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品牌标准是什么 ?

生态品牌标准是什么 ?,第1张

许只能称之为“时代之殇”。一如零售巨头大润发被收购时,业内人士曾发出的感慨,“它竞争过了所有同行,却输给了这个时代”。
无独有偶,诺基亚ceo在被微软收购时也曾发出了类似的感慨,“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这些企业缘何走向衰败,面对全新的时代企业又该如何保持活力?叩问时代,或许得不到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们却希冀通过这种持续的追问,尽量做时代的同行者,保持发展活力。
如今互联网经济的红利正逐渐褪去,一个全新的物联网时代正加速到来。恰如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所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正加速到来。
对时代趋势的判断,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他曾公开表示,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么转型为生态品牌的引领者,要么成为生态品牌的合作方。
向生态品牌演进,这是海尔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也是海尔踏准时代脉搏、保持与时代同行的具体路径。对此,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副教授、“未来营销倡议组织”研究学者费利佩·托马斯表示,“物联网生态品牌这个概念是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系统中的每一个品牌的价值都因此获得提升”。
针对物联网的时代之问,企业界、学界以及研究机构似乎正在给出愈来愈清晰的共同答案,那就是生态品牌。在刚刚结束的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凯度集团携手牛津大学与海尔共同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白皮书》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这份白皮书凝聚着来自企业界、学术界和咨询界的顶级智慧,堪称是针对物联网时代发展的一部指南,其权威性也不言而喻:凯度是一家以数据研究为核心的咨询公司,对全球产业发展有着深入的研究;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机构发布的榜单,英国牛津大学在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连续5年蝉联首位。
在该白皮书中,物联网生态品牌第一次拥有了明确的定义,“物联网生态品牌是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最终实现终身用户及生态各方共赢共生、为社会创造价值循环的新品牌范式”

近日,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在青岛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由海尔集团和加里·哈默管理实验室(MLab)联合主办。会议现场,全球领先的洞察与咨询公司凯度集团、全球顶级学府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携手海尔集团正式发布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该书以中国企业海尔为核心案例,探讨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成因、定义和影响。

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标准提供了范例,也为企业快速迈入物联网生态提供了一份"入场指南",为生态品牌的未来创造了"无限可能"。

变革时代,品牌战争再升级

在传统工业时代,企业的主要职责就是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再通过线下渠道卖给客户。在卖方市场的基础上,产品只要被生产出来,基本上就不缺少买家,甚至有的产品一上市就成为爆款,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追捧。

但可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和爆发,互联网让实时大规模在线连接成为现实甚至是常态化,传统商业模式被打破,一种新经济形态——平台模式应运而生。

在平台模式下,企业之间形成了初步的线上互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台品牌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逐渐走上价格战的老路。残酷的事实是,平台品牌也已经成为杀得热火朝天的红海。

在一脚踏入物联网时代的今天,企业要想摆脱这种"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就必须进一步打破行业和品类壁垒,共同促成动态多边合作的新品牌模式——生态品牌。而这也将成为继工业生产时代的产品品牌、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品牌之后的又一次品牌发展演进。

人单合一,企业创新的"元技术"

在物联网时代的全球竞争中,一家企业想要取得优势,仅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已经远远不够,更要通过组织创新为自身构建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正如前瞻性管理科学家、《竞争的衰亡:商业时代的领导力与策略》作者詹姆斯·穆尔博士所言:全球经济需要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模式不是某一项科学技术创新,而是"元技术"。这个"元技术"就是宏观组织创新及商业生态系统。

而对海尔来说,"元技术"的核心就是人单合一模式,它在本质上就是让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和分享的价值合一,让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通过这种模式,海尔由传统的、封闭的科层体制转型成为开放的创业平台,真正实现了"自组织、自驱动、自增值、自进化",并在 探索 物联网生态品牌的道路上持续向前。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应再是有围墙的花园,而应该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会死亡,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自己能够繁衍出新的物种而生生不息"。如今的海尔,就是这样的新物种,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描述的就是海尔打造的无边界的、开放的"热带雨林"。

而在这片雨林中,海尔已经繁衍出海尔智家、卡奥斯、海创汇、日日顺、盈康一生、海纳云等一系列生态品牌的新物种,并拥有了4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企业和23家瞪羚企业。

探索 创新,中国企业引领世界品牌

2019年,凯度首次在"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设立"物联网生态"类别,海尔是 历史 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百强的物联网生态品牌。2020年,海尔再次登榜,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蝉联BrandZ榜单 的"物联网生态"品牌。

随着白皮书的发布,"人单合一"模式的重要性和示范性再次得到了肯定。这也意味着,一个由中国企业引领的共创共赢共享的全新生态系统即将形成。

可以说,在这一次的变革之中,海尔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海尔集团将继续突破创新,将"人单合一"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管理模式分享给全世界,让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国联通物联网产品中产业生态合作的品牌是美格智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美格智能成功入驻中国联通5G物联网OpenLab开放实验室,即充分表明了中国联通对美格智能产品的认可与服务的肯定,这也将会成为美格智能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再话5G新生态、共赴5G新征程。

生态圈的颠覆性

从生态圈来看,生态圈的正反合表现为:正题最早是作坊经济,那时候体验有一点像社群经济,不过是一个很小的社群。比如一个服装店,一个小饭店,周围街访邻居都认识,做的东西根据他们的口味大家非常喜欢,某种意义上也有一定的服务收入,但是太小。反题就是大规模制造,比如服装,不再量体裁衣,就是定了不同尺码,按照尺码自己找。电商现在就大规模流量,不管个性化需求是什么,上面有很多东西自己选。合题则是社群经济,既有一开始区域小作坊经济的定制,同时又有大规模。所以是大规模定制而不是大规模制造。

现在互联网公司并没有用户。以色列青年学者赫拉利在他的《简史三步曲》的第三部《今日简史》中说我们已经是数据巨头的商品而不是用户。他说我们是谷歌或者Facebook的商品,他们免费让我们上他的网,获取我们的数据,然后利用算法把我们的数据计算之后,回过头来再控制我们的购买行为。所以我们只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商品、赚钱的工具,而不是用户。

物联网要解决的就是,每一个不是顾客而是用户,不是商品而是要创造它的体验。

生态收入的颠覆性

生态收入也一样。过去小作坊是区域性的收入,前店后厂,也有服务收入。但是到了反题这种模式不行了,太小,做不大,最后变成全球化的产品收入,赢家通吃。到合题则是全方位生态收入,实现边际收益的递增,而非边际收益递减。

传统经济一定是边际收益递减。比方说到生产了一万台产品,赚了一万块。下一步再生产时每一台肯定赚不了一块钱了。为了保证一万块总利润额不变我要生产12万、13万台。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总销售利润不下降,但是单台利润一定下降。

但如果是生态收入,产生服务性收入就可以从边际收益递减变成边际收益递加。这两者的分水岭在正反馈循环。所谓正反馈循环,也叫做自增强体系,体系自己把自己增强起来。简单来说是我们的增值加分享是这个自增强体系。因为不断的增值,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收入,各方面拿出更大力量创造更大增值,因此这就形成了真的是自增强体系。

克雷纳说实物价值会减弱,用户价值随时间而增加。实物价值必须打价格战,但用户价值会随时间而增加。用户价值不是说会增加,而是要随时间而增加。永远要为用户不断创造他的体验。如果创造不了随着时间推移用户不选择,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克雷纳先生书里面还写了一句话,他说对企业是否成功检验标准就是看你拥有多少终身用户。

生态品牌的颠覆性

从正反合来看生态品牌。传统品牌靠什么?就是靠产品溢价。很多国际化的品牌,像耐克、阿迪达斯,都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有全世界网络。一般企业很难对抗。他们的产品就可以溢价,为他们生产的工厂则没有溢价能力。

到互联网时代是平台品牌,平台品牌就是靠流量溢价。流量大,所以就有溢价能力。传统时代的产品品牌,要么你是品牌企业,要么你就是品牌代工企业。互联网时代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现在有很多人要卖货,只有上电商。电商量大,但是在电商上仍然要打价格战。

物联网时代不是这样,物联网是生态品牌,生态品牌不是企业自己能够创造,是要共同进化的。要成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主要三个要素:一是有生态社群,这是进化的一个基础;二是有生态超值,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态收入,这是进化路径;三就生态品牌,这是进化目标。

随着 社会 文明的快速发展,商业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路线上的更迭。

若干年前,商业上以单打独斗为主流,这时企业会像一间房子一样,关起门来进行自我改进。但时代发展更迭后,企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因而门窗逐渐被打开,供应链的上下游开始被联合,共进共生。

如今,单链条的合作已无法满足商业发展需要,于是企业开始四散触角,去触达生态内每一处有效节点,再由这些节点继续向四周扩散,最终形成了物联网生态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本次在青岛举行的“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中重点探讨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领路人就是海尔集团。

单一的用户需求引领企业生产要素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初,用户对商品的需求非常单一,如对自行车的要求仅是结实不爱坏,对手套的要求仅为耐磨,而“红色的鞋子”和“舒服的鞋子”可以不是一双鞋,“好看的棉衣”和“保暖的棉衣”也可以不是同一件棉衣。

此时,企业的发展重点,则是对产品质量、数量等生产要素的提升。因此,在满足用户单一维度的需求下,企业无需考虑与外界的合作,只需要做好“本分”,即可在市场中长期占据一席之地。

多维的用户需求促使企业打破边界,实现供应链联合发展。

随着 社会 的进步,用户对于商品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单一要素,而是多维发展。譬如,购买一个电饭煲时,用户心里想的除了煮饭功能外,还要能够煮粥、炖汤、炖甜品等。不仅如此,还希望它容易清洁且使用寿命长,同时还要拥有较高的性价比。

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仅靠单打独斗已经不能满足多维用户需求,需要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节点联合优化,共同发力,最终呈现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这时,企业边界逐渐被打破,向外延伸至供应链中。

场景化的用户需求,模糊了各链条边界,引领企业呈矩阵式发展。

如今,用户需求又再升级,由多维度向场景化扩展。以海尔发布的全球第一个场景品牌“三翼鸟”为例,用户的需求不再是针对洗衣机、晾衣架等具体产品的需求,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此场景化需求下,单个企业已无法完成对用户需求的解读了,需要在此场景中加入多个可发挥作用的品牌,共同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方案。因此,在三翼鸟阳台场景中,海尔就联合了博洛尼、箭牌、迪卡侬等行业头部品牌,利用感知技术、人工智能、生态服务等一系列 科技 ,为用户提供洗、护、存、搭、购的全场景全生命周期服务。

不难看出,在场景化的用户需求下,各供应链边界逐渐模糊,企业开始跨链条合作,向着生态矩阵的方向发展。而满足某一场景化需求的其中一个企业,很有可能再次触发子场景化需求的生态构建,从而使生态矩阵无边无界,各企业在生态中实现共生共赢。

这就是海尔一直以来 探索 和实践的物联网生态模式,也是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意义所在。

从海尔多年构建物联网生态的实践中我们可知,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更迭,必然引领商业打破传统壁垒,走向新的生态发展之路。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白皮书卷首语中所说,“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么转型为生态品牌的引领者,要么成为生态品牌的合作方。”

无疑,海尔是引领者。白皮书的发布,正是对海尔多年布局与 探索 的认可,同时也是向世人宣布,海尔的物联网生态模式,才是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发展模式,应成为标准被广泛应用。

在海尔与凯度、牛津大学携手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中提到,物联网生态品牌在“视角” 和“体验”两个层面对传统 的品牌定义有所突破。首先物联网生态品牌从多个维度对用户视角下“体验”的意涵进行了拓展。这些拓展与上文论述的“物联网时代的经济特征”一脉相承。其次,物联网生态品牌突破了传统品牌定义中单一的“用户视角”。由于物联网生态品牌需要联合众多合作伙伴打破行业壁垒,共创整体解决方案,因而不能只从用户视角出发定义品牌,还需加入“生态合作伙伴视角”。具体内容可下载白皮书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22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 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