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人类历史上共有6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次科技革命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4、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
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5、第五次科技革命(电子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至14年)
电子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开启了第五次科技革命之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周期之中。
6、第六次科技革命(2015年开始)
第六次科技革命,从科学角度看,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创生和再生革命”;从产业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从文明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技革命
1127-1276年,也有认为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1][2][3]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四十九年。[4]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5][6][7][8]
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9][10][11][12]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13]此后,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南宋中后期,政治腐败,奸臣辈出,漠北草原的蒙古部开始崛起。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南宋名存实亡,1278年,时年9岁的宋端宗于碙州岛病逝,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
南宋在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沿袭北宋。[14]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15]军事上在招收溃兵和勤王之军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16]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
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昌盛,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农业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17]
著名华裔学者刘子健先生认为:“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以江浙一带为重心的模式。”[18]两宋绘画的现实意义
一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彩墨争辉,情景交融的新时期,她上下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文人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构成了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首先,北宋王朝的相对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其次,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使得南宋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继续和发展,并超过了北方。再者,各个时期的政治形式,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想文化状况,都对绘画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是: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了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皇室贵族对美术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统治阶级对美术的重视和爱好,使得宫廷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还有文人士大夫群中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不少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对宋代以后的绘画发展也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使绘画和社会群众建立了较前代更为广泛的密切联系,例如:在与宋王朝先后并存的辽、金、西夏的统治区域内,汉族画师和其他各族的画师共同创作,在吸收和保存汉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两宋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宫廷绘画的富丽堂皇,士大夫绘画的高逸典雅,市民绘画的活泼、通俗,它们各自都展示着不同艺术特色,并且互有促进和影响,绘画十分突出地呈现出繁荣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和文人画同步,并得到很大发展,技巧上也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雕塑与其它工艺美术和社会紧密联系,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绘画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题材和风格更为多样,使得两宋时期的绘画在现实当中具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二
1、两宋绘画的发展促进了绘画重心的转移:
唐代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乱使的长安,洛阳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五代时期的中原又由于朝代的频繁更替而战火不断,只有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等地的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再之南唐和西蜀政权统治者的重视,使得一些画家纷纷流向江浙和四川,导致了绘画的中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宋朝的建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中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首都开封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因此,绘画创作空前活跃。北宋初期,西蜀和南唐的画家相继来到了开封,与中原画家一起形成了巨大的绘画团队,当时的宫廷内外已经云集了一批画坛高手,绘画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在市场,每逢过节还有节令画出现在市面上。江南、四川的绘画仍然十分活跃,有的画家到开封献艺,一举成名。公元1127年开封沦陷,宋高宗在临安建立南宋,随后又成立了宫廷画院,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杭州继开封之后又成为了绘画发展的中心,在此北方的一些画家又纷纷南渡,和江南的画家一道共同促进了南宋绘画艺术的繁荣 。
2、职业画家的活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开封、临安的一些茶坊、酒楼、商店等地方经常用绘画装点门面以招揽顾客。画家们除了为贵族阶层搞些装饰和绘制一些壁画外,还要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一些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供应不同层次买主的需要,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点,在寺庙后廊还有专门为人画像的生意。街市上的纸画行业和岁终年画市场则主要供应给市民,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雕版印书业的发展,有很多的图画被刻印出售,促进了版画的发展。北宋时吴兴籍画家杨威善画村田乐,遇到有来自开封的商贩买画就告诉他们,若拿到画院去卖,可以得高价。开封有画家因画婴孩出名而被叫做“杜孩儿”;有的擅长画宫室界画而被叫做“赵楼台”;画家刘宗道善画“照盆孩儿”,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上一次出售,以防别人仿制。南宋初年画家李唐流落临安,曾依靠在市场上卖画谋生;临安市场上出售有细画指扇,异色影花扇,梅竹扇面,张山人画山水等。由此,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3、宫廷绘画的繁荣涌现出了很多的艺术人才,创作出了大量成功的作品:
两宋继承了南唐和西蜀的做法,在宫廷中设置了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特别是徽宗赵佶,他在绘画上具有较高的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画院画家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联系,但又受到皇帝的制约,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画院集中了当时社会上的大批优秀画家。如: 张择端原为士人,游学京师,后习绘画,入画院为翰林待诏。他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高超的技巧,集中的概括了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令人百看不厌,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还具有历史的文献价值。又如:王希孟,徽宗时期画院的学生,曾得到徽宗赵佶的亲自指授,他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在艺术技巧上主要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适当的吸收了董源、巨然的笔法,灵活的将郭熙“三远”取景构图溶为一体,因此,代表了北宋宫廷山水画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等创作了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4、文人绘画潮流的涌起,对两宋以后绘画的影响:
中国绘画史从远古开始,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对写实物象的描绘和技巧形式上的探索,但发展到了宋代,写实形式的完美在宫廷绘画中几乎达到了历史的颠峰,正直此时另一些画家慢慢开始觉悟,他们逐渐的放弃了对逼真物象的摹拟,决然退出了传统的写实道路,竟而推动了文人绘画的发展。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潮流,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逐渐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的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两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中涌现出了仲仁、杨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学习的典范。此外较为著名的还有燕肃,晁补之、宋道、宋迪、蔡肇、张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欧阳修提出了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陈与义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一系列见解都具有代表性,可见宋代的文人绘画直接影响到了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绘画发展的前导。
5、在绘画题材和画风方面:
两宋绘画各科的发展,内容十分广泛。宋徽宗时期办有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宣和画谱》著录藏画,则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孝宗乾道三年,邓椿所著《画继》则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八类。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绘画表现范围的扩大和题材分工的细致深入。绘画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工笔画有着突出的地位,青绿重彩仍然被不少画家运用,但水墨淡设色在山水画中更为流行,典雅的白描写意画也开始抬头,下面按照不同题材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从唐代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李嵩的《货郎图》等等,都显示了画家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宋代城市中描绘民俗题材的节令画如《岁朝图》、《五瑞图》、《大傩图》、《观灯图》也纷纷出现。描绘贵族文人生活的绘画仍然流行,带有情节的肖像性绘画,如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赵佶的《听琴图》也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历史故事画中常糅进民间传说,曲折地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态度。如描绘 *** 守气节坚贞不屈的人物的《采薇图》,诤言直谏以及与权势斗争的《朱云折槛图》、《袁盎却坐图》、《陈元达锁谏图》,反映以正确策略解决民族问题的《免胄图》、《便桥会盟图》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绘因战乱和复杂的民族关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绘画非常流行,如《文姬归汉图》、《明妃出塞图》,像当时民间的讲史一样,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忧患意识。
第二、花鸟画的发展在艺术上大大超过了唐代,特别是十二世纪的徽宗赵佶时期,花鸟画极为兴盛。再者徽宗本人也是个出色的花鸟画能手,他的画院拥有一批技艺高超的花鸟画专家,画风基本上以黄筌为宗,强调写生,讲求形似以及精细的观察,在此使花鸟画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
第三、由于社会的重视,山水画逐渐跃居绘画的主体地位,并朝着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更加注重写生和技法的探索,呈现出巨匠辈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著名画家有李成、范宽,他们继承了荆浩的水墨传统,以北方雄深的自然景观为描绘对象。当然还有很多的山水画家,他们深入山川,朝夕观察和反复体会,因而精确地画出了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他们追求优美的动人的意境,从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圃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这期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了优美的想象,塑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6、在画史和绘画著录方面的成就:
由于两宋时期创作的高度活跃和收藏鉴赏风气的盛行,直接促使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同时,在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的基础上又推动了绘画创作的进步。
首先,在画史方面,相继出现了以北宋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以及南宋邓椿所著的《画继》等著作,这两部书主要是对北宋到南宋这一段时间的绘画发展作了一个延续性的记载。而在断代史的画史著述里,则较早出现的有北宋刘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画补遗》和他的另一部著作《圣朝名画评》。此外还有北宋黄休复所著的《益州名画录》等等以品评当代画家才艺为主的画论典籍。这些著作都对我们今天了解宋代绘画史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由此提供,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可以从中窥测到当时人们对绘画艺术的一些美学见解。
其次,在绘画著录方面,为了适应各类绘画收藏和鉴赏风气的需要,有关绘画的著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著名的有宋太宗时期将画家分门别类予以著录的《宣和画谱》,当然,这是历史上最为丰富也是最为完备的一部宫廷藏画著录了。此外还有宋高宗时期的《思陵名画记》,宋宁宗时期的《秘阁画目》等等都记录了当时宫廷书画的收藏情况,这些著述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书画流传以及书画鉴定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
综上所述,两宋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及为突出的,运用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数可在宋代绘画中得到了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和高度的繁荣。
在艺术技巧上,它有许多新的重要的创造,着重挖掘人物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以努力进行形象提炼,说的直接一点宋代绘画的主要成就还是在写实方面,那时候的画家心态观其作品都显得沉稳,无丝毫娇柔造作之态。当然,这在今天也是很难得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了工业时代,画中的沉稳和宁静以及悠悠古意也正是繁忙的都市中人们内心所渴望的,所以近年来复古和造古的两宋绘画风特别流行。另外,文人士大夫
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汴梁,宋室赵构南渡。1141年南宋对金屈服,双方达成绍兴和议,中原之地尽归金人,随后将星陨落,抗金名将岳飞屈死于风波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后南宋君臣沉醉于江南的繁华温柔之中,无心收取中原,恢复旧都。
南不进则北犯,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进攻南宋。宋高宗一度惊慌失措,准备再次南逃,幸运的是此时,宋军在书生出身的虞允文率领下在采石打败金军,金国发生内乱,完颜亮被部将杀死,金军退兵。马蹄南去,人北望,鲜为人知的是此后早已丧失诸多精兵猛将南宋也曾进行过数次十分无力的北伐。
宋孝宗的理想-隆兴北伐
患有严重“恐金症”的赵构被搞得身心疲惫,于1162年退位,养子赵(宋孝宗)即位,改年号隆兴。宋孝宗即位之初,锐意进取,以雪靖康之耻。首先恢复名将的岳飞生前的一切荣誉,以礼改葬;同时逐出秦桧的党羽,任命一直主张抗金的老臣张浚为枢密使,主持北伐事宜。
张浚向宋孝宗提议,北伐主力从淮河流域进军中原地区,同时水军沿海道进攻山东,大将吴率军在关中一带牵制。虽然北伐的计划得到了宋孝宗的大力支持,但却遭到了以帝师史浩为首大部分朝臣的激烈反对,无奈之下,宋孝宗绕过丞相,直接下令出师北伐。
1163年5月6万余宋军兵分两路,分别由李显忠、邵宏渊率领度过淮河北上。北伐初期进展顺利,首先李显忠率兵击败金军,收复灵壁县;随后李显忠驰援邵宏渊,收复复虹县;接着金国泗州守将蒲察徒穆、大周仁率军归降,金国统军契丹人萧琦归顺。六月,两人率军攻克宿州,杀死金军数千人,一时间中原大震,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随着一连串的胜利,对于财物分配、功劳奖赏分歧,使得两位主将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宿州之战不久,金国大将孛撒率领数万人发起反攻。李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与金军激战,将其击退;随后金军名将纥石烈志宁驰援,李显忠要求邵宏渊出兵夹击金军,但邵宏渊不但按兵不动,反而煽动军心,当夜各路将领纷纷率所部逃走。次日金军乘机攻城,李显忠率所部竭力抵抗,杀敌两千余人,李显忠亲自手执大斧在城墙上厮杀,金军退却。
此时邵宏渊宣称“金已添生力军二十万来,倘不南返,恐有不测之祸。”李显忠军心不稳,兵势已去,便于连夜开南门南归。结果在符离被金军精骑追上,宋军惨败,死伤数万人,军资器械全部丢弃,李显忠和邵宏渊仅以身免。
战败后,金军不断南下威胁,朝廷内部主和派重新当权,而此时已成为太上皇的宋高宗赵构不断施加压力。最终宋孝宗在1165年与金国重新签订和议:宋金为叔侄之国,金为叔、宋为侄,宋不再向金称臣;岁币为每年银绢各20两匹,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两匹;南宋交还先前攻占的海州、泗洲、邓州、秦州、商州等地,宋金疆界恢复战争前的状态。
韩胄的头颅-开禧北伐
宋金和平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1206年南宋权臣韩胄为巩固自身地位,再次组织北伐。韩胄一方面加强战备,起用文韬武略的辛弃疾等人;另一方面追封岳飞为鄂王,追谥武穆,并削去秦桧的王爵,改谥为缪丑。
当年4月南宋不宣而战,宋将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之子)袭取泗州,随后各路宋军又先后收复了新息、褒信、颍上、虹县等地。5月面对“大好”的形势当时的皇帝宋宁宗赵扩正式下诏北伐。但实际上宋军战斗力低下,并且又缺乏出众的将帅,再加上金国已有准备,在诏书下达的前一天各路宋军相继溃退。
而此后金军调集十几万大军南下报复,双方经过拉锯战,1207年南宋朝廷被迫屈膝求和,将韩胄的首级交给金国赔罪,双方达成嘉定和议:宋金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金为伯,宋为侄;增岁币银由20万两为30万两,绢20万匹为30万匹,宋另给予犒军银300万两;宋金疆界以绍兴和议为准。
宋理宗的春梦-端平入洛
此后的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方的蒙古渐渐崛起,蚕食着金国。面对实力日趋衰弱的金国,南宋于1213年停止交纳岁币。以此为借口,1217年金军南侵,双方在两淮、荆襄一带展开了一些列攻防战。
此后蒙古向南宋提出联合攻金,金国以唇亡齿寒为由向南宋提出联合抗蒙,历史仿佛是在重演。面对百余年的屈辱史,宋理宗断然拒绝了金国的请求,并派遣孟拱、江海率兵2万、粮30万石支援围攻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的蒙古军队。
1234年正月宋军从攻破蔡州南门,并接应蒙军从西门入城,激烈的巷战后,金军覆没,金国正式灭亡。宋蒙两军瓜分了战利品后,分别南归北撤。
同年6月南宋朝廷进过激烈的讨论后,宋理宗派遣全子才率领1万余人作为前锋北上,随后派遣赵葵率宋军主力5万人,以为声援。宋军所到之处,为蒙古守城的金国降将望风而降。7月5日全子才率军进入了岳飞等一代名将为之奋斗一生,已经沦陷106年之久的东京汴梁城。此时的东京早已繁华不在,城内仅剩数千户居民。
7月20日赵葵率宋军主力抵达开封,但由于缺粮,只派出了28万人携带5天的口粮,冒险西进洛阳。结果在洛阳东三十里遭遇蒙古军队包围,对面精锐的蒙古骑兵,宋军惨败,十亡其九。赵葵、全子才得知后,丢弃军械辎重,慌忙南逃,收复仅一个月的汴梁城再度陷落。
此后在长达三十年的宋金对峙中,处于守势的宋军始终也没能够再次举起北伐的大旗,北伐成为泡影。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宋室出降;1279年崖山之战,宋军再次败北,南宋王朝彻底覆灭。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偏安于淮水以南的北宋后续朝代,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权。
1127年 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为宋高宗,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1129年 金兀术攻破临安(今杭州)、明州(今宁波),高宗从海上逃到温州
1130年 韩世忠在黄天荡击败金兀术
1130年—1135年 钟相、杨幺起义
1140年 刘锜的“八字军”在顺昌,岳飞的岳家军在郾城、颖昌先后大败金兀术
1142年 赵构、秦桧杀岳飞于除夕夜,绍兴和议达成,赵构生母韦氏回宋
1161年 金海陵王完颜亮伐宋,虞允文采石大捷,完颜亮被部下所杀
1162年 宋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
1163年 宋进行隆兴北伐,于符离之战大败
1164年 隆兴和议
1189年 宋孝宗退位,宋光宗即位
1194年 宋孝宗死,宋光宗不加理会,韩侂胄逼宋光宗禅位给宋宁宗
1206年 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被杀,函首金国
1208年 嘉定和议
1224年 宋宁宗死,宋理宗即位
1233年 端平更化
1234年 宋蒙联军灭金,端平入洛。蒙古反攻南宋,宋蒙战争爆发
1260年 贾似道开始专权
1264年 宋理宗死,宋度宗即位
1267年—1273年 宋蒙襄樊战争,宋败
1275年 宋度宗死,宋恭宗立,谢太后临朝。宋廷杀贾似道
1276年 元军攻取临安,虏宋恭宗、谢太后
1279年 宋元厓山海战,宋败。陆秀夫背幼主跳海而死,宋亡
元朝的统治者大家都知道是蒙古族,蒙古这个民族是由古柔然人在外兴安岭和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游牧、渔猎为生的氏族部落演变而来。元朝前身为"大蒙古国",由蒙古部的铁木真(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后建立。当时华夏版图内依然是群雄并存,蒙古、西辽、西夏、吐蕃、大金、南宋还有云南大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朝的覆灭经过:
成吉思汗1227年出征西夏病逝后由其幼子托雷兼国,两年后让位给窝阔台。1231年窝阔台率军南征金朝,与南宋联盟自汉中借宋国境沿汉水攻打汴京,第二年拖雷领兵在河南三峰山击溃金军,1234年,蒙宋再次联军攻破蔡州,金朝自此覆灭,后南宋借此机会收复河南开封府(开封)、河南府(洛阳)、应天府(商丘),但这也成为蒙送战争的导火索。
蒙宋联盟是因为共同的敌人大金,蒙宋战争也是因为金,河南一带原来依靠金国数十万军队和强悍的骑兵镇守得以暂时免遭蒙军入侵,收复“三府”后原本有限的军队更为分散,缺乏骑兵部队互相接应支援,只能被各个击破。因中原年年征战,土地没人耕种,各个城池残破超乎想象,加上黄河泛滥,后勤补给缺乏,后蒙军大部队渡黄河攻宋之时,分散各处的宋军成了靶子,遭到毁灭性打击,自此南宋北定中原成了一场春秋大梦。南宋面临大战,内部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和内耗,甚至国境遭入侵,其他方面的诸侯军队拒绝参战,而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根本没有足够威望来领导战争。公元1268年元世祖正式发起灭宋之战,经历“襄阳之战”、“丁家洲之战”后南宋退至广东崖山(公元1278年),后经过惨烈的崖山海战陆秀夫携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退出历史舞台。元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自唐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
不是没有出兵,而是与金国结盟灭辽,趁机进军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只不过后来被完全灭亡辽国的金军轻易击溃,收复的国土又落入新兴的金国手中。不仅如此,反而被金国看穿了北宋朝廷的虚实,埋下两年后“靖康之变”的祸根。两年之后北宋徽钦二帝和大部皇室成员被虏,北宋就此灭亡。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