企业复产复工,而且没有拿一分钱的报酬,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对外,物联网生态品牌加速了跨界创新与资源共享,尤其是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让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方共创共赢成为可能。 像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通过吸引乐家诚品、伊尚智能运动、沃隆食品、绿沃川农业等各类行业30多家资源方加入,围绕用户的居家健身、科学减脂等需求,定制了2000余个居家健身、 健康 场景解决方案。
对此次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The Store WPP首席执行官、BrandZ和BAV集团主席大卫·罗斯这样评价道, “它将帮助我们在物联网新纪元以全新的方式迎接新的世界,成为推动生态发展的公认价值创造者”。
同时,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的打造对中国企业来讲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是全球首个以中国企业为主要样本而发布的品牌类标准。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这种突破更多的都集中在技术等硬实力领域,在管理、品牌等软实力方面却并不多见。
其次,《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白皮书》的发布将成为新生态品牌建设的“灯塔”,通过标准化品牌评估模型的建立,大大缩短后来者摸索和碰壁的过程,加速更多物联网生态品牌的衍生,也让中国企业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创牌上占据极大先发优势。
在中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的当下,它的赋能将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极大提升中小企业的效率、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关键领域 科技 创新。
更广泛的意义上,这或许也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企业向世界输出“中国模式”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和开端。
——END——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全面感知:利用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和因特网融合,对接收到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远程传送,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
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随时接收到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技术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扩展。它利用全球定位、传感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来创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巨型网络,就像一个蜘蛛网,可以连接到任意角落。
在物联网中,物体之间无须人工干预就可以随意进行“交流”。其实质就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及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射频识别技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它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存储在物体标签中的有互用性的信息,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体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过去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在物联网时代,任意物品都可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