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5G没有用?

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5G没有用?,第1张

一亇产品,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市场说了算!

一,据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约有25个亿之多。

这么多的老年人,4G智能手机尚且玩不转,何谈玩高端的5G

二,中国低收入的人群,毕竟是多数。如果一个人,月收入仅仅只有三四千元,要养家要生活,要还货,还要……。

谁会舍将花几仟元,买个5G手机

三,不要小看中国百姓的眼光。电视台上,光鲜亮丽的演员,头上戴的,脖子上挂的,身上穿的,几乎都是高大上。

难道普通大众看不出好坏,平常百姓能不羡慕

难啊!难于囊中羞涩。舍不得口袋里的钱,还有更多的应急,需要派上用场。不是吗

三,5G前途广阔,但目前市场需要培育。

不是什么人,一呼就能百应,一促就能一就。

特别在疫情拖累,经济尚在复苏的时期。当人们口袋里的钱再多一些;加上5G基站全面铺开,何必为销路犯愁

因为大多数人的认知比较有局限性,认为5g仅仅代表着更快的网速,更低的延迟,实际情况是5g还代表着技术的前进方向,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对于ai,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有着指数级别的提高。

而ai,大数据,又是现代大多数 科技 产业的前进方向。

很多人认为5g没用,确实是对他们来讲,只是意味着更流畅的下载,上传,视频, 游戏 体验,那对于他们来说,确实用处不大。但是如果你去问一个做前沿 科技 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必须拼命发展5g。

一、5G应用还没有全面开展,大部分的5G应用对接的是B端;

4G时代,感受最大的,就是我们的个人用户端,能明显的感觉到个人手机上网的速度变快。3G时代,微博流行;4G时代,视频、抖音、微信语音视频流行。简单的说,C端用户对于4G速度是能够亲身体验到的。

5G时代,一般来说B端用的比较多。主要用于无人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一些政府及大型企事业项目,目前,大部分的5G项目,还属于刚启动阶段,所以,大部分个人用户对5G的应用还不是特别的了解。

二、5G虽已商用,但是全面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建设覆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5G基站从2019年年初,三家运营商开始准备做5G基站覆盖,直到2019年年中,才正式的建成一部分,仅在50多个城市的部分人流量大集中的地方,做了5G基站的升级和覆盖。但是5G基站,因为多种原因,完全大规模的覆盖,还需要几年时间。

所以,现在的5G覆盖,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对于5G的感知度还不是特别的高,需要再过3-4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5G带来的应用快感和5G速度。

5G时代2019年已经开启,但是5G的普及却是个长期工程。

5G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但是很多人感觉5G无用,也不是错觉。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具有双向高速度、低时延、支持高并发持续连接的能力。相比于4G,5G的意义不只是10倍以上的网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更低时延、更稳定、更安全、更密集的连接。

从5G标准和技术(体现在专利等方面)方面来看,5G设备厂商准备就绪,目前5G已经完全具备了大规模普及的必要条件。

从各大运营商的积极布局来看,5G网络部署在加速推进。

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5G无用论出现呢?

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5G手机等终端设备

当你只有5G手机拿着,甚至很多地方还可能用的是4G网络时;即便是用上了5G手机、5G网络,你发现除了网速快,其它也没见到5G的特别之处时,这样的感受就不奇怪了。

手机端其实还好,经过2019-2020二年时间的发展,从芯片到手机都基本可趋于成熟,价格也会从中高端过渡到高中低全覆盖,应该会在2020年下半年某个时候实现市场销售的反转。

5G网络建设

但是5G网络就没有这么快了。截止目前全国大概完成5G基站建设25万个左右,仍处在网络建设的起步阶段。

由于5G信号覆盖能力比4G还要差不少,保守的估计中国实现主要地区的基本覆盖也需要500-700万个基站。这个建设周期可能会长达5-10年!而中国整个5G网络建设的投资就要达到数万亿以上。

因此5G时代的前一、二年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5G信号,何谈5G普及和有效发挥出其价值来?

5G应用及解决方案

也正因为5G网络建设普及还早,所以截至目前5G应用更是凤毛麟角。这更是个长期的工程。

5G,的确是未来20年以上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支撑平台。但是5G网络尚不完备,人工智能也才刚刚起步发展,所以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应用产品或方案还是少之又少。

5G应用的真正普及那还需要数年以至于10年左右时间去逐步实现。

5G是个革命性时代,前景诱人,但是过程漫长,不是一蹴而就

从各方面来看,5G时代的未来都是可期的,而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对会几乎对所有行业、产业,甚至人们的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很多领域可能会出现革命性的技术及模式颠覆。

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将大幅度改变未来人们的 远程互动、展示、教育、培训、办公、网络冲浪 方式,当然也可以改变人们的 游戏 、 娱乐 等方式。5G技术的双向高速度+低时延特性,让身临其境的体验,真的未必要身临其境。

相信大多数人们都领教过去一趟医院的痛苦,不但是可能的病痛,就是没毛病一天下来,也累的够呛。更严重的是医疗资源不足,预约个手术可能要几个月,而更专业、水平更高的医生,可能也因为满天飞、到处跑而苦于劳顿,还降低了效率。5G时代, 远程护理、远程诊疗甚至远程手术 都会到来,特别是 极其便利、高效的远程协同诊断 ,将会大幅度改善目前的疑难杂症诊疗难题,人们就医难的问题将会有根本性改善。

是不是很多人会说我家现在已有了太多的智能家电?比比未来5G时代的智能家居,现在这些智能家电还根本算不上智能,顶多算是自动化的家电而已。5G时代的智能家居,会真的实现高度的人工智能。不但所有的家居装备自身高度自动化,还会在家庭中央大脑的控制、指挥下协同工作。高度智能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起居服务, 洗衣、做饭、清洁、通风、安防监控、垃圾处理、家用采购、老幼照护等 ,统统都可以不再需要我们主人烦心。

5G时代的生活、办公变革,我们都是可以直接体验的。而5G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产业领域。未来的 无人工厂、无人仓库、无人农场 将会彻底把人们从工业、农业生产一线的枯燥和辛苦中解放出来。

当然,我们还是要多学点儿技能了,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机器人是要和我们PK工作岗位的。无论如何,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人类的财富将会大幅度增加,我们人类总会在技术发展中找到更好的自我价值的。

所有这些5G时代的美好,几乎都不是现在。所以,现在的人们才会有了5G无用的认识。事实上这些都会到来,只不过是在未来的20-30年以上的周期中,逐步到来。

迎接5G时代,我们还需要多一些耐心,当然所有人都可为5G的美好未来再加把劲。

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5G没有用?

题主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5G没有用?实际我觉得是有些超前了,简单一点来说5G是未来可期的,而且应用场景很广阔,但是你现在连最基本的基站都没有建设完毕,线下场景布局还没有完成,就去宣传5G怎么样,这样合适吗?包括现在很多厂商5G手机已经发布了很久时间,但是又有几个人是真正用得上5G网络了呢?使用体验又有多大的提升呢?或者说是几个人用上的是全速的5G呢?显然这些都没有,所以我可以理解很多人说5G没用的这种结论,因为现实情况也就是如此。如果是在基站场景布局都完成了,然后发布5G手机让人们真正体验到5G的便捷,这个时候我相信也就不会有人会说5G没用这种话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第一:目前来说5G和4G的差距并不大,所以导致了很多人对于5G网络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就像我的朋友说的一样,为什么我感觉4G和5G网络使用起来没有区别呢?我使用的是5G手机,也有用5G套餐。实际说直白一点就是没有支持5G的应用,而现在的应用在4G状态下已经可以很好的运行,但是你偏偏使用5G网络,这个时候区别并不是很大,特别是比如我们常用的这些的,支付类,或者是视频类APP,确实都是如此。

另外就是5G的优势体现在手机中,目前也仅仅在下载东西的时候。但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宽带,公司也是如此。随便连个WIFI速度都可以和5G媲美,确实5G即便是有再大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呀!



第二,5G的发展速度太慢,所以我们并不能真切感受到他的便捷,同时这个时候的5G并不是全速。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可以使用5G场景的地方,或者是一些产品等等。确实少之又少的,在5G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有听到很多人说5G之后在AI,人工智能,包括无人驾驶,医疗等等这些方面都有着空前绝后的优势,但是现实呢?

首先基站建设速度慢,这是一个缺点。另外则是即便是很多地方有5G网络,确实也并不是真正的全速,这个和第一段话有些类似,首先因为5G基站建设都没有完成,另外则是因为5G确实是低延迟,高连接,在人多的时候优势才会体验,而人少确实我们不会明确感知到的。



第三,确实要说未来5G用处很多,但是放眼望去还需要等待多久的时间呢?这个是未知数。

因为5G的宣传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是就像联通经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5G基站成本高,所以至少需要5-8年的时间,这个确实让我们眼前看不到他的希望了,所以在5G还没有完全普及或者说是目前的情况来看,5G的优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没用的原因。



总结:

确实很多产品和技术都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我相信5G是未来的主流。但是现在来看,我们确实看不到一丝的希望,同时也因为场景和使用范围的限制,我们确实也难去看到5G的优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回答完毕

个人观点,不喜欢少喷点儿 根本原因是没体验过,另新事物总有个接受过程的。普罗大众对这种高尖端的全球最新 科技 怎么会一下就接受和认可。想想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各大媒体及网络大力推广的手机上网、手机看奥运、到后面手机购物、手机新社交软件等移动网络(现在想想那不就是4G么)不也经过四、五年左右才被普及的。作为一个小老百姓的我觉得目前首先尽快建好一二线城市5G基站,然后各大网商们顺势开发出让人们更便捷、高效工作生活、休闲 娱乐 甚至更高新领域的软件或者我不会表达的什么东西,我想三、四年左右5G也会被普及吧。我坚信如今的中国人应该是全球最容易接受5G的国民,不光是它是华为开发出来的原因,因为我们有全球最独特、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等方式八年以上的基础啊,我们的国民已经不习惯慢的东西了吧。

那是人家了解不够全面

因为现在还是在一个过渡期!现在都是4g!5G还没普及。

感谢您的阅读。

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5G没有用?

全球推广5G时间已经不短,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很多人觉得5G网络带给自己的改变似乎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慢慢就产生了5G没有用的这种论调。

如果我们回溯一下3G/4G网络的改变,就能理解这部分消费者的抱怨。

比如4G网络推广以后,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视频不卡了,特别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很多人对比了3G/4G网络情况下面,刷视频的不同感受,以及3G/4G的资费情况,自然觉得4G网络非常不错。

但是就5G网络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出现特别适合5G的应用场景。

不管是刷视频、打 游戏 ,现在的4G网络完全够用,虽然说5G网络确实更快,网络延时更低,但是现在5G资费的情况和4G相比,确实不占优势,这样比较以后,5G网络的性价比确实不高。

现在不管是5G运行商还是5G终端厂商都在努力落地5G,但是目前还是看不到有特别强有力的落地场景,这是现在问题所在。

小结

虽说5G应用并不是那么多,但是并不能说5G没有用,只是时间没有到了。

任何推动 科技 进步和 科技 应用的都是少数人,所以很多人认为有没有用不用理会。

电脑行业初中生现在也都喜欢玩电脑,所以如果学习这个行业,初中生们会很喜欢,也会很感兴趣,初中生的年龄小,学习东西也会比较快,学习电脑行业,无论你有没有很高的学历,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且电脑行业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很有前途,我们也能够预测到电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基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需要用到智能的,智能的东西肯定离不开电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C++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 *** 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等。
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计算机专业可以学的东西有很多,比如:java工程师、软件开发、网络工程师、网络营销师等,具体要学什么课程还得看自己,而每个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都是不一样的,有简单的也有比较难的,现在计算机人才市面上还不饱和,所以就业发展前景很大,机会也多,可以尝试去学习学习,加油。
计算机类包含很多专业,基本如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以及新开的大数据专业等。部分学校甚至把“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纳入计算机大类,计算机类相关专业非常多,本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专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等专业。
计算机专业主要学习新媒体与短视频运营、软件开发、UI设计、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网页美工、网络安全、网络推广、网站建设等知识点与技能点。不过每一个人选择的专业方向不一样,最终的学习内容是不相同的。
软件开发、UI设计、视频剪辑、视频特效、游戏开发、动漫设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课程内容吸引学生,未来就业机会、就业薪资也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学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要么有学历,要么有技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很难有大的发展。但是,技术专业也分很多,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选,初中生去学什么好呢?下面几个专业从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上来说都值得去参考。
专业有很多,电脑硬件,办公软件,等等。选专业的话有,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网页设计,等等。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原理、数据库设计、基础应用、文化课等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Visual Basic语言、专业英语、计算机平面与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局域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络安全、通信原理等。
目前热门专业很多的了,要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了,电子商务、电子竞技、ui设计、影视动漫、软件开发这些都是现在热门的专业,当今时代,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以及公司发展的必需品。现在和未来一切都是电脑,所以现在电脑技术还是很有前途的,只要你的技术过硬,找到一份好工作,获得高额薪水,一切都不是问题。
如今互联网行业飞跃发展,互联网技术百日新月异,就当前就业形势来说 IT行业是适合目前社会趋势的,社会也需要大量的 IT技术型人才,各行各业也需要,所以就业广泛。
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电脑、网络,社会互联网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有软件,硬件,网络,设计,电商等等,可以考虑学个自己感兴趣的!
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计算机专业有很多。比如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
你可以去学习一门比较不错的专业去学习,现在的时代学习电脑专业会很不错的,现在的时都是互联网时代,还是很需要很多电脑人才的呢,电脑专业是0基础入门学习的,专业前景很不错,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先回答一点,学电脑技术肯定是好的,只要你去学好,之后,多去了解这方面都,去一些相关的xx可以更好提升你学习的效率
比较推崇电脑,不管怎么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将来一定是电脑的天下。所以推荐你学习电脑专业的东西。
计算机专业课程太多了,我知道的有软件开发,网络工程,还有多媒体,网络营销等等,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还都可以再细分很多方向,如java软件开发,net软件开发,数据库开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等。
电脑学校或者计算机专业的话主要是学习IT技能,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热门的有人工智能、电子竞技、U设计等。
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广告设计、计算机电子商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
计算机其实是当下一个潜力很大都行业,前景很好, 学习的话也可以去一些相关都学校看看,加油
你先多多去熟悉一下电脑,差不多之后,可以去一些电脑xx看看,可以很好的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加油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就业,计算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计算机专业都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商务办公、软件开发、UI设计、室内设计、电子商务、影视动漫、电子竞技等等;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像是互联网的专业都是年级越大越有经验、越吃香的。
ui设计、电子竞技、影视动漫、软件开发、电子商务都是适合初中生学习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都是现在热门的专业,发展前景也很不错。

物联网和互联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物联网的覆盖范围要远大于互联网。互联网的产生是为了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其服务的主体是人。而物联网是为物而生,主要为了管理物,让物自主的交换信息,间接服务于人类。
2、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
3、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广。物联网运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技术、互联网、智能芯片技术、软件技术,几乎涵盖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所有领域。而互联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技术方向。互联网只能是一种虚拟的交流,而物联网实现的就是实物之间的交流。

0前言部分

1我所理解物联网

2公司业务架构

3个人职业规划

毕业后第一次跳槽,来了家物联网公司,感觉回到了大学时候,每天被大量智能设备包围的感觉很熟悉,有一些感悟,关于产品、关于技术、关于生活,抽空写下来。

物联网这个词被讲了很多年,毕业后也一直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工作,自然对其较为熟悉,物联网就是大量的智能设备联网共同工作。但当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真正接触物联网产品,我反倒很难说清楚什么是物联网。亲人或朋友问我新工作是做什么的,我也很难描述清楚,不单是设备,不单是软件硬件,不单是数据,不单是场景现在我能体会到一些知乎大神上关于物联网的回答都是用一些很虚、很飘渺的词:处处皆入口,万物皆相连,边界不复存在。这不是装深沉,而是真的无法用一两句话描述清楚。

我也沿用这种很虚很飘渺方式来理解物联网,从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开始,来理解物联网中频频提到的两个词:“连接”和“数据”。

这句话诗描述的几时古人对“连接”这个词的理解。这一刻,全天下的人看得都是同一个月亮,通过一个月亮,把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可见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有着一些隐隐约约的思路,通过一样东西,把所有人都连接起来。终于在今天,腾讯把这个使命完成了,微信让人与人之间可以即时通信,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愿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微信的启动界面,也是一个冰冷的月亮,跟我这个配图有点像,不知道设计灵感是否也是想表达,当代的微信就像古代的月亮,承载着连接的使命。如果文章有幸被微信的设计师看到,可以回复一下。

这是一个哲学家说的,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数据是带有时间维度的。川流是不息的,河流中的水质、流速、温度每一秒钟都不一样,左脚踏进一条河流,右脚再踏进去的时候已经是另一条河流,它的水质、流速、温度等都不一样了,即便一样,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已经不一样了。我们需要记录下每个时刻的数据,让这条历史的长河具有可分析意义。

物联网系统要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要记录和分析历史数据,感知每个瞬间的数据变化,在最适合的时候提供最时候的服务。举个例子,你的身体状态每一秒钟都在变化,天气每秒钟都在变化,我们要结合你昨天的睡眠情况,今天的皮肤特性,建立很多数据模型,可能还需要融入中医的知识图谱,心理学知识图谱,告诉现在的你最适合和什么汤,甚至告诉炖锅每一秒钟的火力是多少,计算出热力曲线,炖出来的汤才最适合2个小时后的你喝。

其实写到这里我会想起我爸爸妈妈,每当我回到家他们看到我的黑眼圈,或者脸部发红,会问我昨晚睡得怎么样,然后猜测我是阴虚火旺,然后炖一个苦瓜黄豆汤给我喝。类似的事情你们爸妈也经常做吧。现在机器可以完成这些事情,而且不再是靠猜测,而是精准的数据采集,结合各种知识图谱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转化成设备服务。

好了,故弄玄虚的文字写完了,我还是得理清我具体是做什么的,公司业务架构是怎样的,我的岗位在整个业务流里处于哪个环节。其实面试时,甚至入职前我都不太清楚我的岗位职责,拿到offer后我深入了解物联网,领略到其魅力,以及判断到公司的研发实力能驾驭物联网的魅力,还不是很清楚岗位工作内容就入职了。现在已经入职两周了,对公司业务架构有一定了解了,以产品经理为焦点梳理一下业务流程。

公司业务方面:公司主要是面对B端客户,以数据服务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服务平台和开放平台,让数据的雪球越滚越大,在幕后担任“大脑”角色。另一方面,在图中下方也看到了两条小小的产品线,一条是互联网产品,另一条是硬件设备,既做互联网产品也开发硬件,虽然力度很小,但也看出公司并不放弃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想法的。

部门架构方面:从对外部门架构上来看很不清晰的,有两家子公司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均有自己的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职能交叉,部门自成体系,难以梳理清各部门的依赖关系。我按照业务流程以产品经理的视角捋一遍可分三种产品经理。第一类是走在业务流最前端的市场部的产品经理,他们直接对接客户需求。第二类是业务流中端的物联网产品经理,他们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创造出应用场景,供商业转化。第三类是业务流后端的AI产品经理,他们负责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负责数据大脑的需求。

我的岗位:我是上述第二类,业务中端的物联网产品经理,负责场景的创建和数据的打通,让算法结合使用场景落地。从图上可以看出负责的产品可以“一横两竖”概括,“一横”就是平台性的项目,包括B端开放平台、C端超级APP等;“两竖”中分别为家庭场景和商业场景,家庭场景包括睡眠产品线、美容产品线、家电产品线,商业场景更多了:智慧校园、智慧农场、医疗健康、养老、酒店、水生态这些场景和数据需要相互打通。

2013年毕业后就在上一家公司工作,老东家是一家电视厂商,一共待了5年时间。也有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在一家电视终端公司待那么久,找工作时面试官也会问这个问题,待了这么久的公司为什么现在想离开。我的择业逻辑是这样的:

为什么在一家做电视的终端公司呆那么长时间,因为它的工作范畴比较广,我能学习的知识面广。前沿技术的方面涉及了大数据、AI、语音,移动互联网领域涉及购物、内容、社交等模块产品,硬件方面的有智能设备产品等。终端公司业务覆盖领域广,如果我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可以找相应的项目去做,再自己深入学习。比如甚至我对外卖行业感兴趣,现在的TV也有内置的外卖APP,通过项目和自主深入学习我能转到外卖这个垂直领域的公司去。但如果在外卖领域公司,就比较难转到终端公司了,这就是终端公司的好处。

这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模式在瞬间爆发,也很快没落,今天共享单车群雄逐鹿,明天短视频三分天下,如今无人零售打的火热,区块链又何去何从我不知道哪些方向才是对的,不知道转到哪些垂直领域去才合适。所以我选择在一个大的平台待着,能看清楚当前形势再行动。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逐渐能看透一些东西,个人感觉到移动互联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新模式枯竭,产品差异化最终也只能体现在运营上,没有太多的机会,遂放弃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想法。这一两年人工智能悄然兴起,能强烈感觉到它带来的变革,它将像移动互联网那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李彦宏也提到,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不再,但AI的机会正在走来。各种迹象表明,站队人工智能是正确的选择。所以我摒弃了一些移动互联网属性的工作经历,选定了“一个方向,两个场景”:AI的方向,以及AI赋能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机器人,另一个是智能家居。然后准备简历,面试,最后来了目前这家物联网公司,虽然岗位不是AI产品经理,但能跟AI团队紧密合作,且能调用其资源,想深入学习AI技术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下阶段:

在业务层面,希望能尽快上手和适应新工作,并能在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目前从“一横两竖”中的“一竖”入手,即家庭场景产品线,后续会接触商用行业的产品线,再到横向的平台类项目。最后向前后端延伸,学习范畴渗透AI核心技术、各垂直行业的商业需求,努力成为全栈人才。

在职业层面,目前产品经验尚不足,是一个初级、执行层面的产品经理,希望通过努力,发展到能在规划层面有一定话语权产品经理,最后发展到在战略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经理。

在生活层面,好像单身挺久了,抽空找个女朋友。入职两周,感悟大概就这些了,以上,共勉。

物联网和互联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物联网的覆盖范围要远大于互联网。互联网的产生是为了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其服务的主体是人。而物联网是为物而生,主要为了管理物,让物自主的交换信息,间接服务于人类。
2、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
3、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广。物联网运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技术、互联网、智能芯片技术、软件技术,几乎涵盖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所有领域。而互联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技术方向。互联网只能是一种虚拟的交流,而物联网实现的就是实物之间的交流。

互联网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
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
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
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
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
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
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
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
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
门人才。

信息安全

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
学与技术。努力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的开发,又可
进行科学研究。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
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
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
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277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 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